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闽) 1016-2005 热电偶检定炉校准规范 内容

JJF(闽) 1016-2005 热电偶检定炉校准规范  内容
JJF(闽) 1016-2005 热电偶检定炉校准规范  内容

热电偶检定炉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校准规范适用于各类热电偶检定炉、退火炉计量性能的校准。 其他类似的温度炉也可参照本规范进行校准。 2 引用文献

JJG 351-1996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141-2000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75-1995 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668-1997 工作用铂铑10-铂、铂铑13-铂短型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闽)4-1992 工作用镍铬-镍硅、镍铬-铜镍(康铜)短型热电偶检定规程 JJF 1071-2002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JJF 1059-1999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 概述

热电偶检定炉是热电偶计量检定中重要的配套设备,在热电偶检定过程中提供恒温温场。它主要由热电偶检定炉体和与其配套的精密温度控制装置组成,基本机构如图1所示。

4 计量特性

不同用途的热电偶检定炉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温度传感器信号

控制输出

图1

5 校准条件

5.1 环境条件

5.1.1 检定炉可放置在常温实验室内。

5.1.2 校准用测量设备环境条件应符合校准设备使用要求。

5.2 标准器及其辅助设备

5.2.1 校准时所用的标准器由表2列出。

表2

5.2.2 辅助设备

5.2.2.1 热电偶转换开关,寄生电势≤0.4μV 。

5.2.2.2 参考端恒温器,恒温器内温度为(0±0.1)℃。 5.2.2.3 钢直尺,最大允许误差为±0.2mm 。

5.2.2.4 绝缘电阻表,输出电压直流500V ,准确度:10级。 5.2.2.5 定位装置

定位装置由2块定位块和2支石英测试管组成。定位块尺寸如图2,材料为耐火材料。测试管为Ф8×6×700(mm)石英管2支,分别插入定位块1孔(径向孔)和2孔(轴向孔)形成支梁,如图2所示。

图2 定位块、石英测试管示意图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 校准项目

校准项目见表3。 6.2 校准方法 6.2.1 绝缘电阻

在环境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45%~75%的条件下,断开热电偶检定炉电源。用绝缘电阻表测量检定炉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表1规定。 6.2.2 用于校准廉金属热电偶检定炉(包括短型热电偶检定炉)的两支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以下简称为标1和标2),必须是同一支一等标准偶分度出来的,通过计算得出它们在1000℃时热电动势值'1标e 和'

2标e ,按式(1)计算,得到标2和标1的系统差值系统e ?:

'

1'

2标标系统e e e -=? (1)

或者将该两支标准热电偶捆扎后置于1000℃的炉中,炉温稳定后,轮换读取2支标准偶的热电动势值各4次,取平均后相减,亦可得出标2和标1的系统差值系统e ?。

R14

对于无需测量径向温场的热电偶检定炉,不需要计算系统e 。

表3

6.2.3 将定位块装入管式炉两端,使其与炉端口贴紧,并将控温热电偶插入定位块侧孔中。

将两支二等标准热电偶插入定位管中,使测量端处于炉轴线中点截面处。在标准热电偶绝缘管与定位块外端面交点,用陶瓷铅笔做一标记,作为坐标“0”点,从此点分别向工作端和参考端每隔10mm 做一标记,标上+5~-5坐标。坐标示意如图3所示。

图3 检定炉坐标示意图

6.2.4 将标1和标2两支标准热电偶从炉端部分别插入处于定位块轴向孔和径向孔的石英测试管中,标准热电偶参考端应插在同一参考端温器内,插入深度相同,约为100mm ~

-5 -3 -1 +1 +3 +5 -4 -2 0 +2 +4

150mm 。按图4所示连接好线路。

图4 线路连接示意图

6.2.5 校准温度点选择

校准温度点通常如表4所示,也可根据用户需要增加校准温度点。

6.2.6 将炉温升到目标温度,炉温偏离目标温度不超过±5℃,温度平衡后,即可进行炉温波动度、轴向温场分布、轴向温场等参数的测量。在依次测量标1和标2热电动势时,测量次数应不少于4次。每次移动热电偶,温度平衡约3min 后测量。

表4

6.2.7 炉温波动度测量

将标1工作端处于“0”坐标点,温度平衡后,以每分钟不少于2次的均匀间隔记录热电动势值,至少连续记录15min ,并且观察、记录整个测量过程的最大热电动势值e max 和最小热电动势值e min 。炉温波动度为最大、最小热电动势值之差的一半,除以该温度的微分热电动势值,冠以“±”号。

S e e t f ?-±

=?2min

max

(2)

-4 -2 0 +2 +4

式中:f t ?——炉温波动度,℃;

max e ——所记录的最大热电动势值,mV ; min e ——所记录的最小热电动势值,mV ;

标S ——标准热电偶在目标温度下的微分热电动势值,mV/℃。

6.2.8 轴向均匀温场的测量

使标2工作端处于“0”坐标点(如图3),再分别将标1处于+5、+4、+3、+2、+1、0、-1、-2、-3、-4、-5、-5、-4、-3、-2、-1、0、+1、+2、+3、+4、+5坐标各点(校准的坐标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如:短炉可适当减少,而退火炉就应适当增加校准的坐标点),依次测量标1和标2的热电动势值,测量次数应不少于4次,将两组数据取平均值,并按式(3)计算标1和标2热电动势平均值的差值:

20n 1n 标标-=e e e n ? (3)

式中:n e ?——坐标“n ”点标1热电动势平均值与坐标“0”点标2热电动势平均值的差

值,mV ;

1标n e ——坐标“n ”点,标1热电动势平均值,mV ;

20n 标e ——标1在坐标“n ”点时,标2在坐标“0”点的热电动势平均值,mV ;

n ——轴向坐标点。

按式(4)计算坐标各点相对坐标“0”点的温度差值分布:

S e e t n n 0

?-?=

? (4) 式中:n t ?——坐标“n ”点相对坐标“0”点的温度差,℃;

0e ?——坐标“0”点,标1热电动势平均值减标2热电动势平均值,mV ; 标S ——标准热电偶在目标温度下的微分热电动势值,mV/℃。

根据轴向均匀温场校准结果,得到轴向均匀温场分布,计算轴向均匀温场的长度及最大温差,应符合表1的相关规定。 6.2.9 最高温场偏离

最高温场偏离是指最高均匀温场中心与炉子几何中心轴线上偏离的程度。根据轴向温场测量结果,得到最高温度点的坐标“n ”,则最高温场偏离的长度)(10mm n l ?=,应符合表1的相关规定。 6.2.10 温度梯度

