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蒸发
第5章_蒸发

图5-6 降膜蒸发器的降膜分布器
在工业上还常把以上两种蒸 发器联合使用,如升-降膜式 蒸发器。其结构如图5-7所 示,蒸发器底部封头内装置 一块隔板,将加热管束分为 两部分,形成类似于双管程 换热器的结构。原料液经预 热达到沸点或接近沸点后引 入升膜加热管束2的底部, 液体沿管壁向上呈膜状流动, 汽、液混合物由顶部流入降 膜加热管束3,液体又呈膜 状沿管壁向下流动,最后汽、 液混合物进入分离室4进行 分离。
2.加热蒸汽的消耗量
原料液的 溶液的 比热 沸点温 o 蒸发器 蒸发操作中,加热蒸汽的消耗量可通过热量衡算来 kJ/kg·C oC 度 溶液的 的热损 确定。现对图 5-11 所示的单效蒸发器作热量衡算。 进料量 失kJ/h kg/h Wr Fc t t Q
得
D
第五章
蒸发
5.1概述
定义:工程上把采用加热方法,将含有不挥发性 溶质(通常为固体)的溶液在沸腾状态下,使其浓缩 的单元操作称为蒸发。即溶液浓缩过程。 特点: 被蒸发的溶液是由不挥发的溶质(多为固 体)与可挥发的溶剂组成,所以蒸发操作实际上是不 挥发溶质与挥发性溶剂相分离的过程。 进行蒸发操作的设备称为蒸发器。 化工厂中、制药过程中多以蒸发水溶液为主,故 本章只讨论水溶液的蒸发。 蒸发操作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食品、医药等 工业领域。
(二)按操作压强 1.常压蒸发:蒸发器加热室溶液侧的操作压强 略高于大气压强,此时系统中不凝气体依靠其本身 的压强排出。 2.真空蒸发:溶液侧的操作压强低于大气压强, 要依靠真空泵抽出不凝气体并维持系统的真空度。 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溶液的沸点和有效利用热源。与 常压蒸发相比,真空蒸发可以使用低压蒸汽或废热 蒸汽作热源;减小系统的热损失,有利于处理热敏 热性物料,在相同热源温度装置下可提高温度差。 但溶液沸点的降低会使其粘度增大,沸腾时传热系 数将降低;且系统需用真空装置,因而会增加一些 额外的能量消耗和设备。
化工原理上第5章5 蒸发

效数选择:
生蒸汽经济性随效数提高幅度减小,而设备费用始终 正比于效数。 选取原则: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总和最小,
通常选取2-3效。
5.4.4 提高加热蒸汽经济性的措施
(1) 额外蒸汽的引出 (2) 冷凝水的闪蒸 (3) 多效变级闪蒸 (4) 热泵蒸发
(1) 额外蒸汽的引出
在多效蒸发中,可在前几效引出部分二次蒸气,称为额外蒸气,作为 其它加热设备的热源。引出额外蒸气时,生蒸气的消耗量增加,但 所增加的生蒸气量小于引出的额外蒸气总量,从总体来看,生蒸气 的经济性提高了.
