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测FOXP3
FoxP3基因

FoxP3基因FoxP3基因兄弟的课题正涉及到FoxP3基因,有不少感想,也有不少困惑,希望和兄弟们交流。
CD4+CD25-T在外周抗原的刺激下变成CD4+CD25+T需要 FoxP3其作⽤吗?或者反过来说,此基因表达的结果是这种转变马?CD4+CD25-T在外周抗原的刺激活化后就会表达CD25,作为IL2的受体,和FoxP3没什么关系,也不是Treg,当然有其他的情况,在某些细胞因⼦,⽐如IFNgamma,TGF-beta等的存在下,外周的CD4+CD25-T cell可以转化成 CD4+CD25+Treg,伴随着Foxp3的上调。
哦,CD4+CD25-T在外周抗原的刺激活化后就会表达CD25后变成的CD4+CD25+T,与 IFNgamma,TGF-beta等的存在下,外周的CD4+CD25-T cell可以转化成 CD4+CD25+Treg 如何区别?⼆者的表形式⼀样的,⾄于后者的抑制功能⽐胸腺发育⽽来的差不差,好像不同的报道不⼀样。
外周的CD4+CD25-T cell可以转化成 CD4+CD25+Treg 如何区别?差别就是Foxp3的表达,前者就是活化的T细胞,没有Foxp3,没有抑制功能。
后者是Treg,有Foxp3表达,有⼀直功能。
我时常想起⼀个问题:外周的CD4+CD25-T cell转化成的CD4+CD25+Treg ,没有Foxp3,没有抑制功能。
(虽然好想有⼈不这样认为,但就以此观点出发)对于胸腺产⽣的Treg,有Foxp3表达,有抑制功能。
那麽,如果⽤CD25单抗处理掉胸腺产⽣的Treg表⾯的CD25+,虽然它有Foxp3表达,它还会有抑制功能吗?或者说它的抑制功能会受到影响吗?有啥样的影响?有这个问题的⽂章报道吗?(感觉这⾥涉及到⼀个问题,没有表性,就会丧失功能吗?)如果⽤CD25单抗处理掉胸腺产⽣的Treg表⾯的CD25+,虽然它有Foxp3表达,它还会有抑制功能吗会有抑制功能的,⽬前看cd4cd25Treg的抑制作⽤不依赖cd25⽽依赖foxp3,但是cd25作为il2的⾼亲和受体,被block后对treg的⽣长有⼀定的影响呵呵, 发表⼀点⾃⼰的看法,如果不对, 还请各位指点.T细胞活化后表达CD25(IL-2受体), 是其活化形式之⼀. 但体内在稳态下也存在CD4+CD25+细胞, 这就是⽬前⽐较hot 的Treg.研究T调节,⾸先要先排除活化T细胞的影响, ⽐如使⽤4⾊Flow.⾄于Foxp3表达, 其实只是后者的基因array综合分析结果. 到底和Treg的双向调节功能是否就⼀定存在线性关系, 我认为不能过早下结论. 以Foxp3作为窗⼝研究T调节细胞功能,是否⼀定就能得到⼀个令⼈信服的结果?“如果⽤CD25单抗处理掉胸腺产⽣的Treg表⾯的CD25+,虽然它有Foxp3表达,它还会有抑制功能吗会有抑制功能的,⽬前看⽽依赖foxp3,但是cd25作为il2的⾼亲和受体,被block后对treg的⽣长有⼀定的影响 “carrying 兄咋知道 “cd4cd25Treg的抑制作⽤不依赖cd25“ 有直接这⽅⾯的实验证据吗?cd25在其抑制功能中究竟起和作⽤?有这⽅⾯的⽂献吗?研究T调节,⾸先要先排除活化T细胞的影响, ⽐如使⽤4⾊Flow.请sophie兄台详细的讲⼀下如果⽤流式排除活化T细胞的影响的,⽤前后对⽐不就⾏了吗?按照兄台的意思,如何排除,分选吗?⼤家能否都深⼊的讲⼀下呢?替你们顶⼀下!呵呵, 提点⾃⼰的想法, 还望各位兄台指正.1.实验前标记CD25单抗, 作为后续分析中Treg的⼀个指标;2.实验后再次标记CD25单抗, 注意要⽤激发波长不同的颜⾊(克隆号相同, 并且flow的compensation 相同, 以期在Flow中能明显区别), 排除实验中活化的T细胞;3.这样, 在实验中才能⽐较明确得发现原本存在的Treg的变化趋势. 如果想sorting 该群细胞进⾏Foxp3的real-time PCR分析, 也⽐较可靠.4.另外, BD Pharmagin最近新出了Foxp3 的单抗, 刚⽤过, 效果还可以, flow上⽐较好调节, 不需要太强的Compensation , 有兴趣可以试⼀下.实在不忍⼼贴⼦沉了, 还是要说两句:FoxP3基因的功能⽬前其实并不明确, 只是⼀时间众说纷纭. 新近⽂献报道在CD4CD25细胞群中FoxP3已经的表达拷贝数明显增多, 只能说明其表达对该表型细胞有⼀定意义, 但并⼀定和它的免疫调节功能有关.我也说上两句:转录因⼦foxp3是CD4+CD25+ Treg的特异性标志,是发育的关键调节基因。
雷公藤在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中对调节性T细胞Foxp3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论著文章编号:1007-8738(2008)03-0270-04雷公藤在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中对调节性T 细胞Foxp3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梁春联,王 静3(青岛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山东青岛266021)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作者简介梁春联(5),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生T 53235;2@3,2j 66@y S i gn i f i cance an d effect of G lucosido rumTr ipterygii to ro rum on expr essi on s of F oxp3i n r egul a tor y T cells i n type 1d i 2a bet i c ra t m odelL I A N G Chun 2lian,WA N G J ing 3Depa rt m ent of I m munology,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Qingdao 266021,China[Abstra ct ] A I M :To i nve sti ga te the si gn i fi c a nc e a nde ffe c t of Gluco sido rum Tri p te rygii t o ro rum (GTT )o n the e x 2p re s si on s of Foxp3in CD4+CD 25+re gul a t o ry T c e lls (Tr )i n ty p e 1dia be tic ra t m o