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版大工16春《新能源发电》大作业题目--海洋能的利用
大工16秋《新能源发电》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

大工16秋《新能源发电》在线作业1
1:在沿海地区,由昼夜温度变化造成风向交替变化的是()。
A:信风
B:海陆风
C:山谷风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B
2:有关光伏发电的优点,以下选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护简单
B:环境污染少
C:能量连续
D:安装容易
正确答案:C
3:下列选项有关太阳能资源的优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储量丰富
B:稳定性好
C:分布广泛
D:运行成本低
正确答案:B
4: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系数的理论最大值是()。
A:0.493
B:0.593
C:0.693
D:0.793
正确答案:B
5:下列关于太阳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层为清水
B:底层盐度大
C:热源比较稳定
D:池底向水池表面散热
正确答案:D
6:下列选项中不是可再生能源的是()。
A:水能
B:天燃气
C:太阳能
D:风能
正确答案:B
7:下列能源中,不属于过程性能源的是()。
A:潮汐能
B:风能
C:核燃料
D:海洋能
正确答案:C
8:我国第一个大型风电场是在()建成的。
新能源开发大作业

2013年7月份《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注意:从以下5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答。
题目一:海洋能的利用撰写要求:(1)简单介绍海洋能利用现状。
(2)介绍海洋能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3)对海洋能的利用发展趋势的展望。
(4)进行总结。
(5)正文字数2000字符左右。
格式要求:(1)封面格式: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题目(三号,黑体)学习中心(四号,黑体)层次(四号,黑体)专业(四号,黑体)年级(四号,黑体)学生(四号,黑体)辅导教师(四号,黑体)完成日期(四号,黑体大作业上交时文件名写法为:[姓名奥鹏卡号学习中心](如:戴卫东101410013979浙江台州奥鹏学习中心[1]VIP)以附件形式上交离线作业(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选择已完成的作业(注意命名),点提交即可。
如下图所示。
截止时间:2015年3月10日前。
注意事项:独立完成作业,不准抄袭其他人或者请人代做,如有雷同作业,成绩以零分计!题目二:风力发电技术总则:风力发电是一种技术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发电机是风力发电机组中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装置,控制技术是风力机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
格式要求:(1)封面格式: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题目(三号,黑体)学习中心(四号,黑体)层次(四号,黑体)专业(四号,黑体)年级(四号,黑体)学生(四号,黑体)辅导教师(四号,黑体)完成日期(四号,黑体)(2)正文格式: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行距:固定值22磅;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居中)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居左)三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居左)作业提交:大作业上交时文件名写法为:[姓名奥鹏卡号学习中心](如:戴卫东101410013979浙江台州奥鹏学习中心[1]VIP)以附件形式上交离线作业(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选择已完成的作业(注意命名),点提交即可。
《第五章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学习,加深对海洋能概念、种类及开发利用价值的理解,掌握海洋能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学习:学生需自学并掌握海洋能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了解不同类型海洋能(如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的原理和开发利用方式。
2. 案例分析:选择一至两个典型的海洋能开发利用案例(如潮汐电站、波浪能发电站等),分析其开发背景、技术原理、经济效益及环境影响。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海洋能开发利用的优缺点,以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潜力,每组需形成书面报告,并准备口头汇报。
4. 实践操作: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料,收集关于海洋能最新科技动态或政策支持的信息,并撰写简短的报告。
5. 课堂准备: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包括海洋能开发利用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三、作业要求1. 基础知识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对海洋能的基本知识有全面、准确的理解。