(2)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计算和有效温差分配
各效有:
Ai
Qi K i ti
t1
: t2
: t3
Q1 K1 A1
:
Q2 K2 A2
:
Q3 K3 A3
一般取: A1 A2 A.3 ...An
得:
t1
:
t2
:
t3
Q1 K1
:
Q2 K2
: Q3 K3
t1
Q1
/ K1 Qi
已知: F, x0 , t0 , x, p, p
求: W,D,A ( 以平流流程为例)
(1)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1) 物料衡算
W
n
Wi
总溶质:
Fx0
i 1
(F
W )xn
W
F (1
x0
)
xn
任一效溶质:Fx0 (F W1...Wi )xi
xi
(F
Fx0 W1...Wi )
蒸发室
加热室
完成液 Fq-mW0,-xqmw,w, t,tc,,ch,,h
《化工原理》第5章 蒸发

1.真空蒸发装置
在真空蒸发装置中,除了蒸发器以 外,还应有冷凝器、真空泵等附属 设备。
2.真空蒸发的流程
图5-12为单效真空蒸发流程示意图。
1.蒸发器 2、4.分离器 3.混合冷凝器 5.缓冲罐 6.真空泵 7.真空贮存罐 图5-12 单效真空蒸发流程示意图
22
第5章 蒸发
3.真空蒸发的优点 (1)真空蒸发的温度低,适用于处理在高温下易分解、聚 合、氧化或变性的热敏性物料。 (2)蒸发操作的热源可以采用低压蒸汽或废汽,提高了热 能的利用率。 (3)在减压下溶液的沸点降低,使蒸发器的传热推动力增 3 加,所以对一定的传热量,可以相应减小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4)真空蒸发的操作温度低,可减少蒸发器的热损失。 4.真空蒸发的缺点 (1)在减压下,溶液的沸点降低,其粘度则随之增大,从 而导致蒸发器总传热系数的下降。 (2)需要有一套真空系统,并消耗一定的能量,以保持蒸 发室的真空度。
4
第5章 蒸发
5.1.2 蒸发过程的特点
蒸发操作总是从溶液中分离出部分(或全部)溶剂。常见的蒸发过程实际上 是通过传热壁面的传热,使一侧的蒸汽冷凝而另一侧的溶液沸腾,溶剂的汽化速 率由传热速率控制,所以蒸发属于传热过程。但蒸发又有别于一般的传热过程, 具有下述特点: (1)传热性质:传热壁面一侧为加热蒸汽冷凝,另一侧为溶液沸腾,所以属于壁面 两侧流体均有相变化的恒温传热过程。 (2)溶液性质:在蒸发过程中溶液的黏度逐渐增大,腐蚀性逐渐加强。有些溶液在 蒸发过程中有晶体析出、易结垢、易产生泡沫,在高温下易分解或聚合。 (3)溶液沸点的改变: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其蒸气压较同温度下溶剂的蒸气压 低。换句话说,在相同压强下,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沸点,所以当加热蒸汽 的压强一定时,蒸发溶液的传热温度差要小于蒸发溶剂时的温度差。溶液浓度越 高这种现象越显著。 (4)泡沫夹带:溶剂蒸气中夹带大量泡沫,冷凝前必须设法除去,否则不但损失物 料,而且污染冷凝设备。 (5)能源利用:蒸发时产生大量溶剂蒸气,如何利用溶剂的汽化热,是蒸发操作中 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
化工原理蒸发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蒸发习题及答案第五章蒸发一、选择或填空1. 为蒸发某种粘度随浓度和温度变化较大的溶液,应采用_____流程。
A 平流加料B 并流加料C 逆流加料D 双效三体并流加料2.蒸发器的生产强度是指_________。
欲提高蒸发器的生产强度,必须设法提高________。
