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物体运动快,哪些物体运 学生讨论、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探究
速度的比较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师:平时我们是怎样比较和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 生 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得远. 生 2:比较在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间短. 师: (播放视频 1“110m 跨栏比赛” )请大家观看视频,并思考怎样比较运动员 的快慢. 师: (播放视频 2“110m 跨栏比赛现场的观众和裁判的结论” )请你们说说比较 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1) 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路程长 则运动快,路程短则运动慢; (2)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所用 时间短则运动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2.速度的概念 师: 这就是平时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而在实际当中, 如果物体运 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生(讨论) :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人为 地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 (1)让它们运动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 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通过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经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 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师:鉴于这种情况,物理学中引进了速度的概念,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即速度是 路程与时间之比,它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板书: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师:请大家思考、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生 1:如果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那么所用的时间越长,则运动越慢; 反之,所用时间越小,则运动越快.它们是反比例关系,按理说应该还是可以的. 生 2: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 越小,由此可见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 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 3.速度的定义式 师:请大家利用平时的生活经验推导出速度的定义式. 备课笔记 思想方法: 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 同时比较运动时间.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学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1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二、教学进程环节教学进程二度创作时间〔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以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二〕协作探求〔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拟往常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停止比拟、判别的?观众的方法实践上是:在相反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拟快慢,路程长那么比拟快,路程短那么比拟慢;裁判的方法实践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反,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拟快慢,所用时间短那么比拟快,所用时间长那么运动慢。
假设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经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拟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速度1.物理意义: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定义:它等于运植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
3.公式4.单位: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 或m.s-1。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学习目的:中考考点:知识与技艺:1.能用速度描画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停止复杂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进程与方法:体验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看法速度概念在实践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念观察和剖析身边事例的看法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难点:速度概念的树立;研讨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1.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速度大的物体经过的路程长B 经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C 经过相反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D 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一定相等.2.以下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A.蜗牛:1.5毫米/秒 B.炮弹:1000米/秒C.发射天然卫星的最最少速度:7.9千米/秒 D.火车:360千米/时3.爆破用的导前线的长度为0.8m,熄灭速度为2cm/s,某人扑灭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跑到距180m的平安区呢?四、反应检测:1.水中游的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拟它们速度的大小,以下正确的选项是〔〕A.猎豹最大B.旗鱼最大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2.一列队伍长50米,行进速度2.5m/s,经过一座100m的涵洞,当队伍全部穿过涵洞时,总共需求〔〕A 60sB 40sC 50sD 80s3.某自动扶梯用20s可将站立于梯上的人送上楼,扶梯不动时走上去要30s,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需求时间〔〕A、50sB、10sC、12sD、20s五、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2.主题:讨论主题为“如何运用速度知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3.过程:各小组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4.分享: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学生可提问、补充,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系统地讲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速度的概念:介绍速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计算公式: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使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介绍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速度知识进行比较。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第17页的练习题1、2、3。
-设计一道与速度相关的应用题,要求结合实际情境,并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2.实践作业: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如:行人、车辆等,尝试用速度知识进行描述和比较。
-与同学合作,进行一次小型的速度实验,如:测量并比较不同学生短跑的速度,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高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物理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注重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媒体图象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
难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龟兔赛跑动画、猎豹追逐羚羊、运动会百米比赛、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3节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v =s t
4.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2.变速运动 3.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学案(新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学案(新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猎豹捕羚羊”的生存竞争中,体会速度的重要性、【学法指导】由生活事例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取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比较法)【学习重、难点】(1)重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难点:理解速度公式的物理意义导学过程方法导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一、自主检测:1、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看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a 图: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长短。
b 图:是通过:比较通过相同所用的长短。
2、速度(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_____,速度越大。
(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v=_________。
