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图变更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秦朝的面积为:354.69万平方公里西汉的面积为:666.37万平方公里东汉的面积为:654.62万平方公里西晋的面积为:615.5万平方公里唐(高)面积:1251.19万平方公里唐(玄)面积:889.59万平方公里北宋的面积为:450.56万平方公里元朝的面积为:2122.74万平方公里明朝的面积为:1233.38万平方公里清朝的面积为:1284.65万平方公里民国的面积为:1141.8174万平方公里现今中国的国境南邻越南、老挝和缅甸;西南与印度、不丹、尼泊尔接;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部;正北与蒙古接壤;东北则和俄罗斯东部、朝鲜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望。
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中清朝极盛时疆域:被认为是中国疆域原型华民国时期的秋海棠叶形状,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的又有改变,成为被喻为“雄鸡”的形状至今。
期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九州远古之时,华夏先民主要聚居于黄河中下游一带,即中原地区。
在其周边,则环伺其他部族,是谓戎狄。
传说中的黄帝时期,曾尝试划野分州,置万国,其说固然荒诞,但也表现时人已有疆域观念。
[1]夏朝以前的历史,由于没有当时的文献,只有传说和后世的记载为凭。
据传在禹生活的年代,洪水泛滥,禹受命治水,他历时十三年[2],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3][4]。
据后世史载,禹在治水过程中踏遍天下山川,划为九州。
其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九州。
以今日来看,冀州在今山西及河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兖州则在今河北与山东省部分地区;青州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徐州在今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淮水以南之江苏省与安徽省则为扬州;荆州在今天的两湖;豫州指今河南省;梁州指四川省与陕西的汉中地区;雍州包括了今天的关中与甘肃东部夏商西周夏商西周三代,中国疆域处于混沌状态。
中国历代领土变化

中国历代领土变化这里的中国领土主要指的是历史上中央政权的势力范围,绝没有破坏民族团结之意。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
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约210万平方公里。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疆域大体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出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围。
有人认为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都可能是汤都西亳。
成汤灭夏至盘庚五迁,始居于殷。
面积大概320万平方公里。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
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
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
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当时周朝疆土北方封国燕,已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肃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疆土变化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疆土变化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由秦始皇嬴政建立,以咸阳为都城。
西汉(前206年—8年),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王朝。
由汉高帝刘邦建立,以长安为都城。
东汉(25年—220年),中国第三个大一统王朝。
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以洛阳为都城。
三国(220年—280年),东汉灭亡后,分裂为三国。
魏文帝曹丕建立了魏国(220年—266年),汉昭烈帝刘备建立了蜀汉(221年—265年),吴大帝孙权建立了东吴(229年—280年)。
西晋(266年—316年),中国第四个大一统王朝。
由晋武帝司马炎建立,以洛阳为都城。
东晋(316年—420年),这是一个偏安南方的政权。