de l .M ETHODS:48ra ts w e re di vided e ve n l y i n t o 3gro up s by ra ndom.D ia be tic m ode lw a s de ve l 2op e d by m ulti p le l o w do se intrap e rit o ne a l i n j e c ti o n of strep t o 2zo t oc i n in group Ⅱ,Ⅲ,a nd g r o up Ⅰw a s tre a te d a s no r m a l con tro l .Afte r the e sta blish m e nt o f the m ode l,a dm i nis tra ti on of GTT w a s conduc te d i n g r o up Ⅲ,w hi c h w a s pe rfo r m ed once a da y,l a s ti ng th re e m o nthe s .Ly m phoc yte p ro li fe ra ti on wa s de tec te d by l y m p hoc yt e tra n sfo r m a ti o n te st (M TT a s 2sa y).The e x p re s si o n of Fo xp3m RNA wa s m e a su re d in pe 2ri p he ra l b l o od a nd sp l e e n by u si ng re a l 2ti m e P CR.The e x 2p re s si on of Fo xp3p ro te i n i n l y m p ho i d node a nd sp lee n w a s de te c te d by i mm unohistoc hem istry .RESUL TS :The bl oodg l uco se l e ve l i n g roup Ⅱ,Ⅲwa s obvi ous l y hi ghe r tha n tha t of co ntr o l g r o up (P <0101),fo l l ow e d w ith l y m phoc yte i nfil 2tra ti ng i n p anc re a tic isle ts .The i nfiltra ting de gree in g r o up Ⅲwa s de c re a se d tha n tha t o f group Ⅱ.The p ro li fe ra ti on o fsp l e n i c l y m p hoc yte i n group Ⅱ,Ⅲw a s eviden tly i nc re a sed com p a ri ng w ith the co ntr o l group (P <0.01).Af t e r a dm i nis 2tra ti on of GTT,the p ro li fe ra ti o n in g r o up Ⅲw a s l ow e r than tha t i n g r o up Ⅱ.I n g r o up Ⅱ,Ⅲ,the e xp re s si on s o f Fo x p3m RNA a nd p ro te i n i nc re a sed m a rke d l y com p a re d w i th con 2tro l g r o up (P <0.05).Mo reove r,the l e ve l in g r o up Ⅲw a s e spe c i a l ly e nha nce d,but com p a re d w ith group Ⅱ,the re wa s no s i gnifica ntl y di ffe re nce (P >0.05).CO NCL US I O N:Foxp3+Tr m a y inv o lve i n the pa thoge ne sy o f t ype 1di a be 2t e s i ndu sed by STZ .GTT d i d ha ve t he rap e uti ca l e ffec t on ty p e 1d i a be te s,po s si b l y through up re gul a ti ng the e x p re s 2si ons of Foxp3i n Tr .[Keyword s]CD4+CD25+regula t o ry T ce lls;Foxp3;Gl u 2cos i do rum Tri p te rygii t o ro rum ;Type 1d i a be te s[摘要] 目的:研究雷公藤在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中对CD4+CD25+调节性T 细胞(Tr )Foxp3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Foxp3在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Foxp3在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陈阳霞;邓晓华;程庆;麦志达;李锦意;刘红芳;刘应辉;席丽艳【摘要】目的:检测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皮损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及Foxp3蛋白在皮损中的表达部位,探讨其在着色芽生菌病慢性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皮损及20例正常对照皮肤组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Foxp3蛋白的表达部位,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皮肤比较,着色芽生菌病皮损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4.34±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2,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p3蛋白在着色芽生菌病皮损真皮层高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及胞质内,呈棕黄色颗粒;正常皮肤组织不表达或少量表达.