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网首站系统图
供热基本知识

主要运行参数
• 2、温度:是标志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用符号 “t ”表示,常用的单位是摄氏温度, 符号“0C” • 供热管网中常用的温度计有:玻璃液体温 度计、双金属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
主要运行参数
• 3、热量:物体依靠温差进行的热交换过程
中,吸入或放出热能的多少。用符号 “Q” 表示,常用的单位是焦耳“J”。也可用卡作 为热量单位,1卡(cal)=4.18焦耳(J)。
供热基本知识
• 1、供热 分类 • 集中供热、区域供热、分散供热。 • 集中供热:从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
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热。 • 区域供热:城市某一个区域的集中供热。 • 送给热用户的管线系统。
供热基本知识
• 2、供热系统的组成 • 有热源、热网、热用户三部分。 • 热源:将天然的或人造的能源形态转化为
来电后如何操作
• 1、系统补水至规定压力,同时打开排气阀进行排
• • •
气。 2、按下循环泵启动按钮,开启循环泵出口阀,将 调速旋钮调至原转速,注意观察循环泵出入口压 力是否在规定值; 3、启动补水泵定压装置,观察系统压力是否在规 定值内,关闭排气阀。 4、待循环正常后缓慢开启热力站主控阀,恢复正 常运行。
• 2)充水要遵循从远到近、从大到小的原则。
热用户系统的充水原则及步骤
二、充水步骤: 1)开启热用户顶部排气阀。分、集水 器上对应阀门,启动补水泵,开启热用户 回水管阀门。 2)随时检查热用户系统有无遗漏,并 随时观察排气情况,待空气排净后,将排 气阀门关闭,开启热用户供水管阀门,补 水泵停运,热用户充水结束。
失水率和补水量
• 失水率的概念----- 热网的小时漏水量与总循 • 环流量的比值,一般控制在1%-2% • 补水量的概念----为保证供热系统内必须的 • 工作压力,单位时间内向供热系统补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

热电联产
2. 70-80年代 热电联产呈下降趋势 在此 热电机组 占总装机 5% ,其中公用占29%, 自备热电站占71%。 3. 1981~1989年,计划安排从3000Kw~300Mw, 各种供热机组项目213个,总装机5800MW 到88年底按产建成2900MW,年发电能力120多亿度 实现供热能7000多百万大卡/小时,年节约标煤400万吨 4.1989年底我国的热电联产状况如下: 年供热量 51757百万千焦 平均供热厂用电率 6026度/百万千焦 供热标准煤耗 39.83公斤/百万千焦
QT
Qm
它是热电厂最主要的技术经济参数之一。这是由于供热 机组的安装容量和热电厂的燃料节约都取决于热化参数。
热化系数的意义:
a.热电厂最主要的技术经济参数,即汽轮机的安装容量 和热电厂所获得的燃料节约量取决于热化参数。
热电厂供热系统
例如 当型号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则会使热电厂安装容量增大 结果是 基础建设投资加大 但此时燃料节约加大 二者是矛盾的
热电联产
热电联产
热电联产: 既生产电力又生产热能的联合生产。
具体方式:利用汽轮机中做过功的蒸汽对外供热。例如,热电厂中
装背压机,调节抽气式汽轮机,冷凝采暖两用机等,利 用排式抽气供给热用户,就属于两种能量联合生产。
实现两种能量生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有热用户,而且要保证热能用户所需参数(压力,温度)和流量
g.对联合供热系统水力计算时,应分析各热源的投入顺序和工 况。计算不同状况的水力计算后选择最不利工况为设计依据。 h.提高供热系统自控水平是保证联合供热系统正常而又经济 运行的最重要措施。
§7-2 区域锅炉房
分类:
按燃料分 燃媒 热水锅炉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及主要设备

让节能更卓越
ARMSTRONG
第一部分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
ARMSTRONG
让节能更卓越
图1-4 工业蒸汽热力站示意图 l-分汽缸;2-汽-水换热器;3-减压阀;4-压力表;5-温度计; 6-蒸汽流量计;7-疏水器;8-凝水箱;9-凝水泵;l0-调节阀; 11-安全阀;12-循环水泵;13-凝水流量计