根据轴向温场测量结果,按式(5)计算温度梯度,计算结果应符合表1的相关规定。

l

t t t n

n ??-?=

+1grads (5)

式中:grads t ——温度梯度,℃/cm ;

1+?n t ——坐标“n+1”点相对坐标“0”点的温度差,℃;

l ?——坐标“n+1”点和坐标“n ”点的距离,cm 。

6.2.11 径向均匀温场测量

将标1和标2处于“0”坐标点的同一横截面上,标1置于炉轴线上不动,分别将标2置于炉内此截面上、下、左、右四点测量标1和标2的热电动势值,按式(6)计算标1和标2热电动势平均值的差值。

12标标-=e e e ? (6)

按式(7)计算该截面上、下、左、右各点的径向温度分布。

系统

-=

S e e t ??? (7)

同样的方法,测量并计算-2、-1、0、+1、+2五个截面的温场。对廉金属热电偶(短型)检定炉可适当减少测量截面。根据径向均匀温场校准结果,得到径向温场分布,应符合表1的相关规定。

7 校准结果表达

经校准的热电偶检定炉出具校准证书。校准结果应给出:绝缘电阻、炉温波动度、最高温场偏离、轴向温场分布、径向温场分布、温度梯度及校准结果不确定度。

校准证书或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 标题,如“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b) 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 进行校准的地点;

d) 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 送校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f) 被校热电偶检定炉的名称、型号规格、产品编号和制造厂等标识; g) 进行校准的日期;

h) 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和代号; i) 本次校准所使用的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j) 校准环境的描述;

k) 校准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的说明;

l) 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校准人、核验人的签名以及签发日期;

m) 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

n) 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或报告的声明。

8 校准时间间隔

热电偶检定炉的校准时间间隔根据使用情况自定,建议最长不超过2年。

附录A

热电偶检定炉校准记录参考格式

(共页第页)

续页

(共页第页)

附录B

热电偶检定炉轴向温场校准不确定度分析

B.1 概述:

B.1.1 测量依据: 本校准规范。

B.1.2 测量环境条件:温度(23±5)℃; 湿度(45~75)%RH 。 B.1.3 测量标准及其主要技术要求:

一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三固定点扩展不确定度为(0.4~0.6)℃,置信概率P=0.99; 数字电压表技术指标为:±(60×10-6×示值+0.0032mV )。 B.1.4 被测对象及其主要性能:

以廉金属热电偶检定炉为例,轴向均匀温场长度不小于60mm ,任意两点温差不大于1℃。

B.1.5 测量参数与测量方法:

廉金属热电偶检定炉轴向温场的校准是将两支标准热电偶根据本规范要求插入热电偶检定炉中,一支标准偶(标2)固定不动,另一支(标1)沿检定炉轴向移动,测得各坐标点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即得到轴向温场分布数据。 B.2. 数学模型

S e e t n n 0

?-?=

? (B1)

20n 1n 标标-=e e e n ? (B2) 标

标标标标--S e e e e t n )

(200102n01n -=

? (B3)

式中:n t ?——坐标“n ”点相对坐标“0”点的温度差,℃;

n e ?——坐标“n ”点标1热电动势平均值与坐标“0”点标2热电动势平均值的差

值,mV ;

0e ?——坐标“0”点,标1热电动势平均值减标2热电动势平均值,mV ; 1标n e ——坐标“n ”点,标1热电动势平均值,mV ;

20n 标e ——标1在坐标“n ”点时,标2在坐标“0”点的热电动势平均值,mV ;

10标e ——坐标“0”点,标1热电动势平均值,mV ;

200标e ——标1、标2均在坐标“0”点时,标2热电动势平均值,mV ;

标S ——标准热电偶在目标温度下的微分热电动势值,mV/℃。

n ——轴向坐标点。

式(B3)为本分析的数学模型。 B.3.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B.3.1 输入量1n 标e 标准不确定度)(1n 标e u 的评定

输入量1n 标e 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偶定位不重复、参考端温度不均、测量回路寄生电动势、热电偶热电动势测量不重复性。 B.3.1.1 标准不确定度)(1n 1标e u 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1n 1标e u 是来源于标准偶定位不重复,标准热电偶插入检定炉或在检定炉中移动定位不重复引起,由经验可知引起测量结果变化不大于2μV ,半区间为1μV ,属均匀分布,B 类分量。

58.03

0.1)(1n 1==

标e u μV

B.3.1.2 标准不确定度)(1n 2标e u 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1n 2标e u 主要由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不均引起的,采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 参考端恒温器内温度为(0±0.1)℃。则在0℃附近由于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不均匀带来的误差为±0.54μV 。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

31.03

54.0)(1n 2==

标e u μV

B.3.1.3 标准不确定度)(1n 3标e u 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1n 3标e u 主要由测量回路的寄生电动势引起的,采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经过测试可知:测量回路寄生电动势的影响不超过±0.4μV ,半区间为0.4μV ,属均匀分布。

23.03

4.0)(1n 3==

标e u μV

B.3.1.4 标准不确定度)(1n 4标e u 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1n 4标e u 是来源于标准装置的测量重复性(含测量过程数字多用表短期

漂移、炉温波动、参考端温度波动等因素对输入量)(1n 4标e u 的影响)。

实测数据(mV ):9.5711、9.5709、9.5706、9.5709、9.5713、9.5711、9.5708、9.5707、9.5709、9.5711。

计算单次测量标准差21.01n =标s μV 。

实际测量时,测量次数为4次,以测得值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该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11.04

21.0)(1n 1n 4==

=

k

s e u 标标μV

B.3.1.5输入量1n 标e 的标准不确定度)(1n 标e u 的合成

输入量1n 标e 的标准不确定度)(1n 标e u 由分项)(11n -标e u ~)(41n -标e u 合成。则标准不确定度

)(1n 标e u 为:

)()()()()(1n 2

41n 2

31n 2

21n 2

11n 标标标标标e u e u e u e u e u +++=

经计算:

)(1n 标e u =0.71μV

B.3.2 输入量2n0标e 、10标e 、200标e 的标准不确定度)(2n0标e u 、)(10标e u 、)(200标e u 的评定

输入量2n0标e 、10标e 、200标e 与输入量1n 标e 的测量方式、使用设备、结果大小范围的情况类似,故它们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一致

)(2n0标e u =0.71μV )(10标e u =0.71μV )(200标e u =0.71μV

B.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确定 B.4.1 灵敏系数 数学模型:标标标标标--S e e e e t n )

(200102n01n -=

?

