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突破卷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突破卷时间:40分钟(一)停电公告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公告上停电的原因?()A.电力检修B.用电工程C.市政工程D.居民装修2.下列哪项是公告中的停电时间?()A.12月28日B.1月4日C.1月5日D.1月12日3.住在乡下年过八旬的张奶奶想知道这半年自己家里的用电情况,你会推荐哪种办法给她?()A.到供电局前台查询B.拨打24小时供电服务热线:95598C.下载“掌上电力2019”D.关注“国网福建”微信公众号4.新罗区铁山镇增坪村的林梅打算1月12日利用上午的时间用洗衣机洗被套,她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请你给她提个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丽妈妈下班回家要煮饭,发现早过了停电公告的时间还没来电,很生气,打算去投诉。
请问她的投诉有道理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手机依赖症【事件回放】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他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的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调查统计】某小学对500名在校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统计表【网友声音】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饭菜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发朋友圈;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玩着手机。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四单元测试提优卷 (含答案)

【53练】第四单元测试提优卷一、积累与运用。
(共46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柏.林(bó)魁悟.(wú)B.蜷.缩(juàn)退役.(yì)C.寡.妇(guǎ)搀.扶(chán)D.祭奠.(diàn)咔嚓.(chā)2.用“○”圈出下列各项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4分)(1)澎湃息火倒霉()(2)捆难汤勺哀叹()(3)嘶亚嗓子残废()(4)流趟揪住呻吟()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4分)作:①起;②写作;③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④当成,作为;⑤装。
认贼作.父()日出而作.()吟诗作.赋()装模作.样()4.在横线处各填上一个字,组成合适的表示“笑”的词语(不能重复)。
(4分)(1)凶狠恶毒的笑叫。
(2)讽刺挖苦别人的笑叫。
(3)朴实天真的笑叫。
(4)自然友好的笑叫。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清新..的语句..的海风清新B.脸色苍白..话语苍白..C.山洪在咆哮....狂风在咆哮D.勉强..答应..度日勉强6.下列句子表达的感情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B.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惨烈的车祸面前,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②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
③刚步入生意场的他,凭借灵活的头脑,,轻松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④端午节与父母团聚,对于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来说,只是一种。
A.无动于衷沉醉左右逢源奢望B.无动于衷沉醉绝处逢生愿望C.麻木不仁沉湎左右逢源奢望D.麻木不仁沉湎绝处逢生愿望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手机依赖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各题。
资料一:近期,一项检查显示, 46%的人认为出门不带手机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状况更槽糕,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觉紧张的人则高达 90%。
这些数据表示,手机在平时生活中正饰演着愈发不行或缺的角色。
与此同时,有关“手机使用依靠症”的说法甚器尘上,认为屡次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与古怪、自卑等性格画像联系起来。
这些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峙的看法,反应着现代医学对身体话语权的抢夺,而现象背后的时代变化,却常常被放置一边。
其实,“手机依靠”不必定是人们“离不开”手机,比方有的人出于工作需要需及时关注讯息;有的人因花费支付不得不“机不离手”;有时,手机还肩负着某种象征性功能——假如在交际场合中,你不太想和他人说话,那装作玩手机不失为一个防止难堪的借口。
( 摘编自《别把“手机依靠症”太当回事儿》《广州日报》 2018 年 9 月 26 日) 资料二:图一:花费者对各种手机应用的使用频次图二:智好手机使用轻度使用者与重度使用者占比图三:智好手机重度使用者年纪段散布(资料根源于“德勤咨询”)资料三:最近几年来,号召警惕“手机依靠”的声音仿佛愈来愈大。
这类号召的初衷不难理解,但“手机依靠”真的有那么可怕,值得这样内心不安吗?究竟何为“手机依靠”,素来就缺少一种正确的定义。
在今日这样一个挪动互联网时代,智好手机对平时生活的介入愈来愈深,与人的密切性愈来愈强。
自然,当“手机依靠”被作为一种问题对待时,它常常被默认为是一种需要干涉的“心理疾病”,比方使用手机在一些人那边成了下意识的行为,安闲时间被完整用手机来打发。
这类偏向的确不值得倡导,也就是我们往常讲的要防“沉浸”。
它对应的可能是时间的浪费,甚至是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异化”。
( 摘编自《理性对待大学生“手机依靠”》《中国教育报》 2018 年 4 月 24 日) 资料四:“手机依靠症”的典型心理是,手机一定随身携带,假如没带手机就会如坐针毡、失魂落魄;而且即使没有显然需要,也经常会不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一旦信号不满或许电量不足之时就会特别没有安全感。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中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统编版2(3份)

四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一、拼音与字词。