第一部分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
1.3 蒸汽供热热力站
蒸汽供热热力站常用于工厂企业用热单位。下面以图1-4 所示为例,介绍具有多类热负荷的工业蒸汽热力站。 热网蒸汽首先进入分汽缸1,然后根据各类热用户要求的 工作压力、温度,经减压阀(或减温器)调节后分别输送 出去。如工厂采用热水采暖系统,则多采用汽-水式换热 器,将热水供暖系统的循环水加热
让节能更卓越 ARMSTRONG
第二部分 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设备
图1-7 壳管式汽-水换热器 ARMSTRONG (a)固定管板式汽-水换热器;(b)带膨胀节的壳管式汽-水换热器; 让节能更卓越 (c)U形壳筲式汽-水换热器;(d)浮头壳管汽-水换热器 1-外壳;2-管束;3-固定管栅板;4-前水室;5-后水室;6-膨胀节;7-浮头;8-挡板; 9-蒸汽入口;10-凝水出口;11-汽侧排气管;12-被加热水出口;13-被加热水入口;14-水侧排气管
ARMSTRONG
第一部分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
ARMSTRONG
让节能更卓越
图1-3 热水供热热力站 l-压力表;2-温度计;3-热网流量计;4-水-水换热器;5-温度调节器 ; 6-热水供应循环水泵;7-手动调节阀;8—上水流量计;9-采暖系统混合水泵; lO-除污器;11-旁通管;12-热水供应循环管路
让节能更卓越
电力企业建设总说明书

赤峰市平庄热电煤矸石热电厂新建工程初步设计第一卷说明书电力工程设计甲级证书证书编号060021-sj 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2003年10月沈阳赤峰市平庄热电煤矸石热电厂新建工程初步设计第一卷说明书批准:编写:分卷目录第一卷说明书 21—F154 C—A01 第二卷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21—F154 C—Q 第三卷电厂消防 21—F154 C—S 第四卷概算部分 21—F154 C—E 第五卷要紧设备材料清册 21—F154 C—A02 第六卷附图 21—F154 C—A03参加人员名单专业主设人专工主任工程师热机专业李银姬郭宁张林输煤专业张彤宇佟毓翔张林除灰专业王铁英蒋春毅张林化学水处理专业田丰魏鹏张林环境爱护专业王鑫王鑫张林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王鑫王鑫张林总图专业吴谦吴谦王永红施工组织吴谦吴谦王永红土建专业孙仁峰刘敏义王永红暖通专业张庆福史勤张林水工工艺尹子旭尹子旭张林电厂消防尹子旭尹子旭张林水工结构谢伟刘绍中张林电气一次杨义田惠娟高宏电气二次刘英敏郑阳高宏热工操纵邢英迈范建军高宏系统爱护刘英敏郑阳高宏通信专业刘英敏郑阳高宏远动专业刘英敏郑阳高宏技经专业张世光田恩东安鹤立说明书名目1 总的部分1.1概述1.2厂址简述1.3电力负荷、热力负荷及发电厂容量1.4要紧设计原那么1.5要紧技术经济指标1.6存在问题及建议2 电力系统部分2.1电厂接入电网方案2.2电气主接线2.3系统继电爱护及安全自动装置2.4系统调度自动化2.5系统通信3 总图运输部分3.1概述3.2全厂总体规划3.3厂区总平面3.4竖向布置3.5交通运输3.6管线与沟道布置3.7绿化4 热机部分4.1概述4.2燃料4.3燃烧系统及辅助设备选择4.4热力系统4.5系统运行方式4.6主厂房布置4.7要紧辅助设备选择4.8辅助设施5 运煤部分5.1概述5.2卸煤装置及贮煤设施5.3筛碎设备5.4运煤系统及运行方式5.5辅助设施5.6运煤车间辅助建筑5.7煤尘防治及安全措施6 除灰渣部分6.1概述6.2除灰渣系统的选择6.3除灰渣设备选择及布置7.1概述7.2锅炉补给水处理7.3冷却水处理7.4给水、炉水校正处理及汽水取样7.5热网补给水处理8 电气部分8.1概述8.2电气主接线8.3短路电流运算8.4导体及设备选择8.5厂用电接线及布置8.6事故保安及不停电电源8.7电气设备布置8.8直流电系统8.9二次线、继电爱护及自动装置8.10过电爱护与接地8.11照明和检修网络8.12厂内通信8.13远动8.14辅助车间8.15电缆设施9.1概述9.2热工自动化水平9.3热工自动化功能9.4 DCS操纵系统的组成9.5热工自动化要紧设备选型9.6辅助车间的操纵系统9.7热工自动化电源9.8热工自动化试验室10 建筑结构部分10.1概述10.2厂址自然条件和设计要紧技术数据10.3地基与基础10.4主厂房建筑结构设计10.5其他要紧生产建筑物10.6辅助和附属建筑物10.7建〔构〕筑物一览表11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剂部分11.1概述11.2采暖热源及热媒11.3主厂房采暖、通风及空调11.4生产、辅助生产建筑的采暖、通风及空调11.5运煤系统采暖、通风、除尘11.6厂区采暖热网11.7厂区热网及热网首站12 