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合集下载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初中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初中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初中
目标: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特点。

一、金属的硬度和延展性
1. 实验:取一块金属样品,用金属锤子击打金属,观察金属的变化。

2. 结论:金属通常具有一定的硬度,可以被锤打成薄片或拉成细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 应用:金属的硬度和延展性使其成为制造工具和建筑材料的理想选择。

二、金属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1. 实验:用一个金属线圈连接一个电源和灯泡,观察电流是否能通过金属导通。

2. 结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能够传输电流和热量。

3. 应用:金属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发电行业,用于传导电流和散热。

三、金属的化学反应
1. 实验:将金属样品与盐酸或硫酸等酸性溶液反应,观察是否会产生气体释放。

2. 结论:金属能够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并释放能量。

3. 应用:金属的化学反应性使其在金属加工和合金制备中起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金属具有硬度、延展性、导电性和热导性等特点,同时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一定的活性。

深入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金属资源,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场景。

金属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

金属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

金属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化学金属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教学中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也能表达化学学科的很多特点。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根底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反响,金属与酸反响以及金属与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溶液的反响,以及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内容为根底,以实验探究为打破口,引导学生采取分类研究、比照分析^p 的方法认识置换反响,归纳总结金属的有关反响规律,并通过对规律的应用,到达落实知识、形成才能的目的。

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响的实验,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让学生补做铜片与氧气反响的实验,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响,但反响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响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拟活泼,铁、铜次之,金属不活泼。

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教学过程采用问题引入—实验探究—分析^p 总结—应用规律的形式。

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p ,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置换反响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拟,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响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的分析^p 知识与技能:〔1〕知道镁、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响。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响,以及与金属的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响,能用置换反响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响进展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展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1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1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1篇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本节课是在上一节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我将从以下几点来分析这节课一、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上一节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的顺序认识都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

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的顺序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教学目标:根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本班学生的实际。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镁.铝、锌.铁.铜的化学性质,认识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记住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培养观察.归纳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乐于探究物质的奥秘.三、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教材处理:首我提出一个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新买的铝壶用了一阵子表面会变黑?”引入新课。

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通用5篇

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通用5篇

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通用5篇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通用5篇我们的教案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某些金属在化学性质中有相似的地方,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2.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并能加以判断3.熟记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4.会熟练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去判断金属能否在某些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教学重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工具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问]把这些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大家动手做这个实验。

请大家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小结] 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板书]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问]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物质本色观察到的颜色是否变色原因(猜想)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word完整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word完整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镁、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Mg+O22MgO 4Al+3O2=2Al2O3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2.铁、铜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2Cu+O22CuO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置换反应】定义: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当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呈+2价。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湿法冶金”的反应原理:Fe+CuSO4=Cu+FeSO4Fe2+的盐溶液是浅绿色的,Fe3+的盐溶液是黄色的,Cu2+的盐溶液是蓝色的。

比较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使用铁、银和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操作及现象:把铁、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没有现象;而银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并且溶液会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使用铜、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操作及现象:把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硫酸亚铁溶液没有现象;而在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基础练习】1.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ZnB.MgC.FeD.Cu2.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判断,下列各组内的两种物质,相互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镁与稀硫酸B.银与稀盐酸C.锌与硫酸铜溶液D.铝与硝酸银溶液3.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①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①铁钉的质量减轻①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①B.①①① C.①①①D.①①①①4.下列物质可以由相应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得的是( )A.Fe2(SO4)3B.CuCl2C.AgNO3D.Al2(SO4)3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Cu + 2AgCl == 2Ag + CuCl2B.Zn + 2AgNO3 == 2Ag +Zn(NO3)2C.2Na + CuSO4== Cu + Na2SO4D.2Fe +3CuCl2==2FeCl3 + 3Cu6.用铁桶盛装硫酸铜溶液时,铁桶很快出现漏洞是因为用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7. X、Y、Z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Y+ZCl2===Z+YCl2 X+ZCl2===Z+XCl2Y+2HCl===YCl2+H2↑ X+HCl 不反应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Z>Y>XB. X>Y>ZC. Y>X>ZD. Y>Z>X8.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B.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C.X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D.X、Y都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9.向CuCl2、ZnCl2、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A.ZnCl2、HClB.FeCl2、CuCl2C.CuCl2、HClD.ZnCl2、FeCl210. 金(Au)、银(Ag)、铜(Cu)曾长期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我国有着悠久的金属货币历史和丰富的货币文化。

