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标定规程

合集下载

热电偶标定实验

热电偶标定实验

热电偶标定实验一、概述:温差热电偶(简称热电偶)是目前温度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温度传感元件之一,是以热电效应为基础的测温仪表。

它用热电偶作为传感器,把被测的温度信号转换成电势信号,经连接导线再配以测量毫伏级电压信号的显示仪表来实现温度的测量。

热电偶测温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价格低廉、测温范围宽、热惯性小、准确度较高、输出的温差电信号便于远距离传送、实现集中控制和自动测试。

流体、固体及其表面温度均可用它来测量,所以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空调与燃气工程中应用广泛。

二、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毫伏表测定温差电动势及热电偶工作原理。

2.掌握热电偶定标曲线的绘制规则。

3.学习用热电偶设计温度计4.学习用直线拟合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三、实验原理1、温差电现象。

导体中存在着与热现象有关的非静电力和电动势,称为温差电动势,依其产生的机理不同而有两种具体形式。

一种称为汤姆孙电动势。

金属导线两端如果温度不同,高温端的自由电子好像气体分子一样向低温端扩散,并在低温端堆积起来,从而在导线内形成电场。

由电子热扩散不平衡建立的电场反过来又阻碍不平衡热扩散的进行,最终达到动态平衡,使导线两端形成一稳定的电势差。

若把两种金属导线两端连接起来,并把接点置于不同温度中,使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连接成闭合回路,因两个汤姆孙电势不相等,两段导线中即形成恒定电流。

回路中相应的电动势称为汤姆孙电动势。

温差越大,汤姆孙电动势也越大。

另一种称为珀耳帖(J.C.A.Peltier,1785——1845)电动势。

两种不同金属连接起来,由于接触面两侧金属内自由电子浓度不同,电子将从浓度大的一侧向浓度小的一侧扩散,在接触面间形成电场,从而在两种金属间形成电位差。

显然,两种金属连成回路,并把接点置于相同温度中,两接触面间将建立相等而相反的电动势,因而也形不成恒定电流。

只有两接点温度不同,两个珀耳帖电动势不等,才会形成电动势。

而且温差越大,形成的电动势也越大。

热电偶检定

热电偶检定

热电偶检定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它可以用来测量温度。

它有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电极和温度传感器,它可以将测量的温度电变换成电流和电压,以便更方便地测量和连接电气系统。

热电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标准热电偶,另一种是温度响应补偿(TEC)热电偶。

热电偶的检定是必要的,以确保它能够正确地测量温度。

一般来说,它的检定应该在正确安装后的一个月之内进行,以确保质量和准确性。

检定的步骤是:1.将热电偶安装到检定仪器上,并将电源打开。

2.据热电偶的规格,在检定仪器上设定相应的参数,以确保检定结果的准确性。

3.检定仪器设定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并将热电偶升温到设定的温度,同时观察检定仪器上的温度显示值。

4.复以上过程,以检测热电偶的性能,如温度的准确性、反应时间等,以确保它能在指定的温度范围内正确工作。

5.后,通过一些实验参数来核对热电偶,并在报告上做出评价。

热电偶检定可以帮助确保它可以正确地测量温度,防止温度过高、过低,这有助于保护系统的安全,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

此外,检定还可以提升热电偶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使它能够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正确工作。

正确完成热电偶检定的前提是:使用正规的安装方法;使用正确的温度范围;使用正确的接线方式;以及使用正确的检定仪器和校准设备。

此外,还应确保热电偶正确使用,以免遇到意外情况,影响检定的准确性。

为了获得最佳的热电偶检定结果,应该使用正确的工具、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此外,在检定过程中,还要定期采取措施,以确保热电偶能够正确地测量温度,以及避免可能的故障。

热电偶检定是一项重要且费时费力的工作,但它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能够确保热电偶正确地测量温度,且能够及时发现和消除热电偶的可能故障,以保护系统和设备的安全。

热电偶检验规程

热电偶检验规程

(2.2)热电偶检验规程
1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热电偶在投入现场使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技术确认工作.本规程适用于按合同采购的热电偶及借用、调拨等其它方式入厂的热电偶。

2检验的依据
2.1 采购合同的技术附件(技术要求)。

2.2 制造厂或其代理商提供的热电偶技术规格书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

2.3 制造厂出厂前的检验报告。

3检验内容及方法
3.1 技术资料
检查如下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1)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
(2)出厂检定合格证
3.2规格型号
检查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订货要求。

