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知识点

现代汉语知识点

现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语言?内部(结构) 既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外部(作用.功能)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的为社会成员服务二.语言的表现形式口语形式:受限制,通俗自然,简洁生动,结构不严谨书面语形式:结构严谨,语句雅正文学语言:加工规范的书面语,高级的书面语口语形式的文学语言〉〉〉促动了口语的发展,促使其规范化三.现代汉语的形成1.民族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2,普通话的形成: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四,方言概况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同时又不以方言的消亡为前提1,北方方言:⑴华北,东北方言⑵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⑷江淮方言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6,闽方言;闽东;福州话为代表闽南;厦门话为代表7,粤方言;以广东话为代表五,现代汉语的特点㈠语音方面⑴没有复辅音⑵元音占优势⑶有声调㈡词汇方面⑴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⑵双音节词占优势⑶新词的构成广泛使用词根复合法㈢语法方面⑴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形态;指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⑶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⑷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六,汉语的地位①历史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②使用人数最多③联合国六种正式语言之一,国际上影响大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一,国家的重视1,5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务;促动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2,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促动汉语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与实施的意义首次明确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为增强语言文字使用的管理和促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4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升’工作;①成为教学语言②成为宣传工作的规范语言③成为工作语言④成为全国的通用语言第三节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1,语音的含义;是指人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只有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语音性质:物理属性;产生于物体的颤动生理属性;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社会属性;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㈠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色,音质)⑴音高;,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在一定时期内颤动的快慢即颤动次数的多少,这叫做“频率”。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文化载体,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世界语言的语系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英语德语)、罗曼语族、拉丁语族(法语)、希腊语族、斯拉夫语族(俄语)、波罗的语族、阿尔巴尼亚语族、亚美尼亚语族、印度-伊朗语族等汉藏语系:汉语、壮侗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闪含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高加索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七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北方方言区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2.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3.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4.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6.闽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分为闽南(厦门话)、闽东(福州话)、闽北(建瓯话)、闽中(永安话)、莆仙(莆田话)五个次方言,华侨和华裔有不少人说闽方言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华侨华裔也有不少说粤方言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性别变体、年龄变体行业变体、阶层变体、社区变体第一章语音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语音具有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1.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汉语普通话中四声的差别就主要是由音高来决定的。

2.音色:语言中各个音素的差别主要是取决于音色,音色分为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绝对音色主要由发音体的不同来决定,相对音色由发音方法不同和共鸣器的形状不同来决定。

人的发音器: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一般情况下,元音是乐音,清辅音是噪音,而浊辅音则是乐音和噪音的混合音。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2.归纳方法:把不同的因素放在相同的环境里, 检验是否产生相同的意义。凡是能区别意义的, 就分别归纳在不同的音位,否则就是同一个音位。
(二)音位变体:可归并为同一个音 位的各个音素。 1.条件变体:有各自出现的条件的变 体。
/ɑ/
[a]在韵尾[-i][-n]之前
[ᴀ]做韵腹,无韵尾 [ɑ]在[u]和[ŋ]之间 [æ ]在[i] 和[n] 之间或[y]和[ŋ]之间
1.动力器官:肺、气管 2.发音器官:声带、喉头 3.共鸣调解器官:口腔、鼻腔、咽腔
(二)物理属性:由声带振动或声腔里空气扰 动引起的。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与发音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有关。 它决定声调、语调的不同。
A
B
2.音强: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振幅的大小跟发音体收到的作用力有关。 例如:“地道、大麻子”
二、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
三、音节拼写规则
(一)隔音字母y、w的用法 1.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如
果i后还有别的元音,i改为y,如果没有,在i前直接 加y。
2.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如 果i后还有别的元音,u改为w,如果没有,在i前直接 加w。
3.韵母表中ü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不 论ü后有没有别的元音,一律要在ü后加y,加y后两 点省略。
元音韵尾 按韵尾
鼻音韵尾
韵母表
三、韵母结构
韵头

(i、u、ü)
韵腹(十个 单元音)
韵尾(i、u、n、ng)
第四节 声调
一、调值: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是 调类的实际音值。 普通话中有四个调值:55、35、214、51 描写方法:五度标记法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狭义的解释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2.汉语从结构上说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3.汉族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春秋时称为“雅言”汉代时“通语”,明代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国语”,新中国称“普通话”。

4.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6.现代汉语的特点有:㈠语音方面①没有复辅音。

②元音占优势。

③有声调。

㈡词汇方面①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②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③双音节词占优势。

㈢语法方面①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②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

③词的多功能性。

④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第二章语音1.语音有三种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的物理属性1.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即振动次数的多少,叫频率。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2.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体震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振幅越大,声音越强。