灵敏系数:

标S e t c n 11

n 1=???=

标S e t c n 12

n02-

=???=

标标S e t c n 11

03-

=???=

标S e t c n 1

2004=???=

B.4.2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B.4.3 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各输入量间近似独立不相关,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 u 为:

[][

][

][]

2

200410322n0221n 12

)()()()(标标标标e u c e u c e u c e u c u c +++=

经计算:

=c u 0.12℃

B.5 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

取2=k ,则:

=U 0.24℃

B.6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

热电偶检定炉轴向温场分布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U 0.24℃

2=k

低气压试验箱校准规范编制说明

低气压试验箱校准规范 编写说明 (征求意见稿) 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二O—九年十月

低气压试验箱校准规范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经全国压力计量技术委员会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申报,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达的质检量函【2017】25号文“质检总局计量司关于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定、修订及宣贯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由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中航工业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等为主要起草单位制订《低气压试验箱》校准规范。 二、制订规范的必要性 低气压试验箱主要用于航空、航天、信息、电子等领域,确定仪器仪表、电工产品、材料、零部件、设备在低气压、高温、低温单项或同时作用下的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试验。采用整体式组合结构形式,试验箱由位于前部的保温箱体(承压结构)、温度调节装置、压力调节装置和电气控制系统组成。 低气压(高度)试验箱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已成为航空航天、信息电子等领域低气压试验的重要设备,“低气压试验箱是模拟飞行器在不同飞行高度下不同大气压力值的仪器,通过气压值与高度值的数学函数关系进行计算,有一般0m高度相当于绝压101.3kPa,10000m高度相当于绝压26.4kPa,20000m高度相当于绝压5.5kPa,35000m高度相当于绝压0.5kPa。一般低气压试验箱的大气压力范围为绝压(0.5?110)kPa,即高度(0?35000) 低气压试验可以确定仪器仪表、电工产品、材料、零部件、设备在低气压作用下的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同时也可对试件通电进行电气性能参数的测量,试验的结果关系到航天、航空器的飞行试验安全、以及电子设备的环境适应能力。当今随着航空航天以及信息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低气压试验箱的使用相当普遍,基本上只要涉及航空航天技术的设备都要进行低气压(高度)试验,加之GB/T11159-2010《低气压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90-2006《高低温/低气压试验箱技术条件》两项标准以及《JJF1101-2003环境实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已经颁布实施很多年,但目前对于低气压(高度)试验箱的校准还没有相关的规范,使得低气压箱的校准处于非受控状态。针对低气压(高度)试验箱制定一部统一的校准规范,保证低气压试验箱量值准确,科学规范低气压试验箱校准的方式方法对于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

卷尺内部校准规范

附件6:卷尺内部校准规范 V01 1. 目的: 为确保卷尺的准确度,规范内校校验方式,制订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卷尺的内部校验。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标准卷尺, 校准参考依据JG4-1999钢卷尺检定规程。 4. 环境条件 温度(20±5)℃,湿度45%~75%RH。 5. 校验步骤 5.1外观及各部分的相互作用:目力检查及测试。 5.1.1钢卷尺尺带的拉出和收卷应轻便灵活、无卡阻现象,各功能装置应能有效控制尺带收卷。 5.1.2将尺带平铺在检定台上,加上规定的张紧力,尺面不应有凹凸不平及扭曲现象,尺带两边缘必须平滑,不应有锋口和毛刺,尺带宽度应均匀。尺钩应保持直角,不得有目力可见的偏差。 5.1.3尺带表面应有防腐层,且要牢固、平整光洁,色泽应均匀,无明显的气泡、脱皮和皱纹,无锈迹、斑点、划痕等缺陷。 5.1.4尺带全部分度线纹必须均匀、清晰并垂直到尺边,不能有重线或漏线。个别线纹允许有不大于线纹宽度的断线。 5.1.5钢卷尺各连接部分应牢固可靠,且不易产生拉伸变形。 5.1.6在每一分米(dm)内,厘米(cm)分度线纹应标上以厘米(cm)为计数单位的数值。全长在5m 以下的钢卷尺,分米(dm)和米(m)分度的线纹应自零点线纹算起,标上以厘米(cm)为计数单位的数值。全长在5 m以上的钢卷尺,分米(dm)分度线纹应在每一米(m)内标上以厘米(cm )为计数单位的数值,米分度线纹自零位线纹算起,逐米(m)标上以米(m)为计数单位的量值;10 m 以后可不标注单位ma。 5.1.7钢卷尺的尺带或尺盒卜.应标明全长、型号、制造厂名(或商标)、标志出厂编号和生产年月。数字和文字必须清晰、工整。尺盒(或框架)表面应光洁,不允许有裂纹、锈迹及残缺现象。 5.2示值测量 5.2.1零点测量:将尺端装有尺钩或拉环的普通钢卷尺平铺在钢卷尺检定台上,加上规定的拉力后,与经检定合格的标准钢卷尺进行比较。使表示零位位置的尺钩(或拉环)与标准钢卷尺的零值线纹对准,在10mm处读出误差值。 5.2.3测量时,首先用压紧装置将标准钢卷尺和被检钢卷尺紧固在检定台上,分别在标准尺及被检尺的另一端按规定加上拉力。调整检定台上的调零机构,使被检尺的零值线纹与标准尺的零值线纹对齐,按每米逐段连续读取各段和全长误差。全长不足3m的钢卷尺,受检段应不少于3段,厂内取全长的25%、50%、75%相接近的点进行校验,如实际生产有特殊要求,可增加校准点。

热电阻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校准实验

湖南大学实验指导书 课程名称:实验类型: 实验名称:热电阻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校准实验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电阻和热电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2.学会热电偶温度计的制作与校正方法 3.了解二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热电阻温度测量的原理 4.掌握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5.了解数据自动采集的原理 6.应用误差分析理论于测温结果分析。 二、实验原理 1.热电阻 (1) 热电阻原理 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是阻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常用铂电阻和铜电阻,铂电阻在0—630.74℃以内,电阻Rt与温度t 的关系为: Rt=R0(1+At+Bt2) R0系温度为0℃时的电阻,铂电阻内部引线方式有两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三种,两线制中引线电阻对测量的影响最大,用于测温精度不高的场合,三线制可以减小热电阻与测量仪之间连接导线的电阻因环境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四线制可以完全消除引线电阻对测量的影响,用与高精度温度检测。本实验是三线制连接,其中一端接二根引线主要是消除引线电阻对测量的影响。 (2) 热电阻的校验 热电阻的校验一般在实验室中进行,除标准铂电阻温度计需要作三定点,(水三相点,水沸点和锌凝固点)校验外,实验室和工业用的铂或铜电阻温度计的校验方法有采用比较法

