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检定规程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jjf1637-2017

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jjf1637-2017

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jjf1637-2017廉金属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传感器,采用不同金属的热电特性来测量温度变化。

为了保证廉金属热电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检定。

下面是根据《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JJF1637-2017》的相关参考内容:1. 检定目的和依据:明确了廉金属热电偶检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依据包括国家计量法律法规、相关计量规范和技术文件等。

2. 检定对象和检定准则:规定了廉金属热电偶检定的对象,即所有采用廉金属热电偶进行温度测量的仪器设备。

检定准则包括热电特性、温度响应时间和重复性等。

3. 检定装置和设备:详细描述了进行廉金属热电偶检定所需要使用的装置和设备,例如参比热电偶、温度控制装置、稳定电源和多路选择器等。

4. 检定步骤和方法:提供了详细的检定步骤和方法,包括准备工作、校准环境的建立、测量温度的稳定和接线方式的选择等。

还包括了温度分段校准和总体误差的计算方法。

5. 检定结果的表示和判定:规定了检定结果的表示方法,一般使用偏离度和总体误差来表示,同时也说明了各种结果的判定准则和处理方法。

6. 检定证书和报告:对检定证书和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进行了规定,包括检定机构的名称和地址、检定项目和结果、参考资料和附件等。

7. 检定的确认和追溯:要求检定机构必须具备合格的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确认和校准,以保证检定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8. 检定机构的要求:对从事廉金属热电偶检定业务的机构进行了要求,包括检定能力和技术条件、质量控制和认可标志等。

9. 附录:提供了一些相关的附录,例如廉金属热电偶的热电特性曲线、温度响应时间的计算公式和误差的统计学处理方法等。

以上仅是《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JJF1637-2017》相关参考内容的一部分,详细的内容还需要参阅该文。

通过对廉金属热电偶的定期检定,能够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各行业的温度测量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整理)本期其他学习(热电阻和热电偶检定)

(整理)本期其他学习(热电阻和热电偶检定)

本期其他学习:热电阻热电偶检定(参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检定规程)1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1.1规程使用条件:适用于长度不小于750mm的新制造和使用中的分度号为K的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N的镍铬硅-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E的镍铬、铜镍热电偶、分度号为J 的铁-铜镍热电偶(以下分别简称K、N、E、J型热电偶)在-40~1300℃范围内的检定。

此次试验检定的是使用中的E型热电偶;1.2技术要求1.2.1不同等级热电偶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其允差应符合表2规定;表21.2.2热电偶外观满足要求:新制热电偶的电极应平直、无裂痕、直径应均匀;使用中的热电偶电极不应有严重的腐蚀和明显缩径等缺陷;热电偶测量端的焊接要牢固、呈球状,表面应光滑、无气孔、无夹渣。

1.3检定条件1.3.1标准器1等、2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各一支;测量范围为:(-30~300)℃的2等标准水银温度计一组,也可选用2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1.3.2仪器设备低电势直流电位差计一套,准确度不低于0.02级、最小步进值不大于1µV,或具有同等准确度的其他设备;多点转换开关,寄生电势不大于1µV;参考端恒温器,恒温器内温度为(0±0.1)℃;油恒温槽,在有效工作区域内温差小于0.2℃;管式炉,其长度为600mm,加热管内径约为40mm;(管式炉常用最高温度为1200℃,最高均匀温场中心与炉子几何中心沿轴线上偏离不大于10mm;在均匀温场长度不小于60mm,半径为14mm范围内,任意两点间温差不大于1℃;为保证管式炉温场符合检定要求,可在炉中心置一耐高温恒温快;均匀温场测试方法在检定规程附录中有详细说明;允许使用符合上述要求的其他检定设备)控温设备,应符合检定要求;热电偶测量端焊接设备;钢卷尺、游标卡尺;读数望远镜或3~5倍放大镜;1.3.3电测设备环境条件应符合使用要求1.4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1.4.1热电偶的几何尺寸与外观,用钢卷尺、游标卡尺和目力检查,应符合要求;1.4.2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新制热电偶,在检定示值前,应在最高检定点温度下,退火2h后,随炉冷却至250℃以下,使用中的热电偶不退火;1.4.3热电偶的示值检定点温度,按热电偶丝材及电极直径粗细决定1.4.4300℃以下点的检定,在油恒温槽中,与2等标准水银温度计进行比较,检定时油槽温度变化不超过±0.1℃;1.4.5将热电偶的两电极分别套上高铝绝缘瓷珠,约500mm左右,尾部穿塑料套管,并在尾端露出20mm左右,以链接参考端引线;1.4.6热电偶参考端的引线,应使用铜材质的铜导线进行连接,接触要良好。