3.蒸发过程中引起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1)_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
4.多效蒸发与单效蒸发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 。
多效蒸发操作流程有______ 、_______ 和______ 。
5.循环型蒸发器的传热效果比单程型的效果要________ 。
6.要想提高生蒸汽的经济性,可以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7.计算温度差损失时以__________ 计算。
二、计算题1.用一单效蒸发器将1500kg/h的水溶液由5%浓缩至25%(均为质量%)。
加热蒸汽压力为190kpa,蒸发压力为30kpa(均为绝压)。
蒸发器内溶液沸点为78℃,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为1450W/(m2·℃)。
沸点进料,热损失不计。
(1)完成液量;(2)加热蒸汽消耗量;(3)传热面积;2. 浓度为2.0%(质量)的盐溶液,在28℃下连续进入一单效蒸发器中被浓缩至3.0%。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为69.7m2,加热蒸发为110℃饱和蒸汽。
加料量为4500Kg/h,料液的比热Cp=4100J/(Kg.℃)。
因为稀溶液,沸点升高可以忽略,操作在1atm下进行。
(1)计算蒸发的水量及蒸发器的传热系数;(2)在上述蒸发器中,将加料量提高至6800Kg/h,其他操作条件(加热蒸汽及进料温度、进料浓度、操作压强)不变时,可将溶液浓缩至多少浓度?3. 一并流操作的三效蒸发器用以浓缩水溶液,加热蒸汽为121℃饱和蒸汽,末效蒸发室的操作压强为26.1Kpa(绝压)。
原料预热至沸点加入第一效内,料液的浓度很低,沸点升高可以不计。
第5章-蒸发盐渍荒漠化与防治

22
二、气候条件
(一)干旱气候
(二)季风气候 (三)土壤冻融 (四)风的作用 一年之中土壤盐碱化最严重的是冬春季节
23
三、水文条件
地下潜水的埋藏深度、潜水矿化度的大
小与土壤盐渍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表径流影响土壤盐渍化的程度,主要
取决于河水含盐量大小。
地下水条件
地表径流
24
四、地形与地貌条件
现有的盐渍土和潜在的盐渍化地区都集
§4 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一、对土壤性质的不利影响 二、对植物生长的危害 三、对农业的影响 四、对工程建设的危害
41
一、对土壤性质的不利影响
阻止植物对土壤养分的有效吸收。
引起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
根系生长的机械阻力增强,造成植物
扎根困难。
42
二、对植物生长的危害
盐渍化对植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五章 蒸发盐渍荒漠化
邵天杰 旅游与环境学院
土壤盐碱化又称土壤盐渍化或土壤盐
化(soil salinization)是指在自然和人为作
用下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
累下来,使可溶性盐(如石膏,芒硝)含量超 过 0.1 %,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的现 象或过程。
2
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 Na 、 K、 Ca、 Mg 等的硫
2
盐渍化的等级划分
3