热电偶校准不确定度报告

工作用铂铑10-铂热电偶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1、概述 热电偶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主要是为确定标准器和电测设备选择的合理性。校准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和结果为日常校准工作提供参考。 2、校准对象 工作用铂铑10-铂热电偶,校准点分别为419.527℃(锌点),660.323℃(铝点),1084.62℃(铜点)。铂铑10-铂热电偶各校准点的微分热电势为:S 锌=9.64μV/℃,S 铝=10.40μV/℃,S 铜=11.80μV/℃。 3、测量标准及设备 3.1 标准器 标准器为一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 表1 计量标准器技术指标 3.2 电测设备 数字多用表,测量范围(0~100)mV ,分辨力0.1μV ,MPE :±(0.005%读数+0.0035%量程)。 4、测量方法 将一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以下简称标准热电偶)和工作用铂铑10-铂热电偶(以下简称被检热电偶)捆扎后放入管式检定炉,用双极比较法在锌、铝、铜三个温度点进行检定。分别计算算术平均值,最后得到被检热电偶在各温度点的热电势值。 5、测量模型 检定点测量结果的测量模型: )(标被证E E E E t -+= (式1) 式中: t E ——被检热电偶在检定点上的热电动势值,mV ; 证E ——标准热电偶证书上给出的热电动势值,mV ; 被E ——被检热电偶测得的热电动势算术平均值,mV ;

标E ——检定时标准热电偶测得的热电动势算术平均值,mV 。 被E 和标E 是用一台数字多用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测得,故两组测量数据具有相关 性,根据不确定度传播率得到: )()()(2)()()()(322 232222212标被标被标被证,E u c E u c E E r E u c E u c E u c y u c +++= (式2) 式中,灵敏系数: 11=??= 证E E c t 12=??=被 E E c t 1-3=??=标E E c t 相关系数:=),(标被E E r (-1~1) 6、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主要不确定度来源:测量重复性、标准器、电测设备、多路开关、参考端、炉温变化及均匀性等影响量。 6.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a u ,用A 类方法进行评定。 因在三个温度点校准时,测量重复性情况大致相同,故对其在任意校准点进行重复性分析,可代表其在其他温度点重复性情况,现以1084.62℃点测量为例分析。 用一等标准热电偶作为标准检定工作用热电偶。由于本检测系统为自动读数,只能按规程测量4次,测得工作偶的五组每组4个重复性试验数据,合并样本标准偏差1p s ,测得标准偶的五组每组4个重复性试验数据,合并样本标准偏差2p s ,数据见表2。 表2

静力单轴试验机校准规范第3部分:位移、速度 编制说明

静力单轴试验机校准规范 第3部分:位移、速度 编制说明 起草:静力单轴试验机校准规范编写组审查:全国力值硬度重力计量技术委员会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8年国家计量技术法规文件制定/修订计划,在归口单位全国力值硬度重力计量技术委员会计量技术委员会领导下,由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和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作为主要起草单位组成的静力单轴试验机校准规范第3部分:位移、速度国家计量校准规范起草小组制定《静力单轴试验机校准规范第3部分:位移、速度》。 二、制定背景 静力单轴试验机位移及移动速度对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至关重要,GB/T 23457-2009《预铺湿铺防水卷材》、GB 18242-2008《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 18243-2008《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 23441-2009《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 12952-2011《聚氯乙烯防水卷材》、GB 18173.1《高分子防水材料第1部分:片材》等标准要求的试验速率为100mm/min;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要求的试验速率为200mm/min;GB 12952-2011《聚氯乙烯防水卷材》、GB 18173.1《高分子防水材料第1部分:片材》等标准要求的试验速率为250mm/min;GB 18173.1《高分子防水材料第1部分:片材》橡胶类、GB 18173.2-2014《高分子防水材料第2部分:止水带》、GB/T 18173.3-2014《高分子防水材料第3部分:遇水膨胀橡胶》、GB 18173.4-2010《高分子防水材料第4部分:盾构法隧道管片用橡胶密封垫》、GB/T 19250-2013《聚氨酯防水涂料》、JC/T 408-2005《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等标准要求的试验速率为500mm/min;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1 目的 对公司内的计量器具进行内部校验,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长度类度量尺(如游标卡尺、高度尺)、检具、塞规等的内部校准。 3 职责 内校由质检部门标准校检量具校检。 4 校验仪器及设备 送检合格的万能角度尺,送检合格的直角尺,送检合格的钢直尺,送检合格的钢卷尺,送检合格的数显卡尺等。 5 环境条件 1. 温度: 23 ±2 ℃ 2. 湿度: 50 ±20 %RH 6 校验 6.1 卡尺、高度尺、深度尺 6.1.1 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6.1.2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卡尺、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 38块 2级)。 6.1.3 校验标准 6.1.4 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检查尺子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头的指针/游标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各功能能稳定、工作可靠。 2. 示值误差检测: (1)将尺子调至零点位置,使读数归零、指针对准零点。 (2)选取一块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读取其数值。(注意:取放标准量块时,必需戴细纱手套;测量过程卡尺要与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 (3)

用同样的方法,取3~5组不同量块进行测量。测量点如下图 (4)不同量程的尺子可选用不同的基准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对标准块量测值误差,不能大于6.1.3项表格内的允许误差。 (5)将检定结果填写在《计量器具校检表》内。 校准周期:12个月。 6.2 钢直尺 6.2.1 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6.2.2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标准直尺, 校准参考依据JJG1-1999钢直尺检定规程。 6.2.3 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1)尺的端边、侧边及背面应光滑,不应有毛刺、锋口和锉痕等现象。 (2)尺的刻线面不应有碰伤、锈迹及影响使用的明显斑点、划痕。 (3)线纹必须清晰,垂直到侧边,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断线现象存在,半毫米、毫米、半厘米、厘米线纹应用户不同长度的线纹表示。所有同名长度的线纹应等长。直尺分度应自端边算起,

