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服装史》教学大纲
中外服装史教案(1).

中外服装史教案(1).中西服装发展史教案(首页)(代号A—3)共9 页审阅签名:教学过程(代号4—4)第 1 页教学过程(代号4—4)第 2 页社会与文化影响服饰潮流的变迁第 3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新课内容讲授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课件和操作演示。
习俗心理:苏格兰裙二、服装变化的现象(10分钟)1、阻力与动力的矛盾(1)阻力因素(2)动力因素2、渐变与激变交叉3、外因与内因的冲突三、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15分钟)1、模仿从众与标新立异的规律2、趋简求便与装饰求美的规律标新立异与模仿从众装饰求美3、顺应环境与内因支配规律4、融合吸收与自我传承的规律5、符号标示与个性自由的规律6、发扬优秀与淘汰陈旧的规律第 4 页教学过程(代号4—4)第 5 页教学过程(代号4—4)第 6 页教学过程(代号4—4)第7 页教学过程(代号4—4)第8 页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共9 页审阅签名:第 1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0分钟240分钟新课引入讲授讲授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课件和操作演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了解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服饰状况,原始的服装工具、两种基本服装形制在中国服装史的意义。
新课内容第三章原始社会服装一、最早的缝纫工具和身体饰物1、最早的缝纫工具;骨针2、身体饰物(1)装饰品;项链(2)耳饰、手饰、臂饰(3)装饰材料二、纺织工具与麻、毛、丝织物1、骨梭2、纺坠3、织机(织布机)第 2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新课内容讲授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课件演示。
4、纤维和织物(1)纤维(2)毛(3)丝第四章奴隶社会服装一、原始信仰及其对服装观念的影响1、服装体现了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敬(1)冕服形制采用玄衣纁裳。
形制和色彩代表天地,体现对天地的崇拜。
(2)天子冕冠前后各垂12旒,代表一年12个月的天文观,体现对天的崇拜。
新中外服装史课程标准

《中外服装史》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服装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从中西方服装的历史演变,系统的揭示出历代服饰艺术风貌和时代特色,培养学生用服装史的有关理论来进行设计训练;通过西方服装史的学习,掌握西洋服饰文化的发展过程及让学生掌握西洋服装史上出现的术语以便和国际服饰理论界接轨;学习中国服饰发展过程及服饰特征,掌握中国服装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以便学生掌握流行趋势,进行服装设计。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中外服装史》运用大量的古代服饰资料,系统的揭示出历代服饰艺术风貌和时代特色,是“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于提高服装设计人员的素质。
为今后服装设计强化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是学习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立体裁剪等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中外服装史》课程理论性较强,全面的讲述了中西方服饰的发展过程及服装特点,是“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服装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授,使学生掌握历代服装设计特点,提高服装与艺术设计专业人员的素养,使学生利用服装史的有关设计元素来进行现代服装款式设计。
学习过程中,重点掌握艺术风格对服装的影响及款式特点,让学生对于服装结构、设计特点、发展过程有完整的了解,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重点掌握中外服装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学习不同的宗教信仰及艺术风格对服装的影响,掌握中国和西方服饰的特点,使学生正确认识服装的发展及演变过程,掌握服饰的艺术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历代服饰的特点及结构特征,使学生掌握历代服装设计特点,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指导服装款式设计,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3.素质目标通过对中外服装发展过程及结构特征的具体介绍,让学生了解服装在每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从事服装设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中外服装史教学大纲

中外服装史教学大纲。
《中外服装史》课程大纲课程名称:中外服装历史专业学分:2个信贷计划时间:36小时课程的性质:必修课程类型:基础课程是专门的:服装设计编制单位编制时间:九月XXXX首先,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它主要讲述不同时期不同的服饰和服饰风格,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中外服饰历史的发展背景和过程,以及不同时期中外服饰的形式和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了解服饰发展变化的规律,从历史中学习知识和灵感,从而为人物形象设计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中外服装的服装风格和基本特征。
