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自主学习任务单

合集下载

9《古诗三首》自主学习任务单(学案)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9《古诗三首》自主学习任务单(学案)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古诗三首》自主学习任务单一、学习指南1.课题名称:《古诗三首》2.学习目标①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清明》③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3.学习方法建议:自主学习二、学习任务【书声朗朗】古诗我大声朗读了()遍。

朗读情况(满意打“√”)正确流利有感情可背诵【字词积累】1.我会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符魂酒牧异2.查阅工具书,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元日:屠苏:曈曈:欲:异乡:倍:【厚积薄发】(一)抓住古诗标题,初步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1、“元日”在古代指农历正月初一,我们从题目中可知古诗的内容与有关。

2.“清明”让我们了解古诗的内容与有关。

3.标题中的“九月九日”是节。

(二)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1.《元日》描写春节所见的喜庆场面的诗句是:2.《清明》描写了清明时节天气特点的诗句是: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每逢重阳倍加思念家乡的诗句是:4.初读之后,哪一首诗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能用自己的语言尝试着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吗?【学贵有疑】读罢诗文,你心中一定还有一些疑惑,请赶快把它写下来吧!三、资料链接1.王安石变法有感作《元日》《元日》写于王安石初任丞相时期。

当时,北宋面临内忧外患,王安石上书主张变法。

1069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

2.王维重阳思亲人王维17岁时,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恰逢重阳节,他孤身漂泊在繁华热闹的京城,内心非常孤独,思念家乡亲人。

情之所至,便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导学案【第1篇】设计说明:《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

前三句描写了画上见到的景物,最后一句写作者的联想。

由于现在原画已经见不到,所以安排丰子恺先生创作的与诗搭配的漫画,引入看漫画猜诗歌内容的环节。

在指导朗读后,组织学生讨论不理解的字词,引导学生体会描写春天的景物,以及景物之间的多元联系,最后补充资料,让孩子们明白作者的联想从何而来。

一、故事引入1. 讲授苏轼和惠崇和尚的故事,以及《惠崇春江晚景》这幅画的创作背景。

2. 引出丰子恺先生的画作《春江水暖》,观赏漫画,猜一猜苏轼的诗里会出现哪些春天的景物。

二、初学古诗1. 教师范读古诗,帮助学生正音。

2. 教师再读古诗,讲解诗歌的平仄和押韵节奏。

3. 学生读4. 理解重点词语:蒌蒿、河豚、欲上时5. 教师设疑:为什么看到前面那些景物,苏轼只想到了河豚?三、读懂古诗问题一:这是写春天的诗,在这首诗里,你通过哪些字、词感受到春天的信息?为什么?(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江南的春天,小草钻出土壤。

树木萌发嫩芽,竹子正在拔节。

一群鸭子在水里欢快的游着。

岸边的蒌蒿正成片生长。

让我们再读一遍。

问题二:你看到了什么?(生答)这么多的景物,要画到一幅画上,该如何安排它们的位置呢?哪些画得远些,哪些画得近一些?生1:桃花和柳树画在远一些得地方。

生2:蒌蒿芦苇要画得近一点。

师:为什么这样安排?生3:因为芦芽很短,要离得近才能看到。

师:你还能从诗中看到什么?生1:我看到了植物和动物……师:一首小诗,能让我们从这么多角度来欣赏,真师奇妙,请大家再次诵读这首小诗。

师:为什么诗人会想到河豚呢?(出示课件)河豚宜与蒌蒿、荻笋同煮。

——《本草纲目》注:荻笋即芦芽。

师:《本草纲目》师一本伟大得医书,看到这个小资料,大家踩到答案了吗?生:蒌蒿和芦芽可以解毒,所以要和河豚一起煮。

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小诗,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了诗意,还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欣赏它。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之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之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之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惠、崇”等4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习古诗的赏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感悟诗人的情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赏析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惠崇的《春江晚景》图,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谈话导入:同学们,这幅画非常美丽,宋代诗人苏轼看到这幅画后,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感受画中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

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指名读诗,检查朗读情况。

3.精读古诗,理解诗意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理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含义,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体会“蒌蒿满地”“芦芽短”“河豚欲上”所描绘的画面,想象春天的丰富景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4.赏析古诗,体会意境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

从景物描写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活力。

体会诗人通过描写春天景色所表达的情感。

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虚实结合、富有情趣等。

5.诵读古诗,感悟情感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出诗歌的韵味。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配乐读等。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6.拓展延伸介绍苏轼的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如《蝶恋花·春景》等,让学生对比赏析。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写春天的景色,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惠崇春江晚景》。

2. 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3.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展现的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意象,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3. 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增强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的朗读与理解。

2. 诗中字词的意思。

3. 诗中展现的景色与作者的情感。

4. 诗歌的意象与审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惠崇春江晚景》。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展现的景色。

3. 学生能够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描述诗中展现的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诗歌朗诵音频、诗歌解析资料。

2.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播放《惠崇春江晚景》的朗诵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新课内容1. 学生自读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意思。

