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基础知识
选煤基本知识培训

选煤基本知识培训目录一、选煤概述 (2)1. 选煤的定义与目的 (2)2. 选煤的重要性及发展历程 (3)二、选煤基本工艺 (4)1. 破碎与筛分 (5)1.1 破碎的目的与方法 (6)1.2 筛分原理及设备介绍 (7)2. 浮选与重选 (8)2.1 浮选工艺及设备 (9)2.2 重选工艺及设备 (10)3. 选煤工艺的组合与选择 (12)三、选煤设备介绍 (13)1. 破碎设备 (13)1.1 颚式破碎机 (15)1.2 反击式破碎机 (15)1.3 其他破碎设备简介 (16)2. 筛分设备 (17)2.1 固定筛 (18)2.2 振动筛 (19)2.3 其他筛分设备简介 (20)3. 浮选设备 (22)3.1 浮选机介绍及工作原理 (23)3.2 浮选药剂及其应用技术 (24)4. 重选设备及其他设备介绍 (26)4.1 重介质选矿机及工作原理 (27)4.2 其他选煤设备简介及应用范围 (28)四、选煤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环境保护措施研究分析当前错误!未定义书签29一、选煤概述选煤是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从原煤中分离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煤炭产品,如炼焦煤、动力煤、化工用煤等。
选煤过程涉及多种技术和设备,包括筛分、破碎、干燥、浮选、重选、磁选等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选煤工艺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以满足不同类型和品质的煤炭产品需求。
选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物理方法(如重力分选、离心分选、磁力分选等)和化学方法(如浮选法)将原煤中的杂质和低品质煤与优质煤分离。
选煤过程中需要根据原煤的性质、粒度、水分等特点选择合适的选煤方法和技术参数。
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原则,采用先进的环保设施和节能技术,降低选煤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
选煤是煤炭工业的核心环节,对于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选煤行业将继续探索创新,为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煤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选煤

上式中
V-颗粒体积(m3) δ -颗粒密度(Kg/m3 ) ρ -悬浮液密度(Kg/m3 ) g-重力加速度(m/s2)
根据上述公式,当δ >ρ ,颗粒下沉;
当δ <ρ ,颗粒上浮;
当δ =ρ ,颗粒悬浮。
在重介质选煤过程中,悬浮液中的颗粒除受到重力和浮 力的作用外还受到悬浮液流体的阻力作用。这种阻力包括粘性 阻力和流体阻力。大颗粒物料(大于6mm)在重介质悬浮液中运 动时,主要受流体阻力的影响,粘性阻力的影响很小。小颗粒
在运动中所受到的流体阻力比较复杂,它与颗粒的粒度、形状
以及悬浮液的密度和粘度有关。通常,颗粒越大,介质粘度越
小时,颗粒在重介质悬浮液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影响就越小。
因此,颗粒的粒度越大,分选速度越快,效率越高。
2.3 重介质选煤优缺点
1. 分选效率高 2. 可高效率地分选难选煤和 极难选煤,适应性强 3. 分选密度调节范围宽 4. 处理能力大 5. 生产过程易于实现自动化 1. 增加加重质回收系统,消 耗加重质; 2. 设备磨损和维护量加大。
优点
缺点
2.4 重介质选煤应用范围:
a. 分选易选至极难选煤; b. 再选跳汰机的中煤和精煤; c. 与其它选煤方法组建联合的流程; d. 分选需要高度解离的原料,如夹矸煤含量大或 破碎后可解离出黄铁矿的原煤; e. 低密度分选超低灰精煤
2.5 重介质悬浮液
重介质悬浮液
由高密度的矿物细粉(加重质)在水中形成悬
低悬浮液的粘度,从而减少悬浮液对颗粒的阻力。
影响分选效果的主要因素
1、入选原煤的性质 重介质选煤过程中,入选原煤的粒度越大,分层速度越快, 分选的效率也越高,因此,重介质选煤都是分级入选,而且对 限下率和含泥量有一定限制。
煤炭必备基础知识

煤炭必备基础知识一、煤的形成煤炭是一种固体化石燃料,要紧成分为碳、氢和氧等,是人类社会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
目前,我国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煤炭分别占到76%与70%。
在地质历史上,沼泽森林覆盖了大片土地,包括菌类、蕨类、灌木、乔木等植物。
因不同时代海平面常有变化,当水面升高时,植物会被淹而死亡。
假如这些死亡的植物遗体被沉积物覆盖而不透氧气,就可不能完全分解,而是在地下形成有机地层。
随着海平面的升降,会产生多层有机地层。
通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在温度增高、压力变大的还原环境中,这一有机层最终转变为煤层。
同时,因埋藏深度、时刻的差异所形成的煤也具有不同的煤化程度。
