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摄影项目管理方案说明
倾斜摄影测量解决方案

倾斜摄影测量解决方案倾斜摄影测量(Oblique Photogrammetry)是一种基于高倾斜角度拍摄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借助于倾斜摄影设备,可以获得地面目标的多视角影像,提供高分辨率、具有立体感的三维影像数据,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地质勘探、文物保护等领域。
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倾斜摄影测量,需要综合利用倾斜影像的几何位姿、影像纹理信息和地面控制点等数据进行空间定位、影像匹配和几何定向等处理。
下面将从硬件设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应用方面介绍倾斜摄影测量的解决方案。
一、硬件设备1. 倾斜摄影设备:包括倾斜摄影机、测量内参、外方位元素的测量系统和GPS/INS组合导航系统。
倾斜摄影机通常具备高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和低畸变的特点,如Leica RCD30、Vexcel UltraCam Osprey等。
2. 惯性导航系统(INS):通过测量加速度和陀螺仪进行姿态和位置的估计,提供倾斜摄影机的姿态、位置和速度参数,常见的INS系统包括Honeywell HGuide、Applanix POS AV等。
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利用多颗卫星提供的观测数据,实现倾斜摄影机的绝对定位,常用的GNSS系统有GPS、GLONASS等。
二、数据采集1.航空平台:倾斜摄影测量需要使用具备较高稳定性和机头摆动角度控制能力的航空平台,如直升机、轻型固定翼无人机等。
2.航行计划和导航:根据任务需求和飞行区域,规划合理的航行计划,使用INS和GNSS实时获取航空平台的姿态、位置和速度信息,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影像采集:倾斜摄影测量通常以很高的重叠度和侧向视角采集影像数据,采用连续拍摄的方式获得连续的影像序列,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控制点布设:布设地面控制点用于提供空间定位和几何定向时的参考信息,保证数据采集的绝对定位和精度。
三、数据处理1.影像预处理:包括图像去畸变、影像匹配和纹理加强等预处理步骤,消除影像的径向畸变、减少图像噪声、增强影像纹理信息,提高影像匹配的可靠性和精度。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方案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方案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和数字摄影技术相结合的高精度三维数据采集方法。
它相对于传统的垂直摄影测量技术,能够提供更加立体感强的三维模型,具有更高精度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下是一个关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时,摄影设备需要安装在航空平台上,同时还需要配备惯性导航系统(IMU)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辅助设备。
通过IMU和GPS等设备,可以获取航拍时摄影设备的姿态和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后续数据处理中的定位和导向。
二、数据处理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采集到的立体影像进行处理,包括影像纠正、影像匹配和三维模型生成等过程。
影像纠正是指根据采集时摄影设备的姿态和位置信息,对采集到的立体影像进行校正和去畸变处理。
这一过程旨在消除由于飞行姿态变化和摄影设备自身失真等因素导致的影像畸变,提高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影像匹配是指对纠正后的立体影像进行特征点匹配和像素块匹配等处理,以确定相邻影像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影像匹配的结果,可以计算出影像之间的视差信息,进而获取三维点云数据。
三维模型生成是基于匹配后的视差信息,通过三角测量或者立体测绘方法,计算出影像中点的三维坐标。
将计算得到的三维坐标按照一定的分辨率和形式进行存储,可以生成高精度的三维模型。
同时,还可以对模型进行质检和修正,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信度。
三、数据应用生成的三维模型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城市规划、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等。
通过对三维模型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处理,可以获取地表地貌信息、物体体积和形状等关键参数,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支持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在城市规划方面,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城市地形和建筑物模型,用于规划道路、建筑物布局和景观设计等。
在地质勘探方面,可以通过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地下岩石和矿物的分布情况,为矿产资源开发和地质灾害预测提供可靠数据。