了解服装变化的原因和发展规律,掌握服装的基本知识;同时,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创新设计理念,让过去服务于现在,让外国服务于中国的学习和工作实践。
第一章引言在人类文明史上,可能没有任何生物像衣服这样与人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
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也是人类在社会生存活动中所依赖的重要精神表达因素。
它与人的身心形成一体,成为人类的第二层皮肤和人类历史一样,服装的产生和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它伴随着远古时代的原始人,跟随现代人走向未来。
服装的出现加快了人类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1.服装起源2。
服装的变化3。
中国服装史概述亮点:人类服装发展的起源和变革难点;中国服饰对人类服饰发展的影响第二章奴隶社会服饰奴隶社会的上限一般设定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公元前一一年,大禹之子继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一一夏。
到公元前16世纪末,商灭夏,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文字王朝。
商朝延续了600多年,直到公元前11世纪中叶,被历史上被称为西周的周朝所取代。
只有在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才有一个明确的年代,那就是周公和元年。
公元前770年,从东周开始,周平王将其首都迁到了东方。
东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时期,第二阶段是战国时期。
服装史大纲

《服装史》教学大纲(本科 36学时)一.课程任务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轨迹和各个时期的服饰风格,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特点以及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等对服饰发展的影响和内在联系,从中掌握规律性的因素,有助于开拓学生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思路与设计技巧的探索。
二.课程基本要求1.1.要求学生掌握中外服饰在各时期的特征与服饰形制,具有区分各个时期服饰的能力。
2.2.提倡学生对各个时期服装进行必要的临摹和评论,以加深对各时期服饰风格的理解和发扬。
三.课程内容1.中国服装史⑴概述①服装的起源与发展②世界关于服饰起源的主要学说:保护说、遮羞说、装饰说、图腾说③服饰发展与人类的生活环境及社会状况的关系④中国古代服饰概述(上衣下裳制、冕服的形成、深衣制、鞋帽的种类与特点)⑵商周服饰①蔽膝与贵族服饰②直裾服与绅带⑶春秋战国服饰①曲裾服的特点②胡服的组成与特点③赵武灵王的服饰变革意义⑷秦汉服饰①秦代服饰特征②汉代服饰特征与服饰制③汉代的官阶标志⑸魏晋南北朝服饰①魏晋时期的服饰特点②漆纱笼冠的形制③南北朝的服饰特点(夸褶、襦裙等)④妇女发式的种类与特点⑹唐代服饰①唐代官服特点与官阶标志②唐代女服的种类与形制③幂离与帷帽的形制⑺宋代服饰①宋代官服的特点与官阶标志②宋代女服的特点与形制(大袖、背子等)⑻辽金元服饰①辽金元的男女服饰特点②辽金元的官阶标志⑼明代服饰①明代官服特点与官阶标志(补子与朝服)②明代女服特点(比甲与凤冠霞帔等)⑽清代服饰①清代易服制(十从十不从规定)②清代官服的特点与官阶标志(箭袖的形制与作用、缺襟袍、琵琶襟)③清代女服特点与发型2.外国服装史⑴古埃及服饰特征(男服:胯裙,女服:披肩、长裙、头饰)⑵古希腊服饰特征(多立安式奇顿与爱奥尼亚式奇顿)⑶古罗马服饰特征(罗马式奇顿、托加等)⑷拜占庭时期的服饰特征⑸中世纪服饰特征①服饰中的纹样意义②十字军东征在服饰史中的意义⑹哥特时期的服饰特征⑺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特征⑻巴洛克时期的服饰特征⑼罗可可时期的服饰特征⑽十九世纪各时期服饰特征(帝政时期、浪漫时期、克里诺林时期、巴瑟尔时期、十九世纪末期)⑾二十世纪服饰①二十世纪初期服饰特征②社会变革对服饰的影响四.课程的重点与难点1.中国服装史部分⑴中国古代服饰的形制与象征意义⑵各时期服饰的特点与区分⑶衣裳、鞋帽的种类与特点⑷服饰与文化的关系2.外国服装史部分⑴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服饰与形制⑵巴洛克风格与服饰特征⑶罗可可风格与服饰特征⑷十九世纪各时期的服饰与风格⑸现代服饰的特征与风格⑹分析现代时装设计中风格与特色3.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开拓学生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思路和技巧。
1、中外服装史课程标准

1、中外服装史课程标准《中外服装史》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二)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西洋服装发展史,并能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掌握服装流行的规律,能正确的预测服装流行趋势。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同学们可以理解并掌握服装发展历程,并能发现现代服装演变规律和流行趋势,将服装古典元素熟练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
