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8秋《新能源发电》大作业题目及要求(标准答案)
辽宁省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新能源考试(有答案 90分以上)

oE.新能源产业现代化
o【多选题】 第(22)题 主动式太阳能系统主要包括( ABCD)类型。。【2分】
oA.液体平板型集热系统
oB.空气平板型集热系统
oC.真空管型集热系统
oD.聚集型集热系统
oE.反射型集热系统
o【多选题】 第(23)题 生物质能所指的生物质包括(ABC )。。【2分】
o正确
o错误
o【判断题】 第(6)题 并网混合供电系统是综合利用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和市电的供电系统。。【2分】
o正确
o错误
o【判断题】 第(7)题 美国奥巴马政府对新能源发展并不重视。。【2分】
o正确
o错误
o【判断题】 第(8)题 发达国家可能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部分夺回近年来在全球制造领域损失的份额。一个因素与通过难以管理的供应链远距离运输产品导致的高成本,以及环境污染等其他问题有关。。【2分】
oA.马歇尔
oB.戴利
oC.凯恩斯
oD.亚当?斯密
o【多选题】 第(15)题 生物质发电主要包括(ABCD )等。。【2分】
oA.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
oB.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
oC.垃圾焚烧发电
oD.沼气发电
oE.页岩气发电
o【多选题】 第(16)题 电网在线监测设备主要包括( ABCDE)等。。【2分】
oB.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oC.风气互补发电系统
oD.风柴互补发电系统
o【单选题】 第(12)题 德国的能源政策于(C )开始突破以核能和化石燃料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向风能转变。。【2分】
oA.20世纪60年代
oB.20世纪70年代
oC.20世纪80年代
oD.20世纪90年代
9批次《新能源发电》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题目: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年级:年春/秋季学号:学生:辅导教师:康永红完成日期:年月日2018年9月份《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注意:从以下5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答。
题目一:太阳能的利用综述总则:对各种太阳能利用方式进行对比,考虑的因素包括资源条件、建设成本、发展规划、适用场合等。
撰写要求:<1)简单介绍太阳能利用现状。
<2)太阳能利用方式,包括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光化学转换之间的对比。
考虑的因素包括资源条件、建设成本、发展规划、适用场合等。
<3)对太阳能的利用发展趋势的展望。
<4)进行总结。
<5)正文字数2000字符左右。
格式要求:<1)封面格式: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题目<三号,黑体)学习中心<四号,黑体)层次<四号,黑体)专业<四号,黑体)年级<四号,黑体)学生<四号,黑体)辅导教师<四号,黑体)完成日期 <四号,黑体)<2)正文格式: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行距:固定值22磅;一级标题 <三号,黑体,居中)二级标题 <四号,黑体,居左)三级标题 <小四,宋体,加粗,居左)作业提交:大作业上交时文件名写法为:[姓名奥鹏卡号学习中心]<如:戴卫东101410013979浙江台州奥鹏学习中心[1]VIP)以附件形式上交离线作业<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选择已完成的作业<注意命名),点提交即可。
如下图所示。
截止时间:2018年9月3日前。
注意事项:独立完成作业,不准抄袭其他人或者请人代做,如有雷同作业,成绩以零分计!题目二:风光发电互补技术总则: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用电负荷情况和资源条件进行系统容量的合理配置,既可保证发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又可降低发电系统的造价,是一种经济合理的供电方式撰写要求:<1)首先介绍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
大工18秋《新能源发电》在线作业123满分答案

