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实践论文---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实践环节论文
之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目录
一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1~2 1.1初等教育
1.2中等教育
1.3高等教育
二教育资源投入 -------------------------------------3~4 2.1 教育经费总量不足
2.2措施
三大学生素质和就业 -------------------------------------5~7 3.1就业问题
3.2就业素质
3.3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素质培养的建议
关于中国教育事业的思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国家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人才的推动,而科技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更是我国针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庆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由此可看出教育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的差距,无论从教育机构的数量、质量、还是从培养培养出人才的数量,质量来看,都有长足进步。
一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1.1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或称基础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作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通常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儿童。这种教育对提高国家民族文化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各国在其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都把它定为实施义务教育或普及教育的目标。
在中国,新中国之前的初等教育事业很不发达, 文盲众多, 文化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初等教育包括儿童和青年、成人两种。对
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小学,给儿童
以全面的基础教育;对青年和成人
实施初等教育的工农速成初等学
校、业余小学、识字学校等,给
受教育者施以相当于小学程度的
教育。人民政府从国家的实际情
况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方
针,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使初
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据统计,
1981年全日制小学校数已从1949年的 34.68万所增加到88.05万所;小学生数从2439.1万人增为13972万人,共为国家培养 3亿多有文化的劳动后备力量。此外,培
养了几千万业余小学毕业生,扫除文盲1.37亿人,使农村青壮年文盲比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80%以上下降为30%,职工文盲比例从60~70%下降为8%。学龄儿童入学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20%左右提高到93%左右。
1.2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包括普通中学和中等专业教育。普通中学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学制均为三年。普通中学的课程有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生理卫生、劳动技术等。对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学校给予奖励。
截止到2002年统计,全国共有初中6.56万所(其中职业初中984所),在校生达到6687.43万人(其中职业初中83.37万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8.3%。全国初中专任教师(含职业初中)为346.77万人。整个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成人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共有学校3.32万所,在校生2913.85万人。
1.3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性质。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1022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为108.36万人和340.87万人;全国招收研究生7.25万人,其中博士学位招生1.50万人、硕士学位招生5.73万人、研究生班研究生200余人,在学研究生达到19.89万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962所,招生 100.14万人,毕业82.57万人,在校学生282.22万人。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包括成人高等学校)为623.10万人。
总体说来,我国无论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亦或是高等教育,都已经趋于完善的地步,教师水平整体上升,教育质量整体上升,教育机构更加正规化,普适教育更加广泛。当年,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地区间教育水平的不均衡发展,教
育资源分配东西部差异大等。由于教育是一比较广泛的课题,所以本文主要从资源投入和大学生素质两个方面加以叙述。
二教育资源投入
2.1 教育经费总量不足
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基本保证条件之一,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大小反映一个国家的政府为教育发展做出的财政贡献。国际上通常用一个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作为衡量一国政府教育的重要指标,该指标与公共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指标一起,成为较为全面反映一国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保持了在国际上较快的势头,然而,教育投入却与此不相协调,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直处于低下水平。1993年,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将政府拨款作为发展教育的主要资金来源为保证有足够的教育经费来源,政府规定到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要达到4%;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例全国不低于15%;省级政府一般应达到20%以上.然而,令人忧虑的是,虽然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占GDP的比例一直在2-3%之间徘徊.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2002年世界竞争力年鉴评价,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很低,在49个参评国家和地区中位于第47位.该比例至2001年达到最高,为3.19%,离4%的目标尚有一定距离。
2000年,OECD国家和非OECD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平均水平分别为5.2%和4.9%。OECD29个成员国除了希腊、日本和土耳其三国外,该比例均在4%以上;在15个发展中国家的非OECD成员国中,也仅有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菲律宾和乌拉圭等4个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低于4%。
从上面可以看出,仅从投入“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看,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还是比较少的,再加上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分到每个地区的经费势必不足以改变当前形势对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带到实践环境中去,转化成有用的力量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对于实践环节和科研设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