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名句赏析
马嵬(其二)分析

咏史诗鉴赏思路
1、悟感情:推敲作者的态度和表达的情感
3、分析技巧:分析作品采用的艺术手法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李商隐生平、创作风格。
2、理解把握《马嵬》中的内容、情 感以及作者的态度。
3、分析其艺术手法。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 诗人。字义山,号玉谿(xī)生, 有《李义山诗集》。
安 史 之 乱
甘露之变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 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 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 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 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 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 、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 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 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
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 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 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 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第一题
1 、首联运用典故,讽刺了唐玄宗 的痴心妄想,也在一方面衬托了他 的悲。“徒闻”、“未卜”、“休” 流露的讥讽语气,又为下文定了基 调。
李商隐诗《马嵬》赏析

李商隐诗《马嵬》赏析《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又名金,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眉马前死。
”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李商隐《马嵬》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商隐《马嵬》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马嵬[唐]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②,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③,无复鸡人报晓筹④。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⑤。
如何四纪为天子⑥,不及卢家有莫愁⑦?〔注释〕①本篇选自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马嵬》共二首,此首原列第二。
马嵬,在今西安兴平县,唐置驿站。
《旧唐书·杨贵妃传》载,安禄山叛乱,潼关失守,玄宗、贵妃等西奔,至马嵬,军变,诛杨国忠,玄宗被迫将贵妃缢死于佛室。
②更九州,更有九州。
《史记·邹衍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所谓九州也。
”③虎旅,此指扈从玄宗的禁卫军。
柝,军中器具,晚上用来报更。
④鸡人,皇宫中负责报晓的人。
《汉官仪》:“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⑤据陈鸿《长恨歌传》载,玄宗、贵妃曾“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见之日。
⑥四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此举其成数。
一纪为十二年。
⑦莫愁,南朝民歌中经常提到的美女,无名氏《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子字阿侯。
”〔解析〕这是一首以唐玄宗和杨贵妃故事为题材的咏史诗。
诗题为“马嵬”,已点世上闻名的“马嵬之变”的题意。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首联劈空而起,夹叙夹议,精警的语句,饱含着感情色彩。
相传杨贵妃死后,玄宗思念不已,曾派方士前去寻觅其魂,方士声称在海外蓬莱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并带回昔日订情信物及“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此诗首联高度概括了这类故事传说,意思是说:他生之约,渺茫难信;此生一死,相会无期。
其中“徒闻”二字,说明这是道听途说,是空想而非真实,因此就否定了方士的胡说八道,把读者从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中,逐渐引入苦难的人寰尘世。
下句“未卜”一词,表明作者对“他生”之说不以为然的态度,由此引申,对唐玄宗的悲切“思念”与杨贵妃的坚订来生婚约,隐含讥讽之意。
《马嵬(其二)》-唐·李商隐-可可诗词网

《马嵬(其二)》-唐·李商隐-可可诗词网2019-05-11可可诗词网-咏史怀古诗唐·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玄宗仓皇出逃,行至马嵬驿(属陕西兴平县),随行将士杀杨国忠,并迫使玄宗令杨贵妃自尽。
史称“马嵬之变”。
作者以此为题材,写了《马嵬二首》,这是第二首。
此诗用倒叙方式,先从玄宗遣方士为杨贵妃招魂写起,逆笔折入,破空而来,“势如危峰矗天,当面崛起”(吴乔《围炉诗话》卷一)。
在海外仙境方士寻见杨妃,并带回金钗钿合之说,诗人用“徒闻”冷讽其事之虚妄。
所谓“愿世世为夫妻”的誓约,则以“他生未卜”点明其言之渺茫,而当前的现实则是“此生休”的悲剧结局。
语意精警而情致委婉,似是叹慨实则暗嘲玄宗之沉迷。
二联写“马嵬之变”。
用两件典型事物“虎旅鸣宵柝”与“鸡人报晓筹”形成强烈对照,烘托出玄宗夜宿马嵬的处境和心态。
禁卫军夜间击梆巡逻,暗示流亡途中六军不发的严峻形势。
冠以“空闻”二字,说明“宵柝”已无护卫皇帝的作用,反使玄宗惊悸不安。
鸡人敲更筹报晓,实指宫中高枕无忧的安乐生活。
“无复”隐括杨妃已死,玄宗难以忘情,但不能再共度良宵的凄惘。
三联承前续写,仍用两事对举。
“此日”指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四缢死杨妃之日。
“当时”言天宝十载七月七日夜,长生殿上相约之时。
“六军同驻马”点明禁军哗变。
“七夕笑牵牛”是说玄宗与杨妃七夕密约“愿世世为夫妻”,讥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笑”字下得颇有心机,李杨的爱情悲剧反不如牵牛织女之永世相恋,岂不贻天下人耻笑!“当时”与“此日”对照,见出“笑牵牛”与“同驻马”之因果关系。
尾联用设问反诘句式,表明看法。
玄宗在位四十五年,“四纪为天子”是约而言之。
为什么做了多年的皇帝,却不如卢家莫愁能够过上幸福生活、白头偕老呢?这是从前六句归纳出的问题,答案已在其中。
精品文档 (31)《马嵬(其二)》课文详解

