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Ⅲ人民版7-4向“距离”挑战课件(32张)
合集下载
历史课件 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七 四 向“距离” 挑战

答案提示
1.(2012 年福建厦门期末)下列发明及交通工具,使用内燃 机作为动力的是( B )
2.乔治从美国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
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开汽车到机场,
乘坐 8 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伦敦,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
请原谅!您的儿子:乔治。期 B.19 世纪中期 D.20 世纪早期
(2)影响:为自动化、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被广泛应
用到各个领域。
2.互联网的诞生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通信技术 的结 (1)诞生:20 世纪 60 年代,电子计算机 __________与__________ 合,导致互联网的诞生。 (2)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高效率的信息传输网络——“信
解析:无线电、飞机出现的时间是20 世纪初。
3.(2011 年浙江杭州质检)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
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 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 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 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A ) A.电话 C.无线电报 B.有线电报 D.广播电台
发明了电话机。不久,建立了电话公司。
马可尼 发明了无线电 3.无线电通信的发明:意大利人__________ 报,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及影响 美国 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至 (1)发明:1946 年,________ 今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 展阶段。现已研制出“人工智能”系统。
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
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 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高中历史 专题七第四节 向“距离”挑战课件 人民版必修3

A.人类对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认识和利用(lìyòng), 不是同步的
B.人类对信息的认识与利用(lìyòng),是伴随着对物 质和能量的认识与利用(lìyòng)而开始的
C.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导致建立在理论水平上的信息技 术出现的稍晚一些
D.人类对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认识和利用(lìyòng)都 是伴随着科学理论的突破而进行的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答案(dáàn)】
《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一书写到“我们知道,物质、 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没有物质的 世界是一个空虚的世界,没有能量的世界是一个死寂的世 界,没有信息的世界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物质、能量及 信息三者缺一不可。”对于材料中提到的物质、能量及信 息,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第一页,共33页。
向“距离(jùlí)” 课挑程标战准
以网络(wǎngluò)技术为 例,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 类社会的影响。
第二页,共33页。
第三页,共33页。
第四页,共33页。
人力(rénlì)、畜力、 自然力
水陆:平面 (píngmiàn)交通
机械(jīxiè)力(内燃机为 主)
水陆空:立体交通
请回答(huídá):
江泽民
1、材料认为二战后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科技因素是什么?
2、材料中对科技的认识是什么?
3、电子信息技术中影响最广泛的技术是什么?推动其产生的因素
有哪些?
第八页,共33页。
网络是如何(rúhé)诞生的?
⑴20世纪(shìjì)40年代,美国发明了世 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⑵二战(èr zhàn)后,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为核 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⑶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加
B.人类对信息的认识与利用(lìyòng),是伴随着对物 质和能量的认识与利用(lìyòng)而开始的
C.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导致建立在理论水平上的信息技 术出现的稍晚一些
D.人类对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认识和利用(lìyòng)都 是伴随着科学理论的突破而进行的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答案(dáàn)】
《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一书写到“我们知道,物质、 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没有物质的 世界是一个空虚的世界,没有能量的世界是一个死寂的世 界,没有信息的世界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物质、能量及 信息三者缺一不可。”对于材料中提到的物质、能量及信 息,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第一页,共33页。
向“距离(jùlí)” 课挑程标战准
以网络(wǎngluò)技术为 例,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 类社会的影响。
第二页,共33页。
第三页,共33页。
第四页,共33页。
人力(rénlì)、畜力、 自然力
水陆:平面 (píngmiàn)交通
机械(jīxiè)力(内燃机为 主)
水陆空:立体交通
请回答(huídá):
江泽民
1、材料认为二战后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科技因素是什么?
2、材料中对科技的认识是什么?
3、电子信息技术中影响最广泛的技术是什么?推动其产生的因素
有哪些?
第八页,共33页。
网络是如何(rúhé)诞生的?
