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声音信号的获取与处理

合集下载

物理声学实验报告

物理声学实验报告

物理声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特性。

2.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关系。

4.理解声音的干涉、衍射、共振等现象。

二、实验原理1.声音的产生: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跟随振动,形成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空气以及固体、液体等介质传播。

3.声音的接收:声音到达听者时,耳朵中的鼓膜开始振动,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大脑。

三、实验器材1.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音叉等实验仪器。

2.不同介质和温度下的声速测量装置。

四、实验步骤1.实验一:声速的测量(1)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2000Hz,使其输出正弦波信号。

(2)将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连接起来,调整示波器的时间、电压和扩大倍数。

(3)在示波器屏幕上观察到稳定的正弦波后,测量波形的周期T。

(4)测量介质的温度,并计算声速v=λ/T,其中λ为波长。

2.实验二: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衍射现象(1)在实验台上放置一个尺子,并将音叉放置在尺子的一端。

(2)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示波器的设置,使其输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3)观察声音在尺子末端形成的衍射现象,测量衍射角。

3.实验三:共振现象(1)将扁平的金属片悬挂在台架上,调整音叉的频率和示波器的设置。

(2)观察到金属片因共振而产生明显的振幅增大现象。

(3)测量金属片的共振频率和振幅。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一中,测得不同介质和温度下的声速如下表所示:介质和温度,声速(m/s)----------,---------空气(25℃),343水(25℃),1482铜(25℃),50002.实验二中,观察到不同频率下声音在尺子末端形成的衍射现象,并记录测得的衍射角。

3.实验三中,观察到金属片因共振而振幅增大,测得的共振频率和振幅如下表所示:共振频率(Hz),振幅-----------,----100,1.2200,2.5300,4.8五、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声音处理部分实验报告(3篇)

声音处理部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声音处理技术是现代通信、媒体、教育等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声音处理,可以对声音信号进行增强、降噪、压缩、合成等操作,以达到提高声音质量、方便传输、满足特定需求的目的。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声音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的声音处理技术,并能够运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的声音处理技术,如增强、降噪、压缩等。

3. 能够运用声音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内容1. 声音增强实验步骤:(1)选择一段噪声干扰严重的音频信号。

(2)使用声音处理软件(如Adobe Audition)对音频信号进行增强处理。

(3)观察处理前后音频信号的变化,分析增强效果。

2. 声音降噪实验步骤:(1)选择一段包含噪声的音频信号。

(2)使用声音处理软件(如Adobe Audition)对音频信号进行降噪处理。

(3)观察处理前后音频信号的变化,分析降噪效果。

3. 声音压缩实验步骤:(1)选择一段音频信号。

(2)使用声音处理软件(如Adobe Audition)对音频信号进行压缩处理。

(3)观察处理前后音频信号的变化,分析压缩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音增强实验结果:通过声音增强处理,音频信号中的噪声得到了有效抑制,声音质量得到了提高。

分析:声音增强技术主要是通过调整音频信号的幅度,使原本淹没在噪声中的声音信号得到突出。

在本实验中,使用声音处理软件的增强功能,可以有效提高音频信号的质量。

2. 声音降噪实验结果:通过声音降噪处理,音频信号中的噪声得到了有效抑制,语音清晰度得到了提高。

分析:声音降噪技术主要是通过识别并去除音频信号中的噪声成分,从而提高语音的清晰度。

在本实验中,使用声音处理软件的降噪功能,可以有效去除音频信号中的噪声。

3. 声音压缩实验结果:通过声音压缩处理,音频信号的存储空间得到了减小,传输效率得到了提高。

分析:声音压缩技术主要是通过降低音频信号的采样率、量化精度等参数,从而减小音频信号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声音检测报告1

声音检测报告1

声音检测报告1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声音检测的结果,并就其重要性和应用领域进行讨论。

声音检测是一项关键技术,可用于识别和分析声音信号,对于人机交互、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2. 检测方法和过程声音检测采用了声音传感器获取环境中的声音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算法对其进行分析和识别。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 传感器检测:使用合适的声音传感器进行声音信号的收集。