水工部分12.1概述12.2区域自然条件12.3全厂水务治理和水量平稳12.4供水系统选择及布置12.5冷却设施12.6贮灰场12.7生产、生活给水系统12.8生活污水处理及工业废水处理13 环境爱护13.1概述13.2烟气污染防治13.3生活污水处理及工业废水处理13.4灰渣治理及综合利用13.5噪声治理13.6绿化13.7 环保治理及监测13.8 环保投资费用14消防部分14.1概述14.2厂区总平面布置及交通要求14.3建筑物与构筑物要求14.4消防给水系统和电厂各系统的消防措施14.5火灾报警及操纵系统14.6消防供电14.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剂设施的防火15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15.1概述15.2防火、防暴15.3防尘、防毒15.4防电伤、防机械损害及其它损害15.5防暑、防寒、防潮15.6防噪声、防震动15.7 其它安全措施15.8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气构及设施15.9综合评判15.10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投资概算16 节约能源及原材料16.1概述16.2节约用水16.3节约用地16.4节约钢材、木材等其它原材料17 施工组织大纲部分17.1概述17.2施工总平面布置17.3要紧施工方案与大型机具配备17.4施工操纵进度17.5交通运输条件及大件设备运输18 劳动组织及定员18.1定员原那么18.2电厂定员附图目录1厂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图 F154 C—A03—012 厂区管沟规划图 F154 C—A03—023 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F154 C—A03—034 主厂房采暖通风布置图 F154 C—A03—045 主厂房自然通风示意图 F154 C—A03—056 主厂房大件设备起吊方案图 F154 C—A03—067 施工进度操纵图 F154 C—A03—078 燃烧系统图 F154 C—A03—089 点火油系统图 F154 C—A03—0910 热力系统图 F154 C—A03—10 11主厂房底层平面布置图 F154 C—A03—11 12主厂房运转层平面布置图 F154 C—A03—12 13主厂房横断面图 F154 C—A03—13 14工业水系统图 F154 C—A03—14 15运煤系统工艺流程图 F154 C—A03—15 16运煤系统平面布置图 F154 C—A03—16 17运煤系统剖面图 F154 C—A03—17 18除灰渣系统图 F154 C—A03—18 19除灰渣设施总平面布置图 F154 C—A03—19 20空压机房布置图 F154 C—A03—2021灰库布置图 F154 C—A03—21 22化学水处理系统图 F154 C—A03—22 23化学水处理系统平面布置图 F154 C—A03—23 24 ECS电气自动化系统网络示意图图 F154 C—A03—24 2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 F154 C—A03—25 26发电机变压器组爱护配置图 F154 C—A03—26 27电气主接线图 F154 C—A03—27 28短路电流运算接线及阻抗图 F154 C—A03—28 29高低压厂用电原理接线图 F154 C—A03—29 30电气建〔构〕筑物及设施平面布置图 F154 C—A03—3031 66千伏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 F154 C—A03—3132 66千伏屋外配电装置主变进线断面布置图F154 C—A03—32 33发电机出线小室平断面布置图 F154 C—A03—33 34主厂房厂用配电装置平断面布置图 F154 C—A03—34 35 220千伏直流系统图 F154 C—A03—35 36集中操纵制室平面布置图 F154 C—A03—36 37 分散操纵系统〔DCS〕配置示意图 F154 C—A03—37 38主厂房建筑总图-底层平面图 F154 C—A03—38 39主厂房建筑总图-运转层平面图 F154 C—A03—39 40主厂房建筑总图-除氧间各层平面图〔之一〕F154 C—A03—40 41主厂房建筑总图-除氧间各层平面图〔之二〕F154 C—A03—41 