素质目标:学生了解中国、西洋服装发展史,掌握服装流行的规律,能正确的预测服装流行趋势将服装古典元素熟练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
(三)教学内容:西洋服装史、中国服装史(四)总学时(60学时)(五)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新授课程以项目为导向,采用讲授和多媒体示例辅助教学,由学生学习理论、分组讨论、互动提问来巩固知识。
在每次课程结束后进行该次课程的思考延伸。
二、内容:第1章史前人类服装第2章西洋古代服装1.古埃及服装2.古代西亚服装3. 古希腊服装4. 古罗马服装第3章中世纪服装文化1.Byzatin服装文化2.罗马式时代服装文化3. Gothic服装文化第四章近世纪服装文化1. 文艺复兴2. 巴洛克、洛可可服装文化第五章欧洲近代服装文化1. 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服装文化2. 新洛可可服装文化3. S型时代第六章欧洲现代服装文化1. 女装现代化2. 军服式服装文化3. 迪奥时代4. 流行的转化5. 时装流行的多样化时代第七章中国原始社会服装文化第八章秦汉服装文化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文化第十章隋唐服饰第十一章宋代服装文化第十二章辽、金、元服装文化第十三章明代服装文化第十四章清代服装文化第十五章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服装文化三、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时装表演编导与策划》是服装表演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同时也是一门考试课,以平时作业考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查占总成绩的70%。
服装史教学大纲

《服装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010313192.课程名称:服装史3.英文名称:Clothing History4.课程简介:“服装史”课程主要讲述各个时期不同的服装与服饰样式,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背景、过程以及各时期中外服装的形态和发展规律,使学生认识服装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且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知识,获得灵感,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服装史》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服装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服装样式与基本特点;认识服装变迁的原因与发展规律,获得关于服装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开阔视野,提高审美修养,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与创新设计理念,以期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中西服装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二)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各个时期的设计要素来进行现代服装设计;(三)素质目标:具备服装专业审美能力,使各个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在学生的专业设计中得以体现。
2.先行课程:无3.周课时、总学时:周课时2、总学时28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5.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6.考试方法:平时作业、考勤占30%,期末考试占70%7.实验、实习、作业:8.教材:《中西服装史》(第1版),张祖芳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9.教学参考资料:《中国服装史》,黄能馥,陈娟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中国服饰造型鉴赏图典》,孔德明,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国外历代服饰图典》,曾慧洁,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年。
《西方服装史》,华梅,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
《服饰时尚800年》,[英]琼·娜(贺彤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西服装史大纲

●《中国服装史》课程简介中西服装史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服装设计专业理论基础必修课,是我校华梅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服装专业初建成时即创建的课程,经多年建设已在全国有重要大影响。
近几年,在天津师范大学教学中,又经过集中凝练,不断创新,目前已建设称为有特色、高水准、有影响的成熟课程。
它是我校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方向的专业必修课,是美术与设计学院的传统学科和特色学科。
借助于美术与设计学院华梅服饰文化学研究所的研究队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以及全国的国内外期刊和文献,本课程采用了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同时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