大工18秋《新能源发电》在线作业123满分答案可再生能源中,属于风能的选项是D。
二次能源中,属于电能的选项是D。
过程性能源中,属于风能的选项是B。
青海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
世界上第一个太阳灶的设计者是法国的XXX。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易于实现较高的工作温度,系统容量大、效率高。
光伏发电的优点中,能量连续这一说法不正确。
在沿海地区,由昼夜温度变化引起风向交替变化的是海陆风。
对于高性能的螺旋浆式风力机来说,风能利用系数一般在0.45左右。
风力发电的特点中,经济性差这一说法不正确。
一次能源无论经过多少次的转换,所得到的其他能源都称为二次能源。
正确。
1881年,美国的XXX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发电站,同时还研制出电灯等实用的用电设备。
正确。
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中,只有石油、煤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其他均为可再生能源。
错误。
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能源都来自于太阳能的转化。
正确。
通常所说的太阳能利用,是指太阳辐射能的直接转化和利用。
正确。
光伏效应只在固体物质中发生,并且在固体材料中才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错误。
光伏发电系统一般由太阳能电池方阵、储能蓄电池、保护和控制系统、逆变器等设备组成。
正确。
叶尖速比是叶轮尖端的旋转速度与风速之比,该指标影响叶轮对风能的吸收效果。
错误。
在气象学中,空气的不规则运动被称为紊流,垂直方向的大气运动被称为风。
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风速通常指一段时间内的风速的算术平均值,因此选项A 是正确的。
混合潮海区多数属于南海,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实践证明,平均潮差不小于3米,用潮汐能发电才能获得经济效益,否则难以实用化。
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潮汐发电的优点包括可循环再生、变化有规律、不消耗燃料,但工程并不简单,因此选项C不正确。
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是1912年在德国建成的布苏姆潮汐电站,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海洋能的特点包括蕴藏量丰富、稳定性好、清洁无污染,但能量密度并不高,因此选项B不正确。
大工16秋《新能源发电》在线作业2满分标准答案

大工16秋《新能源发电》在线作业21:湿蒸汽型和热水型闪蒸地热发电系统的差别在于()的不同。
A:工质B:容器C:沸点D:蒸汽的来源或形成方式正确答案:D2:19世纪末,()工程师布洛克曾提出在易北河下游兴建潮汐能发电站的设想。
A:德国B:美国C:法国D:印度正确答案:C3:有关海洋能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清洁无污染B:稳定性好C:蕴藏量低D:能量密度低正确答案:C4:()方法也可以称为低沸点工质法。
A:闪蒸地热发电B:联合循环地热发电C:双循环地热发电D:干热岩地热发电正确答案:C5:到达高潮后,海面会有短时间不涨不落的现象,此时的潮位一般称为()。
A:高潮低B:低潮高C:高潮高D:低潮低正确答案:C6:单库双向潮汐电站,每昼夜发电()次,平均每天发电可到约16小时。
A:1B:2C:4D:8正确答案:C7:由潮汐导致的有规律的海水流动称为()。
A:洋流B:潮流C:波浪D:潮汐正确答案:B8: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热电站是美国的()。
A:拉德瑞罗地热电站B:蒂维地热电站C:塞罗普列托电站D:盖尔瑟斯地热电站正确答案:D9:海浪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分类,可以分为风浪、()、近岸浪三种类型。
A:大浪B:巨浪C:涌浪D:狂浪正确答案:C10:有关潮汐发电的优点,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循环再生B:变化有规律C:工程简单D:不消耗燃料正确答案:C11:我国的黄海多数海区属于全日潮海区。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12:农历每月的初一,太阳潮和太阴潮同时同地发生,就形成大潮。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3:不同地热田的热水和蒸汽的化学成分基本上相同。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14:潮汐能电站是综合的建设工程,主要由拦水堤坝、发电厂和水闸三部分组成。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5:海流能的能量与流速的平方和成反比。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16: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7:双循环发电系统中低沸点工质蒸气压力低,结构紧凑,但成本较高。
《新能源发电》大作业

