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场建筑规范
屠宰加工场所的卫生要求

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办法》第十一条规定 动物屠宰加工场所选址条件: (一)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 动物集贸市场500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3000米以上; 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米以上;
(二)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
二、屠宰加工场所布局的卫生要求 (一)符合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办法》和 《四川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的规定。
(五)动物入场口和动物产品出场口应当分别设置;
(六)屠宰加工间入口设置人员更衣消毒室;
(七)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独立检疫室、
办公室和休息室;
(八)有待宰圈、患病动物隔离观察圈、
急宰间;加工原毛、生皮、绒、骨、角的, 还应当设置封闭式熏蒸消毒间。
《四川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第九条:设立生猪定点屠 宰厂(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充足水源,水质符合国 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设有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隔离间,建筑 要求和工艺设置符合国家标准及卫生防疫 规定,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建筑的 布局符合国家生猪屠宰与分割车间 设计规范的规定;
2、生物转盘法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排入厌氧池发
酵后沉淀,然后进入生物转盘,细菌、原生动物等在转
盘上交替得到氧气、水分、养料,进行新陈代谢,从而
达到净化目的。
3、厌氧消化法污水处理系统。经沉淀的污水在密
封的沉淀池中被厌氧菌分解,达到净化目的。类似于沼
气池发酵。
曝气装置
运行中的曝气池
各功能间分开设置,有隔离设施。
(六)厂区的环境卫生要求 : 1、路面、场地平整、无积水。 2、建筑物周围、道路两旁应绿化。 3、“三废”处理符合环保要求。 4、设有垃圾、畜粪、废弃物集存场所。 5、出入口有消毒池。
a类生猪屠宰场建设标准

a类生猪屠宰场建设标准A类生猪屠宰场建设标准A类生猪屠宰场建设标准是确保屠宰场合理运营和生猪屠宰过程安全卫生的技术要求。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1. 场地选择:- 选址应远离居民区、河流和水源地,同时要考虑运输便利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 场地面积要足够,以适应屠宰设备、污水处理设施、冷藏设备等的布置和运作需要。
- 场地应采取防尘、防蚊虫等措施,确保生猪屠宰过程的卫生条件。
2. 建筑设计:- 建筑面积应满足生猪的屠宰、冷藏、包装等环节的需要,并需按照消防、卫生等相关法规进行设计。
- 设计必须保证施工材料具备很好的耐酸碱、耐腐蚀、易洁净等特性,以便清洁和消毒。
- 建筑内部应设有必要的通风系统,排除屠宰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异味。
- 建筑外部应设有足够的停车场和货运区,方便屠宰场的物资和产品的运输流通。
3. 设备及工艺:- 屠宰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并定期进行检验和维护。
- 设备配置应能满足不同数量的生猪屠宰需求,并应设置相应的操作机械和设施。
- 屠宰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保证屠宰过程中的血液排放、割喉、分割等操作符合卫生要求。
4. 驻场人员:- 屠宰场应有经验丰富的兽医驻场,负责屠宰过程的监督和卫生检查。
- 驻场人员需持有相关健康证明,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 驻场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生猪屠宰过程和操作规范,以保证生猪屠宰的安全和卫生。
5. 废物处理:- 废弃物和屠宰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按照国家相关卫生标准进行处理和处置,以确保环境不受污染。
- 废弃物的处理应严格遵守环保法规,采取妥善的处理方式,如分离、消毒、运输等。
6. 卫生标准:- 屠宰场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包括场地、设备、人员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 屠宰场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清洁消毒,确保生猪屠宰过程的卫生条件。
- 屠宰场需建立健全的屠宰记录和屠宰过程的追踪管理系统,以保证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以上是关于A类生猪屠宰场建设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屠宰场建设标准

屠宰场建设标准
屠宰场是畜禽生产加工的重要环节,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生产加工的质量和安全。