⑴20世纪(shìjì)40年代,美国发明了世 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⑵二战(èr zhàn)后,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为核 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⑶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加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4《向“距离”挑战》课件(共30张PPT)-PPT文档资料

他们的厉害之处在哪里? 现在我们能否做到?
必修三专题七第四节
向“距离”挑战
“巨人”养成记
巨人是怎么养成的? 巨人是靠什么养成的? 巨人是无可挑剔的吗? 巨人如何才能无可挑剔?
双腿的延展
空间距离缩短
1885年,本茨、戴姆勒汽车 1887年,内燃机轮船 1903年,莱特兄弟飞机
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的时代
A.苏联
B. 英国 D
C.德国
D. 美国
4.在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一系列改变时空的
重大发明。在这些发明中,来势最猛、发展速度
最快、对人类文明进程改变最大的是 D
A.火车 B.飞机 C.电话 D.因特网
5.互联网的诞生使
B
①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②交往更加方便
③遗传工程迅速发展 ④地球变得更小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人类向“距离”挑战示意简图
汽车、 飞机、 电报、 电话 汽船、 火车
信息技术、 航天技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科技革命
科技
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力 科学技术仅仅是一种生产力吗?
说一说:
你上网都干什么? 网络给你带来了哪些便利?
购物
学习
娱乐
看电视
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大大推动了人类全球化进程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不但表现为对人类物质 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关怀,
而且表现为对人类精神生活状 况和水平的关怀。
现场体验:
现场一起玩手机里的SIRI, 体验科技的神奇力量。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不是你我天各一方,
而是……
必修三专题七第四节
向“距离”挑战
“巨人”养成记
巨人是怎么养成的? 巨人是靠什么养成的? 巨人是无可挑剔的吗? 巨人如何才能无可挑剔?
双腿的延展
空间距离缩短
1885年,本茨、戴姆勒汽车 1887年,内燃机轮船 1903年,莱特兄弟飞机
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的时代
A.苏联
B. 英国 D
C.德国
D. 美国
4.在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一系列改变时空的
重大发明。在这些发明中,来势最猛、发展速度
最快、对人类文明进程改变最大的是 D
A.火车 B.飞机 C.电话 D.因特网
5.互联网的诞生使
B
①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②交往更加方便
③遗传工程迅速发展 ④地球变得更小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人类向“距离”挑战示意简图
汽车、 飞机、 电报、 电话 汽船、 火车
信息技术、 航天技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科技革命
科技
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力 科学技术仅仅是一种生产力吗?
说一说:
你上网都干什么? 网络给你带来了哪些便利?
购物
学习
娱乐
看电视
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大大推动了人类全球化进程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不但表现为对人类物质 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关怀,
而且表现为对人类精神生活状 况和水平的关怀。
现场体验:
现场一起玩手机里的SIRI, 体验科技的神奇力量。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不是你我天各一方,
而是……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7-4向“距离”挑战课件(19张)

➢ “冷战”时期,美国争霸的需要。
推进新课
产生的过程: ➢ 美国于1946年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 自 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主 学 ➢ 1969年,美国建成了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 习 机网络,是计算机互联网的前身。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等技术的
飞速发展,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
汽船、火车 汽车、远洋轮船、飞机
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战以来)
原子能
信息技术、航天技术
当堂达标
1.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科学家是( C )
A.赫兹 B.摩尔斯 C.马可尼 D.贝尔
当堂达标
2.“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 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 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 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C )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推进新课
功能和特点: 自 功能:它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地址、电子 主 布告板、网上聊天以及信息导航等服务。 学 习 特点:界面直观、声像兼备、链接灵活、高速传输
等。
推进新课
积极影响:
➢ 导致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 促使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
自 ➢ 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人们的 主 学 生活方式更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变化。 习 ➢ 不仅使传统学校教育更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
专题 7
四 向“距离”挑战
课堂导入
时代周刊封面
课堂导入
推进新课
产生的过程: ➢ 美国于1946年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 自 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主 学 ➢ 1969年,美国建成了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 习 机网络,是计算机互联网的前身。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等技术的
飞速发展,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
汽船、火车 汽车、远洋轮船、飞机
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战以来)
原子能
信息技术、航天技术
当堂达标
1.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科学家是( C )
A.赫兹 B.摩尔斯 C.马可尼 D.贝尔
当堂达标
2.“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 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 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 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C )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推进新课