2. 信号采集:将传感器获得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后续处理。

3. 信号处理: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增强、降噪等处理,以提高信号质量。

4. 特征提取:从处理后的信号中提取有用的特征,如频率、振幅、时域特征等。

5. 声音识别:通过机器研究算法或人工智能技术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3. 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声音检测在各个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人机交互声音检测可以用于人机交互领域,使得设备能够通过声音指令与人进行交互。

例如,智能音箱能够通过语音识别来执行用户的命令,实现智能家居控制、音乐播放等功能。

3.2 环境监测声音检测可用于环境监测,以实时检测和分析环境中的声音信号。

例如,在城市中可以通过声音检测系统监测交通流量、环境噪音等信息,用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

3.3 安全防护声音检测对于安全防护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公共场所可以通过声音检测系统实时监测异常声音,如爆炸声、枪声等,以及窃听器、监听器等非法设备,并发出警报。

4. 结论声音检测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声音检测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等功能,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和保障社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声音检测技术将继续发展和完善,带来更多创新和应用。

以上是本报告对声音检测的分析和讨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多媒体技术之音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PPT课件( 75张)

多媒体技术之音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PPT课件( 75张)
则可由 x(nT) 完全确定 x(t)。 当 fN = 1/(2T) 时,称 fN 为奈奎斯特频率
常用音频采样率:8kHz、11.025kHz、16kHz、22.05kHz、44.1kHz 及 48kHz
2.2.2 数字音频获取
● 量化
量化概念
通过采样得到的表示声音强弱的函数 x(nT) 是连续的,为把 x(nT) 存入计 算机,就必须将采样值离散化,即量化成一个有限个幅度值的集合 x(nT)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第二章 音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 主要知识点
2.1声音概述 2.2数字化音频 2.3音乐合成与 MIDI 2.4音频卡 2.5数字音频压缩标准
2.1.1 声音定义 ● 声音概念 ● 声音特性
2.1.2 声音基本特点 ● 声音传播 ● 声音频率 ● 声音传播方向 ● 声音三要素 ● 声音连续、相关及
实时性 声音具有实时性。对处理声音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提出很高要求
2.2 数字化音频
转换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音频数字化需要考虑的问题
采样、量化、编码
模 拟 信 号 的 数 字 化 过 程
100101100011101
音频信号处理过程流程

频采
开信 样

号 频
频 率

采 样
量 化
保 存 为 声 音 文 件
周期
用声音录制软件记录的英文单词“Hello”的语音 实际波形
2.1.2 声音特点
● 声音的传播方式
声音是依靠介质 ( 比如:空气、液体、固体 ) 的振动进行传播的 声源是一个振荡源,它使周围介质产生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播 人耳感觉到这种传播过来的振动,反映到大脑,就意味听到声音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和衰减速率都是不一样的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声学实验指南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声学实验指南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声学实验指南声学是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学科,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

在物理实验中,声学实验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实验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物理实验中的声学实验指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声学实验。

实验一:声音的传播速度测量声音是一种机械波,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以及温度有关。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测量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材料准备:1. 两个固定距离的音源,如扬声器2. 一个接收器,例如麦克风3. 一根测量介质长度的尺子4. 激光测距仪或光电门等测量长度的仪器实验步骤:1. 将音源与接收器分别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上,并固定好。

2. 首先测量介质的长度,使用尺子或激光测距仪等工具。

3. 缓慢调节音源,发出一个连续的声音信号。

4. 同时启动计时器,记录从音源到接收器的声音传播时间。

5. 利用已知介质长度和声音传播时间,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二:共振现象的观察共振是声学中的重要现象,当某对象的固有频率与外界激励频率相等时,就会出现共振。

这个实验将帮助我们观察共振现象,并了解共振频率与对象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

材料准备:1. 一个玻璃杯或共振箱2. 一个频率可调的发声器3. 切实浮力卡尺或声音强度计(可选)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或共振箱放在水平桌面上。