热电偶的检定方法

K分度号铠装热电偶校验方法: 1、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新制热电偶,在检定示值前,应在最高检定点温度下,退火2 h 后,随炉冷却至250℃以下,使用中的热电偶不退火。 2、热电偶的测量端应处于检验炉最高温区中心;标准热电偶应与管式炉轴线位置一致。 3、检验炉炉口沿热电偶束周围,用绝缘耐火材料堵好。 4、检定顺序,由低温向高温逐步升温检定,炉温偏离检定点温度不应超过±5℃。 5、当炉温升到检定点温度,炉温变化小于0.2℃/min时,可以开始读取数据和测量信号。 6、读数应迅速准确,时间间隔应相近,测量读数不应小于4次,测量炉炉温度变化不大于±0.25℃。 7、测量时将所有测量数据填写在工作用热电偶检定记录表上(见附表) 8、详细请参见《JJG351--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验规程》。 在线取出热电偶操作方法 1、常温下直接取出热电偶即可。 2、高温下不能直接取出热电偶,高温下每取出10cm等待5分钟直至全部取出。 3、将取出的热电偶拿到校验炉进行校验,并把校验结果填入工作用热电偶检定记录表。 网带表面温度测量方法: 测量时网带上需无产品 1、把铠装热电偶端头用扎丝固定在网带中间,开动网带以正常速度前进。 2、向前行进2.5m后停止网带,在离铠装热电偶端头2m的位置再加扎丝固定后继续开启网 带前进。在后面可以视铠装热电偶行进情况在适当位置加扎丝固定。 3、当网带行进到氧化第一区位置时,停止网带5分钟待仪表显示数稳定后读出数据记录到 表格上,同时也读出该温区仪表显示值记录到表格。 4、按上面方法测量其它区温度并记录表格中。 5、测量完毕后抽出铠装热电偶和除去网带上残留的扎丝。

《纸张透气度测定仪检定规程》编制说明

《纸张透气度测定仪检定规程》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201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以国烟科[2013]115号文件下达了本规程的修订任务,本项目合同编号:2013B016。 1.2 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及主要分工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主要负责项目的技术内容研究、规程编制、实验验证、数据处理及征求意见等工作。 项目协作单位为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川渝、广东、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协助项目技术方案的实施、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和规程编制。 1.3 主要工作过程 2013年接到国家局下达的项目计划; 2013年7月在郑州召开了项目启动会,项目组成员讨论并确定了检定项目、计量性能要求及其检定方法; 2013年8月至10月起草检定规程初稿,编制实验方案; 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项目组根据实验方案,在不同实验地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多型号纸张透气度测定仪进行验证实验; 2014年6月完成了实验报告和征求意见稿,开始征求意见;

1.4 规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表1 项目主要参加人员及分工

2 相关领域的国、内外规程研究和制修订情况 国外没有相关性质的检定规程。 国内曾经在1998年制定了纸张透气度测定仪检定规程,但当时仅对压力计和透气度做出了计量性能要求。本规程是对1998年版的修订。 3 规程编制原则及主要内容确定的依据 3.1 规程适用范围 本计量检定规程主要适用于新制造的、使用中和修理后的纸张透气度测定仪的检定。 3.2 规程编制原则

抗折试验机校准规范-编制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校准规范 《抗折试验机》 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 JJG476-2001抗折试验机检定规程自2001发布实施以来,为抗折试验机的检定检验和生产提供了依据,但随着社会发展,抗折试验机的型式和种类都有了较大的改变,JJG476-2001已经无法涵盖现在的抗折试验机的范畴,极大一部分抗折试验机的检校变得无法可依。 根据上述情况,由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提出修订计划,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市监量函【2018】540号“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订制订、修订及宣贯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项目表,项目组正式启动了抗折试验机校准规范的修订工作。 2 目的和意义 本规范的修订中适用范围新增了不同型式和种类的抗折试验机,涵盖了极大一部分2001版没有包含的新型抗折试验机,本规范的发布,将使得这部分抗折试验机的校检变得有法可依,更好地规范各种型号的抗折试验机的技术参数,规范地选择和使用适合的测量仪器及辅助设备、试验步骤、完善试验方法,正确评价抗折试验机的技术性能。确保我国量值溯源统一、准确、可靠,确保不致于因检定依据不当而带来影响,保证抗折试验机检测产品的质量及用于实验时所得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3 规程内容说明 3.1 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变化 规范的本规范代替JJG476-2001《抗折试验机》。与JJG476-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本规范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混凝土抗折试验机的相关内容 ——增加了耐火材料高温抗折试验机的相关内容 ——增加了耐火材料常温抗折试验机的相关内容 ——增加了标准测力仪可以不具备速度测量功能 ——增加了使用速度测量功能标准测力仪校准施加试验力速度的方法 ——增加了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及示例 3.1 关于范围 在本规范中范围既涵盖了476-2001年版本中电动抗折试验机、非金属薄板抗折试验机、数显陶瓷抗折试验机的同时又新增了混凝土抗折试验机、和水泥胶砂抗折强度试验机(包含水泥抗折抗压一体机(抗折部分)。 3.2 规程起草的技术依据 给出了本规范编写的主要技术依据如下 GB/T 2611 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GB/T 3001-2017 耐火材料常温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GB/T 3002-2017 耐火材料高温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GB/T 3810.4-2016 陶瓷砖试验方法第 4 部分: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的测定 GB∕T 7019-2014 纤维水泥制品试验方法 GB/T 9772—2009 石棉水泥波瓦及脊瓦抗折试验 GB/T 9775—2008 纸面石膏板 GB/T 9966.1—2001 天然饰面石材抗折试验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B/T 6866 数显陶瓷抗折试验机技术条件 JC/T 724 水泥胶砂电动抗折试验机 JC 746—2007 混凝土瓦

直尺内部校准规范

LYJ-Q-QCD-010 计量仪器内部校准规范 附件1 1 / 1 附件8:直尺内部校准规范 V01 1. 目的: 为确保直尺的准确度,规范内校校验方式,制订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直尺的内部校验。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标准直尺, 校准参考依据JJG1-1999钢直尺检定规程。 4. 环境条件 温度(20±5)℃,湿度45%~75%RH 。 5. 校验步骤 5.1外观:目力检查。 5.1.1尺的端边、侧边及背面应光滑,不应有毛刺、锋口和锉痕等现象。 5.1.2尺的刻线面不应有碰伤、锈迹及影响使用的明显斑点、划痕。 5.1.3线纹必须清晰,垂直到侧边,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断线现象存在,半毫米、毫米、半厘米、厘米线纹应用户不同长度的线纹表示。所有同名长度的线纹应等长。直尺分度应自端边算起,标注相应的以厘米为计数单位的数字。标称全长处应标注cm 单位。 5.1.4尺上应标注制造厂名(或商标)、诬互标志、分度值及编号。数字、文字、线纹均应清晰,排列整齐,不得有遗漏。 5.1.5新制造的尺应符合以上要求,使用中的尺允许有不影响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5.2示值测量 5.2.1将被检直尺端边与金属线纹尺零线刻度相平,使用显微镜进行测量,进行归零。 5.2.2检定点的选择,1000mm 以下在其全长范围内大致均匀分布不少于3段与标准线纹尺相应长度相比较;被检尺超过1000 mm 可分为两段与标准尺比较,其误差为两段误差的代数和。 5.2.3测量时应使被检尺的刻线面与标准尺的尺边在同一平面上。 5.2.4检定读数时应以各条线纹的中心为准,使用显微镜进行读值。三等标准金属线纹尺的线纹间隔应按实际尺寸使用。每个检定点测量3次,并做好记录。 6 校准结果处置 校准合格的直尺,粘贴内校合格标签,注明有效期;检测不合格的直尺不准下发现场使用并贴禁用标签隔离,判定后,进入维修流程。 7.校验周期 校验周期为一年。 8.相关记录 LYJ-Q-QCD-010-01 《仪器内部校验报告》

