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人参和三七的真伪鉴别文稿演示
中药真伪鉴别 PPT

14
常见黄芪伪品
1.红芪(豆科多序岩黄芪) 2.金翼黄芪(豆科)
4.锦鸡儿(豆科)
5.梭果黄芪(豆科)
3.塘谷耳黄芪(豆科)
根灰棕色,常有栓皮剥 落后留下的棕色疤痕, 折断面粗纤维,横切面 皮部和木部呈淡棕色, 形成层处显棕色环,味 甜。
2.木薯(大戟科)
残留栓皮较厚,
3. 番薯(旋花科)
味甘甜
残留外皮棕色或棕褐色,近皮部 可见明显的经脉环纹
31
半夏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 和须根,晒干。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 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 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 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 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采集加工 :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常见人参商品名
5
1.商路 (商路科)
常见人参伪品
2.桔梗(桔梗科)
3.南沙参(桔梗科)
4.羊乳(桔梗科)
5.华山参(茄科)
6.刺五加(五加科)
6
天麻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1.的干燥 块茎。
球形, 断面白色
不规则块状
29
山药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
采集加工: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 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 燥,或趁鲜切厚片,干燥;也有选择 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 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 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 山药”。
中药真假如何区别

人参商品人参主要有生晒参、红参和白参(糖参)三种。
生晒参:取洗净的鲜参,除去支根,晒干。
红参:取洗净的鲜参,除去根茎部的不定根及支根,或仅除去细支根及须根,蒸小时左右,取出晒干或烘干,剪下的支根及须根,用此法加工者,称“红直须”。
白参:取洗净的鲜参,置沸水中烫3—7分钟,取出用针扎刺小孔,再浸于浓糖水2~3次,每次10—12小时,取出干燥。
人参通常呈长圆锥形,顶端有芦头。
主根下常有分枝,须根多者,可见须根上有瘤状突起。
去须根后,红参主根长约3-10厘米,外皮颜色棕红色或红棕色;白参3~15厘米,白色或黄白色;生晒山参主根粗短,多具2个支根而呈人字形或圆柱形,长2~10厘米,表面灰黄色。
人参质硬而脆,呈半透明,断面有圆心形纹理。
生晒参、红参、生晒山参均以条粗、质硬。
完整者为佳。
白参以条粗、完整、皮较细、淡黄色为佳。
伪药野豇豆呈圆柱形,顶端没有芦头,有残留的茎,主根下分枝较多。
外皮呈红棕色,布满斑点。
质地坚韧而且不透明,断面纤维有豆腥味。
白龙头呈纺锤形,顶端有残留的茎,主根下常有分枝。
外皮呈红褐色,有较多的皱折。
质地坚硬,微微透明,断面平滑,中有白点。
土人参呈圆锥形,顶端没有芦头,有残留的茎。
主根下有时分枝较多。
外皮呈黄棕色,有纵形分布的纹理。
质地坚实,不透明,断面呈乳白色,微甘。
商陆呈圆锥形,顶端残留有茎,主根下部粗壮且多分枝。
外皮呈淡黄棕色。
横断面呈明显的“罗盘纹”,味苦微甜,有麻舌感。
华山参呈圆柱形,顶端常常带有残留的茎痕,主根上粗下细,有分枝。
外皮呈棕褐色,有明显的横纹。
质地坚硬,呈半透明,断面黄白色。
桔梗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或略呈形,较干瘪。
芦头较长,表皮粉白色或浅黄白色。
常伪充生晒参。
味先甜而后略苦。
虫草冬虫夏草由蚕状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是独特的动物植物复合体。
虫体长3—5厘米。
直径3—8毫米。
形同僵蚕;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环纹细),常2~4个环纹为一个间隔,头部红棕色,虫眼角质,色红;足8对,中部4对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