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题目:风力发电技术学习中心: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奥鹏学习中心层次:专升本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 11年秋季学号: 111213409817学生:辅导教师:康永红完成日期:2013 年08月14 日风力发电技术总则:风力发电是一种技术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发电机是风力发电机组中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装置,控制技术是风力机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
撰写要求:(1)介绍风力发电发展的现状。
(2)比较各种风力发电机的优缺点。
(3)介绍相关风力发电控制技术。
(4)对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
(5)正文字数4000字符左右。
1.介绍风力发电发展的现状我国风力发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到1985年以后逐步走向产业化发展阶段。
自2005年起,我国风电规模连续三年实现翻倍增长。
风电新增容量每年都增加超过100%,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成为世界风电快速增长的市场之一。
根据国家能源局2009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截止2008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达1271万千瓦,居世界第4位,但是风电在我国整个电力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仍然比较低。
我国将在内蒙古、甘肃、河北、吉林、新疆、江苏沿海等省区建设十多个百万千瓦级和几个千瓦级风电基地。
根据目前国内增长趋势,预计到2020年,中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3亿~1.5亿千瓦。
2 风力发电机2.1恒速恒频的笼式感应发电机恒速恒频式风力发电系统,特点是在有效风速范围内,发电机组的运行转速变化范围很小,近似恒定;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能频率恒定。
通常该类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发电机组为鼠笼式感应发电机组。
恒速恒频式发电机组都是定桨距失速调节型。
通过定桨距失速控制的风力机使发电机转速保持在恒定的数值,继而使风电机并网后定子磁场旋转频率等于电网频率,因而转子、风轮的速度变化范围较小,不能保持在最佳叶尖速比,捕获风能的效率低。
2.2变速恒频的双馈感应式发电机变速恒频式风力发电系统,特点是在有效风速范围内,允许发电机组的运行转速变化,而发电机定子发出的交流电能的频率恒定。
大工18秋《新能源发电》大作业题目及要求(题目二答案)

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题目:地热能的利用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年级:学号:学生:辅导教师:完成日期:地热点能利用的现状1、引言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而对于不同温度的地热流体可能利用的范围如下:(1)200一400℃,直接发电及综合利用。
(2)150一200℃,双工质循环发电、制冷、干燥、工业热加工。
(3)100一150℃,双工质循环发电、供暖、制冷、干燥、脱水加工(4)50一100℃,供暖、温室、家庭用热水、干燥。
(5)20一50℃,休浴、水产养殖、饲养牲畜、土壤加温、脱水加工。
为了提高地热利用率,常采用梯级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办法,如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先供暖后养殖等。
近年来,国外十分重视地热能的直接利用。
因为进行地热发电,热效率低,温度要求高所谓热效率低,是指地热发电的效率一般只有6.4%一18.6%。
所谓温度要求高,是指利用地热能发电,对地下热水或蒸汽的温度要求一班在150℃以上;否则,将严重地影响其经济性。
而地热能的直接利用,不但能量的损耗要小得多,并且对地下热水的温度要求也低得多,15—180℃的温度范围均可利用。
在全部地热资源中,这类个、低温地热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远比高温地热资源大得多。
但是,地热能朗直接利用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受载热介质——热水输送距离的制约。
目前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发展十分迅速,已广泛地应用于丁业加工、民用采暖和空调、洗浴、医疗、农业温室、农田港溉、土壤加温、水产养殖、畜禽饲养等各个方面,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节约了能源。
地热能的直接利用,技术要求较低,所需设备也较为简易。
在直接利用地热的系统中,尽管有时因地热流中的盐和泥沙的含量很低而可以对地热加以宣接利用,但通常都是用泵将地热流抽上来,通过热交换器变成高温气体和高温液体后再使用。
地热能直接利用中所用的热源温度大部分在40℃以上。
如果利用热泵技术,温度20℃或低于20℃的热液源也可以被当作一种热源来使用。
大工19秋《新能源发电》大作业题目及要求【答案】

大工2019秋季大作业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题目:题目一:风力发电技术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年级:年春/秋季学号:学生:辅导教师:康永红完成日期:年月日大工19秋《新能源发电》大作业及要求题目一:风力发电技术总则:风力发电是一种技术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发电机是风力发电机组中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装置,控制技术是风力机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
撰写要求:(1)介绍风力发电发展的现状。
(2)比较各种风力发电机的优缺点。
(3)介绍相关风力发电控制技术。
(4)对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
(5)正文字数2000字符左右。
风力发电技术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明显增加,而地球上课利用的常规能源日趋匮乏。
据专家预测:煤炭还可以开采221年、石油39年天然气只能用60年,如何能够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有计划地利用常规能源、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目前电能产生主要靠火力发电,但火力发电产生大量污染,为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积极发展风力发电,可以预见在今后10年,风力发电必将成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和重点开发的能源之一。
一、风力发电技术概念风能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将其用于发电却只有100多年时间。
1887~1888年冬,美国人布拉什安装了一台被现代人认为是一台自动运行的且用于发电的力机。
这台发电机仅为12kW,却是庞然大物——叶轮直径足有17m,有144个由雪松木制成的叶片。
风力机运行了20年,用来给他家地窖里的蓄电池充电。
1891年由丹麦P.L.Coat教授设计建站的采用蓄电池充放电方式供电,并获得试验成功和推广,是世界上第座风力发电试验站。
直至1910年,丹麦已建立起一百座5kW~25kW的世界上最早的风.力发电站,在十九世纪束,丹麦就拥有工业用风力机2500多台,提供2942×410W的动力,还有4600多台的农用风力机,其后,小型风力发电机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各国相继开始研制中型、大型风力发电机,1939年美国研制成功额定功率为1250kW的风力发电机,其设计风速为13.4m/S,凰轮直径为53.3M,塔高45m,安装在山高为610m的佛蒙特州的拉特兰的格兰德帕圆顶山上,这是一座当时世界容量最大的卧轴风力发电站。
大工17春《新能源发电》大作业题目及要求标准答案