由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以建康为都城。
当时的北方处于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一个十分混乱的时代。
南北朝(420年—589年),这是一个大分裂的时代。
东晋灭亡后,南方依次是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个朝代。
北方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被北魏终结,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两个国家,550年,北齐取代东魏,556年,北周取代西魏。
577年,北周灭亡北齐。
581年,隋朝取代北周。
589年,隋朝灭亡南陈,南北朝结束。
北魏(386年—534年)与刘宋(420年—479年)对峙北魏(386年—534年)与南齐(479年—501年)对峙西魏(535年—556年)、东魏(534年―550年)、南梁(501年—557年)三国鼎立北周(557年—581年)、北齐(550年—577年)、南陈(557年—589年)三国鼎立隋朝(581年—618年),中国第五个大一统王朝。
由隋文帝杨坚建立,以长安为都城。
唐朝(618年—907年),中国第六个大一统王朝。
由唐高祖李渊建立,以长安为都城。
唐高宗在位时期的疆域唐玄宗在位时期的疆域安史之乱后急剧收缩的疆域两宋(907年—1279年),这是一个小分裂的时代。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北宋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的辽朝、夏景宗李元昊建立的西夏复现三足鼎立之势。
第二讲中国历代疆域和政区变迁

南北朝时期:疆域在东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主要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江苏、安 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隋唐时期疆域
隋朝疆域:统一南北 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 中国大陆、台湾、蒙 古国、俄罗斯远东地 区和越南北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府州制度的沿革
府州制度的起源 府州制度的演变过程 府州制度的职能和特点 府州制度的影响和意义
特别行政区的设置和变迁
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和特点 特别行政区的设置历程 特别行政区的功能和作用 特别行政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
中国疆域和政区变迁 的影响
对政治的影响
疆域和政区变迁影 响政治稳定和民族 团结
疆域变迁原因: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军事征服及政治统一等
疆域变迁影响: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推动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交流 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疆域
曹魏时期:疆域主要在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河南、河北、山西和陕西等地。
西晋时期:疆域在曹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主要在长江流域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湖北和湖 南等地。
中国历代疆域和政区 变迁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壹目
录 文 本
贰 迁中
国 历 代 疆 域 变
叁 迁中
国 历 代 政 区 变
肆 变中
迁国 的疆 影域 响和
政 区
第一章
添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标题
第二章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夏商西周时期疆域
夏朝:约210万平 方公里
商朝:约320万平 方公里
西周:约100万平 方公里
历朝历代疆域图,看清民族演变,历史变迁!

历朝历代疆域图,看清民族演变,历史变迁!秦朝公元前221年,始皇帝一统天下。
秦朝初年,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败百越,开拓五岭,疆域迅速扩展,东部南部临海,西部扩展到甘肃四川,云南,广西也纳入版图,巅峰时期的领土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
西汉西汉时期,匈奴势力渐衰,汉宣帝后期,匈奴称臣,闽粤地区的独立势力也纳入中央版图,整个西亚、中亚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朝廷实际控制区域约为666万平方公里,但是宣誓效忠,表示臣服的势力范围加起来,约有3000万平方公里。
东汉东汉时期领土面积,较西汉时期有所衰减,约为654万平方公里。