标准热电偶检定规程

标准热电偶检定规程

标准热电偶检定规程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为了确保热电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检定。

本文将介绍热电偶检定的标准规程,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按照规定进行检定操作,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 检定前准备。

在进行热电偶检定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检定设备和标准物质。

检定设备包括温度计、恒温槽、电压表等。

标准物质包括标准温度计、标准热电偶等。

检定设备和标准物质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检定步骤。

(1)检查热电偶外观,确保没有损坏和变形,接线端子无松动。

(2)将热电偶置于标准温度槽中,使其与标准温度计处于相同温度环境中。

(3)记录标准温度计和热电偶的温度值,并计算它们之间的温差。

(4)将标准热电偶与待检定热电偶连接,使它们处于相同的温度环境中。

(5)记录待检定热电偶的温度值,并与标准热电偶的温度值进行比较。

(6)根据比较结果,计算待检定热电偶的测量误差,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合格。

3. 检定结果处理。

根据检定结果,对待检定热电偶进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

若不合格,需要对热电偶进行修理或更换。

若合格,应在热电偶上标注检定日期和结果,并进行档案管理。

4. 检定周期。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热电偶的检定周期一般为一年。

在特殊情况下,如热电偶受到较大冲击或使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需要提前进行检定。

5. 注意事项。

在进行热电偶检定时,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和仪器损坏。

同时,检定设备和标准物质的保养和维护也十分重要,确保其性能稳定和准确性。

总结。

热电偶的检定是保证温度测量准确性的重要环节,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检定结果的可靠性。

定期的检定工作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应得到重视和推广。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热电偶检定规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际操作。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人员在工作中有所帮助。

热电偶检定系统操作规程

热电偶检定系统操作规程

ZRJ-03E热电偶检定系统
操作规程
1.开机
1.1打开检定系统电源;
1.2启动计算机。

2.检定
2.1装炉,完成检定系统与标准热电偶、被检电偶的连接;
2.2进入热电偶群炉自动检定程序,完成“功能选择对话框”、“被检信息对话框”、“检定点选择对话框”的信息输入;
2.3从“启动”菜单选择“启动”或直接按下工具按钮,程序进入自动检定过程;
2.4在检定过程中,计算机判断到某台检定炉的温度稳定性条件满足要求后,即对该炉热电偶进行扫描测量,测量完成后该检定炉自动进入下一温度点的升温控温过程;
2.5当有某组检定工作完成后,本系统自动弹出提示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您可以点击“确定”或者由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30S)自动关闭该对话框;
2.6当检定工作全部完成时,系统自动弹出对话框,点击“确定”按钮即可关闭该对话框,此时系统出现当前检定组的全部记录表。

系统并自动停止热电偶检定炉加热,之后断开检定炉的供电电源确保安全;
2.7检定结果的打印。

点击工具栏上的“检定记录表”、“检定证书”、等按钮将屏幕分别切换到相应的画面上,再通过“文件”菜单下的“打印”
命令或者是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打印”按钮,同时可将检定记录表中数据导入到EXCEL中;
3.关机
3.1退出检定程序,关闭计算机;
3.2关闭检定系统电源。

4.等检定炉冷却后,取出标准、被检电偶。

热电偶检定规程

热电偶检定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351 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1996年8月23日批1997年3月1日实施准国家技术监督局一技术要求二检定条件三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四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附录附录1热电偶用补偿导线的检定方法附录2带补偿导线热电偶的检定方法附录3管式炉炉温温场测试方法附录4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在0s1300℃附范围内,整百度的热电动势和温度对照表编制方法表附录5 K、N、E、型热电偶热电动势允差表附录6 & K、N、E、J、型热电偶整百度点,微分热点动势表附录7 S、K、N、E、J、型热电偶分度表附录8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记录格式附录9检定证书(背面)格式工作用廉金属JJ G351-96热电偶检定规程代替 JJ G351-84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6年8月23日批准,并自1997 年3月1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辽宁省技术监督局起草单位: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合金厂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邵树成(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王振华(上海合金厂)参加起草人:张家怡(沈阳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任春岩(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雷宗杰(天津德塔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本规程适用于长度不小于750mm的新制造和使用中的分度号为K的镍铭- 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N的银铭-银硅热电偶、分度号为E银铭-铜镍热电偶、分度号为J的铁-铜镍热电偶(以下分别简称K、N、E、J、X型热电偶)在-40〜1300℃范为内的检定。

