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的溶解热实验报告
冰的溶解热实验报告

由图线可知
已知冰得溶解热得求解公式为,式中水得比热容
,铝制得内筒、搅拌器比热容,实验测得数据冰得质量,水得质量,保温杯加搅拌器加温度计得总质量,代入数据得
所以,实验测得冰得溶解热为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测量过程盖子应盖好,还要不停地用搅拌器轻轻地搅拌内筒中得水,以保证热学系统得温度均匀、
2同时防止内筒中得水搅出内筒外与桌面上,以保持内筒中水得质量不减少。
3冰得质量m应在测出末温T2后再称量。
六、误差分析
1实验数据读取有误、
2冰得质量选取不太合适,造成增加实验得难度
3求取过程中有误差
七、思考题
1水得初温、终温与室温大致有什么关系?
答:使水得初温比室温高约10-15℃,水得终温应比室温低。
要求初温、终温各自与室温得绝对值大致相等。
2如何获得0℃得冰?取出冰块后,就是应先测出冰块质量,在将其投入量热器?还就是先投入量热器进行其它测量,最后再测冰块质量?
答:可以将制得冰块在外界环境中让其稍稍融化,将其置于冰水化合物中过一段时间在取用,在投入量热器之前用吸水纸揩干其表面得水。
冰块得质量应在将其投入量热器进行完其它测量后测得此时量热器总质量然后用其减去先前测得得加水后得质量得到。
八、附上原始数据:。
测定冰的溶解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冰的溶解热的概念及其在物质相变过程中的重要性;2. 掌握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溶解热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3. 通过实验,提高对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冰的溶解热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单位质量的冰在熔点时变成同温度的水所吸收的热量。
本实验采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溶解热,该方法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放出的热量。
实验原理公式如下:Q吸 = Q放其中,Q吸为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放为系统向外界散失的热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量热器、天平、温度计、停表、冰块、热水、擦布等;2. 试剂:纯净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量热器、天平、温度计等仪器是否正常;2. 使用天平称量空量热器的质量,记为m0;3. 向量热器内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称量水的质量,记为m1;4.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温,记为T1;5. 将冰块置于0℃环境中,待冰块完全融化后,用干布擦干其表面水分;6. 将冰块投入量热器水中,同时轻轻搅拌;7. 每隔半分钟观测一次水温,记录水的温度和相应的时间t;8. 当冰全部融化后,水的温度即将平衡,继续测量4-5分钟;9. 称量内筒及水的总质量,确定出冰的质量M;10. 根据公式计算冰的溶解热:Q = m c ΔT其中,Q为冰的溶解热,m为冰的质量,c为水的比热容,ΔT为水的温度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冰的溶解热;2. 分析实验误差,如测量误差、操作误差等;3. 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冰的溶解热。
实验结果表明,混合量热法是一种有效测定冰溶解热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冰的溶解热在食品保鲜、制冷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量热器内筒的清洁,避免杂质影响实验结果;2. 称量冰块时,避免冰块表面水分过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水温变化,及时记录数据;4.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和保养。
冰的溶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冰的溶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量热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3. 计算冰溶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量热学方法,通过测量冰溶解过程中水温的变化,计算冰溶解所吸收的热量。
实验原理如下:1. 冰溶解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冰的熔解热。
2. 冰的熔解热可表示为:Q = m L,其中Q为吸收的热量,m为冰的质量,L为冰的熔解热。
3. 通过测量冰溶解前后水温的变化,可以计算出系统吸收的热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量热器2. 数字温度计3. 冰块4. 烧杯5. 搅拌棒6. 保温材料(如泡沫塑料)7. 秒表8. 纸笔四、实验步骤1. 将量热器放入保温材料中,确保实验过程中量热器内部温度保持稳定。
2. 用数字温度计测量室温,并记录数据。
3.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用天平称量冰块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4. 将冰块和烧杯放入量热器中,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冰块与水充分接触。
5. 用数字温度计测量冰块和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数据。
6. 开始计时,每隔一定时间(如1分钟)记录一次冰块和水的温度。
7. 当冰块完全溶解,水温稳定时,记录此时的温度和溶解时间。
8. 计算冰溶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五、数据处理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冰块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2. 根据曲线图,确定冰块完全溶解时的温度。
3. 计算冰块溶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 = m L,其中m为冰块的质量,L为冰的熔解热。
4. 分析影响冰溶解速度和吸收热量的因素。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冰块在室温下溶解过程中,水温逐渐升高,直至冰块完全溶解。
2. 冰块溶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冰块的质量和熔解热有关。
3. 影响冰溶解速度和吸收热量的因素包括:温度、搅拌速度、冰块大小等。
七、结论1. 冰在室温下溶解过程中,水温逐渐升高,直至冰块完全溶解。
2. 冰块溶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冰块的质量和熔解热有关。
