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上)

合集下载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一、国内经济形势1.宏观数据分析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但近期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了12.7%,经济增速创下此轮复苏以来新高。

2.加速新基建为了与时俱进,新基建成为国家政策中的亮点。

该领域包括高速公路、5G 网络、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等。

这些领域将会引领经济增长和数字化转型。

3.产业转型升级当前,国内政府正重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

中国政府还提出了从\大而全\到\小而美\的转型策略,为小型和创新企业提供更多支持。

4.消费升级中国消费升级加速,这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动力。

消费者的关注点从价格转移到品质、品牌和体验。

此外,年轻人对生活方式、文艺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二、国际经济形势1.全球经济不稳定新冠疫情持续肆虐,加之地缘政治紧张,导致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

尽管部分国家经济有所好转,但全球未来经济增速低迷的可能性较高。

2.关税和贸易限制自全球贸易战以来,一些国家之间的贸易限制和关税呈上升趋势。

同时,新冠疫情也导致物流和供应链中断。

这些因素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

3.环境挑战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挑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

许多国家正在设法减少碳排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也是世界经济首要面临的问题之一。

4.数字化浪潮数字化技术正深刻影响着经济,是经济转型的重要趋势之一。

数字化转型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为市场带来了数字化服务和产品。

总之,未来几年,世界将会经历一段不平凡的时期。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经济发展,都充满挑战和机遇。

只有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和革命性转型,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形势。

全面解析国内外经济形势

全面解析国内外经济形势

全面解析国内外经济形势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动和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全面解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文章中,我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当前状况以及可能的趋势。

第一部分:国内经济形势1. 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的增长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保持稳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同时,消费升级和技术创新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

2. 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

这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并加强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3. 需求结构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品质、健康和环保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消费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同时也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遇。

第二部分:国际经济形势1. 全球贸易全球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然而,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对全球贸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贸易摩擦和贸易战不仅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也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

2.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各国开始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努力。

例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以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

这将有助于缓解贸易摩擦的压力,并促进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3. 新兴市场经济新兴市场经济的崛起也对国际经济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同时,这些国家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等挑战。

结论:综上所述,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发生转变。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是指对经济运行大势和总体形势的把握和分析,是企业、行业和投资者制定决策的基础。

在国际经济发展和贸易关系的深入互动中,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分析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几个方面,以提供决策参考。

首先,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主要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状况和财政政策等方面。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从GDP增长速度来看,中国实现了可持续的较高增长,过去一段时间内保持在6%以上的增长水平。

在通货膨胀方面,尽管消费价格指数有所上涨,但整体通胀水平保持了相对稳定。

就业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就业政策的实施,就业状况总体稳定,但仍存在就业差距和结构性就业问题。

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减税降费、扩大内需等手段来稳定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其次,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涉及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摩擦、外汇市场和国际财政政策等方面。

全球宏观经济增长面临多种挑战,如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新兴市场增长放缓等。

贸易摩擦是当前国际经济的重要问题,中美贸易争端的升级加剧了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汇市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外汇政策的波动将对各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财政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

总之,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是制定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状况、财政政策、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摩擦、外汇市场、国际财政政策和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企业、行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健康。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3、201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重返危机前水 平,今年将温和增长
2009年全球FDI降至1.1万亿美元,下降3040%,2010年回升至1.24万亿美元,上升 10%。2011年升至1.5万亿美元,上升17%。 2012年将温和增长达到1.6万亿美元,但仍 难以达到2007年(1.97万亿美元)的水平。
日本 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1.2%(环比),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 1.5%(环比),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1.1%(环比),第四季度经济增 长率0.5%(环比),全年经济增长率2.8%。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 长率-0.9%(环比),第二季度-0.5%(环比) ),第三季度1.5% (环比)第四季度-0.3%(环比)。2011年经济增长率-0.7%。2012 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1.7%。 欧元区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0.5%,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1.7%, 第三季度增长率0.4%,第四季度增长率0.3%,全年经济增长率0.9%。 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0.8%(环比),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 0.2%(环比),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0.2%(环比),第四季度经济 增长率-0.3%(环比)。2011年经济增长率1.4%。2012年一季度经 济增长率-0.3%。