在环境监测方面,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城市空气质量、水质污染等环境指标,提供及时的监测和预警。
倾斜摄影建模测图技术方案

倾斜摄影建模测图技术方案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倾斜摄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测量手段,逐渐在建筑、城市规划、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倾斜摄影建模测图技术结合了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等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取地表三维信息和纹理信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倾斜摄影技术基础1.倾斜摄影技术原理倾斜摄影技术是通过搭载在飞行器上的多角度相机,同时从垂直和倾斜角度对地面进行拍摄,获取地面物体顶部和侧面的高分辨率影像。
这些影像经过处理后,可以生成具有高精度的三维模型和真实的纹理信息。
2.倾斜摄影设备与系统组成倾斜摄影设备主要包括飞行器、多角度相机、定位系统、控制系统等。
其中,飞行器负责搭载相机进行航拍,多角度相机用于获取不同角度的地面影像,定位系统确保飞行器和相机的精确定位,控制系统则负责整个设备的运行和数据处理。
3.倾斜摄影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倾斜摄影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包括外业数据获取和内业数据处理两个阶段。
外业数据获取阶段主要包括航线规划、像控点布设、飞行拍摄等步骤;内业数据处理阶段则包括影像预处理、空中三角测量、三维模型构建、纹理映射等步骤。
三、倾斜摄影建模技术1.三维建模方法概述三维建模方法主要分为手工建模、半自动建模和自动建模三种。
手工建模精度较高,但效率低下;半自动建模结合了手工建模和自动建模的优点,适用于复杂场景;自动建模则通过算法自动识别和处理影像数据,快速生成三维模型。
2.基于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技术流程基于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技术流程主要包括影像预处理、特征提取与匹配、空中三角测量、三维模型构建和纹理映射等步骤。
首先,对获取的倾斜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等操作;然后,提取影像中的特征点并进行匹配;接着,利用匹配的特征点进行空中三角测量,解算出相机的位置和姿态;最后,根据相机的位置和姿态以及影像数据构建三维模型,并进行纹理映射。
3.三维模型优化与精度控制为了提高三维模型的精度和质量,可以采用一些优化措施。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方案

航测1:500房屋测量技术方案2018年12月14日目录一、技术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航飞摄影基本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项目所用测量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像控点选取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飞行及摄影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飞行质量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影像质量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飞行任务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倾斜摄影测量建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三加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加密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型分块重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立体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业采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细部采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外业调绘补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倾斜监测实施细则

倾斜监测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倾斜监测是一种重要的工程监测手段,用于监测建造物、桥梁、坡地等结构物的倾斜情况。
倾斜监测实施细则是指在进行倾斜监测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步骤。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倾斜监测实施细则。
一、监测设备的选择与布置1.1 选择适合的倾斜监测设备:根据被监测结构物的特点和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倾斜传感器,如倾斜仪、倾斜计等。
