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朗诵安排

合集下载

苏轼《水调歌头》教案

苏轼《水调歌头》教案

苏轼《水调歌头》教案教案标题:苏轼《水调歌头》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苏轼《水调歌头》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唐宋诗词的学习,了解苏轼的作品特点和地位。

2. 引入《水调歌头》的背景,如苏轼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

阅读与分析:1. 分发《水调歌头》的诗歌原文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阅读。

2.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并总结出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如押韵方式、句子结构等。

欣赏与表达:1. 播放苏轼《水调歌头》的朗读或音乐演唱版本,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

2. 学生表达对于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的形式。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表达成果,并相互交流和评价。

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苏轼的作品,比较《水调歌头》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2. 鼓励学生尝试写作自己的诗歌,可以选择类似的题材或风格。

评价: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及时解答和指导。

教案延伸:1. 结合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宋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苏轼作品的朗诵比赛或诗歌创作比赛。

教案资源:1. 苏轼《水调歌头》的诗歌原文。

2. 苏轼相关的资料和介绍。

3. 苏轼作品的朗读或音乐演唱版本。

4. 学生写作和表达的素材和工具。

教案评估:1. 学生对于《水调歌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对于苏轼作品和宋代文化的了解程度。

2021年水调歌头 古诗词朗诵开场白以及中间串词

2021年水调歌头 古诗词朗诵开场白以及中间串词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朗诵开场白以及中间串词欧阳光明(2021.03.07)水调歌头》宋苏轼高天上一轮明月,阅尽了古今变迁,人世纷扰,悲欢离合。

因此,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绝。

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出,技冠群芳,成为领衔之作。

明月如明镜,映照环宇,也映照心灵。

苏东坡心寄明月,把自然、神话和人生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

他振起想象的双翅,巡视天宫,叩问上苍,俯瞰人间。

在唏嘘感慨之中,不由得发出了“不如归去”的喟叹。

但这种归隐决不是对现实的逃逸和回避,苏轼旷达的胸怀和人文关怀情愫使他禁不住发出期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吟咏着它,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

一曲《水调歌头》,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与离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可以把他们当诗朗诵,最好先放一下音乐,创造一下意境)如水月色,可饮,似水流年,可悟。

百余年前,东坡居士在琉璃月色下赏月怀古,岁就当歌,创作了文明千古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尝尽了月下独酌的无奈,《水调歌头》道尽了人世沧桑的曼妙与玄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写尽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此时为今年,让我们在千年翰墨下,沿着文人东坡的足迹,开始我们今天的《水调歌头》。

串词的话,可以根据他们的是个题目进行编辑,由于我不知道选手要说什么,所以没有写……反正你可以随便说说……这里不用太刻意(希望能够帮到你)。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朗诵开场白以及中间串词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朗诵开场白以及中间串词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朗诵开场白以及中间串词
水调歌头》宋苏轼
高天上一轮明月,阅尽了古今变迁,人世纷扰,悲欢离合。

因此,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绝。

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出,技冠群芳,成为领衔之作。

明月如明镜,映照环宇,也映照心灵。

苏东坡心寄明月,把自然、神话和人生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

他振起想象的双翅,巡视天宫,叩问上苍,俯瞰人间。

在唏嘘感慨之中,不由得发出了“不如归去”的喟叹。

但这种归隐决不是对现实的逃逸和回避,苏轼旷达的胸怀和人文关怀情愫使他禁不住发出期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吟咏着它,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

一曲《水调歌头》,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与离恨请听诗朗诵《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朗诵分工)【范本模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朗诵分工)【范本模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朗诵方案
(音乐起)
集体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男:《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男: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女: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女集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集体: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集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男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精品教案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精品教案

《诗词三首》教学方案第3课时《水调歌头》【教学目标】1.了解双调词在形式上的特点。

2.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熟读成诵。

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理解词人借咏月所表达的人生感悟,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熟读成诵。

2.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理解词人借咏月所表达的人生感悟,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理解词人借咏月所表达的人生感悟,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月亮在中国人的眼中,从来都不是一颗普通的星球,它是挂在天上的一首诗。

它既有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婉约,又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豪放;既饱含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又有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感慨。

那么恰逢月圆中秋夜,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何感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往千年之前,去听听苏轼的月下吟唱。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

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谥号“文忠”,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最高官至礼部尚书。

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人弹劾“谤讪朝廷”,下狱,先后被贬谪到黄州、惠州、琼州等地。

一生坎坷,飘零不定。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首;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幼儿园唐诗教案《水调歌头》

幼儿园唐诗教案《水调歌头》

幼儿园唐诗教案《水调歌头》教学主题:幼儿园唐诗教案《水调歌头》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文化,了解唐诗《水调歌头》的背景和意义。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朗诵、背诵技巧。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幼儿的语言修养。

4.通过欣赏、理解和朗诵古代文学名篇,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拓展视野。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播放古典音乐,给幼儿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2.) 让幼儿朗诵一首简单的唐诗,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3.) 导入活动:分小组,让幼儿首尾相连,背诵出一首唐诗。