3.3数量
(1)仪表数量是否符合订货要求
(2)附件是否提供齐全
3.4外观
(1)铭牌清晰无误
(2)保护套管应无泄漏;测量端焊接要牢固,表面应光滑,无气孔、无夹灰,
呈近似球状;电极直径应均匀、平直、无裂纹。

3.5校准
进行基本误差校准,校准后仪表的基本误差应达到:
①Ⅰ级≤400±3℃>400±0.4%t℃
②Ⅱ级≤400±3℃>400±0.75%t℃。

标准热电偶检定规程

标准热电偶检定规程

标准热电偶检定规程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为了确保热电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检定。

本文将介绍热电偶检定的标准规程,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按照规定进行检定操作,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 检定前准备。

在进行热电偶检定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检定设备和标准物质。

检定设备包括温度计、恒温槽、电压表等。

标准物质包括标准温度计、标准热电偶等。

检定设备和标准物质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检定步骤。

(1)检查热电偶外观,确保没有损坏和变形,接线端子无松动。

(2)将热电偶置于标准温度槽中,使其与标准温度计处于相同温度环境中。

(3)记录标准温度计和热电偶的温度值,并计算它们之间的温差。

(4)将标准热电偶与待检定热电偶连接,使它们处于相同的温度环境中。

(5)记录待检定热电偶的温度值,并与标准热电偶的温度值进行比较。

(6)根据比较结果,计算待检定热电偶的测量误差,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合格。

3. 检定结果处理。

根据检定结果,对待检定热电偶进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

若不合格,需要对热电偶进行修理或更换。

若合格,应在热电偶上标注检定日期和结果,并进行档案管理。

4. 检定周期。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热电偶的检定周期一般为一年。

在特殊情况下,如热电偶受到较大冲击或使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需要提前进行检定。

5. 注意事项。

在进行热电偶检定时,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和仪器损坏。

同时,检定设备和标准物质的保养和维护也十分重要,确保其性能稳定和准确性。

总结。

热电偶的检定是保证温度测量准确性的重要环节,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检定结果的可靠性。

定期的检定工作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应得到重视和推广。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热电偶检定规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际操作。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人员在工作中有所帮助。

热电偶检定规程

热电偶检定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351 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1996年8月23日批1997年3月1日实施准国家技术监督局一技术要求二检定条件三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四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附录附录1热电偶用补偿导线的检定方法附录2带补偿导线热电偶的检定方法附录3管式炉炉温温场测试方法附录4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在0s1300℃附范围内,整百度的热电动势和温度对照表编制方法表附录5 K、N、E、型热电偶热电动势允差表附录6 & K、N、E、J、型热电偶整百度点,微分热点动势表附录7 S、K、N、E、J、型热电偶分度表附录8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记录格式附录9检定证书(背面)格式工作用廉金属JJ G351-96热电偶检定规程代替 JJ G351-84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6年8月23日批准,并自1997 年3月1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辽宁省技术监督局起草单位: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合金厂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邵树成(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王振华(上海合金厂)参加起草人:张家怡(沈阳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任春岩(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雷宗杰(天津德塔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本规程适用于长度不小于750mm的新制造和使用中的分度号为K的镍铭- 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N的银铭-银硅热电偶、分度号为E银铭-铜镍热电偶、分度号为J的铁-铜镍热电偶(以下分别简称K、N、E、J、X型热电偶)在-40〜1300℃范为内的检定。

一技术要求1热电极的名义成分如表1规定。

表1注:①不同分度号两镇铭极不可互换;②不同分度号两铜银极不可互换;③银铭一银硅采用银铭一银铝分度表。

2不同等极热电偶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其允差应符合表2表定。

注:①允差取大值;②t为测量端温度。

3热电偶的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3.1新制热电偶的电极应平直、无列痕、直径应均匀;使用中的电偶的电极不应有严重的腐蚀和明显缩径等缺陷。

热电偶的检定方法

热电偶的检定方法

K分度号铠装热电偶校验方法:1、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新制热电偶,在检定示值前,应在最高检定点温度下,退火2 h 后,随炉冷却至250℃以下,使用中的热电偶不退火。

