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汇总
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

泉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题目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专业2010 级学生姓名黄文锋学号*********指导教师吴子强职称副教授完成日期2013年12月5日教务处制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思考【摘 要】德化陶瓷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然而目前德化陶瓷面临资源枯竭和国内外竞争的情况下,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德化陶瓷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运用swot 分析方法,对德化陶瓷独特的产业环境进行探究,剖析德化陶瓷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借此提出产业升级的建议。
【关键字】陶瓷 SWOT 产业升级一、德化陶瓷产业发展状况(一)历史状况德化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德化瓷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贸易品,与茶叶、丝绸享誉世界,为中国的制瓷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填上浓重的一笔。
其制瓷业开始于新石器时代,在唐宋时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在宋代开始大量出口,尤其是明代德化制瓷业达到鼎盛时期,同时在造型艺术方面也达到一个高度,其生产的白瓷可以与玉媲美,被欧洲誉为“中国白”。
德化天生丽质、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对欧洲的陶瓷艺术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德化瓷其在用料、制作技巧和表现方式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独特之处。
(二)出口状况德化陶瓷是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是德化县的支柱产业。
从表1[1]可以看出,德化陶瓷虽然占中国陶瓷出口比重不高,但在每年出口中呈不断上涨的趋势。
表1 德化陶瓷出口额占其商品总出口比重与占中国陶瓷出口比重(2005—2011年) 年 度 指标德化陶瓷产品出口总额(万元)德化出口商品总额(万元) 中国陶瓷产品出口总额(亿美元) 德化陶瓷出口占其总出口比重(%) 德化陶瓷出口占中国陶瓷出口比重(%)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 2005 326568330900 50.37 98.69 7.91 8.1917 2006 376139381129 62.91 98.69 7.50 7.9718 2007 470174476411 66.41 98.69 9.31 7.6040 2008 558054565457 80.37 98.69 10.00 6.9451 2009 560200575800 80.63 97.29 10.17 6.8310 2010 650100673800 111.00 97.29 8.65 7.6695 2011 786297 808200 140.52 97.29 8.66 6.4588图1 德化陶瓷出口总额及其占商品总出口比重图2 德化陶瓷出口总额及其占中国陶瓷出口总额比例数据来源:1.中国统计年鉴(2007、2009、2011) 2.德化统计局年度数据(三)陶瓷产业在德化经济中地位1、从陶瓷生产总值看,陶瓷产业一直是德化县的重要产业如表2所示,2009年至2012年期间,德化县陶瓷生产总值占工业生产总值比例一直在65%左右,尤其是在2012年达到67.52%。
试论德化陶瓷雕塑艺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试论德化陶瓷雕塑艺术的现状及未来开展趋势试论德化陶瓷雕塑艺术的现状及未来开展趋势摘要:德化县与江西景德镇及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的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德化陶瓷雕塑艺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开展现状以及未来开展趋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德化陶瓷;现状;开展趋势1 德化陶瓷雕塑艺术的现状1.1 德化陶瓷简介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化瓷的制作就已开始,在唐宋时期开始兴盛,明清时期得到巨大开展。
德化瓷以建白瓷最为闻名,另外有青花瓷。
瓶、罐、杯、盘等日用瓷器是德化瓷主要的产品形式,雕塑艺术的陈设瓷器也较为常见。
贴花、印花、堆花、划花和透雕等是德化瓷的主要装饰手法。
凭着其独特的技艺,雅致的外观,德化瓷作为中国最为著名的外销瓷器之一,享誉世界,向世界各国传播了中国的制瓷技术,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1.2 德化陶瓷雕塑的艺术特色德化瓷器直接选用优质的高岭瓷土塑造成型或者翻制模具,然后注浆或者拓印而成型。
在土坯干后,要根据不同需要而决定是否上釉,之后将土坯放入窑中,在一千多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中烧制,最终产出成品。
德化陶瓷优质独特,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非常突出。
瓷器胎釉质量优良,釉面滋润,且形体厚重而又少见瑕疵,和谐完美。
外观图案的不同人物形象的构思造型都很生动形象,整体与局部的比例非常协调。
更为重要的是,人物的刻画由表及里,人物性格都通过那生动细腻的神情风韵展示出来,非常具有艺术感。
1.3 现状概述德化陶瓷雕塑艺术的存在与开展,是以众多与陶瓷雕塑艺术相关的企业为载体,以商业化推动艺术的不断进步和绵延。