二、讲解唐代文化背景和《水调歌头》的意义1.) 介绍唐代文化的特点,如士大夫文化、唐人骄傲、艺术繁荣等。

2.) 讲解《水调歌头》的产生背景、作者及故事情节;3.) 通过分组讨论和表演,让幼儿了解《水调歌头》中所描绘的景物和人物形象。

4.) 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人物,谈论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三、欣赏与理解1.) 介绍《水调歌头》的诧异之美,比如音乐、语言、艺术形象等。

2.) 播放唐诗《水调歌头》的声乐朗诵版,让幼儿感受声音的优美韵律。

3.) 指导幼儿通过抒发情感、模仿声音、模仿动作等方式,感知《水调歌头》的情趣韵味。

四、朗诵1.) 通过角色扮演和声音模仿等活动,让幼儿接触和感知古代文学作品,认识和发掘唐诗的美丽和价值。

2.) 驾马奔腾、春风乍绿、秋风生等场景或句子让幼儿朗诵,同时边唱边跳,以形式多样的朗诵方式,让幼儿学习、感知、体验古代文学艺术。

3.) 分组进行课堂朗诵比赛,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学习到更多的唐诗。

五、总结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幼儿能够了解唐代文化,明了唐诗《水调歌头》的背景和意义。

他们还能够掌握唐诗的基本语言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增强对诗歌的审美感受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唐诗《水调歌头》是一首美丽的古诗,它将人们的情感融合在了自然之中。

在教学中,我们以学习古诗文为切入点,实现了知识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古诗《水调歌头》教案

古诗《水调歌头》教案

古诗《水调歌头》教案教案标题:古诗《水调歌头》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水调歌头》的主题和意境。

2. 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学会欣赏和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1. 课文:古诗《水调歌头》。

2. 教学资料:包括诗歌解析、注释和相关背景知识。

3. 录音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古代诗歌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古代诗人是谁?为什么?正文(30分钟):1. 介绍古诗《水调歌头》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

2. 分段解读诗歌内容,注重对诗句的理解和诗意的解析。

3. 分析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4. 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诗歌的音乐之美,同时引导学生朗读诗歌。

拓展(15分钟):1.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3.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代诗歌,如杜甫、白居易等,扩展学生的诗歌视野。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意义。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欣赏古代诗歌。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代诗歌进行解读和朗读,展示给全班同学。

2. 学生可以参与校内或社区的诗歌朗诵比赛,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演讲能力。

3. 学生可以进行创作,写一首自己的古诗或现代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读。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

教学资源:1. 诗歌解析和注释。

2. 相关背景知识和介绍材料。

3. 录音设备和古诗朗读音频。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1教学目标:一、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教学重点:一、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一、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二、提高欣赏能力,情感体验深刻。

教学工具:录音小黑板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中秋的.月亮皎洁无暇,举家团圆的人们其乐融融,可是,在这本应团圆的日子里,又有多少离人看着这明月,黯然神伤。

二、听朗读录音,感知全诗1、教师播放录音2、学生仔细聆听三、写作背景介绍1、学生汇报收集的材料2、教师补充介绍四、初读全诗,领会意境1、学生翻译全文(学生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2、提问:这首词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呢?五、再读文章,体会感情1、抓住重点词句,说说作者表达的感情(学生抓住文章中的语句,结合自身的感受说一说对这首词的理解。

)六、课外延伸,拓宽知识。

1、提问:你们还能说一些咏月的诗句吗?2、学生交流汇报课外收集的诗句。

七、听音乐,加深体验。

1、教师放《二泉映月》、《花好月圆》音乐。

2、学生仔细听音乐。

(提问:这两首曲子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你能听出来吗?)八、配乐朗诵,加深印象。

学生集体朗诵。

九、课堂小结《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2教学设想: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层次:一、朗读词文,整体感知;二、借月抒情,走进词境;三、名句重读,读懂词情;四、拓展体悟,读透词心。

一、教学导入师: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

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

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

真的,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

啊,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朗诵安排
1台词
苏梓柔朗诵:如水月色,似水流年,千余年前,东坡居士在月色下赏月怀古,对酒当歌,创作了闻名千古的《水调歌头》。

黄炜鹏朗诵:《水调歌头》尝尽了月下独酌的无奈,
苏梓柔朗诵:《水调歌头》道尽了人世沧桑的奥妙,让我们踩着文人的足迹,开始我们的《水调歌头》。

2 播放音乐
曾梓欣朗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谢颖珊朗诵: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 女声齐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何似在人间!
(配动作,移动位置,唱完回原位)
4 齐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配动作)
5 黄炜鹏朗诵: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配动作)
谢颖珊朗诵: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配动作)
7 齐:在人间!
8 杜婉嘉起舞。

9 李思盈朗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10胡骏轩朗诵:不应又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齐:何时长向别时圆!
11 苏梓柔朗诵:人有悲欢离合,
曾梓欣朗诵:月有阴晴圆缺,
小组朗诵:此事古难全。

齐:此事古难全。

齐:(动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