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将进酒》最新2课时集体备课表格式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将进酒》导学案

高二语文《将进酒》导学案

高二语文《将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因声求气。

2、背诵诗歌,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感悟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吟咏诗韵。

3、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的不平之气。

【学习重点】因声求气【学习难点】吟咏诗韵学法指导问题导学流程问题答案及补充完善(一)关于乐府诗乐府是从汉到唐各朝设立的专门搜集民间乐曲和歌词以及制作乐章的管理部门。

这些个部门创作搜集的诗就叫乐府诗。

其特点是:1、形式自由和多样,有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种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杂言和五言诗。

2、它的杂言体诗完全是自由灵活的,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

(二)李白的乐府诗1、大量地沿用乐府旧题,或用其本意,或借古题写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或用古题写己怀。

如《蜀道难》2、李白的乐府诗是最为奔放的自由诗,完全突破了旧题乐府的创作模式。

一、新旧知识关联(一)旧知回顾1、请就句式特点区别乐府诗与律诗的不同。

2、无论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在诵读时,都要讲究声律。

近体诗除了要求对仗、节拍外,还尤为注意什么问题?学法指导问题导学流程问题答案及补充完善(三)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文本表层解读:(一)诵读诗歌要点:古典诗歌讲究声律。

朗读时要注意1、读准字音2、读准句读(句内节拍、联末韵脚、平仄、对仗)3、读准情感变化(二)因声求气朗读诗歌本诗以七言为主,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综,以散行为主,用短小的对仗点缀,节奏徐疾变化,奔放不随性。

温馨提示:因声求气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①长句一般比较舒缓,表达的情感比较柔和、沉痛、悲凉;因此,要读得比较缓慢、回旋。

短句一般比较急促,表达的情感比较轻快、愉悦。

因此,要读得比较快捷、有弹性。

(二)自主探究之新知学习认真阅读课本P39——40赏析指导《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勾画要点。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通道一中高二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课题《将进酒》主备人吴学菊备课组成员掌兰邦桂晓英丽群隆武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总课时一课时授课人集体备课内容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4、鼓励学生背诵全诗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2、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教法学法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

2、诵读引导法、探究谈论发。

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诗歌,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同时通过诵读提示的方式,让学生注意把握本诗的朗诵情感和节奏,从而更进一步的品味诗歌感情。

教具准备小黑板、录音播放设备、《将进酒》的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过程导学案二次备课(修改)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为“愁”而喝,怀才不遇,喝!仕途失意,喝!功业未成,喝!离愁别绪,也喝!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穿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狂言,因酒而成传世佳作。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小黑板出示】一个嗜酒如命,狂放不羁的李白跃然笔下,不过李白不仅能喝,而且也善劝酒。

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板书课题】新课讲授一、自主学习:背景介绍、解题1、解题【点拨】“将进酒”中的“将”读“qiāng”,为“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为劝酒歌,多为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将进酒》学案设计附板书设计

《将进酒》学案设计附板书设计

《将进酒》学案设计附板书设计《《将进酒》学案设计附板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目标可定为: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3.探究诗歌的热情,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走近诗人李白。

重难点: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酒是上天赐给人类的一种神奇液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酒也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品酒,犹如品味一段醇厚的历史风云,亲历一段浩瀚的文化旅程……余光中这样形容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呢?《将进酒》也许可以为我们解答—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佳作:《将进酒》。

二、了解背景。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相关知识:《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三、读出诗韵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指名读,教师进行指导示范。

3.听朗读录音,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四、品出诗情(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教案设计

《将进酒》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将进酒》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作者:教案编辑专员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

(2)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作者李白及唐代诗歌的发展概况。

(3)分析《将进酒》的韵律、意象、情感等诗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将进酒》。

(2)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作者李白及唐代诗歌的发展概况。

(3)分析《将进酒》的诗歌特点,如韵律、意象、情感等。

2.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李白的思想感情。

(2)深入理解《将进酒》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白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将进酒》,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李白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将进酒》中的意象、象征手法等诗歌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李白饮酒作诗的场景。