在建设屠宰场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屠宰场能够达到卫生、安全、高效的要求。
首先,屠宰场的选址要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以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同时,要考虑周边交通便利程度,方便畜禽的运输和屠宰后的产品运输。
其次,屠宰场的建筑要符合卫生要求,要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废弃物处理设施,确保污水和废弃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建筑内部要设置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异味和细菌的滋生。
另外,屠宰设备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必须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屠宰设备,确保畜禽在屠宰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并且能够高效地进行屠宰作业。
此外,屠宰场的卫生管理也是关键。
要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屠宰场进行卫生检查和消毒,确保屠宰场的卫生状况符合相关标准。
最后,对于屠宰场的员工,也要进行相关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屠宰设备,做好卫生防护工作,提高屠宰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总之,屠宰场的建设标准涉及到选址、建筑、设备、卫生管理和员工培训等方方面面,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屠宰场能够达到卫生、安全、高效的要求,保障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屠宰场建设标准

屠宰场建设标准
屠宰场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设计:屠宰场建筑设计应符合相关建筑规范和卫生标准,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水、采光和防火等设施,确保生产环境良好。
2. 设备设施:屠宰场应配备适用的屠宰设备和各类加工设施,如屠宰机械、冷藏设备、消毒设备等,以确保屠宰过程的卫生安全和生产效率。
3. 卫生管理:屠宰场应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清洁消毒、病死动物处理、废水和废物处理等,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环境卫生。
4. 水、电供应:屠宰场应具备稳定的水源和电力供应,以满足生产所需。
5. 安全防护:屠宰场应设置合适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如防滑地面、防护网、防护栏等,确保工作人员和动物的安全。
6. 垃圾和废物处理:屠宰场应设立合适的垃圾和废物处理设施,如垃圾桶、废物箱等,确保及时清理和处理废弃物。
7. 环境保护:屠宰场应遵守环境保护法规,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废水、废气和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周边环境的健康。
8. 工作人员培训:屠宰场应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食品卫生和安全的认识,确保操作规范和产品质量。
这些是屠宰场建设的一些基本标准,具体要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来制定。
屠宰场建设标准

屠宰场建设标准
屠宰场是畜禽屠宰和肉类加工的重要场所,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肉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确保屠宰场的安全、卫生和生产效率,以下是屠宰场建设的标准要求。
首先,屠宰场的选址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和环境敏感区,周围应无臭气、废水和噪音扰民。
选址时要考虑交通便利、排水方便和环保要求。
其次,屠宰场的布局应合理,包括进货区、宰杀区、分割区、包装区、冷藏区、废弃物处理区等。
各个区域之间要有明确的通道和隔离设施,以防止污染交叉。
屠宰场的建筑设计和装修应符合卫生标准,地面、墙面、天花板和设备应采用易清洁、防腐蚀、防霉、防污染的材料。
通风、排气和照明设施要满足卫生要求,确保场内空气清新、光线充足。
屠宰设备的选用和摆放要符合卫生标准,设备应易于清洁和消毒,布局要合理,以确保操作流程畅通、安全高效。
屠宰场的卫生管理要求严格,包括日常清洁、消毒、垃圾处理、废水排放等。
员工应定期接受卫生培训,严格执行个人卫生和工作
程序,确保产品质量和员工健康。
屠宰场的环境保护要求高,包括废水处理、废弃物处理、噪音
控制等。
废水排放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废弃物要分类处理,噪音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最后,屠宰场的安全管理要求严格,包括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应急预案等。
员工要定期进行安全培训,熟悉操作规程,确保生产
过程中的安全。