煤炭依照其煤化程度的不同,按从低到高的分类,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大类。
煤化时期的两个过程煤化时期要紧是指由泥炭向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转化的漫长成煤变质时期,该时期要紧包括以下两个连续的过程:过程一、在地热和压力的作用下,泥炭层发生压实、失水、肢体老化、硬结等各种变化而形成褐煤——密度比泥炭高,碳含量相对增加。
这一过程又叫成岩作用。
过程二、褐煤转变为烟煤和无烟煤的过程。
在那个过程中煤的性质发生变化,的作用下,褐煤连续经受着理化变化而被压实、失水,其内部组成结构和性质都进一步发生变化,此过程确实是褐煤变成烟煤的变质作用。
烟煤比褐煤碳含量增高,氧含量减少。
烟煤连续进行着变质作用,从低变质程度向高变质程度变化,进而显现了低变质程度的长焰煤、气煤,中变质程度的肥煤、焦煤和高变质程度的瘦煤、贫煤。
它们之间的碳含量也随着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二、煤的开采人类开采利用煤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2009年我国煤炭总产量超30亿吨,占世界煤炭产量的40%以上。
我国2300多个县市中有1458个赋存着煤炭资源,但90%的储量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专门是晋陕蒙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量的63.5%。
从东西方向看,煤炭资源的85%分布于中西部,沿海地区仅占15%。
选煤知识点总结

选煤知识点总结煤炭的形成与分类煤炭是一种矿石,是一种化石能源,它是在几亿年前由陆地植物在湿地环境中死亡后经过压缩和化学作用形成的。
根据形成过程和性质的不同,煤可以分为褐煤、烟煤、石煤和泥煤四大类别,其中烟煤的质量最好,其热值和灰分含量都较高,是现代工业最主要的能源矿产之一。
煤炭的性质煤炭是一种多孔、多孔的岩石,一般呈黑色或褐黑色,具有一定的光泽。
煤炭的物理性质包括热值、水分、挥发分、固定碳、灰分、硫分、灰熔点等。
其中,热值是煤炭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是煤炭燃烧时释放能量的指标,煤炭的热值越高,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就越大。
煤炭的利用煤炭主要用于发电、冶炼、化工、建材、交通运输等领域,其中发电是煤炭利用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在燃煤发电厂,煤炭首先经过破碎、磨粉、燃烧等处理,产生热能,然后再通过锅炉产生蒸汽,用来推动汽轮机发电。
目前,我国的电力供应依赖主要靠燃煤发电厂提供。
煤炭的开采与加工煤炭是地质工程的宝贵资源,其开采过程非常复杂。
煤矿开采主要包括露天开采和井下开采两种方式。
在露天开采中,矿山盖区的土壤和岩石被清除,再利用爆破方法将煤矿裸露出来,最后再利用挖掘机和运输设备来采掘煤炭。
井下开采是通过井下采煤机和其他设备将煤炭从井下运出。
煤炭的环保与清洁利用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健康以及气候变化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煤炭的环保和清洁利用是当前全球能源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各国正在积极推动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例如燃煤发电厂的超低排放、超临界技术、煤制气、煤制油等技术,来减少煤炭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煤炭是一种丰富的资源,对于我们生产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煤炭利用也面临着环保和清洁利用的挑战。
我们应该努力发展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炭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可持续能源的发展。
选煤基础知识

选煤基础知识目录选煤基础知识 ..............................................................................................第一节煤的性质和分类 ....................................................................1.煤是如何形成的? ..........................................................................2.煤的性质有哪些? ..........................................................................3.煤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4.什么是煤岩组成? ..........................................................................5.