(3)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5m/s=__________km/h10km/h=__________m/s(4)阅读课本第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的速度是 ,高速路上小轿车运行的速度是。
3、匀速直线运动(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3)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物体沿着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和无关,所以不能将v=s/t 理解为v与 s成比,与t成比。
)二、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情境导入】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doc

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教学重点/难点速度的计算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敏学内容及教怖治动学生活劫设计专易悟境导入在实尊生活中,物化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W蕊.fc:在田役运动会短跑出奏目・人们最关心的是谁缚行车:人们外出旅行时.总伞要选祭便蓬的交通二日尽快更达U的地:军率上总是希至导弹-作放飞机能谿飞樗快些……・通零情况下.我们是如何来出软物伐运动的快慢呢?合作探丸提出间芯:场倬运动有快有曼.辱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敢示演:定金奏蹬.让学M思考、交波.得出出坂物区运动快慢豹方法.K速度代定义:提出间密:(1)运此会的百米妻边时,在比赛迂程n判断郭位运动员蹬的快些,我们用豹是什么方法?在终点时我们又月的是匚么方法?(2)小华步行.苛爸爸骑自行军.希人同仃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逐毛丁二号:总结:比蝮场虹巨动的快慢.可以计算出询司路程所里的时回,时间短运动•快,时间长运动慢:土可以计翼出柜底时■间运劾的移程.建程长的逐勃快,路程晅的逐动曼.场伐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类*电功主的定义引入速度的定义定义:速麦等于运动场佬在堇位时间内遂过打路程孕生芸希悻会二次多宾二哉疽.安=与书中的光孟:鱼堂赛跑) .邑考数师挹由的问您,小组讨论交流得由:1、比较柜司路程中月的时间:2、吃较柜司月叵驴经过的路程.学生分枳后可答.在比套过程申妄们看谁魂在前:在终点我父看谁用的时1'瓦短.小华和爸爸我们看谁用的时间短.学生浬线速变的定义.回忆自己熟悉的情景.进入学习借境通过录像激发学生兴建,把学生的注意方奁充至口起来.总W判断速度大小的两肆基本方法・诺一步熟悉土皎物体运动快引入速度的定义,声理解物璋学的砂究方法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速度的定义2、频闪摄影的特点3、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课后习题一、动手动脑学物理二、补充练习: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2.理解速度和速度单位的物理意义。
3.掌握速度的数学表达式及变形式。
正确利用速度的表达式解初步的物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1.通过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分析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的方法。
2.导入速度、速度的数学表达式、速度的单位及意义。
3.掌握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初步计算。
[教学过程]一、引言生活中我们看到,物体的运动是有快有慢的。
人们是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生活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在体育运动会上的百米赛中,如何比较各参赛选手的成绩呢?生活中又是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
如图1所示: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如图甲所示;二是物体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物体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快,如图乙所示。
【速度】如图1所示,观察百米赛跑,在起跑后的某一瞬间,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是最快的,因为“时间相同时比路程”;而运动员都跑到终点时,运动员所跑的路程是相同,我们只要比较时间,就能知道谁跑得最快,因为“路程相同时,只要比时间”。
可见,物体运动的快慢跟“时间”和“路程”两个因素有关。
在物理学中,如何比较比较运动的快慢呢?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速度常用字母“V”来表示。
【速度的数学式及单位】根据速度的定义,则: V=式中:S――路程――单位:米(m)t――时间――单位:秒( S)V――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另有:km/h1m/s =3.6km/h注意速度计算的两个变形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3 运动的快慢教案

1.3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并能进行简单地计算。
2过程和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知晓速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1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2难点:速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图中四位同学谁跑得快?谁跑得慢?为什么?(经过的时间相同时,跑在前面的运动快)2 表中哪位运动员跑得最快?(经过的路程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快)3如果周杰伦用5秒钟跑了150米,昆凌用2秒跑了90米,谁快?(学生便会自己计算:周杰伦——150米/5秒=30米每秒;昆凌——90 米/2秒=45米每秒。
得出结论,昆凌快。
教师顺势指出,这种计算方法算出来的数据便是速度。
)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两种?2什么是速度?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4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5如何计算平均速度?(二)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三)知识梳理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长短。
通过的路程越长,表明它运动得越快。
(2)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物体所用的时间越短,表明它运动得越快。
例:百米赛跑中,观众通过观察哪个运动员跑在前面,来判断哪个运动员跑得快,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二裁判员则通过记录每个运动员跑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快慢的,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
2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公式:v=s/t。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h),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真个运动过程中,物体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发生改变(在相同的时间经过相同的路程,但注意,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经过相同的路程,但是在相同的时间经过相同的路程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平均速度公式:___ v=s/t
四、点拨
1.由小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长度的读法与写法,停表的读法。
2.各小组由学习组长总结本小组学习感悟或收获;3.等待老师的点拨。
四、激励评价、点拨追问(6分钟)
反馈五、小结
想想:我在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指导方法、
建构体系(3分
钟)
1、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
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2、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秒,如果他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9m/s;
冲过终点时的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C )
A.8m/s B.9m/s C.10m/s D.11m/s
3、甲、乙、丙三人的步行速度分别为3.5 km/h、64 m/min、1 m/s,则三人
的速度关系是( C )
A.v甲>v乙>v丙 B.v甲>v丙>v乙 C.v乙>v丙>v甲 D.v乙>v甲>v丙
4、旗鱼在海洋中游动速度可达到290分米/秒;猎豹在地面上奔跑时速为1.68千
米/分;灰面鸫在空中飞翔时,速度达80.5千米/时,世界冠军刘易斯的百米记
录是9.86秒,其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 A )
A.旗鱼
B.猎豹
C.灰面鸫
D.刘易斯
5、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
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
在龟兔
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乌龟的平均速度小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全程24 m,前一半路程需4 s,后一半路程需6 s.那
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3__m/s,后一半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2___m/s,全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2.4___m/s.
7.“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 B )
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图象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如图所示,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哪一
段( A )
A.AB段和EF段 B.AB段和DE段
C.BC段和EF段 D.BC段和DE段
9、一列长200m的列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
驶,它完全通过一座长1.2km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解:s=200m+1.2km=1400m
v=20m/s
由v=s/t得:六:分层布置、帮扶跟踪(10分钟)
当堂处理导学案的作业,核对完答案后学生自己思考自己错误的原因,有问题的举手单独问,对于普遍问题统一讲解,对于个别问题,课上没时间解决的,课后单独找老师讲解。
并在下课前留下课后作业,督促学生课后及时复习,预习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