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褶.皱(zhě)雾蔼风雪载.途(zài)衰草连天B.缄.默(jiān) 装置销声匿.迹(nì) 偷偷摸摸C.悬殊.(shū) 沼泽沉淀.物(diàn) 草长鹰飞D.龟.裂(ɡuī) 凋零鹅卵.石(luǎn) 花香鸟语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自然界很奇妙,总在周而复始....地按照规律循环发展。

B.只要有目空一切....的决心和勇气,任何困难就都不值一提。

C.转瞬即逝也好,海枯石烂....也罢,只要我们用心感受,一切都是美好的。

D.灰太狼总以为自己设置的陷阱是天衣无缝....的,但在机智的喜羊羊眼中,却是破绽百出,不堪一击的。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B.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

C.2017年是建军九十周年,我国举行了庄严、隆重的阅兵仪式来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刻苦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两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⑤①②③⑥④B.⑤③⑥①②④C.⑤③①②⑥④ D.⑤①②⑥③④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质量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褶.皱(zhě)劫难.(nàn)骨骼.(gé)潮汐.(xī)B.遗骸.(hái)蟾蜍.(yú)彗.星(huì)携.带(xié)C.熔.化(róng)链.条(lián)深渊.(yuān)岛屿.(yǔ)D.追溯.(shuò)衍.射(yǎn)地壳.(qiào)陨.石(yǔn)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次第物候悬殊铜壶镝漏B.领域携带趋势草长鹰飞C.雾霭喧嚷枯躁坚定不移D.踪迹腐蚀山麓悬崖绝壁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

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B.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

C.对于作文中的错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

D.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4.(3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C.“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5.(3分)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当今的艺术仿佛....的灯光,3D..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舞台上扑朔迷离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光学仪器制造的视觉误差,等等。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2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2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2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收敛.(liǎn)缄.默(jiān)豁.然贯通(huò)B.琐屑.(xuè)媲.美(pì)锲.而不舍(qiè)C.盘旋.(xuán)倔强.(jiàng)长吁.短叹(xū)D.绮.丽(qǐ)卓.越(zhuó)心会神凝.(níng)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萌发苏醒融化风雪载途B.丘凌鸭蹼窥探草长莺飞C.次第刺槐枯燥消声匿迹D.悬殊农彦邀请周而复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中国政府也要将逍遥海外的巨贪绳之以法。

C.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D.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4.下面有四个句子,不是病句的不要动它,只修改病句。

(用校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1)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

