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_3
有趣的生物共栖

鳄鱼和燕千鸟
共栖原因:鳄鱼的 牙缝里经常塞满残 渣,牙齿和口腔又 痛又痒,鳄鱼张开 大嘴巴,燕千鸟就 飞进鳄鱼的嘴巴里, 为它剔牙。这样燕 千鸟吃饱了,鳄鱼 的牙也不春夏之 季,百舌鸟到金黄鼠 的洞穴里去产卵,在 它的洞穴里孵化育雏。 金黄鼠不但不伤害百 舌鸟的卵和雏鸟,而 且还替它照看着。一 直到小百舌鸟飞出, 这一对好朋友才分手。 金黄鼠收留百舌鸟, 并非有利可图,只是 喜欢听百舌鸟的歌声。
类比
• 犀牛与犀牛鸟是皮肤病患者与皮肤 科医生的关系。 • 鳄鱼与燕千鸟是牙病患者与牙医的 关系。 • 金黄鼠与百舌鸟是歌迷与歌星的关 系。
定义
• 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都有 利,相互依存,和睦相处,这种生活方式 叫做共栖。
(凶猛强大) (弱小无比)
共栖
犀 牛
犀牛鸟
鳄 鱼
金黄鼠
燕千鸟
百舌鸟
有趣的
生物共栖现象
犀牛
犀 牛 和 犀 牛 鸟
鳄鱼和燕千鸟
金黄鼠和百舌鸟
犀牛和犀牛鸟
共栖原因:犀牛皱褶 缝里面的皮肤很薄, 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 蝇、虻等昆虫。这些 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 搅得它寝食不安,犀 牛鸟啄食寄生在犀牛 身上的昆虫和蛆卵, 还能为犀牛鸟放哨、 报警。所以大犀牛和 小小的犀牛鸟成了一 对好朋友。
相互依存 和睦相处
(动物世界,奇趣无比)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学教案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学教案第一章: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与特点1.1 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1.2 生物共栖现象的特点1.3 生物共栖现象的例子第二章:生物共栖现象的分类2.1 互利共生2.2 寄生2.3 竞争共生2.4 捕食共生第三章:生物共栖现象的实例分析3.1 蚂蚁与蚜虫的互利共生3.2 蜜蜂与花的关系3.3 人体与肠道菌群的共生3.4 寄居蟹与海葵的共生第四章:生物共栖现象的意义与价值4.1 生物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的意义4.2 生物共栖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3 生物共栖现象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第五章:生物共栖现象的观察与研究方法5.1 观察法5.2 实验法5.3 调查法5.4 案例分析法第六章:生物共栖现象的生态学意义6.1 生物共栖现象与生态平衡6.2 生物共栖现象与生物多样性6.3 生物共栖现象与生态系统功能第七章:生物共栖现象的生物伦理学考量7.1 生物共栖现象与动物福利7.2 生物共栖现象与生态保护7.3 人类活动对生物共栖现象的影响与责任第八章:生物共栖现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8.1 生物共栖现象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8.2 生物共栖现象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8.3 生物共栖现象在土壤肥力维持中的应用第九章:生物共栖现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9.1 微生物共栖现象与人体健康9.2 生物共栖现象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9.3 生物共栖现象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第十章:生物共栖现象的未来研究方向10.1 生物共栖现象的分子机制研究10.2 生物共栖现象在不同生态系统的比较研究10.3 生物共栖现象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与特点重点:理解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区分共栖与其他生态关系。
难点:生物共栖现象的多种分类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二、生物共栖现象的分类重点:掌握生物共栖现象的四种基本分类及其典型例子。
难点:理解每种分类背后的生态原理和生物学机制。
三、生物共栖现象的实例分析重点: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不同类型共栖现象的实际情况。
四年级语文下册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课外拓展素材 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课外拓展素材人教版---------------------------------------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自然界的一种有趣现象——共栖。
课文讲述了生物的三种共栖现象。
