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骨脱位X线诊断
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

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对月骨周围脱位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月骨周围脱位患者CR片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资料。
结果 30例月骨周围脱位患者,均为背侧型,其中单纯月骨周围脱位6例,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12例,经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4例,经舟状骨、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6例,经头状骨、月骨周围脱位2例。
伴掌腕关节脱位2例,伴尺桡骨远端骨折14例。
X线片(CR)诊断16例(53.3%),误漏诊14例(46.7%)。
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30例(100%)。
结论熟练掌握腕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解剖及各型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表现,是做出准确诊断的基础。
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能直观显示骨折脱位的类型,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是避免误诊及漏诊的关键。
【关键词】月骨周围脱位 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3D)多平面重建(MPR)月骨周围脱位多发生于活跃的青壮年男性,是腕部最严重的一种损伤,在临床中较少见,占所有腕骨骨折脱位的10%[1],又以背侧型月骨周围脱位多见。
由于腕关节解剖结构复杂,骨块相互重叠,损伤类型较多,临床上漏诊、误诊时有发生[2],若诊断或治疗不当,极易引起骨缺血坏死、腕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腕及手的功能,准确的诊断是避免误诊误治的基础。
本组分析了30例月骨周围脱位的CR及多层螺旋CT表现,旨在探讨影像学技术对月骨周围脱位的诊断价值,以减少误诊及漏诊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28例,女性2例,年龄16~48岁,平均31.6岁。
右侧12例,左侧18例。
损伤原因:摔倒、跌伤26例,车祸伤4例,均为背侧型月骨周围脱位。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腕部活动受限,手指屈曲困难,腕关节不能背伸,掌腕横纹处有压痛。
腕部向尺偏,叩击第4掌骨头时,有明显的疼痛。
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脱位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脱位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CT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月骨周围脱位,X线正位片可见腕骨弧线中断,头状骨与月骨、桡骨与舟骨投影重叠加重,腕中关节间隙消失,舟月骨间关节间隙变宽,月骨周围腕骨及桡、尺骨远端可有骨折。
X线侧位片可见舟骨掌屈加大,纵轴与桡骨纵轴近乎垂直,近极位于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缘或掌侧缘上,月骨与桡骨远端关系正常,桡月关节间隙无明显异常,其余腕骨向背侧或掌侧脱位。
