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的特点及校准过程b
热电偶温差电动势校准

热电偶温差电动势校准
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它由两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导线组成,通常是铜和镍铬合金。
当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焊接在一起时,它们之间就会形成一个热电偶,可以测量温度差产生的电动势。
热电偶的校准是确保其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热电偶的校准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 准备标准温度源:选择一种已知温度的温度源,例如电阻器或恒温水浴,将其设置为校准温度。
2. 连接热电偶:将热电偶的一端连接到标准温度源,另一端连接到数字万用表或热电偶校准仪上。
3. 测量电动势:记录数字万用表或热电偶校准仪上显示的电动势值。
4. 计算校准系数:根据电动势和校准温度,计算热电偶的校准系数。
校准系数是一个标量,表示热电偶在特定温度下的电动势输出值与实际温度之间的关系。
5. 重复校准:如果热电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需要重新进行校准。
需要注意的是,热电偶的校准需要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并且需要使用标准温度源,以确保校准的准确性。
此外,热电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老化或损坏,需要
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热电偶校正实验报告

热电偶校正实验报告热电偶是一种常见的温度测量仪器,是由双金属探头组成,探头间夹有一定量的导电物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金属探头的电阻也会发生变化,由此可以根据热电偶的电阻变化量推算环境温度的变化。
热电偶的准确性取决于各个探头的电阻值,因此,在使用热电偶之前,必须进行校准以确保热电偶的测量准确性。
本报告对热电偶校正实验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便了解热电偶的校准过程和实验结果。
一、实验简介本实验的目的是测试和校准热电偶的性能,以确认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中使用的热电偶为双金属探头类型,在校正前,首先需要测量热电偶的电阻值,然后采用十二点校正法校正热电偶的电阻,以提高测量准确性。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电偶:双金属探头类型;2.动丝扳手;3.控恒温水槽;4.电偶示波器;5.度计;6.算机。
三、试验过程1.量热电偶电阻值:将热电偶连接到热电偶示波器,通过计算机测量热电偶的电阻值,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以备后用。
2.二点校准:将热电偶接入温控恒温水槽,然后将水槽的温度设定为12种温度值:0℃、10℃、20℃、30℃、40℃、50℃、60℃、70℃、80℃、90℃、95℃、100℃,然后通过热电偶示波器将热电偶的电阻值重新测量,并将记录在表中。
3.算校正系数:计算器通过计算十二点测量结果,以确定校准系数,以提高测量精度。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校正后,热电偶的测量精度明显提高,比校正前的值高出了4%,符合预期,表明实验结果良好。
五、结论本次实验的结果表明,热电偶的校准能够有效地提高热电偶的测量精度,使热电偶能够准确地测量出环境温度,为实际应用提供可靠的测量结果。
因此,在实际运用热电偶之前,应该进行校准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热电偶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热电偶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热电偶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热电偶工作原理:热电偶是一种感温元件 , 它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 ,通过电气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
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 , 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 , 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 Seebeck 电动势——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