(21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俊俏静悄悄B.C.僻静开辟譬如恶化凶恶2.(4分)chí dùn yǐn xínɡxīāo sǎshǎnɡwǔ()()()()3.在下列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含“然”字的词语。
(3分)(1)它常( )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
(2)凡有生客进来,鹅( )厉声叫器。
(3)尽管他的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 )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
4.在括号内填上加点字的反义词,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3分)热辣辣一( )冰冰湿漉漉一( )巴巴亮堂堂一( )沉沉软绵绵一( )邦邦轻飘飘一 ( )甸甸白茫茫一( )乎乎5.给下列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分)(1)鸟类( )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 )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 )从不吃惊。
(3)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 )谁怎么呼唤,它( )不肯回来。
6按要求写词语(6分)(1)高楼林立(描写域市生活)(2)一丝不(“一x不x”式)(3)前俯后仰(含反义词)二、句子综合训练。
(13分)1、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分)(1)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 )(2)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ト落ト落跳。
()(3)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 )2.按要求写句子。
(6分)(1)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改为被”字句)(2)哪一朵花没有香?(换个说法,句意不变)(3)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
(改为双重否定句)3.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并与作者连线。
(4分)(1) ,飞入菜花无处寻。
毛泽东(2) ,犹有花枝俏。
范成大(3)梅子金黄杏子肥,。
杨万里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2分)1.《猫》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原名,字。
课文从三个方面表现了猫的古怪:既又,既又;它和时截然不同的表现;它,但又那么。
(同步阅读拔尖)三年级语文上册各类阅读真题名师解析连载五(含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等)

三年级语文上册各类阅读真题名师解析系列连载第五讲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前言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养成的关键,各种类型的考试中阅读所占的分量最大,失分也最多。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
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重点培养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新教材更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考查内容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
考查题型主要是“非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除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解题方法、梳理解题思路,并对照答案对失分点进行反思,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最佳方法。
所以,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应乡多做有价值的阅读题,并学会通过做阅读题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属于阅读习惯的养成期,这一阶段的阅读习惯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在给学生选择阅读资料时慎之又慎。
本系列连载将陆续选取全国知名小学的期中、期末测试题和各种能力竞赛题中的阅读真题进行解析。
这些阅读真题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在文章难易程度和题目设置上更符合年级训练要求,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有效资料。
学生如果能长期坚持做阅读真题,定能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时间控制能力,以及对阅读试题类型更好的把控能力。
学生要检验自身学习的效果,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只有“到真题中去”,因为真题经过了一线教学的检验,学生可以通过做真题检验、改正、巩固、提高所学,通过真题来纠错提高。
通过做阅读真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成年级训练的目标,于无形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真诚地希望我们这套阅读真题系列连载能为同学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能成为提升同学们阅读能力的好帮手!一.本讲专题: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一)《我爱菊花》节选(江苏南通)我家院子里种了许多花,有米兰,有玫瑰,还有太阳花……每年春夏间,它们争芳吐艳,惹人喜爱。
然而,我最喜欢的是迎霜怒放的菊花。
手机依赖症阅读答案

【一】: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手机依赖行为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昔日昂贵的手机现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人们不用远行,就可以及时问候对方。
向自己所爱的人表达思想,言语和文字尽在其中。
手机也能在危难之时显身手,堪称贴身保镖。
手机现在还能手机支付和网上购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购物。
除此之外,用手机的阅也是十分的便利。
人们可以用手机每天随时随地的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与时俱进,耳听八方,尽知天下事。
因此,可以说手机广泛涉及地球上的几乎每一个人,手机真的已经无处不在。
手机为人们带来了无可厚非的便利,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作用。
