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坡道

合集下载

无障碍坡道的斜度要求

无障碍坡道的斜度要求

无障碍坡道的斜度要求《无障碍坡道的斜度要求》篇一:无障碍坡道的斜度要求引言:嘿,大家知道为啥要关注无障碍坡道的斜度要求吗?这事儿可重要啦。

随着社会越来越包容,我们得让所有人,包括行动不便的人,比如坐轮椅的朋友、拄拐杖的老人,都能自由地出入各种场所。

要是坡道斜度不合适,那可就麻烦了。

轮椅上不去,老人走着费劲,这就违背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初衷啦,就是为了给大家提供平等的出行机会嘛。

主体要求:一、一般公共场所的斜度要求1. 在大多数的公共建筑,像商场、图书馆、医院之类的地方,无障碍坡道的斜度绝对不能超过1:12。

啥叫1:12呢?就是说坡道每升高1米,水平长度就得有12米。

这是个很关键的要求哦。

为啥呢?你想啊,如果斜度再大点儿,轮椅往上推可就太费劲了,就像爬山似的,这对坐轮椅的人来说简直是噩梦。

2. 而且这个斜度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忽高忽低的。

有的地方,开头斜度还合适,到中间突然变陡了,这可不行。

就好比你开车在路上,路一会儿平一会儿坑洼,那多难受呀。

二、特殊场所的斜度要求1. 对于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地方,比如康复中心,这个斜度要求可能会更严格。

最好能达到1:15或者更缓。

毕竟在康复中心的人可能身体状况更弱一些,更平缓的坡道能让他们更轻松地移动。

这就像给他们铺了一条更顺畅的路,让他们在康复的道路上少些阻碍。

2. 在一些空间有限制的老建筑改造中,如果实在达不到1:12的标准,那也得保证最大斜度不超过1:10,但这种情况要尽可能避免,而且得在坡道旁边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告诉大家这个坡道有点陡,要小心。

这就像给大家提个醒,就好比你走在有点危险的路上,有人给你个警告牌一样。

结尾:这些斜度要求对于实现无障碍出行的目标可太重要啦。

要是不按照这个要求来做,那行动不便的人出门就会困难重重,这可不符合咱们建设和谐、包容社会的理念。

而且要是违反了这些要求,万一出了什么意外,那可就是建筑方或者管理方的责任啦。

所以啊,大家都要重视起来,把无障碍坡道的斜度设置好,这样咱们的城市才会更加温暖、友好。

无障碍坡道标准

无障碍坡道标准

无障碍坡道标准1. 概述无障碍坡道旨在为身体有限能力人士提供通行便利,确保他们能够无障碍地进出公共场所、建筑物和设施。

本标准旨在规范无障碍坡道的设计、建造和使用。

2. 设计要求2.1 坡度无障碍坡道的坡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坡道的最大坡度为1:12,即每升高1米,长度不超过12米;- 如有特殊需要,可以采用1:10的坡度,但不得超过6米的长度。

2.2 宽度无障碍坡道的最小宽度为1.2米,以确保轮椅和其他辅助设备的通行。

2.3 坡道长度为了方便使用,无障碍坡道的长度不宜过长。

在设计中应考虑到实际需求,尽量缩短坡道的长度。

2.4 坡道表面无障碍坡道的表面应平整、无缺陷,并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确保行走安全。

可以采用防滑材料或纹理设计来增加摩擦力。

2.5 手把栏材料和高度为了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平衡,无障碍坡道的两侧应设置手把栏。

手把栏的高度应为0.9米至1.1米,便于不同身高的人士使用。

手把栏的材料应坚固耐用,易于抓握。

3. 建造要求3.1 坡道入口无障碍坡道的入口应设置于建筑物或设施的主要门前,方便人士进出。

入口的位置应清晰标示,确保易于寻找。

3.2 坡道交通信号如果坡道与其他道路的交汇处存在,应设置合适的交通信号标示,以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3.3 坡道斜面为了确保轮椅和其他辅助设备的通行,无障碍坡道的斜面应平缓,不得有过高或过低的跃起点。

3.4 斜坡转角无障碍坡道的转角处应设置缓和的斜坡,以确保轮椅和其他辅助设备的顺利转弯。

4. 使用要求4.1 清理和维护无障碍坡道的使用单位应定期清理和维护坡道,确保其表面平整、无杂物及其他障碍物。

4.2 标示无障碍坡道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标示,以便人士能够轻松找到并识别。