俄罗斯经济增长率2009年GDP增长率为-8.9%。 2010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为3.8%。2011年经济增长率 4.3%。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4.9%。 2010年印度经济增长率为9.7%。2011年经济增长率7.4%。 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5.3%。 2010年巴西经济增长率为7.5%。2011年经济增长率2.7%。 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0.8%。 2010年南非经济增长率为3%。2011年估计3.1%。2012 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2.1%。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情况。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由高速扩张转向了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然而,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确定性,比如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面临一定的压力,金融风险积聚等。

首先,就国内经济形势而言,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增长速度逐渐回落但保持在较高水平。

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达到了9.7%,超过了政府设定的目标。

不过,受到疫情和全球经济回暖乏力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仍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国内供需矛盾的深化,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以及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也变得突出。

其次,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依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服务业的发展成为重要的方向。

然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企业和地区面临了经营困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

同时,投资增长乏力也给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一定压力。

再者,金融领域的风险积聚也是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金融风险,比如加大监管力度、加强金融市场治理等,但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

随着债务问题的积累、影子银行风险的暴露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金融风险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在国际经济形势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乏力。

尽管全球多国已开始复苏,然而一些疫情反弹和产业链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仍然存在,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一定的阻碍。

此外,当前全球进一步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此外,全球性的经济和金融问题纷至沓来,比如地缘政治风险、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也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都面临较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对于中国而言,需要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

(一)国际因素分析
1.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但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的大幅下滑后, 从2009年下半年起开始出现复苏迹象。虽然2009年世界产出增长为 -0.8%(二战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但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转负 为正,恢复性增长3.9% 。 但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脆弱。因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主要依 托各国政府超常的强力政策的刺激。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实体经济 的回升尚面临较多困难,而经济复苏也为带来就业的增长。目前, 美国失业率达10%。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 原有的过渡负债消费模式受到巨大冲击,面临深度调整,加之失业 率居高难下,致使私人消费依然疲软,又使企业投资意愿低迷。世 界经济的贡献发生变化。
(1)投资为经济增长贡献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1%)
(2)消费为经济增长贡献4.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5%)
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促进了消费增长
第二,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家电下乡等政策效果不断显现 第三,居民消费支出的稳步提高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三)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的思考
1.目前我国财政政策拉动为主、货币政策仍然保持适度宽松。 2.目前面临经济全面调整,财政政策更适合于结构性调节,更接近 计划调节;与支出拉动相比,以降低利率为代表的货币政策更接近 市场调节。 3.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和居民成本,对经济的刺激 有重要影响,但可能带来失控局面。 4.主张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作适度从紧(为防止通胀作 准备)。
5.进出口总额全年下降,自11月份由降转升。全年进出口总
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11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涨幅由 负转正,当月增长9.8%,12月份增长32.7%。2009年全年的出口 1201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进出口 相抵,去年的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

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展望

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展望

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展望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国际市场不断扩大,贸易自由化程度日益增加,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然而,面对国内外种种经济压力和挑战,我们需要对国际经济形势进行深刻剖析,以求有效应对。

下面,就国内外经济形势展开分析和展望。

一、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展望1. 宏观经济状况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依然保持着相对较高的速度,GDP增长率为6.9%。

然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并不强,CPI也逐渐上升,不良贷款风险在不断加大。

在推进“去杠杆”和“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预警,推进金融去杠杆。

2. 产业结构升级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新兴战略产业的崛起,我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已经逐渐下降。

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也在逐渐形成,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3. 区域经济差异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依旧是制约经济整体水平的一个大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积极推进中。

未来,我们需要想方设法提高地区之间的协同效应和协调发展,以利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