九年级《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倡导绿色化学。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情怀,了解金属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金属的化学性质,增强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利用问题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金属化学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程度,适时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
2.关注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通过课堂讲解、课后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反思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和问题驱动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制品,如自行车、手机、硬币等,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金属制品是如何制成的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会受到腐蚀?”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1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我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的讲清楚所有的金属的所有的性质,要有所侧重,其中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

但是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殊,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具体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三、教法和学法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镁、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Mg+O22MgO 4Al+3O2=2Al2O3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2.铁、铜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2Cu+O22CuO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置换反应】定义: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当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呈+2价。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湿法冶金”的反应原理:Fe+CuSO4=Cu+FeSO4Fe2+的盐溶液是浅绿色的,Fe3+的盐溶液是黄色的,Cu2+的盐溶液是蓝色的。

比较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使用铁、银和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操作及现象:把铁、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没有现象;而银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并且溶液会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使用铜、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操作及现象:把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硫酸亚铁溶液没有现象;而在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基础练习】1.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ZnB.MgC.FeD.Cu2.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判断,下列各组内的两种物质,相互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镁与稀硫酸B.银与稀盐酸C.锌与硫酸铜溶液D.铝与硝酸银溶液3.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下列物质可以由相应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得的是( )A.Fe2(SO4)3B.CuCl2C.AgNO3D.Al2(SO4)3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Cu + 2AgCl == 2Ag + CuCl2B.Zn + 2AgNO3 == 2Ag +Zn(NO3)2C.2Na + CuSO4== Cu + Na2SO4D.2Fe +3CuCl2==2FeCl3 + 3Cu6.用铁桶盛装硫酸铜溶液时,铁桶很快出现漏洞是因为用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7. X、Y、Z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Y+ZCl2===Z+YCl2 X+ZCl2===Z+XCl2Y+2HCl===YCl2+H2↑ X+HCl 不反应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Z>Y>XB. X>Y>ZC. Y>X>ZD. Y>Z>X8.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B.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C.X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D.X、Y都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9.向CuCl2、ZnCl2、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A.ZnCl2、HClB.FeCl2、CuCl2C.CuCl2、HClD.ZnCl2、FeCl210. 金(Au)、银(Ag)、铜(Cu)曾长期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我国有着悠久的金属货币历史和丰富的货币文化。

下列关于金、银、铜三种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金、银、铜都属于不活泼金属B. 单质铜可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C. 黄铜(为铜、锌合金)貌似黄金,有人以此冒充黄金行骗,其真伪可用稀盐酸鉴别D. 三种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金>银>铜11.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说明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A.铁丝插入硫酸镁溶液中B. 镁片插入硫酸铁溶液C.镁粉和铁片插入稀硫酸中,前者速度快D.镁片和铁粉插入稀硫酸中,前者速度快12.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D.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13.利用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够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A.Fe、CuC l2溶液、Ag B.FeCl2溶液、CuCl2溶液、AgC.FeCl2溶液、Cu、Ag D.Fe、CuCl2溶液、AgNO3溶液14. 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能使铁片质量增重的物质是( )A. H2SO4B. FeSO4C. HClD. CuSO415.将锌片投入下列盐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使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MgCl2B.CuCl2C.Ag(NO3)2D.KCl16.现有铜锌合金20克,与足量盐酸100克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是0.2克,求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金属化学性质能力提升例1.(双选)下列化合物不能用金属与相应的酸直接反应制取的是()A.FeSO4B.ZnSO4C.CuCl2D. FeCl3E.AlCI3例2.将相同质量铁、锌、镁、铝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如图),则产生气体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产生氢气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________。