3.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振动时间越持久,声音就越长。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三方面的原因①发音体不同。

②发音方法不同。

③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3.语音单位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

气流在口腔或者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㈡音节是语音结构最基本的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㈢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指音节中元音牵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1、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答: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

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重镇。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

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方面,它作为历代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上个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共同语是指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也叫作民族共同语。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一个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之后,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词汇经常传播并渗透到各地方言中去。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作用。

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3、3、20世纪50年代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是什么?答: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1955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接着,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上册1、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2、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地区,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变体,都具有自己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系统,我国现在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七大方言区。

3、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4、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5、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

6、甲骨文: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特点有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异体字较多。

7、隶书:有秦隶和汉隶两种。

秦隶是产生于秦代的隶书,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

汉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来的,是汉代通行的文字,字形规整,撇、捺、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残存痕迹。

8、楷书:兴起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字形方正,笔画没有波磔,书写方便。

9、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线叫一笔或一画。

(基本笔形有横竖撇点折)10、笔顺:笔顺是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p153,基本笔顺规律掌握)11、部件: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一个合体字由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

)12、形声字: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叫做形声字。

13、语素: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14、词: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15、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16、联绵词:单纯词的一种,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的词。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现代汉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4.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5.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就叫作基础方言)第二章语音1.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

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属性,即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2.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由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决定:振动的次数多,即频率高,发出的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

汉语的音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是音高的变化。

3.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

语言中的重音、轻音就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4.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有的语音用音的长短来区别意义。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现代汉语教学》课件

《现代汉语教学》课件

语言与文化的互动
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互动 关系,语言反映文化,同 时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塑 造。
现代汉语中的文化元素
汉字文化
汉字作为现代汉语的书写系统,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如汉字 的构造、演变和语义中都体现了
中华文化的特色。
词汇文化
现代汉语的词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 化内涵,如成语、谚语、俗语等反 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和习俗。
句子的结构与类型
总结词
句子结构指句子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句子类型指根据功能 和结构划分的句子种类。
详细描述
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根据功能和结构,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和感叹句等类型。了解句子结构和类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 运用现代汉语。
复句与句群
总结词
现代汉语的演变
总结词
现代汉语的演变历程
详细描述
现代汉语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从早期的文言文到晚清的白话文,再到新文化运动后的现代白话文 ,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都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语言的发展规律,也反映了社会文化 的变迁。
现代汉语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
现代汉语的应用领域和影响
”等。
词义的演变
词义扩大
指词汇的含义范围扩大,如“ 河”原指“黄河”,后来泛指
一切河流。
词义缩小
指词汇的含义范围缩小,如“ 丈”原指一丈长的长度,现在 仅用于形容丈夫。
词义转移
指词汇的含义发生转移,如“ 脚”原指“足”,现在指代下 肢。
词义弱化
指词汇的含义变得模糊或减弱 ,如“坏”原指“不好”,现
03
现代汉语词汇
词汇的构成
01020304基础词汇指那些使用频率高、含义广泛 的词汇,如“人”、“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标准: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音节(元音占优势)、声调(音乐性)词汇—数量丰富语法—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音声母:双唇音(b\p\m)齿唇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舌根音(g\k\h)韵母:开口呼(a\o\e)齐齿呼(i)合口呼(u)撮口呼(Ü)双声、叠韵音变:轻声、变调(如“一”)、啊的音变(i\Ü-ya,u\ao\iao-wa,n-na,ng\nga-a,其余不变)、儿化文字汉字的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汉字的第一次规范)、隶书(进一步符号化)、楷书、草书、行书汉字的特点:1)表意性文字2)字形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3)平面型文字4)不实行分词连写汉字的结构方式:六书象形(火首贝燕禾门)独体字造字方法指事(上三本至亦刃)会意(从北兵看益寒友匠烦休)合体字形声(江问郊霖翅)用字方法假借:本无其字,借用已有的音近或音同的汉字来表示(自莫)转注:一对同部首的字,由于意义相近,声音相同或相近而互相注释外部结构:结构单位(笔画、部件-偏旁和部首)和结构关系词汇语素:一般一个音节都是一个语素,但一个语素不一定是一个音节。

