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基基础处理探讨

合集下载

房屋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岩溶裂隙处理案例分析

房屋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岩溶裂隙处理案例分析

房屋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岩溶裂隙处理案例分析地基与基础工程在房屋建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房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岩溶裂隙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地基与基础工程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以某地区房屋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岩溶裂隙处理为例,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岩溶裂隙的特点岩溶裂隙是指在岩石中由于长期溶蚀作用形成的裂隙,具有广泛的分布和不规则的形态。

岩溶裂隙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 不规则性强:岩溶裂隙存在着各种不规则形态和大小不一的裂隙,难以预测和确定。

2. 存在性广泛:岩溶裂隙分布广泛,几乎在任何类型的岩石中都可能存在,对地基与基础工程构成威胁。

3. 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岩溶裂隙会导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甚至引发地基沉降不均导致房屋倾斜、开裂等严重问题。

二、案例分析某地区是一个岩溶区,该地区的房屋建筑面临着岩溶裂隙问题。

某开发商计划在该地区开发一处住宅小区,但在进行地质勘察时发现地下岩溶裂隙严重,给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发商邀请了专业的地质工程团队对该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岩溶裂隙处理方案。

1. 地质勘察与分析地质工程团队首先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确定了岩溶裂隙的分布范围和裂隙的形态特征。

通过地质钻孔和岩芯采样分析,确定了该地区的岩溶裂隙类型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地质工程团队还对岩溶裂隙对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得出了岩溶裂隙处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2. 岩溶裂隙处理方案针对该地区岩溶裂隙的情况,地质工程团队提出了以下岩溶裂隙处理方案:(1)注浆加固:对于岩溶裂隙较小的区域,采用注浆加固技术进行处理,填充岩溶裂隙,提高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2)悬浆注浆:对于岩溶裂隙较大、分布复杂的区域,采用悬浆注浆技术进行处理,通过悬浆充填和固化,有效控制岩溶裂隙扩展和变形。

(3)加固桩基:对于岩溶裂隙严重影响地基整体稳定性的区域,采用加固桩基技术进行处理,通过加固桩基的设置和回填填充,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耐震性。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地基处理分析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地基处理分析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地基处理分析岩溶地区是指石灰岩、石膏岩、白云岩、大理石等溶蚀岩石层发育、地表岩溶地貌发达的地区。

岩溶地区具有地形复杂、土壤质量差、地基条件复杂等特点,对于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的要求也比较高。

而在岩溶地区进行桩基施工时,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处理溶洞地基。

岩溶地区溶洞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填充法填充法是比较常用的溶洞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向溶洞内部灌注一定量的水泥浆、沙浆等材料,填充洞穴,形成均匀的坚硬基础。

该方法成本较低,适用于小范围的洞穴。

但采用填充法处理溶洞地基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填充材料的流散、清空过程中的中空或滑动等现象。

二、点接触法在点接触法中,通过埋设锚杆或钢筋等锚固设施,将桩基固定在地基中,从而在桩基和溶洞之间形成点接触。

点接触法对地基的要求较高,但其处理效果较好,不会对基础产生不良影响,且适用范围较广。

三、拡散埋深法拡散埋深法是一种先进的处理溶洞地基的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钻孔等方式,在溶洞周围形成深度达到数米乃至十数米的拓展埋深,然后再将桩基嵌入到岩层深处,从而避免了溶洞对基础产生影响。

这种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溶洞地基处理中面临的困难,但由于成本较高,需要考虑实际施工情况和地质条件。

四、悬挂法悬挂法是通过建造悬挂结构,将建筑物的荷载转移到悬挂结构上,从而避免了建筑物直接受力于溶洞地基的状况。

这种方法对地基的要求不高,且能有效地降低溶洞地基的强度要求,但需要考虑锚固点稳定性和钢链等结构材料的腐蚀问题。

总之,填充法、点接触法、拡散埋深法和悬挂法都是处理岩溶地区溶洞地基的有效方法。

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条件和地质情况综合考虑,确保基础结构的安全稳定。

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分析

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分析

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分析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对于建筑的安全与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以往的设计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对岩溶地区地基设计、地基处理以及地基评价等方面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标签: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岩溶地区岩溶地区普遍存在漏斗、暗河、溶槽、溶洞等地质情况,存在形式十分隐蔽。

