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法 与 词 汇
汉语基础知识:语汇概说

什么是语汇
语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 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 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这 与汉语语汇的丰富发达是分不开的。
实用现代汉语用现代汉语
02 几种语汇单位 ——语素、词、固定短语
语汇系统包括三种不同 层级的语汇单位:语素、 词和固定短语。
语素是最小的语汇单位, 词由若干语素构成,固 定短语又由若干词构成。
例:“蝴蝶”——“粉蝶”、“彩蝶”→一个语素。
注意 (2)替代中应保持意义的基本一致:
例:马虎→一个语素 马——马虎 老虎 猛虎 东北虎 虎——马虎 马车 马鞍 马蹄
语素的分类
按音节分类
按意义分类
按构词能力分类
单音节语素: 天、下、无……
多音节语素: 徘徊、琵琶、糊涂……
实语素: 木、瓶、姨、甜……
语素和词的区别主要在功能方面:语 素的主要功能是构词,词的主要功能 是造句。
短语
是由词逐层组成的造 句单位。
例:人民群众、粮食丰收、 了、吧、呢……
成词语素: 山、水、说、走……
不成词语素: 机、朋、伟、企……
什么是词
词
是代表一定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 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独立运用”:能够单说(单独成句) 或者单用(起语法作用)。
什么是词
字谁喜欢巧克力
例子 语素 谁 喜 欢
巧克力
词 谁 喜欢
巧克力
汉语基础知识
3.1 语汇概说
语汇概说
01 什么是语汇
语汇
又称词汇,是一种 语言里所有的(或 特定范围的)词和 固定短语的总和。
什么是语汇
什么是语汇
“所有的”:汉语语汇;英语语 汇;俄语语汇 “特定范围”:现代汉语语汇; 吴方言语汇;鲁迅语汇;《红楼 梦》语汇;计算机语汇
语言学概论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语汇

的词,如英语的“ tea(茶),typhoon(台风),gongfu(功
夫)”等。
外来词
汉语从汉代就开始出现外来词,如:
琵琶、骆驼——匈奴 琉璃、狮——西域
袈裟、佛——梵语
从少数民族语言吸收的外来词有:
戈壁、站——蒙古
喇嘛、糌粑——藏
到了近现代吸收外来词更是汉语语汇不断丰富 的重要途径。现在常用的“沙发、夹克、巧克力、 蒙太奇、海洛因”等就是典型的外来词。
不管是已进入普通话语汇中的词语还是只在方言地区通行的 词语,统统都叫方言词。
方言词
对于一些方言并不复杂的语言,如俄语、德语等来说, 可以采用广义方言词的定义。
而汉语的方言词,一般都采用狭义的定义。所以那些来 自方言地区而未进入普通话语汇的词,如吴方言地区的“勒 浪(在、正在)”、“贴正(恰巧、正好)”、“骂山门 (骂街)”、“囡大细(子女)”等词,固然不是“方言 词”,就是那些来自方言地区而如今已是全民通用语汇的词, 如“搞、垃圾、货色、二流子”等词,也不能算是“方言 词”。而北方方言及北京话中的词语一般不是方言词,但其 中也有一些比较“土”的、并未成为通用语汇的词,也得作 为“方言词”对待。
基本语汇就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
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
部分词。
基本语汇
基本语汇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全民常用性;
二是稳固性;三是能产性(即构词能力强)。
说基本语汇构词能力强,是就其主要部分而言
的,有些基本词没有构成能力,例如汉语中表示语 法关系的虚词,如“吗、啊、哟、的、地、了”, 表示指称的代词如“你、我、他”等就没有构成能 力。 因此,所有的基本词汇都具有全民常用性和稳
2.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分类
词汇与语法