一种是犀牛鸟和犀牛的共栖,这种叫作犀牛鸟的小黑鸟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虫和蛆卵,为犀牛报警,让犀牛获得安宁;一种是燕千鸟与鳄鱼的共栖,燕千鸟为鳄鱼剔牙,自己吃饱了肚子,还为鳄鱼解除了痛苦;一种是百舌鸟与金黄鼠的共栖,百舌鸟在金黄鼠的洞穴里产卵、孵化、育雏,得到金黄鼠的照看,金黄鼠由此也能经常欣赏到百舌鸟的歌声,大家既安全又开心。
它们朝夕与共,和睦相处,成为一对好朋友。
教法建议1..课前可以让学生查查有关自然科学的工具书或词典,弄清楚什么是共栖,并注意收集生物共栖或其他有趣的生物现象的资料。
2.利用教材或制作一些课件,对凶猛的犀牛、鳄鱼作一些生动形象的描述。
然后,提出疑问:为什么那些弱小的动物能成为巨兽的好朋友?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致勃勃地读书、交流。
3.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将学习的收获与同学进行交流,不懂的问题大家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阅读建议,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阅读,再组织交流。
4.学生自学、交流以后,教师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最感兴趣的一幕。
要求学生充分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生动、形象地描述画面。
词语解释和睦相处: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
寝食不安:睡觉和吃饭不安心,泛指日常生活不安。
驱赶:赶走。
闲暇:空闲的时候。
近、反义词近义词:锐利——尖锐立即——立刻和睦相处——和平共处反义词:伤害——保护强大——弱小水火不容——和睦相处难句解析“闲暇时,它们玩得很开心,百舌鸟为金黄鼠唱歌,金黄鼠静静地听,高兴时还用两只后脚着地跳起舞来。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百舌鸟和金黄鼠这对共栖动物和睦相处时的情景。
语言积累凶猛强大弱小无比朝夕与共和睦相处锐利无比蹦来跳去寝食不安悦耳动听闲暇驱赶犀牛鸟非常机灵,还能为犀牛放哨。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共栖是指两种不同物种的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较多,一方受益较少,或不受益也不受害的现象。
生物共栖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长时间生活在一起,有的是暂时生活在一起。
自然界除了互惠互利,各自都能从对方身上获取生存利益的共生共栖关系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变相的共栖关系,那就是单惠共栖。
所谓单惠共栖,就是共栖双方,仅有一方获益,另一方只是无偿奉献,得不到任何实惠。
例如,马来西亚有一种小巧玲珑的文鸟,喜欢在蜂窝附近筑巢居住,文鸟筑的巢像个缸子,一只只悬挂在蜂窝四周的枝头上。
这两种动物之所以产生共栖关系,因为热带雨林里的食肉动物,如蜥蜴、负鼠、浣熊、野猫、猴子等都是爬树高手,都爱捕食文鸟和它的蛋,而那些贪婪的食肉动物害怕遭到野蜂的刺蜇,不敢接近蜂巢,文鸟将巢筑在蜂窝旁,无偿获得了保护。
无独有偶,森林里的蜜獾,总是追随着文鸟生活,形影相随,难分难舍,因为蜜獾生吃蜂蜜,长有一身浓密的长毛和肥厚多脂的獾皮,不怕野蜂叮蜇,它利用文鸟喜欢在蜂窝附近筑巢的习惯,很容易就找到它梦寐以求的蜂窝。
然后爬上树去,粗暴地扯下蜂窝,舔食蜂蜜和蛹虫。
这是颇为典型的连环单惠共栖现象。
共栖的例子在热带珊瑚鱼类的雀鲷科中,有一些种类和海葵生活在一起。
它们的生活使自己和海葵双方都得到好处。
如生活在珊瑚礁中的双锯鱼,体长仅为3-5厘米,经常生活在海葵的体腔内。
双锯鱼对海葵触觉上的刺丝胞所分泌的毒液和消化液毫不受损伤。
海葵通常一接触到任何动物,其触手会立即收缩,而把动物包围在许多触手中央,并分泌毒液将捕获物麻痹,并吞食之。
而双锯鱼能自由出入于海葵的体腔中,游动于触手之间。
双锯鱼由于具有美丽鲜艳的体色,能引起任何凶猛鱼类的注意,因此引起被追逐而立即逃入海葵的体腔内。
凶猛鱼类追到海葵的触手范围内时,就会被海葵捕捉住,并很快被麻痹,从而被海葵吞入腹中,于是海葵和它的共栖者双锯鱼可以分而食之。
合作共栖的寄居蟹和海葵寄居蟹和海葵是一对合作互助的共栖伙伴。
共栖的例子

共栖的例子共栖是指不同物种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共同生活和互相依赖的现象。
这种共存方式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下面将列举一些共栖的例子。
1. 苹果树和蜜蜂:苹果树需要蜜蜂传粉才能结果实,而蜜蜂则依赖苹果树的花蜜来获取食物。
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共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2. 狮子和牛羚:在非洲的草原上,狮子是牛羚的天敌。
然而,正是因为狮子的存在,牛羚不断强化了自己的逃跑能力,促进了种群的进化。
3. 海藻和珊瑚:海藻为珊瑚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质,而珊瑚为海藻提供生长的基础。
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共同构建了美丽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4. 鸽子和人类:鸽子常常在城市里与人类共存,它们依赖人类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地。