功能和特点: 自 功能:它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地址、电子 主 布告板、网上聊天以及信息导航等服务。 学 习 特点:界面直观、声像兼备、链接灵活、高速传输
等。
推进新课
积极影响:
➢ 导致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 促使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
自 ➢ 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人们的 主 学 生活方式更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变化。 习 ➢ 不仅使传统学校教育更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
专题 7
四 向“距离”挑战
课堂导入
时代周刊封面
课堂导入
人民版必修三 7.4 向距离挑战(共27张PPT)

猜猜看 作者为什么认为世界是平的呢?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从下例诗句中你可以了解到古代的交通 工具有哪些?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挥手自知去,萧箫斑马鸣”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流”。
古代交通工具:马、马车、帆船; (平面交通)
传统交通工具 现代交通工具
人力、畜力、自 然力 水陆:平面交通
3、作用:为自动化和控制化建立基础,同时广泛运 用于数据处理、设计实验、自动控制等领域。
(二)互联网的发展
1、概念:
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 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 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互联网的作用(日常生活) 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 资料检索、浏览新闻、 休闲游戏、网上购物、 远程教育、远程医疗……
2、互联网的作用:
(1)积极: ①互联网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缩小了全 球的空间距离,使全人类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 ②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③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思维等方式都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 ④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⑤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互联网的作用:
(2)消极: ①导致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 ②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③虚拟社会对人们生活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 消极影响。
距离近了,
却远了
你打的每一个电话,你支付的每一笔钱,你购买 的每一种处方药,你借的每一盘录像带,你每一次坐 飞机,你使用的每一个自动取款机,都会被“电子族” 设置在某个地方的计算机记录下来。你根本不知道这 些事情今后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向“距离”挑战
课程标准: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从下例诗句中你可以了解到古代的交通 工具有哪些?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挥手自知去,萧箫斑马鸣”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流”。
古代交通工具:马、马车、帆船; (平面交通)
传统交通工具 现代交通工具
人力、畜力、自 然力 水陆:平面交通
3、作用:为自动化和控制化建立基础,同时广泛运 用于数据处理、设计实验、自动控制等领域。
(二)互联网的发展
1、概念:
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 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 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互联网的作用(日常生活) 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 资料检索、浏览新闻、 休闲游戏、网上购物、 远程教育、远程医疗……
2、互联网的作用:
(1)积极: ①互联网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缩小了全 球的空间距离,使全人类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 ②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③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思维等方式都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 ④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⑤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互联网的作用:
(2)消极: ①导致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 ②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③虚拟社会对人们生活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 消极影响。
距离近了,
却远了
你打的每一个电话,你支付的每一笔钱,你购买 的每一种处方药,你借的每一盘录像带,你每一次坐 飞机,你使用的每一个自动取款机,都会被“电子族” 设置在某个地方的计算机记录下来。你根本不知道这 些事情今后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向“距离”挑战
课程标准: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高中历史 专题7.4 向“距离”挑战课件 人民版必修3

答案提示:不同意。人类的大脑能生成(shēnɡ chénɡ)并创造出
新知识,互联网则只是知识的堆积;人类的大脑在思维过程中有情感,栏
互联网则没有;人类大脑在思考时,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并遵循基本的 目
伦理道德,互联网则没有。如果把制作互联网的人的伦理道德水平提
链 接
高,能遵循基本的社会规范,则可把它称为人类的资料库或图书馆。
专题七 近代以来(yǐlái)科学技术的辉煌 四 向“距离”挑战
第一页,共28页。
栏 目 链 接
第二页,共28页。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shèhuì)的影 响。
栏 目 链 接
第三页,共28页。
栏 目 链 接
第四页,共28页。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dànshēng)(现代交通工具的发 明)
A.知识密集型工业迅速发展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栏
C.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目 链
D.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
接
第二十页,共28页。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方面(fāngmiàn)推动了
一个新的产业的迅速发展,即第三产业.A、C、D三个答案都只
是谈到了社会经济的某个方面(fāngmiàn)的发展情况,不如B全
1.条件: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xiànxiàng)和电磁波的发现,以及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2.表现:
(1)电报: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
栏
建立(2了)电电话话:公1司87。5年,美国人__________贝__尔___发明了电话机。不久,
目 链 接
