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生态农业研究报告

生态农业研究报告

生态农业研究报告生态农业研究报告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农业体系,旨在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本报告旨在探讨生态农业的发展背景、原理以及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发展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带来了许多环境及资源问题,包括土壤退化、水资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了保护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推广。

二、原理1. 循环利用原理:生态农业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通过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减少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 多样性原理:生态农业强调农作物间的多样性,通过适当的轮作和间作,提高土壤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改善土壤质量。

3. 生态平衡原理:生态农业提倡保持农田生态平衡,通过合理种植和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4. 节约能源原理:生态农业强调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农业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农业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了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2. 提高农产品质量:生态农业所生产的农产品更加健康和有机,对人体健康更有益。

3. 促进农村发展:生态农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农业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4.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生态农业减少了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循环利用、多样性、生态平衡和节约能源等原理,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提高农作物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生态农业,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

这一天,我们老师带我们参观了盘龙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园区内设有奇趣瓜果园、一丘田生态餐厅、会所、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厅、无公害蔬菜种植采摘园、无公害蔬菜露地种植和绿化区域。

其中,温室大棚8000平方米,露地种植和绿化区域12亩。

园区种植有达百余公斤的南瓜;还有从国外引进的五彩番茄、迷你黄瓜、紫色苣菊、红珊瑚、火焰菜、苦苣等。

目前,园区内已种植各种绿化苗木2万余株,50余个品种;80多种观赏食用瓜果品种,特色蔬菜和野生蔬菜品种20个,成了云南省可食用瓜果蔬菜品种最多的一个园区。

以下几种品种是我记忆犹新的并且查找资料后总结:1、巨型南瓜是观光农业园区的重要瓜类作物之一,巨型南瓜瓜型巨大,可达100 kg以上,外形美观,集食用和观赏为一体。

南瓜悬挂在大棚上方,很是壮观,据相关人员介绍,这种南瓜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品种。

2、树形番茄即按树的形状来栽培的番茄,属一年生草本,和植物学上所说的番茄树(又名木本树番茄,属多年生茄科,四季常青灌木)不同。

由于其生长期长,枝叶繁茂,每株可结上万个果实,从播种到收获结束长达9~10个月,观赏期长,省工,深受农业观光区种植者欢迎,近年来在全国一些省市均有不同面积的种植。

仅秋季产量就可达14吨。

仅3、长丝瓜又名蛇形丝瓜。

挂长120-150厘米,最长可达220厘米,上端直径2-2.5厘米,下端直径4.5厘米,绿色。

果肉柔嫩,纤维少,品质较好。

蔓长4-5米,7-8节开始着生雌花,以后常每节着生雌花。

其中又分木把和铁把两种,木把即瓜柄部肥嫩可食,品质好。

铁把品质较差。

杭州的葫芦青丝瓜,合肥长丝瓜均属于此类型。

4、无土栽培的红薯。

只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吧红薯的主根放入营养液中培养,藤蔓和块茎则悬挂于空中的架子上,以达到观赏的效果。

产量也是很可观。

它长出的红薯很多都很像人形,第一次看的时候真觉得很神奇,一眼都没认出来,后经介绍才知道。

5、无公害蔬菜。

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系、院:环境与资源专业班级:农业资源与环境121班姓名 : 布祖热学号:201218070112指导老师:李永春、钱老师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了解野外工作的基本步骤,练习观察竹子的生活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野外研究工作的方法;掌握土壤的采集,竹子的测量、施肥的方法,学会使用检索表鉴定雷竹林的年龄、高度、胸径;了解植物资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野外实习,初步学会和了解生态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熟悉生态学在森林工作的基本方法。

掌握野外实习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

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通过学习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带来的乐趣。

采集雷竹林的土壤,通过实验测出其水分、有机质的含量、水解性氮的含量、速效钾的含量、有效磷的含量,和PH值。

通过跟农户进行交流,提高自己跟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和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

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们也开开眼界了,多多观察,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

通过分好几个组去完成任务,提高我们的合作能力。

我们冒着大雨去实习、去搜集资料,可以磨练我们意志和毅力。

在农户的介绍和讲解下,我们比较清楚地掌握了分竹子的岁数,还有高度,知道了怎么施肥竹林,施多少、何时施,年产量和总利润。

我们在老师的领导下去了我们学校的实习基地,在这里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还种了种拦笆的草,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和化肥流入水体。

野外环境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野外作业工作量大,时常还要忍饥挨饿,跋山涉水,顶酷暑冒风雨,这种艰苦的环境对磨练我们的意志,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农业生态学野外实习使我们从课堂走向自然,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中去了解形形色色的竹子种类及生态习性,这是比课堂教学更为复杂、生动的学习方式,它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二、实习内容与时间安排1. 时间与安排实习时间为:2014-3-29~2014-3-30实习地点:太湖源、浙江农林大学实习基地、一家农户的雷竹林第一天去了实习地点,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我们学校的实习基地,还去到处观察了竹子还有竹笋。