中药人参和三七的真伪鉴别

人参的产地与生长环境
总结词
正品人参主要产于中国东北的长白山脉和大、小兴安岭地区,生长在针阔叶混交 林或阔叶林下,喜阴湿的环境。
详细描述
正品人参主要产于中国东北的长白山脉和大、小兴安岭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 件适宜人参的生长。人参生长在针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林下的腐殖质土壤中,喜阴 湿的环境,对阳光的需求不高。
结晶体
正品三七的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草 酸钙簇晶和淀粉粒,结晶体较大且明 显。而伪品三七的薄壁细胞中结晶体 较小或不明显。
04 真伪鉴别的方法与技巧
CHAPTER
外观鉴别法
01
02
03
观察药材的形状
正品人参和三七的形状通 常比较规则,呈圆柱形或 圆锥形,而伪品则可能形 状不规则或变形。
注意药材的颜色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 鉴别方法如DNA 条形码 技术、红外光谱法、高 效液相色谱法等逐渐应 用于中药材的鉴别中, 具有准确、快速、无损 等优点。
这些现代鉴别方法能够 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 提高鉴别准确性和可靠 性,为中药材的质量控 制和监管提供有力支持。
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中药材的 真伪鉴别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多样化。
显微鉴别法
检查药材的显微结构
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的显微结构,如细胞形状、排列方式等,可以鉴别真伪。正品人参和三七的显微 结构具有特定的特征,而伪品的显微结构可能不同。
分析药材的化学成分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可以鉴别真伪。正品人参和三七含有特定的化学成分,而 伪品可能不含或含量不同。
05 真伪鉴别实例分析
三七的产地与生长环境
产地
正品三七主要产于中国的云南、 广西、贵州等地区,而伪品三七 则多产于其他地区。
人参的辩识方法

人参的辩识方法人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因其具有较高的价值和功效,经常被用于保健和治疗疾病。
由于市场上存在较多的假冒伪劣产品,因此人参的辩识方法对于消费者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人参的辩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外观特征、气味、口感、质量检测等方面。
一、外观特征辨识1、外形:人参的外形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最基本的辨识方法就是观察人参外形。
优质的人参外形完整,表面光滑,颜色自然,不易断裂。
假冒伪劣的人参则常有断裂,吸湿后会糊成一团。
2、大小:正宗的人参大小应该一致,而且形状也应该规整。
假冒伪劣的人参则往往大小不一,形状不规整,甚至有畸形。
3、顶端:人参的顶端应该是有茎痕的,假冒伪劣的人参则没有茎痕,顶端呈圆锥形。
4、毛发:人参表面的毛发应该比较细小,有光泽,而且排列整齐。
如果毛发稀疏,或者没有光泽,就说明人参的品种或者质量存在问题。
二、气味鉴别1、天然香味:正宗的人参具有天然的香味,主要是因为人参中的挥发性油和酚类成分散发出来的。
当人参搓揉后,能够让香味更浓郁。
假冒伪劣的人参则没有香味或者香味非常淡。
2、腥臭味:如果人参中含有较多的腐败物质,或者保存不当,就会产生腥臭味,这种人参是不宜食用的。
三、口感鉴别1、口感清甜:正宗的人参口感应该清甜,有一定的韧性,不容易崩碎。
假冒伪劣的人参口感则会感觉硬度较差,或者口感粉腻,没有正宗人参的韧性。
2、刺激性:假冒伪劣的人参常常会刺激口腔黏膜和牙龈,让人感到不适。
四、质量检测1、水分含量:正宗的人参水分含量应该保持在10%以下,水分过高则说明人参保存不当或者水分被添加进去了。
可以通过烤干后的重量和生鲜重量的比值来计算水分含量。
2、人参皂苷含量:人参中的皂苷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因此皂苷含量是衡量人参质量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3、微生物含量:由于人参保存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其中很容易出现微生物污染。