另:儿化音是一个音节写成两个汉字即两个语素语素的分类: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连绵词(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鹌鹑、蝙蝠)多音节语素基本是音译外来词-巧克力自由语素:能独立成词,也能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定位语素:一个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有一定的位置(第-第一、阿-阿爸\头-锄头、子-包子)在构词中常具有类化作用(化、性),有的还带有词汇意义(阿-带有亲热的感情色彩)不定位语素:一个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时候,没有一定的位置可以把不自由的定位语素称为“词缀”,自由的、不自由的不定位语素称为“词根”语素结合的方式:联合式(语言、江湖、国家、高低)附加式(红旗、草图、春耕、秋收)补充式(认清、说明、打动,可插入“得”“不”\船只、房间、花朵、马匹)陈述式(眼花、胆怯、性急、年轻)支配式(带头、伤心、知己、司令)多义词危:1)不安全—危险、居安思危;2)损害—危害、危及生命;3)指人快要死—病危、临危;4)高—危楼百尺;5)端正—正襟危坐手:1)人体上肢前拿东西的部位;2)拿—人手一册;3)小巧便携—手册、手折;4)亲手—手植、手札;5)量词—一手好字同音词与多义词:同音词虽然语音相同但意义之间毫无联系,多义词表示的是同一个词表示不同的意义但各意义相互之间有联系同义词辨析:感情色彩、语意轻重、范围大小、具体概括、适应对象、语体风格(普通、公文、军事、书面、文言)词汇的构成部分字典(《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新华字典》)词典(《辞海》《现代汉语词典》《辞源》)词典的释义方式:用同义词、反义词或词组来解释用描写说明的方式(对于—介词,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逻辑上为概念下定义的方式(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解释意义并指明出处(成语典故)语法词的分类及各类词的语法特点实词1名词:1)能用数量词组修饰;2)不能用“不”修饰;3)能用在介词后(在上海);4)常作主语和宾语时间名词:今天、去年、从前处所名词:近郊、北京、两侧方位名词:上、下、前、后、东、南、西、北、左、右、里、外、中、间、内、旁2动词:1)大多能带宾语,不能带宾语的可跟在名词后;2)能用“不”或“没(有)”修饰;3)常加“了”(完成态)“着”(进行态)“过”(经验态)“起来”(开始态)“下去”(继续态)或重叠方式(AA\ABAB,尝试态,也叫短时态)表时态;4)常作谓语趋向动词:a:来、去—以人的位置为着眼点b:上、下、进、出、过、回、开、起—以人以外的位置或事物为着眼点c:上来、下去、进来、出去、过来、回去—兼具以上两组的特点与一般动词的区别:可以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充当补语(寄来、暗下去)助动词:a:能、能够、可、可能、可以、会—表可能b:该、应当、应该、要、敢、肯—表应该、意愿助动词常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和副词很像),有时又可单独充当谓语(区别与副词);当用在“不X不”格式中时,第一组表委婉语气,第二组表强调判断动词:是3形容词:1)修饰名词;2)一般能用“不”或“很”修饰;3)有些能修饰动词(大嚷大叫)有些形容词可重叠,修饰动词时表程度的加强(高高举起、细细地看了一遍),修饰名词时反而表示一种轻微的程度(短短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部分和动词一样还可以作谓语,有的又不能,如:大型、初级、特等、慢性、共同、个别、多年生等,它们不能用“不”否定,有的可以用“非”来否定4数词5量词:尺、寸、斤、两、公斤、克、亩、公顷、点、些—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个、只、件、条、根、架、堆、对、双、副—只用在名词前回、番、阵—常用在动词后(看一下、说一遍)不同的量词适应不同的要求,如:“解释一下”和“解释一番”解释的内容有多少之别;“解释一番”和“解释一遍”,“一遍”有“从头到尾”的意思,“一番”则没有。

“一”和量词可重叠为“一AA”或“一A一A”的形式,有的表“每一”(一个个身强力壮),有的表“逐一”(一本本看过去、一件一件检查),有的表“多”(造起了一幢幢新房子、收到一批一批来信)6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有表程度的(十分、更加、越发、格外,修饰形容词居多)、表情状的(亲自、肆意、竭力、陆续、悄悄、赶紧,修饰动词居多)、表时间频率的(立刻、永远、渐渐、再三、终于、一向、始终)、表范围的(都、统统、也、仅仅、只)、表否定的(不、没、没有、莫、未、别)、表语气的(难道、也许、偏偏、莫非、岂、大概,常做全句的修饰语)有些副词有关联作用,可以把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句子组合起来。

如:“越做越好”、“又酸又苦”、“既有现代工业化,又有现代农业化”7代词:代替实词或词组,分人称代词、疑问代词(谁、哪)、指示代词(这、那)三类代词可以活用,即虚指。

如:“你一言,我一语”、“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这里的“你”“我”不指特定的人;“看看这,瞧瞧那”、“问这问那”,“这”“那”也是虚指;疑问代词的虚指更常见,“什么困那也难不倒我们”的“什么”是“任何”的意思,“这些话,我记得谁说过来着”的“谁”是不能确定的某一个人,“哪儿都可以去吗?”的“哪儿”是“任何地方”的意思。