(2)引导学生感受李白的豪放洒脱和对人生的热爱。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将进酒》。

2. 结合课下注释,进一步理解《将进酒》的内容。

3. 思考:《将进酒》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4. 拓展阅读:选取其他李白的诗作进行阅读,体会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

六、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复习《将进酒》的前半部分内容。

(2)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李白诗作,激发学生对李白的喜爱。

2. 课堂讲解:(1)讲解《将进酒》的后半部分内容。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阜新市育才中学:陈守文
2012-09-19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古诗声律特点,掌握吟咏古诗的技巧方法。

(重点)能力目标:学会有感情的吟诵诗歌,提高古诗文诵读能力。

(难点)情感目标: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酒”的古诗句。

2、熟读全诗。

二、新课导学:
1、解题:
2、背景简介:
3、揣摩诗句、熟悉内容、把握情感、吟咏体会:
从用词的精妙、意象意境、表达技巧、句式、音韵等方面揣摩诗句、熟悉内容。

结合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及感情风格,把握情感、吟咏体会。

三、总结提升:
1、本节重点难点:掌握吟咏古诗的技巧方法。

学会有感情的吟
诵诗歌。

2、拓展训练:李白《行路难》
学习评价:
1、自我评价: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能力方面有哪些提升、
思想方面受到哪些教育?
2、当堂检测:吟咏《将进酒》
课后作业:背诵默写全诗。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将进酒》导学案(2)李白为何要如此狂饮?2.探索文本,把握诗歌的情感变化,体验诗人的浪漫精神。

(1)整首诗的情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找出诗歌中的相关诗句,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学习目标:1.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理解诗人情感的复杂。

1、向导诗人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被称为“诗仙”、“诗侠”、“酒仙”。

他坦率大方。

他喜欢喝酒、写诗和交朋友。

他的诗歌华丽、优雅、真诚、自然。

李白五岁时背诵刘佳,十岁时观看数百所学校。

15岁时,他创作了许多诗歌和赋,受到了一些名人的高度赞扬和奖励。

年轻的李白擅长剑术,喜欢当一名少侠。

公元725年,24岁的李白离开蜀国,带着一把剑来到这个国家,离开他的亲戚,远行。

他把30万两分散在扬州。

拜访首都的名人,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然而,十年的漫游,一无所获。

公元742年,李白42岁。

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性情率真的李白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才华出众,得到玄宗的厚爱,出游必相伴,与王侯卿相同游。

但他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公元744年,44岁的李白因权势人物的诽谤而被送金山,离开长安。

从那时起,他在长江和淮河徘徊,他的思想非常无聊。

公元755年冬天,安陆山起义。

隐居庐山的李白应李林王的邀请下山去见幕府,后来李林叛逆苏宗,被肃清。

李白被牵连并被判处流放在夜郎(现贵州省)。

他得到了赦免,中途返回。

他在旬阳(今江西九江)和宣城(今安徽宣城)之间旅行。

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将饮”原为汉代乐府的短歌《闹歌》的曲调,标题意为“饮歌”。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一年(752),是唐玄宗“给钱还”诗人八年后。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兴农中学高二语文组邹荣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吟诵诗歌,掌握诵读本诗的方法,能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悟读探究”的诗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复杂情感,理清情感变化线索2、自由探究李白豪饮的原因,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3、在诵读中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和艺术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2、培养探究的热情,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课重点感受诗歌复杂的情感和探究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本课难点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一、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我能做到的事:1、识记字音。

(给加线的字注音)将进酒()呼儿将出()金樽()岑夫子()钟鼓馔玉()恣欢谑()2、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

①会须()②恣欢谑()③沽取()④与尔同销()二、知识储备:借助网络搜索,我想知道的事:1、李白的生平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高二语文《将进酒》最新2课时集体备课表格式导学案设计.doc