本课程的特色在于:一、坚持以大文化为背景,不是以服装论服装,而是拓宽学生视野,在人类文化进程的高度上,从社会、历史、民俗等几个方面去讲述中西服装史。
二、坚持以自编教材的不断完善来推动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现用教材《中国服装史》是在1983年讲义的基础上,经过五年教学实践后正式成书出版的。
修订本又在教学十年后再次出版。
现该书已与华梅著《西方服装史》(已出两版)、《服装美学》、《服装概论》被作为“服装史论系列教材”列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三、坚持以实践促教学。
从1983年起即采取教学上有线描人物服装形象图,便于学生临摹,临摹作业按分数计算。
学生可直接从中国服装图中汲取灵感,运用到服装设计中,然后再体现到服装表演专业教学活动中,并直接促进了学生社团活动。
该模式已被全国高校引用。
本课程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上,由老、中、青三代优秀教师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创建了多个有特色的教学模式,逐渐建设成今天国内服装史界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和影响力的本科专业基础学科。
本课程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理论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专题讨论,本科生与研究生一起进行文献阅读,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参与实践学以致用,另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设备实现教学互动,资源共享。
《中西服装发展史》教学指导大纲

精心整理《中西服装发展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中西服装发展史》课程是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与识别能力,正确的处理传统与现实、民族与时代的关系,继承中西方服装文化的优秀遗产,开拓服装设计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背景、过程以及各时期中外服装的形态和发展规律开拓学生的形象设计思维。
培养学生整体设计的观念和审美情趣,加深对服装的现实意义的理解。
同时通过历代千姿百态的服饰来洞察其中的文化本质和发展规律。
并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知识,获得灵感,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西服装的历史演变脉络,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服装特点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对服装发展的影响和内在关系。
使学生掌握完备的服装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服装发展的历史及最新趋势,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水平和审美修养,以期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分为中国服装史和西方服装史两个部分,中国服装史划分为六个时期,分别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前期、中期、后期和近现代社会的服装予以介绍和评说,各个历史时期侧重不同的方面。
西方发展史同样分为六个时期,突出表述不同时期的服装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学习中西服装史应在理解的前提下,掌握中西方服饰演变的脉络。
抓住脉络提纲挈领,而不应不加理解、缺少纵向与横向联系孤立地掌握知识,造成学习枯燥,记忆困难。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教学环节学习掌握所列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启发创作思维,引发创作灵感,在服装设计中加以具体应用。
由于课时原因,有些章节要求学生自己阅读理解。
上课根据其阅读情况,适当提问。
中国服装史:第一章人类服装的起源第一节原始社会的服饰状况第二节原始人类的服装动机第三节服装起源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关系第二章人类服装的共性特征第一节影响人类服装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二节服装变化的现象第三节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章原始社会服装——朦胧与萌芽第一节最早的缝纫工具和身体饰物第二节纺织工具和麻毛丝织物第四章奴隶社会服装——积淀与定型第一节原始信仰及其对服装观念的影响第二节礼服与冠服制度第三节冕服第四节两种基本服装形制: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第五节服装礼仪和社会民俗第五章封建社会前期服装——成熟与融会第一节丝绸与丝绸之路第二节楚汉袍服第三节魏晋南北朝衣衫第四节男子冠巾与时尚第五节女子发式及时尚第六章封建社会中期服装——绚丽与素雅第一节纺织印染与衣料第二节唐宋官服第三节唐代女服第四节唐代女妆第五节宋代女服第六节服饰时尚与百工百衣第七章封建社会后期服装——寓意与腐熟第一节衣料与图案的新变化第二节辽金元的民族服装第三节明代官服第四节明代妇女服装第五节清代官服第六节清代妇女服装第七节明清服饰时尚第八章近代社会服装——锐变与革新第一节晚清时期服装第二节辛亥革命后的男装第三节新文化运动后的妇女服饰第四节近代中国民族服装的发展第五节 20世纪下半叶服装西方服装史:第九章古代服装——源头与迁徙第一节古代西亚与北非服装第二节古代欧洲的服装第十章中世纪服装——华美与肃穆第一节拜占廷服装第二节 