但是手机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随着社会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手机的使用已经越来越频繁,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亦相当之高,而且使用非常频繁,部分甚至对手机已经产生严重的依赖,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常会出现如烦燥不安、言语粗俗、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等不良情绪,而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网瘾初成时的情况,手机会不会成为继网瘾之后又一个对大学生产生巨大危害的现象呢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我们对河北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旨在提高大学生对手机依赖危害的认识和关注,为了更好的引导大学生更加合理的使用手机,涉弊趋利。
二、调查方式我们采用了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的调查。
我们共发放问卷50份,共收回50份。
回收率100%。
调并且参加调查的对象具有很高的随机性,保证了本次大学生手机依赖调查具有一定普遍意义。
调查主要涉及资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法政学院,教育学院等五个学院,覆盖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数据翔实可靠。
问卷题型为等级性选择题。
三、调查时间2013年6月1日—2013年6月5日四、调查内容主要针对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高低,设计了五个选项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一般、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分别对应的是1-2-3-4-5等级,涉及了调查者手机使用情况、手机对生理、心理影响情况,共向受访者提出了17个问题(见附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附答案 (5)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训练营(34分)1.看拼音,写词语(8分)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若有所思肃然起敬青筋暴起汗如雨下B.从容镇定抓耳挠腮能书擅画颇负盛名C.不可胜数烟波浩渺乐此不彼平沙无垠D.碧波万顷恍然大悟相映成趣一饮而尽3.按要求鞋子填空组成语(8分)(1)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旦】扁()不()白() ()白【户】()忌()山守()葫() (2)根据读音写汉字:【chéng】()认真()()池()相【jī】()笑()饿攻()()动4.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4分)(1)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往菜上浇,()拿着水瓢,把水往天空扬。
(2)()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永远忘不掉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3)一个中国人,()在怎样的境遇里,()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心里很妒忌。
5.猜一猜。
(4分)(1)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
(猜一字)谜底_________ (2)头戴一顶青沙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霦环,手中执一把折叠纸四川扇子,生的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猜四大名著中一人物)谜底_________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8分)(1)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说他是军人,他就是军人。
(改为直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会课上,针对乱就乱仍现象,虽然讨论得热烈,而且有了结果,老师采纳并听取了大家的建议。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的生活过得很不好。
(根据提供的情景写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12分)7.读名著,根据提示,填写主人公名。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答案.doc

专项训练·非连续文本阅读(一)我们的“互联网”(12分)材料一: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消息,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民不到3亿,然而,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剧增,已突破7亿,互联网普及率近60%。
材料二:调查中,9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上网,互联网这种高科技时代的新兴媒体大大方便了人们学习、研究、工作、交流和娱乐。
材料三: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仅46.6%的人表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网,仅22.4%的人能忍受3天以上不上网。
许多人认为,过度上网存在许多弊端。
具体而言,63.6%的人认为“泡网”使人“变得内向”;57.3%的人觉得整天泡网让人“更孤独”;46.2%的人选择“缺乏创造性”;41.5%的人选择“变得被动”,34.8%的人指出网络会让人“情绪低落”。
材料四:某班同学对“互联网影响人们生活”进行了一次调查,列表如下:(材料来自互联网)15.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3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迅速,网民数量多;互联网深刻影响人们生活,但过度上网会带来许多弊端。
(或多数网民认为网络改变了自己和周边人的性格,网络使人们的一些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意对即可)16.根据材料四的表格,写出调查结论。
(3分)网络使人们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其中最严重的是写信,其次是看纸质书,影响最小的是“外出参加聚会”。
17.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60%。
B.许多调查显示,互联网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