总之,屠宰场的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肉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建设和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保
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家禽屠宰场建设标准

家禽屠宰场建设标准
家禽屠宰场建设标准是指家禽屠宰场所应当符合的建设和管理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家禽屠宰场建设标准:
1. 建筑物设计:屠宰场建筑物应具备防水、防火、防尘、易清洁等功能,建筑材料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同时,要合理规划空间,设有合适的屠宰区、肉品贮存区、洗涤区等。
2. 设备设施:屠宰场应配备适合的屠宰设备和辅助设备,例如屠宰刀具、血水处理设备、冷却设备、消毒设备等。
3. 环境卫生:屠宰场应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包括定期清洗消毒、垃圾处理、防虫防鼠等措施。
4. 水源和水质:屠宰场应具备安全可靠的水源,并做好水质检测和处理工作,确保水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5. 屠宰操作和人员培训:屠宰场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屠宰操作流程,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符合卫生标准。
6. 动物溯源管理:屠宰场应建立健全的动物溯源管理制度,确保能追溯家禽的来源和生长环境,并留存相应记录。
7. 废弃物处理:屠宰场应有规范的废弃物处理流程,包括屠宰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8. 监管和检测:屠宰场应受到相关监管机构的定期检查和抽样
检测,以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以上是一些家禽屠宰场建设标准的概述,具体要求可能因地区、国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咨询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食品安全专业人士,确保符合当地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生猪屠宰场建设标准

生猪屠宰场建设标准生猪屠宰场是生猪屠宰和肉类加工的重要基地,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生猪屠宰和肉类加工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确保生猪屠宰场的建设达到规范和标准,以下是生猪屠宰场建设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场地选址。
生猪屠宰场应选址于环境优良、交通便利的地方,远离居民区和环境敏感区。
场地应平整、排水良好,周围环境应符合卫生标准,确保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二、建筑布局。
生猪屠宰场的建筑布局应合理,包括生猪进厂区、屠宰区、肉品加工区、冷库、废弃物处理区等。
各区域之间应设置合适的通道和隔离设施,以确保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和产品的卫生安全。
三、设施设备。
生猪屠宰场的设施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和安全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屠宰设备、杀菌设备、冷却设备、消毒设备等。
这些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和产品卫生安全。
四、卫生标准。
生猪屠宰场的卫生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应符合国家相关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场地卫生、设备卫生、员工卫生等。
生猪屠宰场的卫生标准不仅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关系到员工的健康和环境的卫生。
五、安全管理。
生猪屠宰场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应急预案等。
员工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六、环保要求。
生猪屠宰场应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废水处理、废弃物处理、噪音控制等。
确保生产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与周边社区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七、监管和检测。
生猪屠宰场应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检测,确保生产过程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定期进行卫生抽检、产品质量检测等,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生猪屠宰场的建设标准是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建设,才能确保生猪屠宰场的正常运转和产品的质量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生猪屠宰场的建设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最新屠宰场设计规范标准