4.3 照明为了确保夜间或昏暗环境下的使用安全,无障碍坡道应提供适当的照明。

本标准仅作为无障碍坡道设计和建造的参考,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补充。

使用单位应以身体有限能力人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为基准,确保无障碍坡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最新无障碍坡道规范标准

最新无障碍坡道规范标准

最新无障碍坡道规范标准无障碍坡道是为确保残疾人士、老年人以及携带婴儿车或行李的人士能够方便地进入和使用建筑物而设计的设施。

以下是最新的无障碍坡道规范标准:1. 设计原则:- 无障碍坡道应遵循通用设计原则,确保所有用户都能安全、方便地使用。

- 坡道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美观。

2. 坡度要求:- 坡道的坡度应控制在1:12(即每前进12英尺,升高1英尺)以内,以保证轮椅用户能够安全地上下。

-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空间受限,坡度可以增加到1:8,但必须配备扶手。

3. 宽度要求:- 坡道的最小宽度应为36英寸(约914毫米),以便于轮椅用户有足够的空间转弯。

4. 扶手要求:- 坡道两侧应安装连续的扶手,扶手的高度应在34英寸(约864毫米)至38英寸(约965毫米)之间。

- 扶手应坚固耐用,表面应光滑,易于抓握。

5. 表面材料:- 坡道表面应使用防滑材料,以防止滑倒事故。

6. 照明要求:- 坡道应有充足的照明,确保夜间使用时的安全性。

7. 过渡平台:- 坡道的起点和终点应设有足够大的平台,以便轮椅用户可以安全地停留和转向。

8. 障碍物清除:- 坡道上不得有任何障碍物,如台阶、门槛或障碍物。

9. 标识和指示:- 坡道入口应有清晰的标识,指示无障碍坡道的位置。

10. 维护和检查:- 应定期检查坡道,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没有损坏或磨损。

11. 合规性:- 所有无障碍坡道的设计和建设应符合当地的建筑法规和无障碍标准。

12. 紧急情况考虑:- 在设计坡道时,应考虑紧急疏散的需要,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用户可以快速安全地撤离。

通过遵循上述规范,可以确保无障碍坡道为所有用户提供安全、方便的通行方式,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无障碍坡道

无障碍坡道

无障碍坡道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转】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来源: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水平长度(m)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 X ,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 X 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 X 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的墙面宽度。

无障碍坡道工程做法及施工 方案

无障碍坡道工程做法及施工    方案

无障碍坡道工程做法及施工方案
无障碍坡道工程做法
1、30厚火烧面大理石,板背面刮水泥浆粘贴,稀水泥擦缝
2、30厚1:3干硬水泥砂浆结合层
3、 素水泥浆一道
4、60厚C25素混凝土
5、2:8灰土垫层
无障碍坡道施工方案
1、 灰土垫层:
1.1搅拌应保证拌合比例正确,拌合要均匀、颜色一致,拌合时
应控制含水量。

1.2铺设用小推车将拌合料推至施工现场用人工平铺,面层虚铺
厚度为250mm。

1.3采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上下两层灰土的接缝距离不小于
500mm,并重叠夯实。

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2、混凝土的振实: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防止漏振,应保证面层
与基层结合牢固。

3、铺贴前先将基层浇水湿润,再刷水泥浆,水泥浆随刷随铺砂
浆,并不得有风干现象。

4、 铺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虚铺厚度30mm,用铁抹子拍
实抹平,然后进行大理石的预铺。

5、 铺设面层,应对准纵横缝,用橡皮锤敲击中部,振实砂
浆至铺设高度,将大理石掀起,检查砂浆与大理石相吻
合后(如有空虚应用砂浆填补),在砂浆表面先用喷壶
适量洒水,再均匀洒一层水泥粉,把大理石对准铺贴。