煤的化学组成包括哪些? ..............................................................6.煤中水分存在有哪几种类型? ......................................................7.煤的水分含量对其应用有何影响? ..............................................8.什么是煤的灰分? ..........................................................................9.灰分对煤的应用有何影响? ..........................................................10.什么是煤的挥发分? ................................................................11.什么是煤的固定碳? ................................................................12.煤的元素分析包括哪些项目? ................................................13.煤的工艺性能包括哪些? ........................................................14.煤的密度有哪些表示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选煤基础必学知识点

选煤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煤的形成与组成:煤是由植物残体在地下长期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含碳、含氢、含氧、含少量氮、硫的有机燃料。
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和硫。
2. 煤的分类:根据煤的成熟程度和煤中挥发分的含量,煤可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等不同类型。
3. 煤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容重、孔隙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
抗冻性等。
4. 煤的化学性质:煤可以在高温下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例如燃烧、气化、液化和干馏等。
煤中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碳含量、挥发分含量、
固定碳含量、灰分含量等。
5. 煤的燃烧特性:煤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热能,并产生一系列燃烧产物,如烟气、灰渣和烟尘等。
煤的燃烧性质包括燃点、可燃性和热值等。
6. 煤的加工和利用技术:包括煤的洗选、煤的破碎、煤的干馏、煤的
气化、煤的液化等技术,以及煤的燃烧和发电技术。
7. 煤的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煤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能源之一,对
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煤的开采、加工和利用
对于实现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8. 煤矿安全:煤矿是煤的开采和生产基地,煤矿安全对于保障矿工生
命财产安全、保持煤炭生产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安全知识包括煤矿通风、防灭火、安全设备、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等。
选煤基本知识讲解学习

选煤成本:选煤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全部费用支 出是选煤产品的成本。分离前成本与分离后成 本。
2、毛煤: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的煤。 3、原煤: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120-
50MM)的矸石(包括硫铁矿等杂物)以后 的煤。 4、商品煤:作为商品出售的煤。
煤炭产品分类
5、精煤:煤经过精选(干选或湿选)加工生 产出来的、符合品质要求的产品
6、限下率:筛上产品中小于规定粒度部分的 质量百分数。
亿t
2000-2008年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
煤炭产量 煤炭消费总量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年