一技术要求1热电极的名义成分如表1规定。

表1注:①不同分度号两镇铭极不可互换;②不同分度号两铜银极不可互换;③银铭一银硅采用银铭一银铝分度表。

2不同等极热电偶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其允差应符合表2表定。

注:①允差取大值;②t为测量端温度。

3热电偶的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3.1新制热电偶的电极应平直、无列痕、直径应均匀;使用中的电偶的电极不应有严重的腐蚀和明显缩径等缺陷。

热电偶的检定和校准

热电偶的检定和校准

(300~1100)℃热电偶检定系统示意图
计 量 标 准 器 具
国 家 院 省 市 院
温度固定点检定装置
标准组(工作基准)铂铑10-铂热电偶
一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
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
工 作 计 量 器 具
工作S,R 型I,II级
工作廉金属I级 工作廉金属II级
(1100~1500)℃热电偶检定系统示意图
• I级,II级,III级
• 校准 – 标准热电偶 – 工作用热电偶
常用技术规范
• 检定
– – – – – – – – –
– – – –
JJG833-2007 标准组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75-1995 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167-1995 标准铂铑30-铂铑6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115-1995 标准铜-铜镍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351-1996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141-2013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668-1997 工作用短型铂铑10-铂,铂铑13-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368-2000 工作用铜-铜镍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542-1997 金-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 稳定
• 2h
– 冷却
• 随炉冷却
• 注意点
• 磁管正负极 • 退火炉保护管 • 防绝缘塑料管被烤化
装炉(一) 捆扎
• 目的:使得标准与被检热电偶的测量端温度一致或使得电路联 通。 • 操作方法
– 磁管捆扎
• 0.5mm ,
– 测量端捆扎
• 同名级,双极法 • 0.2~0.3mm细丝,
– 塑料管捆扎
• 欧洲
– EURAMET
• cg-8 Calibration of Thermocouples

热电偶检定作业指导书

热电偶检定作业指导书

热电偶检定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统一热电偶检定操作方法和控制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确保检定结果的准确可靠,特制订本作业文件。

2.适应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应于热电偶检定技术人员和本岗位计量检定人员。

3.职责3.1质量检验部负责监督指导文件的执行和考核计量检定人员的工作质量;3.2热电偶检定人员负责严格按照本文件进行检定作业。

4.作业方法和流程4.1装炉4.1.1装配式热电偶,必须将内芯(穿磁珠的偶丝)从护套管中取出,以标准偶为中心围绕四周捆绑在一起,长短和标准偶工作端保持在同一垂直切面上,然后连同标准偶一起插入检定炉中心位置。

4.1.2铠装热电偶,将待检样品铠装电缆敲直,如果是盘装电缆,事先将热电偶测量端(焊接的一端)拉直一段长度并校直,再弯成圆弧,使校直的一段与地面夹角呈90度,然后,将校直长度的一段,以标准偶为中心围绕四周捆绑在一起,长短和标准偶工作端保持在同一垂直切面上,然后连同标准偶一起插入检定炉中心位置。

4.1.3使用装炉夹具装炉为了便捷、快速的装炉,建议使用装炉夹具,常用的装炉夹具如下图所示:图1:热电偶检定用装炉夹具使用图中装炉夹具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4.1.3.1标准热电偶应事先装在顶端封闭的刚玉瓷护套管中,再插入装炉夹具的中心孔,以防廉金属在高温气氛环境污染。

4.1.3.2被检热电偶环绕标准热电偶插入装炉夹具,分别通过定位块固定螺丝固定(注意不要用力过大,将保护管压出痕迹),影响产品外观。

4.1.3.3出入标准热电偶和被检热电偶并固定位置时,仔细检查测量端是否全部保持在同一平面上,这是为了保持插入深度一致,免受稳场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1.3.4用钢卷尺测量恒温块顶端平面与定位块限位处长度,确定插入深度在300mm位置(炉管中心)。