拥有1400多家陶瓷企业,近10万陶瓷产业从业人员的德化县,已经初步形成了日用瓷器、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器的陶瓷产品体系,并成为中国陶瓷工艺品的最大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如今,德化的陶瓷产业,逐渐从小规模向专业化生产转变,从单打独斗向校企合作的联盟形式转变,技术正在升级创新,抱团开展正在实践。
德化陶瓷的产业对策研究

德化陶瓷的产业对策研究作者:刘铭志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6期摘要:德化陶瓷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是我国最大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目前在市场经济模式的推动下,德化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仍被许多因素制约着。
文章从德化陶瓷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方面来进行分析,以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发展对策福建德化作为我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其充分发挥自身技术、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优势,推动了德化矿产、水电、房地产及其他第三产业的进步,使陶瓷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品瓷器生产出口基地和经济发展最快的陶瓷产区。
但由于种种原因影响,德化陶瓷产品的销售价格远远低于其他的发达国家,因此,采取有效策略,推进陶瓷产业优化升级,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1 德化陶瓷产业发展现状德化陶瓷生产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
改革开放以来,德化陶瓷作为产业支柱优先发展,将传统工艺和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了以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为主的三大陶瓷产品体系,推动了陶瓷业的快速发展,被授予“中国瓷都之乡”的荣誉称号。
受金融危机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陶瓷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地提高,影响产品销售;再者,一些企业总是热衷于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和企业规模的扩展,而产品变化却不大,甚至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大同小异,加上企业领导者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忽视了产品质量、人力资源、营销等方面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陶瓷产业的持续发展。
2 德化陶瓷产业发展的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基础,创造品牌陶瓷产品,促进德化陶瓷产业的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要走出一条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发创新为支撑的发展路子,必须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2.1 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创新理念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严格制定陶瓷原材料的上市准入标准,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遏制不合格原材料进入市场,尽力开展和推广原料标准化工作,在企业员工中强化质量意识,引导企业树立创新理念,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弘扬陶瓷文化,在继承传统陶瓷文化的基础上,用全新的理念诠释陶瓷文化,使之融合现代审美元素,能够与现代的社会时尚、现代生活情趣、现代文化思潮相适应相协调,同时,要在掌握市场需求信息的基础上,研发适合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福建德化·三大古瓷都现状分析之二

福建德化·三大古瓷都现状分析之二瓷库中国讯德化的瓷业,历代烧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确实壮观,从人口密集的城关到偏僻的山村,从田野到丛山密林,经常可以发现古瓷片和古瓷窑的遗址,白莹莹、花艳艳的瓷片,象颗颗青花茶盘星斗撒在人间,似片片白玉镶织大地,把青翠翠、绿葱葱的山乡点缀到更加美丽。
全县目前已发现的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的窑址达238处,全县十八个乡镇都有古窑址分布,其中“屈斗宫德化窑址”(包括浔中、龙浔、三班、盖德,4个乡镇宋至明代的窑址)1988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化瓷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后期即开始生产和使用了。
至唐代后期,德化三班、泗滨一带制瓷业已开始发展。
唐末五代出现陶瓷专著《陶瓷法》、《绘梅岭图》。
图:德化白瓷开心如意10寸弥勒佛改革开放后,德化顺着春风快速发展了起来。
那都有什么样的情况呢,不要着急,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德化的现状吧。
1)产区概况。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德化作为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其陶瓷业焕发蓬勃生机,呈现“一枝独秀”局面。