(3)无线电通信:意大利人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无线电报,从 而 奠 定 了 几 乎 所 有 现 代 远 距 离 无 线 电 通马信可的尼技 术 基 础 。 因 此 被 称 为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7.4【教学课件】《 向“距离”挑战》

人民出版社 高中二年级| 必修三
电脑
人民出版社 高中二年级| 必修三
4.互联网的影响 讨论:通过课堂讨论:互联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积极:互联网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缩小了全球 的空间距离,使全人类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推动了知识经济的 产生与发展;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思维等方式都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使人类进入信 息时代。 (2)消极:导致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各 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虚拟社会对人 们生活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发报机
人民出版社 高中二年级| 必修三
通过材料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 :“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 这一句 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 话音。 1892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电话发明人 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这一历史性 声音被记录下来。 电话:1875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
人民出版社 高中二年级| 必修三
莱特兄弟和他的飞机
1885年戴姆勒制 成的汽车
人民出版社 高中二年级| 必修三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 1.条件: 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发现,以及发 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2.成就: 通过材料引出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华盛 顿国会大厦里,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上帝干 了些什么?”一语———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 一份电报。 电报:1837年,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发报机。
人民出版社 高中二年级| 必修三
第七单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 4 课时 向“距离”挑战
人民出版社 高中二年级| 必修三
导入新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 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首诗是《蜀道难》,在古代交通是如此的不便,如果作者身处 今世,那他可供选择的与蜀地“通人烟”的方式有哪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4向“距离”挑战课件(共23张PPT)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72021/8/7August 7,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72021/8/72021/8/72021/8/7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按照2001年1 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
请你结合自身感受谈பைடு நூலகம்谈,人们通 常利用网络能做些什么?
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谈心、
“
无
资料检索、浏览新闻、
所
休闲游戏、网上购物、
不 能
远程教育、 远程医疗…… ”
网络“黑洞”? 心灵“黑洞”?
第二篇
触摸人类的灵魂 挑战心灵的距离
推理想象
下面是五扇“魔法门”,进入不同的每扇门, 你都将化身为不同的人。请站在他的立场上说出 你会用网络做什么?
向“距离”挑战
说课提纲
理论依据 教学背景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体会反思
一、理论依据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建构主义 理论为依据,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 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成为课 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同时通 过积极的体验和感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 观目标。
二、教学背景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材料导读,以史导论 角色扮演,深入体验 问题探究,思维提升 教师讲解,合理引导
情感与态度
感受科技是第一生产 力;认同“科技发展 与人文进步并重”的 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依据: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指 导意见》和教学实际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分解和细化。
三 位 一 体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①缩小了全球空___间__距__离_,可以进行相互间 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 (2)意义②使信息高速传输,被称为“信__息__高___速__公__路_”。 ③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___度_,改 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3.中国的互联网建设
实施国家经济信息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公用数据通信网的建设计划。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电话
1876 年,美国人贝__尔__发明电话机,在通信领域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3.无线电通信 (1)发明:马__可__尼__首先将电磁波理论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
①1902年:马可尼横跨大__西__洋__传送无线 电信息成功。 (2)发展②1916年:马可尼完成_短__波_试验,奠定了 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
阶
阶
段
段
一
三
四 向“距离”挑战
学
阶 段 二
业 分 层 测
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习目标:
1.重点: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电子计算机、互联网诞生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 和发展的情况。
人类社会的影响。
2.难点: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教材整理 1 立体交通的诞生
1.背景 (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__气__时代。 (2)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高效率的内__燃__机__进入推广使用阶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135“学习思考”:你见过哪些交通工具?你还听说 过哪些更先进的交通工具?你对未来的交通运输有什么新奇的设想吗?