像“跳他一个痛快”、“吃他一个饱”中的“他”也是虚指,而且已经是无所指称,只剩增加语势的作用了。

虚词:汉语的词缺少形态变化,许多语法意义靠虚词来表示。

其基本作用是连接和附着。

1连词:表联合关系:和、跟、同、而(而且)、不但…而且、或者…或者、与其…不如表偏正关系:而(而后)、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即使、除非2介词:1)不能单独充当谓语,带上名词也不可;2)常在名词、代词、动词前面与之组成介词结构,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修饰名词较少,修饰名词要带“的”,如“对于天体的认识”);3在、向、于、到、给、自等可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之后,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

如:好在大家都知道、走向胜利、习惯于这样、献给人民、来自各国…动词介词在他今天不在家我在黑板上写字为我为谁?为大家大家为此表示高兴比我们比比看你比我高到火车到站了她到半夜才睡3助词:结构助词:的、地、得【“的”的三种用法:a:结构助词;b:语气词(“是…的”)c:的字结构】时态助词:着、了、过其他助词:们(表示“群”,如“孩子们”)、所(与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如“所见”“所闻”)、似的(具有描写作用,如“花园似的城市”)、来和把(表概数)、初和第(表次序)4语气词:的、了、吧、吗、呢、啊5叹词:包括表感叹和应答的词,如“哎呀”“哎”“喂”等,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较灵活,通常不同其他实词发生特定的关系,也不充当一般的句法成分,但可以独立成句,是一种特殊的词类6象声词:即拟声词“呯呯”“哗啦”词的兼类:并不是指某个词在具体语句中同时具备甲类和乙类的特点,恰恰相反,指的是某个词在某一场合具备甲类词的特点而不具备乙类词的特点;在另一场合具备乙类词的特点而不具备甲类词的特点。

兼类现象不同于同音现象(“白纸”和“白吃”的“白”,“光头”和“光说不做”的“光”为同音词,而非兼类)。

另:甲类词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修辞的需要,偶尔用作乙类词,这是活用。

“丰富”是形容词兼属动词。

因为是形容词,故前面可加“很”,而一旦加“很”,后边就不可带宾语了;又因它是动词,所以内带宾语(丰富生活),但前面就不能加“很”了。

可是“了解”“想念”的情况不同,我们能说“很了解”“了解他”,也能说“很了解他”,“想念”也一样,但“了解”“想念”不是兼类词,因为,只有互补的才是兼类。

和、跟、同、与兼属连词和介词:前后两个有关部位可互换的为连词,前边可加状语的是介词;“和”“同”同用的话,一般“和”做连词,“同”做介词。

词组的结构类型:偏正、后补、动宾、主谓、联合(动作并列)、同位、连动(动作承接)和兼语词组“学习文件”“出租汽车”既是偏正词组,又是动宾词组偏正词组中,用“的”和不用“的”同样表偏正关系。

一般而言,不用“的”,整个词组结合得非常紧密;用了“的”,前面词语的修饰性就更明显了。

此外,在“名+名”的格式里,“的”还可以区分领属关系和非领属关系,如“孩子的脾气”不同于“孩子脾气”。

总之,的意识区别偏正关系和其他关系,二是区别领属关系和非领属关系。

区别偏正与非偏正关系时,必须要有相对格式,强调修饰性或领属,必须有平行格式;否则,就只有非用不可或不能用的规律了,如主谓词组“麦子黄了的时节”必须用“的”,不重叠的数量词组“一本书”不能用“的”联合词组中,动词可以用并连接,形容词可以用而连接,名词可以用和跟同与连接,但和并不限于连接名词,也可以连接动词或形容词,和连接动词必须共管一个宾语或有共同的状语,连接形容词需有共同的状语。

并列两项之间有时可以不用和,但如果不用会引起误解,就非用不可,如“多次召集学生家长共同学习”中“学生家长”易被理解为“学生的家长”而不是“学生和家长”※词组的层次分析:各种词组可以和“的”字结构、介词结构相嵌套歧义造成的原因:1、逻辑重音不同2、语音停顿不同3、词语本身多义4、施受关系不清5、次序先后不同6、结构层次不清非主谓句:名词性的(小王!/好热的天气!/一九七九年的春天。

)动词性的(太阳出来了。

/不许攀折花木。

)形容词性的(好极了!/真热!)叹词、象声词也可以构成非主谓句非主谓句不同于省略句,省略句是由于语言环境(上下文)的帮助因而省略了某些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