可以通过菌落总数、霉菌数、大肠菌群等指标来检测人参中的微生物含量。
三七的正伪品鉴别1900字

三七的正伪品鉴别1900字七又名田七,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其叶生长为左三右四,故名三七,因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又有“止血金不换”的美称。
每年夏末、秋初开花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挖,多选生长3年以上者,挖取根部,去净泥土,剪除细根及茎基,晒至半干,反复搓揉,然后晒干。
再将其置容器内,加入蜡块,反复振荡,使表面光亮呈棕黑色即成。
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肠经,主要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打肿痛等症。
《玉楸药解》载: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
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伤,一切新血皆止。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还能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缺氧,增加毛细血管的抗力,有强心、降压的作用。
三七为名贵中药,疗效显著,价格昂贵,因此,市场上有葵科植物藤三七冒充三七出售,使用时注意鉴别。
鉴别正品三七要点1、三七主根呈圆锥形或类圆柱形。
2、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疣状突起。
3、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心部微呈放射性状排列。
4、体重,质坚实。
5、气微,味微苦回甜。
常见三七伪品1、藤三七:外观呈不规则的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6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有瘤状突起及折断后的圆形疤痕和弯曲的纵皱纹;断面类白色,颗粒状,或呈黄棕色角质;闻之亦气微,但口尝味甘淡而后微苦,嚼之有黏滑感。
2、莪术,是用其根茎雕刻而成,貌似三七,仔细观察,可见刀刻痕迹,外部特征都是伪造的,断面蜡黄,不见放射状纹理。
味苦伴有轻微姜辣味。
3、水三七,外形长圆或类圆,色棕色,顶端常见叶基,味苦。
4、两个小三七嵌合伪造等级规格。
伪造规格欺骗用户,用户花冤枉钱却买到并不是那么好的三七,这也是市面上的一种伪劣造假三七的手段还有更恶劣者,是用树脂经压模仿造,外形极似,但断面可见树脂样光泽,伴有树脂样气味。
这些伪品既不与三七为同一科属的植物,又不具有真品三七的各项功效,故不可代替三七使用,以免贻误治疗,甚至会引发不良反应。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 PPT课件

14、没药:与水研磨形成黄棕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6
15、青黛:取0.5g加水10ml,振摇后放置片刻, 水层不得显深蓝色,以此检查是否含有水溶性色 素。
16、儿茶:其水浸出液用火柴杆沾之,使轻微着 色,待火柴杆干后,再浸入浓盐酸中,立即取出, 于火焰附近加热后,杆上发生深红色,以此检查 儿茶素。
31、珍珠:真珍珠用火烧之后,呈皮状破裂,晶 莹闪光为真品;若用火烧之后,成为碎粒状或焦 糊状,则为伪品。
32、银耳:将优质银耳用温水泡后,其不是佳品;如
发现用温水泡后有散开现象,则说明是用碎小银
耳粘合而成。
11
33、燕窝:优质燕窝呈丝条状排列,用水浸润后 呈银白色,并且晶亮透明,柔软,有弹性,稍 将其拉扯有伸缩反应。
28、山药、茯苓、三七、贝母、虫草、鹿茸:此类药 材用粮食粉末伪造者较多,用热水浸泡后,粮食铸 制者会溶化,正品不溶化。
29、王不留行:正品呈圆球形,表面乌黑色或红棕色,
放大镜下观察有细小疣状突起密布。有一圆点状种
脐。质硬,手捻不易破碎,破碎后呈白色粉性。无
臭。伪品油菜种子的外形与正品相似,放大镜下观
3、秦皮:少许浸入水中,因其含有荧光物质七叶 树甙和七叶树素,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蓝色荧光。
4、香加皮:水或乙醇浸出液,在紫外光下显紫色 荧光,加稀盐酸荧光不变(与含杠柳总甙有关),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黄绿色荧光(4-甲氧基水 杨酸反应)。而五加皮无此反应。