2. 案例分析需结合所学知识,深入分析案例的细节,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小组讨论需积极参与,形成观点明确、逻辑清晰的报告,并能够流畅地进行口头汇报。
4. 实践操作部分需收集真实可靠的信息,报告需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5. 课堂准备需提前完成,并准备好与下一课时内容相关的疑问或思考。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2. 案例分析的评价将考虑学生的分析深度、广度及创新性。
3. 小组讨论的评价将基于报告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口头汇报的表现。
4. 实践操作部分将评价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及报告的质量。
5. 课堂准备的积极性及预习内容的准确性也将纳入评价范围。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对于共性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纠正。
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海洋能与光伏能的多能互补利用研究

海洋能与光伏能的多能互补利用研究随着全球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绿色能源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海洋能和光伏能作为绿色能源的两大代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不过,海洋能和光伏能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实际的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就海洋能和光伏能的多能互补利用进行一些研究。
一、海洋能的应用情况海洋能指的是从海洋中提取能量进行利用的一种方式,主要包括潮汐能、温差能、海浪能和海洋热能。
这些能源在未来的能源供给结构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海洋能发电装置已经达到了近1000余台,其中潮汐能、海浪能和海洋热能发电占比较大。
潮汐能的装置主要分布在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海浪能发电装置主要分布在德国、西班牙、美国、意大利等国家,而海洋热能发电则主要由中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进行研究。
然而,目前海洋能的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海洋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限制,海洋能的开发无法像风力或太阳能那样被广泛应用。
其次,海洋能的设备昂贵,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
再次,海洋环境条件复杂,设备运作难度较大。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继续加强海洋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海洋能的利用效率。
二、光伏能的应用情况光伏能指的是太阳能的光能被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形式。
目前全球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已经达到数千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德国、中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家。
光伏能是一种成熟的清洁能源形式,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或工业等场所。
然而,光伏能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光伏电池板的材质和生产成本。
当前,光伏电池板主要采用的是硅(Si)材料,生产成本较高,同时硅材料的开采也会带来环境污染。
其次,由于光照条件的不同,光伏电站的能量输出会发生变化,这也影响了光伏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需要持续推进光伏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高光伏电池板的制造技术,改善其性能和质量。
三、海洋能与光伏能的多能互补利用海洋能和光伏能是两种不同的清洁能源形式,具有互补优势,可以在实际的应用中进行多能互补利用。
新能源--海洋能

2.1 海洋能的分类
2 海洋能的分类与利用
2.海流能
海流能是另一种以动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所谓海流主要是指海底水 道和海峡中较为稳定的流动以及由于潮汐导致的有规律的海水流动。海 流能也主要用来发电,发电原理与风力发电类似。但是由于海水的密度 比较大,而且海流发电装置必须置于海水中,所以海流发电还存在了以 下一些关键技术:安装维护、电力输送、防腐、海洋环境中的载荷与安
2.2 潮汐能发电原理及应用
单库双向作用 步骤 ①通过水闸向库内注水; ②等候,使水在库内保持一段时间; ③利用落潮发电; ④通过水闸将库中的水泄干; ⑤等候一段时间; ⑥涨潮发电。 无论是单向发电还是双向发电,出力的大小都与水库的深度、潮差以及电站的 结构设计有关。
2.2 潮汐能发电原理及应用
2.3 海流能发电原理及应用
海流发电概况:
海流和潮汐实际上是同一潮波现象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潮汐是潮波 运动引起的海水垂直升降,潮流是潮波运动引起的海水水平流动。一般 来说,开阔的外海潮差小,流速亦小,靠岸边越大,在港湾口、水道地 区流速显著变化。潮流涨落方向如果呈旋转变化,则称旋转流,一般发 生在较开阔的海区;潮流涨落方向如果为正反向变化,则称往复流,一 般发生在较狭窄的水域。
