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思想智慧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思想智慧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思想智慧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科技成就和思想智慧。

这些成就和智慧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对世界科技和哲学的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科技成就和思想智慧两方面来探讨古代中国的贡献。

科技成就部分: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夏代。

那时,中国已经开始研究和应用农业技术、建筑、水利和医学等领域的知识。

以下是古代中国的一些重要科技成就:农业技术: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开始种植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

古代中国人发明了灌溉系统,改善了土壤质量,并逐渐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和多样化种植。

造纸术:东汉时期,古代中国的造纸术被发明出来。

这项技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字的传播和保存,以及书籍的出版与流传。

指南针: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还包括指南针的发明。

这项创新对航海和导航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对中国本土的海洋贸易有着重要贡献,也改变了全球贸易和探索的格局。

火药:火药是古代中国发明的一项重要科技。

起初,火药被应用于医学和烟花制作,但后来被用于军事上的攻防战斗。

火药的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想智慧部分:古代中国的思想智慧是中国文明的瑰宝,它不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为后世的哲学和思想家提供了宝贵资源。

以下是几个古代中国思想智慧的代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它强调了天人合一、仁爱、孝道和君臣之间的关系。

儒家思想主张通过持守道德原则来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追求自然之道,倡导人们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干涉。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即通过不干预自然规律来维持社会秩序。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提倡兼爱和非攻。

墨家主张以爱心包容他人,反对战争和暴力。

他们提倡和平和宽容,对于社会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

这些思想流派影响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道德准则。

“仁爱”、“无为而治”以及“兼爱和非攻”等理念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至今仍然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5、东汉: 张衡对月食做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地球为圆 形的见解比欧洲早1000年,发明水运浑象仪(滴壶漏水 发动,测量天体位臵)和地动仪(遥测地震方位)。
浑象仪,也叫“浑象”、“浑天仪”,表示天象运 转的仪器,类似现代的“天球仪”。它用漏壶滴水发动 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并使浑象的转动与地球的周 日运动相等,从而将天象准确而直观地表示出来。
时期
魏晋南北朝 220—581
思想史大事、科技成就
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出现危机;《齐民要 术》;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 数点后第七位 ;
隋唐
隋581—618 唐618—907源自北宋960—1127
“三教合一”潮流出现;黄道游仪创制并用它发现 了恒星位置的变动;僧一行实测子午线长度;孙思 邈著《千金方》;雕版印刷《金刚经》;发明火药, 《丹经》最早记载;唐末火药用于战争。 “二程”发展理学;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发明使 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用于航海;沈括著《梦溪笔 谈》。12世纪造纸术传到欧洲。
四、医学
1、编撰与战国,成书于西汉的: 《黄帝内经》,奠定了 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战国: 扁鹊被后代医家奉为 “脉学之宗”,采用 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3、东汉 “医圣”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 了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华佗发明“麻沸 散”(最早的麻药)、“五禽戏”(最早的体育保健体 4、唐代 操)。 “药王” 孙思邈《千金方》“人命至重,有 5、明代: 贵千金”。 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了世界最先进的 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被誉为“东方医学巨 典”。
3.明清时衰落的原因
(1)经济方面: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 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和物质基础。 (2)政治方面: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日益 腐朽。 (3)政府政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 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对外交往,进一 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4)文化方面: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及文化专制政策 (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了思想、摧残了 人才,使中国古代科技人才十分缺乏。 (5)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等。 (6)16世纪以来的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文艺复兴、宗 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资 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等都为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促进了 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实践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实践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实践一、天文学1、天象观测:①世界最早的日食、彗星和太阳黑子的记录;②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其中《石氏星表》是世界最早的星表;2、天体测量:①东汉:张衡发明水运浑象仪,证明浑天说,其地圆见解比欧洲早1000年,发明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②唐朝:僧一行与梁令瓒制黄道游仪,世界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实测子午线;③元朝:郭守敬制简仪;测定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受到世界天文学推崇。

3、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领先的原因:①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②为封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授命于天“的依据,宣示政权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能;③朝廷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乾地观测和研究,取得显著的成就。