而人类则从鸽子身上得到了伴侣、宠物和观赏的乐趣。
5. 蚁群和蚜虫:蚁群会保护蚜虫,而蚜虫则分泌出甜蜜的露珠供蚁群食用。
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共同协助保护植物生长。
6. 鱼和珊瑚:一些小型鱼类会在珊瑚礁中寻找避敌的安全港,而珊瑚则提供了它们生长繁衍的场所。
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共同构建了丰富多样的海洋生态系统。
7. 牛和细菌:牛的瘤胃中寄居着大量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帮助牛消化纤维素。
牛提供了细菌生存的环境,而细菌则帮助牛获得充足的营养。
8. 象鼻虫和大象:象鼻虫寄生在大象的鼻腔中,但并不危害大象的生命。
大象的鼻腔提供了象鼻虫的栖息地,而象鼻虫则清除了大象鼻腔中的寄生虫和异物。
9. 马和黄鼠狼:黄鼠狼是马的天敌,但也帮助马清理身上的寄生虫。
马依赖黄鼠狼帮助清除寄生虫,而黄鼠狼则依赖马作为食物来源。
10. 轮虫和水蚤:轮虫是水中的微生物,而水蚤是轮虫的天敌。
然而,轮虫可以通过快速蠕动逃避水蚤的袭击,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共栖是生物之间相互依赖、互利共生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物种的进化和生存。
希望人类能够借鉴自然界的共栖模式,与自然和谐共存,共同建设美好的地球家园。
共栖关系的例子

共栖关系的例子
共栖关系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互利关系。
以下是一些共栖关系的例子:
1. 犀牛和犀牛鸟:犀牛鸟可以帮助犀牛清理身上的寄生虫,同时也能提醒犀牛周围的危险。
2. 鳄鱼和牙签鸟:牙签鸟可以帮助鳄鱼清理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寄生虫,同时也能获得鳄鱼口腔中的食物残渣作为食物。
3. 海葵和寄居蟹:寄居蟹可以利用海葵的毒性来保护自己,同时海葵也能获得寄居蟹带来的食物残渣。
4. 蚂蚁和蚜虫:蚜虫可以为蚂蚁提供蜜露,而蚂蚁则可以保护蚜虫免受其他天敌的攻击。
5. 珊瑚和藻类:藻类可以为珊瑚提供养分,而珊瑚则可以为藻类提供保护和栖息地。
这些例子展示了共栖关系中不同生物之间的互利关系,它们通过合作来提高彼此的生存能力。
1。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示例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示例教案章节一: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与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生物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利益的一种生存方式。
2. 生物共栖现象的特点: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共同进化。
3. 生物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例子:蜜蜂与花、牛与牛蝇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共栖现象。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特点及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共栖现象,如蜜蜂与花、牛与牛蝇等。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5. 总结:强调生物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教案章节二:生物共栖现象的分类及实例【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共栖现象的分类。
2. 掌握不同类别生物共栖现象的实例。
3. 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共栖现象的分类:寄生、共生、捕食、竞争等。
2. 各类生物共栖现象的实例:寄生:例如,结核菌与人类、寄生虫与宿主等。
-共生:例如,蚂蚁与蚜虫、人体肠道中的细菌等。
-捕食:例如,狼与羊、鹰与兔子等。
-竞争:例如,水稻与杂草、狮子与猎豹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共栖现象的多样性。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共栖现象的分类及各类别的实例。
3. 分析:分析不同类别生物共栖现象的特点和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各类生物共栖现象的实例,分享自己的发现。
5. 总结:强调生物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教案章节三:生物共栖现象的生态意义【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的意义。