盐渍化的地表景观
34
一、盐渍化与盐渍土的类型
(一)按成因分类
按盐类性质的盐渍土分类 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按形成的历史时间分类
(三)按盐类性质分类
盐渍土和碳酸盐渍土
现代盐渍土、残余盐渍土和潜在盐渍土 按盐的溶解度分类的盐渍土 氯盐渍土、亚氯盐渍土、亚硫酸盐渍土、硫酸
第五章 蒸发受热面

• 汽包的作用
– 作为给水加热、蒸发和蒸汽过热受热面的连接点;也是循环系统的 重要部件;实现汽水分离。保证循环回路的正常循环和获得优良品 质的蒸汽。 – 汽包容积大,储水多,有一定的蓄热能力,在锅炉负荷变动时具有 一定的缓冲能力,在运行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厚壁金属,影响启动 速度。 – 汽包内装有多级汽水分离设备,对来自水冷壁的汽水混合物进行分 离。 – 对循环的锅炉水进行适当的化学处理;进行连续排污。 (定期排污)
能源与环境学院 Energy & Environment
3
第二节 汽包锅炉蒸发受热面系统
二、控制循环锅炉
中国 南京
• 蒸发受热面系统的特点(与自然循环锅炉的差异)
– 下降管下端设置了锅炉水的循环泵。循环倍率一般在K= 2~5之间,有的还低于2。 – 循环系统回路简单。但加装节流圈。 – 循环泵的设置可使整个循环回路的设计有更多选择的余 地。 • 示例:600MW控制循环锅炉蒸发受热面系统简图
图5-1 自然循环锅炉水和蒸发系统 1-省煤器;2-前墙水冷壁;3-右墙水冷壁;4-后墙水冷壁;5-汽包;6-供 水管分配器; 7-左墙水冷壁;8-省煤器再循环管;9-后墙悬吊管;10-集中 能源与环境学院 12 -汽水混合物引出管。 下降管;11-供水管;12 Energy & Environment
汽包锅炉蒸发受热面系统组成:汽包-下降管(或下降管加循 环泵)-水冷壁下联箱-水冷壁(上升管) -水冷壁上联箱- 汽水引出管-汽包汽水分离器。
能源与环境学院 Energy & Environment
4
第三节 汽包锅炉水冷壁
一、水冷壁的作用
中国 南京
作为蒸发受热面,用于吸收炉内高温火焰的辐射 热,使进入管内的工质(水)产生蒸汽。 二、水冷壁的结构形式
第五章 蒸 发

5-1 蒸发过程概述
一、蒸发过程概述
1.蒸发的概念 将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加热沸腾,使其中的挥发 性溶剂部分汽化从而将溶液浓缩的过程称为蒸发。 分离的基础:溶质与溶剂的挥发性不同。
蒸发操作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制药、食品等许
多工业中。
2.蒸发操作的目的 (1)稀溶液的增浓直接制取液体产品,或者将浓缩的溶液 再经进一步处理(如冷却结晶)制取固体产品(蔗糖水溶 液的浓缩以及各种果汁、牛奶的浓缩等); (2)纯净溶剂的制取(海水蒸发脱盐制取淡水)。 (3)同时制备浓溶液和回收溶剂(中药生产中酒精浸出液 的蒸发)。
例:现采用某单效真空蒸发器来浓缩某水溶液。已知进料量为
10吨/h,料液从15%浓缩至浓度为60%(均为质量分数),沸
点进料;加热蒸汽压力为300kPa(绝压);冷凝水在饱和温度 下排出;冷凝器内的真空度为81.3kPa,各项温度差损失分别
为Δ’=2.5℃, Δ’’=3.5℃;热损失为加热蒸汽放出热量的
工业上被蒸发的溶液多为水溶液,本章的讨论仅 限于水溶液的蒸发。 原则上,水溶液蒸发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对其它液 体的蒸发也是适用的。
3.蒸发流程
当液体受热时,靠近加热面的分子不断地获得动能。当一
些分子的动能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时,这些分子便会