魏晋南北朝以及五胡十六国时期,历史纷乱,战争频仍,略过不表。
隋朝隋朝建立后,隋炀帝率兵攻破南陈,完成大一统伟业,但是高句丽等汉朝时期的领土仍未收回,在公元605年吞并林邑后,向西继续征讨吐谷浑、伊吾等地,疆域达到有随一朝的极致,约为467万平方公里。
唐朝盛唐时期的疆域,基本上都是太宗李世民打下来的,高宗及武则天时期,唐朝的版图面积达到了极致,国土面积达到了1237万平方公里,南至如今的越南河内,北至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东到吉林通化。
宋朝南北宋时期,由于长期送到少数民族的压制,疆域面积一直不大,巅峰时期,收复了河湟地区,领土面积也仅为287万平方公里。
元朝元朝虽然短暂,但是却是我国历史名副其实的领土最大的朝代,实际控制区域约为2200万平方公里,元朝骑兵更是饮马多瑙河畔,被欧洲人惊呼为“黄祸”。
明朝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朝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大部分时期的领土面积为600万平方公里,明成祖朱棣时期,广阔的漠北也被纳入到领土版图之中,只可惜,朱棣逝世后,对这些领域失去了控制。
清朝清朝是奠定我们现如今版图的朝代,当时北控大兴安岭,西到巴尔喀什湖,难道南海诸岛,鼎盛时期的国土面积可以达到1310万平方公里。
来自: Zhangguolin39 > 《世说新语》。
中国历代疆域图:从秦至清的王朝更替和疆域变迁

中国历代疆域图:从秦至清的王朝更替和疆域变迁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秦秦朝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秦始皇嬴政建立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五年。
秦兼并六国后的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
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率领50万秦军平定百越,疆域面积迅速扩展,达340万平方公里左右,全盛疆域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为西汉巩固汉地奠定基础。
西汉(前202年—9年)西汉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称帝,建国号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西汉极盛疆域东并朝鲜、南据交趾、西逾葱岭、北抵大漠,国土面积达609万平方公里。
东汉(25年—220年)东汉在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新莽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出身的刘秀趁势而起。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相对西汉国土有所收缩,尤其是在朝鲜半岛和西域。
三国(220年—280年),曹魏(220年—266年)/蜀汉(221年—263年)/东吴(229—280)三国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西晋(265—316年)西晋西晋由司马炎建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领有孙吴疆域。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国土面积达543万平方公里。
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肃、云南,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东晋(317年-420年)东晋/前秦东晋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
较西晋相比,东晋疆域大大收缩,偏安南方一隅。
一张图看懂中国历代疆域变迁(上)

一张图看懂中国历代疆域变迁(上)秦并天下公元前231年,也就是秦始皇开始他统一天下大业的前一年,秦国对东方六国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其疆域已经几乎与后者加起来一样大——北面已经占据了今天的山西,隔太行山与赵国接壤,南部囊括巴蜀并夺取了楚国的黔中郡,进入今湖南省西部并推进到了长江中游,向东的触角则推进的更远,已经沿黄河深入东方与齐国(今山东地区)接壤,并将赵魏两国隔开。
自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秦国也升级为秦朝,其疆域东至大海和朝鲜西北,西达临洮、羌中,北据黄河经阴山南麓直至辽东,南抵北向户(房屋门向北开以迎阳光,说明以达北回归线以南),大致位于南岭之南。
虽然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大业,但秦始皇并未满足,他在统一六国后继续开疆拓土。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睢率50万大军分五路,一路攻取东瓯和闽越(浙江、福建),两路攻南越(广东),其余两路攻西瓯(广西)。