其中,头状骨最突出。
头由月骨远侧凹面内脱出,位于月骨背侧或掌侧。
月骨周围腕骨如有骨折,其远侧段多脱向背侧或掌侧,而近侧段仍滞留在原位、与月骨保持正常关系。
主动或被动活动腕关节,有时可闻及骨擦音。
闭合复位失败者,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有时可转变成月骨掌侧脱位,即复位前为月骨周围背侧脱位,复位失败后变为月骨掌侧脱位;或是两者并存,月骨周围背侧脱位不但未矫正,月骨反而掌屈加大,桡月关节背侧间隙增宽,呈现月骨掌侧脱位。
系复位过于粗暴、桡腕背侧韧带撕裂所致。
月骨脱位,X线正位片可见月骨轮廓由梯形变为三角形,周围关节间隙不平行或宽窄不等。
侧位见月骨掌侧脱位。
轻者,月骨仍位于桡骨远端凹面内,掌屈过度,桡月关节背侧间隙变宽,头状骨与月骨背侧面相对。
重者,月骨掌屈大于90°进入腕管内,与桡骨远端、头状骨完全分离。
月骨周围脱位与月骨脱位X线片影像虽然显著,但漏诊率至今仍居高不下。
恐怕与X线侧位片骨影相互重叠、单一腕骨轮廓难于分辨有关。
诊断困难者,可做CT检查。
月骨脱位手法复位方法

月骨脱位手法复位方法月骨脱位是指月骨与舟骨之间的关节脱位,通常发生在脚踝关节扭伤等外力作用下。
月骨脱位需要进行复位操作以恢复正常的关节结构和功能。
下面将介绍月骨脱位手法复位的方法。
1. 患者准备:患者应平躺在医疗床上,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同时,需要将患者的脚部固定,以避免在复位过程中出现其他不必要的运动。
2. X线检查:在进行复位操作之前,应先进行X线检查以确定脱位的类型和程度,以便术前做好复位计划,并减少复位操作的风险。
3. 镇痛和放松肌肉:在进行复位操作之前,可以通过药物或冷敷等方法,使患者的受伤部位得到一定的镇痛和放松。
这有助于减轻疼痛和紧张感,并使复位操作更加顺利。
4. 疏松月舟关节:月舟关节疏松是月骨脱位复位的重要步骤之一。
操作者用拇指和食指抓住病人的足跟,用另一只手将病人的前脚背向身体上抬起,使病人的足背大转动,相反方向检查疏松关节,使月骨向内旋,舟骨向外旋,最终复位。
5. 按压月骨:复位操作者的一只手按压位于月骨周围,以稳定月骨的位置,并避免进一步受伤。
同时,可以用另一只手按压位于足底的舟骨,进一步推动月骨回到正常的位置。
6. 固定月骨:在月骨脱位复位完成后,需要进行固定以保持关节的稳定。
这可以通过使用石膏绷带或其他类似的固定器材来完成。
固定的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复位的效果来决定。
7. 康复治疗:在脱位复位后,患者需要接受相关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按摩、运动疗法等。
这有助于促进关节的恢复和功能的重建,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月骨脱位手法复位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操作,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或快速行动,以免对关节和周围组织造成伤害。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复位效果,可以采取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来控制疼痛和紧张感,提高复位操作的成功率。
总之,月骨脱位手法复位是一项需要经验和技术的操作,通过逐步疏松月舟关节、按压月骨并固定,可以使月骨重新复位并保持关节的稳定。
月骨脱位诊断

月骨脱位诊断
*导读:月状骨形状特殊,掌侧宽背侧窄。
近端与桡骨形成关节,远端与头状骨、一小部分钩骨形成关节,桡侧与舟骨、尺骨与三角骨形成关节。
脱位后完全移向掌侧,月状骨的血运,来自前韧带和后韧带。
……
一、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表现为腕部肿胀。
