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 6.1 密度(一)
压强、压力、浮力、密度公式详细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浮力部分)计算思路解析一、计算压强P 和压力F1.计算压强和压力时,先分析属于液体压强和压力,还是固体压强和压力。
2.若属于固体压强和压力(关键词:物体对桌面或地面、桌面或地面受到的压力或压强)先算:总G F = 再算:SFP =3.若属于液体压强和压力(关键词:水对容器底、容器底受到的压强或压力)先算:gh 液ρ=P 再算:PS F =4. 若属于气体压强和压力先找:a 101a 10013.155P P P P O O ⨯=⨯=或(题目会给) 再算:S P F O O =5.其他物理量符号——S :受力面积; h :深度; G 总:总的重力,注意容器的问题,除了容器本身的重力G 容,还要加上里面所装液体的重力G 液。
二、计算浮力F 浮1.先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1)若F 浮>G 物或ρ液>ρ物,物体 上浮 ,最终 漂浮 。
(2)若F 浮=G 物或ρ液=ρ物,物体 悬浮 。
(3)若F 浮<G 物或ρ液<ρ物,物体 下沉 ,最终 沉底 。
2.若属于漂浮(如:轮船)或悬浮,选用公式法:排液排排浮gV g m ρ===G F平衡法:物物物物浮gV g m ρ===G F3.若属于下沉(有弹簧秤或细线拉着的题型或遇到无法分析到底属于哪类浮沉类型的题型时,都当作下沉来考虑),选用公式法:排液排排浮gV g m ρ===G F称重法:F G F —物浮= 4.压力差法:向下向上浮—F F F =5. 注意:V 排 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或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 m 排即:排水量或排开液体的质量;三、计算质量m1.找密度ρ和体积V : V ρ=m2. 找重力G ,其中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题目给时按题目,没给只取g=9.8N/kg ): gm G=四、计算密度ρ1.计算固体密度ρ物【本方法可以用来测固体的密度,用到的仪器:弹簧测力计】gm 物G =物物物V m =ρ F G F —物浮=gV 液浮物ρF =2.计算液体密度ρ液 (1)排浮液V F g =ρ(知道浮力F 浮)(2)ghP=液ρ(知道压强P 和深度h ) 五、计算体积V1.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 (1)已知浮力F 浮用:gV 液浮排ρF = (2)已知排水量m 排用:水排排ρm V =2.计算固体的体积V 物 (1)gV V 液浮排物ρF == (适用于悬浮和下沉);(2)先算:gV 液浮排ρF =,再算:露排物V V V +=;(适用于漂浮)(3)物物物ρm V =水水物物物ρρF G -=G机械效率公式汇总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沪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 6.1 密度 密度》优质课PPT课件_1

3. 单位: 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常用单位“克/厘米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
单位换算:
1千克 / 米3
103 克 10 6 厘米3
10 3 克 / 厘米3
1克
/
厘米3
10 3 千克 10 6 米3
103 千克
/
米3
4.水的密度为 1克/厘米3 =1×103千克/米3
m1 m2
V/cm3 0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同的;
图线共同点:都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不同点:两条直线的倾斜程度不同。
共同点说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是一个定值。
不同点说明: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是不同的。
5.结论: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
1.03103 1.0 103
物质名称
植物油 煤油 酒精 汽油
密度
/(kg m3 )
0.9 103 0.8103 0.8103 0.71103
6.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跟物质种类有关。不同的物质,密度通常是 不同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教科书P6页
讨论:同一物质所处的状态不同,密度相同吗? 例如常态下氧气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降温 加压后液态氧的密度为1140千克/米3,约为常 态时氧气密度的800倍。
0℃的 冰
可见:
同一物质所处状态不同,密度也会不同。 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1000千克/米3 ,
而在其他温度时水的密度都要稍小些。
3.数据记录表
实验序号 物质种类 物体体积V (厘米3)
第六章 压强与压力之密度

的质量,故选项 B 是必须的。 选项(A)D 所述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测出色拉油的质量,如果选择 D,其计算的色
拉油质量完全是倒入量筒中的那部分色拉油的质量。这样,即使烧杯中的色拉油向量筒中未
倒净也没有关系。如果选择 A,由于色拉油一般不能完全倒入量筒中,这样,实验的误差较 上种选择将明显变大。
三、为什么量筒做 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
V V 2−V 1
二、如何测液体的 密度
1、 用量 筒测出 液体的 体积;
2、 质 量通 过 "补 差法 "来测 定:先 称出 容器的 质量 ,再 称出容 器与 液体的 总质 量,两 者之 差就是
倒 人容器 内液体 的质量 ;
3、根据ρ = m = m2 −m1,计算得出密度。
V
V
例 1:牛奶的密度为 1.03×103kg/m3,牛奶厂供应的牛奶质量是否合格,请用托盘天平
V
3.单位:国际单位 kg/m3,常用单位 g/cm3。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 4.密度的理解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密度与物质的种类、 压强、温度和状态有关。 (2)只能用来计算密度,但是密度 ρ 与 m、V 无关。不能说 ρ 与 m 成正比。 (3)根据 m=ρV,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5.比较不同物质密度的方法: (1)相同的质量,比较体积,体积大的密度小; (2)相同的体积,比较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 三、密度的测量 1.测 量盐水的密度 (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1 ; (2)把烧杯中的盐水倒一部分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 (3)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 m2 ;
