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章 六朝小说
六朝笔记小说选.ppt

關於干寶:
一、時稱良吏:干寶學識淵博,遍覽群籍,因王導推薦, 主修國史。其著《晉紀》為編年體史書,直而能婉,可惜 已亡伕。
二、搜神記異:受到當時時代風氣影響,干寶是個有神論 者,傳說干寶家中曾發生如此怪事:『干寶之父有一寵婢, 父死埋葬時,其母出於妒忌,將此婢推入墓中。十多年後, 母死合葬,掘開父墳,發現她伏在棺木上,仍有氣息。一 日後此婢甦醒,自言在墓中時,干寶之父經常給她飲食, 仍像生前一樣寵愛她,還告訴她家中吉凶之事,這些事都 和實際情況完全相符。』
二、小說之題材:以志怪小說最多,志人小說次之。
1、志怪小說:興起於魏晉南北朝,與當時佛道思想傳布, 神仙方術之說盛行有密切關係。其內容著重於記錄神怪異 聞。依內容不同,又可分為:
A講說鬼神怪異迷信的故事,如干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搜神記》、劉義慶 《幽明錄》。
B誇飾正史以外的歷史傳聞,如王嘉《拾遺記》。
C有的炫耀地理博物特產,如張華《博物志》。
【譯】宋康王的隨從韓憑,娶了姓何的妻子,由於長得很 美,宋康王便奪走她。韓憑心生怨恨,宋康王就把他囚 禁起來,並把他定罪去戍邊、服苦役。
『妻密遺憑書,繆其辭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 日出當心。」既而王得其書,以示左右,左右莫解 其意。』
【釋】遺ㄨㄟˋ:送交。繆ㄇㄧㄡˋ:詐偽。繆其辭:是說故意
把話說得隱晦曲折。淫淫:細雨綿綿的樣子。當:照也。
六朝筆記小說選
何謂六朝筆記小說?
筆記:是一種隨手筆錄的文體。內容十分廣泛;可涉及許 多領域,亦可專門記敘某一方面事物。
六朝是中國古代小說形成並逐漸繁榮的時期,這個時 期的小說作品數量較多,內容豐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 況。
六朝志人小说(续)

《世说新语 ·汰侈》
《世说新语》特点
简约含蓄,隽永传神。 “记言则玄远冷峻,记 行则高简瑰奇。”(鲁 迅语)
《笑林》三国· 邯郸淳
长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 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 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 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见母遣妇
平原陶丘氏,取渤海墨台氏 女,女色甚美,才甚令。复相敬, 已生一男而归。母丁氏,年老, 进见女婿,女婿既归而遣妇。妇 临去请罪,夫曰:“曩见夫人年 德已衰,非昔日比,亦恐新妇老 后必复如此,是以遣,实无他 故。”
简傲
嵇康打铁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 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 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 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 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 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 来,见所见而去。”
栖逸
兄弟异趣
飞
戴安道(逵)既厉操东山,而其 兄欲建式遏之功。谢太傅曰:“卿 兄弟志业,何其太殊?”戴曰: “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 其乐’。”
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 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 情。”
王长史登茅山,大恸哭曰: “琅邪王伯舆,终当为情死。”
尤悔 兄弟残杀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 卞太后合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 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 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 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 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 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 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
先人之恶
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问温 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 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 陈之。”王迺具叙宣王创业之始, 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 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覆面著床 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六朝志怪小说..