使患者双手握掌,当月骨脱位时,该侧第3掌骨头有明显的短缩。
腕部活动受限,手指屈曲困难,腕关节不能背伸,掌腕横纹处有压痛,并可触到脱出的月骨。
腕部向尺偏,叩击第4掌骨头时,有明显的疼痛。
正中神经亦可受压而致手掌桡侧麻木。
二、诊断
有手掌部外伤史,查体可见腕部肿胀、变短、活动受限,可伴有正中神经卡压征,摄X线片检查可提供确诊的依据。
X线正位片可见腕骨排列紊乱,头状骨与月骨影重叠;舟月间隙增大,舟骨长轴变短,呈皮质环征或舟骨旋转;月骨脱位失去四边形结构,呈三角形影。
X线侧位片出现月骨周围背侧脱位,第3掌骨、头状骨与月骨、桡骨失去正常共轴线关系,第3掌骨及头状骨的轴线位于月骨及桡骨轴线背侧,在此基础上当月骨向掌侧倾斜时,提示为
动态性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月骨掌侧脱位时可见第3掌骨、头状骨、桡骨共轴承关系不变,而月骨位于以上诸骨轴线掌侧。
常见骨折、脱位X线表现

正常腰椎
腰 椎 骨 折
多 发 棘 突 横 突 肋 骨 骨 折
易漏 诊的 肋骨 骨折
第 一 次 点 片
第 二 次 点 片
肱骨外科颈骨折
较常见
– 骨折线多为横行 – 间接外力引起 – 一般向前成角
肱骨干骨折
直接暴力
– 横断骨折或粉碎骨折
间接暴力
– 斜形、螺旋形或蝶形 骨折
肱骨上段的骨折
近折端向前内侧错位
肱骨中段骨折
近折端向外、前方移位
正常肘关节
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是肘部常见损伤,肘关节脱 位主要系由间接暴力所引起。多发生于 青少年,成人和儿童也时有发生。多数 为肘关节后脱位或后外侧脱位。常合并 肘部其他骨结构或软组织的严重损伤, 如肱骨内上髁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和冠 状突骨折。
经颈型骨折
血供破 坏多, 骨折难 愈合, 预后差。
基底型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干骨折
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类型
髌骨脱位
胫骨平台骨折
胫 腓 骨 骨 折
正常踝关节
踝部骨折
三踝骨折
踝关节脱位
正常足正斜位片
跟骨骨折
高处坠落伤常合并颅底、脊柱骨折。
跖骨骨折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易漏诊。
移位多不明显
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在日 常工作中是很容易
漏诊的。
正常肩锁关节间隙 一般4-6mm
持重位有很大价值, 最好对比对侧或透
视观察。
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比较常见,约占全身关节脱位 的50%,这与肩关节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关, 如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囊松弛,其 前下方组织薄弱,关节活动范围大,遭受外力 的机会多。前脱位最常见,约占95%左右。其 中以喙突下脱位尤为常见。肱骨头锁骨下脱位 和盂下脱位较少见。
骨折脱位X线表现

压缩性骨折
X线平片可见骨皮质连续 性中断,骨小梁紊乱,密 度增高。椎体呈楔形改变 ,前缘高度降低。
嵌入性骨折
X线片上可见骨折两端相 互嵌插,多发生在长骨干 骺端。
骨折愈合过程中X线变化
血肿机化演进期
X线片上无明显变化,仅表 现为局部软组织肿胀。
原始骨痂形成期
X线片上可见骨折端有梭形 骨痂阴影,但骨折线仍隐 约可见。
脱位复位后X线评估
关节对应关系恢复
复位后,脱位的关节头应回到正 常的关节窝内,与对侧相应关节 对比,两侧关节对应关系应一致
。
骨折对位对线良好
如合并骨折,复位后骨折端应对位 对线良好,无明显成角或旋转畸形 。
关节间隙高度正常
复位后,关节间隙高度应恢复正常 ,与对侧相应关节对比无明显差异 。
06
CATALOGUE
复杂性脱位X线特征
合并骨折
