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血管解剖图
心脏冠状动脉和心静脉解剖图

心脏冠状动脉和心静脉解剖图
人体各组织器官要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心脏不停地搏动以保证血运。
而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就是冠状动脉和静脉,也称冠脉循环。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
正常情况下,它对血液的阻力很小,小于总体冠状动脉阻力的5%,从心外膜动脉进入心壁的血管,一类呈丛状分散支配心室壁的外、中层心肌;一类是垂直进入室壁直达心内膜下(即穿支),直径几乎不减,并在心内膜下与其它穿支构成弓状网络,然后再分出微动脉和毛细血管。
丛支和穿支在心肌纤维间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供给心肌血液。
由于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行走,显然会受制于心肌收缩挤压的影响。
也就是说,心脏收缩时,血液不易通过,只有当其舒张时,心脏方能得到足够的血流,这就是冠状动脉供血的特点。
人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很高,约为2500根/mm2,相当于每个心肌细胞伴随一根毛细血管,有利于心肌细胞摄取氧和进行物质交换。
同时,冠状动脉之间,尚有丰富的吻合支或侧支。
冠状动脉虽小,但血流量很大。
占心排血量的5%,这就保证了心脏有足够的营养,维持它有力地昼夜不停地跳动。
冠状静脉伴随冠状动脉收集代谢后的静脉血,归流于冠状静脉窦,回到右心房。
如果冠状动脉突然阻塞,不能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常导致心肌梗塞。
但若冠状动脉阻塞是缓慢形成的,则侧支可逐渐扩张,并可建立新的侧支循环,起代偿的作用。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

流;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做倒立; 倒立时;血 液也能向上流到脚趾吗
心脏肌肉发达;能够强有力的收缩;将血液 压入全身各处;上至大脑;下至手指和脚趾;又 由于动脉瓣与房室瓣的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因此即使你做倒立;血液也能向上流到脚趾;
心脏的四个腔是怎样工作的
心脏工作原理: 收缩的动力——发达的肌肉组织
(肺肺)(肺)动肺脉
肺 动 脉
右右 心心 室室
左 心 室
主 动脉
全(身全身()全身)静腔脉
上腔 、下静脉
上右 、 下心 房
右 心 房
血液流向图
肺循环
左 心 房
肺 静脉
肺细血
肺 部
管毛
肺 动脉
右 心 室
左 心 室
主 动 脉
各 级 动脉
全各
身 毛 细血
全级静身脉
腔上 静脉 下
右 心 房
管
体循环
血液循环
3 主动脉与 左心相室连;肺动脉与
相连右;心室
4 体静脉与 右心相房连;肺静脉与
相连左;心房
5 能看到红细胞单个通过的是 毛细血血管管 ;
6 在显微镜下看鱼尾鳍血液流动时;将鱼头放
载物台的左边;视野中血液自左向右的血管是
血管;
静脉
选择 :
1 使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连在一起的器官是 B A 肺 B 心脏 C 毛细血管 D 组织
左心室
右心室
心脏解剖图
同侧的心房和心室 相通;不同侧的心 房和心室不相通;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上腔静脉
肺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下腔静脉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上房 下室
人体解剖心脑血管动脉