海外①徒闻②更九州,他生未卜③此生休。
(说什么海外还有一个同样的九州,贵妃在那里等待和玄宗来生相会,这当然是徒然无用的空洞传说;来生来世无法预测,但今生今世夫妻缘分的确已经完结。
①海外: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声言除了中国的九州,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
《史记·邹衍传》:“中国者,于天下八十一分居其一分。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所谓九州也。
于是有裨海环之,一区中为一州。
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
”②徒闻:空闻,白白地听到。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
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并带回金钗之类的饰物给唐玄宗看。
③他生未卜: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卜,预料。
)空闻虎旅①传宵柝②,无复③鸡人报晓筹④。
(深夜里,忽听到禁卫军敲着梆子,好像是巡逻护驾,没想到竟是一场空喜,实际上不再有鸡人敲着更筹报晓了。
①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②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柝,tuò。
③无复:不再有。
④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
宫中这掌握时间的卫士便叫鸡人。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此日①六军②同驻马③,当时七夕④笑牵牛⑤。
(这一日,随行禁军按兵不动,驻马不前,想当年讥笑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没想到自个儿生离死别竟在今天。
①此日:指事变发生那天,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四日。
②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③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④七夕:农历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⑤笑牵牛: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夜海誓山盟,当时玄宗对天上牵牛织女一年一度只能会见一次还加以嘲笑。
)如何四纪①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②。
唐代诗人李商隐作品《马嵬·其二》介绍

唐代诗人李商隐作品《马嵬·其二》介绍《马嵬·其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首诗作吧!如果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首诗,可千万不要错过了这篇文章,希望这些资料对你有所帮助!作品原文《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未卜:一作“未决”。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传:一作“鸣”。
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句: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
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四纪:四十八年。
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译文】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
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
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
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
岂料玉颜已成空。
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妹。
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
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

《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马嵬·其二》原文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马嵬·其二》原文翻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1《马嵬·其二》诗歌赏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幺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幺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
马嵬(其二)读书笔记300

马嵬(其二)读书笔记300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1.《马嵬(其二)》的写作手法诗歌在艺术上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
例如:颔联中,诗人用\"虎旅传宵柝\"就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同时,诗人还用宫廷中的鸡哨人报晓筹\"反衬马鬼驿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再如:颈联中\"六军同驻马\"和“七夕笑牵牛吻”成对比,意义丰富,耐人寻味。
玄宗当年七夕和杨贵妃\"密相誓心;要\"世世为夫妇\",而讥笑牛郎与织女只能一年一会,可是现在当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杨贵妃却落得被\"赐死的结局,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
又如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皇帝的唐玄宗却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自己的妻子莫愁。
为什么皇帝还不如普通百姓呢?耐人思索。
2.《马嵬(其二)》的基调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
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
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
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
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
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嵬(其二)》名句赏析
[名句]他生未卜此生休
[原文]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析赏]此诗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玄宗和贵妃曾有七七日夜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世世生生愿结为夫妇的誓言。
后来杨贵妃死于马嵬坡,玄宗曾遣道士远访贵妃,遍求不见。
“他生未卜此生休”,是说来生的命运如何(能否结为夫妇)尚不可知,而此生的恩爱却已先休了。
后人常用此句来感伤命运的多苦,他生尚不敢预料而此生的幸福早已完了,命也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