在脱位的同时伴有骨折,如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 脱骨折,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鹰嘴骨折等。X线表现为在 脱位的基础上出现骨折的X线征象。
关节内游离体
关节内游离体多为关节内骨折的碎片或增生的骨赘脱落所 致。X线表现为关节腔内出现游离的骨块影。
软组织肿胀和关节积液
关节脱位时,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发生撕裂伤,引起出血 和肿胀。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和密度增高,关 节腔内积液。
关节脱位与骨折伴脱位的鉴别
关节脱位时,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应关系,而骨折伴脱位时不仅有关节面对应关系失常,还 有骨折的X线表现。在阅片时需注意观察关节面的对应关系及有无骨折征象。
重视阅片技巧和经验积累
对于疑难病例,应仔细阅片并结合临床病史和查体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不断积累阅片经 验和技巧也是提高诊断准确率的关键。
腕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性脱位的X线诊断

3讨 论
3. 脱位 的形成机 制 1 与局 部解剖 特点及 外力作 用方 向有关 , 腕关节 活动范 围较大 且较
灵活 , 功能上 ( 、伸 、内收、外展 及旋转) 在 屈 均是 以头 月关节 为中心 , 加 之月骨 关节窝表 浅 , 关节囊 韧带松弛 , 节不稳定 , 关 因此 腕骨脱位均 以头月关节为 中心。 当跌 倒手掌着地时 , 部过度 背伸 , 自桡骨远端 腕 来 和 头状骨 的作用 力和反 作用力 使桡月掌 背侧韧 带均发生 撕裂 , 月骨 将 挤 出 , 成 月骨 前脱位 , 形 有人 形象的解 释为 “ 手外撑跌 倒时 , 月骨犹如 颗豆 自 夹 中挤 出一样 。 或 由于手 掌着地 时的姿 势及着 力点的不 豆 ” 同, 关节极度 背伸时 , 力集中在头 月关节 , 腕 暴 使头 月掌 背侧韧带撕裂 , 头状 骨 向后脱 位 , 而桡 月掌 背侧韧 带完整 , 月关系不变 , 成月骨周 桡 形 围后脱 位。若着力 点作用于手背 , 使手腕极度掌 屈 , 可造成 月骨周 围前 脱 位 , 型少见 , 此 本组 无该病 例 , 杨爱敏 组 曾报道 1例 。
经舟 骨 月骨 周 围后脱 位 2 例 不 典 型月 骨周 围后脱 位 1例 【 键 词】 腕关 节 关 脱 位 骨折
【 图分 类号 】R 6. 中 1 8 8
【 献标 识 码】 A 文
【 章编号】 1 0 - 3 ( 0 0 { — 0 1 2 文 2 4 2 1 ) 1 0 7 —0 0 1 X 移 , 于桡 骨纵 轴 延线 后方 。 位 2 4 经舟骨 月骨周 围后 脱位 . 本组 2 ,均 伴桡骨茎 突骨折 。x线表现 : 例 月骨周 围脱位 伴舟骨 骨折 , 骨折远 段及 头 状骨 向后脱 位 , 折近 段 与桡骨 关 系正常 。图 2 骨 2 5 不典型 月骨周 围脱 位 . 本组 1 , 例 正位 x线表 现为腕关 节缩短 , 远近排部 分腕骨 重叠 , 关 节 间隙不等或消失 , 月骨呈三 角形 , 月骨关节 面向外上方 , 端向上 , 尖 侧 位 月骨位于桡骨纵 轴延线前方 , 窝状关节面 空虚向前上 , 头状骨脱 出月 骨 关节 面 , 于 月骨后 上方 且居 桡骨纵 轴延 线之 后 。 位 2. 月骨周 围前 脱位 6 此 型少见 本组无病 例 , x线表现 : 正位 上腕关 节缩短 , 远近排 腕骨 重叠 , 节间隙消失 , 关 腕骨排列紊乱 ; 侧位上 月骨 位置不动 , 头状 骨伴随 其他 腕骨 移 向掌侧 , 状骨 在桡 骨纵 轴延线 之前 。 头
腕关节X线解剖及诊断,这份图谱太实用了!

腕关节X线解剖及诊断,这份图谱太实用了!01解剖及测量一、关于解剖图1 成人期腕关节正侧位及舟骨蝶位片。
1.舟骨;2.月骨;3.三角骨;4.豆状骨;5.大多角骨;6.小多角骨;7.头状骨;8.钩骨;9.桡骨茎突;10.尺骨茎突;11.第一掌骨基部。