4.1.4用保温棉塞紧炉口或定位块插孔间隙,不让空气流动,接通温度控制器电源,设定好需要检定的检定点温度值,开启加热按钮,开始加热升温。

4.2检定系统的线路连接4.2.1人工检定系统接线图如图2图2:人工检定系统接线图4.2.2计算机检定系统接线如图3图3:计算机检定系统接线图4.2.3如果热电偶接线盒或其他接线装置无法置入冰点器,可按下图4接线图4:使用热电偶检定接线装置连接电路图4.2.4接线完毕并检查确认无误,接通冰点器(如果用冰瓶不需要通电)、数字仪表电源,然后拨动低电势开关(从标准开始—被检1—被检2…..被检12)逐个检查接线正负极是否正确,编号是否一致。

热电偶加热炉检定规程

热电偶加热炉检定规程

热电偶加热炉检定规程
热电偶加热炉?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听说这个加热炉长得像个大家伙,里面能放好多东西进去。

而且,它还能自己感知温度,就像我们用手试探热水烫不烫那样。

为啥要检定它呢?哦,我明白了,是为了确保它不会把东西烧
得太焦或者太冷。

就像我们烤饼干,火候大了饼干就糊了,火候小
了饼干就不脆。

所以,检定就是为了让它刚刚好。

检定的时候,我们得拿些小工具去量量它的温度,看它准不准。

还得检查检查它的线和零件,看看有没有什么破损。

其实想想,虽然加热炉很复杂,但我们小学生也能试着去弄懂它。

就像学习跳绳一样,一开始可能觉得很难,但多跳跳,总能学
会的。

所以,我要加油,争取也能成为懂加热炉的小专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偶检定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351 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1996年8月23日批准1997年3 月1日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目录一技术要求二检定条件三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四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附录附录1 热电偶用补偿导线的检定方法附录2 带补偿导线热电偶的检定方法附录3 管式炉炉温温场测试方法附录4 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在0∽1300℃附范围内,整百度的热电动势和温度对照表编制方法表附录5 K、N、E、型热电偶热电动势允差表附录6S、K、N、E、J、型热电偶整百度点,微分热点动势表附录7 S、K、N、E、J、型热电偶分度表附录8 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记录格式附录9 检定证书(背面)格式工作用廉金属JJ G351-96热电偶检定规程代替JJ G351-84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6 年8 月23 日批准,并自1997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辽宁省技术监督局起草单位: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合金厂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邵树成(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王振华(上海合金厂)参加起草人:张家怡(沈阳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任春岩(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雷宗杰(天津德塔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本规程适用于长度不小于750mm的新制造和使用中的分度号为K的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N 的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E 镍铬-铜镍热电偶、分度号为J的铁-铜镍热电偶(以下分别简称K、N、E、J、X型热电偶)在-40~1300℃范为内的检定。

一技术要求1热电极的名义成分如表1规定。

表1热电偶名称热电极名称极性名义成分(℅)镍铬①正极Ni 90 Cr 10 镍铬-镍硅(铝)③镍铬负极Ni97 Si 3镍铬硅正极Ni84.4 Cr14.2 Si1.4 镍铬硅-镍硅镍铬负极Ni 95.6 Si 4.4镍铬①正极Ni 90 Cr 10 镍铬-铜镍铜镍②负极Fe 100铁正极Fe 100 铁-铜镍铜镍②负极Cu 55 Ni 45注:①不同分度号两镍铬极不可互换;②不同分度号两铜镍极不可互换;③镍铬—镍硅采用镍铬—镍铝分度表。

2 不同等极热电偶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其允差应符合表2表定。

表2热电偶名称分度号等级测量温度范围(℃ ) 允差①Ι―40~1100 ±1.5℃或±0.4℅t②镍铬—镍硅(铝) KⅡ―40~1300 ±2.5℃或±0.75℅tΙ―40~1100 ±1.5℃或±0.4℅t 镍铬硅—镍硅NⅡ―40~1300 ±2.5℃或±0.75℅tΙ―40~800 ±1.5℃或±0.4℅t 镍铬—铜镍EⅡ―40~900 ±2.5℃或±0.75℅tΙ―40~750 ±1.5℃或±0.4℅t 铁—铜镍JⅡ―40~750 ±2.5℃或±0.75℅t 注:①允差取大值;②t为测量端温度。

