晶振基础知识
晶振的工作原理

晶振的工作原理晶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计算机、手机、电视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用于同步各种电子元件的工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晶振的工作原理。
一、晶振的结构晶振由晶体谐振器和激励电路组成。
晶体谐振器是晶振的核心部件,普通采用石英晶体或者陶瓷晶体制成。
激励电路用来给晶体谐振器提供激励信号,使其发生振荡。
二、晶振的工作原理晶振的工作原理基于晶体的压电效应和谐振现象。
当施加外加电场或者机械应力到晶体上时,晶体味发生形变,同时产生电荷。
这种电荷的产生与晶体内部的原子结构有关。
晶振的激励电路会给晶体施加一个交变电场,这个电场的频率接近晶体的固有频率,即谐振频率。
当激励电场的频率与晶体的谐振频率相同时,晶体味发生共振现象,产生一个稳定的振荡信号。
三、晶振的工作频率晶振的工作频率由晶体的物理特性决定,普通在几十千赫兹到几百兆赫兹之间。
常见的晶振频率有4MHz、8MHz、16MHz等。
四、晶振的稳定性晶振的稳定性是指它的输出频率的变化程度。
晶振的稳定性主要受到温度、机械应力和供电电压的影响。
为了提高晶振的稳定性,通常会在晶振周围加之一个稳压电路,以保持供电电压的稳定。
五、晶振的应用晶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主要用于提供时钟信号。
在计算机中,晶振被用作CPU的时钟源,控制CPU的工作速度。
在手机中,晶振用于同步各种通信模块的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在电视中,晶振用于同步图象和声音的播放。
六、晶振的选型在选择晶振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工作频率: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
2. 稳定性:根据应用的要求选择稳定性较高的晶振。
3. 尺寸:根据设备的空间限制选择合适尺寸的晶振。
4. 供电电压:根据设备的供电电压选择合适的晶振。
七、晶振的维护与保养晶振是一种精密的电子元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机械应力:晶振容易受到机械应力的影响,使用时应避免过度挤压或者碰撞。
很全的晶振知识

无源晶振无源晶振与与有源晶振无源晶振无源晶振((Crystal :):内只有一片按一定轴向切割的石英晶体薄片内只有一片按一定轴向切割的石英晶体薄片内只有一片按一定轴向切割的石英晶体薄片,,供接入运放供接入运放((或微处理器的Xtal 端)以形成振荡以形成振荡。
((依靠配合其他依靠配合其他IC 内部振荡电路工作内部振荡电路工作))有源晶振有源晶振((Oscillator )::内带运放内带运放内带运放,,工作在最佳状态工作在最佳状态,,送入电源后送入电源后,,可直接输出一定频率的等可直接输出一定频率的等幅幅正弦波(。
(晶振晶振+振动电路振动电路,,封装在一起封装在一起,,加上电源加上电源,,就有波形输出就有波形输出))※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无源晶振需要用微处理器片内的振荡器,在datasheet 上有建议的连接方法。
无源晶振没有电压的问题,信号电平是可变的,也就是说是根据起振电路来决定的,同样的晶振可以适用于多种电压,可用于多种不同时钟信号电压要求的微处理器,而且价格通常也较低,因此对于一般的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建议用晶体,这尤其适合于产品线丰富批量大的生产者。
无源晶振相对于晶振而言其缺陷是信号质量较差,通常需要精确匹配外围电路(用于信号匹配的电容、电感、电阻等),更换不同频率的晶体时周边配置电路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使用时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石英晶体,尽可能不要采用精度低的陶瓷晶体。
※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里面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 。
有源晶振不需要微处理器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 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