结论: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皮损内Foxp3的高表达提示Treg细胞增多,其增多可为病原体免疫逃逸提供条件,可能与着色芽生菌病慢性感染有关.【期刊名称】《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年(卷),期】2018(025)003【总页数】5页(P140-144)【关键词】着色芽生菌病;Foxp3;Treg细胞【作者】陈阳霞;邓晓华;程庆;麦志达;李锦意;刘红芳;刘应辉;席丽艳【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广州510091;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广州510091;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广州510091;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广州510091;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广州510091;广东医科大学,广东湛江524037;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广州510091;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广州510091;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广州51009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6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CBM)是由暗色真菌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的深部真菌病,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2] 。
CD4+CD25+Treg和转录因子Foxp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12 主要试剂 鼠抗 人 C . D 单克隆抗体 、 兔抗人 C D 单克隆抗体 ( 即用型) Pl e 双染试剂盒等 , ,o m r y
购 自北 京 中杉金 桥生 物 技 术 开发 有 限公 司 ; 鼠抗 人
表达阳性率均降低( P均 < 。1 。见插页Ⅲ图 l。 00 ) 0 22 op . Fx3的表达 对照组转录因子 Fx3表达为 op
2 结果
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并经病理 确诊 的 内异症患者 3 的巧克力囊肿 的囊壁 为异位 0例
内膜组 ; 在上述病例 中行 子宫切除 的术 后切取 子宫 内 膜, 未行子宫切 除 的则通 过诊 刮 , 获 得在 位子 宫 内 共 膜 3 为在位 内膜组 ; 同期 单纯 因 子宫 肌瘤 而行 0例 取 子 宫切除 的子 宫内膜 3 0例为对 照组 。3组 患者 年龄 、 孕 产次及所处增 殖期或分泌期例数具有 可 比性 。
达阳性率均升高( P均 < .1 。见插页Ⅲ图 1。 00 ) 1
23 C ; D Te . D C  ̄ r g和转录因子 Fx3表达的相关 op
山东 医药 2 1 年 第 5 01 l卷第 4 4期
性 内异症在位 内膜和异位 内膜 中 C 4 D Te D+ 去 r c g
子宫 内膜 异 位 症 ( 称 内异 症 ) 育 龄 期 妇 女 简 在 中的发 病 率 高 达 1% 一1% , 有 明显 上 升 趋 势 , 0 5 且
羊 血清代 替一抗 。 13 评分 方法 . 石蜡 切 片高温 高压修 复 , 免疫 组 行 化双 染 、 A D B显 色 , 显微 镜 高倍 镜 下盲 法 阅 片 , 在 半 定量 分析 。免疫 组化 结果 根据着 色强 度和 面积综 合 评分 … : 色强度 : 着 无着 色 0分 , 黄色 1 , 浅 分 棕黄 色
Foxp3+ Treg、Th细胞迁移及ET-1与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肺功能的关系

临 床 免疫 学 ・
F o x p 3+T r e g 、 T h细 胞迁 移 及 E T- 1与 佐剂 关 节 炎 大 鼠模 型 肺 功 能 的 关 系①
万 磊 刘 健 黄传 兵 汪 元 刘 磊② 程 园园② 冯云 霞② 张 晓军③
( 安徽 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风湿免疫科, 合肥 2 3 0 0 3 1 )
F o x p 3的关 系。方 法 : 将s D大 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 c) 组 和模 型对 照( MC ) 组, 每组 1 5只 , 向 MC组大 鼠右后足跖皮 内注射 弗 氏完 全佐剂 0 . 1 m l 致炎. 复制成 A A模 型 。致炎 4 8 d后 , 采 用小动 物肺功 能仪检测 肺功 能 , 酶 联免疫 吸附法检 测 内皮 素
d u c e d a t r h r i t i s i n r a t s . Me t h o d s : S D r a t s 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n o r m a l c o n t r o l ( N C )g r o u p a n d m o d e l c o n t r o l ( MC )g ro u p e v e n - 1 y .r r h e MC g r o u p w e r e i n t r a c u t a n e o u s l y i n j e c t e d w i t h 0 . 1 m l o f F r e u n d ’ s c o m p l e t e a d j u v a n t i n t h e i f g h t h i n d l i m b .F o t r y — e i g h t d a y s a f - t e r p r o i n l f a m ma t o r y , p u l m o n a r y f u n c t i o n w a s d e t e c t e d b y s p i r o me t e r , e n d o t h e l i a l p i r me( E T ) 一 1 , i n t e r l e u k i n h o r mo n e( I L ) 一 1 0 , g a m ma i n t e r f e r o n( I F N 一 )w e r e m e a s u r e d b y e n z y me - l i n k e d i m m u n o s o r b e n t a s s a y , I L - 1 B , I L 一 1 0 i n l u n g t i s s u e w e r e d e t e c t e d b y i mm u n o h i s t o —