《晋书 ·干宝传》记载: 宝父先有所宠侍婢,母甚妒忌, 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宝兄弟 年小,不之审也。后十余年,母丧, 开墓,而婢伏棺如生,载还,经日乃 苏。言其父常取饮食与之,恩情如生, 在家中吉凶辄语之,考校悉验,地中 亦不觉为恶。既而嫁之,生子。
又宝兄尝病气绝,积日不冷, 后遂悟(寤),云见天地间鬼神事, 如梦觉,不自知死。宝以此遂撰集 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 神记》,凡三十卷。以示刘惔tán , 惔曰:“卿可谓鬼之董狐。”
康阿得死三日,还苏。说初死时, 两人扶腋,有白马吏驱之。不知行几 里,……见有十余梁间瓦屋。有人皂服 笼冠,边有三十吏,皆言府君,西南复 有四、五十吏。阿得便前趋拜府君。府 君问:“何所奉事?”得曰:“家起佛 图塔寺,供养道人。”府君曰:“卿大 福得。”问都录使者:“此人命尽邪?” 见持一卷书伏地案之,其字甚细。曰: “余算三十五年。”
超忧感积日,殆至委顿。去后五年。 超奉郡使至洛,到济北鱼山下,陌上西 行,遥望曲道头有一马车,似知琼。驱 驰至前,果是也。遂披帷相见,悲喜交 切。控左援绥,同乘至洛。遂为室家, 克复旧好。至太康中,犹在。但不日日 往来,每于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 七日,九月九日旦,十五日辄下,往来 经宿而去。张茂先为之作《神女赋》。
二、歌颂为民除害,反映斗争 精神
《三王墓》
《李寄斩蛇》
三、赞颂坚贞的爱情
《韩凭妻》
《紫玉》 《弦超》
弦超
魏济北郡从事掾弦超,字义起,以嘉 平中夜独宿,梦有神女来从之。自称: “天上玉女,东郡人,姓成公,字知琼, 早失父母,天帝哀其孤苦,遣令下嫁从 夫。”超当其梦也,精爽感悟,嘉其美 异,非常人之容,觉寤钦想,若存若亡, 如此三四夕。 一旦,显然来游,驾辎軿pí ng车,从 八婢,服绫罗绮绣之衣,姿颜容体,状
六朝小说

魏武将见匈奴使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 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 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 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 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 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 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 也。”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 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 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王子猷居山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 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 《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 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 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 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 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 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 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 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 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 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 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 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六朝文言小说
魏晋南北朝(80西晋
六朝小说的源泉

六朝小说的源泉摘要:古代神话,遗留到秦、汉之际就造成了秦皇汉武时举国狂热的迷信神仙;东汉之末,大盛巫风,鬼道愈炙;会小乘佛教,传入中国土地,也渐渐兴盛;社会动乱,文化在各国家各民族的交融与碰撞之下愈加繁荣,文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清谈成风,玄学鼎盛,文士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品评他人;这一切,都成就了中国小说的萌芽,形成了六朝特有的笔记体小说,对后世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关键字:六朝小说造纸术政局动荡文化繁荣志怪小说地理博物类《博物志》杂史杂传类宗教《列异传》《搜神记》佛法灵异类志人小说笑话野史遗闻轶事六朝的时间段,在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我在这里采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运用的将曹魏、晋朝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以此作为六朝的正统编年纪事,后人也多将此六个朝代并称六朝。
六朝是汉代、唐代,两个统一大王朝之间的分裂阶段,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与之相伴的文学也在这时有了很大发展和进步,文人开始自觉的进行文学创作。
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和萌芽阶段,就是在六朝的时候。
六朝小说所涵盖的各类作品,在撰述意图、题材性质、历史渊源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这些不同类型的作品同事涌现于六朝时期,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密切关系的。
总的来说,有一下三个原因:首先,纸的普遍使用改善了写作的物质条件。
汉代已经发明了造纸术,但纸张还没有广泛使用,竹木简仍然是汉代同性的文字载体。
在使用竹简的时代,由于书写操作的繁难,只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才会被人们记载下来。
到了六朝,纸张取代竹简成为通行的文字载体。
与笨重的竹简相比,轻盈、廉价的纸方便书写,用纸抄写的书剑也便于保存、流传和阅读。