5-12世纪西欧服装第三节哥特式服装(13—15世纪)第十一章近代前期服装——矫饰与纤柔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中—17世纪初)第二节第二节巴罗克时期(17世纪)第三节洛可可时期(18世纪)第十二章近代后期服装——嬗变与流行第一节工业革命及其对服装的影响第二节男装的嬗变第三节女装的流行第四节时装设计师第十三章20世纪服装(上)——成熟与经典第一节世纪之交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服装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服装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服装第四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及20世纪50年代服装第十四章 20世纪服装(下)——大众与多元第一节 20世纪60年代服装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服装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服装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服装第十五章综合分析——中西服装跨文化比较第一节中西服装发展轨迹比较第二节中西服装文化差异性特征分析四、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中国史部分一人类服装的起源 4 二人类服装的共性特征 4 三原始社会服装——朦胧与萌芽2 四奴隶社会服装——积淀与定型6 五封建社会前期服装——成熟与融会6 六封建社会中期服装——绚丽与素雅6 七封建社会后期服装——寓意与腐熟6 八近代社会服装——锐变与革新4西方九古代服装——源头与迁徙4 十中世纪服装——华美与肃穆4史部分十一近代前期服装——矫饰与纤柔4 十二近代后期服装——嬗变与流行4 十三20世纪服装(上)——成熟与经典4 十四20世纪服装(下)——大众与多元4 十五中西服装跨文化比较 2小计64五、说明本课程坚持适用、够用的原则,将教学要求分为了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以理论教学为主,穿插相关图片,适时结合相关视频,使学生了解中外服装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服装样式与基本特点;认识服装变迁的原因与发展规律,获得关于服装的基础知识;同时开阔视野,提高审美修养,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与创新设计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服装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外服装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开设学期:二(本科)
总学时:32 其中讲授学时:30 实践学时:2
计划学分:2
先修课程:服装设计概论
讲授语言:汉语
考核方式:随堂考试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和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外服装史是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中外传统服饰是人类服饰史中的宝贵财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审美素养,感受中外服装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加强对服装设计的人文性的感悟,丰富创作思路。
三、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中外服装史》张竞琼、孙晔编著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9
参考书:《中外服装史》黄能馥、李当歧、藏迎春、孙绮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中国服装史》袁仄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编著商务出版社,1992
《中国服装史》华梅编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西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西方服装史》华梅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外国服装史
第一章服装的起源(2学时讲授)
知识点:
1、旧石器时代晚期
2、新石器时代
3、服装起源概说
第二章上古时代服装(4学时讲授)
知识点:
1、古埃及王国时期的服装
2、美索不达亚的服装
3、克里特-迈锡尼的服装和古希腊的服装
4、古罗马服装及其与古希腊服装的联系
第三章中古时代服装(4学时讲授)知识点:
1、拜占庭时代
2、欧洲文化黑暗时代
3、罗马式时代
4、哥特式时代
第四章近代服装(2学时讲授)知识点:
1、文艺复兴时期
2、巴洛克时期
3、洛可可时期
4、19世纪欧洲
第五章现代服装(2学时讲授)知识点:
1、世纪之初与女装现代化
2、“二战”前后与迪奥“新面貌”
3、六七十年代与成衣革命
4、世纪之交与多元化
中国服装史
第六章:上古时代服装(4学时讲授)知识点:
1、概述
2、夏商周服饰
3、春秋战国时期服饰
第七章中古时代服装(8学时讲授)知识点:
1、概述
2、秦汉服饰
3、魏晋南北朝服饰
4、隋唐服饰
5、宋元服饰
6、明朝服饰
7、清朝服饰
第八章中国近代服装(4学时讲授)知识点:
1、概述
2、清代服饰
3、改革开放前服饰
4、改革开放后服饰
第九章期末复习(2学时实践)
1、课程总结
2、期末复习
五、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核方式:随堂考试
(二)成绩评定
上课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占30%
期末考试:占70%
六、编制与审核
编制人:
编制时间:
教研室审议:
系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