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三峡》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三峡》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三峡》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乘着奔驰的风也不会快)②属引凄异(引人凄怆而又奇异)2.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江水湍急,行船困难。

②春冬:清幽秀美,景色宜人。

③秋季:凄婉幽美,景色悲壮。

3.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沿溯阻绝。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清荣峻茂。

4.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春冬时节三峡景色的奇异趣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良多趣味(丰富多彩的趣味)(2)林寒涧肃(林木凋零,涧流澄澈)(3)属引凄异(具有凄怆而又奇异的感觉)(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奔驰的风也不会快)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峭壁上生长着奇异的柏树,悬崖间有瀑布飞流而下。

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本文选自《水经注》,三峡是长江中游的总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①重岩叠嶂嶂:指山石重重,层层叠叠的嶙峋山势。

②夏水襄陵襄:指夏季时水位高涨,行船困难。

③不以疾也疾:即使乘着奔驰的风也不会快。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除了中午到半夜这段时间,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空谷中传来的声响,悲哀回荡,久久不绝。

4.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4分}三峡的山:三峡的山峰陡峭,重岩叠嶂,层层叠叠,山势雄奇,景色秀丽,令人叹为观止。

2.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乘着奔驰的风也不会快。

3.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通过渔歌的歌词表现出三峡景色的悲壮凄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一、对比阅读【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注】①成就:轮廓。

②信宿:两三日。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3)哀转久绝.()(4)故.行者谣曰()(5)犹.望见此物()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江水又东,迳黄牛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水的_____________特点;【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写出水的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4.【甲】【乙】两文都引用了歌谣,请说说两文引用歌谣的作用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三峡》和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一)【甲】《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解】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横山、庐山。

③: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不以疾也()(2)谒妙用真人祠()2.翻译下列语句。

(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然十一二峰者不可悉见。

3.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所抒发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2分)(二)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⑵)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分)(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想到的古诗句是(),()。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三)【甲】《三峡》【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第10课《三峡》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0课《三峡》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专题一《三峡》——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B)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___________②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③沿溯阻绝___________④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吋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③,瞿塘不可触……(节选自《乐府诗集》)【注】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

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

③幞(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2.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三峡》用“重岩叠嶂,_________________”和“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绘了三峡山势的挺拔高峻。

《三峡》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

《三峡》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

《三峡》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 一、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完成l ~5题。

(11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分)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3分)导游词:二、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完成l ~5题。

(12分) 三峡大坝新姿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略无阙.处阙:②虽乘奔.御风奔: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三峡》阅读附答案(15篇)

《三峡》阅读附答案(15篇)

《三峡》阅读附答案《三峡》阅读附答案(15篇)《三峡》阅读附答案1[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沿溯阻绝。

绝:②或王命急宣。

或:③不以疾也。

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三峡》与《入蜀记》阅读答案:1.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2.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峡》阅读附答案2①到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课内语段阅读题与答案

《三峡》课内语段阅读题与答案

《三峡》课内语段阅读题与答案《三峡》课内语段阅读题与答案一、阅读短文回答练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

”1、本文选自________ ,作者是北魏的。

(2分)2、补全文中的空缺处。

(1分)3、翻译句子:(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4、按要求填写有关语句:(4分)⑴ 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⑵ 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⑶ 表现山之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⑷ 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在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1+2=3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三段文字写出了三峡怎样的'景色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的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淑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三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三峡

1三峡【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__ (2)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3)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2、注音
阙(que)叠嶂(zhang)曦月(xi)襄陵(xiang)沿溯(su)素湍(tuan)绝巘(yan)飞漱(shu)
长啸(xiao)属引(zhu)哀转(zhuan)
3、重点字词的翻译
略无:毫无阙:通“缺”中断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襄陵:漫上丘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虽:即使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疾:快
素湍:白色的激流绿潭:碧绿的深潭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献:极高的山峰飞漱:激流冲荡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霜旦:下霜的早晨属引:接连不断
4、重点句子的翻译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从三峡全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洪水暴涨满上山冈的时候,上行还是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早晨坐船从白帝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者疾风,也不如它快.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谭,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凄凉和寂静,常常有高处的猿猴
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在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
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5区分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沿溯阻绝自三峡七百里中回清倒影
绝献多生怪柏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
哀转久绝
理解性填空[/B]
1、作者大笔勾勒磅礴地理三峡全景的四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描写三峡两岸群山巍峨绵亘,夹江对峙的壮丽景色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第一段中正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山之高的句
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第2段中描写江水凶猛和急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侧面写夏日江水湍急句子的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7、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8、能总评三峡春冬时节的山水树木特征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9、正面描摹猿鸣的句子是: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引用歌谣侧面写猿鸣,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重点问题[/B]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三峡的自然风光的?
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两句的写景角度有何不同?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表达作用?
侧面写山之高
4、用自己的话概括三峡山和夏江水特点?
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水:水势大,水流急
5、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有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文章先从山写起。

6、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水,并将春冬季合为一体。

作者是为水作注,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春冬”季放在一起写,兼顾了两季的特点,最后强调秋季的萧瑟。

7、最后一句引用渔歌的目的?(或能否删去)
引用渔歌侧面写猿鸣,渲染了秋天萧瑟的气氛,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悲惨的生活,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