从液体表面逸出而成为自由分子,即分子的汽化(分子运
(3)间歇蒸发与连续蒸发 根据蒸发的过程模式。 间歇蒸发——分批进料或出料的蒸发操作;非稳态 操作;适合于小规模多品种的场合。
连续蒸发适合于大规模的生产过程。
5.蒸发操作的特点 蒸发:蒸汽冷凝——溶液沸腾;热量传递过程,传 热速率是蒸发过程的控制因素;蒸发所用的设备属 于热交换设备。 与一般的传热过程比较,蒸发过程具有自身的特点。
食品工程原理第五章 蒸发

四、作为一种传热过程,蒸发具有以下特点:
(1)一侧沸腾,另一侧冷凝,T,t 均为常数;
(2)溶液沸点高于溶剂沸点(温差损失); (3)必须除去二次蒸汽夹带的雾沫; (4)必须考虑溶液的饱和度、粘度等物性; (5)汽化耗能很大。
2020/12/12
第二节 单效蒸发
一、溶液的沸点升高和温度差损失
(一)蒸发器的视传热温差和温差损失 加热蒸汽温度T和二次蒸汽温度T’之差称为视传热温差Dt’:
Pm→?℃
2020/12/12
[例6-3]糖厂多效蒸发系统的末效蒸发器内的糖浆平均浓度为 60 oBx(即浓度为60%),糖浆密度为1260kg/m3,该效蒸发 器的二次蒸汽温度为76℃,加热蒸汽温度为92℃,蒸发器内 的液位在静止时盖过的加热管长度为1m。若已知蒸发器的 总传热系数为900W/(m2·K),蒸发器的传热面积为750m2。 试问该蒸发器的传热速率是多少? 解:蒸发器的视温差 Dt’=92-76=16℃
时,水的汽化热r’为2283kJ/kg,则校正系数f为:
0.01 6(2273 9)02
f
0.935
2283
由表得,1大气压下50%的蔗糖溶液的浓度效应沸点升高
值D’0为2℃,于是有: D’=fD’0=0.935×2=1.87℃
2020/12/12
(2) 杜林法则
t
' A
-
tA
t
' w
-
tw
=k
某溶液在两种不同压强下的沸点差与另一溶液(标准液体) 在此两压强下的沸点差之比为一常数。
食品工程原理第五章 蒸发
第一节 概述
一、蒸发的定义
使含有不挥发性溶质的溶液沸腾汽化并移出蒸气,从而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使含有不挥发性溶质的溶液沸腾汽化并移出溶剂蒸气,
从而使溶液中溶质浓度提高的单元操作称为蒸发,所用
的设备称为蒸发器。
5.1.2 加热蒸气和二次蒸气
蒸发需要不断的供给热能。工业上采用的热源通常 为水蒸气,而蒸发的物料大多是水溶液,蒸发时产生
的蒸气也是水蒸气。为了易于区别,前者称为加热蒸
(1) 顺流法
5.3.2多效蒸发流程
(1) 顺流法
优点: 在操作过程中,蒸发室的压强依效序递减,料液在效 间流动不需用泵; 料液的沸点依效序递降,使前效料进入后效时放出显 热,供一部分水汽化; 料液的浓度依效序递增,高浓度料液在低温下蒸发, 对热敏性物料有利。 缺点:沿料液流动方向浓度逐渐增高,致使传热系数下降,在
污染。
5)能源利用:二次蒸气的利用是蒸发操作中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
5.2 单效蒸发
5.2.1溶液的沸点升高和温度差损失
(1)溶液的沸点升高 一定压强下,溶液的沸点较纯溶剂(水)高,两者之差,称
为溶液的沸点升高。
稀溶液或有机溶液沸点升高值较小,无机盐溶液较大。 对于同一种溶液,沸点升高值随溶液浓度及蒸发器内液柱高 度而异,浓度越大,液柱越高,沸点升高值越大。
操作条件下,多效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并不比传热面积与其中一 个效相等的单效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大。 错误观点:多效蒸发器的生产能力是单效蒸发器的若干倍。
5.3.2多效蒸发流程
(1) 顺流法
蒸气和料液的流动方向一致,均 从第一效到末效。
至冷凝器
1
加热蒸汽 原料液
2
3
冷凝水
冷凝水
冷凝水
完成液