宾语:句子中表示动作、行 为的对象或结果的部分
补语:句子中补充说明宾语 或主语的部分,通常表示动
作的方式、时间、地点等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的成分,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品质、特征、所属等 状语和定语在句子中起到描述和限定的作用 正确使用状语和定语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 定语、状语、补语是句子的次要成分 句子成分的顺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然后是定语、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的顺序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和习惯的
并列复合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并列组成,表达相对独立的含义。 主从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组成,从句在句中充当主句的一个成分。 嵌套复合句:一个复合句中包含另一个复合句,形成嵌套结构。 包孕复合句:一个复合句包含另一个简单句,形成包孕结构。
练习建议:多阅读,多写作,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缺少主语或 谓语
句子成分多 余或残缺
语序不当 句式杂糅
词汇选择:根据语境选择合适 的词汇,表达准确含义
语法结构:运用正确的语法结 构,使句子通顺流畅
词汇丰富度:使用多样化的词 汇,增加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语法准确性:确保语法正确, 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理解句子含义:通过词汇和语法 的组合,理解句子的具体含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定义:主语和谓语在人称、数、格等方面不一致的语法错误。
常见类型:主语是复数形式,谓语却是单数形式;主语是单数形式,谓 语却是复数形式。
纠正方法:检查主谓是否一致,确保在语法和语义上都符合规范。
示例:正确的句子:“The books are on the shelf.”(书在架子上。) 错误的句子:“The book is on the shelf.”(书在架子上。)
怎么学好英语词汇和语法

怎么学好英语词汇和语法词汇是语言的核心,你知道怎么学好英语词汇和语法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怎么学好英语词汇和语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词汇积累的作用及方法我们都知道,任何语言的学习,起初都是词汇的积累和再应用的过程。
这是铁定的事实。
在进入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英语学习的态度。
积极的态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学习是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业。
它不是坚持数十天就能打赢的一场战斗,而是数十年不断追求,才可能有所小成的一场持久战。
或者说,是没有尽头的马拉松比赛,只有对英语的热爱,才能支持你不断地努力。
所以学习英语要有积极正确的态度。
不急不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理论研究证明,记忆单词的最好办法就是与一个单词“多见面”。
在不同时空,与同一个单词约会七次,足以爱其声,知其形。
与同一个单词约会七次的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新学的知识在第一天之内的遗忘率最高,在第2、3天之后遗忘率逐渐降低。
所以当天记过的单词要及时复习。
方法:第一次记完一个新的单词,当天一定要复习1-2次;然后在第2、3、7、15、30天各复习一次(共7次),再加上平时阅读时多留意这些新记单词的用法,就不会忘记了。
具体记单词的方法:除了我们常用的根据读音规则记忆法;同义、近义、反义词记忆法;联系记忆法;构词法记忆法等方法之外,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另外几种单词的记忆方法。
1.使用分类群记,形成单词链。
联想是记忆的最好伙伴。
分类群记,主要在于对一定数量的单词,通过仔细的观察,寻找其相关切入点,如同找一条线,把珠子串起来。
就单纯记忆单词,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分类的根本依据:话题。
与同一话题相关的单词,自然成为一个词簇。
可以随着词汇量的增加,不断放射,伸展。
词缀。
以同样的方法构成的一组单词,通过比较认识,不但有利于掌握构成方法,而且可以进一步形成更广泛的联系。
词性。
对于一组单词中,少数的几个单词,可以用词性相联系。
拼写。
语言学概论[第六章词义]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语言学概论[第六章词义]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55026793c1ec5da50e2708c.png)
第六章词义1.词汇与词汇分类词汇又叫语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
它既可以指一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的全部的词和固定词组,也可以指语言中某类词语的总和,还可以指某个作品中所使用的词的总和。
但是它不能指一个个具体的词或固定词组。
根据词汇的稳定程度,它可以分为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两种。
基本词汇在语言发展中是相对稳定的,一般词汇则敏感地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变化,于不断产生、消亡等变化之中。
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相对,是词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词以及表示事物关系的常用虚词的总汇叫基本词汇,它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等特点。
一般词汇是指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
它紧随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稳固性差,构词能力弱,有时候它可以转换为基本词汇。
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另外,从词的用途与特点来看,词汇可以分为通用词汇与专用词汇、常用词汇与罕用词汇。
2.词义词义是指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它包括词的理性意义与附加色彩。
它具有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主观性特点。
3.词的理性意义与非理性意义词的理性意义是指以现实现象为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
它是词义的基础与核心部分。
根据人们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情况,词的理性意义可以分为通俗意义与科学意义两种。
词的非理性意义,又叫词的附加色彩,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价值观念、立场态度和语言使用上的主观看法。
它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感情色彩,它有褒义、贬义与中性之分;二是语体色彩,词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基本类型;三是形象色彩,是因为描绘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或特征而使词带上了形象性、可感性和比喻性等特点,可以引起人们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4.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派生义本义是指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
语言学术语整理

