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及 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汉字中,不属于形声字的是:A. 池B. 江C. 湖D. 海2.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狐假虎威B. 虎头蛇尾C. 鹿死谁手D. 狗急跳墙3. 下列句子中,语序正确的是:A. 他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B. 他一本书昨天去图书馆借了。

C. 他昨天一本书去图书馆借了。

D. 他借了一本书昨天去图书馆。

4.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唐代的是: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5. 下列诗人中,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A. 王勃B. 杨炯C. 卢照邻D. 白居易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明代文学家文征明的名句。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

2. “不以规矩,不成__________”是《论语》中的名句。

3. 《__________》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4. “__________,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诗经·王风·采葛》。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___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2. 请简述“初唐四杰”的生平和成就。

3. 请简述《诗经》的组成部分。

4. 请简述“文房四宝”的用途和特点。

5. 请简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含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学习的态度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选择题1.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与“对牛弹琴”相同?A. 对症下药B. 班门弄斧C. 画蛇添足D. 拔苗助长答案:B2. 下面哪个词与“选辑”意思相近?A. 编选B. 精选C. 被选拔D. 单项选择答案:A3. 下列哪组词都是拟声词?A. 咆哮、叮咚、拍手B. 美丽、高富帅、珍贵C. 苗条、矮小、高大D.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答案:A4. 请问“鹅黄”是哪种颜色?A. 红色B. 黑色C. 白色D. 黄色答案:D5.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描写春天的?A. 滴滴涕泪如雨下B. 多情自古空余恨C. 黄河远上白云间D. 梅须逊雪三分白答案:C客观题1. 请简答:什么是成语?(10分)答案:成语是由一些汉字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固定搭配的词语。

2.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杨洪基是谁?(5分)答案:杨洪基是一位中国流行歌手。

3. 请简述第二段课文的中心思想。

(15分)答案:第二段课文主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要坚持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4. 根据第三段的描述,简述杨洪基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10分)答案:杨洪基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

5. 请分析本文的写作目的。

(10分)答案:本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描述杨洪基的故事,鼓励读者坚持自己的梦想,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成功。

主观题1. 请你选择一幅图片,并描述它给你的感觉。

(30分)答案:略2. 请你根据自己的经历,描述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

(30分)答案:略3. 请你谈谈你的梦想以及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

(40分)答案:略注意:此份试题仅供参考,请以老师发放的实际试题为准。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应和(hè)B. 竣工(jùn)C. 惩罚(chéng)D. 狰狞(zhēng)答案:D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狼藉喜出忘外B. 狡黠忧心忡忡C. 呵责轻歌慢舞D. 羁绊呕心沥血答案:D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这场比赛,我方险些失利,队员们心情都很沮丧。

B. 我们来到郊外,小鸟在枝头欢唱,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C. 这位明星一出场,粉丝们欢呼雀跃,现场顿时鸦雀无声。

D. 他穿着一件黑色上衣,搭配一条蓝色牛仔裤,显得非常帅气。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B. 老师要求同学们写一篇关于家乡变化的作文,李华同学写了一篇生动的文章。

C. 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我们必须加强防控措施。

D. 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戴着一顶蓝色帽子,走起路来大摇大摆。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看到这幅画,我不禁想起了往事。

(不禁:表示忍不住)B. 这部电影非常感人,观众们纷纷泪流满面。

(纷纷:表示一个接一个)C. 这位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深受:表示很受)D. 他做事认真负责,从不马虎。

(马虎:表示不细心)答案:B6.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升起来了,照亮了整个大地。

B. 这位歌手的歌声如泉水般清澈。

C. 他的脸红得像苹果。

D.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老师,请问您这道题怎么做?B. 爸爸,我想要一辆自行车,您给我买一辆吧。

C. 妈妈,我饿了,您去给我做饭吧。

D. 同学,你的书掉了,我帮你捡起来。

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8. 《背影》的作者是鲁迅。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禾C. 早D. 休2. 下列哪个词属于名词?A. 跑步B. 快乐C. 书桌D. 美丽3. 下列哪个句子是陈述句?A. 你去哪?B. 今天天气真好!C. 你能借我一支笔吗?D. 这本书是谁的?4.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句子结构?A. 主语-谓语-宾语B. 谓语-主语-宾语C. 宾语-谓语-主语D. 宾语-主语-谓语5. 下列哪个词属于动词?A. 大海B. 奔跑C. 漂亮D. 红色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汉字是表音文字。