岩溶作用指的是流水对岩石造成腐蚀与冲击,部分情况下表现为机械式的侵蚀,使岩石形态发生变化。

岩溶不良地质所构成的岩溶地基普遍存在不均匀沉降、承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严重情况下还可能会导致地基塌陷或地基滑动。

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岩溶地区兴建高层建筑方面的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设计单位需要对岩溶地基建设房屋时所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重点的解决,做好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工作,对岩溶地基基础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使所制定的地基处理方案更具合理性与经济性。

1、岩溶地基相关方面的评价设计单位需要重点设计好岩溶地区的房屋基础,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工程的造价与施工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施工区域或周围所存在的岩溶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施工安全,需要对岩溶进行勘察,综合性地对岩溶地基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科学客观地制定地基处理方案。

计算方法、数学模型以及力学模型是最为重要的评价步骤,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岩溶地基分析评价流程得到了进一步的简化,尤其是在稳定性分析方面已经可以由以往十分繁琐的定量分析转化为直观、简化的定性分析。

定性评价法通常应用于常规工程地基稳定性分析与初勘阶段的场地选择,具体包含经验比拟法与综合分析法两种。

依照对洞体稳定性造成影响的有关因素与与洞隙边界条件做出合理的评价与综合性的分析。

半定量评价法是定性评价法的延伸与补充,具体包含顶板厚跨比法和顶板安全厚度计算法。

其中顶板厚跨比法不需要考虑顶板性质、荷载和大小,选取顶部最薄处厚度和水平投影跨度两项数值,能够计算出厚跨比,该数值能够用来对顶板厚度的安全性做出评价。

岩溶地区棚洞地基基础处理技术探讨

岩溶地区棚洞地基基础处理技术探讨

2 几种地 基 基础处 理 方案 的利弊 分析
由于本 工程 溶洞 顶板 与 基础 底 面之 间 的土层 厚度 小 , 其 中较浅 的离桩底只有 0 9 .0m,较 深 的离桩 底 39 .0 m,溶 洞竖 向尺寸大 ,较小 的溶 洞竖 向尺寸 6 1 .0m,较大 的溶洞 竖 向尺寸 1 .0m,溶洞 内虽有充填物 ,但不密实 ,且有被 9O 水冲蚀的可能性 ,这种 岩溶地 基未 经处 理不能 作建 筑物地
图 1 棚洞横断面 1
宽为 12 .0m,厚为 14 .0 m,相邻柱 间距 为 1.0 m。靠 山 2 O 侧边墙下设墙下 条形 基础 ,宽 27 . Βιβλιοθήκη m,高 2 O .0 m;右 侧柱
底设桩基础 ,一 柱 一桩 ,桩 心距 1 .0 m。棚 洞 全段 共 设 2O
3 桩 ,桩 径 18 2根 .0 m,桩 长 44 . 2~1. 8m,大 部 分 桩 长 07
长 ,地形较 陡。隧道 岩层为 0 5~28 m不 等 的的碎 石层 , . .
中密 。其下 为强 风 化灰 岩 ,层厚 0 5~2 5 m,风 化强 烈 , . . 结构基本破坏 ,再下为 弱风 化灰 岩 ,裂隙发 育一 般 ,裂 隙
采取桩基础穿越 溶洞 的处 理办法 ,即桩基础 挖孔 成型 且在达到设计标高后 ,继续向下开挖 ,挖穿溶洞顶板 ,让桩 [ 收稿 日期]2 0 0 06— 6—1 2
维普资讯
岩 溶 地 区 棚 洞 地 基 基 础 处 理 技 术 探 讨
陈 山泉。张 谊 ,
(.重庆 交通科 研设 计 院 , 庆 4 06 ;.重 庆市 政建设 监 理公 司 , 庆 40 6 ) 1 重 0 072 重 00 7
【 摘

