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原生生物界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下册《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下册《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优秀教学案例
4. 结合实际案例,如赤潮、水华等,讲解原生生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原生生物类群进行研究。各小组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 搜集所负责类群的相关资料,如图片、生活习性、生态功能等。
2. 分析所负责类群的特点,并与其他类群进行对比。
2. 问题导向的探究学习
案例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原生生物的知识。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探究式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小组合作促进交流共享
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围绕原生生物类群进行研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提高了课堂互动性。
1. 完成一份关于原生生物类群的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突出特点。
2. 撰写一篇关于原生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短文,字数在300-500字之间。
3. 结合所学知识,观察身边的原生生物,记录观察结果,并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五、Biblioteka 例亮点1. 生活化的情景创设
本教学案例在情景创设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水域环境为背景,让学生在感受原生生物的奇妙世界的同时,认识到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生活化的情景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 多元化的反思与评价
案例中,反思与评价环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5. 实践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第14课 原生生物汇总

第14课 原生生物汇总
• 2. 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变形虫状,无细胞壁)
原生菌类---水霉
1.生长于淡水中 2.寄生于鱼体和鱼卵上,为渔业大害。
31
第二节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原生动物的种类与数 量很多,分布极广,生 活周期又短,适应性强, 与人类关系极其密切。
• 一、有益于人类的方面
1.组成海洋浮游生物的主体。 2.形成石油的重要原料 3.地质学上探测石油的标志 4.在污水生物处理方面的作用 5.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昏睡、致 死
大便血多 脓少
发冷发热
原生菌类---黏菌
有细胞壁,无叶绿体,以 分解食物获得养分,是分 解者;包括水霉、霜霉、 黏菌
28
• 一、黏菌的特征:
1. 动物特征:变形体→无细胞壁,多核,借伪足摄氏运动 2. 植物特征:子实体 →具细胞壁,减数分裂产生后壁孢子
• 二、黏菌的生殖:
• 1. 孢子萌发→形成配子: 水分充足→有鞭毛的配子(有二条鞭毛) 水分不足→变形虫狀配子(不具有鞭毛)
伸缩泡
外质
质膜
食物泡 细胞核
伪足
孢子虫纲(Sporozoa)------间日虐原虫
疟原虫
表1 几种常见寄生虫:
原生动物 寄生部位 引起疾病 传播媒介 症状
利什曼原 虫
锥虫
巨噬细胞 脑、脊髓
痢疾内变 形虫
疟原虫
肠道
血液、肝 脏
黑热病
非洲昏睡 病 阿米巴痢 疾 疟疾
白蛉子 舍蝇 经口 按蚊
肝脾肿大、 发烧
原生生物
1
进化地位:
分子生物学、古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原生 生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真核生物,原 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类群

4-原生生物界

4-原生生物界
壳体的生长方式:以一个假想的轴为中心,旋转生长(包旋壳)
凸镜形
园球形
纺锤形
4. 蜓目(Fusulinina)
(2)蜓壳的基本特征
纺锤形
圆柱形
椭圆形
方形
透镜形
大小:一般4-5mm,小者不到1mm,大者可达3-6cm 形态:纺锤形、椭圆形、圆柱形、球形、方形、透镜形
§3-1原生动物门
4. 蜓目Fusulinina
§3-1原生动物门
(6)有孔虫的分类
分类依据:壳质成分、壳的微细构造房室、口孔、生活方 式等,分为6个目:




网足虫目Allogromiina:∈-Rec. 串珠虫目Textulariina:∈-Rec. 内卷虫目Endothyriina:O-T 蜓目Fusulinina:C-P 小粟虫目Miliolina:C-Rec. 轮虫目Rotaliina:C-Rec.
4. 蜓目(Fusulinina)

旋 壁 组 合 类 型
致密层+ 内、外疏松层
Pseudostaffella
致密层+蜂巢层+内疏松层
Verbikeena
致密层+透明层 +内、外疏 松层 Fusulina,
Fusulinella
旋壁构造的类型:对不同种属来说,其旋壁的微细构造是不一样的,按其发育
旋壁 壳室 前壁
便形成很多壳室。 在每片隔壁的底部中央为了使原生质流出, 便留下了一个缺口叫口孔。
初 房
口孔
隔壁
旋切面
通道-旋脊-列孔-拟旋脊:
在每片隔壁底部中央的口孔的位置一致,形成贯通内外壳室的通道。为了使原生质沿着 通道外流,不至于流向两旁,便在通道的两则各有一条钙质的堆积形成隆起,好象河堤 一样叫做旋脊。在一些高级பைடு நூலகம்蜓中,隔壁底部开有一排较规则的小孔称为列孔,在列孔 的两则同样有两条堆积而形成的隆起叫做拟旋脊(列孔两旁的次生堆积物),其作用和