纸的普遍使用不仅增强了人们阅读、求知的欲望,也激发了人们的撰述热情。
在纸流行以后,人们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不太重要的事情也记录下来。
因此,六朝小说中出现了跟多志人记事之作。
第二,国家的分裂和政治权利的分散,也带来了思想文化的开放和多元的局面。
汉代的时候,国家统一,政治权利高度集中与中央政府,朝廷可以运用手中的权利统一全国的思想文化。
唐传奇与六朝小说的比较

1、创作成因和目的:六朝志怪小说旨在崇扬道佛,如《搜神记》其目的就在于明神道之不诬;志人小说如《世说新语》是士大夫闲暇消遣的产物,都不是有意识的小说创作。
而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具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等小说特点。
作者为了显现史才、诗笔和议论,也有提高声誉的目的,往往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虚构多方面反映现实、抒写理想。
2、创作内容:受道教神仙信仰、玄学风气以及佛教传播影响,志怪小说以真实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为主体内容,如《搜神记》分神化篇、妖怪篇、异行篇、还魂篇、精怪篇等记录神仙精怪和奇人奇事。
志人小说突破志怪藩篱,现实性较强,如《世说新语》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记叙名士卓然不群的举止言行。
唐传奇传述奇事奇遇,但作者开始运用佛道观念表现现实人生,内容在志人小说的基础上更趋贴近社会,反映面更广。
有的由鬼神志怪转入写人世之奇,直接叙写人事,如《李娃传》塑造了纯洁的风尘女子李娃,控诉了士族婚姻制度的罪恶;有的虽有人与神怪交往,但目的在于人事,如《柳毅传》,虽有救龙女的情节,但目的在于弘扬知恩图报的精神;人物实现了从神仙到游侠的转变,从仙境回到人间,如《虬髯客传》中的虬髯客就是豪放慷慨、有远见卓识而行动诡秘的侠客豪杰;用释道观念感悟生活,如《南柯太守传》“虽稽神语怪”,但希冀人们领会世间祸福穷达变幻无常的道理,看破功名富贵。
唐传奇已由怪力乱神走向人事之奇,脱离了荒诞不经,开始正面描写人世。
3、表现形式志怪小说往往主体便是记录怪异,宣传宗教教义,如《灵鬼志》宣扬因果观念。
唐传奇在运用宗教教义时,把宗教观念转变为艺术方式,不再是有意宣传宗教。
有的用释道观念来进行艺术想象,如《离魂记》中离魂和死而复生的情节是作者借虚幻的外衣,更为真切地表现倩娘对王宙真实的情感;有的是人物来源释道,借释道之人表现现实人生,如《裴航》中的云英便是一位仙女。
4、艺术技巧(1)结构篇幅六朝小说情节往往不完整,篇幅短小,粗陈梗概或丛残小语,如《世说新语》记述人物言语、行为片断。
五年级上册第八课古代文学系列Ⅴ之六朝文言小说

古代文学系列Ⅴ
六朝文言小说
网络课程
干宝简介
干宝(?-336年)字令升,东晋文人。祖籍河 南新蔡。他是一位很有学识、文笔优美的史官。
干宝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搜神记》、《周易》、《周官》; ②.《搜神记》对后世的影响: 关汉卿的《窦娥冤》: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文学系列Ⅴ
六朝文言小说
网络课程
神话戏《天仙配》:
杜牧简介
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 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代文学系列Ⅴ
六朝文言小说
网络课程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2 年)字梦得,唐朝 彭城人(今江苏徐州),祖籍洛阳,唐朝文 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有 ‚诗豪‛之称。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 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 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 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 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 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地。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 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译文:
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 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即将雌剑网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 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专题汉魏六朝文学

魏诗的代表作品赏析
1
《长歌行》是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以 豪放奔放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山河和英 勇的战士形象,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热 爱和对英雄的崇敬。
2
《短歌行》是另一首脍炙人口的魏诗, 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 感慨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珍 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归园田居》是魏诗中田园诗歌的代表 作之一,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田园 风光和农村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 的热爱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汉魏六朝小说的代表作品和影响
《搜神记》是汉魏六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志怪为主,记载了许多神仙鬼怪的传说 和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和文化。
《世说新语》则是六朝时期的代表作,它以 志人为主,记载了当时士人的言谈举止和生 活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 想感情。