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
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 , 制成热电偶分度表 ; 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 0 ℃时的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
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材料时 , 只要该材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 , 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保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
因此 , 在热电偶测温时 , 可接入测量仪表 , 测得热电动势后 , 即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
热电偶优点:热电偶是工业中常用的温度测温元件,具有如下特点:①测量精度高:热电偶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热响应时间快:热电偶对温度变化反应灵敏。
③测量范围大:热电偶从 -40~+ 1600℃均可连续测温。
④性能可靠,机械强度好。
⑤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
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 1 )热电偶的种类热电偶有 K 型(镍铬 - 镍硅) WRN 系列, N 型(镍铬硅 - 镍硅镁) WRM 系列, E 型(镍铬 - 铜镍) WRE 系列, J 型(铁 - 铜镍) WRF 系列, T 型(铜 - 铜镍) WRC 系列, S 型(铂铑 10- 铂) WRP 系列, R 型(铂铑 13- 铂) WRQ 系列, B 型(铂铑 30- 铂铑 6 ) WRR 系列等。
( 2 )热电偶的结构形式:热电偶的基本结构是热电极,绝缘材料和保护管;并与显示仪表、记录仪表或计算机等配套使用。
在现场使用中根据环境,被测介质等多种因素研制成适合各种环境的热电偶。
热电偶测温仪校准步骤说明书

热电偶测温仪校准步骤说明书第一部分:校准前准备工作在进行热电偶测温仪的校准前,请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已完成:1. 确认校准仪器:确保所使用的校准仪器满足精确度和准确性要求,并经过定期维护和校准。
2. 校准环境准备:选择一个温度稳定、无风的环境进行校准,确保环境温度不受外界干扰。
3. 校准标准:准备一组准确可靠的标准温度源作为参照,以确保校准过程的准确性。
第二部分:校准步骤根据热电偶测温仪的型号和仪器说明书,本文将会以一般的热电偶测温仪为例,介绍校准步骤。
1. 确认测试点:选择适当的测试点来进行校准。
可以选择标准温度源的一组已知温度作为测试点,以覆盖整个测量范围。
2. 连接热电偶测温仪:将热电偶测温仪与校准仪器连接。
确保连接牢固,并检查连接头的清洁度和完整性。
3. 启动校准仪器:按照校准仪器的操作说明启动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记录校准仪器读数:在待测温度点稳定后,记录校准仪器显示的温度读数。
5. 测量热电偶测温仪读数:将热电偶测温仪放置在待测温度点,等待温度稳定后,记录热电偶测温仪的温度读数。
6. 对比读数结果:将校准仪器的读数与热电偶测温仪的读数进行对比。
如果两者相差超过预设误差范围,需要进行进一步调整。
7. 调整热电偶测温仪:根据校准仪器的读数和热电偶测温仪的读数差异,按照热电偶测温仪的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其精确度。
8. 重复校准过程:对于其他测试点,请重复步骤4至步骤7,以确保热电偶测温仪在整个测量范围内的准确性。
第三部分:校准结果记录完成热电偶测温仪的校准后,应将校准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以备参考和追溯。
1. 记录校准数据:将每个测试点的校准数据记录下来,包括校准仪器的读数、热电偶测温仪的读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2. 分析校准结果:对于校准数据进行分析,检查是否符合预设的误差范围。
如果有超出范围的数据,需要进一步调查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3. 编制校准报告:根据校准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校准报告。
一种热电偶测量仪表的校准方法