当前8页,共59页,星期日。
面动脉压迫止血点
0页,共59页,星期日。
(1)颈外动脉
当前11页,共59页,星期日。
起自颈总动脉,初居颈内动脉的前内侧,后经其 前方绕至其前外侧,上行穿腮腺实质达下颌颈高 度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个终支。颈外动脉 的分支自下而上主要有:1)甲状腺上动脉 2) 舌动脉 3)面动脉4)颞浅动脉 5)上颌动脉
当前25页,共59页,星期日。
当前26页,共59页,星期日。
5、桡动脉 由肱动脉分出,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 之间,沿前壁桡侧下行,在桡腕关节上方行于肱 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此处位置表浅,可 触到其搏动,是诊脉的常用部位。桡动脉的主要 分支:①拇主要动脉 ②掌浅支。
当前12页,共59页,星期日。
1)甲状腺上动脉:起自颈外动脉的稍上方发出,行 向前下方,分布到甲状腺上部和喉。
当前13页,共59页,星期日。
2)舌动脉 :在甲状腺上动脉的稍上方发出,分支分布 于舌、舌下腺和腭扁桃体。
当前14页,共59页,星期日。
3)面动脉:在舌动脉稍上方发出,向前经下颌腺的深 面,至咬肌止点前缘越过下颌骨下缘至面部、经口角 和鼻翼的外侧,向上至眼内眦,改称内眦动脉。在下 颌底咬肌止点前缘处,可摸到面动脉的搏动,面部岀 血时,可在咬肌前缘将面动脉压向下颌骨止血。
右肺动脉较长,水平向右,经升主动脉、上腔静 脉之后到达右肺门,分3支进入右肺上、中、下 叶。
当前4页,共59页,星期日。
三、体循环动脉 体循环的动脉包括由左心室发出的主动脉及其各 级分支,是运送动脉血至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管。 主动脉是全身最粗大的动脉,由左心室发出,先 斜向右上,再弯向左后至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沿脊柱的左前方下降,穿膈的主动脉裂孔腹腔, 继续下降至第4腰椎体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最新版人体解剖图解

2.肋:共十二对。
(1)形态分部 前部为肋软骨,后部为肋骨,末端有肋头, 内面下缘处有肋沟. (2)肋的连结 1)肋的后端连结:肋的后端连于胸椎。 2)肋的前端连结:肋的前端连结不尽相同。 ①第一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柄。 ②第二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角。 ③第3~7肋借肋软骨与胸骨体相连。 ④第8~10肋借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肋弓。 ⑤第11、12肋前端游离于腹肌之中,称浮肋。
在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分科方法很多,巨视解剖学,微视解剖学,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外科解剖学,表面解剖学,X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运动解剖学。
一、人体的组成 (一)细胞 细胞是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组织 组织由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借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而构成。 (三)器官 几种不同的组织相互结合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完成一定功能的器官。 (四)系统 功能相关的器官按顺序连在一起构成系统。人体有九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 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统、神经系统、内分 泌系统。
最新版人体解剖图解
共十二章
第一章 绪论
一、人体的组成 二、常用解剖术语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及骨连结 第二节 骨骼肌
第三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消化管
第二节 消化腺
第四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第二节 肺 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
第五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肾
第二节 输尿管
第三节 膀胱 第四节 尿道
第六章 男性生殖系统
2)胸椎特点: ①胸椎体上和横突上有与肋相连结的肋凹。 ②棘突向后下斜伸呈叠瓦状。
3)腰椎特点: ①椎体大。 ②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
人体解剖学课件 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动、静脉