2. 掌握生物共栖现象在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教学内容】1. 生物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的意义:维持生态平衡:例如,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
三年级下册,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读了短文,你觉产生共栖的原因

共栖现象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在相同的环境中相互依存和共同生活的现象。
在三年级下册的有趣生物共栖短文中,产生共栖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提供资源:共栖的生物可以互相提供食物、庇护所或其他资源。
比如,某种鸟类在树林中筑巢,为了保护自己的巢穴,它会与蜜蜂共栖,这样蜜蜂就能够利用鸟巢附近的花蜜作为食物。
2. 互惠关系:共栖的生物之间可能存在互惠关系,彼此能够获得利益。
例如,某种小鱼喜欢吃水中的寄生虫,而水中的鳄鱼则喜欢吃这种小鱼,它们之间形成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
3. 适应环境:共栖的生物能够相互适应并共同应对环境中的挑战。
例如,某种昆虫会在大树的树皮上筑巢,这样它们可以受到树木的保护,并且能够利用树皮上的资源来生存。
4. 社会性需求:某些生物具有社会性需求,它们需要与同类或其他物种进行互动和合作。
例如,蚂蚁会形成庞大的社群,不同种类的蚂蚁在社群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彼此之间相互依赖。
这些都是可能导致生物产生共栖现象的原因,通过相互依存和合作,它们能够在共同的生活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导读: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在自然界里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共栖。
你们想了解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0课《》。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读准“栖”字的读者。
3.解题,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共栖。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奇趣”“水火不相容”“居然”“和睦相处”等词。
)
(2)有感情地朗读
2.重点探究2-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
为什么说这些共栖现象是有趣的;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①第2自然段讲了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犀牛皱褶缝里面的皮肤很薄,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蝇、虻等昆虫。
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犀牛鸟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虫和蛆卵,还能为犀牛鸟放哨、报警。
所以大犀牛和小小的犀牛鸟成了一对好朋友。
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第4自然段讲了鳄鱼和燕千鸟是如何和睦相处的。
鳄鱼的牙缝里经常塞满残渣,牙齿和口腔又痛又痒,鳄鱼张开大嘴巴,燕千鸟就飞进鳄鱼的嘴巴里,为它剔牙。
这样燕千鸟吃饱了,鳄鱼的牙也不痛不痒了。
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③第3自然段讲了百舌鸟和金黄鼠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春夏之季,百舌鸟到金黄鼠的洞穴里去产卵,在它的洞穴里孵化育雏。
金黄鼠不但不伤害百舌鸟的卵和雏鸟,而且还替它照看着。
一直到小百舌鸟飞出,这一对好朋友才分手。
金黄鼠收留百舌鸟,并非
有利可图,只是喜欢听百舌鸟的歌声。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五、扮演动物,编演课本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从课文中任选一对共栖的动物,自愿扮演角色,在小组内编演童话剧。
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在班上展演。
六、总结、拓展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犀牛和犀牛鸟、鳄鱼和燕千鸟、百舌鸟和金黄鼠之间有趣的共栖现象。
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如果你还知道生物的其他有趣现象,说给同学听。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其他有趣现象。
教案点评:
由于本课讲的是几种动物的有趣的共栖现象,学生很感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感悟、自悟其法、自得其乐,从而巧妙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