4
5、苏木:投入热水中,浸液呈鲜艳的桃红色透明 液体,加酸(或醋)液体变为黄色,加碱(或石灰水) 液体又变红色。
34、三七:将其粉末放入少量猪血内,如发现猪 血化成水状,此为真品,因为三七所含皂甙成 分有溶血作用,所以对跌打损伤淤血有特效。 如不能溶血的不是真品。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ppt课件

掺杂中药材的鉴别经验
1、金银花
掺杂品一种是将玉米面及细沙拌入,鉴别时用手 握之松开后,可见手上有黏附细粉状物,捻之有 顶手感;若取少许用水浸泡,水液混浊且有沉淀 物,加稀碘液显蓝色反应。另一种掺杂品是将红 糖或食盐水拌入金银花中以增加重量,鉴别时用 手握之较湿润粘手,口试有甜味或咸味。
32、银耳:将优质银耳用温水泡后,其体积可迅速 膨大5~6倍,达不到这一比例者不是佳品;如发 现用温水泡后有散开现象,则说明是用碎小银耳 粘合而成。
33、燕窝:优质燕窝呈丝条状排列,用水浸润后 呈银白色,并且晶亮透明,柔软,有弹性,稍 将其拉扯有伸缩反应。
34、三七:将其粉末放入少量猪血内,如发现猪 血化成水状,此为真品,因为三七所含皂甙成 分有溶血作用,所以对跌打损伤淤血有特效。 如 ≥12)、车前子:加水浸泡后,种子粘滑且体积 膨大。
11、胖大海:热水浸泡后,体积膨大至原来的数十 倍且呈絮状团。正品手摇无声,伪品则有声(圆 粒苹婆)。
12、竹黄:天然竹黄沾到唾液后产生极强的吸舌力, 而人工竹黄吸力较小且色泽多为纯一白色。天然 竹黄水浸液对酚酞指示剂不显碱性,而人工竹黄 显碱性反应,呈紫红色。
6、全草类:主要根据花、果实、种子来鉴别真伪。
特殊鉴别方法
1、红花:(菊科植物红花的不带子房的管状花): 用水浸泡后,水变成金黄色,花不褪色。
2、西红花:(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浸 泡于水中后,柱头膨胀呈长喇叭状,水被染成黄 色,不显红色,无沉淀,短时间内用棒搅动,不 易碎断,否则是伪品。
3、秦皮:少许浸入水中,因其含有荧光物质七叶 树甙和七叶树素,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蓝色荧光。
人参、西洋参及三七参指纹图谱鉴别

人参!西洋参及三七参指纹图谱鉴别翟为民 袁永生 周玉新 高霞 魏璐雪国家药典委员会 北京北京禾普康天然药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摘要 目的 对人参!西洋参和三七参进行指纹图谱研究∀方法 ° ≤ 2 乙腈2水梯度脱 流速 # 检测波长 ∀结果和结论 种参的皂苷类成分均得到很好分离 该法可有效鉴别人参!西洋参和三七参∀≈关键词 人参 西洋参 三七参 总皂苷 高效液相色谱≈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2 2 2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西洋参和三七参均为我国名贵药材 收载于5中国药典6 年版 广泛应用于临床∀人参!西洋参!三七参的鉴别方法有经典的显微法≈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以及去氧核酸 ⁄ 指纹鉴定 为基础的°≤ 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源鉴定法 ≈ 等∀文献≈ 中其流动相中加入缓冲溶液 经≥∞°2° ≤ 柱净化 样品预处理及实验后处理操作繁锁 且样品净化后其皂苷类含量及组成都发生了变化 所得结果不能准确反应原有指纹特征∀我们采用乙腈2水梯度洗脱 样品无需净化 种参的皂苷类成分均得到很好分离∀1仪器与试剂液相色谱仪 ⁄ ⁄检测器∀药材 人参Παναξγινσενγ≤ 产地吉林 西洋参Παναξθυινθυεφολιν 产地加拿大 三七Παναξνοτογινσενγ ∏ ƒ ≤ 产地云南文山 本院中药鉴定教研室李家实教授鉴定∀乙腈 美国ƒ 公司 色谱纯 !甲醇 分析纯 ∀2实验方法与结果2 1色谱分析条件° ≤ 2 柱 ≅ Λ 乙≈收稿日期 2 2 腈2水二元梯度洗脱 流速 # 检测波长 ∀所有组分均 内出完∀2 2供试品的制备人参!西洋参!三七粉末 过 目筛 加 甲醇超声处理 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干∀残留物以 水溶解 过 Λ 膜∀2 3实验结果人参!西洋参及三七参的指纹图谱分别见图 ∀3方法的重现性试验分别取人参!西洋参及三七供试品各 份 所得 ° ≤液相指纹图谱均一致 其共有峰 人参 人参皂苷 !人参皂苷 峰面积比值的ΡΣ∆均小于 西洋参 人参皂苷 !人参皂苷 峰面积比值的ΡΣ∆均小于 三七 人参皂苷 !人参皂苷 峰面积比值的ΡΣ∆均小于 ∀4讨论4 1以梯度洗脱法及采用末端吸收波长 进行检测得到的液相色谱图 可以作为人参!