高二语文《将进酒》最新2课时集体备课表格式导学案设计.doc

宁县一中高二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课《將进酒》主备人张文强备课组成员孙鹏肃何喜科孙维刚豆旺峰苏娟梅亢新明题课新课二课时总课时二课时授课人型授时集体备课内容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2 、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3.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 1 、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重点 2 、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难点 3.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教法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导学案2、导言:学生学习纠错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2、了解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大诗人,人称“诗仙”,是浪漫主义教学诗歌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行路难》等等与杜甫合称“李杜”过程3 、写作背景: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4 、解题:《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将:请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3、【课文解读及赏析】一、整体感知1 、阅读课文,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2、自读全诗,参照课文注释,读懂诗意,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3、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你从哪几个词看出?以愤激、豪放为感情基调从悲、欢、愁等词可看出4 、诗人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找出相关语句回答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悲伤—欢乐—愤激—狂放相关语句见课本5、本诗的主要意象有哪些?中心意象是什么?水、月、酒中心意象是酒二、深入赏析1 .诗人为何而悲?这里“水”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多角度来阐述为何而“悲”,可以从李白的经历、抱负等等方面来谈谈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又根据课下注释: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 年,而史载李白生于公元701 年,据此推算,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 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李白悲的是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壮志难酬,所以他悲从中来,而这种悲是慷慨生悲首句从空间写,次句从时间写,用了夸张的手法,大自然的伟大永恒和人类生命的短暂渺小形成强烈的对比这里“水”这一意象的寓意既指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愁苦,又指时空的永恒2 、诗人为何而欢?这里“月”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但这“欢”是借酒浇愁的“欢”,是暂时的“欢”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这里“月”这一意象的寓意既指情感的无奈,又指时空的永恒3 、诗人是如何表达愤激之情的?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主旨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诗人先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点明全诗主旨,集中表现了诗人离开长安时的愤激之情“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蔑视否定,“但愿长醉不复醒”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反抗,无力反抗,借酒消愁然后“古来”一联,以抒情的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再举出例子,引出陈王曹植,借以自况在内容上:(1)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和愤激之情(2)不同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夲诗中“但愿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在表达方式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曲达4 、又是如何表达狂放之情的?全诗中“酒”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 ! 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酒”是本诗的中心意象,它可寄寓表达欢悦、得意、失意、愁苦之情,但本诗表达的是失意、愁苦之情【课堂探究】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在《赠李白》中曾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拔扈为谁雄? ”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何看法?谈谈你的理解【课堂反思回顾】1、回顾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按诗人的感情发展的脉络练习背诵悲伤(夸张、比兴)整句↓欢乐(夸张)整句(重点句)将进酒↓愤激(化用)整散结合(主旨句)↓狂放(夸张)整散结合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2 、默写本课名句:(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2 ),千金散尽还复来(3 ),但愿长醉不复醒(4 )古来圣贤皆寂寞,陈王昔时宴平乐,(5 )五花马,,呼儿将出换美酒,【拓展延伸】一、李白诗歌名句积累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2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4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6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7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8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9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10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11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12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13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14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15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16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菩萨蛮》17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19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20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21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22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23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24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2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二、做基础训练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在《赠李白》中曾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 ”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何看法?谈谈你的理解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李白的“痛饮狂歌”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这是由他的傲世态度和狂放不羁的个性决定的,是其局限所在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课堂反思回顾】1、回顾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按诗人的感情发展的脉络练习背诵悲伤(夸张、比兴)整句↓欢乐(夸张)整句(重点句)将进酒↓愤激(化用)整散结合(主旨句)↓狂放(夸张)整散结合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学习总结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县一中高二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课 题 课 新 型 授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准备
《將进酒》
主备人 总课时
张文强
备课组成员 授课人
孙鹏肃 何喜科 孙维刚 豆旺峰 苏娟梅 亢新明
课 时
二课时
二课时
集 体 备 课 内 容
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 3. 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1、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 2、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多媒体
导学案
2、导言: 在中国文学史上, 诗与酒相从相随, 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 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 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 因 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 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 是“诗仙”, 又自称是“酒中仙”, 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 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2、了解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大诗人,人称“诗仙”,是浪漫主义 诗歌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将进酒》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赠汪伦》 、 《行路 难》等等与杜甫合称“李杜” 3、写作背景: 这首《将进酒》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 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 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 不以国事为念, 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 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 李白离开长 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 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 对酒当歌, 畅抒满腔不平之 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4、解题: 《将进酒》 ,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学生学习纠错
教 学 过 程