最新屠宰场设计规范标准屠宰场设计规范标准是确保食品安全、动物福利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最新屠宰场设计规范标准的主要内容:一、总则屠宰场的设计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屠宰过程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环保性。
同时,屠宰场应具备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二、选址与布局1. 屠宰场应选择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的地点。
2. 屠宰场的布局应合理,包括屠宰区、分割区、冷藏区、污水处理区等,以便于生产流程的顺畅和效率。
三、建筑设计1. 屠宰场的建筑结构应坚固耐用,符合抗震、防火等安全标准。
2. 屠宰车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和温控系统,以保证生产环境的适宜性。
四、设备与工艺1. 屠宰场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屠宰设备,确保屠宰过程的高效和卫生。
2. 工艺流程应科学合理,减少对动物的应激,提高屠宰效率。
五、动物福利1. 屠宰场应遵循动物福利的原则,减少动物在运输和屠宰过程中的恐惧和痛苦。
2. 应设立专门的动物福利设施,如缓冲区、静养区等。
六、环境保护1. 屠宰场应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确保排放的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 屠宰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七、食品安全1. 屠宰场应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屠宰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 应定期对屠宰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安全无污染。
八、员工培训与健康1. 屠宰场应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 应为员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
九、应急管理1. 屠宰场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火灾、设备故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2. 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十、监督管理1. 屠宰场应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确保屠宰活动合法合规。
2. 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屠宰场各项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结语屠宰场设计规范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和动物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屠宰场建筑规范一般规定
4.1.1 屠宰与分割车间的建筑面积与建筑设施应与生产规模相适应,车间内各加工区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划分明确,人流、物流互不干扰,并符合工艺、卫生及检验要求。
4.1.2 地面应采用不渗水、防滑、易清洗、耐腐蚀的材料,其表面应平整无裂缝、无局部积水。
排水坡度:分割车间不应小于1%,屠宰车间不应小于2%。
4.1.3 车间内墙面及墙裙应光滑平整,并应采用无毒、不渗水、耐冲洗的材料制作,颜色宜为白色或浅色,墙裙如采用不锈钢或塑料板制作时,所有板缝间及边缘连接处应是密封的,墙裙高度:屠宰车间不应低于3m,分割车间不应低于2m。
4.1.4 地面、顶棚、墙、柱、窗口等处的阴阳角,必须设计成弧形。
4.1.5 顶棚或吊顶应采用光滑、无毒、耐冲洗、不易脱落的材料,其表面应平整简洁,不应有不易清洗的缝隙、凹角或突起物,不宜设过密的次梁。
4.1.6 门窗应采用密闭性能好,不变形、不渗水、防锈蚀的材料制作,内窗台宜设计成向下倾斜45度的斜坡,或采用无窗台构造。
4.1.7 产品或半成品通过的门,应有足够宽度,避免与产品接触。
通行吊轨的门洞,其宽度不应小于1.2m;通行手推车的双扇门,应采用双向自由门其门扇上部应安装由不易破碎材料制作的通视窗。
4.1.8 车间内应设有防蚊蝇、昆虫、鼠类进入的设施。
4.1.9 楼梯及扶手、栏板均应做成整体式的,面层应采用不渗水材料制作。
楼梯与电梯应便于清洗消
宰前建筑设施
4.2.1 宰前建筑设施包括卸猪站台、赶猪道、验收间(包括司磅间)、待宰间(包括待宰冲淋间)、隔离间、兽医工作室与药品间等。
4.2.2 公路卸猪站台应高出路面-1.0m(小型拖拉机卸猪应另设站台),且宜设在运猪车前进方向的左侧,其地面应采用混凝土铺设,并应设罩棚。
赶猪道宽度不应小于1.5m,坡度不应大于10%。
站台前应设回车场,其附近应有洗车台。
洗车台应设有冲洗消毒及集污设施,回车场和洗车台均应做混凝土地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
4.2.3 铁路卸猪站台有效长度不应小于40m,站台面应高出轨道面1.1m。
活猪由水路运来时,应设相应卸猪码头。
4.2.4 卸猪站台附近应设验收间,地磅四周必须设置围栏,磅坑内应设地漏。
