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节选)......阅读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阅读训练(含答案)

阅读训练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②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老、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
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字以内)(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字以内)4.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0字以内)5.读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参考答案:1.知足安分达观2.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3.(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4.责任未了是人生最苦的事,责任完了是人生最乐的事。
(或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5.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对于“责任”的看待: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最苦与最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苦与最乐阅读练习及答案最苦与最乐阅读练习及答案关于《最苦与最乐》的阅读(三)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8分)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简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及原文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及原文《最苦与最乐》现代文阅读原文翻过来看,什么事最欢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开心,真是不能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欢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怪,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去,到处尽责任,便到处欢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欢乐。
欢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得意”,正是这种作用。
《最苦与最乐》现代文阅读题目11、选择。
“无入而不得意”在文段中最正确的意思是:()(2分)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没有进去,就什么都得不到。
C、没有经受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D、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逍遥自在的。
12、选段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13、结尾处“这种作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4、文段论证论点的方法有:道理论证,比方论证,对比论证。
请任选一种举例加以分析。
(3分)15、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一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3分)《最苦与最乐》现代问阅读答案11、(2分):D12、(3分):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1分)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欢乐(2分,“尽”字无写扣1分)13、(2分):尽责任所产生的效果(“尽”字无写扣1分)14、(3分,例子1分,说明2分。
此题意在考查分析技能,意近理通即可酌情给分)答案略15、(3分)(答案新奇独到,不求全都)略【阅读练习题】1.分别选择与以下两个例词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项。
《最苦与最乐》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最苦与最乐》阅读练习及答案(二)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痛苦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愈重大,负责的日子愈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选文第一段的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理解“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选文第1段的论证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最苦与最乐》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最苦与最乐》阅读练习题及答案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②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失意:②如释重负:8、按要求摘取原文词句填空。
(不超过规定的字数)(5分)①贫而不苦的原因:;②失意不苦的原因:;③老、死不苦的原因:;④人生真正的痛苦源自:;⑤人生最大的快乐是:。
9、上面三段文字可分为两个部分。
请说出这两个部分分别论述的观点。
(2分)第一部分(①②段):第二部分(③段):10、第①段文字运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2分)11、第③段中所说的“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2分)12、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古往今来,许多哲人志士写下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名言。
请你写出这类名言中的任意两句。
(2分)①②答案:7、①不得志。
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2分,一个词语1分)8、①知足;②安分;③达观;④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⑤应尽的责任尽了。
(5分,一小题1分)9、第一部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分,一小题1分)10、使文章语言更加流畅。
(2分)11、尽责任之后的快乐。
(2分)12、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阅读训练(含答案)

阅读训练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②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老、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
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字以内)(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字以内)4.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0字以内)5.读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参考答案:1.知足安分达观2.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3.(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4.责任未了是人生最苦的事,责任完了是人生最乐的事。
(或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5.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对于“责任”的看待: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最苦与最乐》阅读练习与答案

15《最苦与最乐》练习与答案一、基础训练(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契.约()讹.诈()斟.酌()弄巧成拙.()(二)、解释下列成语。
(l)心安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悲天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本文选自,作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字,号任公,别号。
(四)、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l)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五)、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A、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
B、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少年中国说》不是梁启超的文章。
D、《谈语言》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六)、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缺主语,删掉“使”字)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
(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
(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七)、有时,当父母的往往喜欢这样抱怨自家的孩子:“你看,人家的孩子……”这句话说得节省又含蓄,不过,个中滋味也只好由那“自家的孩子”慢慢地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苦与最乐》(节选)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1.分别选择与下列两个例词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项。
①例:如释重负
[ ]
A.爱不释手
B.疑团冰释
C.注音释义
D.期满释放
②例:海阔天空
[ ]
A.空城计
B.空中楼阁
C.计划落空
D.空旷地带
2.文中有一句话“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如果用一个人们熟知的成语代替,这个成语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选择原文填空。
(不超规定的字数)
①贫而不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失意不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老死不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生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0字)
(不
⑤人生最大的快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过7字)
4.第一段文字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成文章语言流畅气势。
5.第三段中所说的“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6.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古往今来,许多哲人志士留下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不少名言。
请写出三句名言。
7.“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句话的意思是:快乐的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请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A② D
2.知足常乐
3.①知足
②安分
③达观
④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⑤尽责任
4.排比设问
5.尽完责任后,愉悦的心情。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