4. 消费升级我国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消费市场的规模逐渐上升,消费者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

这为商家创造了巨大的创业机遇,同时也挑战着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转型。

5. 外贸形势去年,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继续扩大,但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的风险也在不断升温。

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改革,我国需加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价值,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二、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展望1. 美国经济走势美国经济增长今年上半年较为平稳,但美联储将继续加息,将进一步抑制消费和投资。

同时,美国制造业的回升,也带来了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在全球经济走弱的背景下,美国将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会更加重要。

2. 欧元区经济走势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有所增加,但通货膨胀依旧处于低位,多国债务问题和政治不稳定因素难以消除。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应对政策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应对政策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应对政策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整体稳中向好,但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和挑战。

从宏观经济指标看,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了稳定增长,预计今年全年GDP增速将在6%左右,居民消费、投资和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通过定向降准、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投资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体制转型双重挑战。

国际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和对外投资。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面临一定的阻力,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风险、企业债务风险和房地产泡沫等问题也仍然存在,对宏观经济形势造成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应对政策建议针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必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经济增长,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在货币政策上,可以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在财政政策上,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还应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挖掘内需潜力,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需要重视应对外部挑战,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改革,加强与其他经济体的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可以通过多边、双边和区域合作机制,扩大市场准入,深化经济合作,增强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在金融风险和债务问题上,应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资本金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对于房地产市场,需要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政策,防止房价泡沫化,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保障住房需求。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虽然整体稳中向好,但仍面临多种风险和挑战。