一种热电偶测量仪表的校准方法热电偶测量仪表是一种测量温度的常用仪器,通过利用两个不同金属的连接处产生的热电势来测量温度变化。
为了保证测量准确性,需要对热电偶测量仪表进行校准。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热电偶测量仪表的校准方法。
第一步是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所使用的校准试验装置,一般为电源和温度控制器。
其次,在进行校准前需要将热电偶测量仪表预热至室温,并检查热电偶的线路是否存在接触不良或电缆损坏等情况。
第二步是调整校准系统。
通过对电源的调节,使得系统输出的电压符合事先设置的标准值,同时通过调节温度控制器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此时需要注意控制器的设置范围,以免超出热电偶温度范围或超过校准系统的温度范围。
第三步是进行校准。
首先将热电偶置于校准系统内,然后通过比较热电偶的实际输出电压和标准值的差异来进行校准。
校准时需要反复测量,以获得可靠的平均值。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在校准时尽量减少外界干扰,例如关闭其他设备的电源和电脑等。
第四步是记录校准结果。
在进行校准时,需要记录下每次测量的数值,并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等数据。
校准完成后应该做好记录和保存工作,方便日后的比对和查验。
第五步是判断校准结果。
在进行校准之后,需要对测量仪器的误差大小进行判断,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正。
当误差小于规定的范围时,即可认为校准有效,否则需要进行调整和重复校准。
总之,在进行热电偶测量仪表的校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准备工作、调整校准系统、进行校准、记录校准结果和判断校准结果。
通过正确的校准方法,可以保证热电偶测量仪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作和实验提供准确的温度数据。
数据分析是数据挖掘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数据进行组织、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在数据分析中,一般会列出相关数据,然后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下面是一个例子,列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假设我们是一家电商企业,最近进行了一次促销活动,以下是促销活动的相关数据:1. 订单总额:100,000元2. 参与促销活动的用户数:2,000人3. 促销活动持续时间:3天4. 平均订单金额:50元5. 最大订单金额:500元6. 最小订单金额:10元7. 参与促销活动的用户中,男性比例:60%8. 参与促销活动的用户中,女性比例:40%通过对以上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订单总额的角度来看,这次促销活动的效果不错,订单总额达到了100,000元。
热电偶特性及应用数据处理

热电偶特性及应用数据处理热电偶是一种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它利用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
热电偶由两种不同金属的导线组成,这两种金属的两个接点构成了测量温度的检测点,也称为热电偶的焊点。
当热电偶的焊点受到温度变化时,两种金属之间就会产生热电势差,即温度电动势(Thermo-electromotive force,简称温度EMF)。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两个不同导体的热电效应,其中最常用的热电对是铂铑-铂热电对(PtRh-Pt)。
铂铑合金被用作热电偶的保护外壳,因为它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
铂铑和铂的导线之间的温度差会导致电势差的产生,该电势差与温差成正比。
热电偶的特性主要包括线性度、响应时间、温度范围和灵敏度。
线性度是指热电偶温度与温度电动势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线性关系。
响应时间是指从温度变化到热电偶输出电压变化所需要的时间。
温度范围是指热电偶能够有效测量的温度范围,这取决于使用的金属和绝缘材料的性能。
灵敏度是指温度变化单位引起的电势变化。
热电偶的灵敏度约为10微伏/摄氏度。
热电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实验室测量中,其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过程测量:热电偶可用于测量各种液体、气体和固体物质的温度。