语言学常用术语整理1、传统语法:传统语法是指代表前语言学时期语言研究的特征、特别是18和19世纪欧洲学校语法特征的一系列的看法、程序和规定的语法。
后来被结构主义语言学取代,现代中学教学所用的语法都是传统语法。
传统语法的内容:①把语法分为形态学(词法)和造句法(句法)两大部分,以词法为主,详细讲解各类词在句子中的形态变化和语法作用。
句法往往比较简单,主要为词法服务。
②建立了形态学,研究语法形态和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
③建立了句法成分,主语、谓语、为主要成分,宾语、补语是次要成分,定语、状语是附加成分。
传统语法的特点:①它是规范性的语法,由语法学家订立一些条文,规定人们应该怎么说,不应该怎么说,不顾语言事实。
②它重视书面语,比较少或干脆不考虑口语。
③以拉丁语为楷模,它研究语法照搬拉丁语法框架。
④语言分析中重视意义,忽视形式。
⑤忽视语言结构层次。
贡献:虽然传统语法有许多缺点,但它作为语言学史上的第一个语法学派奠定了语法学基础,对普及语法知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虽然现在语法学派林立,但名词、动词、形容词、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主语、宾语等语法范畴在各学派的体系中仍然使用,所以说传统语法对语法学具有开创作用。
2、结构主义语法:结构主义语法是在对传统语法评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创始人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经典著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提出了一整套语言学理论。
后来发展成三个分支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其中以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影响最大,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集大成者是哈里斯。
结构主义语法的基本主张:①语法只能是描写语言,即说明人们怎样说一种语言,而不能像传统语法那样规定人们该怎么说。
②语法必须从形式出发描写语言,而不是像传统语法那样从意义出发来探讨语言。
提出根据分布划分词类。
③强调语言的内部层次,提出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
④语言单位切分的方法:替代法、分布、转换法、对比分析法。
词汇教学的八个方法

词汇教学的八个方法一、语境法语境法是指通过句子或段落的语言环境来学习和掌握词汇。
在语境中,词汇与其他词语相互作用,有助于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意义的语境来帮助学生掌握词汇,比如通过阅读文章、对话等方式。
通过语境法学习词汇,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词汇的含义,提高词汇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二、联想法联想法是指通过将生词与已知的词汇或概念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和掌握新词汇。
学生可以通过形象、声音、感觉、情感等多种方式进行联想,增强对词汇的记忆。
比如,可以通过绘画、造句、故事串联等方式进行联想,提高词汇的记忆效果。
三、词根词缀法词根词缀法是指通过学习词根和词缀的含义和运用规律,来学习和记忆词汇。
许多英语单词都有共同的词根和词缀,掌握了这些词根和词缀,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单词的意义和构词规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词根词缀法来拓展词汇,提高词汇学习的效果。
四、反义法反义法是指通过对词语的反义词进行学习和记忆,来巩固和扩展词汇。
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的词语,更加深入地理解单词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反义法学习词汇,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词汇时更加灵活和准确,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
五、同义法同义法是指通过学习词语的同义词来扩展和加强词汇。
通过学习同义词,学生可以拓展词汇量,丰富词汇表达方式,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和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同义词,提高词汇运用的熟练度。
六、语境猜测法语境猜测法是指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和线索来推测和理解词汇的意义。
在阅读文章或对话时,学生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来猜测生词的含义,逐渐扩大词汇量。
通过语境猜测法学习词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词汇掌握的水平。
七、视觉图像法视觉图像法是指通过视觉形象来学习和记忆词汇。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图表、地图等视觉形象来理解和记忆词汇,增强对词汇的印象和记忆效果。
视觉图像法是一种直观和生动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和应用词汇。
词汇和语法的关系