二、数学1、计算方法:①春秋出现九九乘法口诀;②春秋战国出现筹算法;③元朝出现珠算法。

2、数学专著:东汉《九章算术》总结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解决实际问题为内容、以算筹为工具、以十制位计算的数学体系形成。

(邹平人刘徽《九章算术注》使该书进一步推广)3、圆周率:三国刘徽精确到3.1416;南朝祖冲之精确到七位,领先世界1000余年。

三、农学----四大农书1、《齐民要术》:南北朝贾思勰,介绍北方生产经验,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2、《农桑辑要》:由元代大司农司主编,最早官修农书;3、《农书》:元朝王祯,综合南北经验,涉及农林牧副渔,附有《农器图谱》(有水排、木活字等记载)4、《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经验,吸收西方科技,达到传统农业科学顶峰。

四、医学(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1、《黄帝内经》:编于战国,提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形神、天人五大核心理论,奠定中医理论基础。

2、《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撰写,论述“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临床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3、《神农本草经》:东汉出现,较早的药物学著作。

4、《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创立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论述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特征 -回复

论述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特征 -回复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古代科技与哲学的融合:在古代中国,科技与哲学的发展相互渗透。

古代科技的研究常常与哲学思想相结合,科学家和工匠在实践中探索自然规律的同时,也探索宇宙的本源和人的处境。

实用主义导向: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性,重视技术的实际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古代科学家和工匠致力于发展能够改善生活、提高生产力和增强国家实力的技术。

传统知识积累和继承:中国古代科技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古代科学家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传统知识的积累和世代相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科学体系和技术体系。

经验主义和实践探索:中国古代科技强调经验主义和实践探索。

古代科学家和工匠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总结经验法则,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发展。

综合性和系统性:古代中国科技注重综合性和系统性。

科技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而是综合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

长期稳定和传统保守:中国古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相对稳定和传统保守的特点。

传统知识的传承和稳定性使得科技发展较为缓慢,对新思想和新技术的接受相对保守。

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受到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常常与社会制度、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相互作用。

这些特征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在发展过程中的独特性和特殊性。

中国古代科技在农业、冶金、制造、医药、建筑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对世界科技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想内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想内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想内涵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科学技术的文明古国。

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到《墨子》、《孙子兵法》,古代中国的学者们创造了众多的科学技术经典,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背后,不仅有深思熟虑的理论,还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家们始终秉持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将目光聚焦在技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永不放弃对技术的追求。

如《墨子》中的定规篇,提出“惟有利民,不计其力”、“物力不足,智力代之”等思想,贯穿于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实践中,推动了许多科技研究的发展。

二、崇尚实践的科学精神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不仅依靠于理论的探索,更重要的是实践的推动。

古代科学家们崇尚实践,通过不断试错、不断尝试的方法,积累经验,探索科学的奥秘。

如古代的火药发明过程,就是通过长期的实验,探索出了粉料与硝石的比例和理想的点火温度等重要参数,将火药的研究逐步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三、贯穿科技发展的哲学思想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中也深深地融入了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在科技的研究与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孙子兵法》中的兵法思想,更是在科技的研究和创新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中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讹传讹,百姓军民伤”等思想,往往能够启示科学家们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

四、创新务实的创造精神中国古代科学家们具有创新务实的创造精神,在科学技术的领域中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

如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在古代发明家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创造出来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和务实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双轮驱动力量。

将创新、务实互相结合,追求更高的技术水平,这个过程是从古代延续至今的。

总之,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变革和创新,就是因为具备了深厚的思想内涵。

咬定青山不放松、崇尚实践、贯穿科技发展的哲学思想以及创新务实的创造精神,不仅仅是古代科学家们对技术的解读和追求,更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

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

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是人类科技发展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文化特色。