它们可以被安装在流体管道、炉炉中、发动机和锅炉等设备上,以监测温度变化并进行自动控制。
2. 温度校准:热电偶被广泛用作温度计校准的标准,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热电偶的温度与电动势的关系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立,并提供了相应的校准曲线。
3. 实验室研究:热电偶可以用于实验室中各种科学研究的温度测量,如化学反应、材料研究和生物医学实验等。
其小尺寸和高灵敏度使其成为研究人员首选的传感器之一。
4. 冶金和玻璃工业:在冶金和玻璃工业中,热电偶经常用于测量高温炉中的温度。
例如,在炼钢过程中,热电偶被用于监控熔池的温度,以确保工艺参数的控制。
5. 医疗设备:热电偶在医疗设备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手术过程中,热电偶被用来监测患者的体温。
热电偶的使用方法及校准步骤

热电偶的使用方法及校准步骤热电偶作为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研实验、医疗设备等领域。
它通过测量两个不同金属导线的温差来确定温度,具有测量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稳定性高等优点。
下面将介绍热电偶的使用方法及校准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热电偶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热电偶由两个不同金属导线(通常为铂-铑导线)组成,两个导线的接点形成了一个测量点,该测量点可以暴露在需要测温的环境中。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两个导线之间产生的温差会引起热电势的变化,根据热电势的变化可以确定温度值。
在使用热电偶之前,我们需要将其连接到测温设备上。
连接时要确保导线接触紧密,并避免出现接触不良或短路等情况,这样可以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同时,要将热电偶的冷端(即导线的另一端)与冷源连接,以确保冷端温度的稳定。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保护热电偶的接触点,以免受到撞击或腐蚀等影响。
此外,应尽量避免在高温或强电磁场等环境中使用热电偶,以免损坏或影响测温的准确性。
热电偶的校准是保证测温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校准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使用标准温度源,通过比较热电偶测得的温度值和标准温度源给出的温度值,确定热电偶的测量误差。
校准步骤如下:1. 准备标准温度源和测温设备。
标准温度源可以是精确的温度计或已知温度的环境,测温设备可以是多功能温度计或专用仪表。
2. 将热电偶和温度计连接在一起,保证连接牢固,并确认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 将标准温度源的温度值设置为目标校准温度。
待温度稳定后,记录标准温度源给出的温度值。
4. 同时记录热电偶给出的温度值,注意确保测量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以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
5. 比较热电偶测量值和标准温度源的给出值,计算出测量误差。
6. 如果测量误差较大,可以进行校准调整。
校准调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调整温度计的零点偏差,即将测得的温度值与标准温度源的值进行对比,修正零点误差;另一种是调整温度计的灵敏度,即通过控制热电偶输入电压或电流大小来修正温度计的灵敏度。
热电偶的检定和校准

挂钩
– 通电
• 10.5A,11A
– 硼砂洗
• 2~3次
– 除去硼砂
• 蒸馏水煮沸2~3次
• 注意点
• 挂丝位置记录 • 个人防护
预处理(四) 通电退火
• 目的:高温使一些金属和非金属挥发,提高偶丝纯度 • 操作过程
– 挂丝
• 夹角
– 通电
• 10.5A,11A
– 观察
• 1100℃ 1h ; 1250℃ 2h 亮度均匀性
• 环境温度法 • 端点温度法 • 电子补偿器
– 补偿导线的使用
• 编号 • 修正值的测量 • 20,25,30
热电偶校准
• 不符合现有检定规程 • 原则:
– 标准器溯源 – 方法需要确认 – 合理的不确定度分析 – 数据验证
考虑的影响因素
• • • • • • • • • • • 热电偶的热传导(插入深度不足) 热源工作区温度漂移及空间温度分布的变化 参考端温度的变化 由于接头或使用扫描器及转换开关带来的寄生热电势 延长导线或补偿导线带来的影响 电磁干扰 机械应力或形变 不均匀性 氧化或其他化学污染 合金成分变化,物理条件或晶格结构变化 绝缘电阻下降
装炉(三) 冷端接线