西洋参和三七参原药材的指纹图谱 该方法中间环节少!操作过程引入的误差较小∀4 2从人参!西洋参和三七参 ° ≤指纹图谱可以看出 均出现了相应的主成分峰 人参皂苷 !人参皂苷 !人参皂苷 !人参皂苷 !人参皂苷##!人参皂苷 且各种皂苷类成分分离较好 大多数组分达到了基线分离∀可作为此 种参药材!半成品及其成品质量控制的有效分析方法∀4 3 从人参!西洋参和三七参指纹图谱可以看出人参皂苷 和人参皂苷 的峰高比值具有较明显的指纹特征 可作为此 种参鉴别的主要指标 比值分别为人参 Β Β 西洋参 ΒΒ 三七参 Β Β ∀4 4 三七参中专属性成分三七皂苷 是三七参区分于人参和西洋参的指标之一∀图 人参!西洋参!三七 ° ≤指纹图谱人参 西洋参 ≤ 三七≈参考文献≈ 中国药典≈ 国家药典委员会薄层色谱彩色图集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陈英杰窦德强 裴玉萍 天然药物的质量控制 中国药学杂志 增刊≈ 梁曦云杨显荣 中药材国际质量标准与国际规范 中国中药研究与信息ΗΠΛΧΦινγερπριντσΙδεντιφιχατιονοφΠαναξγινσενγΧ.Α.Μεψ.,Π.θυινθυεφολινΛ.ανδΠ.νοτογινσενγ(Βυρκ.Φ.Η.Χηεν)• 2 ≠ ≠ 2 ≠∏2¬ •∞ ∏¬∏≥ ° ≤ ≤≤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Παναξγινσενγ Π.θυινθυεφολιυµ Π.νοτογινσενγ Μετηοδ:° ≤ 2 ∏ ≅ Λ 2 2 ∏ # √ √ ΡεσυλτανδΧονχλυσιον:× Π.γινσενγ,Π.θυινθυεφολιυµ Π.νοτογινσενγ 2 × ∏[Κεψωορδσ] Παναξγινσενγ;Πθυινθυεφολιυµ;Π.νοτογινσενγ° ≤≈责任编辑 徐美珍##第 卷第 期年 月中国中药杂志ΧηιναϑουρναλοφΧηινεσεΜατεριαΜεδιχα∂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参的性状特征(nature)
芦 碗 艼 体 腿
须
珍 珠 点
生晒野山参与生晒园参的区别要点
总结:
生晒山参
芦长碗密枣核艼 紧皮细纹珍珠须 山参支大皮细润 五形全美为佳品
生晒园参
芦头较短芦碗稀 横纹疏浅不连续 珍珠疙瘩不明显 参体顺长粗松皮
• 【显微鉴别】
• 1、主根横切面:
• 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内侧有数列栓内层 细胞。
紫茉莉
商陆
山莴苣
栌兰
华山参
野豇豆
西洋参
• 【来源】 • 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 • 【产地】 • 原产加拿大、美国。
• 【性状鉴别】
• 1、主根呈长圆锥形、纺锤形或圆柱形。
• 2、表面浅黄褐色或灰黄色,有较密集的横环纹及细纵皱纹,主根下 部可见支根痕。
• 3、质较坚硬,难折断。折断面 较平坦,略呈角质,或有小裂 隙、略显粉性;淡黄白色,形 成层附近色泽较深,皮部散有 多数红棕色点状树脂道。
• 人参皂甙中以四环三萜的达玛脂烷 (dammarance) 系 皂 甙 为 主 要 活 性 成 分 , 其 次为五环三萜的齐墩果烷(oleanane)系皂甙。
• 达玛脂烷型皂甙又分为20S-原人参二醇类皂 甙和原人参三醇类皂甙。
• 含挥发油约0.12%;含少量人参多糖。
全须生晒参
生 晒 参 和 糖 参“剪口”、“筋条”、“绒根”。绒 根
• 【性状鉴别】 • “铜皮铁骨” • 1、略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 • 2、表面灰黄或灰棕色,常有蜡
样光泽,顶端有瘤状突起。
• 3、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 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 有细小棕色树脂道。
• 4、气微,味苦而后微甜。
• 【成分】 • 含多种皂甙,主为达玛脂烷系皂甙。 • 尚含止血活性成分田七氨酸。
• 4、气微香,味微苦、后甜。
人参加工的假洋参
人参加工的假洋参
人参加工的假洋参
人参加工的假洋参片
三七
• 【来源】
• 五 加 科 植 物 三 七 Panax notoginseng的根。
• 【产地】
• 多系栽培,以云南产者为地 道药材。
• 【采收加工】
筋
• 剪下的芦头、侧根、须
条
根晒干后,分别称为
红 参
白直须
红混须
朝 鲜 红 参
朝 鲜 白 参 和 红 参
• 【理化鉴别】
• 1、人参的乙醇浸出滤液,置蒸发皿中蒸 干,滴加三氯化锑饱和的氯仿溶液,再蒸 干,呈紫色。(检查甾萜类)
• 2、人参总皂甙薄层层析:
• 层析图谱由下往上依此为:人参皂甙R0、 Ra、Rb、Rc、Rd、Re、Rf(浅)、Rg1。
• ③落葵科植物藤三七的块茎。
• ④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仿造三七的外 形,用颜料酸性大红并掺了适量墨汁进行 染色加工而成。“血三七”
• 【伪品】(主要是伪充红参及朝鲜红参)
• 1、豆科植物野豇豆的根
• 2、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根
• 3、茄科植物华山参的根:河南称“热参” 或“大红参”(沁阳)
• 4、菊科植物山莴苣的根
• 5、马齿苋科植物栌兰(锥花土人参)的 根
• 此外还有:(书中未列出,了解) • ①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的根。 • ②茄科植物莨菪的根(其种子为天仙子)。 • ③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 ④桔梗科植物金钱豹的根。 • ⑤桔梗科植物四叶参的根。
•
了解:其他
人 参 鉴 别 示 意 图
• 【性状鉴别】 • 一、生晒参(全须): • 1、圆柱形,表面灰黄色。
上部有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 纹,下部有支根及须根,须 根上偶有细小的疣状突起。
左图为生晒参
• 2、芦头(根茎)多 弯曲,具艼(不定根) 和芦碗(茎痕)。
• 3、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有棕黄色环 纹。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 状裂隙。
• ②韧皮部中有树脂道散布,内含黄色分泌 物。近形成层处树脂道成环。初生韧皮部 常有裂隙,韧皮射线宽3-5列细胞。
• ③形成层成环。
• ④木质部导管多单列,径向稀疏排列。木 射线宽广。
• ⑤薄壁细胞含有多数细小淀粉粒(红参已 糊化)。栓内层、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中 含有草酸钙簇晶。
• 简图
• 2、粉末:淡黄色(生晒参)或红棕色(红参)
• 【附注】 • 1、三七以“头数”论好坏。每斤能称的
三七个数,称为多少“头”,“头”数 越少价越高,质量越好。 • 2、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茎,民间习称 “土三七”。
• 3、三七价格较昂贵,伪品较多,主要有: (了解)
• ①姜科植物莪术的根茎雕刻而成。
• ②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根茎。“竹节三 七”
• 3、芦头与主根等长或 更长,芦碗密集,附 芦生有1-3个不定根, 较粗短,两头尖,靠 近主根的一段芦头光 滑而无茎痕(习称 “圆芦”)。
• “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
术语词汇(Term)
• 芦-人参根上端的一段根茎。 • 芦碗-人参根茎上稀疏的凹窝状
茎痕。 • 艼-人参根茎上的不定根。 • 体-人参主根较粗大的部分。 • 腿-人参主根下端的分支。 • 须-人参稀疏而细长的须根。 • 珍珠点-人参须根上的疣状突起。
• ①树脂道碎片:呈管状,内含黄色分泌物。
• ②草酸钙簇晶:较小,棱角锐尖。
• ③淀粉粒:众多,单粒类球形,脐点点状、 裂 缝 状 或 星 状 ; 复 粒 由 2-6 分 粒 组 成 。 (红参的已糊化)
• ④导管:多为网纹或梯纹。
• ⑤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薄,微 带棕色。
• 【成分】
• 含总皂甙约4%,须根含量较主根高。共分 离得到32种人参皂甙。
中药人参和三七的 真伪鉴别
• 【采收加工】园参
• 1、全体:晒干后称“全须生晒参”。
• 2、部分:
• (1)主根:
•
①晒干--生晒参
• ②沸水烫,针扎,浸于浓糖液中,干燥--白参(糖参) -→少见。
• ③蒸3h,干燥,支根较短者--红参
•
支根较长者--边条红参
• (2)支根及须根: 蒸煮后干燥--红直须
• 4、气微香而特异,味微苦甘。
• 二、红参:
• 红棕色,半透明,偶有 不透明的暗褐色斑块。 下 部 有 支 根 2-3 条 。 质 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 样。
• 三、白参: • 淡黄白色,全体可见针刺
痕,味甜。
右图为白参
• 四、生晒山参:
• 1、主根粗短,支根 人字形或圆柱形。
• 2、表面灰黄色,上部 具细密而深陷的环纹。 须根细长,有明显的疣 状突起(习称“珍珠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