【提示】 汽车、轮船、火车、飞机;更先进的交通工具如磁悬浮列车等; 可让学生进行开放性设想。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教材整理 2 穿越大洋的电波
1.电报 (1)1837 年,美国人莫__尔__斯__发明了有线电报机。 (2)1851 年,横跨英__吉__利__海峡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3)1866 年,横跨_大__西__洋_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不久形成遍布全球的电报网。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课中思考] (1)阅读教材 P136 下侧的“学习思考”:请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 你的看法。
【提示】 从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如电子商务)、信息传递快捷(如电子邮 件)、知识容量大等方面分析其优点;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会导致人孤独、青少 年对网络的痴迷影响学习、网络中一些内容不健康、长时间上网影响身体健康 等方面分析其不利影响。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阅读教材 P137“学习思考”:你同意这种把互联网比喻为全人类大脑的说 法吗?为什么?
【提示】 不同意。人类的大脑能生成并创造出新知识,互联网则只是知 识的堆积;人类的大脑在思维过程中有情感,互联网则没有;人类大脑在思考 时,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并遵循基本的伦理道德,互联网则没有。如果把做互联 网的人的伦理道德水平提高,能遵循基本的社会规范,则可把它称为人类的资 料库或图书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成就
1885 年
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了最早的_汽__车_
1887 年
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
1903 年
美国莱__特__兄__弟__用一台活塞汽油发动机设计制成一架飞机
3.影响
全世界交通运输业有了迅猛发展,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
空立体交通时代。
上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探究点 互联网产生的社会影响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信息 DNA”正在迅速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 理 解 “ 信息 DNA” 是
原子,成为人类生活的交换物。
关键,注意出处《数字
——[美]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 化生存》提供切入点。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史料二 自我教育、交互教育正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 注意“自我教育、交互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飞机的研制成功,开创了 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元。随 着火车、汽船、汽车、飞机 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人类 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 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19 世纪,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先后被发明出来,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在 通信领域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3.现代信息技术将把人类带入信息文明时代。遍布世界的互联网,深刻地影响着 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4.先进交通、通讯手段的发明应用,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促进了全球化 的进程,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更多的共同问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136 上侧的“学习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以科学家名 字命名的科技成果?
【提示】 电流单位“安培”、电压单位“伏特”、功率单位“瓦特”、 能量单位“焦耳”等,都是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教材整理 3 改变世界的网络
1.计算机技术
发明
1946 年,美__国__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术的发展而成为一种潮流,或许……到校上学反而成为 教育”与互联网发展的
富裕人家孩子的特殊服务。 关系。
——鲍宗豪《全球化与当代社会》
史料三 1983 年 9 月 22 日,美国洛杉矾市警察逮捕了
两个青少年,伦·欧斯钦是优秀的大学生,卡宾是出众的 中心语是“打入国防产
中学生。他们……还打入了国防产业和军事设施的计算 业 和 军 事 设 施 的 计 算
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第 发展
五代新型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
①为自动化和_控__制__论__的建立奠定了基础②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能 作用
部分代替人类的智__力__活__动__ (即“人工智能”)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互联网技术 (1)出现:电子_计__算__机_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
机。他们作为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的第一批人犯被 机”“利用计算机进行犯
逮捕。
罪活动”。
——《大动力——科学技术动力论》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史料应用】 (1)结合社会现实,你怎样理解史料一的这句话? 【提示】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数学化电视、相机等进入人类生 活,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2)以史料二为例,说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引起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