岩溶地基基础处理探讨

岩溶地基基础处理探讨
可能性
地下水 无地下水
地 震 设 防 地震设 防烈度小于7 度
蚀 充填物 ,洞中见有近期
塌 落物
有 水流或 间歇 性水流 ,流 速大 .有承压性 地震 设防烈度 等于或大于 7 度 建筑 物荷重大 ,为重要建
筑物
①钻探 或冲( 孔桩作 业时 ,发生 漏浆 、漏 水 、塌孔 、卡 钻 、埋 钻) 钻 、掉钻、偏孔 ;② 同一承 台,桩长相差甚 大 ,达 数米到 十余 米 ;③ 地质钻 孔见岩 与钻 ( 桩 、人 工挖孔 桩见 岩不一致 ;④ 出现超长 桩 ; 冲) ⑤人工挖 孔桩 出现 涌水 、涌砂 、掉 人土 洞 ;⑥ 预制桩 压( 破顶板 突 打) 然掉 人 洞穴 ,深层 搅拌 桩掉 人 洞穴 ;⑦静 压 ( 锤击 ) 制 管桩 断桩 率 预 高 ,断桩 率 1%,甚至有 的高达 3% ~ 0 0 0 6 %;⑧ 地面塌 陷 ,相邻建筑 沉裂 ; 同桩抽芯 ,几个钻孔 完全不一样 。 ⑨
量 的水 ;具有地表水下 渗、地下水 流动 的途 径 。一 般地说 ,硫 酸盐岩 层 、卤素类 岩层岩溶发展 速度较 快 ;碳酸盐类 岩层则 发育速度 较慢 。 质纯层厚 的岩层 ,岩溶发 育强烈 ,且 形态齐 全 、规模 较大 ;含 泥质或
其他 杂质 的岩层 岩溶 发展 较弱 。结 品颗 粒粗 大 的岩 石 ,岩溶 较为 发 强度低 育 ;结 晶颗粒 细小 的岩石 ,岩 溶发育较 弱 。岩溶 的发育是 缓慢 的,在 岩层产状 走 向与洞轴正交或斜交 ,倾角平缓 走 向与洞轴平行 ,陡倾 角 埋藏 与基 埋藏浅 。在基底附近 ,洞 建筑 物使用 年 限内可认 为是 不变 的。覆 盖在 岩溶 面 上 的冲积 、洪 积 洞 穴 形 态 深 ,覆盖层 厚 ,洞体 小( 础 层 ,在地表水下渗 或地下水升 降变化 的情况下 ,土颗粒沿 岩溶 、洞穴 裂 隙带走 ,使上层土形成空 洞而形成土洞 。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方法-总结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方法-总结

岩溶地基的处理措施岩溶是由石灰岩、泥灰岩等可溶性岩石长期受水的化学溶蚀和机械作用而形成的。

岩溶为可溶性岩层的特有现象,基表面形式有溶槽、溶沟、溶洞、石笋等,空隙有的被泥土充填,有的是空洞,一般以隐蔽的形式存在。

岩溶所引起的各种地表变形破坏,会严重影响地基稳定性,会造成公路铁路断道,桥涵下沉开裂,水库渗漏,建筑物损坏等等。

因此,需要根据岩溶情况慎重研究,作出妥善处理,本文结合工程的地质情况、场地特征、工程实际等探讨了针对不同基础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复杂岩溶地基的问题。

1、岩溶地基处理的一般原则:(1)重要建筑物宜避开岩溶强烈发育区;(2)当地基含石膏、岩盐等易溶岩时,应考虑溶蚀继续作用的不利影响;(3)不稳定的岩溶洞隙应以地基处理为主,并可根据其形态、大小及埋深,采用清爆换填、浅层楔状填塞、洞底支撑、梁板跨越、调整柱距等方法处理(4)岩溶水的处理宜采取疏导的原则;(5)在未经有效处理的隐伏土洞或地表塌陷影响范围内不应作天然地基。