2. 打开发声器,调整其频率直到达到共振的状态,即杯子或箱子开始发出较大的声音。

3. 记录此时发声器的频率,这就是共振频率。

4. 如果有合适的仪器,可测量共振时的声音强度。

实验三:杨氏实验杨氏实验是利用一根绷紧的细线或金属丝来测量声音的频率。

通过改变绷紧线的长度和材料的不同,我们可以测量不同频率下的声音。

材料准备:1. 一根绷紧的细线或金属丝2. 一个重物(如金属质量块)3. 频率可调的发声器或音叉实验步骤:1. 将绷紧的线或金属丝固定在两个支架上。

2. 将引重物挂在线的下端。

3. 打开发声器或敲击音叉,让声音传播到线上。

4. 可以观察到线的振动,通过改变线的长度或引重物的质量,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频率下的杨氏实验。

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速度和频率

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速度和频率

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速度和频率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空气中的震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让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

那么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频率又是怎样的呢?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声音的特性。

实验一: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材料:一个测距仪(如卷尺)、一个钟表、一个朋友。

步骤:1. 找一个较长的空旷场地,在其中选择一个起点和终点。

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尽量大,这样测量结果会更准确。

2. 让你的朋友站在终点处,你站在起点处。

3. 同步开始,让你的朋友开始发出一个清晰的声音信号(比如拍手)。

4. 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跑向终点,并尽快发出一个声音信号(比如喊出一个数字或单词)。

5. 你的朋友听到你的声音信号后,立即停止计时。

6. 用测距仪测量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

记录下这个距离,并记录下你声音信号发出后到达终点所经过的时间。

7. 根据所测得的距离和时间,计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二:测量声音的频率材料:一个音叉、一个细绳。

步骤:1. 将细绳系在音叉的一端。

2. 握住细绳的另一端,使音叉悬挂在空中。

3. 轻轻击打音叉,让它开始震动。

4. 将细绳拢紧,使音叉的振动频率传递给细绳。

5. 用手在细绳上拍打,直到你找到一个频率与音叉大致相同的振动。

6. 记录下你拍打细绳时的频率,即为音叉的频率。

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对声音的速度和频率有更深入的认识。

声音的传播速度实验告诉我们,声音的速度取决于介质。

在大部分常见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343米(在25℃的空气中),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声速”。

当介质的温度变化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温度较高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会增加。

声音的频率实验则让我们了解到频率与声音高低的关系。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的震动次数,也被称为声音的音调。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调;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

通过测量音叉的频率,我们可以对声音的音调有更直观的了解。

科学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

科学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

科学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传达信息、刺激感官并产生情感反应。

但是,你是否想过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本文将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探索声音传播的原理和机制。

实验一:声音的传播媒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声音是通过什么媒介传播的。

我们选用一根细长而坚硬的木棍,将其一端放在我们的嘴巴附近,另一端触碰到另一个人的耳朵。

然后,我们试图通过对木棍的敲击或者说话,来传递声音。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敲击木棍还是说话,另一个人都能清楚地听到声音。

这表明声音可以通过实物媒介传播,木棍在这个实验中起到了媒介的作用。

声音通过振动产生,并通过振动传递给了木棍,然后木棍将振动传递给了另一个人的耳朵。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速度接下来,我们想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有多快。

为了进行此实验,我们需要一组发声器和接收器,以及一个精确的计时器。

我们将发声器和接收器放置在相距较远的两个位置,确保它们之间没有障碍物。

然后,我们通过发声器发出一个明显的声音信号,并开始计时。

当接收器收到声音信号时,我们停止计时。

通过测量声音从发声器到接收器的时间,并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得出声音传播的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

这个速度与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当,证明声音是在空气中传播的。

实验三:声音传播的路径最后,我们想了解声音传播的路径是否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为了进行此实验,我们选择了一个开阔的空地以及一个封闭的房间。