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价格相对较高。
晶体振荡器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晶体振荡器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晶体振荡器的核心部件是()A. 晶体B. 电容C. 电感D. 电阻答案:A解析:晶体振荡器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晶体,其具有稳定的谐振频率。
2. 晶体振荡器的主要优点是()A. 频率稳定度高B. 输出功率大C. 成本低D. 易于调试答案:A解析:晶体振荡器相比其他振荡器,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频率稳定度高。
3. 晶体在振荡器中起到()A. 放大作用B. 选频作用C. 滤波作用D. 调制作用答案:B解析:晶体的特性使其在振荡器中主要起到选频作用,确定振荡频率。
4. 常见的晶体振荡器类型不包括()A. 皮尔斯振荡器B. 考毕兹振荡器C. 哈特莱振荡器D. 克拉泼振荡器答案:C解析:哈特莱振荡器不是常见的晶体振荡器类型。
5. 晶体振荡器的频率取决于()A. 晶体的尺寸B. 晶体的材料C. 晶体的切割方式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晶体的尺寸、材料和切割方式都会影响其振荡频率。
6. 以下哪种因素对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影响最小()A. 温度B. 电源电压C. 负载电容D. 布线电感答案:D解析:布线电感对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小,温度、电源电压和负载电容的影响较大。
7. 晶体振荡器输出的波形通常是()A. 正弦波B. 方波C. 三角波D. 锯齿波答案:A解析:晶体振荡器一般输出正弦波。
8. 为提高晶体振荡器的频率,可采取的方法是()A. 减小晶体的负载电容B. 增大晶体的负载电容C. 增加晶体的串联电阻D. 减少晶体的串联电阻答案:A解析:减小晶体的负载电容可以提高晶体振荡器的频率。
9. 晶体振荡器的起振条件是()A. 环路增益大于1B. 环路增益小于1C. 环路增益等于1D. 环路增益为0答案:A解析:环路增益大于1 是振荡器起振的条件。
10. 晶体振荡器的相位平衡条件是()A.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B.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反相C. 反馈信号超前输入信号90 度 D. 反馈信号滞后输入信号90 度答案:A解析:相位平衡条件要求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
晶振的原理及作用

晶振的原理及作用晶体振荡器(晶振)是一种产生稳定频率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计算机、电子钟等电子设备中。
它的作用是提供一个稳定的时钟信号,让电子设备能够按照指定的频率运行。
晶振的主要原理是晶体的压电效应和共振现象。
晶体是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物质,即在外界施加压力时,晶体呈现出电势差的变化。
当一个电压被施加到晶体上,晶体由于压电效应而发生微小的尺寸变化,使晶体的原子结构发生微小的扭曲。
这个扭曲会导致晶体内部产生反馈电势,使电荷在晶体中移动,形成电荷的周期性移动。
当振动频率达到晶体的共振频率时,电荷的周期性移动达到最大值,称为共振现象。
晶振通常由晶体谐振器和放大器组成。
晶体谐振器是由晶体和电容器组成的振荡回路,晶体由于压电效应而发生振动,并将能量转化为电能。
放大器作用是将振荡信号放大,并驱动其他电路或设备。
晶振的频率稳定性是晶振器的一个重要指标。
频率稳定性指的是晶振器输出频率在长时间内的波动程度。
一般来说,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高,可以达到几十亿分之一,甚至更高。
这一特性使得晶振广泛应用于需要高精度时钟信号的设备中。
晶振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影响:1. 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晶振可以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用于同步各个电子元件的工作,确保电子设备正常运行。