对土洞和塌陷宜采用地表截流、防渗堵漏、挖填灌填岩溶通道、通气降压等方法进行处理,同时采用梁板跨越。

对重要建筑物应采用桩基或墩基;(6)应采取防止地下水排泄通道堵截造成动水压力对基坑底板、地坪及道路等不良影响以及泄水、涌水对环境的污染的措施;(7)当采用桩(墩)基时,宜优先采用大直径墩基或嵌岩桩,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桩(墩)以下相当桩(墩)径的3倍范围内,无倾斜或水平状岩溶洞隙的浅层洞隙,可按冲剪条件验算顶板稳定;2)桩(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无临空面或倾向临空面的不利角度的裂隙面可按滑移条件验算其稳定;3)应清除桩(墩)底面不稳定石芽及其间的充填物。

嵌岩深度应确保桩(墩)的稳定及其底部与岩体的良好接触。

2 、岩溶的处理地基基础措施:①当条件允许时,尽量采用浅基,充分利用上覆性能较好的土层为持力层或使基底与洞体间保留相当厚度的完好岩体。

②当以岩石作持力层时,局部加深基础,通过钻孔灌注桩或墩穿过单个洞体,使基础荷载传递到下部完好的岩体上。

岩溶地区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实例简析

岩溶地区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实例简析

岩溶地区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实例简析在我国,岩溶地区所占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广西全境则均有岩溶分布,其地基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上部建、构筑物的安全性。

文章对岩溶地质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初步概括,对岩溶地区的基础类型和地基加固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岩溶地区的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方法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标签: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基础设计1、岩溶地基的性质和特征1.1岩溶的性质岩溶地貌也称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盐酸盐类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岩溶的发育和形成致使建设场地和地基的地质工程条件大为恶化,因此,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设计时,必须对岩溶地质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能够预测并及时解决因岩溶而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

1.2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地貌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基本表现是:(1)自上而下的发展,溶蚀程度先强后弱。

(2)浅处溶洞中的填充物较多,深处溶洞中的填充物略少。

(3)地下水活动越活跃的地区溶洞较发育。

(4)溶洞发育在空间上的分布没有任何规律,岩溶场地岩面起伏变化大,溶沟、溶槽、石芽、石笋等发育,有的溶洞呈串珠状。

1.3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征岩溶地貌的形成和地下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按照地下水存在的介质把它分为三类:(1)存在于断裂带中,这类型的地下水具有很强的连通性。

(2)存在于残积层和冲洪积层的孔隙中,这种类型的地下水渗透性很强。

(3)存在于下覆溶洞,暗河,溶蚀裂隙中,这种类型的地下水的水量巨大,连通性也很大。

1.4岩溶地基的危害岩溶不良地质构成的岩溶地基常常引起地基塌陷、承载力不足、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基础滑动等地基变形乃至破坏。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兴建在岩溶地区,加强岩溶地基的准确分析和评价,采取经济的地基处理措施,选用合理的基础形式,均具有重大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意义。

2、岩溶地区的基础形式和地基处理方式2.1岩溶地区的基础形式岩溶地区地基基础形式可为采用天然地基的浅基础、地基处理后的浅基础以及深基础(桩基础)等。

关于岩溶地区不良地质的地基处理措施分析

关于岩溶地区不良地质的地基处理措施分析

关于岩溶地区不良地质的地基处理措施分析摘要:岩溶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物质、能量、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其具有生态敏感度高、环境容量低、抗干扰能力弱,稳定性差的特征。

岩溶对工程建设带来了较不利的影响,在碳酸盐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当存在岩溶(溶洞、溶蚀裂隙等)、土洞等现象时,应考虑其对地基稳定的影响。

本文针对存在岩溶地区的地基基础的设计进行分析,重视地区经验,因地制宜的选择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的方式方法。