3 热电偶的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3.1 新制热电偶的电极应平直、无列痕、直径应均匀;使用中的电偶的电极不应有严重的腐蚀和明显缩径等缺陷。

3.2热电偶测量端的焊接要牢固、呈球状,表面应光滑、无气孔、无夹渣。

二检定条件4标准器4.1 一等、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各1支。

4.2 测量范围为:―30~300℃的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一组,也可选用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5 仪器设备5.1低电势直流电位差计一套,准确度不低于0.02级﹑最小步进值不大于1μV,或具有同等准确度的其他设备。

5.2多点转换开关,寄生电势不大于1μV。

5.3参考端恒温器,恒温器内温度为(0±0.1)℃。

5.4油恒温槽,在有效工作区域内温差小于0.2 ℃。

5.5管式炉,其长度为600 mm ,加热管内径约为40 mm。

5.5.1管式炉常用最高温度为1200℃,最高均匀温场中心与炉子几何中心沿轴线上偏离不大于10 mm ;在均匀温场长度不小于60 mm,半径为14 mm 范围内,任意两点间温差不大于1 ℃。

5.5.2为保证管式炉温场符合检定要求,可在炉中心置一耐高温恒温块。

5.5.3均匀温场测试方法见附录3 。

5.6控温设备,应满足检定要求。

5.7热电偶测量端焊接设备。

5.8钢卷尺、游标卡尺。

5.9读数望远镜或3~5倍放大镜。

6电测设备环境条件应符合使用条件。

三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7 热电偶的几何尺寸与外观,用钢卷尺、游标卡尺和目力检查,应符合要求。

8 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新制热电偶,在检定示值前,应在最高检定点温度下,退火2 h 后,随炉冷却至250℃以下,使用中的热电偶不退火。

9 热电偶的示值检定温度,按热电偶丝材及电极直径粗细决定,如表3所示。

10 300℃以下点的检定,在油恒温槽中,与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进行比较,检定时油槽温度变化不超过±0.1℃。

10.1 将热电偶的两电极分别套上高铝绝缘瓷珠,约50 mm左右,尾部穿塑料套管,并在尾端露出20 mm左右,以连接参考端引线。

10.2 热电偶参考端的引线,应使用同材质的铜导线进行连接,接触要良好,铜导线在20℃时的电阻率应小于0.01724μΩ·m。

10.3 在热电偶的测量端套上玻璃保护管,插入油恒温槽中,插入深度不应小于300 mm,玻璃管口沿热电偶周围,用脱脂棉堵好。

10.4 将热电偶的参考端插入装有变压器油或酒精的玻璃管或塑料管中,再分散插入冰点恒温器内,插入深度不应小于150mm。

表3分度号电极直径(mm) 检定点温度( ℃ )K或N0.3 400 600 7000.5 0.8 1.0 400 600 8001.2 1.62.0 2.5 400 600 800 10003.2 400 600 800 1000 (1200)*E 0.3 0.5 0.8 1.0 1.2 100 300 4001.62.0 2.5 (100) 200 400 6003.2 (200) 400 600 700J0.3 0.5 100 200 3000.8 1.0 1.2 100 200 4001.62.0 (100) 200 400 5002.53.2 (100) 200 400 600*括号内的检定点,可根据用户需要选定。

11 300℃以上的各点在管式炉中与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进行比较,其中,检定Ι极热电偶时,必须采用一等铂铑10—铂热电偶。

11.1 将标准热电偶套上高铝保护管,与套好高铝绝缘瓷珠的被检热电偶用细镍铬丝捆扎成圆形一束,其直径不大于20 mm,捆扎时应将被检热电偶的测量端围绕标准热电偶的测量端均匀分布一周,并处于垂直标准热电偶同一截面上。