1 海洋能简介
潮汐电站
设想中的温差发电装置
1 海洋能简介
波浪发电站
潮流发电站
海洋能特点
1
可再生性:由于海 水潮汐、海流和波 浪等运动周而复 始,永不休止,所 以海洋能是可再生 能源;
2
属于一种洁净能 源,无污染;
3
4
能量多变,具有不 稳定性,运用起来 比较困难;
总量巨大,但分布 不均、分散,能流 密度低,利用效率 不高,经济性差。
大工17秋《新能源发电》大作业题目及要求答案(可直接上传)

大工17秋《新能源发电》大作业题目及要求答案(可直接上传)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题目:太阳能的利用综述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年级:年季学号:学生:辅导教师:康永红完成日期:年月日太阳能的利用综述中国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
我国比较成熟的太阳能产品有两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热水系统。
一、太阳能利用现状新能源是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力的五大技术领域之一。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
在新实际中,各国政府都将太阳能资源利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而光伏发电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制约少、故障率低、维护简便等优点,在我国西部广袤严寒、地形多样和居住分散的现实条件下,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
1、国内外太阳能利用概况1.1国外现状常规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压力的增加,使世界上许多国家重新加强了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持。
近几年,国际光伏发电迅猛发展。
国际光伏发电正在由边远农村和特殊应用向并网发电和与建筑结合供电的方向发展,光伏发电已由补充能源向率提高到15%以上,系统造价和发电成本已分别降至4美元/峰瓦和25美分/度电;在太阳热利用方面,由于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规模越来越大,仅美国太阳能热水器年销售额就逾10亿美元。
太阳能热发电在技术上也有所突破,目前已有20余座大型太阳能热发电站正在运行或建设。
1.2国内现状煤炭巨量消费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开放利用前景广阔。
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始于70年代,真正快速发了七条太阳电池生产线,使我国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从1984年以前生产200千瓦跃到1988年的4.5兆瓦。
目前太阳电池主要应用于通信系统和边远无电县、无电乡村、无电岛屿等边远偏僻无电地区,年销售约1.1兆瓦,成效显著。
海洋能的开发和利用

海洋能的开发和利用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非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限制,而海洋能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形式,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方向。
海洋能是指利用海洋自然资源,产生电力的过程。
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为我们未来的能源补给做出很大的贡献。
一、海洋能的来源海洋能是一种新的可再生能源,其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潮汐能潮汐能是指利用大海潮汐的动能产生电力的一种能源形式。
潮汐是由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是相对稳定的自然现象。
目前,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地方已经建立了潮汐能发电站,为当地的能源供应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模式。
2、波浪能波浪能是指利用海洋表面波浪的能量产生电力的一种能源形式。
波浪的能量来自于风的作用力和海洋的物理特性,这种能量的大小与海浪高度和波长有关。
目前,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建立波浪能发电站,这些发电站已经成为了独立的能源供应系统。
3、海流能海流能是指利用海洋水流的能量产生电力的一种能源形式。
水流的动能通常来自于地球的自转和热力学效应。
目前,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地方已经建立了海流能发电站,为当地的能源供应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模式。
二、海洋能的优势海洋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很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再生性海洋能是一种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它的源头是无穷无尽的,在人类世界的范畴之外。