2、热电偶的测量端应处于检验炉最高温区中心;标准热电偶应与管式炉轴线位置一致。

3、检验炉炉口沿热电偶束周围,用绝缘耐火材料堵好。

4、检定顺序,由低温向高温逐步升温检定,炉温偏离检定点温度不应超过±5℃。

5、当炉温升到检定点温度,炉温变化小于0.2℃/min时,可以开始读取数据和测量信号。

6、读数应迅速准确,时间间隔应相近,测量读数不应小于4次,测量炉炉温度变化不大于±0.25℃。

7、测量时将所有测量数据填写在工作用热电偶检定记录表上(见附表)8、详细请参见《JJG351--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验规程》。

在线取出热电偶操作方法1、常温下直接取出热电偶即可。

2、高温下不能直接取出热电偶,高温下每取出10cm等待5分钟直至全部取出。

3、将取出的热电偶拿到校验炉进行校验,并把校验结果填入工作用热电偶检定记录表。

网带表面温度测量方法:测量时网带上需无产品1、把铠装热电偶端头用扎丝固定在网带中间,开动网带以正常速度前进。

2、向前行进2.5m后停止网带,在离铠装热电偶端头2m的位置再加扎丝固定后继续开启网带前进。

在后面可以视铠装热电偶行进情况在适当位置加扎丝固定。

3、当网带行进到氧化第一区位置时,停止网带5分钟待仪表显示数稳定后读出数据记录到表格上,同时也读出该温区仪表显示值记录到表格。

4、按上面方法测量其它区温度并记录表格中。

5、测量完毕后抽出铠装热电偶和除去网带上残留的扎丝。

热电偶 标定 过程

热电偶 标定 过程

热电偶标定过程嘿,咱今儿就来说说热电偶标定这档子事儿!热电偶啊,就像是温度世界里的小侦探,能精准地给咱反馈温度的信息呢。

那热电偶的标定过程是咋样的呢?就好比给这个小侦探进行一场严格的训练和考核。

首先呢,得准备好各种标准的温度源,这就像是给小侦探准备了一系列标准的案件场景。

然后呢,把热电偶放进去,就好像让小侦探去不同的场景里破案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可不能有一丝马虎呀!要仔细观察热电偶的反应,看看它给出的温度值和标准温度源是不是相符。

这就跟咱考试的时候要认真审题一样,稍有不慎就可能答错啦。

想想看,如果标定不准确,那热电偶以后工作起来不就乱套啦?就好像小侦探总是判断错误,那还怎么能指望它好好工作呢?这可不行,咱得对它负责呀!你说这标定是不是特别重要?就像盖房子得打好地基一样。

如果地基不牢,那房子能结实吗?热电偶的标定也是这个道理呀。

在标定的时候,还得注意环境的影响呢。

不能有干扰呀,不然就像小侦探在吵闹的环境里办案,肯定会分心的嘛。

而且操作的人也得专业,不能马马虎虎的,得像个经验丰富的老警察一样,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

有时候我就想啊,要是没有这个标定过程,那热电偶得有多不靠谱呀。

就好比让一个没经过训练的人去执行重要任务,那能行吗?肯定不行呀!所以说呀,这标定过程可不能小瞧咯。

咱再想想,生活中不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吗?就像我们学习新知识,不也得经过反复的练习和检验才能真正掌握吗?这和热电偶的标定不是一个道理嘛。

总之呢,热电偶的标定过程是个细致活儿,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精心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让热电偶这个小侦探在温度的世界里大显身手,为我们提供准确可靠的温度信息呀!可别小看了它哦!。

热电偶校准规程

热电偶校准规程

热电偶校准规程1.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车间使用的全部类型热电偶首次校准,后续校准,使用中校准。

2.概述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仪表中常用的测温元件,它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

各种热电偶的外形常因需要而极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通常由热电极、绝缘套保护管和接线盒等主要部分组成。