并流加料法的三效蒸发装置流程示意图
溶液沸点升高的计算公式:
t T
式中 Δ——溶液的沸点升高,℃
t ——溶液的沸点,℃
(5-1)
T/——与溶液压强相等时水的沸点,即二次蒸气的
饱和温度,℃
5.2.2
单效蒸发的计算
1)蒸发量; 2)加热蒸气消耗量; 3)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单效蒸发的计算项目有:
通常生产任务中已知的项目有: 1)原料液流量、组成与温度; 2)完成液组成;
加热室由垂直管束组成,管束 中央有一直径较大的管子。
粗管 —— 降液管或中央循环管,其截面积 为加热管总截面积40—100% 细 管 —— 沸 腾 管 或 加 热 管 , 直 径 Ф25—
75mm,长径比20—40
循环产生的原因: 细管内单位体积液体受热面大,受 热良好,致使细管内汽液混和物比粗 管内小,密度差促使溶液循环。
优点: (1)溶液循环好,传热效率高; (2)结构紧凑,制造方便,操作可靠,应用 广泛,有“标准蒸发器”之称。 缺点: (1)完成液粘度大,沸点高; (2)加热室不易清洗;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适于处理结垢不严重,腐蚀性小的溶液。
(2) 悬筐式蒸发器
此蒸发器为中央循环管蒸发器的改进。
加热蒸汽由中央蒸汽管进入加热室,加 热室悬挂在器内,可取出,便于清洗及
管组成,其长径比100~150。
原理:原料液经预热至沸点或 接近沸点后,由加热室底部引 入管内,为高速上升的二次蒸 气所带动,沿壁面边呈膜状流 动,边进行蒸发,在加热室顶 部可达到所需的浓度,完成液 由分离室底部排出。
(1) 升膜式蒸发器 注意:溶液应预热至沸点或接近沸点后再引入蒸 发器;二次蒸气在加热管内的速度不应小于10m/s,一 般为20~50m/s,减压下可高达100~160m/s。 该蒸发器适于处理蒸发量大的稀溶液以及热敏性
2)沸点进料时,通过传热面的热量全部用于蒸发水
分,其生产能力有所增加;
3) 高于沸点进料时,由于部分原料液的自动蒸发, 使生产能力有所增加。
5.3
5.3.1多效蒸发原理
多效蒸发
多效蒸发时要求后效的操作压强和溶液的沸点均较前效低, 引入前效的二次蒸汽作为后效的加热介质,即后效的加热室成 为前效二次蒸汽的冷凝器,仅第一效需要消耗生蒸汽。 一般多效蒸发装置的末效或后几效总是在真空下操作,由
优点:浓度较高的料液在较高温度下蒸发,粘度不高,
传热系 数较大。
缺点:(1)各效间需用泵输送;
(2)无自蒸发;
(3)高温加热面上易引起结焦和营养物的破坏。
(3) 平流法
原料液分别加入各效中,完成液也分别自各
效底部取出,蒸气流向仍是由第一效流至末效。此 种流程适用于处理蒸发过程中伴有结晶析出的溶液。
Cp=cpw(1-x)
式中 Cp——溶液的比热,kJ/(kg• ℃);
(5-19a)
Cpw——纯水的比热, kJ/(kg• ℃); CpB——溶质的比热, kJ/(kg• ℃).
(2) 加热蒸气消耗量D
或
考虑热量损失 + 0.1
(3) 传热面积S0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由传热速率公式计算,即:
Q AKt m
溶液在升膜和降膜蒸发器内的情况完全相同。该蒸发器适 于处理粘度变化大的溶液,或厂房高度有一定限制的场合。如 果蒸发过程溶液的粘度变化较大,建议采用常压操作。
(4) 刮板搅拌薄膜蒸发器
结构:加热管是一根垂直的空心管,圆管外有夹套,内通加热 蒸气,圆管内装可以旋转的搅拌叶片。
原理:原料液沿切线方向进入管内,由于受离心力、重力及叶 片的刮带作用,在管壁上形成旋转下降的薄膜,并不断的被蒸 发,完成液由底部排出。 缺点:结构复杂,动力耗费大,传热面小,处理能力不大。 该蒸发器适用于高粘度、易结晶、易结垢或热敏性溶液的蒸发。
料,但不适于处理易结晶、结垢或粘度
大的溶液。
(3) 升—降膜式蒸发器