例如,在计算机中,CPU需要一个稳定的时钟信号来控制数据的运行和处理。
晶振提供的稳定频率信号可以确保CPU和其他设备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数据处理。
2. 影响数据传输速率:晶振的频率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率。
在通信设备中,例如无线电设备或调制解调器,晶振提供了稳定的基准频率,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速率。
不同的频率可以实现不同的传输速率,而晶振能够提供稳定的频率信号,确保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输。
3. 影响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晶振的高频率稳定性决定了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例如,在高精度的仪器设备中,晶振提供了精确的计时信号,使设备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晶振基础知识

4.晶振的应用 并联电路:
(a)串联共振振荡器 (b)并联共振振荡器 1):如何选择晶体? 对于一个高可靠性的系统设计,晶体的选择非常重要,尤其设计带有睡眠唤醒(往往用低电压以求低功 耗)的系统。这是因为低供电电压使提供给晶体的激励功率减少,造成晶体起振很慢或根本就不能起振 。这一现象在上电复位时并不特别明显,原因时上电时电路有足够的扰动,很容易建立振荡。在睡眠 唤醒时,电路的扰动要比上电时小得多,起振变得很不容易。在振荡回路中,晶体既不能过激励(容易 振到高次谐波上)也不能欠激励(不容易起振)。晶体的选择至少必须考虑:谐振频点,负载电容,激励 功率,温度特性,长期稳定性。 2):晶振驱动 电阻RS常用来防止晶振被过分驱动。过分驱动晶振会渐渐损耗减少晶振的接触电镀,这将引起频率的 上升。可用一台示波器检测OSC输出脚,如果检测一非常清晰的正弦波,且正弦波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都符合时钟输入需要,则晶振未被过分驱动;相反,如果正弦波形的波峰,波谷两端被削平,而使波 形成为方形,则晶振被过分驱动。这时就需要用电阻RS来防止晶振被过分驱动。判断电阻RS值大小的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串联一个5k或10k的微调电阻,从0开始慢慢调高,一直到正弦波不再被削平为止。 通过此办法就可以找到最接近的电阻RS值。
3).如何选择电容C1,C2? (1):因为每一种晶振都有各自的特性,所以最好按制造厂商所提供的数值选择外部元器件。 (2): 在许可范围内,C1,C2值越低越好。应该试用电容将他的振荡频率调到IC所需要的频率,越准确越好, C值偏大虽有利于振荡器的稳定,但将会增加起振时间。 (3):应使C2值大于C1值,这样可使上电时,加快晶振起振。
2.晶振的基本原理
2.1. 晶振的原理
石英晶体之所以可以作为谐振器,是由于它具有正(机械能→电能)、反(电能→机械能)压电效应。沿 石英晶片的电轴或机械轴施加压力,则在晶片的电轴两面三刀个表面产生正、负电荷,呈现出电压,其 大小与所加力产生的形变成正比;若施加张力,则产生反向电压,这种现象称为正电效应。当沿石英晶 片的电轴方向加电场,则晶片在电轴和机械轴方向将延伸或压缩,发生形变,这种现象称为反压电效应。 因此,在晶体两面三刀端加上交流电压时,晶片会随电压的变化产生机械振动,机械振动又会在晶片内 表面产生交变电荷。由于晶体是有弹性的固体,对于某一振动方式,有一个固有的机械谐振频率。当外 加交流电压等于晶片的固有机械谐振频率时,晶片的机械振动幅度最大,流过晶片的电流最大,产生了 共振现象。石英晶片的共振具有多谐性,即除可以基频共振外,还可以谐频共振,通常把利用晶片的基 频共振的谐振器,利用晶片谐频共振的谐振器称为泛音谐振器,一般能利用的是3、5、7之类的奇次泛音。 晶片的振动频率与厚度成反比,工作频率越高,要求晶片越薄(尺寸越大,频率越低),,这样的晶片 其机械强度就越差,加工越困难,而且容易振碎,因此在工作频率较高时常采用泛音晶体。一般地,在 工作频率小于20MHZ时采用基频晶体,在工作频率大于20MHZ时采用泛音晶体。
晶振知识大全

晶振知识大全(总1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晶振的定义: 晶振的英文名称为crystal. 石英晶体经精密切割磨削并镀上电极焊上引线做成,主要是为电路提供频率基准的元器件。
晶振的分类:1.按制作材料,分为石英晶振和陶瓷晶振。