肺腺癌组织FoxP3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山东医药2018年第58卷第12期[J ].J S u r g O n co l ,2015,111(4):423*30.[3] BastiaannetE ,Uyl-De Groot C A ,BrouwersA H ,etal.Cost-effectiveness of adding FDG-PET or CT to the diagnostic work-up of patients w tli stage ffl m elanom a[J]. Ann Surg ,2012,255(4) &771-776.[4] Etchebehere E C , Romanato JS , Santos A O , et al. Im pact of [ F-18] F D G -P E T /C T in the restaging and management o f patients w ith m alignant melanoma [ J ]. N ucl Med Com m un , 2010,31 (11):925-930.[5] Danielsen M ,K jaer A ,W u M ,et al. Prediction of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 puted tomography (P E T /C T ) positivity in patients w itli high-rislc prim ary melanoma [ J ]. Am J N ucl Med Mol Im aging ,2016,6(5) :277-285.[6 ] Crippa F ,Leutner M ,B e lli F ,et al. W hich kinds of lym ph nodemetastases can FDG PET detect? A c lin ica l study in melanoma [J ]. J N ucl M e d ,2000,41(9) &1491-1494.[7] Reinhardt M J ,Joe A Y ,Jaeger U ,et al.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whole body dual m odality 18F-F,DG P E T /C T imaging for N- and M - staging of m alignant m elanoma : experience w ith 250 consecutive patients[ J ]. J C lin O n co l ,2006,24(7) :1178-1187.[8] X ing Y ,Bronstein Y ,Ross M I ,et al. Contemporary diagnostic im aging modalities for the staging and surveillance of melanoma patients :a m eta-analysis[ J ]. J N atl Cancer In s t ,2011,103 (2): 129-142.[9] Matthiessen L W ,Johannesen H H ,Skougaard K ,et al. D ual timepoint imaging fluorine-18 flou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or evaluation of large loco-regional recurrences of breast cancer treated w ith electrochemotherapy[ J ] • R adiol O n co l ,2013,47(4): 358-365.[10]张悦,张遵城•双时相18F-FD G P E T 显像的应用进展[J ].山东医药,2015,55(39):101-103.[11 ] Duan X Y ,Wang W ,L i M ,et al. Predictive significance of stand-ar(dized uptake valiae param eter of FD G -PET in patients withi nonsm all ce ll lung carcinoma [J ]. Braz J Med B iol R es ,2015,48(3) :267-272.[12]马彦丽,王冬青,杨曼茹,等.18F-FD G P E T 代谢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J ]•山东医药,2015,55(42) &59-61.(收稿日期&2017-08-11)肺腺癌组织FoP 3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李俊,陶兆武,喻正浩,黄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430000)摘要:目的探讨叉头样转录因子3(F o P 3)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免疫组化在医学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在医学中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检测手段,也是现代医学研究和诊断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贯穿着整个医学领域,免疫组化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病理学、免疫学、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就免疫组化在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一些讨论。