热电偶的检验

实验五:热电偶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热电偶的原理、结构,掌握工业用热电偶的检定方法,并能对检定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2.学会使用UJ-36型电位差计,了解电位差计的基本原理,能正确使用。 二、实验内容: 常用的热电偶检定方法是比较法,所谓比较法是将被校热电偶与比它高一级的标准热电偶直接比较进行分度的方法,此法—次可同时分度几支热电偶。其具体方法是:把被检定的热电偶和标准热电偶的测量端捆扎在一起,放在管式电路中高温恒温区内,为保证温度场的均匀,可先将热电偶的测量端放入有孔镍块的孔中,然后再一起放入管式电炉内。进行分度的温度点—般选在整百度点。在比较法中常用双极法、同名极法和微差法。 (一)双极法: 将标准热电偶和被校热电偶捆扎或分别放入镍块孔中臵于管式电炉瓷管的中心部位,用低阻电位差计分别测出标准热电偶和被校热电偶在恒温下各分度点的热电势,然后进行计算,求出分度偏差,再求出修正值。 偏差公式:t t t -=?' 式中:'t ——被校热电偶在某分度点的热电势(参考端为0度)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从 分度表中查得的相应温度,t ——标准热电偶在同一分度点的热电势(参考端为0度)读数的算术平均值经修正后(对分度表修正)从分度表中查得的相应温度。 t ?--温度偏差值 修正值=-t ? [例:]在1000℃温度点上,被校K 型热电偶的热电势为40.595mv ,它的冷端温度为20℃,采用二等标准铂铑—铂热电偶测得的电势为9.587mv ,它的冷端温度为0℃,标准热电偶在1000℃时对分度表上的修正值0.023=-修e ?mv ,求被检K 型热电偶在1000℃时的偏差值和修正值。 (1)标准热电偶修正后的热电势及对应温度: E=E 偶+ 修 e ?=9.587+(-0.023)=9.564 从S 型分度表中查得9.564mv 相当于998℃;从K 型分度表上查得E(20,0)=0.798mv,故被校型热电偶当参考端为0℃时的热电势为: E(1000,0)=E(1000,20)+E(20,0)=40.595+0.798=41.393mv 再从K 型表中查得41.393mv 相当于' t =1003℃,于是该分度点的偏差为: 59981003'=-=-=?t t t ℃ 而修正值为5-=?-t ℃。

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校准规范 编制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 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校准规范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Filter Integrity Test (编制说明) 归口单位:全国压力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北京钮因上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计量检测研究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一任务来源 近几年,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家需要使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以下简称完整性测试仪)对其产品进行过滤性能,但至今国家对此类仪器没有相关的校准规范和方法2016年8月,由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为主要起草单位申请起草该校准规范。2017年5月,全国压力计量技术委员会同意立项上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审定并批准立项,以“国质检量函[2017]25号”文正式下达制订任务。 二制订规范的必要性 1、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亦称完整性测试仪、滤芯完整性测试仪,是对除菌滤膜及过滤系统进行完整性测试的专用仪器。该设备能在保证了滤芯的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测试技术判断除菌滤膜及过滤系统的过滤性能。其主要的测试方法有:泡点测试、保压测试、扩散流测试和水侵入测试等四种。泡点测试主要针对过滤面积较小的过滤器,与孔径的相关性较好;而保压测试、扩散流测试和水侵入测试主要针对大过滤面积的过滤器,对该类过滤器测试的准确性更好,不仅与孔径相关,而且跟滤膜的开孔率也相关。扩散流测试和水侵入测试均是流量测试,主要针对不同的滤芯而采用的不同测试方法。 2、直至目前,完整性测试仪还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也未有相应的国家检定/ 校准依据,给使用单位溯源带来了困难。使用单位在使用完整性测试仪的过程中迫切需要确认检测设备的计量性能,而计量部门在对其实施校准时,也迫切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据,所以制定《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校准规范可以为此类仪器的校准工作提供确实可行的技术依据;为统一全国压力量值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保障。从而填补国家对该仪器设备量值溯源依据技术文件的空白。 三制定规范的简要过程 1、规程制定任务批准立项后,起草人在思想上、技术上、资料上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起草前期、过程中和完稿后起草小组都对方案、技术路线和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咨询和斟酌。

量具内部校准规程

1、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程 1目的 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普通游标卡尺及带表游标卡尺的内部核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带表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取2~3块任意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面要干净、平整。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 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使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量值与标准值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中。 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组合进行校准;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校准周期 每年一次 7相关记录 《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

2、千分尺内部校验规程 1目的 对千分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千分尺的内部校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检查千分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刻度是否清晰。 扭动千分尺螺栓调校零位,使刻度对准零点。 根据不同量程的千分尺选择适宜的标准量块3~4块,(可对标准量块进行组合测量)。每块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为±。 外径千分尺的校验:任意取5-6块标准量块,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扭动螺栓使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为±。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校准周期 每年1次。 7相关记录 《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 3、本厂其他量具内部校验规程 1、目的

热电偶的校验

实验一热电偶的校验 一、预习内容: 熟悉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及中间温度定律,掌握热电偶的校验方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工业用热电偶的结构及测量端的形状、特征。 2、学会正确使用校验中的仪器仪表。 3、掌握热电偶校验及数据处理方法。 三、实验基本原理: 热电偶使用一段时间后,测量端由于氧化腐蚀和高温下的再结晶等原因,其热电特性会发生变化,因而产生测量误差,为了确保热电偶测温精确度,必须对热电偶进行校验。 本实验采用比较法进行校验,将标准铂铑-铂热电偶与被校热电偶捆扎起来,放入管式加热炉中心,为了确保标准热电偶与被校热电偶的测量端的温度尽量相同,加热炉高温区域内放有钻孔的耐高温镍块套。 双极性比较法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此方法直接测量标准热电偶与被校热电偶的热电势,通过比较、换算,最后确定被校热电偶的示值误差。 此方法的优点是测量直观,被校热电偶和标准热电偶可以是不同的类型;其缺点是对炉温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为此,本实验附有一套炉温控制器,以稳定的检定炉内的温度,确保在一个温度校验点的测量时间内,检定炉内温度变化不超过±0.5℃。否则将带来较大的测量误差。 四、实验设备: 管式加热炉一台、炉温控制器一套、冰点恒温器一个、直流电位差计一台、标准热电偶和被校热电偶各一支、转换开关一个。 五、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1、给管式加热炉通电。 2、将电子电位差计调零。将“K”拨至中间,将功能档放在×0.2档,若检流计 有偏差,调零。