1.2 布置监测设备的位置:根据结构物的形状和倾斜方向,合理布置监测设备的位置,确保能够准确监测到倾斜情况。
1.3 确保监测设备的稳定性:在安装监测设备时,要保证设备的稳定性,避免因设备本身的挪移或者摇动而导致监测数据的误差。
二、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2.1 确定监测数据的采集频率:根据监测要求和结构物的特点,确定监测数据的采集频率,普通情况下,可以选择每天、每周或者每月进行一次数据采集。
2.2 建立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可以采用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统计方法,得出结构物的倾斜情况。
2.3 数据的存储与备份: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并定期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或者损坏。
三、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估3.1 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采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如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等,以了解结构物的倾斜趋势。
3.2 制定倾斜预警标准:根据结构物的设计要求和监测目的,制定倾斜预警标准,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标准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3.3 结构物的安全评估: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对结构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四、监测报告的编制与交流4.1 编制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等内容,并附上相应的图表和说明。
4.2 定期交流与汇报:定期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与汇报,包括结构物的业主、设计师、施工方等,及时沟通监测情况和安全评估结果。
倾斜摄影土地整治三维规划设计解决方案

倾斜摄影土地整治三维规划设计解决方案摘要:倾斜摄影在土地整治三维规划设计中具有广泛应用和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倾斜摄影在土地整治三维规划设计中的优势和挑战,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倾斜摄影技术可以高效获取大规模、高精度的地表数据,为土地整治提供良好基础。
其次,倾斜摄影可以实现三维规划设计的可视化展示,对规划方案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审查。
最后,要克服倾斜摄影在土地整治三维规划设计中的挑战,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并推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应用。
通过倾斜摄影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完善,可以推动土地整治三维规划设计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第一部分:引言土地整治是实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三维规划设计是土地整治的核心内容之一、倾斜摄影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获取地表数据的方法,已经在土地整治三维规划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探讨倾斜摄影在土地整治三维规划设计中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倾斜摄影技术的优势倾斜摄影技术可以高效获取大规模、高精度的地表数据,为土地整治提供良好基础。
相比于传统的航空摄影和卫星影像,倾斜摄影可以提供更多角度的影像,使得土地整治的空间信息更加丰富和准确。
同时,倾斜摄影可以获取垂直于地面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较好地反映地物的形态和纹理信息,有利于土地整治的详细规划和设计。
第三部分:倾斜摄影技术在三维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倾斜摄影可以实现三维规划设计的可视化展示,对规划方案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审查。
倾斜摄影可以生成真实感强的三维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规划方案的效果和影响。
通过倾斜摄影技术,规划设计人员可以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估,有利于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此外,倾斜摄影还可以提供多视角的影像信息,使得规划方案的宣传和沟通更加生动和直观。
第四部分:倾斜摄影技术在三维规划设计中的挑战虽然倾斜摄影在土地整治三维规划设计中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但还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解决。