陶瓷年产值每年均以20%以上的幅度快速增长,其陶瓷产值、发展速度、出口比重、出口创汇等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各陶瓷产区前列,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德化充分发挥传统产业、自然资源等优势,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等齐头并进的陶瓷产业格局,大量的陶瓷批发使陶瓷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品瓷器生产出口基地和经济发展最快的陶瓷产区。
陶瓷生产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支柱产业地位十分突出,行业特色区域基本形成。
走出了一条以民营陶瓷企业为主体,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研发创新为支撑的发展路子。
为此,2003年福建德化已被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瓷都”荣誉称号。
2)产品种类及质量优势。
陶瓷瓷器产品种类:以西洋工艺瓷为多,包括花园装饰系列、圣诞节产品系列等;有闻名于世的德化白色艺术瓷雕,还有日用陶瓷和高科技含量瓷。
德化陶瓷市场分析

德化陶瓷市场分析前言德化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之乡,拥有悠久的陶瓷历史和文化。
德化陶瓷市场作为中国陶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德化陶瓷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竞争格局,希望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参考。
一、市场现状1.1 市场规模截至目前,德化陶瓷市场的规模约为XX亿元,占据中国陶瓷市场的XX%份额。
市场主要集中在陶瓷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相关配套服务。
1.2 产品结构德化陶瓷市场的产品结构多样,主要包括仿古青瓷、现代彩瓷、日用陶瓷等品类。
其中,仿古青瓷在市场中占据一定比重,备受消费者认可。
二、市场发展趋势2.1 产品升级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设计的不断追求,德化陶瓷市场正逐渐向品质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诸如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借助科技手段提升产品品质等。
2.2 拓展销售渠道随着电商的兴起,德化陶瓷市场正逐渐向线上拓展,通过网络销售拓展更广阔的消费群体。
同时,开拓海外市场也成为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
三、竞争格局3.1 主要竞争对手在德化陶瓷市场中,主要竞争对手主要包括A公司、B公司和C公司等知名陶瓷品牌。
这些公司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3.2 竞争策略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各家陶瓷企业纷纷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注重品质和创新,以及提升售后服务等措施。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德化陶瓷市场的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但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未来,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德化陶瓷市场有望实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以上就是本文对德化陶瓷市场的分析,希望能为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XXX. (20XX). 《德化陶瓷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陶瓷科技》, (XX), XX-XX. 2. XXX. (20XX). 《德化陶瓷市场调研报告》. 《经济导刊》, (XX), XX-XX.。
德化陶瓷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德化陶瓷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德化陶瓷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导言:德化陶瓷,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瑰宝之一,深受世人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我参加了德化陶瓷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我深入了解了德化陶瓷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艺术价值,收获颇多。
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对陶瓷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德化陶瓷对当地经济、文化的重要影响,同时我也意识到进一步发展陶瓷产业的必要性。
一、德化陶瓷的历史渊源德化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据史书记载,德化陶瓷的发展始于唐朝晚期,当时的德化瓷器以青瓷、白瓷为主,技法精湛。
随着中国历史的演进,德化陶瓷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福建省著名的民间工艺品。
二、德化陶瓷的制作工艺德化陶瓷的制作工艺可以分为釉下彩、釉上彩和青花三种主要技法。
其中,釉下彩是德化陶瓷的独特工艺,经过多道工序的精细制作,使得陶瓷表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纹样。
另外,德化陶瓷的釉上彩也相当精美,色彩鲜艳而富有变化,往往运用在器物的撰书、画龙等装饰上。
青花则是德化陶瓷的传统工艺之一,制作出的器物具有简约、自然的美感,深受人们喜爱。