()2. “春天”是一个名词。

()3. “他吃饭去了”是一个疑问句。

()4. 句子“这本书是我的”中,“这本书”是宾语。

()5. “慢慢走”是一个副词短语。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______”是表示动作的词。

2. 汉字“明”由“日”和“月”组成,其中“日”是______部分。

3. “他正在吃饭”是一个______句。

4. “春天来了”中,“春天”是______。

5. “这本书很______”中,“很”是一个______词。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汉字的基本笔画。

2. 简述名词和动词的区别。

3. 简述句子的基本成分。

4. 简述疑问句的特点。

5. 简述副词的作用。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跑”字组成一个词,并用这个词造句。

2. 请用“书”字组成一个词,并用这个词造句。

3. 请用“大”字组成一个词,并用这个词造句。

4. 请用“快”字组成一个词,并用这个词造句。

5. 请用“美”字组成一个词,并用这个词造句。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下列句子的结构:“他正在吃饭。

”2. 请分析下列句子的结构:“这本书是谁的?”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用下列词语造句:“跑”、“书”、“大”、“快”、“美”。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南昌的特色活动包括八一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双节逛金塔,最炫唐宋风”盛世主题潮玩活动、“一夜万寿游,半部豫章史”万寿宫活动、南昌舰VR项目体验活动等,任选其中一个即可。
示例:让我印象最深的具有南昌特色的活动是滕王阁旅游区的背书活动。“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双节“黄金周”期间,“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旅游区迎来众多游客参观游玩,智能“背序亭”前人头攒动,大家正在数字虚拟人“王勃”面前背诵《滕王阁序》。而且,景区还上线了《滕王阁序》VR自助背诵评分平台,靠自己背诵《滕王阁序》就能赢门票,成为了热门打卡项目。元宇宙数字虚拟人化身唐代诗人王勃,担任“考官”为游客评分和互动,很是有趣呢!
C.今天他正襟危坐(zhèngjīngwēizuò),过分的严肃倒显得有些诚皇诚恐了。
D.母亲在家中认劳认怨,还经常以故事来慰勉(yùmiǎn)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翘首(qiào)——qiáo,巧然——悄然;
C.正襟危坐(jīng)—— jīn,诚皇诚恐——诚惶诚恐;
D.认劳认怨——任劳任怨,慰勉(yù)——wèi;
故选B。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伙不法分子以锐不可当的造假势头,极大地扰乱了我市的市场。
B.餐厅的菜油放得多,菜放在餐桌上显得油光可鉴。
C.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专家学者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
D.修葺一新的万寿宫,古朴庄严,器宇轩昂。
【答案】(1)B(2)示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大渡河上,红军战士顶着枪林弹雨在铁索上艰难爬行,身下便是湍急波浪但无人后退,就是靠这种不畏生死的红军精神才有最终革命胜利的曙光。“红星照耀中国”不仅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如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全中国,更彰显并赞扬了永垂不朽的红军精神。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练习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练习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练习测试卷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 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要塞(sài)悄然(qiāo)锐不可当(dāng)殚精竭虑(dān)B. 畸形(jī)绯红(fēi)杳无消息(yǎo)正襟危坐(jīn)C. 镌刻(juàn)应读(juān)翘首(qiào)应读(qiáo)深恶痛疾(wù)D. 佃农(tián)应读(diàn)诘责(jí)应读(jié)屏息敛声(bǐ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A. 娴熟滞留鹤立鸡群催枯拉朽B. 胆怯燥热油光可鉴和颜悦色C. 泻气崎岖筋疲力尽抑扬顿挫D. 劳碌教诲正襟围坐诚惶诚恐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他在演讲比赛中夸夸其谈,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B. 他对工作总是拈轻怕重,缺乏责任心。

C.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那些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否定不当,删去“不再”。

C.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坚持锻炼。

D. 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农作物减产。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

,。

,,。

只要心明净了,就会快乐起来。

①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自己的内心②心是烦恼的根源③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④亦是快乐的根源⑤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⑥我们无法像佛一样除尽烦恼,了脱生死,达到涅槃A. ③①⑥⑤②④B. ⑤②①③④⑥C. ③①④②⑥⑤D. ⑤②④⑥①③6.古诗文默写。