3. 影响冰溶解速度和吸收热量的因素包括:温度、搅拌速度、冰块大小等。
冰的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冰的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篇一: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测定冰的熔解热一、前言物质从固相转变为液相的相变过程称为熔解。
一定压强下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
对于晶体而言,熔解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由规则排列向不规则排列的过程,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需要能量,因此,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虽吸收能量,但其温度却保持不变。
物质的某种晶体熔解成为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能量,叫做该晶体的熔解潜热。
二、实验目的1、学习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2、应用有物态变化时的热交换定律来计算冰的溶解热。
3、了解一种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抵偿法。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其基本做法如下:把待测系统 A 和一个已知热容的系统 B 混合起来,并设法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 C(C=A+B).这样 A(或 B)所放出的热量,全部为 B(或 A)所吸收。
因为已知热容的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 Q,是可以由其温度的改变 ?T 和热容C 计算出来,即 Q = C?T ,因此待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也就知道了。
实验时,量热器装有热水(约高于室温10?,占内筒容积1/2),然后放入适量冰块,冰溶解后混合系统将达到热平衡。
此过程中,原实验系统放热,设为 Q放,冰吸热溶成水,继续吸热使系统达到热平衡温度,设吸收的总热量为 Q吸。
因为是孤立系统,则有Q放= Q吸(1)设混合前实验系统的温度为T1,其中热水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内筒的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搅拌器的质量为m3(比热容为c3)。
冰的质量为 M(冰的温度和冰的熔点均认为是0?,设为T0),数字温度计浸入水中的部分放出的热量忽略不计。
设混根据(1)式有 ML+M c1(T- T0)=(m1 c1+ m2 c2+ m3 c3)(T1- T)因Tr=0?,所以冰的溶解热为:L?(m1c1?m2c2?m3c3)(T1?T)?Tc1M (2) T1T1' J 综上所述,保持实验系统为孤立系统是混合量热法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条件。
测定冰的溶解热--实验报告

测定冰的溶解热--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冰的溶解热,掌握溶解热的测定方法,并了解溶解热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精确测定冰的溶解热,需要根据化学热力学原理计算热量。
化学热力学中,溶液的热力学函数包含在热力学方程中,因此热力学方程可以用来计算冰的溶解热。
考虑到在实验室中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为了减少这些误差,可以根据冰的溶解热并结合实验结果,确定一个更精确的实验值。
实验器材:电子称、固体冰、酒精灯、恒温水浴装置、温度计、玻璃容器等。
实验步骤:1.准备好所需物品和实验器材。
2.用电子称称量一定的固体冰。
3.把称好的冰放入玻璃容器中。
4.将酒精灯置于恒温水浴装置中。
5.将玻璃容器含有冰的部分放置到酒精灯上加热。
6.同时用温度计记录水的温度变化,直到冰完全溶解为止。
7.根据测得的温度变化量ΔT,计算出冰的溶解热∆H。
实验数据记录:1.实验前称量的冰重量m=50.00g。
2.玻璃容器中含水的质量M=100.00g。
3.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变化量ΔT=10.00℃。
计算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验原理,可以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冰的溶解热。
∆H=Q/m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冰的重量,∆H表示冰的溶解热将所求数据带入上式中得到:∆H=4186×100.00×10.00/50.00∆H=8372J/g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到冰的溶解热∆H=8372J/g。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加热器温度,尽量避免加热过渡,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中的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以保证最终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冰的溶解热实验散热修正探究实验报告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冰的溶解热实验散热修正探究作者学号2014年12月17日目录测定冰的溶解热实验 (1)——研究性报告 (1)一、摘要 (1)二、实验原理 (1)1、基本原理 (1)2、散热修正 (3)三、实验仪器 (5)四、主要步骤 (6)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7)1、实验数据 (7)2、数据处理 (8)六、误差及散热修正讨论 (10)1、误差分析 (10)2、关于散热修正方法的讨论 (11)(1)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粗略修正散热及存在问题 (11)(2)考虑量热器散热因素作温度修正的必要性 (12)七、经验教训与感想 (14)八、参考文献 (15)测定冰的溶解热实验——研究性报告一、摘要单位质量的晶体物质在熔点时从固态全部变成液态所需的热量,叫做该晶体物质的溶解潜热,亦称溶解热。
本实验用混合量热法来测定冰的溶解热,保持系统为孤立系统是其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条件。
由于系统不能完全达到绝热的要求,所以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修正。
本实验采取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并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和考虑量热器散热因素作温度修正的必要性以及对这个实验的经验教训与感想。