关于生态实习报告三篇

关于生态实习报告三篇

生态实习报告关于生态实习报告三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态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态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可见,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课程基础之一。

通过农业生态学的课程实习,让我们了解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以及农业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此外,实习过程中要求遵守实习纪律,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有事必须经教师同意方能离队。

注意安全,防止任何意外事故的发生。

全面认真地完成所交给的实习任务,做好实习笔记,认真完成实验分析,为撰写实习报告做准备。

按时完成实习报告,并保证报告的质量。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时间:20xx年1月5日星期四早上8点—11点地点: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三、实习内容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参观了培养基质高温灭菌区、接种室、培养室。

听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工作的杨老师讲解人工食用菌的接种,栽培过程。

首先在培养基质高温灭菌区参观,看到了搅拌机,培养原料,从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杨老师那里学习到了食用人工菌的接种基质及培养原料的配制。

初步了解了食用人工菌的栽培方法。

培养基质的原料由80%的木屑、15%的棉子壳和腐料组成。

腐料一般加适量的玉米粉或米糠。

不能用含油脂的植物作为原料,如桉树、松树等。

其中棉子壳要用3%的石灰水浸泡。

人工食用菌的接种、栽培流程中应注意:1. 原料准备:原料要注意粗细搭配,80%的秸秆、高粱、15%营养料、2.5%的石灰、2%的石膏粉和0.5%的普钙、磷肥。

其中石灰和石膏粉的作用主要是调节酸碱度。

2. 水分的控制:保证原料不干不湿,用手捏时不出水放开时会散开。

3. 装袋,高温消毒:用17cmX38cm规格的塑料袋装包,在0.15压力、110℃的高温消毒3-4小时是最关键的,可以防止生霉。

生态农业实习报告

生态农业实习报告

生态农业实习报告生态农业实习报告难忘的实习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这次实习让你有什么心得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写一份实习报告做好总结了。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喔!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生态农业实习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态农业实习报告1首先对于这次实习,我对学校有以下建议:学校教学安排上存在问题。

这之前,我们对农业机械一无所知,当实习时那些师傅问我们如何排除故障,什么型号的机器性能较好等问题时,我们哑口无言。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学,达不到实际教学目的,还有损我们学校声誉,让人以为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除了吃饭和读书外,干不了别的也没有什么用处。

一、实习地点本次实习所在地是内蒙古兴安盟索伦牧场。

索伦牧场总土地面积107726。

97公顷;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浅山地带,山川交错,地貌有山地、沟谷地、低洼地三种,山势大多平缓,低洼地坡度大部分小于10°,一部分谷底较为开阔。

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年降雨量450~560mm,年均气温2.1°C,无霜期110天,≥10°C年积温 20xx~2200°C,光照时数2789。

48,雨热同季,多集中在7~9月。

土壤类型有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沼泽土、暗棕壤。

植被类型有次生林、灌木林、疏林地、草甸草原、坡地草原。

无风蚀沙化及水土流失。

该牧场主要从事畜牧饲养业和农业种植业,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油菜为主,集约化、机械化程度高,机械配套率较高。

全场总人口约为5千人;辖管7个生产队;农业机械总动力11668千瓦,实际机播面积约为4000公顷,化肥用量约1000吨。

但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基本上无水利灌溉设施,完全靠天吃饭。

农业总产值1千多万,粮豆总产量12000吨,单产3526公斤/公顷,牲畜头数30多万头(只)。

1998年由外地人分别投资建造淀粉加工厂和屠宰场各一个,年利润均在200万元左右。

二、实习过程8月17日早晨,全班同学24人到达索伦牧场总部。

【生态学实验报告】农业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农业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农业生态学实验报告园林生态学实验报告气候测定l刘睿F__ __29实验目的:掌握普通温度计、双金属片自记温度计、通风干湿表、便携风速表的使用方法和构造。

通过测量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的测量方法和记录修订方法。

掌握农业小气候观测的基本方法及资料整理分析的技术实验仪器:普通温度表、双片金属自记温度计、通风干湿表、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照度计等实验原理(一)地段的选择和测点的设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植被和土壤分布等)对农田小气候特征的影响很大,在选择农田小气候观测地段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观测地段要具有代表性和比较性,还要要具有一定的面积。