溶洞:由岩溶作用所形成且发育在岩体内的空洞的通称。

溶洞按成因可分为包气带洞、饱水带洞和深部承压带洞等。

土洞:发育在可溶岩上覆土层中的空洞。

关键词:岩溶地区、溶洞、土洞、工程建设、地基处理引言岩溶地貌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尤其是在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带,对于工程建设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岩溶地带的发育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因而为了做好工程施工建设工作,就需要对岩溶不利地质进行处理。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岩溶地质处理方法与技术也在不断取得进步。

本文就本人负责的一个建设于岩溶地质区域的项目设计为例,简要论述了消除岩溶影响的设计过程,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工程概况某集团(中国)饮料工业园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启源大道以东、省道118以北,总征地面积约为125741m2。

该集团工业园整个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0万方,总建筑面积约20.78万方,共分三期进行建设。

项目类型涵盖车间、仓库、配套办公、宿舍等类型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含人防工程。

具体项目情况列表如下:表一项目单体概况统一表二、勘察阶段地基加固处理方案设计前期勘察该场地一共167个孔,其中发现土洞溶洞共19个孔。

由于土洞溶洞对桩基施工及构筑物的安全存在隐患,故要求对土洞灌注水泥浆。

土洞灌浆的目的与要求是:通过灌浆使土洞土体得到改良,由流塑状态达到可塑状态,遏止土洞的发展,土洞得到有效充填,封堵土洞与溶洞联系通道。

根据工程情况,采用灌注水泥浆对场地土洞进行加固处理,灌浆方法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地基基础处理探讨
:本文对岩溶的形态和岩溶地区工程活动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施工技术、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岩溶地基的有效处理措施和施工工艺。

关键词:岩溶地基处理措施桩基型式
一、岩溶的一般形态和形成原因
岩溶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占地球总面积的10%,岩溶的主要形态有溶洞、溶沟、溶槽、裂隙、暗河、石芽、漏斗及钟乳石等,是可溶性岩受水的化学和物理作用的结果。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具有可溶性的岩层;具有有溶解能力(含CO2)和足够流量的水;具有地表水下渗、地下水流动的途径。

一般地说,硫酸盐岩层、卤素类岩层岩溶发展速度较快;碳酸盐类岩层则发育速度较慢。

质纯层厚的岩层,岩溶发育强烈,且形态齐全、规模较大;含泥质或其他杂质的岩层岩溶发展较弱。

结晶颗粒粗大的岩石,岩溶较为发育;结晶颗粒细小的岩石,岩溶发育较弱。

岩溶的发育是缓慢的,在建筑物使用年限内可认为是不变的。

覆盖在岩溶面上的冲积、洪积层,在地表水下渗或地下水升降变化的情况下,土颗粒沿岩溶、洞穴裂隙带走,使上层土形成空洞而形成土洞。

二、岩溶地基勘察及其基础施工
2.1常见问题。

在岩溶场地的勘察工作中不能单纯依赖钻探忽视物探,要两相结合,互相印证。

可采用电法、电磁法探测基岩埋深、土洞,划分上覆土层和风化带,采用跨孔电磁波计算机层析成像(CT)技术探测地下洞穴、隐伏断层、破碎带。

结合利用传统钻探孔,将部分孔加深作为电
磁波发射及接收井,即可达到由点到面(剖面)的勘察效果。

岩溶地区工程活动中常见下列的一些问题:
①钻探或冲(钻)孔桩作业时,发生漏浆、漏水、塌孔、卡钻、埋钻、掉钻、偏孔;②同一承台,桩长相差甚大,达数米到十余米;③地质钻孔见岩与钻(冲)桩、人工挖孔桩见岩不一致;④出现超长桩;⑤人工挖孔桩出现涌水、涌砂、掉入土洞;⑥预制桩压(打)破顶板突然掉入洞穴,深层搅拌桩掉入洞穴;⑦静压(锤击)预制管桩断桩率高,断桩率10%,甚至有的高达30% ~60%;⑧地面塌陷,相邻建筑沉裂;⑨同桩抽芯,几个钻孔完全不一样。