倾斜摄影 实施方案

倾斜摄影实施方案
倾斜摄影是一种特殊的摄影技术,通过倾斜摄影可以获得更加生动、立体的影
像效果。
在实施倾斜摄影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技巧,以确保最终的成果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倾斜摄影的实施方案,包括前期准备、拍摄技巧、后期处理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摄影爱好者更好地掌握倾斜摄影的技术要点。
首先,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在选择拍摄地点时,需要考虑光线、背景等因素,
以确保能够获得清晰、生动的影像。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摄影设备,包括倾斜镜头、三脚架等。
在确定拍摄地点和准备好摄影设备后,可以进行实际的拍摄工作。
其次,掌握倾斜摄影的拍摄技巧。
在进行倾斜摄影时,需要注意控制倾斜角度,以确保画面的透视效果和立体感。
同时,还需要注意景深的控制,以确保整个画面都能够保持清晰。
此外,还需要注意构图和对焦的技巧,以确保最终的影像效果符合预期。
接下来,进行后期处理。
在倾斜摄影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后期处理工作,以进
一步提升影像的质量。
后期处理包括对色彩、对比度、锐度等方面的调整,以及对影像进行修剪、修复等工作。
通过后期处理,可以进一步提升影像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综上所述,倾斜摄影是一种特殊的摄影技术,通过掌握相关的实施方案和技巧,可以获得更加生动、立体的影像效果。
在实施倾斜摄影时,需要注意前期准备、拍摄技巧和后期处理等关键步骤,以确保最终的成果符合预期。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帮助摄影爱好者更好地掌握倾斜摄影的技术要点,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倾斜摄影项目管理方案解析

一、项目概述1、概况根据我院“数字长春三维城市”建设计划,我院拟对建城区外围区域开展IMU/DGPS辅助数码倾斜航空摄影,并进行1:1000 比例尺DOM影像和三维数据制作,航空摄影和数据制作区范围如下图所示,黄线区域以内,粉线区域以外,面积586Km2。
图1 作业区范围本项任务计划于2014年5月正式启动,2014年11月底结束,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项目检查验收归档工作。
2、现有三维模型情况我院已建设三维模型290 平方公里(包括230平方公里精细模型和60平方公里体框模型),位于长春市建城区(图1 中的粉色范围),建模方式为基于机载激光点云数据、1:500 地形图数据和外业拍摄照片的手工建模,要素类型包括建筑模型、地面模型、道路模型、水系模型、植被模型和其他模型,其中建筑模型、地面模型和道路模型的平面高程精度均优于0.5 米。
二、项目建设目标1、获得长春市主城区853 平方公里倾斜影像;2、制作1:1000 比例尺正射影像853 平方公里;3、建设城市周边地区三维模型;4、新建三维模型与现有三维模型接边,融合到一个三维平台中;5、将三维数据应用到城市规划管理、市政设施管理、三维数据共享等方面;6、开发倾斜影像的其它应用,例如利用倾斜影像辅助日照测量等。
三、项目组织机构四、工作内容1、根据我院划定的范围,采用IMU/DGPS辅助数码倾斜航空摄影技术进行航摄飞行,获取地面倾斜摄影影像;2、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制作测区地形和地物三维实景模型,模型分辨率优于0.1m,制作范围586Km2;3、制作测区1:1000 比例尺正射影像图(DOM),制作范围586Km2;4、将倾斜摄影三维模型与我院现有三维模型整合,融合到同一个三维平台中;5、成果应用a、倾斜相片作为独立数据使用,用于高精度的地表建(构)筑物空间信息采集工作;例如在日照测量中可以通过影像获取建筑物每个窗口的准确坐标,减少外业测量工作量,缩短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概述
1、概况
根据我院“数字三维城市”建设计划,我院拟对建城区外围区域开展IMU/DGPS 辅助数码倾斜航空摄影,并进行1:1000比例尺DOM 影像和三维数据制作,航空摄影和数据制作区围如下图所示,黄线区域以,粉线区域以外,面积586Km²。
图1 作业区围
本项任务计划于2014年5月正式启动,2014年11月底结束,
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项目检查验收归档工作。
2、现有三维模型情况
我院已建设三维模型290平方公里(包括230平方公里精细模型和60平方公里体框模型),位于市建城区(图1中的粉色围),建模方式为基于机载激光点云数据、1:500地形图数据和外业拍摄照片的手工建模,要素类型包括建筑模型、地面模型、道路模型、水系模型、植被模型和其他模型,其中建筑模型、地面模型和道路模型的平面高程精度均优于0.5米。
二、项目建设目标
1、获得市主城区853平方公里倾斜影像;
2、制作1:1000比例尺正射影像853平方公里;
3、建设城市周边地区三维模型;
4、新建三维模型与现有三维模型接边,融合到一个三维平台中;
5、将三维数据应用到城市规划管理、市政设施管理、三维数据共享等方面;
6、开发倾斜影像的其它应用,例如利用倾斜影像辅助日照测量等。
三、项目组织机构
四、工作容
1、根据我院划定的围,采用IMU/DGPS 辅助数码倾斜航空摄影技术进行航摄飞行,获取地面倾斜摄影影像;
2、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制作测区地形和地物三维实景模型,模
型分辨率优于0.1m,制作围586Km2;
3、制作测区1:1000比例尺正射影像图(DOM),制作围586Km2;