三、德化陶瓷的艺术价值德化陶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内涵,反映了德化陶瓷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德化陶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魅力,同时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达,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四、德化陶瓷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德化陶瓷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德化陶瓷产业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德化陶瓷也成为德化县的一张名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德化陶瓷的传承和发展也促进了当地的文化繁荣,增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进一步发展陶瓷产业的必要性虽然德化陶瓷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但是面临着一些问题。
浅析德化陶瓷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3 . 规模小分散f 生 的生产特点。 企业的规模较小且分散不利于发展规模 经济 , 优势互补 。小企业 由于资金不 足,技术较弱制约了企业 向专业化
发展 。
“ 之称 。德化县陶瓷生产历史悠久 ,陶瓷文化深厚与江西景德镇和湖南 醴 陵并称为 中国三大古 瓷都 。德化陶瓷文化在 陶瓷历史享有举足轻重 的
地位 ,德化县先后被授予 “ 中国陶瓷之乡 ” 、“ 中国 ( 陶瓷 )艺术之乡” 、
4 . 薪酬待遇。薪酬待遇是一个是否能 留住人才 的重要因素,这种粗放
“ 中国瓷都. 德化”等美誉 。
一
型的企业难 以留住人才 ,随着企业成本的增加给予员工 的薪酬空 间更加
狭 小 导 致 优 秀人 才 流 失 。
浅析德化陶瓷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曾荣彬 许栋 奕 刘建重 莆田学院 管理学院 福建 莆 田 3 5 1 1 O 0 【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德化 陶瓷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然后根据 陶瓷产业存 在的 问题提 出解决对策 ,指 引德化 陶瓷产业朝着环保 、可持续 、富有 竞 争 力的方 向发展 。 【 关键词 】陶瓷产业 环保 富有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F 4 2 6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9 — 4 0 6 7 ( 2 0 1 3 ) 0 7 — 1 1 5 一 O 1 引 言
势。大量 的旅客对于旅游纪念品也将 产生巨大 的需求 ,从而促进 陶瓷业 发展。德化则可 以利用 陶瓷业发展陶瓷文化旅游 ,参与德化陶瓷生产制 作过程尽情感受 陶瓷文化魅力 ,可以为旅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 ,双 向 互动。两者结合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又利 于企业 的产品推广 ,将旅游业和 陶瓷产业相结合是必有利于德化经济发展。
福建省德化县陶瓷外贸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福建省德化县陶瓷外贸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德化县,曾与江西省的景德镇、湖南省的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该县位于闽中屋脊的戴云山麓,境内山多,水足,水力资源和矿产资源较丰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该县拥有丰富的上等土矿作为陶瓷生产的原材料,主要用于生产日用陶瓷和工艺陶瓷。
近年来,德化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陶瓷业,而且,该县的陶瓷外贸出口总额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陶瓷企业面临着企业内部存在问题和外部环境的威胁,导致该县的陶瓷出口额在我国陶瓷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多,为了能在我国陶瓷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德化县的陶瓷业需要针对陶瓷外贸出口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采取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促进本县陶瓷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一、德化县陶瓷出口现状陶瓷业是德化县的支柱产业,该县凭借着悠久的陶瓷外贸出口历史,近年来,该县的陶瓷产品仍然倾向于外贸出口,并且在陶瓷出口总额上呈现出较好的增长趋势。
2007年至2013年,该县的陶瓷出口总额从61832万美元增加到169500万美元,但是在中国陶瓷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只占到8%左右,并且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该比重并未有明显的增长。
德化县的陶瓷产品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是陶瓷小工艺品,二是日用陶瓷,三是传统瓷雕,四是茶具,出口的产品主要是陶瓷小工艺品和日用陶瓷,占到总出口量的80%以上,而传统的瓷雕和茶具主要是内销。
该县陶瓷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欧盟国家、美国和日本等,由于这些国家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导致市场对陶瓷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减少,该县在这些国家的陶瓷出口量远远小于往年的出口量,该县只能通过开拓新市场来增加陶瓷出口量,但仅仅依靠出口量的增加并不能弥补该县在我国陶瓷出口中的比重问题。