规律1、等量不等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价态越高,产生氢气的质量越多!规律2、等量等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多。

例3.(双选)等质量的两种金属M和N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和氢气。

生成的氢气质量m(纵坐标)与反应时间t(横坐标)的关系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相对原子质量:M大于NB. 相对原子质量:N大于MC. 金属M比N活泼D. 金属N比M活泼例4.分别用Al、Fe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得相同质量的氢气,则消耗Al、Fe的质量比为()A. 9:28B. 27:56C. 9:56D. 27:112例5.相同质量的Mg、Zn、Fe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总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下图,则下图中a、b、c表示的金属分别为:a 、b 、c 。

规律3、金属足量,酸消耗完了!此时各金属产生氢气质量相等!例6.将物质的量相等的铝粉和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反应情况如下图所示。

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铝粉、铁粉和硫酸均有剩余B.铝粉、铁粉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C.硫酸、铝粉均反应完,铁粉有剩余D.硫酸、铁粉均反应完,铝粉有剩余例6.将锌片投入下列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减轻的是()A.硝酸银溶液B.稀硫酸C.硫酸铜溶液D.硫酸钠溶液例7.在Cu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A.只有ZnB.只有CuC.有Cu和NaD.有Cu和Zn例8.在Fe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l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有________,滤液中除了水,还有?在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Al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⑴若滤渣中无气泡产生,则留在滤纸上的固体一定有________,滤液中除了水,一定还有________。

⑵若滤渣中有气泡产生,则留在滤纸上的固体一定有________,滤液中除了水,一定还有________。

规律4.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先后次序问题:反应物的金属与化合物中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中相隔越远,越先反应。

例9.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⑴若滤渣中无气泡产生,则留在滤纸上的固体一定有________,滤液中除了水,一定还有________。

⑵若滤渣中有气泡产生,则留在滤纸上的固体一定有________,滤液中除了水,一定还有________。

【强化训练】1.向等质量的Mg、Al、Zn、Fe(金属表面氧化物均已除)的金属粉末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过量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2等质量且过量的Mg 、Al 、Zn 、Fe 四种金属粉末(金属表面氧化物已除)和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将产生的氢气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是( )3.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 和Al 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表示反应所用时间,y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B. x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 表示反应所用时间C. x 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D. x 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4.(双选)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案,分别用等质量的金属A 、B 跟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分析图象得到的下列结论中,不合理的是(已知A 、B 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A 、B 的相对 原子质量不等)( ) A .反应速率A >B B .生成氢气的质量A=B C .金属的活动性A <B D .A 、B 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5.(双选)某校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X 、Y 、Z 三种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X 、Y 、Z 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反应情况如右图所示。

下列对该图象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Mg-24 Zn-65 Fe-56 Al-27 Na-23]( ) A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 、Z 、Y B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 、Y 、ZC .X 、Y 、Z 依次可能是Mg 、Zn 、FeD .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Z>Y>X6.在托盘天平两盘烧杯中,各放入质量浓度都相同的稀硫酸,调至天平平衡,分别向两烧杯中各放入5g 镁和5g 铁,金属全部反应消失后,天平指针将 ( ) A.向镁一边偏 B.偏向加铁一边 C.仍平衡 D.不能确定7.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盛有同浓度、同质量的稀硫酸。

天平平衡,在左杯中放入m g 铁粉,在右杯中放入m g 锌粉,充分反应后,两杯中都有金属剩余,此时天平指针( ) A.偏右 B.指在中央 C.偏左 D.无法确定8.在托盘天平两盘烧杯中,各放入质量浓度都相同的稀硫酸,调至天平平衡,分别向两烧杯中各放入等质量的锌和铁,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将 ( ) A.向锌一边偏 B.向铁一边偏 C.先偏向锌后偏向铁 D.先偏向铁后偏向锌9.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