4、将倾斜摄影三维模型与我院现有三维模型整合,融合到同一个三维平台中;
5、成果应用
a、倾斜相片作为独立数据使用,用于高精度的地表建(构)筑物空间信息采集工作;例如在日照测量中可以通过影像获取建筑物每个窗口的准确坐标,减少外业测量工作量,缩短工期。
b、城市规划管理:整合三维数据,利用CityMaker三维规划平台为市规划局和各个分局提供三维数据服务,辅助规划管理。
有规划方案的,无规划方案的根据规划路网和控制性规划制作
c、市政设施管理
d、三维数据共享
由于本次三维模型制作区域集中在建成区核心区域外围,该区域政府机关、大型商业建筑等重要建筑物相对较少,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区域的建筑模型分类以一般模型为主、精细模型为辅。
一般模型容许采用自动建模法(即三角网建模法、纹理自动映射),精细模型则要求采用标准几何模型建模,手工自动或半自动方法贴纹理。
精细模型的基本要,模型放大后不能出现几何形状和纹理失真现场。
具体检查方案由质量管理科编写。
五、项目分步实施计划
(一)项目实施时间计划表
(二)项目分步实施管理细则
第一阶段:启动项目阶段
2.1 项目招标
编写项目招标文件,进行项目招标。
已完成。
2.2 与作业单位签订项目合同书、协议书
项目招标完成后,我院拟定项目合同书和项目协议书,与作业单位签订后正式启动项目。
已完成。
2.3作业单位完成项目设计书和航飞前准备工作
招标结束后,项目主管和质量主管配合作业单位完成项目设计书,制定项目实施细则,申报航摄军区批文,办理空域申请。
已完成。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项目监控
2.4完成测区倾斜摄影航飞工作
作业时间:2014年5月15日至2014年7月15日
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最佳航飞时间,需在此段时间完成全部航
摄工作。
航摄过程中需要的地面基站,使用我院的CORS站。
航摄期间,总工办负责每日向作业单位提供CORS站数据,航摄单位及时对当日POS数据进行解算,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航飞单位每日向我院提交航飞日志,我院对当天的飞行质量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项目负责人,要求作业单位重新飞行。
2.5 作业单位提交航飞成果,航飞成果质量检查
作业时间:2014年7月15日至2014年7月30日
质量责任人:
成果交接:
航飞作业完成后,作业单位按照项目设计要求提交项目资料,履行资料交接手续,质量管理科检查项目资料容。
2.6作业单位进行像控点选点和外业控制测量
负责人:
为了保障工期进度,项目实施过程中将采取测区航空遥感数据获取、外业测量、数据处理与制作同步推进、协同实施的保障措施。
在获取了测区检校场飞行数据、地面基站(或备用CORS站)后,及时安排测量人员开始联测,测区飞行连片面积达到50%时,进行控制点联测工作,随后及时进行数据制作工作。
2.7像控点检查
作业时间:
负责人
我院按照一定比例检查像控点,检查方式和检查容由质量管理科
制定,需要外业科室对像控点进行同精度复测。
2.6 作业单位进行空三加密和1:1000比例尺DOM数据制作任务
作业时间:
负责人
数据坐标系统转换工作,需要作业单位派工作人员在我院进行,转换参数由我院提供,转换完成后立刻删除转换参数。
2.7 质量管理科检查空三成果
作业时间:
负责人:
质量管理科负责检验空三成果和DOM成果,检验过程如需外业科室实测,可与像控点检测同时进行。
空三成果检验合格后,作业单位开展后续工作。
2.8 作业单位进行测区三维模型制作
作业单位分批次制作三维模型,制作过程中形成周报、月报制度,定时向我院汇报计划完成情况。
按时提交每批次的三维数据成果,由我院进行检查验收。
第三阶段:项目验收
2.9 质量管理科检查三维模型成果质量
作业时间:
负责人
质量管理科和地理信息中心共同制定项目检查验收方案。
2.10 作业单位提交最终成果,项目验收
2.11鉴定会
4、建立月报工作制度
为实时掌握项目进度情况,要求作业单位除每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每月按规定的格式填写项目进展统计表,以便我院及时掌握项目进度情况。
项目航空摄影数据获取、数据制作通报表格式如下:
表5 项目数据获取进度通报表
填写日期:年月日表6 数据制作进度通报表
填写日期:年月(二)管理
本项目航空摄影和三维数据制作成果资料均为涉密资料,为此应对作业提出如下要求:
1、严格保守国家秘密。
航空摄影测区的围申请、空域申请、飞行作业、航空摄影成果资料的送审、修版等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事宜执行。
2、认真维护我院航空摄影和三维数据制作成果资料的所有权,不留存、复制航空摄影和三维数据成果,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或复制成果资料等侵害我院问题,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
3、对认定不合格且不能提供给我院使用的中间成果资料,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及时进行销毁。
4、在成果资料移交前和运输途中,做好安全、等妥善保管。
认真按照我院指定的地点安全地护送到目的地,履行成果资料移交手续。
5、本项目采用基于POS(IMU/DGPS)技术的数字航空摄影,所有数据(包括原始扫描数据、影像数据、IMU和GPS数据)均为电子存储。
每架次飞行结束后,要及时下载成果数据并进行备份,存储在硬盘。
6、数据成果派专人送回数据处理基地,并及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初步检查,确认数据完整之后,才可通知野外前线人员删除机载冗余数据。
7、所有项目负责和参加的技术人员使用项目实施工作、数据处理计算机务必做到外网物理隔离。
8、使用硬盘、U盘等数据载体为本项目专用,不得与其它项目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