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政府积极调整宏观政策,引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还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 世界宏观经济形势 • 全球宏观经济风险 • 国际力量格局变迁 • 中国国际地位变迁
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实现起飞:过去30年,中国经济以10%的年均增速持续强 劲增长,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经济重要引擎。未来数年, 中国经济将能够维持较好发展势头,但增速将适度放缓。 2012年,政府将GDP增长目标定为7.5%,依然是全球主要 大国中最高。
9422 2936 6486 3.21
10493 11759 13786 15781 17175 19109 21810 3255 3587 4140 4761 5153 5919 6977 7238 8172 9646 11020 12022 13190 14833 3.22 3.28 3.33 3.31 3.33 3.32 3.13
• 加速转型: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 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转型与社会稳定;政治 改革与政局稳定的考虑。
• 转型关键期: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未来十年或更长时 期,将是我改革的关键期,也是不稳定概率高发期。这 一时期将凸显经济社会结构不平衡和脆弱性,面临“成 长中的不安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均是此 期间被中断,即,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 和平崛起:经济实力快速崛起与大国博弈,美欧对华遏制 风险.
1980-2017年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增长率比较
16
单位:%
14
12
10
8
6
4
2
0
-2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中国 7.91 5.2 9.1 10.9 15.2 13.5 8.8 11.6 11.3 4.1 3.84 9.18 14.2 14 13.1 10.9 10 9.3 7.83 7.62 8.43 8.3 9.08 10 10.1 11.3 12.7 14.2 9.64 9.21 10.4 9.24 8.23 8.79 8.73 8.7 8.56 8.48 世界 1.84 2.23 0.7 2.78 4.92 3.94 3.45 3.76 4.49 3.83 3.22 2.21 2.19 2.13 3.38 3.28 3.76 4.13 2.58 3.55 4.74 2.35 2.89 3.68 4.87 4.54 5.25 5.4 2.76 -0.61 5.27 3.85 3.53 4.07 4.36 4.55 4.62 4.66
中国GDP分配失衡问题凸显
2007-2011年中国职工工资实际收
中国城乡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增长
1952-2007年
居民私人消费占GDP比重变动
70 67.4 60 50 40 30 20 10
0 1952
48.7 1978
49 1997
35
37
20பைடு நூலகம்7
2008
1995-2007年
政府税收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
资源来源: IMF《世界经济展望》2012.4.17.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明显放缓
9.5
9
8.5
8.7
8.5
8.8
8.9
8.6
8.5
8.2
8.1
8.2
8
7.5 7.5
7
6.5 IMF OECD 联合国 亚行 中银 社科院 高盛 兴业 摩根士丹利 中国政府
2007-2013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
18.5
22.12
25.3
29.87
34.55
40.34
47.5
34
40.15
47.2
61
72.58
85
M2: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现在M2是1999的M2=7.2。
2011-2012.2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变动
7
6.4
6.5
6
6.2
6.1
5.4
5.3
5.5
5
4.9
4.9
4
3
5.5
4.5
4.2
4.1
2007-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曲线
2009-2011年中国经济季度增长组成
2007-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及组成
2001-2011年
中国经济中三次产业比重变动
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曲线
2007-2012年中国企业利润下降明显
2007-2012年中国银行存款实际利率
2007-201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与贸易差额
2001 10.5 13 10.1 8.5 5.7
2002 9.7 16.9 11.8 13.4 4.8
2003 12.8 27.7 9.1
9 4.3
2004 17.7 26.6 13.3 7.7 6.8 25.7
2005 14.6 26 12.9 9.6 6.2 20
2006 15.7 23.9 13.7 10.4 7.4 21.9
世行:中国经济季度分析报告,2012.4.
2007-2013年中国GDP增长组成
世行:中国经济季度分析报告,2012.4.
中国对外经贸及预算收支和货币发行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
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变化
54
53
52.9
53.4 52.9
52
52.1
51
50
52
50.9 50.7
50.9
单位:万亿元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GDP 8.9677
9.92
10.96
12.03 13.583
15.98
18.49
21.63
26.53
31.4
M2 11.99
13.83
15.83
3.6 3.2
2
1
0
2011.1 2011.2 2011.3 2011.4 2011.5 2011.6 2011.7 2011.8 2011.9 2011.1 2011.11 2011.12 2012.1 2012.2 2012.3
2007-2012年中国物价指数变动曲线
中国CPI上涨中的食品价格因素
2007 21.4 24.8 16.8 12.2 9.5 31.4
2008 16.8 25.5 21.6 8.4
8 17
2009 8.5 30 15.5 8.5 9.8 11.7
注:2000-2008年名义GDP年增14.1%,城镇居民收入年增9.5%,农村居民收入年增6.1%。
2010 16.7 23.8 18.3 10.9 7.8 21.3
中国生产者价格上涨趋缓
中国生产者价格中的输入型因素
1980-2016年中国GDP增长与通胀率
30 25 20 15 10
5 0 -5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通胀率 5.988 2.383 1.928 1.5 2.828 9.3 6.5 7.3 18.8 18 3.1 3.4 6.4 14.7 24.1 17.1 8.3 2.8 -0.8 -1.4 0.4 0.725 -0.77 1.167 3.9 1.817 1.467 4.767 5.9 -0.69 3.326 4.985 2.5 2 2 2 2 GDP增长 7.91 5.2 9.1 10.9 15.2 13.5 8.8 11.6 11.3 4.1 3.795 9.21 14.2 14 13.1 10.9 10 9.3 7.801 7.599 8.4 8.3 9.1 10 10.1 11.3 12.7 14.2 9.6 9.2 10.3 9.593 9.523 9.475 9.522 9.462 9.525
1999 5854 2210 3644 2.65
2000 6280 2253 4027 2.79
2001 6860 2366 4494 2.9
2002 7703 2476 5227 3.11
2003 8472 2622 5850 3.2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扩大
中国及主要国家近年基尼系数比较
0.6
0.5 0.464
0.4 0.319
0.3
0.25
0.473
0.359
0.362
0.343
0.42
0.512 0.523 0.371
0.57
0.2
0.1
0 美国
日本
德国
意大利
中国
印度
印尼
泰国
越南
墨西哥 阿根廷
巴西
资源来源:World Bank, Key Indicators of Developing Asian and Pacific Countries,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