与传统的石油、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相比,海洋能的开发和利用不会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2、不污染环境由于海洋能的开发和利用是基于自然界的资源,所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相比传统的煤炭、石油能源,使用海洋能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很低,可以大大降低环境污染。
3、分散性海洋能可以分布于全球任何一个海岸线,从而实现分散化能源开发。
这就为海洋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和选择范围。
如果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协同合作,建立有效的海洋能供应网络,将可以满足更多地区的能源需求。
三、海洋能的挑战1、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目前,海洋能处于早期开发阶段,技术成熟度还不高,需要通过大量的研究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作业海洋能的利用

海洋能的利用摘要:海洋能是海水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可再生能,主要包括温差能、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流能、盐差能等。
各种能量形式已被人们所研究和利用。
如发电等。
关键词:海洋能源发电.海洋能的三个显著特点:(1).海洋能在海洋总水体中的蕴藏量巨大,而单位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所拥有的能量较小。
这就是说,要想得到大能量,就得从大量的海水中获得。
(2).海洋能具有可再生性。
海洋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要太阳、月球等天体与地球共存,这种能源就会再生,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海洋能有较稳定与不稳定能源之分。
较稳定的为温度差能、盐度差能和海流能。
不稳定能源分为变化有规律与变化无规律两种。
属于不稳定但变化有规律的有潮汐能与潮流能。
海洋能的主要能量形式及利用(1)、潮汐能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为发电,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电站是法国的朗斯潮汐电站,我国的江夏潮汐实验电站为国内最大。
(2)、波浪能波浪发电是波浪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此外,波浪能还可以用于抽水、供热、海水淡化以及制氢等。
(3)、海水温差能温差能的主要利用方式为发电,首次提出利用海水温差发电设想的是法国物理学家阿松瓦尔,1926年,阿松瓦尔的学生克劳德试验成功海水温差发电。
1930年,克劳德在古巴海滨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水温差发电站,获得了10kW的功率。
(4)、盐差能盐差能的研究以美国、以色列的研究为先,中国、瑞典和日本等也开展了一些研究。
但总体上,对盐差能这种新能源的研究还处于实验室实验水平,离示范应用还有较长的距离。
(5)、海流能海流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发电,其原理和风力发电相似。
全世界海流能的理论估算值约为10^8kW量级。
上述不同形式的能量有的已被人类利用,有的已列入开发利用计划,但人们对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程度至今仍十分低。
海洋能的利用目前还很昂贵,以法国的朗斯潮汐电站为例,其单位千瓦装机投资合1500美元(1980年价格),高出常规火电站结束语: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将会得到更多更好的开发利用,海洋能将会成为未来新能源中突出的一员!参考文献:《新能源概论》《能源百科全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
题目:海洋能的利用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2016年春季
学号:
学生:
辅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6年 03 月04日
海洋能的利用
一、海洋能的利用历史和现状
在大海中,真正最有力量的,并不是那些看起来气势汹汹的波涛,而是默默无声地蕴藏在海水中的热能。
同样面积的海洋要比陆地多吸收10%~20%的热量,海水的热容量比土层大两倍,比花岗岩大五倍,比空气大3100多倍,因此海洋成了地球上吸收太阳能的最大热库。
早在19世纪就有人提出过海水温差发电的设想,经过科学家们的多年研究,1926年11月15日,在实验室里首次研究成功海洋的温差发电。
但世界上第一座试验性海水温差发电厂直到1979年8月才在美国夏威夷问世。
这座电厂的发电能力为50千瓦,它设在一艘驳船上。
同年8~12月作了试发电。
这次发电成功表明,海水温差发电将很快具备商业价值。
海洋是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收集器,60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海洋一天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的热能。
如果将这些储热的1%转化成电力,也将相当于有140亿千瓦装机容量,为美国现今发电能力的20倍以上。
海洋能利用最早是从利用潮汐能开始的。
11世纪就出现了潮汐磨坊。
1966年法国建成朗斯潮汐电站,装机容量24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汐能发电站(见彩图)。
1981年中国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第一台 500千瓦机组正式投产。
世界第一个波能转换装置的专利是法国于1779年取得的。