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题目:燃料电池的利用学习中心:层次:专升本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年季学号:学生:辅导教师:康永红完成日期: 2017 年 7 月 2 日2017年3月份《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题目五:燃料电池的利用1 燃料电池发展现状及原理1.1 燃料电池发展现状燃料电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39年英国人W.Grove所进行的实验,他成功地进行了传统的电解水的逆反应,即在硫酸溶液中插入两个铂电极,分别向两极供应氢气和氧气,结果产生了电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燃料电池。
1889年,英国人Mond和Langer用上述装置获得了0.2A/cm2的电流密度,并且首先采用了燃料电池这一概念。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电磁原理的发电机问世,人们减小了对燃料电池的兴趣,因此,燃料电池研究的进展较慢。
此外,当时的材料技术水平较低以及对电极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知识还没有建立,也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发展。
直到20世纪50年代,英国人F.Bacon成功地开发了多孔镍电极,并制造了第一个千瓦级碱性燃料电池系统。
Bacon的研究成果是后来美国宇航局(NASA)阿波罗(Apollo)计划中燃料电池的基础,并在60年代形成研究燃料电池的又一次高潮。
燃料电池的首次实际应用是在60年代碱性燃料电池(AFC)作为宇宙飞船的空间电源,这是燃料电池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此后,燃料电池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燃料电池从空间应用转入民用。
进入90年代,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速,洁净电站、便携式电源进入即将商业化阶段,燃料电池动力汽车进入实验阶段(戴姆勒-奔驰、丰田等)。
我国燃料电池的研究分2个阶段。
在60年代-70年代,国内曾兴起一次研究碱性燃料电池(AFC)的热潮,但在70年代后期全国基本上停止了燃料电池的研究。
90年代初开始,由于国外民用燃料电池的迅速发展,我国燃料电池的研究又开始了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国内研究的燃料电池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
题目:太阳能的利用综述
学习中心:
层次: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
辅导教师:康永红
完成日期:
太阳能利用现状
能源问题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对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提出了三个重大转型,其中第二个转型,就是从高碳向低碳转型。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经过“十一五”,开发利用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已在我国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其中太阳能的利用,可谓方兴未艾。
从世界范围来看,太阳能的利用技术已是当今世界各国索取新能源和利用新能源,进行节能、环保的重要研究项目之一。
太阳能是清洁、廉价的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每年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辐射能约为目前全世界所消耗的各种能量的1万多倍。
我国有较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约有2/3的国土年辐射时间超过2200小时,年辐射总量超过5000MJ/m2 。
全年照射到我国广大面积的太阳能相当于目前全年的煤、石油、天然气和各种柴草等全部常规能源所提供能量的2000多倍。
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总量为3340~8 400MJ/m2,中值为5 852MJ/m2。
从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来看,西藏、青海、新疆、宁夏南部、甘肃、内蒙古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辽宁、河北东南部、山东东南部、河南东南部、吉林西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西部以及台湾省的西南部等广大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最大。
全国以四川和贵州两省及重庆市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小,尤其是四川盆地最低。
太阳能利用的基本原理,就是将太阳辐射能通过一定的手段(措施)将其转换成热能或电能,加以利用。
我国太阳能利用从整体来看,起步比较晚,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研发,但工业化发展速度很快。
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形式
1、太阳能光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