C.互联网使人们不能面对面沟通。
D.互联网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等。
18.如何理性地使用网络?请给你的同学提几条建议。
(3分)示例:应自觉提醒自己在网上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应自觉管理每天的上网时间;应把注意力放在真实生活中,培养更多的线下兴趣爱好。
(二)孝心教育(12分)材料一:①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出门不带手机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情况更槽糕,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则高达90%。
这些数据表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愈发不可或缺的角色。
与此同时,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的说法甚器尘上,认为频繁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与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联系起来。
这些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的观点,反映着现代医学对身体话语权的争夺,而现象背后的时代变化,却往往被搁置一边。
其实,“手机依赖”不一定是人们“离不开”手机,比如有的人出于工作需要需实时关注讯息;有的人因消费支付不得不“机不离手”;有时候,手机还承担着某种象征性功能——如果在社交场合中,你不太想和别人说话,那装作玩手机不失为一个避免尴尬的借口。
(摘编自《别把“手机依赖症”太当回事儿》《广州日报》2018年9月26日) 材料二:
图一:消费者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频率
图二:智能手机使用轻度使用者与重度使用者占比
图三: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年龄段分布
(资料来源于“德勤咨询”)材料三:
近年来,呼吁警惕“手机依赖”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大。
这种呼吁的初衷不难理解,但“手机依赖”真的有那么可怕,值得如此忧心忡忡吗?到底何为“手机依赖”,从来就缺乏一种准确的定义。
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对日常生活的介入越来越深,与人的紧密性越来越强。
当然,当“手机依赖”被作为一种问题看待时,它往往被默认为是一种需要干预的“心理疾病”,比如使用手机在一些人那里成了下意识的行为,空闲时间被完全用手机来打发。
这种倾向确实不值得提倡,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要防“沉迷”。
它对应的可能是时间的浪费,甚至是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异化”。
(摘编自《理性看待大学生“手机依赖”》《中国教育报》2018年4月24日) 材料四:
“手机依赖症”的典型心理是,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如果没带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并且即使没有明显需要,也常常会不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一旦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之时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
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然而在手机依赖症的襄挟之下,过度使用手机却使人们变得更加孤独。
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以及思维和语言的碎片化,非常不利于逻辑思维的进行。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等,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
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开使睡眠处于浅状态。
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摘编自《手机依赖症危害大可使身心受累》《中国经济网》2018年1月9
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各类手机应用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是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这就说明了智能手机用户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更趋向于线上。
B.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中,18-34岁的人比较多,表明智能手机更多地侵入年轻人的生活,他们可能更容易过度使用手机。
C.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和重度使用者的比例大致为1:1,这说明智能手机使用者中年轻者和年老者的占比大致是相当的。
D.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中45-50岁的占比较低,结合图一内容便可知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购物、娱乐等手机功能使用较少。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在分析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说法时用了“甚嚣尘上”这个词,说明这种说法目前比较流行,但作者对此并不以为然。
B.材料一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观点与材料二图一所展现的内容有一致性,材料二
中的图一可以作为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佐证。
C.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便没有明显的需要,人们也会不由自主地看手机,这种现象需要警惕。
D.“手机依赖症”这个观点虽然不被所有人认同,但过度使用手机确实会给人带来危害,材料一、三、四对其都有说明。
9.材料中人们对“手机依赖症”有两种不同看法,其各自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
7.B
8.D
9.(1)“手机依赖”和现代生活关系紧密,它不是一种病。
理由:时代的变化使手机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目前对“手机依赖症的定义不准确,标准不明确、不统一。
(2)“手机依赖症”是一种病症,人们过度依赖手机,危害心理、生理健康。
理由:会让使用者处在”多任务”状态,不利于逻辑思维的进行;打乱使用者的生物钟,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