(2)上肢的深静脉
(2)浅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头静脉 肘正中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贵要静脉
上肢浅静脉
(2)上肢的深静脉
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又称伴行静脉。
肱肌
肱桡肌 旋前圆肌
桡动脉
拇长屈肌 旋前方肌
肱动脉 正中神经
旋前圆肌 尺动脉 尺神经 指深屈肌 正中神经
指浅屈肌腱
3、桡动脉
拇主要动脉 掌浅支
桡动脉
掌浅支 拇主要动脉
4、尺动脉
骨间总动脉 骨间前动脉 骨间后动脉
掌深支
掌深支
5、掌浅弓与掌深弓
(1)掌浅弓 由尺动脉末端与桡
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
(2)掌深弓 由桡动脉末端与
尺动脉掌浅支吻合而 成。
掌浅弓 掌深弓
A B
CD
A:掌浅弓 B:掌深弓 C:桡动脉
D:尺动脉
胃大弯 胆囊
胃右动脉 肝右叶 肝总动脉 胃网膜右动静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十二指肠降部
胃左动脉
胃网膜左动静脉 腹腔干 胃短动脉 脾 脾动脉 胰 横结肠
腹上部器官和腹腔动脉(2)
(4)腹腔干
胃左动脉 肝总动脉
脾动脉
(4)腹腔干
胃右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总动脉
肝左动脉 肝右动脉
胆囊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②直肠静脉丛
直 肠 静 脉 曲 张 , 内 痔
(2)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间的吻合
肝门静脉
③ 脐
附脐静脉
周 静
脐周静脉网
脉 腹胸 网 壁腹
上壁 静静 脉脉
胸胸 廓外 内侧 静静 脉脉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外周动脉还负责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 碳从组织和器官运输到肺部和肾脏, 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免疫和防御机制
免疫反应
外周动脉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免疫细胞通过与抗原的结合,发挥免疫防御作 用,抵抗感染和疾病。
防御机制
外周动脉还参与身体的防御机制,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节体温,保持身体的正 常体温。
康复治疗
通过运动、饮食调整等 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
质量,促进康复。
外周动脉疾病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 尿病等危险因素,降低外周动
脉疾病的发生风险。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 习惯,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
适量运动
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目录
• 外周动脉概述 • 外周动脉的分类 • 外周动脉的生理作用 • 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外周动脉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外周动脉概述
外周动脉的定义
01
外周动脉是指位于心脏和肺部以 外的全身各处的动脉血管,它们 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 器官。
02
外周动脉不同于中央循环系统的 主动脉、肺动脉等大血管,它们 的管径较小,但数量众多,遍布 全身。
环,预防外周动脉疾病。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有助于降低外周动脉疾病
的发生风险。
05
外周动脉研究进展与展 望
外周动脉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功能研究
血管内皮是维护血管健康的重要屏障,研究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 深入了解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
心脏冠状动脉和心静脉解剖图

心脏冠状动脉和心静脉解剖图人体各组织器官要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心脏不停地搏动以保证血运。
而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就是冠状动脉和静脉,也称冠脉循环。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
正常情况下,它对血液的阻力很小,小于总体冠状动脉阻力的5%,从心外膜动脉进入心壁的血管,一类呈丛状分散支配心室壁的外、中层心肌;一类是垂直进入室壁直达心内膜下(即穿支),直径几乎不减,并在心内膜下与其它穿支构成弓状网络,然后再分出微动脉和毛细血管。
丛支和穿支在心肌纤维间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供给心肌血液。
由于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行走,显然会受制于心肌收缩挤压的影响。
也就是说,心脏收缩时,血液不易通过,只有当其舒张时,心脏方能得到足够的血流,这就是冠状动脉供血的特点。
人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很高,约为2500根/mm2,相当于每个心肌细胞伴随一根毛细血管,有利于心肌细胞摄取氧和进行物质交换。
同时,冠状动脉之间,尚有丰富的吻合支或侧支。
冠状动脉虽小,但血流量很大。
占心排血量的5%,这就保证了心脏有足够的营养,维持它有力地昼夜不停地跳动。
冠状静脉伴随冠状动脉收集代谢后的静脉血,归流于冠状静脉窦,回到右心房。
如果冠状动脉突然阻塞,不能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常导致心肌梗塞。
但若冠状动脉阻塞是缓慢形成的,则侧支可逐渐扩张,并可建立新的侧支循环,起代偿的作用。
目前,冠脉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都基于其造影,冠脉造影还被广泛应用于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价和估计,基于冠脉造影的冠脉血流储备测定还可以提供其心功能指标。
冠状动脉造影仅仅是二维图像,并不能全面展示患者血管的三维解剖形态。
偏心性狭窄正位时如表现为严重狭窄,侧位时则可能为表现轻度的狭窄,容易发生漏诊。
局限性的狭窄在血管影像短缩或重叠时,也会发生漏诊。
可选择血管走行与X线呈90°角的投照角度,全面展现血管的真实长度。
人体解剖学--心血管系统