2000~2008年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统计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资源总量为5.57万 亿吨,位居世界第一,可采储量为2040亿 吨,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 国家之一,煤炭是我国能源供给和能源安 全的的最基本、最经济、最可靠的保障。 2009年我国生产原煤30.49亿吨,消费达到 32亿吨。
肥煤:肥煤是中等挥发分及中高挥发分的强粘 结粘性炼焦煤。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能生成融熔性好、强度高的焦炭, 耐磨强度比相同挥发分的焦煤炼出的焦炭还好, 是配煤炼焦中的基础煤。但单独炼焦时焦炭有 较多的横裂纹,焦根部分长有蜂焦。产地:开 滦、枣庄、西山、霍州等。
1/3焦煤:1/3焦煤是一种挥发分中等偏高、粘 结粘性较强的炼焦煤,是介于肥煤、焦煤和气 煤之间的过渡煤种。单独炼焦时能生成融熔性 良好、强度较高的焦炭。焦炭的抗碎强度接近 肥煤生成的焦炭,耐磨强度则又明显高于气肥 煤和气煤生成的焦炭。因此它既能单煤炼焦供 中型高炉使用,也是配煤炼焦的骨架煤之一, 在炼焦时其配入量可在较宽范围内波动而获得 高强度的焦炭。产地:淮北、大屯、邢台等。
煤炭基础及分选方法简介 - 上传

二、煤炭分选方法
2、按煤炭粒度分成不同规格的产品。 如:煤气用块煤,电厂用粉煤。(同发热量的块煤和特低灰每吨差价相 对较大,达到60元) 3、将矸石就地废弃(或综合利用),减少无效运输。(到港口一吨煤 运费140元) 4、煤炭质量提高,煤炭燃烧烟尘减少,有利环保。(灰分、硫份及部分 矸石中赋存的其他有害元素)
一、煤质基础知识了解
泥炭化作用: 植物转化为泥炭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植物遗体中的有机化合物在细菌作用下,经 过水解、分解、转化为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
第二阶段分解产物经过一系列合成形成较为稳定的有
机化合物。
一、煤质基础知识了解
煤化作用:
已形成的泥炭转化为煤的整个作用过程称为煤化作用,其可分为成岩
号为长焰煤和不粘结煤,是优质动力煤、化工用煤和冶金喷吹煤。
主要特性是低灰、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
PART 02 煤炭分选方法及设备
二、煤炭分选方法
(一)、什么是选煤
选煤是利用煤炭与其它矿物质的密度或表面特性的不同,经机械处理除去煤中的非煤 物质,并按需要分成不同质量、规格产品的加工过程。
选煤方法有以下三种: 1、重力选煤:煤和杂质(矸石)按密度差别进行分选的方法称为重力选煤。重力选煤 法包括跳汰选煤、重介质选煤、摇床选煤、流槽选煤、斜槽选煤和旋流器选煤。 2 、浮游选煤:即浮选,主要是依据煤和矸石表面润湿性的差别,分选细粒煤(< 0.5mm)的选煤方法。
灰分:煤完全燃烧后的残留物的百分比。 精煤灰分每降低1%,焦炭灰分降低1.33%,炼铁焦比降低2.66%,高炉利用系数提高4%,同 时可减少石灰石的用量,提高生铁质量。 B.水分:单位质量的煤中水的百分比含量。 水分大的坏处:延长炼焦时间,影响焦炉寿命,增加运输量,不便贮运。 C.硫分: 单位质量的煤中硫的百分比含量。 硫分大的坏处:影响生铁的质量和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煤基础知识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选煤基础知识目录第一节煤的性质和分类1.煤是如何形成的煤是由植物在湖泊、沼泽地带埋没在水底、泥沙中,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和地壳运动,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在细菌、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经过生物、物理、化学作用,逐步演变而成的。
距现在约亿年以前,植物死后,遗骸堆积在充满水的沼泽中,由于地壳变动,沉积地带下降,泥沙不断冲积,植物遗骸一层一层地埋在地层中,在缺氧的条件下,受厌氧细菌的作用,发生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变成腐泥和泥炭。
这是成煤过程的第一阶段——泥炭化阶段。
成煤过程的第二阶段是变质阶段,也叫煤化阶段,也就是从腐泥、泥炭转化成煤。
由于地壳下沉和变动及其它原因,泥炭逐渐失去氧、氮和氢,相对地增加了碳含量和硬度,变成了最年轻的煤——褐煤。
随着地壳的继续下沉,温度和压力继续上升,煤层的煤质继续发生变化,煤化过程进一步加深,褐煤逐步变成烟煤,最后变成无烟煤。
2.煤的性质有哪些煤是不均质的混合物,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部分组成,主要是有机物质。
有机物质,可以燃烧,所以也称为可燃体。
无机物质主要是各种矿物杂质,通常不能燃烧。
煤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工艺性能等。
3.煤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煤的物理性质包括煤岩组成、颜色、光泽、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耐热性、磁性、粒度组成、泥化程度等。