4.2.5 待宰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于宰前检验的待宰间的容量宜按倍班宰量计算(每班按7h屠宰量计)。
每头猪占地面积(不包括侍宰间内赶猪
道)宜按-0.8m2 计算,待宰间内赶猪道宽不应小于1.5m。
2 待宰间朝向应使夏季通风良好,冬季日照充足,且应设有防雨的屋面,四周围墙的高度不应低于1m。
寒冷地区应有防寒
设施。
3 待宰间应采用混凝土地面。
4 待宰间的隔墙可采用砖墙或金属栏杆,砖墙表面应采用不渗水易清洗材料制作,金属栏杆表面应做防锈处理。
待宰间内地
面坡度不应小于%,并坡向排水沟。
5 待宰间内应设饮水槽,饮水槽应有溢流口。
4.2.6 隔离间宜靠近卸猪站台,并应设在待宰间位置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隔离间的面积应按当地猪源的具体情况设置,Ⅰ、Ⅱ级屠宰车间可按班宰量的%-1%的头数计算,每头疑病猪占地1.5m2;Ⅲ、Ⅳ级屠宰车间隔离间的面积不应少于3m2 。
4.2.7 从待宰间到待宰冲淋间应有赶猪道相连,赶猪道两侧应有不低于1m的矮墙或金属栏杆,地面应采用不渗水易清洗材料
制作,其坡度不应小于1%,并坡向排水沟。
4.2.8 待宰冲淋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待宰冲淋间的建筑面积应与屠宰量相适应,Ⅰ、Ⅱ级屠宰车间可按屠宰量计,Ⅲ、Ⅳ级屠宰车间按1h屠宰量计。
2 待宰冲淋间至少设两个隔间,每个隔间都与赶猪道相连,其走道宽度不应小于1.2m。
急宰间、不可食用肉处理间
4.3.1 急宰间宜设在隔离间附近,急宰间应设有更衣室、淋浴室。
4.3.2 急宰间如与不可食用肉处理间合建在一起时,中间应设隔墙。
4.3.3 急宰间、不可食用肉处理间的地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
屠宰车间
4.4.1
4.4.2 冷却间、胴体发货间、副产品发货间应与屠宰车间相连接。
发货间应通风良好,并宜采取冷却措施。
发货间外应设站台,Ⅰ、Ⅱ、Ⅲ级屠宰车间所在厂宜做成封闭式站台,且使每个发货口直对一个车位。
4.4.3 屠宰车间内致昏、烫毛、脱毛、剥皮及副产品中的肠胃加工、剥皮猪的头蹄加工工序属于非清洁区,而胴体加工、心肝肺加工工序及暂存发货间属于清洁区,在布置车间建筑平面时,应使两区划分明确,不得交叉。
4.4.4 屠宰车间以单层建筑为宜,单层车间宜采用较大的跨度,净高不宜低于5m。
Ⅰ、Ⅱ级屠宰车间的柱距不宜小于6m。
4.4.5 致昏前赶猪道坡度不应大于10%,宽度以仅能通过一头猪为宜,侧墙高度不应低于1m,墙上方应设栏杆使赶猪道顶部封闭。
4.4.6 屠宰车间内与放血线路平行的墙裙,其高度不应低于放血轨道的高度。
4.4.7 放血槽应采用不渗水、耐腐蚀材料制作,表面光滑平整,便于清洗消毒。
放血槽长度按工艺要求确定,其高度应能防止血液外溢。
悬挂输送机下的放血槽,其起始段8-10m的长度内槽底坡度不应小于5%,并坡向血输送管道.放血槽最低处应分别设血、水输送管道。
4.4.8 集血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集血池的容积最小应容纳3h屠宰量的血,每头猪的放血量按2.5L计算。
集血池上应有盖板,并设置在单独的隔间内。
2 集血池应采用不渗水材料制作,表面应光滑易清洗消毒。
池底应有2%坡度坡向集血坑,并与排血管相接。
4.4.9 烫毛生产线的烫池部位宜设天窗,且宜在烫毛生产线与剥皮生产线之间设置隔墙。
旋毛虫检验室应设置在靠近屠宰生产线的采样处。
室内应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其面积应符合卫生检验的需要。
Ⅰ、Ⅱ 级屠宰车间的疑病猪胴体间和病猪胴体间应设置在胴体、内脏同步检验轨道的邻近处。
病猪胴体间应有直通车间外的门。
副产品加工间及副产品发货间使用的台、池应采用不渗水材料制作,且表面应光滑易清洗消毒。
副产品中带毛的头、蹄、尾加工间浸烫池处宜开天窗。
屠宰车间应设置滑轮、叉档、钩子的清洗间和磨刀间。
屠宰车间内车辆的通道宽度:单向不应小于1.5m,双向不应小于2.5m。
分割车间
4.5.1 一级分割车间应包括原料(胴体)冷却间、分割剔骨间、分割副产品暂存间、包装间、包装材料间、磨刀清洗间及空调设备间等。
4.5.2 二级分割车间应包括原料(胴体)预冷间、分割剔骨间、产品冷却间、包装间、包装材料间、磨刀清洗间及空调设备间等。
4.5.3
表4.5.3 分割车间建筑面积
4.5.4 原料预冷间、原料冷却间、产品冷却间至少应各设两间。
室内墙面与地面应易于清洗。
4.5.5 原料预冷间设计温度应取0-4℃。
4.5.6 原料冷却间与产品冷却间设计温度应取0℃。
4.5.7 采用快速冷却(胴体)方法时,应设置快速冷却间及冷却物平衡间。
快速冷却间设计温度按产品要求确定,平衡间设计温度宜取0-4℃。
4.5.8 分割剔骨间的室温:胴体冷却后进入分割剔骨间时,室温应取10-12℃;胴体预冷后进入分割车间时,室温宜取15℃。
4.5.9 包装间的室温不应高于10℃。
分割剔骨间、包装间宜设吊顶,室内净高不宜低于3m。
职工生活设施
4.6.1 工人更衣室、休息室、淋浴室、厕所等的建筑面积,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结合生产定员经计算后确定。
4.6.2 生产车间与生活间分开布置时应设连廊。
4.6.3 屠宰车间非清洁区生产人员与清洁区生产人员的更衣室、休息室、淋浴室、厕所等应分开布置。
两区生产人员进入各自生产区时不得相互交叉。
4.6.4 厕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水冲式厕所。
屠宰与分割车间应采用非手动式洗手设备,并应配备干手设施。
2 厕所应设前室,与车间应有走道相连。
厕所门窗不得直接与生产操作场所及门窗相对。
3 厕所地面和墙裙应便于清洗和排水。
4.6.5 更衣室与厕所间应有直通门相连。
更衣柜应符合卫生要求,每人设一个,鞋靴与工作服要分格存放。
更衣室宜设有鞋靴清洗消毒设施。
4.6.6 检验人员的生活设施、车间办公室等应与生活间毗邻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