3、K拨至标准,调节R P,将检流计调零。 4、送入电势信号,UJ-36“K”至“未知”,测出标准与被校热电偶的热电势。 5、从标准热电偶开始,依次测量被校热电偶的热电势值,测量顺序如下: 标准被校 标准被校 6、温度从200℃开始,每隔100℃设一个检测点,直到800℃,(检测时一定要 等到温度达到平衡时在读数)将一个温度校验点数据取完后,将炉温升到另 一个温度校验点,重复上述测量直到将各温度校验点测完为止。 六、实验数据处理及记录: 1、将所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并画出曲线。室温:℃ 温度(℃)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被校热电偶 热电势(mv) 标准热电偶 热电势(mv) 2、双极性比较法误差计算表: 温度校验点 标准热电偶被校热电偶 误差(℃)热电势均值对应温度热电势均值对应温度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七、问题与思考: 1、被校热电偶在温度校验点的误差是否符合工业用热电偶允许误差的要求? 2、分析热电偶校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如何克服? 3、用什么方法来检定炉温的稳定?

角膜地形图仪校准规范-编制说明

《角膜地形图仪校准规范》 (制定) 编制说明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2019年10月

一.任务来源 根据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7年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计划立项(见质检量函[2017]25号文件“质检总局计量司关于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定、修订及宣贯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负责“角膜地形图仪校准规范”的起草工作。 二、规范制定的必要性 角膜是一凸形的高度透明物质,位于眼球最前端,它是人眼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屈光度约占人眼总屈光度的70%,因此,角膜表面形态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将影响整个眼的屈光状态,从而直接影响眼的视功能。 100多年以来,人们不断探索,发明了许多技术,如Placido盘、角膜曲率计、角膜镜等,相继用于角膜形态和曲率的研究。这些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使人们对角膜形态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如角膜曲率计测量范围局限在角膜中央3mm范围;利用Placido盘角膜图像判断角膜形态属于定性性质,而且测量范围也比较有限。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把计算机技术与Placido环反射技术、光学裂隙扫描技术等多种技术结合,发明了各种角膜地形图仪(又称角膜地图仪),使人们可以系统地、定量地了解整个角膜表面的形态。角膜地形图仪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将视频摄像系统拍摄的角膜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应用彩色编码技术(color-coded)将成千上万的数据转化为彩色图形,直观显示角膜高度或屈光变化,以便于临床应用。 角膜地形图仪不但应用于角膜病变(如圆锥角膜等)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而且在角膜接触镜的设计、角膜屈光手术方案的选择、手术量的控制、术后的屈光变化及预后评价方面也有重要应用,甚至成为一种必须的手段。现在关于角膜地形的研究已形成一门边缘学科,在一些发达国家,不仅有专门从事角膜地形图仪的设计和有关理论研究的人员,而且在临床应用及研究也专门化。 角膜地形图仪作为眼科医疗行业重要的检查设备,其产品性能至关重要,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及美国等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标准:ISO 19980-2012 Ophthalmic instruments –Corneal Topographers和ANSI Z80.23-2008 Corneal Topography Systems

JJG1412000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141—2000 目次 1 概述 2 技术要求 3 检定条件 4 检定方法 5 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附录A 铂铑10-铂热电偶整百度和检定点的热电动势值及微分热电动势值 附录B 铂铑13-铂热电偶整百度和检定点的热电动势值及微分热电动势值 附录C 铂铑30-铂铑6热电偶整百度热电动势值及微分热电动势值 附录D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双极法)检定记录 附录E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同名极法)检定记录 附录F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结果整理表 附录G 检定证书(背面)格式80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长度不小于700mm的Ⅰ、Ⅱ级工作用铂铑10-铂、铂铑13-铂及长度不小于450mn的Ⅱ、Ⅲ级工作用铂铑30-铂铑6热电偶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查。 1 概述 铂铑10-铂、铂铑13-铂和铂铑30-铂铑6热电偶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的8种通用热电偶型号中的3种贵金属热电偶。 铂铑10-铂热电偶的正极名义成分含量为铂90%、铑10%;铂铑13-铂热电偶正极名义成分含量为铂87%、铑13%;负极均为纯铂。它们长期使用温度上限为1300℃,短期使用温度上限为1600℃。铂铑30-铂铑6热电偶正极名义成分含量为铂70%、铑30%;负极名义成分含量为铂94%、铑6%。长期使用温度上限为1600℃,短期使用温度上限为1700℃。热电偶两电极直径均为0.5-0.02mm。 2 技术要求 2.1热电偶参考端为0℃时的热电动势,对分度表的示值允许误差换算成温度时,铂铑10-铂、铂铑13-铂热电偶不得超过表1规定;铂铑30-铂铑6热电偶不得超过表2规定。 表1 注t为测量端温度。

热电偶标定规程

热电偶标定规程

目录 1.0目的 (2) 2.0范围 (2) 3.0参考 (2) 4.0安全 (2) 5.0定义 (2) 6.0责任 (2) 7.0热电偶 (3) 7.1概述 (3) 7.1.1结构 (3) 7.1.2外套材料 (3) 7.2技术标准 (3) 7.3外观检查 (4) 7.4校验 (4) 7.4.1检查仪器与设备 (4) 7.4.2校验方法 (4) 7.4.3冷端非0℃值时,应按下式计算: (5) 7.5使用和维护 (6) 8.0附录 (6)

