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侧影(与朱自清的 《背影》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对比分析朱自清和刘亮程笔下的父亲形象

对比分析朱自清和刘亮程笔下的父亲形象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对比分析朱自清和刘亮程笔下的父亲形象刘海涛 伊犁师范学院摘 要:朱自清和刘亮程的父亲在社会身份和职业上有很大的悬殊。

本论文通过对朱自清和刘亮程笔下的父亲形象进一步做比较分析后发现,不仅发现刘亮程与父亲的父子情深浓于朱自清,而且刘亮程的父亲更具有中国式父亲的样本意义。

关键词:刘亮程;笔下的父亲;朱自清《背影》;中国式父亲的样本意义作者简介:刘海涛(1991.12-),男,汉,山东省潍坊市人,伊犁师范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12-02刘亮程曾在《先父》和《父亲》中表达了对父亲的爱。

相对于朱自清在《背影》中表达的父爱而言,刘亮程的父子之间情深更浓些。

一、刘亮程与父亲之间的父子情深比朱自清的更浓《背影》曾让多少人为之感动落泪。

李广田认为《背影》与朱自清是“不可分的一体”,它之所以能够“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不在于“宏伟的结构”和“华瞻的文字”,而是凭借它的“老实”和“真情”。

但是朱自清父子之间的这种深情和刘亮程父子之间的深情相比而言,朱自清父子之间的感情淡化许多。

《背影》的写作起因于朱自清父亲的来信,这封信让“流泪不止”尽管朱自清在《背影》中对“望父买橘”的描写让自己落泪。

这种流泪表面上是体现了浓浓的父子之情,但是更多的是因为朱自清内心的愧疚。

朱自清的父亲常年在外为生计而奔波,使自己从小缺少父爱。

同时对作为民主战士的朱自清先生来说,一直不能原谅父亲后来又在外面娶妾的这种行为。

他不忍心来讥讽自己的父亲。

因此作者在父亲晚年写下这篇《背影》,这又何尝不是在表达自己对父爱的深切渴望之情呢。

朱自清写道:“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这是话中有话的,暗示了朱自清和父亲之间曾经矛盾和距离。

父子之间的相见是因为祖母去世,共同回来奔丧。

多年未见,乍然相逢,一种血浓于水的父子之情油然而生,但这也不能断定朱自清与父亲之间有多么深厚的父子感情。

朱自清《背影》阅读感想

朱自清《背影》阅读感想

朱自清《背影》阅读感想朱自清《背影》阅读感想引言:“父爱如山”,父爱总是不善于表达的,默默付出的。

《背影》,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它第一次重点刻画了一位正面的父亲形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自清《背影》阅读感悟,欢迎大家来阅读,在其中感受无言的父爱。

篇一:朱自清《背影》阅读感悟生活中的我们常常这样或那样的背影,但我们却常常忽略它,背影究竟包含着些什么呢,我们或许也不曾想过。

但我们的心必定曾为某些熟悉的背影泛起过涟漪,波澜不惊的,却又是难以忘怀的。

慈母严父似乎是一个经年不变的定理模式: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活在母亲的呵护下的,对于父亲的爱却没有多少印象。

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平凡父亲的背影,却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思考……朱自清先生以敏感的心灵捕捉到了让人心酸的父亲的背影,从小的出口喷发出来的情感往往让人心神激荡。

内心深处的情感往往是由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虚假不了也掩饰不住。

这篇散文读下来就给人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发生的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应当。

生活的小片段背后总是有深沉的情谊。

就像文中的父亲,对儿子满腔的爱却不知如何表达,只是执意要为儿子买些橘子。

父亲想买的并不是橘子,而是儿子的健康舒适,是为自己的满满的爱找到一个出口,却又不想让儿子看穿。

这样深沉的爱又有多少人能懂呢!只有懂得爱人的人才能感觉到爱。

从“黑色小帽”到“蹒跚地走到铁道旁边买橘子”整个过程中没有一点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任何的矫情,有的只是深深的父爱,浓浓的情意。

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不需要过多的表达,只是一句“但他终于不放心”便将这份最深沉的爱熔铸在两人的心中。

作者在文章中并没有直接说明父亲有多关心自己或者自己有多疼惜父亲,只是将这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浸透在朴素的文字中。

作者选择了静态的背影,却表达了复杂波动的感情。

这种感觉还真应了那句话“情到深处总无言”。

人不一定要经过多大的情感波折才会得到历练,只要能用心感受,平凡生活中也有大爱。

这或许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吧!每次读这篇文章总是忽略写作技巧,思路构思之类的专业性的鉴赏方式,因为我总觉得字里行间的情感是不需要这些来限制的。

2020届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父亲的背影等5篇(含答案)

2020届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父亲的背影等5篇(含答案)

2020届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专练父亲的背影等5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父亲的背影章中林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

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

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

脊背突起。

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

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

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

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

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 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

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

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

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

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

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

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

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

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

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

他说苦袖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

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还准备爬上树去摘。

父亲的背影阅读附答案

父亲的背影阅读附答案

父亲的背影阅读附答案父亲的背影阅读附答案1阅读《背影》片段与《父亲的眼神》一文,完成15—23题。

(24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5.本文共4次描写作者流泪,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作者4次流泪的原因。

