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病句修改解题技巧与方法(推荐)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答题技巧+例题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答题技巧+例题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答题技巧+例题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属于纯洁语言一类的考点,在语言发展极快,新词与语病都层出不穷的今天,尤其需要规范语言,使其健康发展。

中考在这一考点上,题型一般只是两种:一是辨析语病,二是修改病句,辨析病句是对病句识别与能力的考查,修改则以辨析为基础。

修改病句,要在判定语病种类的基础上,明确语句的表达目的,抓住关键,不伤原意,尽量“多保留少改动”。

一、病句类型复习成分残缺:是指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

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

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句式杂糅: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造成了句子不通顺的现象。

前后矛盾:是指句子表述违背常理,造成前后矛盾的情况或者前后分句不对应的情况。

词语误用:句子中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而造成的病句,或关联词误用,就是词语误用歧义:指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表意不明,使听者误解。

重复累赘:是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赘。

并列不当:句子中出现交叉包含的关系。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三、病句辨析有诀窍从病句类型入手辨析病句,这是病句专题复习的惯用方法。

然而,有些小技巧也不容忽视,它们在病句辨析时,也常常收到了好的效果。

下面试举几例略作说明。

1、看到介词不放过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

例如: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

②、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银行。

此例中“和”可作介词,也可作连词,它们分别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

③、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方法与技巧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方法与技巧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方法与技巧一、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1: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谓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教导和谓语中心语出现不搭配。

将循循善诱的教导删去即可。

2.动宾搭配不当例2: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英雄活动的经验。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动宾搭配不当,谓语中心语参观和宾语中心语经验不搭配。

将参观改为学习即可。

3.主宾搭配不当例3:冬天的济南是晴朗无云的季节。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宾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济南和宾语中心语季节不搭配。

将冬天的济南改为济南的冬天即可。

4.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4:他在培育杂交水稻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心血。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很大和中心词心血不搭配。

将很大改为很多即可。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5:哥哥不但瘦,而且精神饱满。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将不但而且改为虽然但是即可。

6.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例6: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能否包含了两方面内容,成功只包含了一方面内容。

在成功前加上是否即可。

二、成分残缺1.缺少主语例7:通过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主语。

将使删去即可。

2.缺少谓语例8:春天来了,校园中的花草树木。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谓语。

在句末加上生机勃勃即可。

3.缺少宾语例9: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宾语。

在句末加上的美德即可。

三、成分赘余1.重复多余例10: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于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重复多余。

否则和拿不出新软件二者重复,应取其一。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重复多余。

真知灼见和意见重复。

2.否定多余例12: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以免不出现事故。

中考语文复习病句修改的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病句修改的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病句修改的解题技巧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考语文复习病句修改的解题技巧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修改病句要遵守的原则
病句修改以改通顺、改正确,不作语言润色,不改变句子原意为原则。

2.辨别病旬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步骤
一读、二提、三改、四套。

一读:借助语感找出病句,往往读着“别扭”的地方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

二提:提取主干,从而辨析句子是否有错误(抓主要动词)。

三改:增(即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余的部分)、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

四查:进行复查(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

3.修改病句练习题
(1)“有无…‘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词语有两方面含义,不能对应表一方面意义的字词或语句。

(2)容易重复的词语:“目的是为了………‘约……左右…‘更加变本加厉”“让它任其自然…“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从心里发自肺腑”“显得相形见绌”“混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教训”等,都是常见的语意重复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平时多阅读,积累一定的语感,增加对语言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结合写作,养成勤读、勤修改的良好习惯。

2.分清病句的几种类型,掌握修改的方法;对每一类型的病句进行适当的修改练习,积累一定的修改方法。

3.修改病句题型以填空题为主,正确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

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四种语病。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解题技巧,转给孩子学习!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解题技巧,转给孩子学习!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解题技巧,转给孩子学习!一、什么是病句顾名思义,“病句”就是有病的句子。

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

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文顺”,合乎语法规范。

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

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

二、怎样辨析病句(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混不清。

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

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

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实践中最常用。

如: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辨析]此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同学们……注视着和倾听着……报告”,“注视着”同“报告”搭配不当。

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

(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如: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

[辨析]用同义词“交换”替换“交流”加以比较,“交换”比“交流”通畅,合乎习惯。

(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如: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起床了。

[辨析]“清晨”与“三更”不是同一时间,前后矛盾。

[过渡]辨析病句的方法已经教给在座的各位,相信大家早已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了。

好,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实际操练一下。

三、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北京的秋天是个令我向往的地方。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和方法(附练习)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和方法(附练习)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和方法(附练习)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和方法(附练)一、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2、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3、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1956年,XXX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因: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前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

应该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4、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5、联系干系词语位置不当: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6、主客颠倒:例:XXX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中国青年对XXX的。

)7、分句位置不当: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8、事情前后顺序颠倒:例: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病因:“听取”和“讨论”有一定的前后次序,应该是先“听取”,然后才“讨论”,把它们倒过来分歧事理。

﹡9、状语位置:每一个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病因:这个句子中的“将来”本应用在“成为”前头作状语,却用在“希望”的前头,表达不合事理。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A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B员XXX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