汉魏六朝小说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它们不仅为后来的唐传奇、明清小 说等文学体裁提供了创作灵感和素材,同时 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
汉魏六朝散文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汉魏六朝散文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风格 和特点都有所不同。汉代的散文作品以朴实自然为主, 魏晋时期的散文则逐渐走向华丽和繁复。到了南朝时期 ,骈文盛行,讲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代表作品有《 洛阳伽蓝记》等。
汉魏六朝散文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风格 和特点都有所不同。汉代的散文作品以朴实自然为主, 魏晋时期的散文则逐渐走向华丽和繁复。到了南朝时期 ,骈文盛行,讲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代表作品有《 洛阳伽蓝记》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汉魏六朝散文
汉魏六朝散文概述
汉魏六朝散文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汉、魏、晋、宋、齐、梁、陈七个朝代的散文作品。这一时期的散文作品在文 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搜神记原序
晋散骑常侍新蔡干宝令升撰
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 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卫朔失国,二传互其所闻,吕望 事周,子长存其两说。若此比类,往往有焉。从此观之,闻 见之难,由来尚矣。夫书赴告之定辞,据国史之方册,犹尚 若此;况仰述千载之前,记殊俗之表,缀片言于残阙,访行 事于故老,将使事不二迹,言无异途,然后为信者,固亦前 史之所病;然而国家不废注记之官,学士不绝诵览之业,岂 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今之所集,设有承于前载者, 则非余之罪也。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愿与先贤前 儒,分其讥谤。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群言 百家,不可胜览;耳目所受,不可胜载。亦粗取足以演八略 之旨,成其微说而已。幸将来好事之士,录其根体,有以游 心,寓目,而无尤焉。
第二節
志人小說
三國魏邯鄲淳《笑林》 東晉葛洪《西京雜記》 東晉裴啟《語林》 東晉郭澄之《郭子》 劉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梁朝沈約《俗說》 梁朝殷芸《小說》
以上各書除《西京雜記》和《世說新語》外,其他六種只 有輯本。
志人小說興盛與魏晉品評人物及清談風氣
《世說新語》名士風度的教科書。 裴啟《語林》寫成後爭相傳抄。 梁武帝敕命殷芸制《小說》。
祖士少(約)好財,阮遙集(孚)好屐,並恒自經營,同 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客至屏 當未盡,餘兩小簏,著背後,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 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歎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 神色閒暢。於是勝負始分。 ---雅量第六 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湧,孫、 王諸人色並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舟 人以公貌閑意說,猶去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喧 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眾人即承響而回。 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雅量第六
干寶《搜神記 》
干寶(?—336),字令升,新 蔡(河南)人,東晉初史學家, 曾以著作郎領國史,著《晉 紀》二十卷(今佚),時稱良 史。性好陰陽之術,其父婢 葬後十年而未死、其兄氣絕 數日而復蘇(事見於《搜神後記 》卷四),此二事使幹寶深信 “神道之不誣”“遂撰集古 今神祗靈異人物變化,名為 《搜神記》。”(《搜神記序
記言則玄遠冷雋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 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 ‚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 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 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 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錯) 。 ----言語第二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 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 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 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 忍委之,寧以吾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吾輩無義之人, 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德行第一
第一節
志怪小說
一、興起的原因
◎ 文神 學話 的傳 淵說 源為 其
◎ 亂“ 想 南 佛 神子 局 方 風 ”不 面 巫 瓦 語 術、 解 怪 仙 道 力 、
◎式心化 ◎ 儒 理 現 會動 家 的 象 現盪 一 文 亂 實不 尊 學 世 的安 的 映 文 文的 思 形化 社
志怪小說興於魏,盛於晉,尤以東晉為最。
魯迅:
漢末士流,已重品目,聲名成毀,決於片言,魏晉以來,乃 彌以標格語言相尚,惟吐屬則流於玄虛,舉止則故為疏放, …終乃汗漫而為清談。渡江以後,此風彌甚,…世之所尚, 因有撰集,或者掇拾舊聞,或者記述近事,雖不過叢殘小語, 而俱為人間言動,遂脫志怪之牢籠也。
志人小說三類
一、笑話
邯鄲淳所撰《笑林》所收都是一些短小的笑話,‚舉非違, 顯紕繆‛(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開後世俳諧文字之端。