• 目的:将热电偶的热电势通过铜导线引出到热电仪表。并将其 参考端放在到固定温度。 • 操作过程
– 连接测量线
• 可靠连接 • 无附加热电势
– 连接端插入冰点瓶
• 深度10~15cm • 插入深度一致,保持冷端温度一致
• 注意点
• • • • • • 铜导线氧化 铜导线产生附加热电势 屏蔽空间干扰 铂铑30-铂铑6热电偶无须零度 再次核对插入深度 记录编号与测量导线编号的对应关系
• I级,II级,III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热电偶特性曲线
Fluke Calibration
7
贵金属热电偶
型 号 名称 优点 缺点 测温范围
S
铂铑10-铂 热电偶,俗 称单铂铑 热电偶
在热电偶系列中具有准确度最高,稳定性最 好,测温温区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它的 物理,化学性能良好,热电势稳定性及在高 温下抗氧化性能好,适用于氧化性和惰性气 氛中, 不需用补偿导线进行补偿
卓越温场性能
• 传统检定系统的构成
多为多个厂家产拼凑合构成的系统
采用数字表加多路开关模式 热偶炉无法独立控温
温场稳定性差
高温漏电问题
Fluke Calibration
20
温度校验仪表——热电偶部分
•JJF 1309-2011《温度校准仪校准规范》
―规程适用于各种温度校准仪 ―也可以是多功能校准仪中的一部分
―按用途和等级
* 工作用热电偶 • 用于测温 * 标准热电偶 • 作为标准
Fluke Calibration
5
热电偶的表达
• 热偶的表达
• 每种热偶都有其特定的数学表达式(温度与电势的输出关系) • 其表达式是非线性的
• 分度表-电压与温度的对应关系 • 检定规程附录
Fluke Calibration
5522A
热电偶接头
e/Si
多产品校准仪
铜线
754A过程仪表 校准仪(测量) 补偿线
Fluke Calibration 25
改进的校准方法一
• 标准电压源由铜导线连接至有标准温度计(读数Tb)的保温水杯,再经补 偿导线连接至校验仪 • 校验仪按热电偶类型设置模拟热电偶输出功能
―校验仪的参考端温度自动补偿功能需打开
―一般的过程仪表校验热电偶测温仪可以用5502/5522校准
―性能好的过程仪表校验仪电阻热电偶测温仪可以用7526校准
7526A多功能热工校准器 5522A多功能校准器
Fluke Calibration
23
国内一般常采用的校准方法
• 标准电压源由铜导线连接至冰点恒温槽,再经补偿导线连接至校验仪
―补偿导线须根据工作温度经过校准修正
J
铜 -铜镍 热 线性度好,热电动势较大,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和均 T型热电偶的正极铜在高 -200~350℃ 电偶 匀性较好,价格便宜等,特别在-200~0℃温区内使用,温下抗氧化性能差 稳定性更好,年稳定性可小于±3μV,经低温检定可 T 作为二等标准进行低温量值传递
Fluke Calibration 9
• 需要高性能的冰点恒温槽
―冰点槽的制作、维护都很麻烦
• 补偿导线须根据工作温度经过校准修正,得各点电压修正值 e
―补偿导线的校准修正工作量很大
• 计算量大
―查表或计算热电偶被校温度点的塞贝克系数 Si ―计算热电偶补偿导线的电压修正值的温度对应值 ―计算测量温度误差: T = Td – (Ts + e/Si )
热电偶的特点及校准过程
李欣 市场技术部 福禄克公司计量校准部(中国)
2013-4-25
Fluke Calibration 1
主题
•热电偶的原理及特点 •典型校准方法
―热电偶测温元件的校准 ―热电偶温度校准仪的校准
Fluke Calibration
2
赛贝克电流
金属1
T1
电流
T2
金属2
Fluke Calibration
11
热电偶测温以及检定中的常见问题
• 补偿导线及连接
―正确选择和使用
• 冷端补偿
―选择合适的冷端补偿
• 冰点的制作
―要点
• 热电偶检定系统
―热偶炉的操作 ―热偶炉温场性能
Fluke Calibration
12
补偿导线及连接
•补偿导线的作用
―延长测量距离
•补偿导线的分类
―延伸型-与热偶相同的材料 ―补偿型-在常温用与热电偶温度特性相同的金属线, 不改变改热偶的热电关系
• 不需要冰点恒温槽,只需要一个准确测温的保温水杯
―保温杯中的水只需要稳定于实验室环境温度条件 ―用标准温度计准确测量杯中水的温度,不确定度应优于 0.05℃,
• 补偿导线无需校准修正
―由于补偿导线两端的温差很小,由补偿线所引入的误差更小
• 计算量稍大
―查表计算温度值与电压的对应值:V(TS)和 V(Tb) ―计算校准器设置输出 Vo=V(TS)-V(Tb) ―计算温度测量误差 T = Td-TS
标准温度计 Tb 热电偶接头
5522A 多产品校准仪
铜线 补偿线
754A过程仪表校准仪(测量)
Fluke Calibration
室温
27
改进的校准方法二
• 校验仪由补偿导线连接至温度标准源(7526/55XX)的热电偶输出端 • 校验仪设置为热电偶测量功能 • 温度标准源设置为对应热电偶输出功能 • 校验仪和温度标准源的参考端温度自动补偿功能都需打开 • 设置温度标准源为各校准温度值TS,输出所对应的电压值,读取校验仪的 温度读数Td,温度误差为: T= Td-TS 754A过程仪表校准仪(测量) • 方便,快捷,计算量小!