东南方向进入到今浙江南部和福建地区,削去闽越部落无诸等王号,置闽中郡,从此福建正式纳入秦朝版图。
南部则一直推进到今广东、广西一带,并在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在西南开辟了起自四川宜宾的五尺道,深入云贵高原;在西北方向,秦始皇派蒙恬率10万大军主动出击,将匈奴逐出河套,夺回了黄河之南的“河南地”,将领土拓展到了河套地区,并迁徙3万户到那里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并将陇西、北地、上郡的西北界推进到了黄河一线。
到秦始皇死去的那一年(前210年),秦王朝已达到极盛,东临大海,北抵河套至阴山之北,南至大海,西南达到了今云贵地区,但这一盛况并未维持多久,第二年,埋葬秦王朝的大起义就爆发了。
汉武雄风公元前202年,击败项羽的刘邦在定陶继位称帝,由汉王升级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但此时他能控制的疆域相比于前朝来说却小得可怜,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拓的疆土几乎全部丧失殆尽,更不用说东方还有7个他未能完全控制的异姓诸侯王了。
由于秦末战乱与楚汉争霸,北方匈奴趁虚而入,重新占据了河南地,这导致西汉初年的北界还不如战国末年;南方天高皇帝远的岭南三郡落入了秦朝龙川令赵佗之手,闽越地区的统辖权也已丧失;西南夷也不复通,西南部的疆界退缩到了棘道(今四川宜宾地区)。
中国版图变迁

以下是各朝疆域大致地图,解释和说明不当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秦(前221-前206),率先统一中国,但面积不足今天的一半。
北边以秦长城为界,其中辽宁等地的长城现已无存。
汉(西汉,前206-25,东汉25-220),两汉疆域大致相仿,疆域拓展到西域,包括今天的甘肃、新疆和中亚部分地区。
唐(618-907),再次统一,西域面积进一步扩大,包括了外蒙古、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地区,朝鲜和越南的部分地区,总面积超出了今天的中国。
北宋(960-1127),疆土骤然缩小,甚至失去了北京,面积略小于秦朝。
南宋(1127-1279),进一步缩小,北部以淮河为界。
元(1206-1368),疆域骤然扩大,包括了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远东部分、库页岛,直达北冰洋。
明(1368-1644),疆域大为缩小,但仍包括很大一部分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库页岛。
清(1616-1911),初步形成今天的中国,仍多出外蒙古、黑龙江以北地区、库页岛、新疆以西部分地区。
至此,库页岛已连续七个世纪在中国的版图之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张夏朝的地图,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关于夏朝有非常多的传说,夏朝在二里头的遗址是有可考的证据。
我们现在先观察一下夏朝的地图,上面是一张夏朝略缩图和夏朝地图。
夏朝建都在黄河北岸的山西安邑(今山西安邑县)。
在当时属于夏王朝有很多的小部落,从略缩图可以看出。
这些小的部落经常受到夏朝的君主欺压,夏朝建立之出,这些部落还都派人到安邑去朝贺进贡。
到了泄时也就是(前1823年---前1808年)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落诸侯爵位。
经过了几次传为,廑(前1727年---前1707年)时,夏朝已经衰落了。
传到发时,各个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夏朝的势力比起那些部落的联合,只能是望尘莫及了。
然而当时商部落已经在夏都的东部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郑州建立起来了势力,然而在这里我介绍一下,周部落就是后来西周,周部落在夏朝时候,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一个中等部落,势力也比不上商朝的力量。
夏朝直到暴君夏桀,已经名存实亡了。
但是夏桀很会享受,他用人当坐骑,并且修建酒池肉林,同时还与美女妹喜天天在后宫作乐。
各个部落终于忍不住了,夏朝的子民也已经愤怒了。
此时商部落的商汤已经有足够的势力可以灭掉夏朝。
终于在伊尹的辅佐下与夏桀在鸣调打了一仗,夏军打败,夏桀也被流放到了安徽巢湖地区。
商汤在步骤亳建立起来了第一个都城。
根据史书记载,夏桀的儿子獯鬻却是北漂了利用他的能力和智慧重新建立起来了一个第二王朝,当然了历史上就没有什么太多记载,但是到了战国时,荤粥、鬼方、猃狁逐渐演变成西戎、犬戎,到了秦朝以后,就改成匈奴了。
还有记载荤粥则是鬼方的前身,在夏朝叫荤粥,商朝时称鬼方,尽管说法不一,但是我们考证的是獯鬻当时到了荤粥这个地方将一些夏朝的管理经验以及文化待到了这个地方,逐渐荤粥的生产力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从而扩大了势力,更加成为中原的威胁。
给商朝、周朝以至于以后的秦汉都增添了很多的烦恼。
由于商朝在河南,因此,与夏朝相比则更加靠东部了。
然而商朝却多次迁都,最后定都在殷,今河南安阳。
商朝西北部地区的鬼方和羌方则是后来的犬戎和西戎,大家可能要想,那荤粥呢?别着急,此时的荤粥只是一个很小的部落,然而在周朝却成了势力。
鬼方当时在,陕西内蒙一代,此时的商朝也更加扩充了自己的地盘。