结构:由升膜管束和降膜管束组合而成,蒸发器底部封头内有 一隔板,将加热管束均分为二。
原理:原料液在预热器中加热达到或接近沸点后,引入升膜加 热管束的底部,汽液混合物经管束由顶部流入降膜加热管束, 然后转入分离器,完成液由分离器底部取出。
5.4.1循环型(非膜式)蒸发器
特点:溶液在蒸发器内作连续的循环运动,以提高传热效果、
缓和溶液结垢情况。
分类(引起循环运动的原因):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 自然循环:由于溶液在加热室不同位置上的受热程度不同, 产生了密度差而引起的循环运动; 强制循环:依靠外加动力迫使溶液沿一个方向作循环运动。
(1) 中央循环管式(或标准式)蒸发器
或易生泡的溶液;不适于处理高粘度、有结晶析出或
易结垢的溶液。
(2) 降膜式蒸发器
结构:其加热室与升膜式蒸发器类似。 原理:原料液由加热室顶部加入,竟管
端的液体分布器均匀地流入加热管内,
在溶液自身重力作用下,溶液沿管内壁 呈膜状下流,并进行蒸发。 为了使溶液能在壁上均匀分布,且防 止二次蒸气由加热管顶端直接窜出,加热 管顶部必须设置加工良好的液体分布器。 降膜式蒸发器适用于处理热敏性物
至冷凝器
加热蒸汽
1
2
3
原料液
冷凝水
完成液
冷凝水 完成液
冷凝水
完成液
平流加料法的三效蒸发装置流程示意图
(3) 平流法
(4) 混流法
效数多时,也可采用顺流和逆流并用的操作,称为混流法,
这种流程可协调两种流程的优缺点,适于粘度极高料液的浓
缩。
5.4
蒸发设备
蒸发器的结构:加热室、分离器等
按加热室的结构和操作时溶液的流动情况分: 循环型(非膜式)和单程型(膜式)两大类。
对于某些溶液,如CaCl2、NaOH、H2SO4等水溶
液稀释时释放出热量,则当其蒸发浓缩时应考虑供给
和稀释热相当的浓缩热。
(2) 加热蒸气消耗量D
溶液的稀释热可以忽略时,且溶液低于沸点 进料,热量衡算式如下:
计算溶液比热的经验公式为:
Cp=cpw(1-x)+cpBx
当x<0.2时,上式简化为:
(5-19)
(4) 列文蒸发器
结构特点: 加热室上端有一段 2.7—5m 的圆 形筒作沸腾室,致使加热管内要 承受较大的液柱静压力,溶液只
有上升到沸腾室内才能沸腾汽化,
可以避免加热管内有晶体析出或 结垢; 沸腾室上方有纵向平行隔板, 可限制汽泡长大。
(4) 列文蒸发器 优点: 循环速度(2—3m/s),传热效果好,不会有
后二效中尤为严重。
5.3.2多效蒸发流程
(2) 逆流法
料液与蒸气流动方向相反。原料由末效进入, 用泵依次输送至前效,完成液由第一效底部取出。
加热蒸气的流向仍是由第一效顺序至末效。
至冷凝器
加热蒸汽 完成液
1
2
3
原料液
冷凝水
冷凝水
冷凝水
逆流加料法的三效蒸发装置流程示意图
(2) 逆流法
(2) 逆流法
晶体堵塞,适用于处理有晶体析出或易结垢的溶
液。
缺点: 循环管必须保持一定高度(7—8m),要求厂房 高,同时耗材较多;
蒸发器的液柱静压大,要求较高压强的蒸汽才能
维持一定的温度差。
(5) 强制循环蒸发器
优点:利用外加动力(泵)进
行循环,适于处理粘度大,易
结晶或易结垢的溶液。
缺点:动力消耗大,通常为 0.4~0.8kw/ ( m2 传热面),使用 此蒸发器时加热面受到一定限制。
串联蒸发操作称为多效蒸发。
5.1.4 蒸发操作的特点
1)传热性质:属于壁面两侧流体均有相变化的恒温 传热过程。 2)溶液性质:热敏性、腐蚀性、结晶性、结垢性、泡沫、粘度等。
3)沸点升高:当加热蒸气一定时,蒸发溶液的传热温度差要小于
蒸发纯水的温度差。
4)泡沫挟带:二次蒸气中带有大量泡沫,易造成物料损失和冷凝设备
Q A Kt m
(5.7)
式中 A——蒸发器的传热面积,m2
K——基于外面积的总传热系数;kw/(m2•℃) Δtm ——平均温度差,℃ Q——蒸发器的热负荷,即蒸发器的传热速率,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