2.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节奏,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教师讲解诗中意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展现的景色。

4.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练习与展示1. 学生进行绘画活动,将诗中的景色描绘出来,提高审美能力。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简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重点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三课时学习任务单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三课时学习任务单

第12课《古诗三首》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任务一:歌曲导入,带入诗境1.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呢?2.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3.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_______,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_______(朝代)爱国诗人。

一生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一直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陆游的诗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初读识字,理解诗意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并划分节奏。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边自由读,边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不懂的地方作好批注。

元:______________。

但:______________。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同:______________。

王师:宋朝的军队。

北定:平定北方。

中原: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1.结合背景资料谈一谈:你们从诗句中读出了陆游的什么感情?诗人悲的是什么?背景资料:北宋宣和六年(1124)十月,金太宗下诏侵宋。

同年十二月,徽宗向南逃窜。

同月下旬,徽宗禅位给太子赵桓,是为钦宗。

靖康元年(1126),金军占领开封城;靖康二年(1127),金俘获徽宗、钦宗。

三月下旬,金军先后两次将皇室直系宗族及后、妃等四百七十多人全部押送回金,北宋灭亡。

淮河以北的地区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半壁江山,所以称南宋。

从国土沦陷那天起,南宋百姓就在苦苦等待朝廷的军队能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父老乡亲。

可是,南宋朝廷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秦桧做宰相,一味向金人屈膝求和。

陆游写这首《示儿》的时候,九州破碎已整整84年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1古诗三首绝句春江晚景三衢道中教案作业题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1古诗三首绝句春江晚景三衢道中教案作业题及答案

1.古诗三首【课时目标】1.会认“鸳、鸯”2个字,会写“融、燕”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用“√”标出)融.化(rónɡ róu)燕.子(yān yàn)鸳.(yuān yān)鸯.(yānɡ iānɡ)2.默写古诗《绝句》。

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绝句》写了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1.rónɡ√ yàn√ yuān√ yānɡ√2.默写《绝句》。

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板书设计】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抓住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

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2.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3.课中有独立读、对读,个别读、齐读,读句子、读全诗等多次诵读,辅以适当的动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增加积累。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课时目标】1.会认“惠、崇”等3个生字,会写“芦、芽”等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部编版
学习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悟,留给学生一想象的空间,会让我们收到更多的惊喜!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需要可下载使用!
语文学科“生本核心”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三年级下
学科
语文
课题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
学科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及学科核心素养融合)
知识与技能:会认“鸳、鸯”等6个字,会写“融、燕”等12个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Βιβλιοθήκη 。咱们一起读一读。自读诗文,读准字音。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交流识记方法。
借助多种方法落实生字教学的任务,在上下文中理解字,学生互动,教师点拨。
指名读。(学生评价)
生小声跟读。
(学生说:每句都是两个字停顿,两个字停顿,最后三个字停顿。)
三、熟读诗文,读出节奏
1.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家听?
2..师大声范读,
3、去掉拼音,再读课文。(展示课件)
5、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古诗文有一个特点,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声调把它表现出来。该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呢?谁来说说?
是这样吗?
(课件)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效方法的选择、课堂生成的处理、学科评价的落实(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做选择性反思)
教学反思: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写出了春光的明媚及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全诗语意浅近,诗意深远,含蕴有味,是适合儿童背诵的好诗。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由看到读再想,看画面——读古诗——想意境,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找出春天的词语来赞美春天就水到渠成了,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惠崇春江晚景》,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感受作者对春天美景的描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苏轼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惠崇春江晚景》的创作背景。

2. 诗词大意: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词的整体意境。

3. 诗词鉴赏:分析诗词的艺术特点,如对仗、押韵、意象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感受作者对春天美景的描绘。

2. 教学难点:诗词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诗词整体意境的把握,诗词艺术特点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春天美景,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诗词,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诗词大意,圈画出不懂的词语。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诗词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共同把握诗词整体意境。

4. 诗词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艺术特点,如对仗、押韵、意象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对春天美景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诗词学习的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惠崇春江晚景》2. 作者:苏轼3. 诗词大意:描绘了春天江边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艺术特点:对仗、押韵、意象等。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

2. 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的诗词,与同学交流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huì chóng) 蒌蒿(lóu hāo) 河豚(tún) 芦芽(lú yá)
(2) 《惠崇春江晚景》是七言绝句,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的节奏感呢?自己读一读。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要求:通过学习,感觉自己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给这首古诗朗读录音,然后发给老师。
(3)读一读,猜一猜:“蒌蒿”是什么?
(二)我会看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与注释,读通诗句。
(三)我会认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下面生字呢?给生字口头组词。
(四)我会写
学写5个生字:
要求:1.看结构和笔画;2. 描红;3. 临写;4.比较、完善;5.扩词。
三、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2.完成字帖。
3.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具体生动地说一说,也可以画一画。
三年级(语文)学科预习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惠崇春江晚景》
2.达成目标:
(1)认识“惠、崇”等 3个生字,会写“惠、崇”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二、学习任务
微视频内容:(网址或二维码)
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