一、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基于免疫学原理的标记技术, 主要利用内生性和外源性抗体的亲和性和特异性相结合,通过染色方法来检测样本中感兴趣的蛋白分子或细胞标记。
利用常规的组织学或细胞学方法,采用特定的免疫抗体和检测试剂,通过可视化所特异结合的物质而进行定位,从而达到检测、定量和定位某些蛋白分子或其他生化分子的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者可以检测出肿瘤标志物、病毒蛋白、暴露于抗原后细胞物质等等,有助于对一些疾病的了解和筛查,以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指导和支持。
二、免疫组化在肿瘤学中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肿瘤病理组织实验室中,常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标志物,如 cytokeratin、CD68、E-cadherin、vimentin 等,以辅助肿瘤分类和分级、确定肿瘤原发部位和病程,在肿瘤治疗中也有很大的作用。
免疫组化技术还可以检测癌症中的分子标记物,为癌症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支持。
三、免疫组化在病理学中的应用病理组织学是诊断疾病的重要工具,在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有助于鉴定病理组织中存在的各种蛋白质、生长因子等标记物,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免疫组化检测也可用于证实是否存在所谓的免疫复合体沉淀,从而协助诊断自身免疫病和感染病。
四、免疫组化在免疫学中的应用在免疫学研究中,免疫组化技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免疫组化技术可用于检测免疫相关蛋白和抗体,如抗原/抗体、CD3、CD8、CD20、FOXP3和CD68等,这些蛋白和抗体在了解免疫系统、生态演化、气味感知和抗体反应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免疫组化的检查方法

免疫组化的检查方法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医学分析方法,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以下是免疫组化的检查方法流程:
1. 取得组织样本:通常使用组织切片、细胞涂片或细胞悬液作为检测样本。
2. 固定样本:将样本用适当的固定剂进行固定,以保持细胞或组织的形态结构。
3. 抗原修复:修复固定后的样本中的蛋白质,以恢复其免疫反应性。
这一步通常需要使用热解修复(如煮沸法)或酶解修复(如蛋白酶K处理)。
4. 抑制内源性酶活性:使用过氧化物酶抑制剂等化学物质,以抑制组织或细胞中的内源性酶活性,以避免假阳性结果。
5. 孵育抗体:将特异性抗体加入到样本中,并进行适当的孵育条件下,使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6. 洗涤:使用缓冲液对样本进行多次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7. 标记二抗:加入适量的与抗体标记的二抗(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兔抗小鼠IgG)与上一步已结合的一抗结合。
8. 再洗涤:使用缓冲液对样本进行多次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9. 染色和可视化:加入合适的底物(如DAB)使其与HRP反应生成可见色素,形成免疫染色,以显示阳性表达的位置。
10. 目视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并根据染色强度和分布位置来评估阳性的免疫反应。
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的分子标志物、蛋白质表达水平及其分布情况,它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评估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of
Harvested Grafts
Cardiac grafts
transplanted into untreated
mice and mice exposed to
opera music were removed 14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respectively and studied
immuno- histochemically
with use of double
immunostaining.
Fresh 4-μm-thick graft
cryosections were incubated
with
anti-Forkhead box P3 (Foxp3)
(kindly provided by Pro-
fessor Kenjiro Matsuno [16],
Dokkyo Medical Univer-
sity, Tochigi, Japan)
polyclonal antibody;
incubated with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conjugated
anti-rabbit Ig
(712-055-152; Jackson
ImmunoResearch
Laboratories)
for anti-Foxp3; and
developed blue with Vector
Blue
(Vector Laboratories,
Burlingame, CA).
Cryosections
were then incubated with
rabbit anti-mouse type IV
collagen polyclonal
antibody (LB1403; Cosmo Bio,
Tokyo)
and peroxidase-conjugated
anti-rabbit Ig (55693;
Mitsu-
bishi Chemical, Tokyo) and
then developed brown with
diaminobenzidine (Vector
Labora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