2020/6/30
心尖
14
一、心的位置、毗邻和外形
3.两面 胸肋面,膈面 4.三缘: 右缘,左缘, 下缘(锐缘) 5.四条沟 ①冠状沟;②前室 间沟; ③后室间沟;④后房 间沟。后室间沟、后房间沟 与冠状沟的汇合处称为房室 交点
2020/6/30
15
二、心腔
(一)右心房 以界沟和界脊为界分为 前方的固有心房和后方 的腔静脉窦 1.固有心房 腔面凹凸不 平,有梳状肌 2.腔静脉窦 腔面光滑, 有上、下腔静脉和冠 状窦的开口。卵圆窝
肠系膜 上A
阑尾A
2020/6/30
52
二、体循环的 动脉
(五)髂内动脉 1.壁支 (1)闭孔动脉:→闭膜
管→盆腔→ 股内侧肌 (2) 臀上动脉: →梨状
肌上孔→盆腔→臀肌 (3)臀下动脉:→梨状
肌下孔→盆腔→ 臀肌
臀上、下动脉
2020/6/30
53
二、体循环的 动脉
2.脏支
(1) 直肠下动脉:直 肠和肛提肌
(一)颈总动脉 颈动脉窦 颈动脉小球 1.颈外动脉 (1)甲状腺上动脉 (2)舌动脉 (3)面动脉 (4)上颌动脉—脑膜中A (5)颞浅动脉 2.颈内动脉
2020/6/30
37
面动脉 舌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颈总动脉
二、体循环的 动脉
(二)锁骨下动脉 胸锁关节后方→颈根部→斜 角肌间隙→腋窝 1.椎动脉 穿C6~1横突孔→
股动脉 股深动脉
2020/6/30
58
二、体循环的 动脉
2.腘动脉 3.胫后动脉 (1)腓动脉 (2)足底内侧动脉 (3)足底外侧动脉
腘动脉 胫后动脉
2020/6/30
59
4.胫前动脉 5.足背动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是由心室发出的血管,在行程中不断分支,越分越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动脉管壁较厚,含平滑肌、弹力纤维较多,有一定的弹性和舒缩性,可随心脏的舒缩、血压的高低而搏动,即在心室射血时管壁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回缩,促使血液继续向前流动。
中、小动脉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收缩与舒张,以改变管腔的大小来影响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阻力,并借此来维持与调节血压。
冠状动脉largeartery)包括主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和髂总动脉等。
大动脉的管壁中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平滑肌则较少,故又称弹性动脉
(elasticartery)。
大动脉管壁结构特点如下。
1.内膜有较厚的内皮下层,内皮下层之外为多层弹性膜组成的内弹性膜,由于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故内膜与中膜的分界不清楚。
2.中膜成人大动脉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弹性膜之间有环形平滑肌和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中膜基质的主要成分为硫酸软骨素。
3.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外膜逐渐移行为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
中动脉
除大动脉外,其余凡在解剖学中有名称的动脉大多属中动脉(medium-sizdeartery)。
中动脉管壁的平滑肌相当丰富,故又名肌性动脉(muscularartery)。
中动脉管壁结构特点如下。
1.内膜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明显。
2.中膜中动脉的中膜较厚,由10~40层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组成,肌间有一些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3.外膜厚度与中膜相等,多数中动脉的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小动脉
管径1mm以下至0.3mm以上的动脉称为小动脉(smallartery)。
小动脉包括粗细不等的几级分支,也属肌性动脉。
较大的小动脉,内膜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中膜有几层平滑肌,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一般没有外弹性膜。
微动脉
管径在0.3mm以下的动脉,称微动脉(arteriole)。
内膜无内弹性膜,中膜由1~2层平滑肌组成,外膜较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