(2分)第一次是之泪第二次是之泪第三次是之泪第四次是之泪16.“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17.文中父子分别时,“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过经历过类似的情景?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从这“回头”中感受到了什么。

(3分)父亲的眼神(1)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2)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

爱的不同表达 《背影》群文阅读

爱的不同表达 《背影》群文阅读
多场景:使文章内容丰富,人物血肉丰满 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人物形象更鲜明 抒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中心
小结
回忆性散文——爱的不同表达
内容: (异) 写法: (同)
同样的爱——不同的表现形式
多场景的描写 传神的细节刻Hale Waihona Puke 多种抒情方式的运用片段练习:
描绘一个有关父爱的场景,展现我与父亲 的故事,注意运用细节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
推荐阅读:
《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 —— 周国平
《父爱的力量:用心谈出孩子的未来》 ——(韩)郑成俊/著 郭舜豪/译
《父亲:一次发现父爱的旅行》 ——(美)巴兹 贝辛格/著 蓝澜/译
从《打》中,我感悟到了父亲的爱是严厉

宠溺 严格
慈爱

严厉
经典回放——背影
















小组合作探究,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三篇文章描 绘的动人场景。
篇目
场景 描写1
场景 场景 场景 描写2 描写3 描写4
……
《父亲的画面》
《指尖上的父爱》
《打》
经典品味——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 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 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 的样子。
1+x群文阅读
——爱的不同表达
1 《背影》 X 《父亲的画面》
《指尖的父爱》 《打》
背影——朱自清
快速浏览文章,感知文本,仿照下列示例,感悟文中的父爱。

《爸爸的花儿落了》《背影》比较阅读——基于叙事学叙述视角理论的比读

《爸爸的花儿落了》《背影》比较阅读——基于叙事学叙述视角理论的比读
本 版 主 持 , 张 志 刚 经典 比读
l 备教l
《 爸爸 的花儿落 了》 《 背影》 比较阅读
基于叙事学叙述视角理论A  ̄ t ; I D 读
⑧翟志峰 王光龙
林海音的 《 爸 爸 的 花 儿 落 了》 改 变 学 生 的 阅 读 地 位 — — 学 生 既 具 有 真 实 身 份 的 个 人 , 后 者 则 只 是 和 朱 自清 的 《 背影》 都 是 表 现 父 爱 可 以 站 在 读 者 的 角 度 学 习 知 识 , 积 具 有 语 言 主 体 的 性 质 ” , 或“ 是 一 个
教学 。 但是 , 多 数 的 对 比 教 学 却 流 角 和 声 音 之 间 的 关 系
关 的 故 事 的 同 叙 述 者 。比 如 , 《 孔 乙
于线 索 、 情感 基调 和 “ 我 ” 对 父 爱 的
叙 事 学 是 对 叙 事 文 形 式 和 功 己》 和《 祝 福》 是以“ 我” 之 口讲 述 孔
L , 《 背 影》 是 “ 父亲 ” 的背 影 : 文 中 作 者 的 创 作 技 巧 。
的“ 我” 都 因种 种原 因落下 了泪 ; 文
文 中的 “ 我 ” ( 迅哥j L) 不 等 于 作 者
下 面 , 笔 者 就 结 合 叙 事 学 理 鲁 迅 。这 其 实 就 是 将 作 者 和 叙 述 者
视 角 是 指 叙 述 者 或 人 物 与 Nhomakorabea叙 述 文
任 何 一部 叙 事作 品 , 都 是 由 一 本 中 的 事 件 相 对 应 的 位 置 或 状 态 。
读 反思 和 批评 等环 节 , 拓 展 思 维 空 个 或 多 个 作 者 完 成 的 , 这 一 点 无 需 或 者 说 , 是 叙 述 者 或 人 物 从 什 么 角 间, 提 高阅读 质 量 ” 。 要 有效 落实上 赘言 。 叙 述 者 是 文 学 作 品 中那 个 具 度 观 察 故 事 。 一 般 来 说 , 其 可 分 为 述 课标 精神 , 让 语 文 教 学 从 单 一 的 有 “ 纸 上 的 生 命 ” 的 故 事 讲 述 三 类 — — 零 视 角 、 外 视 角 和 内 视

《背影》阅读理解答案

《背影》阅读理解答案

《背影》阅读理解答案下面是由YJBYS文学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背影》阅读理解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1、画线句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2、开篇“点背影”后,后文为何开一笔,叙写家事呢?3、“祸不单行”在文中指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中“惨淡”,指的是那些情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交代“祸不单行”,“家中光景惨淡”,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描写父亲的语言,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变xū dù 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20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背影》与《没有背影的父爱》对比阅读