首先,在开阔的空地上,我们站在不同的位置,然后有人在一处发出声音信号。

我们记录下自己能否听到声音,并评估声音的清晰程度。

然后,我们进入封闭的房间,重复相同的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显示,在开阔的空地上,我们可以清楚地听到声音,并且声音的强度没有明显变化。

而在封闭的房间内,声音似乎更加清晰,声音的传播路径受到墙壁的反射和衰减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声音通过实物媒介传播,如木棍;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与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当;声音的传播路径受到环境的影响,如墙壁的反射和衰减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声音作为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过程,并了解声音的特性与属性。

下面将介绍三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音叉与共鸣管材料:音叉、共鸣管、水、火柴步骤:1. 将共鸣管竖立起来并加水,直至水位稍高于管口。

2. 点燃火柴,将其轻轻插入共鸣管中,并听到音响。

3. 用手指轻轻碰一下音叉,使其振动。

4. 将振动的音叉放在共鸣管的上方,靠近管口,观察共鸣管中的水面。

结果与分析:当音叉振动时,空气会被挤压并形成一定频率的声波,从而传播到共鸣管中,引起管中空气的共鸣,水面上的水因共鸣而产生涌动。

这一实验显示了声音振动引起的共鸣现象。

实验二:瓶中的人声放大材料:一个瓶子、一张薄膜、一根橡皮筋步骤:1. 在瓶口喷灌一些水,以使其浸湿。

2. 将薄膜紧紧地覆盖在瓶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3. 大声说话或唱歌,将声音传入瓶中。

结果与分析:由于空气的振动,声音会通过薄膜传播到瓶内,并在瓶内发生共鸣,使得声音被放大。

这一实验展示了共鸣的效应,进一步说明了声音的传播原理。

实验三:水杯漏音景材料:几个大小不同的水杯、水、汤匙步骤:1. 将水杯中分别倒入不同数量的水。

2. 用汤匙轻敲水杯的边缘。

3. 观察并比较不同水杯所发出的声音。

结果与分析:倒入不同数量的水会改变水杯的共鸣频率,从而使得所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

加入适量的水会增加共鸣频率,使声音更加清脆,而加入过多的水则会降低共鸣频率,使声音变得低沉。

这一实验揭示了物体的固有频率对声音的影响。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过程。

声波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然后在空气或其他媒介中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捕捉到,并转化为声音信号传送到大脑。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特性与属性,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实验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物理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探究声音的产生机制,认识声音的振动与共鸣现象,并了解物体的振动频率对声音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计算机11-4班
学号: 2011101593 学生姓名:齐国强
指导教师:李海芳
2014年5月
实验一声音信号的获取与处理
目的与要求
1、了解音频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
2、学会使用简单的声音编辑工具进行音频数据的录制、编辑和播放;
3、了解不同的音频文件在质量上和数据量上的差异。

实验仪器与器件
硬件:计算机、声卡、话筒、音箱或耳机
软件:声音播放软件(如豪杰音频解霸、暴风影音等)、音频处理软件cool edit 实验内容
cool edit操作基础1)使用Cool Edit录制声音
①运行用Cool Edit,打开主界面窗口
②右击音轨1的空白处,插入伴奏音乐,如图2所示。

③按下音轨2的R键及左下方的红色录音键,跟随伴奏音乐开始演唱(或朗诵)和录制。

图3 声音格式的设置
④结束录音可按“停止”按钮。

点左下方播音键进行试听,看有无严重的出错,无误后双击音轨 2 进入波形編辑界面,把录制的声音存储为无压缩的.wav 文件。

“保存类型”可选择为“Windows PCM”。

(也可以另存为其他格式)
2)用Cool Edit编辑音频文件
①降噪处理:
在波形编辑界面,找出一段适合用来作噪声采样波形,打开“效果--噪声
消除--降噪器”准备进行噪声采样,如图4和图5所示。

在按默认参数值进行噪声采样后,关闭降噪器,回到波形編辑界面,全选录制的声音波形,进入降噪器并点击确定,完成降噪处理。

图4 噪声选择示意图
图5 噪声采样示意图
②混响处理:
打开【效果】|【常用效果器】|【混响】,调节混响长度、起始缓冲、高频吸收时间、干湿声比例等值,如图6所示,反复调节试听,达到最佳效果为止。