第22讲词汇和语法的关系词汇和语法之间有密切关系。
《孟子滕文公》:“舍皆取诸宫中而用之”中的“舍”,有人解释为疑问代词“什么”,王力先生认为是不对的,因为上古没有“疑问代词后面跟范围副词”这种句式,这是从语法上证明语义。
很多古汉语字典把“适”解释为“往也”,这也是不对的,应该解释为“之也”。
因为上古“往”是一个纯粹的内动词,“往”的目的地是不说出或不能说出的,如果需要说出目的地,则常常不用“往”而用其他动词如“之”“如”“就”等。
如:庄辛去之赵。
驱而之薛。
屈完如師。
而“适”后的目的地是必须说出的。
如“适彼乐土。
”所以,“适”和“往”是不同的。
这说明,语法和语义有密切的关系,不能抛开语法孤立地考察词义。
洪成玉《古汉语词义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词具有两重性,既具有词汇属性,也具有语法属性。
离开对词的语法属性的分析,就很难对一个词的意义做出正确的判断。
”并举例: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
”一些注本把“才为世出”解释为“才能是世界上杰出的”,这是错误的。
因为古汉语中“出”是动词,单用时不做形容词,也尚未产生“杰出”的意义。
“为”如理解为“是”,后面就要求名词或名词性词语,而这里却不是,所以,上句应理解为“才能为适应时代而生。
”“为”是介词,“出”是动词。
这些例子说明了词汇和语法的关系:第一,一个词有某种词义,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语法属性。
因此,也就决定了它能进入某一种语法结构,和不能进入另一种语法结构。
第二,有时一个词的某种语法属性会使它区别于一些近义词,如“往”是内动词,“适”是外动词。
以上说明同一时代平面上词汇和语法的密切关系。
从语言的历史发展看,词汇和语法也是相互影响的。
一、由语法关系而造成的词义变化在语言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语法对词义变化的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下面一种事实上:有的词义的发展变化,是它长期处于某种语法位置造成的。
“是”字的变化即属此类。
这样的例子还有:1、为古汉语“为”的基本用法是动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与词汇
1.Their victory is out of __C___, for they’ve lost too many men.
A question
B questions
C the question
D a question
2.“Where is your father?”“Oh, __B _______”.
A he here comes
B here he comes
C here comes he
D here does he come
3.Which is the largest number of the following? __C_____.
A Fifty percent
B Two divided by three
C Zero point eight
D Seventy percent
4.The company is very famous ____A__ the high quality of its products.
A for
B in
C by
D with
5.Our factory has___D______.
A. many fire equipments
B. much equipment of fire
C. many equipments of fire
D. much fire equipment
6.My teacher was made ___A___ his teaching because of his poor health.
A to give up
B give up
C given up
D giving up
7.Sometimes people just say eight-fifteen _D____ a quarter past eight.
A out of
B ahead of
C because of
D instead of
8.I feel very helpless to see the ___B__ telephone bill.
A including
B increasing
C declaring
D decreasing
9.I haven’t seen her for years, but I could still __A___ her voice on the phone."
A recognize
B realize
C hear
D know
10.When I got up this morning, I felt the temperature had____C______.
A sunk
B fallen
C dropped
D lowed
11.The mountain is __A____ 6.3 kilometers high, but it is not the highest one.
A nearly
B near
C neat
D neatly
12.Frankly, I’d rather you __A____ anything about it for the time being.
A didn’t do
B don’t do
C will not do
D do
13.Now we may be able to say __B____ between music and noise.
A that what the difference
B what the difference is
C the difference is what
D what is the difference
14.Mary realized she____C_____
A is made fun of
B was making fun of
C was being made fun of
D is being made fun of
15. It ___A_____ this way.
A used to be done
B is used to doing
C is used to do
D used to do
16. I __C______ stay home than go to the cinema.
A would prefer
B would better
C would rather
D had better
17. Darwin did not mean to attack people’s different religious __B______.
A belief
B beliefs
C believes
D believs
18.“How did you pay the workers?”“As a rule, they are paid by __C____.”
A hour
B an hour
C the hour
D hours
19. We must try to avoid these mistakes _D_____.
A repeat
B repeating
C be repeated
D being repeated
20. Knowledge is more precious than __D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