图2 成人期腕关节正侧位及舟骨蝶位片。
1.舟骨;2.月骨;3.三角骨;4.豆状骨;5.大多角骨;6.小多角骨;7.头状骨;8.钩骨;9.桡骨茎突;10.尺骨茎突;11.第一掌骨基部。
图3 成人期腕关节正侧位及舟骨蝶位片。
12.舟骨结节。
黑色箭头:舟骨腰部;白色箭头:舟骨滋养血管影。
二、测量方法图4 a.桡骨纵轴线;b.桡骨纵轴线垂线;c.桡骨远端关节面切线;d.尺骨远端关节面水平线。
A.桡骨内倾角;B.桡骨茎突长度;C.尺骨茎突长度。
A.正常为15~35˚。
若此角度改变,提示桡骨远端骨折或腕关节脱位。
B.正常为8~18mm,且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1~1.5cm。
若此长度改变,提示桡骨远端骨折。
C.正常为2~8mm。
若此长度改变,提示尺骨茎突骨折或尺骨茎突过长(尺骨茎突撞击综合症)图5 左:正尺骨变异;右:负尺骨变异图6 尺骨茎突撞击综合症。
男-44Y,慢性严重腕尺侧痛。
尺骨茎突长约10mm(箭),月骨-三角骨间隙狭窄及退变(箭头)。
图7 a.舟骨、月骨切线;b. 月骨三角骨切线;c.尺骨远端关节面切线;d.腕骨总高度;e.头状骨长度。
A.腕骨角;B.尺腕角。
A.约130°。
腕关节骨折、脱位时此角增大,此角减小见于Madelung畸形和卵巢发育不全。
B.正常为21~51˚。
若此角度改变,提示腕骨骨折或腕关节脱位。
*腕骨高度指数:d与第3掌骨长度的比值,正常范围0.54±0.03。
Nattrass腕骨高度指数为d/e,正常范围1.57±0.05。
在月骨缺血坏死、不稳定型舟骨骨不连、腕关节不稳时,腕骨高度指数减小。
图8 Madelung畸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舟状骨骨折伴月骨周围脱位,骨折近端 与桡骨、月骨关系保持正常,而骨折远端随头 骨向后脱位。
经茎突和舟状骨的月骨脱位
诊断要点:①尺骨或桡骨茎突骨折; ②舟状骨中段骨折,近端与头骨重叠; ③月骨可向尺侧移位,月骨窝状关节 空虚,对向掌侧;④头骨位于月骨后 方。
经茎突和舟状骨的月骨周围脱位
诊断要点: ①尺、桡骨茎突骨折;②舟 状骨中段骨折,近端与头骨重叠;③月 骨可向尺侧移位,月骨窝状关节空虚; ④头骨位于月骨后方;⑤月骨和舟状骨 近端与桡骨关节可正常或向掌侧半脱位。
1.舟骨 2.月骨 3.三角骨 4.豆状骨 5.大多角骨 6.小多角骨 7.头状骨 8.钩骨 9.桡 骨茎突 10.尺骨茎突 11.第一掌骨基部
月骨脱位的常见类型
• 1、月骨脱位(前、后) • 2、月骨周围脱位(后、前) • 3、经舟骨月骨脱位(前、后) • 4、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后、前) • 5、经茎突和舟骨的月骨脱位 • 6、经茎突和舟骨的月骨周围脱位
月骨脱位及周围脱位
张建龙
成人腕关节正位片
1.舟骨 2.月骨 3.三角骨 4.豆状骨 5.大多角骨 6.小多角骨 7.头状骨 8.钩骨 9.桡骨 茎突 10.尺骨茎突 11.第一掌骨基部 记方法: 月骨托着头状骨
中心连成一条线(三掌头月桡) 小豆在前钩角后 大舟斜行最前面
经舟骨月骨脱位
• 指舟骨骨折,头骨、舟骨与桡骨关系正常,月骨及舟骨骨折近段 向掌侧脱位,位于桡骨纵轴延长线前方,视脱位程度不同,月骨 及舟骨近段可旋转脱位至桡骨远端掌侧。
舟状骨中段骨折,近端与头骨重叠,月骨窝状 关节空虚,对向掌侧;头骨位于月骨后方。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 指舟骨骨折,其骨折近端和月骨与桡骨之间的关系正常,其骨折 远端和其它腕骨脱位。
月骨脱位
• 指月骨本身脱离与桡骨及其它腕骨的正常毗邻关系而移位
正位示:月骨由四边形变成三角形或橘瓣状, 并向尺侧移位。 侧位示:月骨前移、旋转,窝状关节前空虚。
正位示:月骨形 态变为三角形
侧位示:茶 杯翻到征
月骨周围脱位
• 月骨与桡骨的关系正常,周围其它腕骨离位
表现为腕关节缩短,头骨与桡骨距 离变近,头骨、钩骨与月骨部分重 叠,月骨形态及位置基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