石英晶振:利用石英晶体(二氧化硅的结晶体)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一种谐振器件,它的基本结构大致是从一块石英晶体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简称为晶片,它可以是正方形、矩形或圆形等),在它的两个对应面上涂敷银层作为电极,在每个电极上各焊一根引线接到管脚上,再加上封装外壳就构成了石英晶体谐振器,简称为石英晶体或晶体、晶振。
其产品一般用金属外壳封装,也有用玻璃壳、陶瓷或塑料封装的。
陶瓷晶振:指用陶瓷外壳封装的晶振,跟石英晶振比起来精度要差一些,但成本也比较低,主要用在对频率精度要求不高的电子产品中。
陶瓷晶振就是晶体逆压电效应原理,陶瓷谐振器的工作原理就是既可以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也可以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目前陶瓷谐振器的类型按照外形可以分为直插式和贴片式两中。
2. 从功能上分晶振分为无源晶振和有源晶振。
无源晶振即为石英晶体谐振器,而有源晶振即位石英晶体振荡器。
无源晶振只是个石英晶体片,使用时需匹配相应的电容、电感、电阻等外围电路才能工作,精度比晶振要低,但它不需要电源供电,有起振电路即可起振,一般有两个引脚,价格较低。
有源晶振内部含有石英晶体和匹配电容等外围电路,精度高、输出信号稳定,不需要设计外围电路、使用方便,但需要电源供电,有源晶振一般是四管脚封状,有电源、地线、振荡输出和一个空置端。
使用有源晶振时要特别注意,电源必须是稳压的且电源引线尽量短,并尽量与系统中使用晶振信号的芯片共地。
3、从封装形式上分有直插型(DIP)和贴片型(SMD)。
4、按谐振频率精度,分为高精度型、中精度型和普通型晶振。
5、按应用特性,分为串联谐振型晶振和并联谐振型晶振。
晶振的工作原理

晶振的工作原理晶振(Crystal Oscillator)是一种基于晶体的电子元件,常用于电子设备中的时钟电路和频率稳定器。
晶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晶体的压电效应和谐振效应来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1. 晶体的压电效应晶体具有压电效应,即在晶体的两个相对平行的表面上施加压力时,会在晶体内部产生电荷分布的不均匀,从而产生电势差。
这种压电效应是由于晶体的晶格结构对压力的敏感性导致的。
2. 晶体的谐振效应晶体具有谐振效应,即当外加电场频率等于晶体的固有频率时,晶体会发生共振现象,产生较大的振荡幅度。
这是因为晶体的晶格结构对外加电场的频率具有选择性响应。
基于以上两个原理,晶振的工作可以描述如下:1. 晶振电路的组成晶振电路主要由晶体、电容和放大器组成。
晶体作为振荡元件,电容用于调节振荡频率,放大器用于放大振荡信号。
2. 晶振的工作过程首先,电源提供直流电压给晶振电路。
晶振电路中的放大器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信号,并输入到晶体上。
晶体受到电场的作用,根据压电效应产生电势差,并通过电容调节后反馈给放大器。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等于晶体的固有频率时,晶体发生谐振现象,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这个振荡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输出到外部电路中。
3. 晶振的稳定性晶振具有较高的频率稳定性,这是由于晶体的固有频率非常稳定。
晶体的固有频率主要取决于晶体的物理结构和材料特性,而这些因素在制造过程中可以严格控制,从而保证了晶振的频率稳定性。
4. 晶振的应用晶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计算机、手机、通信设备等。
它们在时钟电路中用于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使设备能够按照预定的频率和时间进行工作。
此外,晶振还可以用作频率稳定器,用于调整和控制电子设备中的频率。
总结:晶振是一种基于晶体的电子元件,利用晶体的压电效应和谐振效应来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晶振电路由晶体、电容和放大器组成,工作过程中,晶体受到电场的作用产生电势差,并通过电容反馈给放大器,当输入信号的频率等于晶体的固有频率时,晶体发生谐振现象,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晶振重要基础知识点