二、德化陶瓷业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陶瓷企业内部问题分析1.生产规模小,生产能力弱。
德化县拥有上千家陶瓷企业,但大企业仅有10家左右,大部分是中小型的陶瓷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题目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专业2010 级学生姓名黄文锋学号*********指导教师吴子强职称副教授完成日期2013年12月5日教务处制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思考【摘 要】德化陶瓷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然而目前德化陶瓷面临资源枯竭和国内外竞争的情况下,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德化陶瓷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运用swot 分析方法,对德化陶瓷独特的产业环境进行探究,剖析德化陶瓷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借此提出产业升级的建议。
【关键字】陶瓷 SWOT 产业升级一、德化陶瓷产业发展状况(一)历史状况德化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德化瓷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贸易品,与茶叶、丝绸享誉世界,为中国的制瓷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填上浓重的一笔。
其制瓷业开始于新石器时代,在唐宋时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在宋代开始大量出口,尤其是明代德化制瓷业达到鼎盛时期,同时在造型艺术方面也达到一个高度,其生产的白瓷可以与玉媲美,被欧洲誉为“中国白”。
德化天生丽质、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对欧洲的陶瓷艺术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德化瓷其在用料、制作技巧和表现方式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独特之处。
(二)出口状况德化陶瓷是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是德化县的支柱产业。
从表1[1]可以看出,德化陶瓷虽然占中国陶瓷出口比重不高,但在每年出口中呈不断上涨的趋势。
表1 德化陶瓷出口额占其商品总出口比重与占中国陶瓷出口比重(2005—2011年) 年 度 指标德化陶瓷产品出口总额(万元)德化出口商品总额(万元) 中国陶瓷产品出口总额(亿美元) 德化陶瓷出口占其总出口比重(%) 德化陶瓷出口占中国陶瓷出口比重(%)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 2005 326568330900 50.37 98.69 7.91 8.1917 2006 376139381129 62.91 98.69 7.50 7.9718 2007 470174476411 66.41 98.69 9.31 7.6040 2008 558054565457 80.37 98.69 10.00 6.9451 2009 560200575800 80.63 97.29 10.17 6.8310 2010 650100673800 111.00 97.29 8.65 7.6695 2011 786297 808200 140.52 97.29 8.66 6.4588图1 德化陶瓷出口总额及其占商品总出口比重图2 德化陶瓷出口总额及其占中国陶瓷出口总额比例数据来源:1.中国统计年鉴(2007、2009、2011) 2.德化统计局年度数据(三)陶瓷产业在德化经济中地位1、从陶瓷生产总值看,陶瓷产业一直是德化县的重要产业如表2所示,2009年至2012年期间,德化县陶瓷生产总值占工业生产总值比例一直在65%左右,尤其是在2012年达到67.52%。
表2 德化陶瓷生产总值及其其占德化工业生产总值比例年份类型德化陶瓷生产总值(万元)德化工业生产总值(万元)德化陶瓷生产总值占工业生产总值比例(%)2009 713200 1094600 65.162010 823800 1282590 64.232011 1085100 1656826 65.492012 1242300 1839800 67.52图3 德化陶瓷生产总值及其其占德化工业生产总值比例数据来源:德化统计局年度数据2、从德化陶瓷产业用电量的使用情况上看,陶瓷产业一直是德化县的重要产业因为工业生产需要用电,从中也可以看出该地区哪个产业发展的较好。
从表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2009年到2012年,陶瓷的用电量占全县工业用电量50%以上。
表3 陶瓷用电量及其占全县工业用电量比例年份类型陶瓷用电量(万千瓦时)全县工业用电量(万千瓦时)陶瓷用电量占全县工业用电量的比例(%)2009 37462 60634 61.782010 47996 79698 60.222011 51153 98323 52.032012 54408 90535 60.10图4 陶瓷用电量及其占全县工业用电量比例数据来源:德化统计局年度统计数据3、从税收收入来看,德化陶瓷产业是德化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如表4、图5所示,2009年至2012年期间,陶瓷税收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期间,陶瓷业税收收入占税收收入比例都在60%以上。
表4 陶瓷税收收入及其占税收总收入比例年度类型税收总收入(万元)陶瓷业税收收入(万元)陶瓷税收占税收总收入比例2009 63879.739880.4262.43 2010 77285.748852.363.21 2011 10222665117.9663.7 2012 11367673389.364.56图5 陶瓷税收收入及其占税收总收入比例数据来源:1.德化统计局年度统计数据 2.德化税务局统计数据二、目前德化陶瓷产业的竞争环境(一)内部优势1、自然资源优势德化瓷业延续千年,是与得天独厚的优质的瓷土资源分不开的,德化瓷土矿点多,分布广,类型多种多样,储量丰富,铁、钛等杂质含量低,质量好,烧后白度高,有的可以就地取材,单矿成瓷,石英、钾长石、石灰石等制瓷资源也都很丰富,尤其是蕴含了丰富的高岭土资源。
德化瓷土资源其主要分布在:褒美、乐陶、后所、后山洋、高洋、三班、科荣、盖德、土坂、世科、南埕、蕉溪、梓溪、上涌、葛坑、洪田、杨梅、下楼坑、割竹尾、十八格。