基本测点应设置在地段的中央,因为地段中央受周边环境影响最小,代表性最好。

各测点与地段边缘的距离均应在2m以上,若地段性质与周围环境差别较大或地段周围人为影响很大(如附近有公路、沟渠等)时,则测点与地段边缘的距离要加大3~5m。

(二)观测时间的选择全天连续观测一般每两小时观测一次,能够反映出全天内的降温和升温的完整过程。

(三)观测程序农田小气候的观测程序要根据观测内容和观测项目自行编制。

由于在一个测点上往往有较多的观测项目,所有的项目观测一遍,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出现各项数据不在同一时刻的情况,失去了观测数据的时间代表性。

为了消除时间误差,农田小气候观测一般采用往返观测法,各观测项目的数据均取正点前后两次观测记录的平均值,使各个观测项目的观测时间都统一平均到正点时间上。

如果一个人要同时观测几个测点,则应以正点为对称时间,采取测点往返观测法,各测点的各观测项目的数据均取前后两次观测记录的平均值。

若有三个测点,则观测的顺序为:1→2→3→3→2→1。

本次实际操作中,多人配合,可以做到同时观测,不必采用往返测量。

观测资料与初步整理:地点具体时间干湿温度计(干)干湿温度计(湿)空气湿度照度计档温度计风速风速换算草地9:17 21.2 17.0 67.0% 138.8*100 21.35.30.6河边9:20 21.2 16.0 60.0% 122.4 23.24.00.5水泥地9:25 20.3 15.6 60.0% 158.0 24.4 1.9 0.4 9:55 草地9:57 22.3 16.8 58.0% 117.0 *100 24.0 2.8 0.5河边10:0115.9 54.0% 113.0 24.2 8.7 1.1水泥地10:05 22.2 16.6 55.0% 117.6 24.5 4.5 0.7 10:55 草地10:50 21.8 16.4 57.0%*100 25.0 6.4 0.8河边10:52 21.2 15.6 57.0% 82.3 22.6 5.0 0.7水泥地10:56 21.1 15.8 57.0% 113.6 ○?4.311:55 草地12:00 21.4 16.2 58.0% 81.6 *100 22.9 4.6 0.7河边12:10 21.5 16.3 58.0% 86.0 ○23.5 5.3 0.7水泥地21.4 15.8 57.0% 87.2 ○22.5 3.4 0.5 12:50 草地12:50 21.6 16.4 58.0% 26.9 *1000 23.8 3.4 0.5河边12:55 21.657.0% 26.7 23.0 0.2 0.0水泥地13:00 22.6 15.7 48.0% 20.7 22.7 8.5 1.1 13:50 草地13:50 21.4 15.8 57.0% 76.722.4 7.5 1.1河边13:55 21.6 15.7 54.0% 98.5 22.5 1.2 0.3水泥地14:00 21.8 16.0 55.0% 78.3 22.2 6.0 0.3草地14:50 22.0 16.2 55.5% 35.8 *100 22.8 0.9 0.3河边14:54 21.6 16.0 57.0%20.721.8 1.4 0.3水泥地14:5816.357.0%43.522.12.80.5观测资料整理分析分析:温度由于观测过程中,太阳时隐时现,对温度观测影响很大,这一组数据不能准确的说明问题。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1.12.23.3注意安全防止任何意外事故的发生,腐料一般加适量的玉米粉或米糠,其中石灰和石膏粉的作用主要是调节酸碱度,的高温消毒小时是最关键的可以防止生霉,一级种又称为母种由试管培养要求也最为严格。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2017-11-02 07:35:24 | #1楼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促进农业全面持续发展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可见,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课程基础之一。

通过农业生态学的课程实习,让我们了解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以及农业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此外,实习过程中要求遵守实习纪律,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有事必须经教师同意方能离队。

注意安全,防止任何意外事故的发生。

全面认真地完成所交给的实习任务,做好实习笔记,认真完成实验分析,为撰写实习报告做准备。

按时完成实习报告,并保证报告的质量。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时间:2016年1月5日星期四早上8点—11点地点: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三、实习内容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参观了培养基质高温灭菌区、接种室、培养室。

听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工作的杨老师讲解人工食用菌的接种,栽培过程。

首先在培养基质高温灭菌区参观,看到了搅拌机,培养原料,从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杨老师那里学习到了食用人工菌的接种基质及培养原料的配制。

初步了解了食用人工菌的栽培方法。

培养基质的原料由80%的木屑、15%的棉子壳和腐料组成。

腐料一般加适量的玉米粉或米糠。

不能用含油脂的植物作为原料,如桉树、松树等。

其中棉子壳要用3%的石灰水浸泡。

人工食用菌的接种、栽培流程中应注意:1. 原料准备:原料要注意粗细搭配,80%的秸秆、高粱、15%营养料、2.5%的石灰、2%的石膏粉和0.5%的普钙、磷肥。

农业生态学 形考任务 实训1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特征调查报告

农业生态学 形考任务 实训1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特征调查报告

农业生态学形考任务实训1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特征调查报告本实验旨在调查农户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分析农户所在系统的优点和问题,并提出初步调整和设计方案,以及分析和总结由农户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现状,提出初步发展规划。