本文将从科技创新、技术应用和科技思想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

一、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创新意识的强烈。

古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主要表现在农业、冶金、医药、工艺制造等方面。

在农业方面,中国古代农民创造了许多有效的农业技术,如耕作工具的改进、灌溉系统的建设、肥料的研制等,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冶金方面,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如铁炉、青铜器等的制造技术,使中国的冶金工艺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医药方面,古代中国的医药学体系独具特色,中药的研制和应用成果丰富,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工艺制造方面,古代中国的陶瓷、丝绸、造纸等工艺技术独步世界,成为了古代中国的独特艺术品。

二、技术应用方面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技术应用的广泛性。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果不仅停留在实验室中,更多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古代中国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需求。

古代中国的航海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中国的航海家郑和率领的船队远航海外,为中国的国际交流和贸易作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中国的军事技术也十分发达,如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使中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三、科技思想方面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科技思想的独特性。

古代中国的科技思想注重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强调和谐共生和天人合一的理念。

这种科技思想反映在古代中国人的科技活动中,如农民的传统农业技术注重保护土地和生态环境,强调农业的持续发展。

古代中国的医药学体系强调防病治未病的理念,提倡“治未病”的医疗模式,注重预防和健康的保护。

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也注重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中国古代科技精神特征

中国古代科技精神特征

中国古代科技精神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用主义: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这种实用主义的精神使得中国古代科技在农业、医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2.经验主义:中国古代科技以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总结经验来推动科技的发展。

这种经验主义的精神使得中国古代科技在许多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

3.整体性思维:中国古代科技注重整体性思维,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种整体性思维使得中国古代科技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如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天文学的浑天说等。

4.创新精神: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创新精神使得中国古代科技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成就,如四大发明、指南针等。

5.尊重自然:中国古代科技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种尊重自然的精神使得中国古代科技在许多领域都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如农业的轮作制度、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总之,中国古代科技精神特征体现了实用主义、经验主义、整体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尊重自然等方面,这些精神特征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实践制造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实践制造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实践制造中国古代是世界上最早有完整的科技体系的国家之一。

在科技思想和实践制造方面,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涵盖了各个时期的发展和变革。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制造,不仅直接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生产、民生,也为今天的世界科技贡献了许多珍贵的文化和技术遗产。

古代中国科技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古代先民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天文、地理、气象、农业等方面的观察和总结,形成了一些科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

比如说,通过观察星象,推算日月变化,秦汉时期的天文学家随韶和张衡不但证实了地球是圆的,而且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浑天仪和地动仪,极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此外,在农业领域,亩地斗和田畴制的发明,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计量工具。

因此,中国古代科技思想中的实践性质对今天的科学和技术也有很大的启示。

中国古代的实践制造从商朝开始就有所体现。

商朝是中国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至今仍留下海盐、商银、商彤、商桥等重要的制造业早期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生产力,更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珍贵历史遗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密切与科技制造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秦汉时代,兵器制造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制造业之一。

当时的兵器制造技术非常高超,如复弓和床子弩都比其他国家先进得多。

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不仅有力保障了中国古代的国防安全,也保护了中国的边疆。

在造船领域,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也被外国人称赞为“中国古代技术的辉煌之一”。

自汉代以来,中国人就开始使用船只进行海上贸易。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非常高超,大船型号和航行距离都在当时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巨型木制船只常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同时,中国还发明了很多其他领域的制造业。

比如,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火药制造文化和兵器制造大国的兵器工业中的火药世界一流。

还有铁冶金、丝绸、瓷器、茶叶等等各个领域,都有过中国古代巨大的制造工业产出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汉
1水运浑象仪
张衡 2.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
唐朝 元
僧一行
地球是圆的 1.黄道游仪 2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比欧洲早1000多年
世界上首次用它发现了 恒星 位置的变动
制成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
浑象仪
1.简仪
比欧洲同类发明早 300多年
郭守敬 测定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 受到世界天文学界的推崇
《授时历》
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医书,奠定了中医学 理论的基础
东汉
张仲景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
1《伤寒杂病论》 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
学的经典
东汉
华佗
麻沸散 五禽戏
中国现存最早的体 育保健体操
明代
李时珍
1《本草纲目》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 16世纪以前的分类 法,创立了当时世 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想一想: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第一,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 统治的需要。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 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 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天文学 农学
四大发明
数学 医学
1四大发明
时间 发明者 或改进 者
东汉 蔡伦
成就
造纸术
世界地位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
唐朝 北宋 毕昇 唐宋 北宋
1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1火药 1指南针
《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最 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1祖冲之
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到 3.1415927之间,领先达1000年之久; 《缀术》。
11(春秋战国)算筹
(元)算盘