商朝时期,各个原始部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也都纷纷促进了自己的生产活动。
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就出现了剩余产品,这些剩余产品就可以拿出去交换,就是以后的贸易。
有了贸易的开展整个时代又进了一大步。
商朝开始的几代国君还都非常贤明,但是到中期一些贵族都安于享乐,此时盘庚为了让这些享乐的贵族有一种吃苦奋斗的精神决定进行一次大迁都,就是殷(安阳)。
商朝最后一个国君商纣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不但享受的手段超过了夏桀,以至于刑法的手段更加凶狠,此时西部的周部落却逐步崛起。
内忧外患,国力衰退,荒淫无道,此时商朝已经背离民心风雨飘摇了,最终在牧野地区与周朝打了一仗,葬送了商朝的命运。
周朝建立了,有两个国都,因此也就分出西周与东周了。
周朝原本是黄土高原的古老部落,但是慢慢地经过风雨变迁,加之辛勤劳作,使得他们形成了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周部。
他最先定都陕西长安县西北地区,称为西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被犬戎侵占了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北)以后,周平王迁都到河南洛邑,史称东周。
在西周时期,中国的版图可谓是非常丰富,周武王的与周成王的分封诸侯,加之周公旦的辅助,使得当时中国的版图异彩纷呈。
也为日后的周朝统治买下了隐患。
在西周初期,君主鼓励人民努力生产,但是到了周厉王实行了专利法,并且还不让老百姓议论朝政,终于在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也恰恰从那时候起,就开始有文献记载历史的事情。
到了周朝末期,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地步,同时文化的发展成为了当时社会进步的主流,各个诸侯也都发展扩大了,大的诸侯实力已经超过周王室了。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周王室被迫东迁。
此时的犬戎则占领了镐京,同时犬戎总是侵犯中原,在东周时期,犬戎尽管老实了一阵大多是看尊王攘夷的能力。
犬戎、荤粥的首领也很聪明,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中原诸侯联手,能把这些自己灭掉,所以就小规模侵犯,并没有形成大规模战役。
由于诸侯逐步发展起来,东周此时的实力只是一般诸侯的力量,因此诸侯之间的战争形成了东周的第一个时期--春秋。
此时的春秋基本上都在中原,燕国靠北部(今北京一带)、秦国靠西部(今陕西西安一带)、楚国在南部(今湖北一带)、齐国(山东临淄一带)、吴越在东南(上海江苏一带)。
此时的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纷纷是强国,并且纷纷发生战争。
几个著名的诸侯公史称“春秋五霸”;但是说法不一。
我们列举著名的: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楚庄王(芈旅)、秦穆公(赢任好)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此时,在春秋末期,晋国的实权被六家大夫把持,他的霸主地位被吴越争去。
然而在内部,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三家大夫把晋国分了,形成了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齐、楚、燕、秦是本身固有的地盘,赵、魏、韩是从晋国分出来的。
战国七雄也纷纷争夺地盘,在西部逐渐崛起的秦国却在一步一步走向壮大,直到秦嬴政执政时期,纷纷消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嬴政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大家可能纷纷都有疑问,那么原先的荤粥、犬戎还活动么?别急,我现在先做一个伏笔。
荤粥成为了匈奴,以后继续侵犯中原。
西戎,分了好几个部分,其中有的与周朝融入到一起成为诸侯;一部分继续西迁,由于他们打破了传统的生产制度,纷纷转向畜牧业,也就是日后的游牧民族。
秦国统一了六国以后,建都咸阳(今陕西咸阳)。
我们从图上看出来:原来的荤粥成为匈奴,还有一支是西周时期的小部落和诸侯,西周有一个箕子的封地是鲜,就是地图上的朝鲜。
至于北部的小部落到秦朝时就统称为胡,后人成为胡人。
原来的西戎,成为了少数民族的聚集区,地图上是羌。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实行了郡县制,取消分封制,但是北部的匈奴屡屡进攻,他就开始修筑长城。
由于暴敛横征,秦朝的统治被西汉推翻了。
刘邦建立了汉朝,建都长安(今陕西长安)。
汉朝时期,匈奴占领了北部大面积地区,羌则是西南地区,原来的胡,则是鲜卑乌桓,在汉朝时候,消灭了卫满朝鲜。
汉朝时期的与匈奴产生了长期的战争。
西汉与匈奴长期战争以后,又和亲,结束了长期战争。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西域各个国家的外贸,开辟了丝绸之路。
西汉末期,由于帝国的衰落和皇室的动荡,疆域萎缩。
东北撤销了真番、临屯二郡。
西南地区由七郡变成五郡,并且放弃了海南岛与象郡。
