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11.5密度与社会生活》

九年级物理《11.5密度与社会生活》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³),因此密 度的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³)。
02 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密度与物质鉴别
通过密度鉴别物质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同的 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通过测量 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的种 类和纯度。
密度比较法
通过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可以 判断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例 如判断金属的纯度、鉴别宝石的 真伪等。
实践操作
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密度的概念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例如 ,通过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理论学习
通过学习密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密度知识。同时,了解密度的物 理意义和单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密度的概念和应用。
练习和巩固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巩固,可以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如何将密度知识与其他物理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
01
02
03
联系热学知识
密度与物质的热膨胀系数 有关,了解密度的变化可 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热 学知识。
整合力学知识
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重力 加速度有关,了解密度的 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理解力学知识。
VS
实验结论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同物质具有不 同的密度。密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有广泛的应用,如鉴别物质、选材、制造 等。
05 密度与社会生活的思考与 讨论
如何更好地利用密度知识服务社会生活?
01
工业生产
密度知识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金属铸造、石油开采、食
品加工等。了解密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提高产品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及其计算公式2. 密度的影响因素3. 密度的测量与实验4. 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5. 密度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影响因素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密度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密度的特性。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密度的重要性。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密度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基本含义。

3. 分析影响密度的因素,让学生了解密度变化的原因。

4. 进行密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现象。

5.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讲解密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冰块、木材等,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密度的物体在同一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加深对密度特性的理解。

3. 问题解决:提出实际问题,如船舶的载货量与密度的关系,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密度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密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提出的创新观点。

密度与社会生活学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学案
总结:一般物质热胀冷缩,水在4°c时密度,高于4°c,温度升高,
密度,低于4°c,温度降低,密度,水凝固成冰体积密度即水在0—4°c存在反常膨胀。
3、学生自学密度与物质鉴别(p23—24)
(1)可见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但是要准确鉴别物质,还需从它们的颜色、、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区分它们。
反馈检测
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ρ铜=8.9×103kg/m3)。
4、一个瓶子装满水为32g,装满酒精质量为28g,求空瓶子的质量和容积。(用两种方法求解)
☆☆中考连接☆☆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1、(2007四川绵阳)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A被神六“”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B密闭容器内的冰融化成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密度知识应用,使学生从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设计
【自学指导】1、自学21页及22页前3段,回答下列问题。
(1)飞机以及航空器材中,常采用、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料。
(2)回答想想做做中的两个问题。
(3)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由密度公式可知,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体积、密度。
(4)自然中胀冷缩最为,固体
液体密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2、自学22页第4段至23页前两段,ρ水=1×103kg/m3=g/cm3
ρ冰=1×103kg/m3=g/cm3如果把1g的水凝固成冰,体积怎么
变化?
1g水的体积v =
1g冰的体积v =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一定质量的水凝固成冰体积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D矿泉水和调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

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与社会生活

Click to add Text
谢谢
评价方式 做完举手,做的正确的加个人分
分值:
1分
巩固练习 简述自来水管被冻裂的原因?
感受中考
(2010辽宁沈阳,13题)如图4所示,点燃蜡烛 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 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 小 上升 度变________,所以热空气________(填“上 升”或“下降” )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 带动扇叶转起来。
活动二,学会运用密度公式判定空心问题
任务1:一个铁球的质量是2.2kg,经测量体积为
0.4x103cm3,问这个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 (ρ铁=7.9g/cm3)
要求:每一名同学独立计算后,小组讨论汇总解
题方法有几种,并派代表展示在白板上(代表 可多名)
评价方式:书写工整,每种方案正确+2分;讲
解思路清楚,声音洪亮+2分
学习目标
第十一章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
通过活动一,了解温度对密度的影响 通过活动二,学会运用密度公式判定空心问题
2
石家庄市第九中学
初中物理
闫晓慧
活动: 时间
自学课本第21页——23页内容后, 完成作业手册第13页第三题第5题 自学时,把概念和重要的语句用红笔 勾出,独立完成习题。 阅读时间4分钟,做题时间3分钟
时间: 8分钟
活动二,学会运用密度公式判定空心问题
任务2:一个铁球的质量是2.2kg,经测量体积为
0.4x103cm3,问这个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 (ρ铁=7.9g/cm3) 空心的体积为多少?
要求:小组讨论
评价方式:随机点名 时间:2分钟 分值:2分
V空=V总-V实

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与社会生活》学案姚哥庄中学初二物理组2012.12【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能解释有关现象。