1965年,日本研制用于航标灯的波力发电装置获得成功。
现在日本、英国、挪威和中国等国家正在进行多种波力发电试验研究,其中较大型的是日本等 5国在日本海试验的“海明号”波力发电船,第一期试验年发电量19万度,并初步成功地把电力输送到了岸上。
日本还建立了岸式波力发电试验站。
中国研制出采用对称翼型空气涡轮机的新型波力发电装置,装在南海海域航标灯浮上试用。
1881年法国人首先提出海水温差能利用的原理。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用在研究海洋热能转换的经费在世界上占居首位。
1979年,美国在夏威夷岛海域驳船上进行了50千瓦装机容量海水温差发电试验。
其后,日本在瑙鲁岛建立岸式试验性海水温差电站,装机容量100千瓦。
二、海洋能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1、海洋温差发电
是以非共沸介质(氟里昂-22与氟里昂-12的混合体)为媒质,输出功率是以
前的1.1~1.2倍。
一座75千瓦试验工厂的试运行证明,由于热交换器采用平板装置,所需抽水量很小,传动功率的消耗很少,其他配件费用也低,再加上用计算机控制,净电输出功率可达额定功率的70%。
一座3000千瓦级的电站,每千瓦小时的发电成本只有50日元以下,比柴油发电价格还低。
人们预计,利用海洋温差发电,如果能在一个世纪实现,可成为新能源开发的新的出发点。
2、潮汐发电
汹涌澎湃的大海,在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力作用下,时而潮高百丈,时而悄然退去,留下一片沙滩。
海洋这样起伏运动,日以继夜,年复一年,是那样有规律,那样有节奏,好像人在呼吸。
海水的这种有规律的涨落现象就是潮汐。
潮汐发电就是利用潮汐能的一种重要方式。
据初步估计,全世界潮汐能约有10亿多千瓦,每年可发电2~3万亿千瓦时。
我国的海岸线长度达18000千米,据1958年普查结果估计,至少有2800万千瓦潮汐电力资源,年发电量最低不下700亿千瓦时。
世界著名的大潮区是英吉利海峡,那里最高潮差为14.6米,大西洋沿岸的潮差也达4~7.4米。
我国的湾的"钱塘潮"的潮差达9米。
据估计,我国仅长江口北支就能建80万千瓦潮汐电站,年发电量为23亿千瓦时,接近新安江和富春江水电站的发电总量;钱塘江口可建500万千瓦潮汐电站,年发电量约180多亿千瓦时,约相当于10个新安江水电站的发电能力。
早在12世纪,人类就开始利用潮汐能。
法国沿海布列塔尼省就建起了"潮磨",利用潮汐能代替人力推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筑坝拦水,建起潮汐电站。
法国在布列塔尼省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潮汐发电站,电站规模宏大,大坝全长750米,坝顶是公路。
平均潮差8.5米,最大潮差13.5米。
每年发电量为5.44亿千瓦时。
我国解放后在沿海建过一些小型潮汐电站。
例如,省县大良潮汐电站(144千瓦)、的华美太古潮汐电站(220千瓦)、温岭的沙山潮汐电站(40千瓦)及象山高塘潮汐电站(450千瓦)
我国可开发潮汐能资源主要在和两省,占全国的88.6%,
在潮汐能利用上,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尚处在试验阶段。
虽然我国从1958年开始利用潮汐建设一些小发电站,但因当时技术条件所限,质量较差,大部分已报废拆除。
我国已建成的最大的潮汐电站是乐清县的江厦潮汐电站,装机容量
3100千瓦,年发电量1070万千瓦时,已全部投产发电;其次为乳山县白沙口潮汐电站,设计装机容量960千瓦,年发电量191万千瓦时,已有2台机组共160千瓦并网发电。
我国潮汐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世界各国的3.7%,而可开发潮汐能资源按年发电量计算占世界各国的34%~44%。
可见我国潮汐能资源的可开发程度很高,开发条件比较好。
展望未来,潮汐发电具有诱人的前景。
相信不久的将来咆哮的海潮将会被人类充分利用,从而得到电力和别的好处。
3、波力发电
"无风三尺浪"是奔腾不息的大海的真实写照。
海浪有惊人的力量,5米高的海浪,每平方米压力就有10吨。
大浪能把13吨重的岩石抛至20米高处,能翻转1700吨重的岩石,甚至能把上万吨的巨轮推上岸去。
三、对海洋能的利用发展趋势的展望。
海浪蕴藏的总能量是大得惊人的。
据估计地球浪中蕴藏着的能量相当于90万亿千瓦时的电能。
海洋能的利用目前还很昂贵,以法国的朗斯潮汐电站为例,其单位千瓦装机投资合1500美元(1980年价格),高出常规火电站。
但在海洋能利用的过程中,还能获得其他综合效益。
如潮汐电站的水库能兼顾水产养殖、交通运输;海洋热能转换装置获得的富含营养盐深层海水,可用于发展渔业;开路循环系统能淡化海水和提取含有用元素的卤水;大型波力发电装置可同时起到消波防浪,保护海港、海岸、海上建筑物和水产养殖场等的效果。
目前在严重缺乏能源的沿海地区(包括岛屿),把海洋能作为一种补充能源加以利用还是可取的。
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海洋能利用技术的提高,从长远看,海洋能的利用将成为世界新能源的重要方面。
四、总结
中国利用海洋能是从潮汐能开始的,在沿海已建成一些潮汐发电站,其中建在乐清湾的江厦港电站是中国最大的潮汐发电站,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潮汐发电站,80年代以来获得较快发展,航标灯浮用微型潮汐发电装置已趋商品化,与日本合作研制的后弯管型浮标发电装置,已向国外出口,该技术属国际领先水平。
在珠江口大万山岛上研建的岸边固定式波力电站,第一台装机容量3KW的装置,1990年已试发电成功。
中国潮流发电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首先在海域进行了8KW潮流发电机组原理性试验。
温差发电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展了闭式海洋温差能利用的研究,完成了海洋温差能闭式循环的理论研究工作,并完成了250W小型温差能发电利用装置的方案设计。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十八大以来,随着传统能源的不断枯竭以及环保的压力,海洋能的利用将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