铺贴顺序应从里向外逐行挂线铺贴。

缝宽不大于1mm.
6、 铺贴完成24小时后,检查大理石有无空鼓,用水泥填饱
满,并用布擦净残灰、污迹为至。

7、面层铺贴后表面应覆盖、湿润,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

无障碍坡道施工方案

无障碍坡道施工方案

无障碍坡道施工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制目的 (3)1.2 编制依据 (4)1.3 施工范围与目标 (4)二、工程概况 (6)2.1 工程背景 (6)2.2 工程特点 (7)2.3 工程重要性 (8)三、无障碍坡道设计 (9)3.1 设计原则 (10)3.2 设计要求 (11)3.3 设计内容 (12)四、施工组织与管理 (13)4.1 组织架构 (14)4.2 施工流程 (16)4.3 施工人员 (16)4.4 施工材料 (18)4.5 施工设备 (19)五、无障碍坡道施工技术 (19)5.1 土方开挖与回填 (20)5.2 钢筋骨架搭设 (21)5.3 模板安装与拆除 (22)5.4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23)5.5 防水层施工 (24)5.6 砌砖与抹面 (25)5.7 防腐处理 (27)六、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27)6.1 质量控制措施 (29)6.2 验收程序与标准 (30)七、安全防护与文明施工 (31)7.1 安全防护措施 (32)7.2 文明施工管理 (33)八、施工进度计划与资源配置 (34)8.1 施工进度计划 (35)8.2 资源配置计划 (36)九、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37)9.1 风险因素识别 (38)9.2 风险评估方法 (39)9.3 应对措施 (40)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对于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需求越来越高。

无障碍坡道作为无障碍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施工方案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无障碍坡道施工方案,以确保坡道的设计、施工和使用符合人性化、安全化、便利化的要求,为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便利,同时也满足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

本方案的制定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无障碍坡道的功能性、安全性、美观性和耐用性。

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严格施工,确保无障碍坡道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为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做出贡献。

(完整)无障碍坡道设计规范

(完整)无障碍坡道设计规范

(完整)无障碍坡道设计规范无障碍坡道设计规范(一)直线式坡道,坡面宽不小于1200,坡度不大于1:12;折返双坡道,坡面宽1200,坡度为1:12,坡道起点与终点及休息平台深度为1500.L坡道,弧形坡道,U形坡道,折返三坡道,坡面宽1200,坡度小于1:12,坡度起点与终点及休息平台深度为1500;台阶及坡道组合体,适用于建筑路口,城市广场等地面高差较大地段.节省用地,方便通行,观赏效果较好。

坡面要平整而不光滑,宽度要大于1200,坡度要小于1:12,其他由设计人定;轮椅通行的坡度在不同坡度时对高度与水平长度的限定:详03J926第20页表格,备注为:1。

1:12坡道为建筑物的坡道最低标准。

2。

1:6坡道轮椅使用者的双手推动二次后,前面的小轮就可达到水平部分。

3. 为了安全通行,大于1:12的坡道应有协助者推动轮椅上下行。

(二)第3.3.1条供残疾人使用的门厅、过厅及走道等地面有高差时应设坡道,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

90m。

第3.3.2条每段坡道的坡度、允许最大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表3.3。

2的规定。

第3。

3。

3条每段坡道的高度和水平长度超过表3.3.2规定时,应在坡道中间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

20m。

第3。

3.4条坡道转弯时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

50m。

第3.3.5条在坡道的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

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第3。

3.6条坡道两侧应在0.90m高度处设扶手,两段坡道之间的扶手应保持连贯.第3.3。

7条坡道起点及终点处的扶手,应水平延伸0。

30m以上。

第3.3。

8条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mm。

无障碍坡道

无障碍坡道

【转】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xxnky的xx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每段坡道高度与xx的限定坡度(高/长)容许高度(m)0.751.001.50水平长度(m)9.0016.00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 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障碍设计中的坡道
人行坡道:室内坡道为1/8,室外的坡道为1/10,无障碍坡道为1/12,如果不就是无障碍的话1/10就好了,建筑的台阶如果就是少于等于两阶的话也就是
需要做成坡道的,要求同上,这就是基本的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拿东西骗人,把道路坡度与建筑坡道混在一起。

补充:做不做无障碍就是设计者本身的事,还有就是不大于10%不就是不小于,跟台阶坡道就是不就是同时存在没有关系,如果想达到无障碍标准,就必须就是1/12以下,任何情况下的建筑人行坡道都
就是以上标准,不管就是单设坡道还就是坡道台阶并存都就是以上标准,只就是如果要达到无障碍标准就必须就是1/12以下,还有在道路或场地设计中坡度才用百分或千分比表示,建筑中一般都就是用长高比表示的,这就是建筑学在大一下学期学的东西,作为规范,不可能给的就是范围,只会给一个固定的数值,所以回答中就是坡度范围的直接就不用瞧,我之所以提到台阶的问题就是
因为当台阶少于两阶的时候就应该采用坡道,没有别的意思,跟就是不就是同时存在没有关系。