2.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景导入】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冬天室外盛水的缸为什么会“冻”破?一、复习提问1、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有哪些单位?2、铁的密度是7.8×103 ㎏/m3 ,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铝的密度是2.7×103 ㎏/m3 ,质量相等的铁和铝,哪一个体积大?二、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密度与温度实验:将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一会,乒乓球就会复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球内空气的体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质量呢?那么球内空气的密度如何变化?结论: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0至121页有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课本图6.4-1,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为什么能转起来?2、风是怎样形成的?3、冬天,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知识点二:密度与物质鉴别请同学们判断一下:1、一个质量为4㎏的铅球,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3,这个铅球是纯铅的吗?(通过计算说明)2、某一同学测得某个体积是36 cm3的铜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三、能力提升通过以上学习,相信同学们关于密度的应用收获很多,请高度概括一下,这样更有利于记忆。

四、能力展示1(2010年浙江温州)小明为了检验运动会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A.观察铜牌颜色B.测铜牌的质量C.测铜牌的体积D.测铜牌的密度2. (2010湖北宜昌)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3. (2010年广东梅州)去年3月以来,发源于墨西哥的H1N1流感病毒迅速向全球蔓延。

第十一章第五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第十一章第五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第十一章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密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4)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讨论密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的应用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意义(2)通过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重点内容:(1).能用有关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正确应用密度的定义式及变形公式计算物质的体积和质量。

难点内容:(1).应用密度的定义式及变形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混合物质的密度、体积、质量等有关方面的计算。

(3)判断物体实心、空心.[课前预习学案]知识回顾1.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是2.(1)利用公式求密度。

(2)利用公式求质量。

(3)利用公式求体积。

3.密度的单位有和,换算关系为水的密度为,物理意义是:体积为的水,它的质量为。

4.密度知识在生活有哪些应用价值呢?至少说出三种探求新知5.密度与温度关系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后,密度变。

从而向运动,而周围温度的气体会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

6.水的反常膨胀规律是:4℃水的密度最。

当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升高,水的密度会变得越来越;当温度底于4℃时,随着温度升高,水的密度会变得越来越------7.怎样利用密度的知识鉴别一枚金戒指的真伪?说出你的鉴别方法:--------8.质量相同的水,遇冷结冰后体积会变,而质量保持,这是因为水结冰后密度变。

这说明密度除了与物质的种类、温度有关外,还与物质的有关。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第五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第五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学案 新人教版

《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能解释有关现象。

2.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景导入】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冬天室外盛水的缸为什么会“冻”破?【合作探究】任务一:阅读课本P21第一段,概括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并举例说明:1.分组讨论,每组分别发言。

2.提出不懂的知识点,师生共同解析ABC任务二:阅读《密度与温度》,回答◇冰箱中的气球体积变,火炉边的气球体积变,可见物体有“”的性质。

1、密度与温度关系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后,密度变。

从而向运动而周围温度的气体会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

2、水的反常膨胀规律是:4℃水的密度最。

当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升高,水的密度会变得越来越;当温度底于4℃时,随着温度升高,水的密度会变得越来越。

3、质量相同的水,遇冷结冰后体积会变,而质量保持,这是因为水结冰后密度变。

这说明密度除了与物质的种类、温度有关外,还与物质的有关。

任务三:阅读《密度与物质鉴别》,回答1、密度的应用:(1)利用公式求密度,利用密度鉴别物质;(2)利用公式求质量。

(3)利用公式求体积。

2、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立方厘米,它是真金的吗?你能想出多种鉴别方法吗?任务四:影视中拍摄房屋倒塌砸伤人的特技镜头时,常选用泡沫塑料做道具,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我的收获】对照目标,说出你的收获。

【达标检测】1..关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B 密度小的物体,其体积一定大C 质量相同的物体,其密度一定相同D 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密度可能相同2.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不变B 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C 质量变小,体积变大,密度变小D 质量变大,体积变大,密度变小3.已知ρ铁<ρ铜<ρ铅,用铁、铜、铅制成的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球,其中体积最大的是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2. 密度公式的推导及应用3. 生活中的密度现象分析4. 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解析5. 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密度概念及应用。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分析生活中的密度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视频素材2. 实验器材:测量容器、液体、固体物品等3. 练习题及答案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提到的空气密度,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密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现象,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4. 应用: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密度问题,如浮力、沉没等,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6.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第一章:密度概念的引入】教学目标:了解密度的定义和特性能够描述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密度定义的解释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密度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教学方法: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举例说明密度概念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密度的存在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素材密度相关的科普视频或动画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提到的空气密度,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
温度低,密度变大。

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课前预习学案
1、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我们通过对前面学习知道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冰的密度上0.9×103kg/m3,那么大家来计算一下1kg水的体积是多少,当这些水结冰后,冰的体积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