(4)求出盐水的的密度 ρ=(m1-m2)/ V。 2.测 量小石块的密度
沪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 6.1 密度 密度》公开课_3

第六章 6.1 密度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学习密度及物质密度的测定。
密度是第六章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与第五章已经学过的比热容概念相类似,也是一个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密度是学习压强、浮力知识的基础,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完成本节内容需要有质量、体积等知识基础,同时还需要有质量测量和体积测量等实验基础。
本节以学生已有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个经验引入,通过经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过程,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比值是一定值”和“不同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密度的概念。
通过“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进一步巩固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体会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了解生活中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一般方法。
本节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客观现象探究其背后隐含的客观事实,理解形成物理概念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合作探究和小组间的分享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测定物质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的得出过程,理解分析数据、准确处理数据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养成小组合作与交流分享的团队意识。
(2)通过“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形成认真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介绍,感悟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间的紧密联系。
(4)通过阅读“王冠之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领略科学与人文的不凡魅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密度的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体积相同的木块和泡沫海绵;相同规格的铁钉若干;相同体积的小铜块、铁块、铝块若干;托盘天平;量杯;量筒;烧杯和水等。
密度压强浮力知识点总结

密度压强浮力知识点总结一、密度: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大小,通常用ρ表示。
密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ρ=m/V其中,ρ为密度,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
密度的单位通常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密度的特点:1.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受物体大小和形状的影响;2.密度高低可以说明物质的致密程度,密度大的物质相对来说比较紧密。
二、压强:压强是力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布情况,通常用P表示。
压强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F/A其中,P为压强,F为力的大小,A为力作用的面积。
压强的单位通常为帕斯卡(Pa)或牛顿每平方米(N/m²)。
压强的特点:1.压强与力的大小和作用面积有关,力的增大或面积的减小都会导致压强的增加;2.压强越大,物体受力越大。
三、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通常用Fb表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排在物体上部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浮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b=ρ*V*g其中,Fb为浮力,ρ为液体或气体的密度,V为物体排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浮力的特点:1.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有关,排开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2.物体受到的浮力方向与排开液体或气体的方向相反;3.如果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物体将会下沉;如果物体的重力小于浮力,物体将会上浮。
在实际应用中,密度、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常常同时出现。
1.浮力是由于密度差异而产生的,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物体将下沉;反之,物体将上浮。
2.物体受到浮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当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浮力相等时,物体将处于浮力平衡状态,即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此时物体的平均密度等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3.在涉及到液体或气体的力学问题中,常常需要考虑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例如,船只能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浮力的作用,气球能够悬浮在空中也是由于浮力的作用。