二、实验原理1、基本原理本实验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其基本做法如下:把待测系统A和一个已知热容的系统B混合起来,并设法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C(C=A+B)。
这样A(或B)所放出的热量,全部为B(或A)所吸收。
因为已知热容的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Q,是可由其温度的改变△T和热容C s计算出来,即Q = C s△T,因此待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也就知道了。
若有质量为M、温度为T1的冰(在实验室环境下其比热容为c1,熔点为T0)。
与质量为m、温度为T2的水(比热容为c0)混合,冰全部熔解后系统的平衡温度为T3,设量热器内筒和搅拌器的质量分别为m1、m2(比热容分别为c1 、c2),温度计的热容为Δm。
如果实验系统为孤立系统,则热平衡方程式为:c I M(T0-T1)+ML+c0M(T3-T0)=(c0m+c1m1+c2m2+Δm)(T2-T3)式中,L为冰的溶解热。
测定冰的溶解热的实验报告

测定冰的溶解热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溶解热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数字式贝克曼温度计测量温度。
3、学会合理处理实验数据和误差分析。
二、实验原理当一定质量的冰在室温的水中溶解时,其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若在绝热容器中进行此过程,体系与外界没有热交换。
根据热平衡原理,冰溶解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和量热器所放出的热量。
设质量为$m_1$的冰在温度为$T_1$的水中溶解,最终达到平衡温度$T_2$。
量热器(包括内筒、搅拌器和温度计等)的热容为$C$,水的质量为$m_2$,冰的溶解热为$L$。
则冰溶解吸收的热量为$Q_1 =m_1L$,水和量热器放出的热量为$Q_2 =(m_1 + m_2)C(T_1 T_2)$。
由于$Q_1 = Q_2$,所以有$m_1L =(m_1 + m_2)C(T_1 T_2)$,则冰的溶解热$L =\frac{(m_1 + m_2)C(T_1 T_2)}{m_1}$。
三、实验仪器1、量热器2、数字式贝克曼温度计3、电子天平4、保温桶5、小量筒6、搅拌器7、冰块四、实验步骤1、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出量热器内筒的质量$m_0$、搅拌器的质量$m_3$。
2、在内筒中加入适量的水,称出内筒、水和搅拌器的总质量$m_4$,从而算出所加水的质量$m_2 = m_4 m_0 m_3$。
3、记录初始水温$T_1$。
4、小心地将冰块放入量热器内,迅速搅拌,同时观察温度变化,直至温度稳定,记录最终平衡温度$T_2$。
5、用电子天平称出剩余冰的质量$m_5$,从而算出溶解的冰的质量$m_1 = m_6 m_5$,其中$m_6$为放入量热器前冰的总质量。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序号|内筒质量$m_0$(g)|搅拌器质量$m_3$(g)|水的质量$m_2$(g)|初始水温$T_1$(℃)|最终水温$T_2$(℃)|冰的总质量$m_6$(g)|剩余冰的质量$m_5$(g)|溶解的冰的质量$m_1$(g)|||||||||||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热器的热容$C$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实验校准得到。
冰的溶解热实验报告-V1

冰的溶解热实验报告-V1实验名称:冰的溶解热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冰的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并掌握测量冰的溶解热的方法。
实验原理:1. 冰的溶解是一个吸热过程,即在冰溶解过程中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
2. 冰的溶解热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使1克冰从固体转化为液体所需要吸收的热量。
实验器材:1. 电子天平2. 隔热杯3. 温度计4. 热水5. 冰块实验步骤:1. 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出10克左右的冰块,并记下质量。
2. 将冰块放入隔热杯中,并加入适量热水,使其完全覆盖冰块。
同时,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3. 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 用计时器记录下冰块开始溶解的时间,直到冰块完全溶解为止,并记录溶解所需的时间。
5. 记录隔热杯中热水的最终温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6.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冰的溶解热,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测量了10克冰块在热水中溶解所需的时间和热量变化。
实验结果如下:1. 冰块的质量为10克。
2. 热水开始时的温度为20℃。
3. 冰块开始时的温度为0℃。
4. 冰块在热水中溶解所需的时间为180秒。
5. 隔热杯中最终热水的温度为8℃。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冰的溶解热的实际值:Q = mcΔT其中,m为冰的质量,c为水的比热容,ΔT为热水温度变化。
根据实验数据,可得:Q = 10g × 4.184J/(g·℃)×(20℃- 8℃)= 834.8 J因此,这一实验中测得的冰的溶解热为834.8 J/g。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冰的溶解过程中吸热的现象并掌握了测量冰的溶解热的实验方法。
实验中测得的冰的溶解热值为834.8 J/g,与已知的冰的溶解热值(333.55 J/g)有一定偏差,这可能与实验中各项条件控制不够完善有关。
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t近似与温度差成正比,其数学式为
(
q
k T
t
=-
为系统的温度,T0为环境的温度,为散热系数,只与系统自己的性质有关
由此可知,用混合量热法测冰的熔解热时,应尽可能让室温处在水的初、终温之间,使系统向外界吸、放的热在实验过程中,从混合前一段时间到混合后一段时间均记下温度和时间的关系,绘制
D
由图线可知C T 291=C T
0.52=
已知冰的溶解热的求解公式为
()()022********
1
c T T T c m c m c m m L --++=
,式中水的比热容
()
C kg J C •⨯=/1018.430,铝制的内筒、搅拌器比热容()C kg J c c •⨯==/109002.0321,实验测得数据冰的质量g m 695225911=-=,水的质量g m 1983245222=-=,保温杯加搅拌器加温
度计的总质量g m m 32443=+,代入数据得()
()()
C kg J L
•⨯=⨯⨯--⨯⨯+⨯⨯=
/1006.21018.45529109002.03241018.419869
1
5333
所以,实验测得冰的溶解热为
()
C kg J
•⨯/1006.25 六、实验注意事项:
八、附上原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