• 热电偶接头也是补偿导线的一部分
Fluke Calibration
13
常见补偿导线和连接头
Fluke Calibration
14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问题
•实际测得的温度是工作端(热端) V 和测量端(冷端)之差:T1-T2 V1 •只有测量端(冷端)为0度时,热 电偶测得的电压才能反映热端的温 度
―实际上主要是过程仪表校验仪中的温度部分
•规定了有关温度的校准方法
―热电阻测量功能的校准
―热电阻输出功能的校准 ―热电偶测量功能的校准
―热电偶测输出功能的校准
Fluke Calibration
21
校准温度校准仪的热电偶功能
•温度校准仪可以测量热电偶,显示对应的温度
• 此时,它相当于一个热电偶测温仪
热电势率较小,灵敏读低, 高温下机械强度下降,对污 染非常敏感,贵金属材料昂 贵
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 1300℃,短期最高使 用温度为1600℃
R
铂铑13-铂 热电偶
R型热电偶的综合性能与S型热电偶相当;研 究表明:R型热电偶的稳定性和复现性比S型 同上 热电偶均好
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 1300℃,短期最高使 用温度为1600℃
3
热电偶的原理
• 热电偶测温原理
―Seebeck Effect 塞贝克效应
Copper 铜
原理图
热端
冷端
Iron 铁
T1
A
T2
C
冷端
等效图
热端 B
V C
4
Fluke Calibration
常见热电偶类型及特点
•热偶的分类
―按材质: * 贵金属热偶 • S/R/B * 廉金属热偶 • K/J/E/N/T/…
―使用纯净的水制冰 ―不应用手直接接触冰或水 ―制冰容器和盛放冰点必须用纯净的水清洗 ――绿豆大小”的冰粒比较理想 ―用水“洗冰”,使并表面“发乌” ―水不应过多,避免将冰浮起
X
√
Fluke Calibration
17
内部冷端补偿
• 被测物体的实际温度为T1,热电偶冷端温度为T2 V • 若V1是热偶冷端温度为零,T1时的电压, V2是热偶冷端温度为零,T2时的电压 • 当热偶冷端温度为T2, 实际测量电压 Va =V1–V2 (1)
V1
V2
T2 T1
0
T
• 保证测量准确的方法:加上冷端补偿电压V2 V1=(V1-V2)+ V2 = Va + V2 =实际测量电压 + 冷端补偿电压
(2 )
Fluke Calibration
18
内部冷端补偿
•内部冷端补偿原理
―原理: V1 = Va + V2 = 实际测量电压 + 冷端补偿电压 ―冷端温度由测温仪内置的测温元件测出 ―冷端补偿电压由计算机算出。
• 校验仪按热电偶类型设置测量功能 • 打开校验仪的参考端温度自动补偿功能 • 设置标准电压源输出各校准温度值Ts所对应的电压值,读取校验仪温度 读数Td,计算出温度误差T 。
5522A
热电偶接头
多产品校准仪
补偿线
铜线
过程仪表校准仪(测量)
Fluke Calibration 24
国内一般校准方法的难点
22
校准校验仪的热电偶测量功能
校验仪可以测量热电偶,显示对应的温度
• 此时,校验仪相当于一个热电偶测温仪 • 需要向一个既对应热电偶参考端(过程仪表校验仪接线端),又对应 热电偶工作端温度的标准毫伏值
• 国内一般常采用的校准方法比较复杂
• 可以用7526或5502/5522作为标准,直接校准过程仪表校验仪
测温元件T2
热电偶正端
•内部冷端补偿特点
―方便, 不需外部设备 ―准确度降低 T1 测量温度的误差 测温点与连接点温度不易一致
测温仪
热电偶负端
Fluke Calibration
19
热电偶检定系统
• 福禄克检定系统
全套专用测温设别,全部自动控制 每个都是独立系统,可分可合
热偶炉独立控温
•外部冷端补偿特点
―准确度高 ―需外部设备
+
VTC(TTC) +
T1
0° C VJ1(0° C)
-
Vo=VTC(TTC)
T2
[VJ1(0° (0°)=0] C )+VJ2C
0℃冰点槽
VJ2(0 C°)
Fluke Calib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