《背影》与《没有背影的父爱》对比阅读

作业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亲任性过、 误解过,请以“爸爸,我想对您说”为题目, 写一封书信,来表达你对爸爸的爱。字数: 300-400字。
从写法和内容上比较朱自清的《背影》和《没 有背影的父爱》在表现父爱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示例二: 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都是真挚感人的父爱,但在 内容上有所不同。本文写的是在各种事件中直接当面表露的 真切的父爱,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隐含在艰辛生活里的 含蓄的父爱;本文感人的一幕是父亲不顾自己的辛苦养蜂供 儿上学,朱自清的《背影》感人的一幕是父亲不顾自己的不 易爬月台买橘子给儿子路上吃。
等等
与《背影》相比,《没有背影的父爱》在表达 情感上是 直抒胸臆 还是 委婉含蓄 呢?
《背影》--作者写的是隐藏在艰辛生活里的含蓄的父爱
《没有背影的父爱》--作者写的是在各种事件中直接当面表露的真 切的父爱
与《背影》相比,《没有背影的父爱》在表达 情感上是 直抒胸臆 还是 委婉含蓄 呢?
对比阅读
《没有背影的父爱》 与 《背影》
学习任务
通过阅读和分析,从写法上和内容上比较朱自 清的《背影》与《没有背影的父爱》在表现父 爱上有什么不同?
《没有背影的父爱》,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父爱
从哪里能看出是写父爱的主题的呢?
题目
文章是通过那些事情来写父亲对于孩子的爱呢?
以时间为线索
直抒胸臆
从写法和内容上比较朱自清的《背影》和《没 有背影的父爱》在表现父爱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示例一: 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都是真挚感人的父爱, 但在写法上有所不同。本文是借朱自清的《背影》反 向写没有背影的父爱,表现父爱的担当;而朱自清的 《背影》则是借背影写父爱,表现父爱的深沉。本文 是列举多个事件,以时间为线索;朱自清的《背影》 则是重点写一个主要事件,以情感为线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的侧影
自从我懂事的那天起,我就认识到父亲的侧影像一张弓。

记得8岁那年,父亲陪我上学。

一路上,一些不晓事理的小学生以一种嘲笑的眼光注视着我们。

期末,我在班上被评为“三好”学生,可是,当时大队不批准。

这天傍晚,我正为此深感委屈和伤心,父亲过来轻轻地对我说:“别伤心。

爸妈心里都知道,一张奖状并无多大用处,有用的是学得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

”说着父亲走近窗口,遥望着天边依稀的山峦,那眼中充满着疑惑和怨愤。

那侧影确是一张弓——一张绷得很紧的弓,似乎要把一枝无形的利箭射向茫茫夜空中的天狼星!那时,我不能完全理解作为一个教师的父亲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忧虑。

但看到那侧影,我再也_________(压抑、抑制、制止)不住内心的委屈,心头一酸,泪水_________(噙满眼眶、夺眶而出、簌簌流下)。

就在那天晚上,父亲第一次让我翻看那本珍藏在箱底的影集。

从中我看到了一个与眼前完全两样的健美的父母的形象。

那侧影,是那样挺拔、刚毅、充满着蓬勃的朝气和对生活、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我不禁感到惊诧。

父亲大概从我瞪大的眼睛中发现了这一点,他告诉了我事情的缘由。

1954年8月,他告别了大学的高楼,迈进那准备为之献出毕生精力的教育园地。

当时,父亲年轻力壮,风华正茂,承担了6个高中班的化学课程,长年累月地用青春的汗水来浇灌祖国的簇簇鲜花。

他住房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张“先进工作者”的奖状。

可谁也未曾料到,他那年轻的躯体里却潜伏着深深的危机。

他终于病倒了。

父亲患的是风湿性脊椎炎。

这对于正满怀激情为党的教育事业挥汗大干的父亲是怎样猛烈的一击啊!紧接着,内乱开始,那政治厄运,致使父亲病情日甚一日,炎症侵入骨髓。

本来挺直的父亲终于弯成一张“弓”,一张无人过问的痛苦的废弓。

1977年的春天是明媚的。

他抖擞精神,拖着那弯曲的背脊,重新拿起教鞭,走上了他心目中神圣的讲台。

从此,他废寝忘食地埋头教学工作。

一次我无意中从父亲上课的教室旁经过,看到父亲正在黑板上写化学分子式。

那在讲台前的姿态,使我的心倏然一阵震颤。

父亲微微踮起一只脚,身体竭力向后倾,仰着脖子,伸手板书。

那侧影简直就是一张张开的弓。

“弓如霹雳弦惊”,这劲弓,不正猛扣着知识的金箭,引导学生,对准那科学的高处吗?
这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父亲挥弓跃马,英勇拼搏的无比刚健的身影。

此时此刻,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完全抹云了长期深藏在心中的伤感阴影。

1.为这篇文章选标题,最恰当的是( )
A.背影B.身影C.侧影
2.在第2段横线上选词填空。

3.文章三次写了父亲的身影,第一次写父亲像“________”,心中充满了伤感,同时也下了与命运抗争的决心;第二次写父亲像“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的原因;第三次写父亲像“_____________”,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以_______比喻父亲的身影,放得开,收得拢。

4.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B
3.“一张绷得很紧的弓”、“一张无人过问的废弓”、父亲致残、“张开的劲弓”、父亲残躯再挑重担,焕发了青春的活力、弓
4.“马作的卢飞快”、歌颂了父亲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