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这句话的主干是“一生代表了品质”,可以把“代表”改为“表现”。

初中中考 语文修改病句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

初中中考 语文修改病句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

初中中考语文修改病句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改病句1.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用修改符号任选两处加以改正。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③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答案】①处,杂糅,删去“的过程”。

②处,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在“养成”前添加“能否”;或将“能否”删去。

③处,语序不当,把“从小”调到“培养”前。

【解析】【分析】首先要分析病名原原因。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然后修改。

2.语言运用——修改病句。

①遵义的夏天是美丽的城市。

②在这次长征故事进校园主题活动中,让我们了解到更多革命先烈的事迹。

【答案】①将“遵义”与“夏天”互换位置,或把“城市”改为“季节”。

②删掉“在… …中”一句中的“在”和“中”,或删掉“让”。

【解析】【分析】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

此题①主宾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此题②主语残缺。

3.下面一段话中有4处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的技巧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的技巧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的技巧
辨析和修改语文病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1.理解句子结构:了解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以及成分之间的关系是非常
重要的。

判断句子是否通顺、表达是否准确,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句子结构。

2.善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运用可以帮助句子表达更加准确、清晰。

需要注意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的使用,并确保标点符号的位置和数
量符合语法规范。

3.消除词语搭配错误:常见的词语搭配错误包括形容词和名词、动词
和副词之间的搭配错误。

在修改时要确保词语搭配的准确性,可以通过查
阅词典来帮助辨析正确的搭配方式。

4.避免重复和冗余:语文作文中常常会出现重复和冗余的表达,这样
不仅使句子显得啰嗦,也影响了句子的流畅性。

在修改时要注意删减多余
的词语和句子,让表达更加简洁明了。

5.选择恰当的成分:在进行句子辨析和修改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态、语气、语法结构等。

合理运用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夸张等,可以增
强句子的表达力。

总之,辨析和修改语文病句需要注重句子的结构、标点的运用、词语
搭配的准确性以及句子的简洁明了。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可以提高对
语文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和方法(附练习)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和方法(附练习)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和方法(附练习)一、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2、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3、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因: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前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

应该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4、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5、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6、主客颠倒: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7、分句位置不当: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8、事情先后顺序颠倒:例: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病因:“听取”和“讨论”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应该是先“听取”,然后才“讨论”,把它们倒过来不合事理。

﹡9、状语位置:每一个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病因:这个句子中的“将来”本应用在“成为”前头作状语,却用在“希望”的前头,表达不合事理。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A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B共产党员罗霄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

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这句话的主干是“一生代表了品质”,可以把“代表”改为“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解题技巧与方法
(名师押题预测+详细答案,建议下载练习)
一、什么是病句。

顾名思义,“病句”就是有病的句子。

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

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文顺”,合乎语法规范。

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

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

二、怎样辨析病句。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混不清。

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

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

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实践中最常用。

如: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辨析]此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同学们……注视着和倾听着……报告”,“注视着”同“报告”搭配不当。

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

(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如: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

[辨析]用同义词“交换”替换“交流”加以比较,“交换”比“交流”通畅,合乎习惯。

(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如: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起床了。

[辨析]“清晨”与“三更”不是同一时间,前后矛盾。

[过渡]辨析病句的方法已经教给在座的各位,相信大家早已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了。

好,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实际操练一下。

三、病句类型。

1.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北京的秋天是个令我向往的地方。

(主谓搭配不当,“秋天”不是地方。

)(2)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动宾搭配不当,“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3)我们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造不出来?(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聪明”不能修饰手。


(4)有无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我们取得进步的重要条件。

(一面不能搭配两面)(5)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就”。


2. 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

(1)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缺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
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

应去掉“通过”或“对”。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4)细菌是有害的。

(缺必要的限制语,应加上“有些”)
3.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

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

(1)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谓语重复,应删去“打”)
(2)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语意堆砌,“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除一个)。

4.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1)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2)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中一种。

)5. 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

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
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1)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

(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
(3)这首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语序不合习惯,应把“倍受”移至“广大的”前面。


(4)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6. 句意歧义。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

(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领导,不明确。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3)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

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应把“一种”提到句首。


7. 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

(1)他是多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
“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
(2)再就业工程能否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能否”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只能说“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而不能说“再就业工程不能顺利实施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8. 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等等。

(1)这次试验能否成功,还是个怀疑。

(动词“怀疑”误用作名词,应改为“疑问”)(2)大家对于我很热情友好。

(介词运用不当,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3)小东做了好事,老师夸耀他是个好孩子。

(夸耀不对,有炫耀的意思。

应是夸奖。


【几点注意】
1.“是”和“成为”要小心,前后是否一回事。

2.“避免”“预防”“忌”“仿造”“缺乏”,看看是否说反了。

如:(1)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2)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3.分数倍数要注意,减少不能用倍数;搭配介词要想清,是否意思有问题。

4.“是否”“可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面,不能呼应就出错。

【常考的病因及病例】
1.滥用介词“通过”、“由于”、“经过”、“在……下”、“当……的时候”和动词“使”,导致句子主语残缺。

如: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