将:请之意《诗经· 卫风· 氓》中有“将子无怒”句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 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3、【课文解读及赏析】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 将进酒( 夫子( ( )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2、自读全诗,参照课文注释,读懂诗意,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3、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你从哪几个词看出? 以愤激、豪放为感情基调 从悲、欢、愁等词可看出 4、诗人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找出相关语句回答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 悲伤—欢乐—愤激—狂放相关语句见课本 5、本诗的主要意象有哪些?中心意象是什么? 水、月、酒中心意象是酒 二、深入赏析 1.诗人为何而悲?这里“水”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 多角度来阐述为何而“悲”,可以从李白的经历、抱负等等方面来谈谈 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又根据课下注释: 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而史载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据此推 算,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李白悲的是 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壮志难酬,所以他悲从中来,而这种悲是慷慨生悲首 句从空间写,次句从时间写,用了夸张的手法,大自然的伟大永恒和人类生 命的短暂渺小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里“水”这一意象的寓意既指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愁苦,又 指时空的永恒 2、诗人为何而欢?这里“月”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 人的旷达豪放, 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深蕴在骨 子里的豪情但这“欢”是借酒浇愁的“欢”,是暂时的“欢”以“我”天生有用之才, 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行路难》 ) ” 这里“月”这一意象的寓意既指情感的无奈,又指时空的永恒 3、诗人是如何表达愤激之情的?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主旨句 “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诗人先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点明全诗主旨,集中表现了 钟鼓馔玉(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


诗人离开长安时的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 的蔑视否定,“但愿长醉不复醒” 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反抗,无力反抗,借酒消愁然后“古来”一联,以抒情 的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再举出例子,引出陈王曹植,借以自况 在内容上: (1)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和愤激之情 (2)不同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愤激中略见昂 扬,夲诗中“但愿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方式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白,“钟鼓 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曲达 4、又是如何表达狂放之情的?全诗中“酒”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 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 狂放!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酒”是本诗的中心意象,它可寄寓表达欢悦、得意、失意、愁苦之情,但 本诗表达的是失意、愁苦之情 【课堂探究】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在《赠李白》中曾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拔扈为谁雄? ”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何看法?谈谈你的理解 【课堂反思回顾】 1、回顾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按诗人的感情发 展的脉络练习背诵 悲伤(夸张、比兴) 整句 ↓ 欢乐(夸张) 整句 (重点句) 将 进酒 ↓ 愤激(化用) 整散结合(主旨句) ↓ 狂放(夸张) 整散结合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 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 因愁而纵酒作乐, 因愁而慷慨愤激, 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 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2、 默写本课名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2) (3) (4)古来圣贤皆寂寞, (5)五花马,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千金散尽还复来 ,但愿长醉不复醒 陈王昔时宴平乐, ,呼儿将出换美酒,


【拓展延伸】 一、李白诗歌名句积累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做基础训练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在《赠李白》中曾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何看法?谈谈你的理解 李白嗜酒, 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 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 酒浇愁, 发泄情感, 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 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李白的“痛 饮狂歌”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 这是由他的傲世态度和狂放不羁的个性决定的, 是其局限所在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 【课堂反思回顾】 1、回顾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按诗人的感情发


展的脉络练习背诵 悲伤(夸张、比兴) 整句 ↓ 欢乐(夸张) 整句 (重点句) 将 进酒 ↓ 愤激(化用) 整散结合(主旨句) ↓ 狂放(夸张) 整散结合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 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 因愁而纵酒作乐, 因愁而慷慨愤激, 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 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学习总结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