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特征。

本实验为选修实验,学时为6学时。

调查农户的内容包括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经济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市场调查、农户成员的知识水平、技术特长和生产经验,以及农户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方法包括搜集资料和实地调查,并及时整理填入调查表中,力求资料的完整性。

在上述调查整理的基础上,可进行初步统计和简单分析,并记录对该农户的印象和评价意见。

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应遵循需求原则、提高系统的总体功能和综合效益原则和相宜性原则。

农业生态综合经营项目应该与农户所拥有或可支配使用的各类生产要素相适应,符合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以发挥各业的潜在和现实优势,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此外,还应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确保产销对路,并根据农户的具体情况,如劳力、资金、技术水平、文化程度、管理能力等,进行因户制宜的规划。

在设计方面,应根据农户的自然和经济条件以及各方面的需要确定庭院和大田的生产经营方向、规模,并在两者之间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使它们相互联系,充分发挥各自的生产经营潜力,提高农户的整体生产经营水平,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来说,大田生产经营结构应根据农户的经济实力、生产条件、生活需要、生产任务、市场需求价格、大田土壤肥力、农作物产量、庭院能提供的肥料数量、化肥、农药供求等,确定大田作物生产的种类和比例;庭院生产经营结构则应根据农户的经济实力、生活需要、市场情况、劳动力素质、技术特长、庭院环境、设施、大田产品种类和数量确定庭院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类型和规模,以充分利用庭院空间,现有设施,提高庭院生产的经济效益,美化庭院生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学实验报告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一、总生态系统种植业、畜牧业生态系统输入、输出及产投比见下表:
系统类型项目实物量单位能流系

单位能流量
总系统
35000000000 kcal/cm2.y 139 kcal/cm2 4.864+12 100*0.1*77 马力500000 kcal/kg 3.85E+08 3000 kg 10400 kcal/kg 3.12E+07 45000 度860 kcal/度 3.87E+07
30*10000/667*395 kg 5740 kcal/kg 1.02E+09 0.2*15*395 kg 24000 kcal/kg 2.84E+07 300*1000 d 3000 kcal/d 9.00E+08 225*1000 kg 7000 kcal/kg 1.58E+09 150*1000 kg 942 kcal/kg 1.41E+08
30*60 d 3000 kcal/d 5.40E+06
4.86913E+12 50*7320*5% kg 3700 kcal/kg 6.77E+07
80*4500*5% kg 3950 kcal/kg 7.11E+07
70*3000*5% kg 3760 kcal/kg 3.95E+07
90*1500*5% kg 6300 kcal/kg 4.25E+07
70*4500*5% kg 3800 kcal/kg 5.99E+07
35*45000*5% kg 600 kcal/kg 4.73E+07 2000*80%*60%*100 kg 5800 kcal/kg 5.57E+08 3000*20%*60%*1 kg 1300 kcal/kg 4.68E+05
30*80%*200*60% kg 1720 kcal/kg 4.95E+06 3000*80%*60%*1 kg 1640 kcal/kg 2.37+06
300*1000*2500*30% kg 3000 kcal/kg 6.75E+11
6.76E+11
种植系统180*10000*100*100 kcal/cm2.y 139 kcal/cm2 2.50E+12 540 kg 24000 kcal/kg 1.30E+07 100*0.1*77 马力500000 kcal/kg 3.85E+08 3000 kg 10400 kcal/kg 3.12E+07 45000 度860 kcal/度 3.87E+07 300*1000 d 3000 kcal/d 9.00E+08
畜牧系统
二、实验原理
系统的结构差异导致系统内能流发生了变化导致物质利用效率的不同
同样,能流关系也可以反映系统结构的组成
二、实验步骤
1、确定分析对象的边界和组成成分
2、确定系统主要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3、确定各项输入和输出的数量
4、将各种流量转换成能流量
5、绘出能流图
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
7、从能量的角度对所研究的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三、农牧系统投能构成及比例
四、能量示意图
畜禽
五、结果分析
1、整个系统呈现合理有效地利用,产投比十分低下,主要是由于太阳能利用率太低造成的。

所以我们要大力提高初级生产力,具体包括:选育高光效的抗逆优良品种;保护农业环境治理生态退化,改善农业生产的资源条件,建立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调控作物群体结构等。

2、在提高产投比方面应该着重提高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选用高光效的品种,注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栽培管理技术,进而促进次级生产,充分利用农副产品。

3、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各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之间是通过辅助能的方式改善种植业能量转换情况,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提高次级生产,从而促进生态平衡,以达到更好的为人类服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