春 秋
九 乘 法




明 了 度 量
砖 ( 春 秋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东 汉 的 《 九 章 算 术 》
《 九 章 算 术 》 英 文 版
• ①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 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 ②政治:国力强盛,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 展提供了条件。
• ③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 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 ④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 定的关注。
• ⑤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 了人才基础。
(东汉)张衡
117年 ,张衡制造出 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漏水 转浑天仪。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1僧一行:世界首位算出子午线长度的人
僧一行
• 僧一行在科学方面的贡 献主要在天文仪器制造、 大地测量、编制《大衍 历》三个方面。尤其是 《大衍历》是当时最精 密的历法,这在当时的 条件下是很了不起的成 就,受到世人的称颂。
郭守敬:简仪
1简仪 突破了浑仪环圈交错不便 观测的缺点,将环组分别架立,装置简 便,而效用更广,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 天文仪器。
1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朝代
春秋战国
西汉 东汉
南朝宋 齐之际
人物
主要成就
1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算筹。
《周髀算经》“勾三股四弦五”比西方早约500年。
1《九章算术》总结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1农学:(强调应用)
著作
人物
《齐民要术》 贾思勰
《农书》
王祯
《农政全书》 徐光启
朝代
北朝 元朝 明朝
地位
现存第一部完 整农书 重视生产工具 的改革
吸收西方科技
1医学:(以为君除疾为民除厄为目的,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从而保证农业有充足的劳动力)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西汉
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
1《黄帝内经》
依据材料谈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答案提示:
马克思指出了中国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 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 作用。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 用与发展,使欧洲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 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 殖民征服的方式推动整个世界逐步从古代向近 代演变。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和 医学等方面的杰出成就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 展进步
阶 粉 而 科 的 中 有 奇 状 瓶 著到中外 中 外 中 外碎印学最国一态。级妙名了“象为国国国国国国,刷复强人种无社有火印的 近什用 用 却 用却却指 术 兴 大 都 发 声会用刷药李代么火罗用鸦拿用南则的的比明无到的术、约前中药盘它片来它针变手杠我,嗅来东,指瑟后国制针看医做当打成段杆们马,的西大南难开造航风病爆饭古开 了 , 。 早 上 中三,炮针题始子 海 水 ,竹吃了 新 变 就 国” .大 而代,、可—弹 , ;敬。世 教 成 生 真发 在:却—气印的是—御神…界 的 对 气 是明 中会—球刷有科马敌;…市 工 精 勃 一。 国法和术落一学克,场 具 神 勃 个火 却国麻—个后那思并 , 发 的 保药 依雨醉—区于么建 总 展 发 存把 然果药这别西发立 的 创 展 胎骑停这是,方-达了来造成儿士滞些预-在-呢殖说必为的阶在,-发告欧-民变要一酒层胚?明资而洲鲁地成前种精炸胎,产,迅,了提得
• ⑥对外交往: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不断吸收来自 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
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后又传到 欧洲,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巨 大在影14响世纪经 阿拉伯 人传入欧 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的震动
北宋时运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欧 洲,在地理大发现 中起了重要作用
价值1.96万元 的康熙手书写 金版《金刚经》 1
毕昇 发明 的泥 活字 版示 意模 型图
毕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火球和火蒺藜也都 是火药包。火蒺藜的包 中除了火药以外,还装 着“铁蒺藜”。铁蒺藜 上面有尖刺,象菱角形。 用火点着药线抛出去, 不但会燃烧,里面的铁 蒺藜还会把敌人打死打 伤。1
指南鱼
水浮指南针
指南龟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战国 甘德 《甘石星经》 石申 《石氏星表》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第二, 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 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第三, 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 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文 中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 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 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 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 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 的杠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