42主厂房建筑总图-横剖面图 F154 C—A03—4243主厂房建筑总图-汽机房侧立面图 F154 C—A03—43 44主厂房建筑总图-固定端立面图 F154 C—A03—44 45主厂房建筑总图-锅炉房侧立面图 F154 C—A03—45 46主厂房建筑总图-扩建端立面图 F154 C—A03—46 47生产办公楼-平、立、剖面图 F154 C—A03—47 48集中操纵室-平、立、剖面图 F154 C—A03—48 49供水系统图 F154 C—A03—49 50循环水管沟布置图 F154 C—A03—50 51全厂水量平稳图 F154 C—A03—51 52热网首站剖面布置图 F154 C—A03—52 53热网首站平面布置图 F154 C—A03—53 54热网首站系统图 F154 C—A03—54 55冷却塔平、剖面图 F154 C—A03—55 56集控楼一层电子设备间平面布置图 F154 C—A03—56 57除氧煤仓间各层平面布置图 F154 C—A03—57附件目录1 内蒙古自治区进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内发改基础字[2003]5号〝关于赤峰市平庄热电煤矸石热电厂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03年09月12日1总的部分1.1概述1.1.1前言平庄地区地处煤炭之乡,煤炭储量十分丰富。
第七章 发电厂全面热力系统

汽轮机本体疏水系统采用集中疏水管接至紧 贴在凝汽器外侧的矩形本体疏水扩容器,扩容 冷却后汽水两侧进入凝汽器。
四、典型机组的汽轮机本体疏水系统 300MW机组汽轮机本体疏水系统
第九节 辅助蒸汽系统
一、辅助蒸汽系统的作用及组成 辅助蒸汽系统的作用是保证机组在各种运
启动疏水 经常疏水 自由疏水或放水。
二、汽轮机本体疏水系统 疏水点的设置 疏水装置及控制 疏水管道的布置
三、本体疏水系统的形式 汽轮机本体疏水按高、中、低压三种参数分
别接入 3 台高、中、低压本体疏水扩容器,疏 水经扩容器扩容后分汽水两侧进入凝汽器。
汽轮机本体疏水按不同压力参数设置多管道 连接于集中疏水管,然后进入凝汽器。
二、典型机组的轴封系统 600MW机组自密封式轴封系统
1000MW机组的轴封系统
第八节 汽轮机本体疏水系统
一、本体疏水系统的作用 为了有效地防止汽轮机进水事故和管道中积
水而引起的水冲击,必须及时把汽缸和蒸汽管 道中存积的凝结水排出,以确保机组安全运行。 同时还可以回收洁净的凝结水,而这对提高机 组的经济性是有利的。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高压加热器的 疏水与放气系统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低压加热器的 疏水与放气系统
第七节 汽轮机的轴封系统
一、轴封系统的作用及形式
汽封只能减小漏气(汽)量,而不能阻止 蒸汽漏出汽缸和空气漏入汽缸;为了阻止蒸 汽漏出汽缸和空气漏入汽缸,汽轮机的轴封 必须配置轴封系统,它由轴封供汽系统和轴 封抽汽系统组成。
一、蒸汽供热系统
对外直接供汽方式的原则性热力系统
对外间接供汽方式的原则性热力系统
08《供热工程》第八课 集中供热系统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四)闭式双级串联和混联连接的热水系统
作用原理: 热水供应系统的用水首先由串联在网路回水
管上的水加热器(Ⅰ级加热器)1加热。如经过 第Ⅰ级加热后,热水供应水温仍低于所要求的温 度,则通过水温调节器3将阀门打开,进一步利 用网路中的高温水通过第Ⅱ加热器皿,将水加热 到所需温度。经过第Ⅱ级加热器放热后的网路供 水,再进入供暖系统中去。为了稳定供暖系统的 水力工况,在供水管上安装流量调节器械,控制 用户系统的流量。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3.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
在热力站处设置混合水泵的连接方式可以适 当地集中管理。
混合设备连接方式的造价比采用水喷射器的 方式高,运行中需要经常维护并消耗电能。
装混合水泵的连接方式是我国目前尝试高温 水供暖系统中应用较多的一种直接连接方式。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4.间接连接
供热工程
第八章 集中供热系统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成剑林
本章重点及难点