总结起来,密度、压强和浮力是力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物体的浮沉、物体受力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物理9上-第6章6.1~6.2-密度,压力与压强知识点

1物理9上-第6章6.1~6.2-知识点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特性 ,同一种物质,密度一般 相同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 不同 ,密度与组成物质的 质量 、 体积 、 形状 、 位置 无关。
密度在某些条件(比如 温度 、 状态 、 压强 等外界因素)改变时,将发生变化。
2、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V m=ρ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Kg/m ³ ,常用单位是g/cm 3 ,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公式是 1g/cm ³=1000Kg/m ³.水的密度是1000Kg/m ³ .合 1g/cm ³_.冰的密度是900Kg/m ³.酒精的密度是 800Kg/m ³ .空气密度是1.29Kg/m ³,水银密度是13.6×103Kg/m ³,密度公式的两个恒等变形是ρmV =.和 V m ρ=.3、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 正比.用公式2121V V m m = 表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成 反比 ,用公式1221ρρ=V V 表示。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 正比 ,用公式2121ρρ=m m 表示。
4、在“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试验中,先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 零 ”刻度线上,调节横梁上的 平衡螺母 ,使天平在 水平 位置平衡,如果左盘下倾,则往 右 调平衡螺母。
被测物体放在 左 盘,砝码放在 右 盘,通过 增减 砝码和 移动 游码的方式,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最后被测物质的质量等于 砝码的总质量+ 游码 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5、量筒的使用: 平 视 凹 液面的最 低 处,如果仰视读数,读数 小于 真实值,如果俯视读数,则读数 大于 真实值。
6、密度的测定原理是 V m=ρ ,用天平测量 质量 ,用量筒或刻度尺测量 体积 。
通过密度的计算,可以判断金银饰品是否掺假(或者空心),如果密度偏 小 ,则可判断为掺假(或者空心)。
九年级物理课堂笔记——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答案版)

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6.1密度一、密度的概念1、影响物体质量的因素:物体的体积和物质的种类。
2、物理意义:表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等。
3、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4变形公式:质量 m=ρV 体积V=m/ρ5、国际单位:千克/米3 ( kg/m 3) 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常用单位:克/厘米3 ( g/cm 3) 读作:克每立方厘米1克/厘米3=103千克/米3。
如水的密度=水ρ 1.0×103千克/米3=1克/厘米3。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①同种物质,密度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情况下是不同的。
根据密度的特性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
②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大小均无关; 7、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m -V 图像)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m -V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
直线的斜率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密度越大,如图所示。
二、密度的测量以“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为例。
实验原理:Vm=ρ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量筒、水、细线、小矿石。
实验步骤:1.用电子天平测出小矿石的质量m 。
乙ρ>m 甲电子天平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
3.用细线系好小矿石,将其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V 2,则小矿石的体积为V 2—V 1。
4.计算小矿石的密度V m =ρ=12V V m - 5.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6.实验记录表格:三、体积的单位1、国际单位:米3 (m 3) 常用单位:分米3(dm 3)、厘米3(cm 3)1米3=103分米3 1分米3=103厘米32、液体体积的单位:升(L )、毫升(ml )1升=1分米3 1毫升=1厘米3 1升(L )=1000毫升(ml )6.2压强一、压力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的力。
2、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受力面;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压力和压强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压力和压强压力和压强是物理学中经常讨论的重要概念。
下面将详细介绍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点。
1.压力的概念压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
压力的数值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压力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F/A其中,P表示压力,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A表示力作用的面积。