八年级生物下册《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下册《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设计
(5)拓展:引导学生探讨原生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教学评价设想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讨论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小测验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原生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3)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4.教学反思设想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成长;
(3)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草履虫、阿米巴等原生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观点。
(3)撰写一篇关于原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体现原生生物的重要性。
2.实践作业:
(1)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原生生物,如草履虫、阿米巴等,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并尝试进行分类;
(2)与家长一起,开展家庭实验,探究原生生物的生长、繁殖等生命现象,撰写实验报告。
3.拓展作业:
(1)收集关于原生生物的趣味知识、新闻事件等,进行分享和交流;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原生生物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模型、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生生物的特征;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互补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原生生物的奥秘。

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指的是生物界中最基础的一个界,也被称为原生质界。

这个界中的生物都是单细胞或者非常简单的多细胞生物,没有明显的组织和器官。

这个界中的生物的分类关系非常复杂,包括现在已知和未知的多种类群,如泡菜虫门、胞猫虫门、裂胞虫门、真叶足虫门、亲热质虫门、蓝藻目等。

这些生物大多数分布在水中,生活环境广泛,从浅层海水到淡水湖泊都有它们的身影,同时也在土壤中、沼泽中、沉积物中、植物体内等环境中存在。

本文将围绕原生生物界的生物形态、分布、生态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生物形态原生生物界中的生物形态多样,但基本上不具备分化成器官、组织器官的能力。

其体表通常有复杂的微结构,有些原生生物具有壳、毛、纤毛、鞭毛、假足、囊泡等特点。

下文将介绍一些典型的生物。

1.光合式原生生物光合式原生生物是一类可以自行合成有机物质的原生生物。

它们中的许多生物通过对光的敏感来充分合成有机物。

光合式原生生物主要包括绿藻、硅藻、黄藻、蓝藻,其中蓝藻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在土地上生存的原生生物。

2.裂胞虫类裂胞虫类是一类极小的原生生物,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在细胞内寄生,此外,它们表面覆盖着几种令人惊异的特殊结构。

裂胞虫类中的裂胞原虫、纤毛裂膜虫、自足裂膜虫等均属于瑞士科学家Fanong(Fantham)等人于1911年分离出的一类寄生虫。

它们在寄生细胞内由于没有氧化酶,通过无氧代谢产生ATP以维持生命活动。

3.腔尘虫纲腔尘虫纲的代表物是高度运动性的腔尘虫,具有肌节或肌球等器官,能够自由地游动、营养吸收等,是一类非常适应水生环境的生物。

4.亲热质类亲热质类是一类立体、小、球形或卵圆形、不具银光、有收缩泡或多个泡的颗粒(在TEM中可正背面见到)。

亲热质耐受环境温度及pH值的变化,是一类扰演生物,数目众多。

5.真原核生物真原核生物约有80%分布在水环境中,其大小从1μm到几十μm不等,形态多种多样,如细杆状、肥圆状、杯状、星状等。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在于,前者核内没有真正的核仁,而后者则具有明显的核仁。

菌物学:06 Protists (Protoctists) 原生生物界

菌物学:06 Protists (Protoctists) 原生生物界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EF-1 amino acid sequences from Baldauf and Doolittle, 1997. PNAS 94 (22): 12007-12012
粘菌门 Myxomycota
• 5 目,13 科,62 属,800 种 • 形成变形体(plasmodium)
• M. Woronin (1877)描述 • 十字花科根肿病 • 世界上的被害面积超过10%
侵染过程
• 包囊内的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形成短的芽管到达 寄住细胞,以附着胞和寄主联系在一起
• Cyst differentiates into rohr and stachel • 菌体的细胞质迅速进入到寄主细胞内 • 原形体在寄主细胞内发育,并具有一个十字形
的核区 • 包内原生质体发育并进入到另外一个叶状孢子
囊 (有丝分裂) 或休眠孢子囊 (减数分裂)
– 通过寄主细胞释放游动孢子
侵染过程
根肿菌的生活史
十字形核分裂区
粉痂菌属 Spongospora subterranea
马铃薯粉痂病
孢子堆 Sporosori
原生质团粘菌 Plasmodial Slime Molds
第七章原生生物界 Protists (Protoctists)
原生生物界 Kingdom Protoctista
• 粘菌型的门:
– 根肿菌门 Plasmodiophoromycota 内寄生粘菌
– 网柱粘菌门 Dictyosteliomycota 细胞性粘菌
– 集孢粘菌门 Acrasiomycota 细胞性粘菌
– 粘菌门 Myxomycota 原质团粘菌
粘菌 Slime molds