1.0目的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在于为本规程的最终用户提供明确的内容和步骤,确保仪表维护检修人员在执行任务时能够在没有监督或很少监督的情况下,按照赛科规定的标准,以安全有效可靠的方式履行自身的职责。 2.0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 热电偶 3.0参考 本规程参考了以下文件: 电偶使用说明书 4.0安全 在执行规程时,你若确认出未知的HSE风险,向你的直接主管进行汇报。 为了确保检修人员以及仪表设备本体的安全,在执行相关操作之前必须了解和参考以下的安全提示: 1.禁止在爆炸性环境中打开处于带电工作状态的热电偶的接线盖 2.无论是在安装、维护或者使用的时候都要考虑到环境状况对热电偶的影响因素。 3.在有毒有害场所执行任务的人员,应事先了解相关的材料安全数据表。 5.0定义 6.0责任 本规程仅适用于具有专业知识的仪表维护人员的操作。 1.ES仪表工程师、主管和技术员应确保本规程在工作中得以贯彻和执行。 2.仪表维修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就安全和技术上的任何疑问及时与其直接主管人进 行沟通。 3.任务完毕后把完成的签过字的规程或检修记录返回给主管用于审核及归档。

氡子体测量仪校准规范 编制说明

《氡子体测量仪》校准规范 编写说明 编写组 于2018-9-15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6年国家计量技术法规制/修订计划通知“国质检量函[2016]163号”,制定氡子体测量仪校准规范。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南华大学、国防科技工业电离辐射一级计量站和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编制工作。 二、规范制定的必要性 氡子体测量仪是一种重要的辐射防护仪器,在矿山、地下室和居室内都可能存在氡及子体的情况下,编制氡子体计量校准规范对于同一这种仪器的量值,降低肺癌风险,维护工作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编制的依据 氡子体校准规范的编制主要依据国际标准ISO11665-1《环境中的放射性测量——空气:氡-222——第1部分:氡及其子体的来源与测量方法》(Measurement of radioactivity in the environment- Air:radon-222--Part1:Origins of radon and its short-lived products and associated measurement methods),ISO11665-2《环境中的放射性测量——空气:氡-222——第2部分:氡子体平均潜能α浓度的累积测量方法》(Measurement of radioactivity in the environment- Air:radon-222--Part2:Integrated measuremen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verage potential alpha energy concentration of its short-lived decay products)和ISO11665-3《环境中的放射性测量——空气:氡-222——第3部分:氡子体平均潜能α浓度的抓样测量方法》(Measurement of radioactivity in the environment- Air:radon-222--Part3:Spot measurement method of the potential alpha energy concentration of its short-lived decay products)。除此之外,还参照引用了GB/T 13163.1-2009/IEC 61577-1:2006 《辐射防护仪器氡及氡子体测量仪第1 部分:一般原则》,GB/T 13163.3-2014/IEC 61577-3:2011 《辐射防护仪器氡及氡子体测量仪第 3 部分:氡子体测量仪的特殊要求》,GB/T 13163.4-2014/IEC 61577-4:2009 《辐射防护仪器氡及氡子体测量仪第4 部分:含氡同位素及其子体参考大气的产生设备(氡环境试验系统)》等文件。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1 目的 对公司内的计量器具进行内部校验,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长度类度量尺(如游标卡尺、高度尺)、检具、塞规等的内部校准。 3 职责 内校由质检部门标准校检量具校检。 4 校验仪器及设备 送检合格的万能角度尺,送检合格的直角尺,送检合格的钢直尺,送检合格的钢卷尺,送检合格的数显卡尺等。 5 环境条件 1. 温度:23±2℃ 2. 湿度:50±20%RH 6 校验 卡尺、高度尺、深度尺 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卡尺、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38块2级)。 校验标准 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检查尺子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头的指针/游标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各功能能稳定、工作可靠。 2. 示值误差检测: (1)将尺子调至零点位置,使读数归零、指针对准零点。 (2)选取一块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读取其数值。(注意:取放标准量块时,必需戴细纱手套;测量过程卡尺要与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 (3)

用同样的方法,取3~5组不同量块进行测量。测量点如下图 ( 5) 将 检定结果填写在《计量器具校检表》内。 校准周期:12个月。 钢直尺 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标准直尺,校准参考依据JJG1-1999钢直尺检定规程。 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1)尺的端边、侧边及背面应光滑,不应有毛刺、锋口和锉痕等现象。 (2)尺的刻线面不应有碰伤、锈迹及影响使用的明显斑点、划痕。 (3)线纹必须清晰,垂直到侧边,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断线现象存在,半毫米、毫米、半厘米、厘米线纹应用户不同长度的线纹表示。所有同名长度的线纹应等长。直尺 分度应自端边算起,标注相应的以厘米为计数单位的数字。标称全长处应标注cm单 位。

热电偶校验作业指导书

DTPD #3 K121—2012 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3机组A级检修2012-08-20实施

目次 1 范围 (1) 2 本指导书涉及的文件、技术资料和图纸 (1) 3 安全措施 (1) 4 备品备件准备 (1) 5 现场准备及工具 (1) 6 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 (2) 7 检修记录 (5)

工业用热电偶校验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大唐国际盘山发电厂工业用热电偶校验工作涉及的技术资料和图纸、安全措施、备品备件、现场准备及工具、工序及质量标准和检修记录等相关的技术标准。 本指导书适用于大唐国际盘山发电厂工业用热电偶校验工作,工业用热电偶型号:K、E等,检修地点在温度实验室内。大修的项目为对工业用热电偶进行检查、校验,并对已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2 本指导书涉及的文件、技术资料和图纸 □JJF1001-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DL/T774-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JJF 351-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 □热工仪表及自动装置 3 安全措施 □作业组成员了解工业用热电偶校验的要点。 □作业组成员了解该工业用热电偶的运行状态。 □清点所有专用工具齐全,检查合适,试验可靠。所用计量标准器需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参加检修的人员必须熟悉本作业指导书,并能熟记熟背本次检修的检修项目,工艺质量标准等。 □参加本检修项目的人员必需安全持证上岗,并熟记本作业指导书的安全技术措施。 □准备好检修用的备品备件。 □高温试验要防止烫伤和火灾,同时高温时炭化的石棉绳会释放出有毒气体应注意通风。 □校验过程中,对标准器及被检仪表应轻拿轻放,防止较大震动和机械损伤。 □在自动检定过程中,不得随意中止自动检定系统的正常运行。 □送检的仪表上的标记应清晰保留,以防止回装时混乱。 4 备品备件准备 □工业用热电偶 1个 □绝缘胶布 1卷 □一次性手套 1袋 □镍硅丝 1卷 □长石英管 1个 5 现场准备及工具 5.1 现场准备 □环境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不大于80%。 □工业用热电偶所处环境应无影响输出稳定的温度波动。 □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的计量标准器具。 5.2 专用工具 □一字改锥(5mm、8mm)各1把 □十字改锥(5mm、8mm)各1把 □剥线钳 1把 □万用表 1个 □钢卷尺 1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