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对空气的存在感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

2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现象,知道现象和空气的关系。

3了解空气的特点、作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用好方法寻找空气。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现象与空气的联系。

教学准备:1、活动区布置:气球、水杯、注射器、海绵、塑料袋2、环境污染光盘或图片3、课件:空气的自我介绍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请出今天的小客人——智慧娃娃(木偶)(2)智慧娃娃和小朋友们打招呼。

(3)智慧娃娃出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大家谁也离不了。

”(空气)(4)利用幼儿各种感官,亲身体验空气的特点。

2、智慧娃娃:空气可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今天我把空气娃娃请来了,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呀?瞧,它来了!3、放映课件:空气的自我介绍(配音材料附后)4、智慧娃娃:空气娃娃已经藏好了,它就藏在我们后面的五个活动区中,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想好办法找到它。

但是,我们这么多小朋友只有五个活动区,该注意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自己提要求)1)不能拥挤,应该先选择到人少的'活动区去。

2)活动时声音要轻。

3)尽量不弄撒水,要及时用抹布把桌面清理干净。

要求:串铃响时小朋友要围到智慧娃娃身边来。

5、幼儿自由探索幼儿分散到活动区去寻找空气娃娃。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幼儿寻找的方法,有哪些发现。

6、小结问题:你们找到空气娃娃了吗?(1)如果找到了,就请小朋友说说怎么找到的,可示范讲解。

(估计部分幼儿意识不到玩的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就是空气的存在)(2)提问:你在活动区玩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幼儿:边示范边讲解,其余幼儿观察现象。

(3)智慧娃娃小结:(其实,刚才你们已经找到它了,)它一直都在和你们做游戏呢!水杯、注射器、塑料瓶放入水中冒的气泡就是空气,气球、塑料袋鼓起来就是空气钻进去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气球、吸管、水、透明容器等。

2.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个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空气,提问:“你们能看到空气吗?为什么?”鼓励幼儿积极回答。

2. 实验活动(15分钟):
(1)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并解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2)将气球充满气,并用吸管将气球上的一小段管剪掉。

(3)将剪好的吸管插入透明容器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4)让幼儿尝试用吸管吹气,观察气球的变化。

3.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2)教师总结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并与幼儿一起探讨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拓展活动(10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探索空气的更多特点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观察和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幼儿在讨论和拓展活动中的时间较少,下节课可以适当延长这些环节的时间,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空气》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空气》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空气》教案:《空气》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大班科学活动第二章《探索自然》第四节《空气》。

2. 详细内容: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

2. 重点: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瓶、水、显微镜、实验桌、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画笔、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观察生活中的空气现象。

2. 知识讲解:介绍空气的基本性质,解释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基本性质2. 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实验中,你是如何观察到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的?2. 答案:(1)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作用,比如呼吸、燃烧、浮力等。

(2)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塑料瓶的形状和位置,观察到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

当塑料瓶被压缩时,空气的体积减小,压力增大;当塑料瓶被拉伸时,空气的体积增大,压力减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和压力体积关系,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2. 拓展延伸:空气的净化、空气污染及其危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主要难点。

《空气》大班教案及反思

《空气》大班教案及反思

《空气》大班教案及反思《空气》大班教案及反思(精选15篇)《空气》大班教案及反思篇1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感知空气的特点。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学习兴趣。

3、尝试自己动手感知空气的特点及它的存在。

4、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

5、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感知空气无色、无味、没有形状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知空气的特点活动准备塑料袋、气球、蜡烛、打火机、透明玻璃杯、盆和水活动过程一、开始环节:谜语导入:我们身边有一种东西,我们看不见,摸不到,闻不着,没有颜色。

但是,谁也离不开它。

(空气)二、基本环节1、感知空气的特点:(1)请小朋友摸摸空气;闻一闻;抓一抓。

你能看见吗?能闻到吗?(2)老师演示用塑料袋抓到了空气。

幼儿动手操作游戏:抓空气。

(3)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抓不到的。

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无处不在。

2、感知空气的存在:(1)拿起一个气球,然后吹起来。

问:为什么气球变大了?然后对着幼儿轻轻松开,问幼儿:感觉到了吗?(2)幼儿自己结伴做游戏,感知空气的存在。

(3)请两个幼儿把吹起的气球的口捏住,然后放到水盆里轻轻地松手,说说发现了什么?(有小泡泡)为什么有泡泡呢?其他幼儿轮流操作。

三、结束环节:1、初步了解空气的作用:点燃蜡烛,请幼儿用玻璃杯扣上,然后观察发现:过一会儿蜡烛熄灭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没有空气了)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2、小结:(延伸环节)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空气呢?(幼儿讨论)空气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能让我们生存,所以我们也要保护好它,不然我们的就生存不了了。

教学反思这次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是个难点。

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

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

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周围环境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定义:无色的气体,填满宇宙的物质。

2. 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3. 空气的重要性:生物生存的必需品,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和重要性。

2.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吹、吸等实验操作,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培养观察力。

3. 问题解决法:引导幼儿思考实验结果,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水杯、吸管等。

2. 教学课件:空气图片、视频等。

3.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操作实验。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吹气球、吸管喝水等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幼儿对空气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空气的定义、成分和重要性。

3. 实验一:吹气球实验。

让幼儿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力量。

讨论气球吹大的原因。

4. 实验二:塑料袋实验。

让幼儿将塑料袋套在杯子上,观察塑料袋的形状变化。

讨论空气对塑料袋的影响。

5. 实验三:吸管喝水实验。

让幼儿用吸管喝水,感受空气的作用。

讨论吸管吸水的原因。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在讨论环节,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对于实验操作,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空气的理解和认识。