还有您说的一般就是在台阶旁边做坡道的情况就是为了保
证一些车辆(图书馆的运书车,医院的救护车,酒店的出租车等等)可以到达入口的雨棚下一般为1/10以下,不就是作为无障碍的坡道,真正意义的坡道一般就是为了就是残障人员能与正常人一样比较容易的到达一定的地方,所以这种坡道会比一般普通的建筑坡道更缓一些,为1/12以下。

1、由于考虑室外的绿化,随意变更建筑入口平台与轮椅坡道,如入口
平台宽度、轮椅坡道宽度不足规范与设计要求,轮椅坡道两侧未均设置
扶手等。

按照规范的要求,当为多、低层无障碍住宅与小型公共建筑时,
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应大于1、5米;当为中、高层无障碍住
宅与大、中型公共建筑时,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应大于2米。

轮椅坡道起点、终点与中间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米,轮椅
坡道转弯处平台尺寸应大于1500mm×1500mm。

有台阶的建筑入口,
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米;只设坡道的建筑入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1、5米。

2、无障碍电梯侯梯厅因墙面干挂石材而致使净深不足1、8米。

按照规范要求,在公共建筑中配备电梯时,必须设无障碍电梯。

侯梯厅的无障碍设施
与设计要求:侯梯厅深度大于或等于1、8米,电梯门洞净宽度大于或等于0、9米,按钮高度09~1、1米。

电梯轿厢深度大于或等于1、4米,宽度大于或等于1、1米,轿厢正面与侧面应设高0、8~0、85米的扶手,轿厢正面高0、9米处至顶部应安装镜子。

1、步行适宜距离: L=500、0m
2、负重行走距离: L=300、0m
3、正常目视距离: L<100、0m
4、观枝形:L< 30、0m
5、赏花:L=9、0m
6、心理安全距离: L=3、0m
7、谈话距离:L>0、70m 居住区道路:W>20、0m; 小
区路:W=6、0~9、0m;
组团路:W=3、0~5、0m;&shy; 宅间小路: W>2、50m; 园路、人行道、坡道宽:W=1、20m,轮椅通过: W≥1、50m, 轮椅交错: W≥1、80m。

尽端式道路的长度: L<120、0m,尽端回车场: S>12、0mx12、0m 楼梯踏步室内: H < 0、15m,W > 0、26m;室外: H=0、12~0、16m,W=0、30m~0、35m; &shy; 可坐踏步:H=0、20~0、35m,W=0、40~0、60m。

台阶长度超过3米或需改变攀登方向的地方,应在中间设置休息平台,平台:W<1、20m。

&shy;
居住区道路最大纵坡: i<8%;园路最大纵坡: i<4%;&shy;
自行车专用道路最大纵坡:i<5%;轮椅坡道一般: i=6%;i<8、5%;人行道纵坡: i<2、5%。

&shy;
无障碍坡道高度与水平长度:坡度:1:201:161:121:10
1:8最大高度(m): 1、501、000、750、600、35平长度(m): 30、00 16、00 9、00 6、00 2、80
室外座椅(具): H=0、38~0、40m,W=0、40~0、45m,单人椅: L=0、60m左右,双人椅: L=1、20m左右,三人椅: L=1、80m 左右,靠背倾角: 100-110°为宜。

扶手: H=0、90m(室外踏步级数超过了3级时)残障人轮椅使用扶手: H=0、68m\0、85m栅栏竖杆的间距: W<1、10m。

路缘石:H=0、10~0、15m。

水篦格栅: W=0、25~0、30m。

车档:H=0、70m;间距=0、60m;
墙柱间距:3-4m;一般近岸处水宜浅(0、40~0、60m),面底坡缓(1/3~1/5);&shy;
一般园林柱子灯高3-5m;
树池铸铁盖板:有1、2、1、5m规格大小与圆、方外型;
低栏杆:H=0、2~0、3m;中栏杆:H=0、8~0、9m;高栏杆:H=1、1~1、3m。

亭:H=2、40~3、00m,W=2、40~3、60m,立柱间距=3、00m 左右。

廊:H=2、20~2、50m,W=1、80~2、50m。

棚架:H=2、20~2、50m,W=2、50~4、00m,L=5、00~10、00m,
立柱间距=2、40~2、70m。

柱廊:纵列间距=4-6m,横列间距=6-8m。

&shy;
机动车停车车位指标大于5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机动车停车车位指标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出入口之间净
距须大于10m,出入口宽度不得少于7m,服务半径<150、0m&sh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