3.计量性能要求在测量范围内,误差应不大于热电偶本身规定的误差±2.5℃4.校准4.1校准室的环境校准的温度尽量保持在(20±5)℃,相对湿度不大于85%。

4.2校准的人员资质校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4.3校准的设备UJ33a型电位差计和检定合格的热电偶4.3.1外观检查a)热电偶外观完好,没有明显的损坏。

b)热电偶上的信息完整制造单位或商标;规格型号;准确度等级;出厂编号。

4.3.2校准步骤a)将校准回路接通,暂不合上220伏电源。

设定好温控仪的第一个校验点。

在设定校验点时,先不要一下子就设定在实验点设定点,要分阶段逐渐上升,并且将可控硅电压调节器的“电源开关”拨到“关”的位置,调节电位差计的测量零点,全面检查整套装置接线;经检查正确无误时合上电源开始实验。

b)打开可控硅电压调节器的电源开关,分阶段调节温度设定点,待炉温达到设定点需稳定3~4min,就可以开始读取标准热电偶和被测热电偶的热电势和温度。

c)取得一个温度校验点的读数后,调整温控器,使炉温升高到第二个温度校验点,进行第二个读数;依次进行;d)根据所查数据,计算其误差情况如发现误差较大时,检查热电偶的接线柱等,重新进行较准。

e)根据仪表的示数,通过计算得出误差值。

5.校准结果处理5.1校准合格的热电偶,将校准数据填写在计量器具校准表R-A6079-007。

并将校准合格标签贴在热电偶上。

5.2校准不合格的热电偶,进行调整修理后再进行校准,如果还不合格则进行报废处理并贴上不合格标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偶标定规程
目录
1.0目的 (2)
2.0范围 (2)
3.0参考 (2)
4.0安全 (2)
5.0定义 (2)
6.0责任 (2)
7.0热电偶 (3)
7.1概述 (3)
7.1.1结构 (3)
7.1.2外套材料 (3)
7.2技术标准 (3)
7.3外观检查 (4)
7.4校验 (4)
7.4.1检查仪器与设备 (4)
7.4.2校验方法 (4)
7.4.3冷端非0℃值时,应按下式计算: (5)
7.5使用和维护 (6)
8.0附录 (6)
1.0目的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在于为本规程的最终用户提供明确的内容和步骤,确保仪表维护检修人员在执行任务时能够在没有监督或很少监督的情况下,按照赛科规定的标准,以安全有效可靠的方式履行自身的职责。

2.0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
热电偶
3.0参考
本规程参考了以下文件:
电偶使用说明书
4.0安全
在执行规程时,你若确认出未知的HSE风险,向你的直接主管进行汇报。

为了确保检修人员以及仪表设备本体的安全,在执行相关操作之前必须了解和参考以下的安全提示:
1.禁止在爆炸性环境中打开处于带电工作状态的热电偶的接线盖
2.无论是在安装、维护或者使用的时候都要考虑到环境状况对热电偶的影响因素。

3.在有毒有害场所执行任务的人员,应事先了解相关的材料安全数据表。

5.0定义
6.0责任
本规程仅适用于具有专业知识的仪表维护人员的操作。

1.ES仪表工程师、主管和技术员应确保本规程在工作中得以贯彻和执行。

2.仪表维修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就安全和技术上的任何疑问及时与其直接主管人进
行沟通。

3.任务完毕后把完成的签过字的规程或检修记录返回给主管用于审核及归档。

7.0热电偶
7.1概述
在温度测量中,热电偶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测温元件,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范围宽、便于远距离传送和集中检测等优点。

热电偶是利用两种不同的材料相接接触而产生的热电势随温差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按国家规定,自1988年起各类型热电偶温度计按IEC国际标准使用。

7.1.1结构
热电偶是选用符合IEC584-2级误差要求的材料制成的。

引线的接点是焊接而成,以形成纯净的接点结构,以保持线路的完整和高精度,可选择接地式的接点以实现良好的热传导。

无论是接地式的或非接地式的接点都有外皮保护,与环境隔离。

非接地的隔离型接点则提供了接点与外皮电气隔离。

7.1.2外套材料
热电偶使用绝缘导线,设计有各种外皮材料以适应不同温度和环境要求。

在800℃以下的环境下,AISI321是标准材料;在800℃至1100℃环境下,Inconel600(因康镍合金600)是标准材料。

在1100℃以上时,可根据要求提供贵金属或陶瓷材料的外套。

表7-1-1
热电偶类别分


允差等级
ⅠⅡⅢ允差值(±)测温范围允差值(±)测温范围允差值(±)测温范围
镍铬-镍硅(镍铝)K
1.5℃或0.4%t -40℃~1000℃
2.5℃或
0.75%t
-40℃~1200℃
2.5℃或
1.5%t
-200℃~40℃
镍铬-铜镍(康铜)E-40℃~800℃-40℃~900℃-200℃~40℃铁-铜镍(康铜)J-40℃~750℃-40℃~750℃
铜-铜镍(康铜)T0.5℃或0.4%t-40℃~350℃1℃或0.75%t-40℃~350℃1℃或1.5%t-200℃~40℃
铂铑10-铂S1℃或
1+0.003(t-1000)0℃~1600℃ 1.5℃或
0.25%t
0℃~1600℃4℃或
0.5%t
铂铑13-铂R0℃~1600℃0℃~1600℃
铂铑30-铂铑6B—600~1700℃600~1700℃注:表中t为被测温度的绝对值(℃);测温范围是热偶丝,不包括保护套管。