2. 搜集幼儿在讨论环节的发言,了解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结合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空气》含反思(精选8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空气》含反思(精选8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空气》含反思(精选8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空气》含反思篇1 设计意图空气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世间万物的蓬勃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在这一基础上,选取与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载体(即空气)展开课堂,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

同时,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周围的环境空气变得越来越糟糕,呼吁幼儿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技能目标:发展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的特性。

难点:尝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活动准备1.水槽、透明水杯若干个。

2.干净纸巾、手帕、水。

活动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早上好!小小手,放膝盖。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游戏,请大家闭上嘴巴,用手捏住鼻子,放开,请小朋友说说刚刚做游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引出空气)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我们要呼吸,我们有呼吸才能维持生命。

那我们吸进的.是什么呢?引导小朋友说出空气。

师:那空气是怎样的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引导小朋友逐一发表意见。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展开(1)教师演示师:空气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下面老师变个小魔术来看看空气究竟神奇在哪里。

教师演示纸巾不会湿的实验。

教师将纸巾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槽的水中。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现在帕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

取出杯子,请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纸巾没湿后,请小朋友再认真看一次实验,注意看泡泡。

教师演示纸巾会湿的实验。

教师将杯子倒扣压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取出杯子。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第一次纸巾没有湿,第二次纸巾又湿了呢?(2)幼儿操作分开两组,让幼儿带着疑问做实验,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知道第一次纸巾没有湿是因为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没有湿;而第二次是因为杯子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湿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一、活动目标1.了解空气的基本特征,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空气的流动性、占用空间等特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4.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活动重难点1.重难点:认识空气的特征和特性。

2.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空气的流动性、占用空间等特性。

三、活动准备1.教具:气球、塑料袋、漏斗、水、玻璃杯、蜡烛、火柴等。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活动过程1.导入(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充满空气的气球,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形状和大小。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气球里装的是什么吗?”(3)幼儿回答:“是空气。

”2.认识空气的特征(1)教师讲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特征。

(2)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感知空气的流动性。

实验1:将塑料袋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观察塑料袋在空气中的形状变化。

实验2:将漏斗插入水中,让幼儿观察水中的气泡。

3.探究空气的占用空间特性(1)教师提出问题:“空气会占用空间吗?”(2)幼儿回答:“会。

”(3)教师进行实验,验证空气的占用空间特性。

实验1:将蜡烛放在玻璃杯中,点燃蜡烛,将玻璃杯倒扣在水中,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实验2:将气球放在水中,观察气球的浮沉情况。

4.合作实验:制作空气船(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气球、塑料袋、漏斗等材料。

(2)教师讲解制作空气船的方法:将气球吹满空气,用漏斗将空气导入塑料袋中,使塑料袋鼓起。

(3)幼儿合作制作空气船,并在水中进行实验,观察空气船的浮沉情况。

(2)幼儿分享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五、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2.主题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空气的秘密”主题活动,进一步探究空气的奥秘。

六、活动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参与程度,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

2.教师在讲解空气的特征和特性时,要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以便幼儿理解。

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教案【含教学反思】
2.拓展延伸:
-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空气流动的现象,如风、云等。
-让幼儿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
1.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和内容。
2.例题讲解的深入程度和幼儿的理解程度。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特别是如何引导幼儿感受空气的作用。
4.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5.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根据幼儿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空气的作用:呼吸、吹气球、风等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空气现象,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树叶在风中摇动,因为空气在流动。
2.作业题目:用空气制作一个简单的小玩具。
答案示例:用气球和吸管制作一个简易的气球火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认识空气的存在和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是否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或增加实例,以便更贴近幼儿的理解水平。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反思是否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幼儿。
-探索是否可以引入更多的互动和游戏元素,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三、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找空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探索空气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知道空气的存在。
2.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空气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1、器材:杯子、手帕、大玻璃缸、蜡烛、尼龙袋子、气球、打火机、水。

2、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的录像片。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2、将手帕团塞入玻璃杯杯底。

杯子里有什么?杯里除了手帕还有别的东西吗?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里的手帕会怎么样?
我们来试一试,杯子里到底有没有其它东西。

将玻璃杯倒扣压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

手帕湿了吗?为什么?
杯里除了手帕外还有其他东西,是它把水顶住不让水流进杯子,所以手帕才不会湿。

3、你们能看见杯子里的东西吗?这东西手摸得到吗?用鼻子闻得出吗?那么,杯里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示范。

将杯口斜着浸入水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出泡泡的?(学习词:空气)。

4、请小朋友拿起尼龙袋,张开袋口。

看看袋里有什么?请幼儿迅速将袋口拧紧,用手慢慢向袋底挤。

为什么挤不动了?尼龙袋里有什么?(空气)。

5、你们刚才在哪里捉到了空气?你们看得见空气吗?能摸得到空气吗?闻一下空气是什么气味的?
小结: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气体,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东西。

1、将点燃的蜡烛用杯子完全罩住,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了?
2、请小朋友用手捂住口鼻,说说有什么感觉?
3、除了我们人需要空气外,还有谁也需要空气?
小结:除了人类离不开空气外,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空气。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看录像,想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放映自摄录像片,请幼儿观看,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对空气的污染;镜头二:汽车排出的废气对空气的污染;镜头三: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镜头四: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镜头五: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会有什么危害?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人体危害很大。

4、那如何让我们身边的空气变得更新鲜清洁呢?
改善空气质量的办法: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生活区焚烧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等。

1、为什么鼓起的气球一松手就会飞走?
2、什么样的气球火箭会飞得高些远些?
3、师生共同游戏数次结束。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