王莽篡汉时期已经仅剩秦朝时的疆域,西域各国因为汉帝国的衰落而逐渐脱离管制。
东汉王朝末年,中原战乱不断。
遂放弃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
河套、陕北、晋西北、河北北部地方先后放弃。
高句丽与林邑两国蚕食东北及南方国土。
只有西南地区扩展至大盈江一带。
公元25年,在绿林农民起义下,王莽政权被农民推翻。
参加过绿林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东汉光武帝。
在西汉时期,外戚专权已经形成汉朝的一种格局,到了东汉也没有改变这种格局,到了东汉后期,不仅外戚何进掌握朝政而且宦官也参与进来。
到汉献帝时期大权被曹操掌握,东汉王朝形成了又一个著名的分裂时期,三国。
三国时期长达98年,曹操掌权的魏为北方的强国,蜀为刘备率领,吴是孙权带领占领南方。
三国时期的我在这里就不作介绍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但是经过多年分割的局面,最终魏国占领了上风,可是魏国的司马懿则是把握曹氏大权,直到他的孙子司马炎彻底推翻了魏国,三国局面结束,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
晋朝分了两个阶段,西晋和东晋。
史书上并没有东晋这个朝代,然而后人给加了进去。
西晋建立以后,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後领有孙吴疆域。
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肃、云南,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西晋的混乱源于“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伤了西晋的元气,最终被匈奴灭掉。
东晋是西晋后裔建立的小王朝,定都南京,东晋疆域变迁,东晋政区袭承西晋,也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
西晋末年,大量流民南渡。
东晋朝廷为了安抚侨民及侨姓世族,以原籍州郡县名寄治别处,而无实地,此即侨州郡县。
等到安定後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
这一点有点像东周王室,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此时,五胡十六国确是势如破竹的趋势发展。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后,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
583年后突厥分为东西二部,分据隋朝北部及西北部。
隋朝境外辽东为高丽国地,高丽东北至海为靺鞨诸部。
靺鞨之西为室韦诸部。
室韦之南至隋边塞为契丹、霫、奚等部。
昆明、濮部等则位于隋之西南。
青藏高原西部为女国,中部为宝髻、孙波等,东部则为附国等。
6世纪中叶在中国北方蒙古高原上兴起的突厥人,原居于叶尼塞河上游,后来迁至阿尔泰山一带,以锻铁为业,臣服于柔然。
552年灭柔然汗国,建立了突厥汗国,以后西破嚈哒、吐谷浑,东走契丹,服塞外诸国。
583年前极盛时期的疆域:东至辽河下游,西至里海,南至大漠北,北至贝加尔湖。
建牙于郁督军山(今鄂尔浑河上游)。
后南到阴山,逼临周齐,成为中原王朝北边的强大邻邦。
隋朝初建,突厥就侵扰东北、北、西北三边。
583年东西突厥分裂为2个汗国后,东突厥居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高原,西突厥居阿尔泰山以西至雷翥海(里海,一说咸海),包括准噶尔盆地、伊犁河流域和楚河流域。
隋朝即乘机取得河套地,不过势力未超过阴山。
西北方面,608年隋进军伊吾(今新疆哈密),610年置伊吾郡。
609年隋朝大破据有今青海省及新疆东南部的吐谷浑,可汗伏允远遁雪山,“其故地皆空,自西平临羌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为隋有。
”于其地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4郡。
前2郡在青海东部,后2郡在新疆东南部。
郡县设置如此之远是前所未有的。
在南方,610年海南岛上俚族归附隋朝,设朱崖、儋耳、临振3郡。
自西汉元帝时弃珠崖后,经7个半世纪,又复为中原王朝的疆土。
至隋末,吐谷浑复国,收复了隋朝所占故地,又脱离了中原王朝。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
爆发隋末农民大起义。
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
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
大业十四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五月,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李渊就是唐高祖。
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
而后,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元霸早夭,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