7.2技术标准
1.测温范围及精度(见表7-1-1)。

2.热电偶时间常数根据热惰性级别的不同,分为90~180秒、30~90秒、10~30秒<10
秒等几种。

3.绝缘电阻:在空气温度为15~35℃和相对湿度<80%的情况下,热电偶与其保护套
管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5MΩ(100V)(接地型除外)
7.3外观检查
1.外观检查:热电偶的热接点应焊接牢固,表面光滑、无气孔、无明显的缺损及裂纹,
焊接的形状应符合要求,焊点直径不超过热电偶丝直径的两倍,热电偶的瓷管、绝
缘层、保护套管、接线座、垫片及头盖,应完好无缺。

2.对于使用中的热电偶应定期检查其热电特性,定检周期一般为3~5年。

重要的及特
殊使用场合,按实际需要定期检查。

3.保护套管一般4~5年检查一次,对于安装在腐蚀及磨损严重地方的保护关,停工检
修期间均应检查。

使用于2.5MPa以下的保护管应能承受1.5倍的工作压力而无渗
漏。

用于高压容器的而电偶的热电偶保护套管使用前应经探伤或拍片检查。

达到
二级合格标准。

7.4校验
7.4.1检查仪器与设备
A)三等标准铂铑-铂热电偶1支。

B)不低于0.05级的直流低阻电位差计1套。

C)管形电炉l台。

D)精密温度控制器1台。

E)冷端温度恒温糟1台。

7.4.2校验方法
A)热电偶校验按图2-2-2进行。

B)将标准热电偶置于不锈钢柱的中心孔,而被校热电偶分布在其周围的小孔内,
以取得均匀的温度场。

不锈钢柱应置于电炉的中心,炉孔的两端用石棉或玻璃棉封住。

铂铑-铂热电偶应用一端封闭的石英管或瓷管作保护以免铂铑-铂热电偶被污染变质而降低精度。

C)冷端恒温糟中应放适量的冰水混合物,各热电偶的冷端集中成束,插入恒温槽
中心的玻璃试管中,深入水中部分不少于100mm,同时用0.1或0.2分度的水银温度计观察冷端温度。

D)恒温从300℃开始校验(以校铂铑-铂热电偶为例),直到最高工作温度为止。

校验
点必须包括常用工作温度,至少校验3类。

若使用温度在300℃以下时,应增加一个100℃检定点。

E)当电炉混度达到校验点温度士3℃范围中任一稳定值时,可以开始测量热电势,
先测量标准热电偶,然后测量被校热电偶。

需要再复测,相邻两次测量温度变化值≤0.3℃,记录这二次测量值,则按升温、降温(上、下行)测定共为四个测量值,取其平均值为最后结果。

F)冷端温度非0℃值时,同时应读取冷端温度t o´´,用以校正。

7.4.3冷端非0℃值时,应按下式计算:
标准热电偶电势:E N
t-0=E N
t-t0´+E N
t0´—0(2-2-1)
被校热电偶电势:E K
t-0=E K
t-t0´+E K
t0´—0
(2-2-2)
式中:t——被校点温度;
t 0´——冷端实际温度;
E N
t-t0´,E K t-t0´————分别为实测热电偶电势平均值;E N
t0´—0,E K
t0´—0————t 0´时从热电偶分度表中查得的电势。

7.5使用和维护
1.按照被测介质的特性及操作条件,选用合适材质、厚度及结构的保护套管和垫
片。

2.热电偶安装的地点、深度、方向和接线应符合测量技术的要求,并便于维修检
查。

3.热电偶与补偿导线接头处的环境温度最高不应超过100℃。

4.使用于0℃以下的热电偶,应在其接线座下灌蜡密封,使其与外界隔绝。

5.热电偶首次使用前,应经过一定的技术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8.0附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