原生生物界课件PPT

原生生物界课件PPT
最古老最原始的 真核生物
最早、最原始, 无成形细胞核
第四节 原生生物界
藻类 植物祖先
原生动物类 动物祖先
水绵
分布:池塘、沟 渠、河流等。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叶绿体 液泡
水绵的结构
具有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核、 叶绿体、液泡。
多细胞;
自养
衣藻
生活环境:广布于水沟、洼地和含微量有机质 的小型水体中,早春晚秋最为繁盛。 形态:藻体为单细胞,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 等长的鞭毛,能游动。
87.当一切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贾柯·瑞斯] 88.每个意念都是一场祈祷。――[詹姆士·雷德非]
89.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90.习惯正一天天地把我们的生命变成某种定型的化石,我们的心灵正在失去自由,成为平静而没有激情的时间之流的奴隶。――[托尔斯泰]
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
变形虫的结构
眼虫结构
原生动物类基本特征:
生活环境: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水 中。
结构:单细胞。 生活:异养。
原生生物界基本特征:
生活环境: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水 中。
结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具 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原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藻类:P16
益处:食用、入药、鱼饵 提供有机物和氧气、 工业原料 监测水质、净化水质
结构: 1. 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 2.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能够独立生活。自养。 3. 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等器官。

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下册《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下册《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设计
初二是学生生物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对生物的分类、细胞结构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开展《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的教学,学生具备以下特点:
1.好奇心强: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生物充满好奇,对原生生物这一神秘领域具有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思维活跃: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开展问题驱动的教学;
4.简答题:设计一些简答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5.综合应用题:设计一些综合应用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原生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尾声,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原生生物的概念、特征、分类及生态意义等;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4.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设计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进行分类和鉴别,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教学内容Biblioteka 过程(一)导入新课,5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原生生物界
要点精讲
原生生物界有三大类:藻类、原生动物和原生菌类。

一、藻类
藻类包括好几个相当不同的生物群,他们共同特点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而且保有在水中生长的原始习性,藻类异於植物之处,在于:
(1)单细胞藻类,其本身即可作为配子,
(2)一些多细胞藻类,其配子囊 (产生配子的构造) 和孢子囊(产生孢子的构造) 为单细胞构造,
(3)其余的多细胞藻类,其配子囊为多细胞构造,但每个细胞都具有生殖能力,各产生一个配子。

藻类主要生长在淡水、咸水或半咸水的水域中,或泥土中,下雨过后的水洼、花盆外侧、墙上,或与菌类 (如地衣)、植物 (如满江红叶部空腔内的念珠藻)、动物共生。

二、原生菌类
原生菌类如黏菌和水霉,他们的外表特徵与菌物界的成员相似,且皆为异营,储藏肝醣,细胞壁含纤维素与几丁质,因此有些分类学家仍将黏菌与水霉归在菌物界。

但他们与菌物界的成员的关系并不密切,如他们有游走细胞,具鞭毛 ; 或行变形虫运动,而与菌类不同 ; 黏菌有吞噬作用,吞入固体食物,而菌类则分泌酵素,将食物分解而行吸收。

此外,有些水霉会储藏一种碳水化合物,此物质很像褐藻中的储藏物质,但与菌类、植物、动物者不同。

黏菌和水霉传统上被视为菌类,但经由以上特徵,他们较适合归在原生生物界。

黏菌又分为原生质体黏菌和细胞性黏菌。

水霉又分为单鞭毛可动细胞和双鞭毛可动细胞。

三、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大都为可运动的掠食者或寄生者,可分为下列几类 :
(1)具鞭毛的原生动物一如引起非洲昏睡病的锥体虫类、感染人类生殖道的滴虫类。

(2)似阿米巴的原生动物一藉伪足移动,如有壳或无壳的变形虫、有孔虫类、太阳虫类和放射虫类。

(3)孢子虫类一能滑行或不能运动,如疟原虫属 (Plasmodium)会引起疟疾。

(4)纤毛虫类 (ciliates) 一利用众多的纤毛来运动和觅食,如草履虫。

典型例题
【例1】显微镜下看到的衣藻是()。

A.动物B.藻类植物C.苔藓植物D.一片叶
【答案】B
【解析】衣藻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

在显微镜下观察它,很像动物:有一个眼点能感受光线的强弱,有两根鞭能摆动,衣藻能游到光照强度和其他生活条件都适宜的地方。

但衣藻是一个细胞构成的,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有一个杯状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这都是植物所特有的,所以衣藻仍然属于藻类植物。

【例2】水绵这种植物的整个植物体()。

A.具有根、茎、叶三个部分
B.就是一个细胞
C.是一串相同细胞排成的长丝体
D.一团缠绕在一起的丝状物
【答案】C
【解析】水绵的整个植物体就是一串相同的细胞,细胞之间没有分化,只有一种组织,更谈不上形成器官。

藻类植物的重要特征就是植物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是原始的绿色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