分析和研究煤的物理性质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它将为煤炭加工技术的发展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
4.什么是煤岩组成煤岩组成可分为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四种。
它们在外观上有很大差别。
镜煤和亮煤都有光泽,但镜煤的断口呈贝壳状,质地较致密。
暗煤和丝炭都无光泽,暗煤的质地坚硬而无层理,丝炭很象碎木屑。
煤岩组成对煤的性质和用途有重要影响。
5.煤的化学组成包括哪些煤的化学组成包括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项。
根据煤的水分和灰分,可以大致了解煤中有机质质或可燃物的百分含量,如煤的水分和灰分高,则有机质含量就少,因而发热量低、经济价值小;从煤的挥发分可以大致了解到煤中有机物质的性质、煤化程度的高低、粘结性的强弱和发热量的高低。
从煤的固定碳含量可以大致判断其煤化程度,评价其经济价值。
煤的元素分析是指对有机部分的碳、氢、氧、氮、硫、磷等元素的组成进行分析。
6.煤中水分存在有哪几种类型煤的水分是指单位质量的煤中水的含量。
煤的水分有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两种。
吸附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的水称为内在水分;附着在煤颗粒表面上的水称为外在水分。
外在水分可以借助于机械方法脱除;内在水分只有火力干燥才能脱除。
7.煤的水分含量对其应用有何影响煤的水分是评价煤炭经济价值的基本指标。
煤的内在水分与煤的煤化程度和内部表面积有关,一般来说变质程度越低,煤的内部表面积越大,水分含量越高,经济价值越低。
煤的水分对其贮存、运输、加工和利用均有影响。
在贮存时,水分能加速煤的风化、碎裂、自燃;在运输中,会增加运输量,加大运费,并会增加装车、卸车的困难。
在西北、东北、华北等寒冷地区,水分大的煤在长途运输中会冻结,给卸车造成极大困难。
煤的水分在燃烧时要消耗一定的热量,在炼焦时要延长结焦时间,而且影响焦炉的寿命。
8.什么是煤的灰分煤的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残留物的产率。
煤中的灰分一般表明了煤中矿物质的含量。
煤的灰分分为内在灰分和外在灰分。
内在灰分是指煤在成煤过程中混入的矿物杂质,外在灰分是指煤在开采、运输、贮存过程中混入的矿物杂质,即矸石,它可以通过洗选方法除去。
煤的灰分是衡量煤炭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影响煤的热量,而且影响其加工利用。
在选煤过程中要尽量除去外来的矿物杂质,降低灰分。
9.灰分对煤的应用有何影响煤的灰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有不利影响。
外在灰分越高,在洗选时排除的矸石量越大。
内在灰分越高,煤就越难选。
煤的灰分高,会增加运输量和运费。
在燃烧时,灰分越高,热效率越低,而且会增加烟尘排放量和炉渣量,加剧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炼焦时,精煤灰分越高,焦炭的灰分就越高,炼铁的焦比就增加,高炉利用系数就降低,产铁量减少。
10.什么是煤的挥发分煤的挥发分是指煤在与空气隔绝的容器中在一定高温下加热一定时间后,从煤中分解出来的液体(蒸气状态)和气体减去其水分后的产物。
它是评价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和进行煤的分类的重要依据。
煤的挥发分越高,煤的煤化程度越低,在燃烧中越容易点燃。
在测定煤的挥发分产率时,要严格遵守试验方法所规定的条件,否则其化验结果就没什么意义。
11.什么是煤的固定碳煤的固定碳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有机物质高温分解后剩下的残余物质减去其灰分后的产物,主要成分是碳元素。
根据固定碳含量可以判断煤的煤化程度,进行煤的分类。
固定碳含量越高,挥发分越低,煤化程度越高。
固定碳含量高,煤的发热量也越高。
12.煤的元素分析包括哪些项目煤的元素分析就是测定煤中的碳、氢、氧、氮和硫等重要元素的含量。
(1)碳和氢。
碳和氢是煤中的主要成分,在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量。
一般来说,煤中有机物质的元素随着煤化程度而有规律的变化。
煤化程度越高,碳的含量越高,而氢和氧的含量越低。
(2)氧。
煤中的氧是助燃元素,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降低。
(3)氮。
煤中的氮含量不高,一般都在2%以下。
煤中氮在燃烧时形成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4)硫。
煤中的硫是有害杂质,含量一般在%~3%。
煤中的硫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
有机硫是在成煤过程中与有机物一起进入煤中的。
无机硫又分为硫化铁(黄铁矿)硫和硫酸盐硫。
煤中的硫在燃烧时形成SO 2,污染大气。
SO 2在光和热的作用下形成酸雨,腐蚀金属、设备,危害植物生长。
硫分在炼焦过程中转移到焦炭中,焦炭中的硫在炼铁中又转移到铁中,使铁变脆。
因此,硫分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