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1Pa等于1N/m^22.压力的特点(1)压力是标量量,没有方向。
(2)压力是大小、方向均相同的力对单位面积的定义。
3.压强的概念压强是指压力在垂直于受力面上的投影。
压强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在垂直于受力面上的投影,A表示受力面的面积。
4.压强的意义压强描述了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是一个更加具体、细致的量。
在物理学中,压强可以用于描述气体、液体以及固体等不同形态的物质对外界施加的压力。
5.杨氏模量杨氏模量是表示物体弹性形变能力的物理量,用E表示。
杨氏模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E=σ/ε其中,E表示杨氏模量,σ表示物体受到的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力),ε表示物体的应变(单位长度上的形变)。
杨氏模量的单位是帕斯卡(Pa)。
6.海伦-泰勒公式海伦-泰勒公式是描述液体静压力的公式。
该公式可以表示为:P = ρgh其中,P表示液体的压力,ρ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
海伦-泰勒公式描述了液体压力与液体高度、液体密度以及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7.压强对物体的影响(1)当物体表面上的压力增大,物体会产生形变,例如弯曲、扭曲等。
(2)压力在液体中的传递是等效的,也就是说,液体在容器中的任意一点受到的压力相同。
这是由于液体可以自由流动和扩散。
8.应用实例压力和压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1)气球的充气原理:将气体注入气球内部,气体的压力大于外部大气压,从而使气球膨胀。
(2)压力锅的原理:密封的容器中加热后,内部气体蒸发产生的蒸汽增加了容器内的压力,从而提高了水的沸点,使食物更快地烹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第六章压力与压强 6.1 密度(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
A.体积减小,密度减小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减小,密度不变D.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2 . 关于公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和质量成正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种类有关
C.密度和体积成反比
D.密度与质量、体积均有关
3 . 小宁喝了半杯牛奶,关于杯中的牛奶,下列物理量中不变的是
A.质量B.体积C.密度D.重力
4 . 三只相同的杯子里均盛有水,将质量相等的铁块、铝块、铜块(ρ铜>ρ铁>ρ铝)分别浸没在这三只杯子里的水中,水面高度相同(水未溢出),则盛水最多的杯子是()
A.放入铁块的B.放入铜块的C.放入铝块的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5 . 用密度为3g/cm3的铝合金代替密度为8g/cm3 的钢铁铸造某机械零部件,使机械零部件的质量减小了50kg,则这个机械零部件的体积为_______m3 ;铝合金的价格为1元/kg,钢铁的价格为3元/kg,这样做一个零部件可以节约_________元。
6 . 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图(a)中,根据饮料瓶上所标的容积。
利用________知识
可估算饮料的质量。
7 . 将注射器的出气口封住,使注射器内的气体不能跑出来,现将活塞向里压,则这时被封气体的质量__________,气体的密度将__________(均选埴“变大"“变小"或“不变")。
8 . 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 kg/m 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kg/m 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cm3.(ρ冰=0.9×103kg/m 3)
9 . 铁的密度是7.9×10 3kg /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0 . 小明想了解不溶于水的化工原料石英粉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他利用天平(含砝码),一个玻璃杯、足量的水,就能完成测量石英粉密度的实验。
下面是小明的实验步骤:
(1)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空玻璃杯的质量m0,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空玻璃杯的质量m0=________g。
(2)给玻璃杯中装适量石英粉,使其表面水平,并在该水平面对应杯壁处做标记,测量出________的总质量m1。
(3)将石英粉全部倒出,给玻璃杯装水至标记处,测量出________的总质量m2。
(4)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
(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5)这种测量方式所测得石英粉的密度比实际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6)小明测算石英粉的体积使用了下列3种物理方法中的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等量替代法
C.类比法
11 .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
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l ) 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1与2( 2 与3、1与 3 )或4 与5 ( 5与6 、4 与6 )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2 . 一个容积是的瓶子内盛着的水,有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的小石子投入瓶内,问它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小石子,才能使水面升到瓶口?(ρ石=)
13 . 一天,小明在观察一张面积缩小1011倍的我市地图时,突发奇想:能不能通过地图测量一下襄阳市的面积?经过思考,他找来一块材质均匀且厚薄一致的正方形木板,测得该木板的边长为50cm,厚度为1cm,质量为2kg.接着他将襄阳市地图贴在木板上如图B所示,然后沿地图边沿锯掉以外的部分,再次测得剩下木板(地图下
面部分)的质量为1.576kg.请根据小明的测量数据计算:
(1)木板的密度是多少?
(2)襄阳市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