优质的高岭土是制作“中国白”的主要原料,而其它瓷土无论是从色泽、细度、可塑性等方面,较之优质高岭土都有较大差别。
特别是含铁元素等杂质较多的瓷土,容易使烧制出的瓷器色泽偏红、偏暗。
现在市面上很多价格低廉的瓷器都是花花绿绿的,看着颜色很热闹,其实上那么多色,主要就是为了掩盖由于使用劣质瓷土而显得色泽不均的瓷坯。
可以说拥有优质的高岭土是德化陶瓷业发达的物质基础。
2、人力资源优势德化陶瓷是劳动性密集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德化的总人口为319689人,但其将近29万人常年住在县城,这为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劳动力来源。
全县人口15.77万劳动力中,已有10.24万名转入非农产业。
[2]并且德化陶瓷产业发展千年,德化每家每户的生活都与陶瓷生产密切相关,陶瓷对于德化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产品,它已融入德化人的血液中,成为生活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
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的继承了父辈们传统的高超的技艺,为德化陶瓷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熟练工人。
加之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地为这个庞大的组织输送着各种专业人才,源源不断地为德化陶瓷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保证了陶瓷企业拥有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的动力。
3、技术优势德化陶瓷在刻花、划花和印花等传统的技术上,发明了堆花、贴花和刻写诗词美语等装饰技法,充分利用德化白瓷质地纯白、杂质少等特点,塑造出各种艺术品而不施任何彩料,成为德化瓷器的艺术特色。
刻花即用竹签或篦笔等在器物湿坯上直接刻划出各种纹饰。
纹样主要有松鹤、云龙、花鸟、兰花、竹石、牡丹等图案。
堆贴分为堆花和贴花,其中堆花是用毛笔蘸泥浆,在器坯外表面按照一定的轮廓或脉络堆画成图案;而贴花足先用模具或捏塑,制成所需的花卉、铺首等部件,经修整以后,用泥浆粘贴丁已修好的器物胎体上。
透雕又称镂空,足将某一器物绘好图案后,再用利刀雕透成花纹的装饰手法之一。
德化早在明代的博山熏炉、仿铜香炉、笔筒、花瓶等产品上就已采用。
(二)内部劣势1、缺乏合作机制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优胜劣汰,但恶性竞争会造成经济投资环境的恶化,导致两败俱伤。
据统计德化登记在册的陶瓷企业有1330家,但仅仅只有162家成规模,其他的基本上是小作坊。
由于小作坊的大量存在,加之其订单来源少,大部分是为大型陶瓷企业代工,利润微薄。
为了生存,不惜自相残杀,搞窝里斗,拼命降低陶瓷产品的价格,致使客户渔翁得利,失去陶瓷产品的定价权。
合作的基础是理性竞争所形成的诚信。
只有在竞争中加强合作,才能形成很强的竞争优势。
德化陶瓷企业就是因为缺乏合作机制,不仅仅是小企业损失巨大,大型企业也深受其害。
就如前段时间,在广交会上,就因为各家企业没有达成共进退的共识,一些小企业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偷偷地与客户以低价格成交,使得德化陶瓷企业损失巨大。
2、高素质人才缺乏前文提到德化从事陶瓷制造业的工人具有丰富的经验与技术,但是这些工人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甚至是小学毕业,这也正是人才制约了德化陶瓷进一步发展。
虽然据统计目前德化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3 名、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160 多人,但是在和外商交流时,可以发现很少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的人才,因而经常因不熟悉规则而深受其害。
不仅仅如此,虽然每年有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输送大量人才,但缺乏管理人才,陶瓷企业经常管理混乱,甚至目前一些管理者看不懂财务报表,对外界信息也不甚了解,盲目下达生产指标。
加之企业本身也不重视人才培养,缺乏人才晋升机制,任人唯亲,这种现象在小企业、小作坊表现的更为明显。
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不仅仅使得陶瓷企业管理不能创新,而且严重制约了陶瓷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3、管理创新滞后德化陶瓷企业其物流一般要经过:原材料进厂→仓储→加工→成品入库→出厂→经销商仓库→商店→消费者,这些环节。
而且大多企业是自己到矿山上去采购原料,自己运输,自己储存风化,甚至有些企业成品也是自己销售。
这种“纵向一体化”的传统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缺陷:(1)企业成本上升。
陶瓷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企业不仅仅要致力于制造业,同时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采购、销售方面。
并且企业还要花费精力对上游供应和下游销售实时监管工作,这样一来又消耗了大量的企业的时间,是企业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投入到主营业务—制造业中来。
(2)企业信息共享程度低。
德化陶瓷长期以来的传统管理模式,使得上游供应商、处于中游的制造商、下游的销售商之间的信息程度相对低。
这会造成如下游的销售商的订货信息传到制造商手上常常是被扭曲的,因而误导制造商的决策,进而购进的原料过多,导致仓储成本上升。
不仅仅如此,信息共享程度低也会造成低质量客户服务、运输低效等对企业不利的现象。
4、瓷土过度开发陶瓷行业是高耗能行业,,要耗费大量矿产资源和能源,如广东佛山每年消耗陶瓷原料超过4000 万吨,平均每天消耗12 万吨。
[3]而德化陶瓷能形成“中国白”这一品牌,其得益于有高质量的瓷土资源。
目前德化陶瓷高速发展,不得不面临境内及附近瓷土资源的枯竭,如今德化陶瓷不得不依赖从外省引进高岭土来为本土陶瓷产业“输血”。
但是由于近几年来油价上涨,导致运输成本上升,而运费上升转嫁瓷土价格上,导致陶瓷企业采购成本的大幅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