晶振重要基础知识点晶振(Crystal Oscillator)是一种电子元件,作为电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产生稳定的电信号。
在电子技术领域中,晶振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点,对于电路的设计和工作原理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以下是有关晶振的几个重要基础知识点。
1. 晶体的特性:晶振的核心部件是晶体,通常采用石英晶体。
晶体具有特殊的物理特性,能够产生稳定的振荡频率。
这是由于晶体的晶格结构和内部电荷特性决定的。
因此,晶体的选择对于晶振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2. 振荡电路的构成:晶振一般包含振荡电路,该电路由晶体振荡器、放大电路和输出电路组成。
晶体振荡器是整个晶振的核心部件,用于产生基准频率信号。
放大电路用于放大振荡器输出的信号,以便提供足够的幅度和驱动能力。
输出电路则将放大后的信号输出给其他电路或系统。
3. 振荡频率和精度:晶振的一个关键参数是振荡频率,即晶体的振荡周期。
该频率取决于晶体的物理特性和电路参数。
晶振的精度取决于晶体的制作工艺和电路设计。
通常情况下,晶振的频率精度可以达到百万分之一甚至更高的水平。
4. 温度特性:晶振的频率通常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微小的变化,这是由晶体的温度特性决定的。
为了确保晶振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通常会采取一些温度补偿措施,例如使用温度补偿电路或选择温度稳定性较好的晶体材料。
5. 应用领域:晶振在电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最常见的应用是在时钟电路中,用于提供计时信号。
此外,晶振还用于无线通信设备、计算机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领域,为这些系统提供稳定的基准时钟信号。
综上所述,晶振作为电子领域的重要基础知识点,涉及晶体的特性、振荡电路的构成、振荡频率和精度、温度特性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
深入理解和熟悉晶振的相关知识,对于电子工程师和电路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设计出稳定性高、性能优越的电子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称频率(FL),负载电容(CL)、频率精度、频率稳定度等
晶振的主要参数有标称频率,负载电容、频率精度、频率稳定度等。不同 的晶振标称频率不同,标称频率大都标明在晶振外壳上。如常用普通晶振标称 频率有:48kHz、500 kHz、503.5 kHz、1MHz~40.50 MHz等,对于特殊要求 的晶振频率可达到1000 MHz以上,也有的没有标称频率,如CRB、ZTB、Ja等 系列。负载电容是指晶振的两条引线连接IC块内部及外部所有有效电容之和, 可看作晶振片在电路中串接电容。负载频率不同决定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不同。 标称频率相同的晶振,负载电容不一定相同。因为石英晶体振荡器有两个谐振 频率,一个是串联揩振晶振的低负载电容晶振:另一个为并联揩振晶振的高负 载电容晶振。所以,标称频率相同的晶振互换时还必须要求负载电容一至,不 能冒然互换,否则会造成电器工作不正常。频率精度和频率稳定度:由于普通 晶振的性能基本都能达到一般电器的要求,对于高档设备还需要有一定的频率 精度和频率稳定度。频率精度从10^(-4)量级到10^(-10)量级不等。稳定度从±1 到±100ppm不等。这要根据具体的设备需要而选择合适的晶振,如通信网络, 无线数据传输等系统就需要更高要求的石英晶体振荡器。因此,晶振的参数决 定了晶振的品质和性能。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晶振,因不 同性能的晶振其价格不同,要求越高价格也越贵,一般选择只要满足要求即可。
晶体的品质、切割取向、晶体振子的结构及电路形式等,共同决定振荡器的性 能
Fs:晶体本身固有的频率,和晶体的切割方式、晶体厚度、晶体电极的等效厚
FL:晶体加外部电容的整体频率FL= 1/(2π√{L1C1(C0+C’)/(C1+C0+C’)} ) FL介于FS和FP之间: 微调工序:根据用户要求的CL,使FL->+-30ppm内(在电极上继续镀银,减 小频率) 。
2.2晶振的结构