6 设置混响效果
③淡入淡出:
选取背景音乐波形的开头一部分或结束的一段,执行【效果】|【波形振幅】|【渐变】,打开波形振幅对话框,选中淡入/出选项卡,设置好初始音量值和结束音量值,点击确定完成淡入淡出处理,如图1.7所示。

实验结果
将文件保存为MP3格式,达到理想效果。

心得体会
通过对音频编辑软件的使用,了解了基本创作过程,加深了对其的理解。

实验二静态图像的处理及GIF动画制作目的与要求
1.学习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基本概念及特效处理方法
2.理解和掌握帧动画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
3.实现简单的动画创意设计
实验仪器与器件
硬件:多媒体个人计算机
软件:Photoshop CS t
实验内容
1、新建图像并输入文字,类似下图。

2、将文字图层复制一层并隐藏原先的文字层。

接着设定外发光样式,在图层调
板中将其填充不透明度设为0%,图像效果如下
3、新建一个空白图层,将其与设定了样式的文字层一同选择。

然后〖CTRL_E〗合并两者。

4、【滤镜_扭曲_极坐标】,方式为极坐标到平面坐标。

然后【图像_旋转画布_90顺时针】,执行【滤镜_风格化_风】,设定如下图6。

可用〖CTRL_F〗重复风滤镜一到两次。

接下来【图像_旋转画布_90逆时针】,图像效果如下图7。

执行【滤镜_扭曲_极坐标】,这次方式为平面坐标到极坐标,
5、建立色彩平衡或渐变映射调整层,为灰度图像着色。

效果类似下2图。

实验结果
实验心得
这是第一次比较全面的使用PS,深深地感觉到其强大的图片处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实验三数字化电视节目的编辑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数字视频的基本概念
2.掌握视频编辑和处理的软件Premiere的使用方法
3.理解数字视频处理及制作的基本过程。

实验仪器与器件
硬件:计算机、音箱或耳机、网络或素材光盘
软件:视频处理软件绘声绘影
实验内容
以”我喜爱的明星”为主题,创作一段多媒体数字视频节目。

制作要求:
1、时间不超过5分钟
2、视频的种类可以为:MTV、电子相册、宣传片、旅游留念、新闻片头、某种报道片头。

3、片头显示视频的名称。

4、片尾显示制作者的班级、学号和姓名,并滚动显示。

5、加入背景音乐或自己录制的配音。

6、在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尽量使用视频特效和视频切换特效。

实验过程截图
实验四多媒体网页制作目的与要求
1.熟悉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功能和特点;
2.学习使用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制作网页的方法
实验仪器与器件
硬件:多媒体个人计算机
软件:Dreamweaver软件
实验内容
1.网站建立与网页发布流程
建立网站首先要在本地机上构建本地站点,创建合理的站点结构,编辑制作网页,用合理的组织形式来管理站点中的文档,并对站点进行必要的测试。

一切就序后,再将站点上载到Internet服务器,供其他人浏览。

网站建立与网页发布基本流程是:站点规划与设计→素材准备→建立网站与网页制作→网站测试→网站发布→维护更新。

以“我的大学生活”为主题,创作一个个人网站。

具体要求如下:
1、主页要求有明晰的导航、和谐的画面、丰富的媒体元素。

2、要合理地利用表格、框架进行网页布局,灵活地运用超链接实现主页与各网页的之间的跳转。

3、设计的网页至少十页,链接结构二到三层,下一层必须有返回上层的按钮或链接。

4、个人网站中必须包含个人信息的页面,其他内容自定(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比如个人爱好、家乡发展介绍、专业相关的介绍、外出实习、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等),尽量突出个性,内容鲜明,页面版式及色调风格统一。

实验截图
实验心得
通过对网页设计的实际操作,了解了其基本框架,在进行设计时,素材比较缺乏,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