品評對比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 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 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 也!‛----德行第一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 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讬,寧可以 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德行第一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 爭之不能決。咨於太丘,太丘(東漢 陳寔)曰:‚元方難 為兄,季方難為弟。‛---德行第一
二、內容三類
志怪小說流傳至今(包括後人輯佚的)共四十餘種,按 內容可分為三類: 一、地理博物
托名東方朔的《神異經》、晉張華的《博物志》。
二、鬼神怪異
曹丕的《列異傳》、幹寶的《搜神記》、托名陶潛的《搜神 後記》、王嘉的《拾遺記》、吳均的《續齊諧記》。
三、佛法靈異 靈王琰的《冥祥記》、顏之推的《冤魂志》。
陶潛(托名)《搜神後記》10卷 唐以後小說、戲劇創作素材。 《全宋笔记•章炳文<搜神秘覽>(上下卷)》 《天仙配》等。
二、《搜神记》影响
“盧汾夢入蟻穴”-----------------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董永”-----------------------------------《天仙配》 “幹將莫邪”----------------------------魯迅《鑄劍》 “東海孝婦”-------------------------------《竇娥冤》 “左慈使神通”------------------《三國演義》三十八回 “管輅卜卦”---------------------《三國演義》六十九回 “華佗醫瘡”--------------------《三國演義》七十八回 “範巨卿、張元伯為友”-------宋平話《生死交範張雞黍》 “老狐”、“斑狐”、“無尾狐”、“老赤狐”《聊齋志異》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莊子·外物篇》:
‚飾小說以幹縣令(高美之名聲),其於大達亦遠矣。‛ --卑瑣無價值的言談。
《漢書·藝文志》: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聼塗説者之 所造也。‛
梁武帝帝敕命殷芸制《小說》
中國古代小說史第一個重要階段。 內容駁雜,形式短小,藝術較為稚嫩粗糙。 有些作品曲折反映社會問題,表達人民愛憎, 充滿美麗幻想,富有浪漫色彩。 有些作品已經注意人物性格刻畫。 志怪小說、志人(軼事)小說
一、主要思想內容
①暴露統治階級的兇惡殘暴, 表現人民的反抗鬥爭《幹將莫邪》 ②反映封建制度下愛情和婚姻遭 受摧殘。《韓憑夫婦》 ③不怕鬼神,敢鬥妖怪。《李寄》
《漢董永》
漢董永,千乘(高青县)人。少偏孤,與父 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 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 與錢一萬,遣之。永行三年喪畢。欲還主 人,供其奴職。道逢一婦。主人謂永曰: ‚以錢與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 喪收藏。永雖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報 厚德。‛主曰:‚婦人何能?‛水曰: ‚能織。‛主曰:‚必爾者,但令婦為我 織縑百匹。‛於是永妻為主人家織,十日 而畢。女出門,謂永曰:‚我,天之織女 也。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耳。‛ 語畢,淩空而去,不知所在。
1、內容與體例
1、名士放誕不羈超風脫俗 2、記述值得稱道的人和事
梁·劉孝標為之作注,引用 古書四百餘種,所引書多已 散佚,頗為後人重視。很有 價值。
記漢末到東晉名士們的遺 聞軼事(只有幾條是西漢 事),尤詳於王、謝、顧、 郗、桓等幾個大的士族。 保存了從漢至晉有關社會 政治、思想、宗教、文化、 上層社會生活方式、風俗 習慣等各方面的資料 其中有不少故事取自《語 林》、《郭子》,文字也 間或相同。
二、野史
《西京雜記》葛洪偽託劉歆作,記述西漢人物軼事,也涉及 宮室制度、風俗習慣、衣飾器物,帶有怪異色彩。其中有 些故事後來很流行,如王昭君、毛延壽故事,司馬、卓文 君故事。
三、軼聞瑣事
志人小說的主要部分:《語林》、《郭子》、《世說新 語》、《俗說》、《小說》。
劉義慶《世說新語》
劉義慶,字季伯,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荊州 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 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 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 退,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宋書》 本傳:“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 學之士,聚於門下。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 《世說新語》外,志怪小說《幽明錄》。
》)。
該書原為三十卷,至 宋已散佚。今存二十 卷本可能是明人胡元 瑞等人重輯,魯迅稱 之為‚一部半真半假 的書籍‛。 《三王墓》(幹將莫邪) 《相思樹》(韓憑妻) 《紫玉》《李寄斬蛇》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
文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傳神怪 釋家之明因果 方士之行勸誘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中國本信巫,秦漢以 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 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 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 見流傳。凡此,皆張惶鬼 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迄 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
葛洪《抱樸子》
葛洪(284—364),字稚川,著《抱樸子》。該書 內篇二十篇,論述神仙、煉丹、符篆等事,屬道家; 外篇五十餘篇,論述“時政得失,人事臧否”,屬 儒家。其中《鈞世》、《尚博》、《辭義》、《文 行》等篇觸及文學理論批評,歷來受到重視。作者 主張文學應發揮諷諫過失、移風易俗的社會作用, 反對貴威古賤今的文學退化論思想,提倡創作要雕 文飾辭,做到德行與文章並重。 另有小說《西京雜記》(托名漢劉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