结构 晶片:石英(sio2)六角晶系各向异性:弹性常数、介电常数、压电常数、 热膨胀系数 电极:银 支架 外壳
石英晶体振荡器是利用石英晶体(二氧化硅的结晶体)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一种 谐振器件,它的基本构成大致是:从一块石英晶体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 片(简称为晶片,它可以是正方形、矩形或圆形等),在它的两个对应面 上涂敷银层作为电极,在每个电极上各焊一根引线接到管脚 上,再加上封
晶振
1.概述 2.晶振的基本原理 3.晶振的主要参数 4.晶振的应用 5.晶振的工艺 6.晶振的制程控制 7.晶振的测试方法 8.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发展趋势 9英谐振器是利用石英晶体谐振器决定工作频率, 与LC谐振回路相比,它具有很高的标准性和极高的品质因数,,具有较高的频 率稳定度,采用高精度和稳频措施后,石英晶体振荡器可以达到10-4~10-11稳定 度。 基本性能主要是起振荡作用,可利用其对某频率具有的响应作用,用来滤波、 选频网络等,石英谐振器相当于RLC振荡电路。 石英晶体俗称水晶,是一种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的六角锥形结晶体, 比较坚硬。它有三个相互垂直的轴,且各向异性:纵向Z轴称为光轴,经过六棱 柱棱线并垂直于Z轴的X轴称为电轴,与X轴和Z轴同时垂直的Y轴(垂直于棱面) 称为机械轴
在并联共振线路中的振荡频率,有99.5%的频率决定在晶体,外部的组件约只 占0.5%,所以外部组件C1、C2和布线主要在决定于启动与可信赖程度。典型 的初始误差为±1%,温度变化(-30到100度)为±0.005%,组件老化约为 ±0.005% CL: 负载电容是指晶振的两条引线连接IC块内部及外部所有有效电容之和,可 看作晶振片在电路中串接电容。如果负载电容太大,振荡器就会因为在工作频 率的回授增益太低而不会启动,这是因为负载电容阻抗的关系,大的负载电容 会产生较长的启动稳定时间。但是若负载电容太小,会出现不是不起振(因为 整个回路相位偏移不够)就是振在第3、5、7泛音(overtone)频率。电容的误 差是需要考量的,一般而言陶瓷电容的误差在±10%,可以满足一般应用需要。 所以若要有一个可靠且快速起振的振荡器,在没有导致工作在泛音频率下,负 载电容应越小越好。 Crystal常用CL SPEC: 8pF、10 pF 12 pF 16 pF 18 pF 20 pF 30 pF 32Pf
原理:压电效应 若在石英晶体的两个电极上加一电场,晶片就会产生机械变形。反之,若在
晶片的两侧施 加机械压力,则在晶片相应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场,这种物理现
象称为压电效应。如果在晶片的两极上加交变电压,晶片就会产生机械振动, 同时晶片的机械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在一般情况下,晶片机械振动的振幅 和交变电场的振幅非常微小,但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为某一特定值时,振幅 明显加大,比其他频率下的振幅大得多,这种现象称为压电谐振,它与LC回路 的谐振现象十分相似。它的谐振频率与晶片的切割方式、几何形状、尺寸等有 关。 3.晶体的主要参数
2.晶振的基本原理
2.1. 晶振的原理
石英晶体之所以可以作为谐振器,是由于它具有正(机械能→电能)、反(电能→机械能)压电效应。沿 石英晶片的电轴或机械轴施加压力,则在晶片的电轴两面三刀个表面产生正、负电荷,呈现出电压,其 大小与所加力产生的形变成正比;若施加张力,则产生反向电压,这种现象称为正电效应。当沿石英晶 片的电轴方向加电场,则晶片在电轴和机械轴方向将延伸或压缩,发生形变,这种现象称为反压电效应。 因此,在晶体两面三刀端加上交流电压时,晶片会随电压的变化产生机械振动,机械振动又会在晶片内 表面产生交变电荷。由于晶体是有弹性的固体,对于某一振动方式,有一个固有的机械谐振频率。当外 加交流电压等于晶片的固有机械谐振频率时,晶片的机械振动幅度最大,流过晶片的电流最大,产生了 共振现象。石英晶片的共振具有多谐性,即除可以基频共振外,还可以谐频共振,通常把利用晶片的基 频共振的谐振器,利用晶片谐频共振的谐振器称为泛音谐振器,一般能利用的是3、5、7之类的奇次泛音。 晶片的振动频率与厚度成反比,工作频率越高,要求晶片越薄(尺寸越大,频率越低),,这样的晶片 其机械强度就越差,加工越困难,而且容易振碎,因此在工作频率较高时常采用泛音晶体。一般地,在 工作频率小于20MHZ时采用基频晶体,在工作频率大于20MHZ时采用泛音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