重点: • 闭式与开式热水供热系统的型式。 • 集中供热系统热源型式与热媒的选择。 • 热网系统的形式。 难点: • 不同形式的热水供热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 热网型式。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
• 集中供热系统是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 成的。
• 下部储水箱与换热器用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 循环环路。当热水供热系统用水量较小时,从换热 器出来的一部分热水,流进储水箱蓄热,而当系统 的用水量较大时,从换热器出来的热水量不足,储 水箱内的热水就会被城市上水自下而上挤出,补充 一部分热水量。为了使储水箱能自动地充水和放水, 应将储水箱上部的连接管尽可能选粗一些。
室外供热管网设计

15:51:53
20
1.设计方案比较
以图5-5所示的两个小区供热方案为例,讨论A、B小区 供热方案,即热网加热器和热网循环水泵的组合配套问 题。
图5-5供热区域A、B示意图
15:51:53
30
(一)系统形式
按管道数可分为: 单管制 双管制 多管制
15:51:53
31
1.单管制蒸汽供热系统
如图5-11(a)所示。只有一根供汽管,凝结水不 回收,用于热水供应及工艺用途或排入疏水系统。 使用条件:一般用于用汽量不大的系统。
15:51:53
(a)不回收凝结水的单管式系统
32
适用条件:A区的流量小于B
区,两区所需水泵扬程相差不
大,经经济分析证明合理。
15:51:53
图5-7 供热方案二
1—热网加热器;2—热网循环水泵
23
⑶方案三:采用一套热网设中继站
如图5-8所示。 优点:合理、节能。 适用条件:特别适合于A区
的流量明显大于B区流量, 和A、B两区之间距离L2较 大的情况。
15:51:53
L1
L2
图5-8供热方案三 1—热网加热器;2—热网循环泵;3—中继泵
24
上述三个方案是工程中常见的并有可能采用的 实际方案,具体评价哪个方案优哪个方案劣,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比较。
可比较的因素有:
技术因素:A区和B区的流量;两区到热源的距 离,地形高差等。
经济因素:初投资、运行费用。
在A、B小区域各有二级热网向热用户供热,有三个供热 方案。
热力网运行操作规程

热力网运行操作规程第一章一般规定1.为确保热力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连续运行,公司相关部门应设有下列图表:1.1供热平面图1.2供热系统图1.3供热调节曲线图表2.热力网运行管理人员应熟悉所辖范围内管道的分布情况、现场位置;掌握各种管道、设备及附件的作用、性能、构造及操作使用方法。
3.热力网运行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4.运行热力网定期巡检,当运行参数发生较大变化或有汛情等情况时,应适当增加检查次数。
5.热力网运行检查不得少于两人,一人检查,一人监护,严禁在检查井及地沟内休息。
6.打开检查井的人孔进行工作时,必须在打开的人孔周围设置明显的遮拦,夜间还应在遮拦上悬挂红灯。
7.检查井及地沟的临时照明用电必须使用安全电压(36伏以下);当人在检查井内工作时,禁止使用电泵。
8.热力网管道、阀门及附件应做保温。
9.当被检查的环境温度超过50℃时,不准进入工作;环境温度在40~50℃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通风降温措施,并适当的轮换工作和休息。
10.当热网严重泄漏时,应将井内热水全部抽出,待降温后方可进入抢修。
11.当地沟、井室等有异味时,应经排除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12.开闭井室人孔盖,必须使用适当的工具,不准用手直接开闭。
13.在井室内对设备(管道、阀门等)进行操作、巡视、维护或抢修工作时不得少于两人。
第二章热力网运行前的准备第一节热力网运行前的检查1.熟悉热网系统:在新建的热网工程项目竣工后,要根据竣工图纸和技术变更、材料变更、项目增减等核定手续对照工程进行检查,确定实际工程与图纸是否相符。
2.施工鉴定验收:以国家施工规范及质量评定标准、公司相关规定等有关文件为准则,完成对热力网工程项目的检查验收。
3.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试运。
4.明确霍州煤电热源系统、首站、各换热站单车试运转完成,冷运行正常,联系确认运行参数。
5.检修工具、器材、应急备品备件、车辆、通讯准备就绪。
6.主管网上的排气、泄水、排污、分支线阀门应处于关闭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