硫化铁硫可在煤炭洗选中除去一部分,硫酸盐硫和有机硫只有在燃烧过程中或在净化烟道气中才能脱除。
13. 煤的工艺性能包括哪些煤的工艺性能包括煤的粘结性、发热量、化学活性、热稳定性等。
(1)煤的粘结性。
煤的粘结性是指煤粒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能够熔融、粘结成焦块的性能。
一般以罗加指数、胶质层指数来表示。
罗加指数I R G 是反映烟煤粘结性的一种指标。
它是以烟煤在加热过程中产生胶质体粘结其他惰性物质能力的大小,作为粘结性指数高低的基础,用于鉴定煤的粘结性和确定煤的牌号。
胶质层指数是指煤粒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有机质受热分解,软化成胶体物质层的厚度,通常以其最大厚度Y 值来表示。
罗加指数越高,煤的粘结性越好。
胶质层指数越高,煤的结焦性越好。
煤的粘结性能受煤的煤化程度、煤岩组成、氧化程度、灰分等多种因素影响。
煤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煤一般都没有粘结性。
(2)煤的发热量。
煤的发热量也是煤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是指每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用MJ /kg 表示。
发热量与煤化程度呈规律性的变化,一般煤化程度越高,煤的发热量越高。
(3)煤的化学活性。
煤的化学活性是指煤在一定温度下与水蒸气、氧气等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是评价气化用煤和动力用煤的一项重要指标。
(4)煤的热稳定性。
煤的热稳定性是指块煤在高温条件下保持原来块状的能力。
它也是评价气化用煤和动力用煤的一项重要指标。
14.煤的密度有哪些表示方法煤的密度的三种表示方法为:(1)真密度:单位体积(不包括煤的所有空隙)煤的质量,用比重瓶法或其他置换方法测定。
(2)视密度:单位体积(不包括煤粒间的空隙,但包括煤粒内的空隙)煤的质量,用水中称量法(涂蜡法、涂凡士林法和水银法)测定。
(3)堆密度:单位体积(包括煤粒间的空隙,也包括煤粒内的空隙)煤的质量。
堆密度的测定,可在一定容积的容器中用自由堆积方法装满煤,然后称出煤的质量,再换算成单位体积的质量(t/m3 ) 。
15.什么是煤的孔隙率煤的孔隙体积与煤的总体积之比称为孔隙率或气孔率,也可用单位质量的煤所包含的孔隙体积(cm3/g)来表示。
孔隙率的计算公式:孔隙率=(真密度-视密度)/真密度×100%16.什么是煤的脆度煤的脆度是表征煤炭机械坚固性的一个指标,即煤被破碎的难易程度。
煤炭脆度的试验方法有抗压强度法和抗碎强度法等。
最高煤化度和低煤化度煤的脆性都较小,而中等煤化度的肥煤与焦煤脆性最大。
并且挥发分小于10%的无烟煤其脆性比高挥发分的褐煤低。
煤的脆度除了与煤化度呈抛物线的变化趋势外还与岩相组成有关。
根据煤脆度的降低和韧性的增长,可以把煤岩组分按下列次序排列:丝炭最脆,镜煤、亮煤居中而暗煤最韧。
由于丝炭易碎,故通常煤粉中丝炭较多。
可见,不同煤化程度和不同岩相类型煤的脆度能为煤岩选择破碎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17.什么是煤的可磨性煤的可磨性是指煤被磨碎成煤粉的难易程度。
通常,以某矿区易磨碎烟煤作为标准煤,将其可磨性定为100。
实测的煤可磨性指数越大则容易粉碎,反之则较难粉碎。
测定煤的可磨性在某些工业部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使用粉煤的火力发电厂和水泥厂,在设计与改进制粉系统并估算磨煤机的产量和耗电率时,常需测定煤的可磨性;在应用非炼焦煤为主的型焦工业中,为了知道所用煤料的粉碎性,以便确定粉碎系统的级数及粉碎设备的类型等,也要预先测定煤的可磨性。
此外,煤的可磨性指数也是煤质研究的重要数据。
煤的可磨性与煤化度、煤岩组成、煤中水分含量和矿物质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等有关。
在实验室中测定煤可磨性有不同的方法,中国国家标准(GB2565)和国际标准 (ISO 5074)规定用哈德格罗夫法测定。
哈氏可磨性的表示符号为HCI。
理论依据是磨碎定律:在研磨煤粉时所消耗的功(能量)与煤磨碎后的总表面积成正比。
在实际测定时是用被测定煤样与标准煤样相比较而得出的相对指标表示。
哈德格罗夫法的要点是:称取~1.25mm的煤样50g,放在内装八个钢球的哈氏可磨性试验仪中,研磨环以20士l r/min转3min后,过0.074mm (200目)筛子。
由筛上煤样量用下式计算可磨性指数:HGI=13+(m-m1)式中 m——煤样质量,g;m1——研磨后0.071 mm筛上煤样的质量,g。
哈德格罗夫可磨性指数与煤化度的关系:随煤化度的增加,HGI呈抛物线变化,在Cdaf为90%处出现最大值,此时煤最容易磨碎。
煤的可磨性和脆度都表征了煤被粉碎的难易程度,但从实验方法可见:煤的可磨性将煤磨成细粉,该指标对非炼焦煤的制粉工艺较合适;而应用抗碎强度法所测定的煤的脆度,其力度范围与炼焦煤较为接近,因而煤的脆度用于衡量炼焦煤较为合适。
18.什么是煤的润湿性煤的润湿性是煤吸附液体的一种能力。
当煤与液体接触时,如果固体煤的分子对液体分子的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则固体煤可以被润湿,煤的表面粘附该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