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吴承恩C. 罗贯中D. 施耐庵3. 下列哪个是唐代诗人?A. 杜甫B. 李清照C. 陆游D. 辛弃疾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A. 苏轼B. 王安石C. 陆游D. 杜牧5.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画龙点睛B. 纸上得来终觉浅C. 一鼓作气D. 亡羊补牢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3. 《水浒传》中的宋江是梁山好汉中的第一号人物。

()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5.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 《庐山谣》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

4.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2. 请解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义。

3.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4. 请解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义。

5. 请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根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文字。

2. 请根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写一段表达志向的文字。

3. 请根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写一段表达友情的文字。

4. 请根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写一段表达追求进步的文字。

5. 请根据“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写一段表达创新和发展的文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23分)1.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___。

A.掰.(bāi)断纤.(xiā n)维阻塞.(sè) 军隅.(yú)里B.咨.(zī)文火焰.(yàn) 溃.(kuì)退载.(zài)人C.迄.(qì)今歼.(jiān)灭哀悼.(dào) 结束.(sù)D.迹.(jì)象坠.(zhuì)毁着.(zhuó)手荻.(dí)港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___。

A.抵抗激战横度长江谦逊B.蜂拥殉职永垂不朽摁倒C.惊讶门坎奋不顾身踹开D.督战坚韧豪无斗志阡陌3.与“道路曲折”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__。

A.提醒幸福 B.敬畏生命C.改革开放 D.意志坚强4.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___。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_______,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2)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__________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

(3)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____________可爱。

(4)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______的暮色中。

A.撤退疲倦朴实渺茫B.溃退疲劳淳朴迷茫C.退下疲惫淳朴渺茫D.溃退疲惫质朴迷茫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__。

A.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D.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6.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___。

三色堇、金鱼草这些只在春天才会开的花儿,也在寒冷的天气里绽开美丽的笑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林学校八年级下语文半期考试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蓦然(mù)絮叨(xù)斡旋(wō)大彻大悟B.亢奋(kàng)震憾(hàn)闲逛(guàng)人情事故C.踊跃(yǒng)踱步(dù)家眷(juàn)世外桃园D.恬静(tián)蓬勃(péng)耳畔(pàn)大气磅礴2.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3分)A.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同学意外地在溆浦城萍水相逢....,别提有多高兴了。

B.同学们在操场上打球,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C.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而同学们还沉醉在老师美妙的故事中。

D垃圾的恶臭不是飘进房里,这里脏乱的环境令人叹为观止....。

3.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灯笼》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社戏》是鲁迅192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作者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叙写了迅哥儿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的小村庄看社戏的故事,但文中的迅哥儿并非是鲁迅。

C.《小石潭记》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这些景色给人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之感,直接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D.《核舟记》按照先中间后两边、先正面后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B.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C.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D. .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 _________,收获也最多。

A. 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B. 强者尽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C. 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D. 让在生活中失去了太多的强者6.下列句子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3分)A.我是一个退休的先生,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深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希望孩子们沐浴在祖国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B.兹有我校高三(7)班李明同学,成绩优秀,善于交际,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得大奖,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

C.目前丢失身份证,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恭候。

D.如果你们有学习需求,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吝赐教。

7.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2分)①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②______________,在城阙兮。

(《诗经·子衿》)③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④________________,母亲延安换新衣。

(《回延安》)⑤茅飞渡江洒江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⑥《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_______, _____”。

⑧《关雎》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二、阅读(50分)(一)一把寂寞的锄头(1)这是一把寂寞的锄头,静静地倚靠在斑驳的墙壁上。

木质的柄上布满腐朽的暗灰色,金属的头也长满黄色的锈迹,在皎洁如水的月光里,没有半点光泽。

它像极一位深闺里常年等待归人的怨妇,头发蓬乱,一脸憔悴。

几声从远处秋草间传来的虫鸣,如泣如诉,把一把锄头内心的全部忧伤与寂寞呈现得淋漓尽致。

(2)月光被无情的岁月割伤,父亲与这把锄头的那些逝去的遥远影像在我的心头慢慢变得清晰可及。

(3)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飘进晨雾里,又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从黄昏里归来,这几乎成为父亲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