11.2 将捆扎成束的热电偶装入管式炉内,热电偶的测量端应处于管式炉最高温区中心;标准热电偶应与管式炉轴线位置一致。

11.3管式炉炉口沿热电偶束周围,用绝缘耐火材料堵好。

12检定顺序,由低温向高温逐点升温检定,炉温偏离检定点温度不应超过±5℃。

检定时连接线路图13检定时连接线路如图所示,直接测量标准与被热电偶的热电动势。

当炉温升到检定点温度,炉温变化小于0.2℃/min时,自标准热电偶开始,依次测量各被检热电偶的热电动势。

测量顺序如下:标被1被2被n标被1被2被n读数应迅速准确,时间间隔应相近,测量读数不应小于4次,测量时管式炉温度变化不大于±0.25℃。

14 量时将所有测量数据填写在检定记录表上(见附录8)15 检定时被检热电偶的热电动势误差△e t计算方法:15.1 300℃以下热电动势误差△e t用下式计算:△e t = ē被+ S被·△t检- e分—被检热电偶在检定点附近温度下,测得的热电动势算术平均值;式中ē被S被—被检热电偶中在某检定点温度的微分热电动势;e分—被检热电偶分度表上查得的某检定点温度的热电动势值。

△t检= t检-t实t检—检定点温度t实—实际温度(实际温度= 读数平均值+ 修正值)△t检—检定点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差值。

例1 在200℃时E型热电偶示值误差计算。

在200℃检定点附近,参考端为0℃,被检E型热电偶的热电动势值为13.452mV,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测得温场的温度为200.15℃,求被检热电偶在200℃时示值误差。

△t检= 200 - 200.15 = -0.15 ℃从检定分度表查得,在200℃时热电偶的热电动势值和微分热电动势:e分= 13.421 mVS被= 0.074 mV则可计算出△e200即:△e200 = ē + S被·△t - e分= 13.452 + 0.074 × ( - 0.15 ) - 13.421= 0.020( mV )则热电偶在200℃时示值误差:℃其修正值为-0.3℃。

15.2 300℃以上热电动势误差Δe用下式计算:—被检热电偶在检定点附近温度下,测得的热电动势算术平均值;式中ē被e标—标准热电偶证书上某检定点温度的热电动势值;ē标—标准热电偶在某检定点附近温度下,测得的热电动势算术平均值;e分—被检热电偶分度表上查得的某检定点温度的热电动势值;S 标、S被—分别表示标准、被检热电偶在某检定点温度的微分热电动势。

例2 在1000℃时,N型热电偶示值误差计算。

在1000℃附近测得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的热电动势算术平均ē标值为9.558 mV;被检N型热电偶的热电动势算术平均ē被为36.274 mV。

从标准热电偶检定证书中查得1000℃时热电动势e标为9.581 mV;求被检N型热电偶在1000℃时的误差。

从热电偶微分热电动势表中查得1000℃时,标准与被检热电偶1℃分别相当于0.012 mV;0.039 mV。

从N型热电偶分度表中查得1000℃时热电动势为36.256 mV,将以上数据代入下式,可计算误差△e值。

即:则热电偶在1000℃时示值误差:(℃)其修正值为-2.4℃四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16 经检定符合本规程要求的热电偶发给检定证书;不合格的热电偶, 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如有需要,可给出热电偶在各检定点的修正值。

17 热电偶的检定周期一般为半年,特殊情况下可根据使用条件来确定。

附录附录1热电偶用补偿导线的检定方法1 补偿导线的热电特性符合下表要求:型号热电动势允差100 ℃200 ℃热电偶测量端温度热电动势(mV)允差热电动势(mV)允差普通级精密级普通级精密级KCA KC A KX NC NX EX JX 4.0964.0964.0962.7742.7746.3195.269100uV(2.5℃)*100uV(2.5℃)100uV(2.5℃)100uV(2.5℃)100uV(2.5℃)200uV(2.5℃)140uV(2.5℃)60uV(1.5℃)60uV(1.5℃)60uV(1.5℃)60uV(1.5℃)60uV(1.5℃)120uV(1.5℃)85uV(1.5℃)8.138—8.1385.9135.91313.42110.779100uV(2.5℃)—100uV(2.5℃)100uV(2.5℃)100uV(2.5℃)200uV(2.5℃)140uV(2.5℃)60uV(1.5℃)—60uV(1.5℃)60uV(1.5℃)60uV(1.5℃)120uV(1.5℃)85uV(1.5℃)900℃900℃900℃900℃900℃500℃500℃*括号内温度是按上表所列热电偶测量端温度的微分热电动势计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