2.2 地基基础处理的比选。

基础问题不但会严重影响安全、工期和造价,有时甚至成为工程成败的关键。

而目前规范规程中涉及岩溶桩基的技术规定甚少,设计与施工依据不足。

下面概述岩溶地区主要使用的桩基型式。

2.2.1复合地基。

对于建筑荷载较小,土层较厚,土洞较多,岩面起伏大,采用复合地基处理可避免直接应用天然地基时的沉降量大和承载力小的问题。

2.2.2钻孔桩。

钻孔桩的成孔直径大,施工方便,适用于单桩荷载大、地下有孤石的情况,钻孔桩不宜用在溶岩裂隙多、溶沟多等浅层岩溶发育的基岩中。

2.2.3预应力管桩。

预应力管桩适用于地下有淤泥、土洞、流砂、地下溶洞连通暗河等情况,压桩采用的预制桩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压桩的单桩承载力可由压桩机上的压力表观察到,所以非常直观,易于掌握,但在土岩软弱过渡较快处容易出现断桩。

2.2.4冲孔灌注桩。

这种桩适用于地下岩溶发育,有多层溶洞,但溶洞洞穴小,上部洞穴顶板薄的地质情况,这种桩可冲(钻)穿上层溶洞顶板,到达下层溶洞顶板。

2.2.5群桩。

当岩溶表面极其复杂,但岩溶表面上覆盖有较厚砂卵石层时,如果采用以上各种桩型都难于施工或保证成桩质量和安全度的情况下,群桩不失为解决此类复杂地质情况的一种有效选择。

三、岩溶地基的评价
评价因素对稳定有利对稳定不利
地质构造无断裂、褶曲,裂隙不发育或胶结良好有断裂、褶曲,裂隙发育,有两组以上张开裂隙切割岩体,呈干砌状
岩性及厚度厚层块状,纯质灰岩,强度高薄层石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有互层,岩体强度低
岩层产状走向与洞轴正交或斜交,倾角平缓走向与洞轴平行,陡倾角
洞穴形态及埋藏条件埋藏深,覆盖层厚,洞体小(与基础尺寸相比) ,呈竖井状或裂隙状,单体分布埋藏浅,在基底附近,洞径大,呈扁平状,复体相连
顶板情况顶板岩层厚度与洞径比值大,顶板呈板状或拱状,有钙质胶结顶板岩层厚度与洞跨比值小,有切割的悬挂岩,未胶结
充填情况为密实沉积物填满,且无被水冲蚀的可能性未充填或半充填,水流冲蚀充填物,洞中见有近期塌落物
地下水无地下水有水流或间歇性水流,流速大,有承压性
地震设防烈度地震设防烈度小于7度地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
建筑物荷重及重要性建筑物荷重小,为一般建筑物建筑物荷重大,为重要建筑物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程兴建在岩溶地区,岩溶地基问题就成为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采用合理、经济的地基处理措施,有着重大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意义。

近年来在该领域内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对岩溶空洞地基稳定性的分析评价经历了从定性半定量定量的过程。

定性评价法适用于初勘阶段选择场地及一般工程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包括综合分析法、经验比拟法。

其中综合分析法可根据洞隙各项边界条件,对比表1中所列影响洞体的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评价。

半定量评价方法:①顶板厚跨比法。

此法常用于稳定围岩。

不考虑顶板形态、荷载大小和性质,根据近似的水平投影跨度L和顶部最薄处厚度h,求出厚跨比h/L,作为安全厚度评价依据;②估算顶板安全厚度法。

定量评价法:岩溶地基稳定性研究的发展趋势,必将是由定性到定量,由平面到三维的过程。

总之,岩溶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须综合应用物探、钻探、坑探等多种技术手段,岩溶发育程度及发育特征与评价应考虑到对地基强度及稳定性的影响,必须运用工程地质的研究方法进行详尽的勘察与评价工作,对岩溶地基的处理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