晨雾与黄昏比我更懂父亲,它们能够感受父亲脸上的每一点苍老与沧桑,以及内心掠过的每一抹喜悦与忧伤,所以它们总是以最美丽的姿态迎送父亲。

在晨雾与黄昏的更替中,也交织着父亲充沛的精力与疲惫的身躯,见证着父亲永不弯曲的脊梁。

我常常坐在门前那棵不知年龄的香樟树下等待父亲从黄昏里归来;走到树下,父亲也偶尔会坐下来抽一根烟。

青烟一圈圈漫过父亲的头顶,漫过高大的香樟树,飘向比天边更远的天边。

青烟散了,黄昏却紧锁住父亲的眉头,年少的我一点也不懂父亲眉心间的惆怅。

(4)我八九岁时,父亲去铁匠铺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

我永远无法忘记那天父亲给我讲的一句话,“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敬锄头。

”在父亲心里,锄头就是一切,能够创出生活里所有的希望。

他也希望,我拾起这样的希望并把它延续下去。

(5)父亲的话就是箴言,我年少的心始终坚信着。

(6)可后来,父亲却先背叛了。

(7)父亲离家的前一夜,我听见了他的叹息与母亲的啜泣。

那夜,月光也像今夜这样皎洁,父亲那把锄头被泥土打磨得锃光瓦亮。

锄头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躲在墙角,望着天上闪闪烁烁的星星发呆,一声不吭。

(8)“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了么?”母亲哽咽着说。

(9)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要是有法子,谁愿意背井离乡呢?”(10)整个漫长的夜里都充斥着这样沉重而无奈的对话,少不更事的我,也从中体会到了一点辛酸,虽然我并不明白父亲为何不得不逃离村庄。

次日清晨,深秋的薄雾把通往城市的路遮盖得严严实实,像是有意要留住父亲远行的脚步。

墙脚的锄头上,也沾满了露珠,晶莹剔透,与母亲的眼泪一样,没有半点杂质。

父亲背上大大的帆布包,摸了摸锄头,便一头扎进了迷雾中。

这年,我十二岁,念小学六年级;妹妹六岁,刚念小学一年级。

(11)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十年时光转瞬间就溜走了。

(12)十年前,父亲怎就狠下心来扔下这把锄头,毅然决然地从村庄逃往城市?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像一团凌乱的绒线交织在父亲心里,他不得不忍着巨大的悲痛逃离。

在父亲心里,这把握了十多年的锄头早已成为他最亲密无间的朋友,怎能说背叛就背叛呢?(13)上有祖父、祖母要赡养,下有我和妹妹要供养,父亲似乎感到了这是一把锄头再也不能承受的重担。

乡村与城市的巨大落差,不得不让始终坚信一把锄头可以在土地上开垦出无限希望的父亲的心头产生动摇。

不仅父亲动摇了,村庄里一个又一个农人都动摇了,纷纷逃离他们热爱的土地,眷恋的锄头。

锄头寂寞了,村庄也开始变得荒芜。

(14)但父亲终究没有逃离与背叛,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把锄头挽就的心结,这里面栓着的全是爱,从未改变。

我坚信,终有一天,父亲以及那些离开村庄的农人们都将全部回来,重新握起那把锈迹斑斑的锄头,书写村庄的富饶。

(15)一把寂寞的锄头,是村庄的忧伤,也是村庄的温度。

8.父亲对锄头的感情是复杂的。

请结合全文内容,梳理出父亲对锄头的情感变化历程。

9.第(6)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10.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所说的“村庄的忧伤”和“村庄的温度”?11.请以你对题目“一把寂寞的锄头”的理解,选出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A.表面上写锄头,实际上是借锄头写农村的现实生活,写锄头就是写农村,一把锄头的命运就是农村命运的缩影。

B.用拟人手法,写锄头的寂寞,反映了少数农人逃离农村进城谋生,作者担心害怕农村变得寂寞荒芜的景况。

C.借锄头的寂寞,写出作者对农村现状的思考,从而唤起人们对农村、农业、农民问的关注。

D.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锄头比作怨妇。

(二)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梁鑫峰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

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

“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

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

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

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

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

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

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

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

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

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

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

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

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

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下去了。

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

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

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

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

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

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

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

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

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05101520糖尿病高胆固醇吸烟肥胖静态生活方式男性女性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