(2)唯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3)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4)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下列对《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说法有误或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B.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C. 物候学这门科学包括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D.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答案】C【解析】C.有误根据“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可知C选项中所说的“包括”是错误的故选C.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C. 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始龀”“加冠”“垂髫”“不惑”“耳顺”五个词语在这里的顺序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D. 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 请人指点说“请赐教” 中途离开说“失陪”【答案】C【解析】C项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用来指幼年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加冠男子满二十岁不惑四十岁耳顺六十岁按年龄从小到大排列应为“垂髫”“始龀”“加冠”“不惑”“耳顺”3.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反复、拟人)B.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C. 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讽刺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排比)D. 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设问)【答案】D【解析】D项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反问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4.下列语句的复句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递进关系B. 如果我娶了英格拉姆小姐那你跟小阿黛勒最好马上离开(假设关系)C. 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是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的感情(递进关系)D. 既然你来了就免得我托人捎了(并列关系关系)【答案】B【解析】A错误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分析句子内容和关联词“既没有…也没有…”辨析可知句子是并列复句B正确假设复句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分析句子内容和关联词“如果…”辨析可知句子是假设复句C错误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分析句子内容和关联词“有…没有…”辨析可知句子是并列复句D错误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分析句子内容和关联词“既然…就…”辨析可知句子是因果复句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 错的画“×”(1)《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作者是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2)《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作者是竺可桢他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3)《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答案】(1)√, (2)√, (3)×【解析】(1)说法正确(2)说法正确(3)“《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说法有误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 错的画“×”(1)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句式丰富多样短句急促有力长句酣畅淋漓陕北安塞腰鼓具有粗犷豪放、刚健雄浑的特点()(2)《灯笼》写于抗战时期故作者在文章最后说“我愿意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挑灯看剑”的典故源自苏轼表达的是杀敌卫国的主题作者说“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鲜明地表达了抗敌卫国的感情()(3)《回延安》这首新诗作者回忆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美了延安的巨变展望了延安的未来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答案】(1)√, (2)×, (3)√【解析】(1)说法正确(2)“‘挑灯看剑’的典故源自苏轼”说法有误“挑灯看剑”的典故源自辛弃疾(3)说法正确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材料一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7.(2)作者在文中对“听书”进行了怎样的思考?7.(3)“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中的“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什么?7.(4)材料二中画线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1)列数字作比较更加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的增长和未成年人群体听书频率也相当高【解析】(1)“听书率为22.8%”“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达到28.4%”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所要说明的事物更加准确化【答案】(2)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解析】(2)根据文章第三段中的“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据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听书的流行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尝试都值得探讨” 可知作者在文中对“听书”进行的思考是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答案】(3)一方面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 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 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解析】(3)分析材料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材料中的具体含义结合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地思考、分析、推断分析词语的指代义要注意对指代内容的筛选和整合然后运用“代入法” 将其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看总结的内容是否符合句意、段意和材料意回归到本题来看题干中的“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出现在材料二的第二段结尾“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 通过阅读该段的上下文可以将答案锁定在材料一的第二段和材料二依据材料一的第二段的“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 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使用手机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 材料二第一段的“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 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和第二段的“‘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 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 可知“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一方面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 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 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答案】(4)不能如删去“几乎” 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数字化阅读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解析】(4)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不能“几乎已经可以”说明数字化阅读还未成为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已经成为这与实际不符合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8.(1)根据本文简要概括5G网络的特点8.(2)假如你是5G网络用户你可能会面临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答案】(1)示例支持的设备多传输的速度快网络连接好(导致设备)电池寿命短发展前景好【解析】(1)“5G网络的特点”可从优缺点、特征、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概括根据“它将来支持的设备远远不只是智能手机……这就是科学家的设计目标”“5G网络意味着超快的数据传输速度”“5G网络不仅要支持更多的数据……改善端到端性能将是另一个重大的课题”“5G网络还将会带来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电池寿命的大幅下降”“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已竞相展开5G网络技术开发中国和欧盟都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研发力量”概括得出答案即可【答案】(2)示例设备电池不够用电量不够用的原因是应用程序多而且始终处于运行状态可以适当关闭一些不常用的应用程序同时增加电池的容量或者让设备始终处于续电状态(如使用充电宝、插电源)等【解析】(2)解答此题根据文章第四段“5G网络还将会带来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电池寿命的大幅下降因为有很多较小的任务需要应用程序不停歇地运行”进行分析概括解决办法联系生活实际切实可行即可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根据拼音将汉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hōng 烤吹 fú 石 bì9.(2)给文中画线字注音腐蚀()渗入()刨刮()9.(3)根据语境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答案】(1)烘, 拂, 壁【解析】(1)“hōng 烤”的“hōng”应写作“烘” “吹fú”的“fú”应写作“拂” “石bì”的“bì”应写作“壁”【答案】(2)shí, shèn, páo【解析】(2)“腐蚀”的“蚀”应读作“shí” “渗入”的“渗”应读作“shèn” “刨刮”的“刨”应读作“páo”【答案】(3)示例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解析】(3)解答此题首先要阅读整个语段把握整体大意和句式特点补写的句子要与前后句衔接恰当句式统一注意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根据上文语境可知补写的内容应体现岩石所经历的来自大自然的各方面的“攻击” 结合“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这一句式补写即可10.低碳产品是指具有节能减排作用的产品例如天然竹木产品太阳能产品黑金活炭变频空调自行车等等下图是中国低碳产品标识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标识的内容以及它所代表的含义【答案】示例标识图形由“中国低碳产品”的中英文文字、C状外环和青山、绿水、太阳组成标识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C状外环是碳的化学元素符号代表低碳产品整个图形向人们传递了一种通过倡导使用低碳产品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含义【解析】徽标就其构成而言可分为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三种考题中一般要求介绍内容、解释含义及设计意图或加以赏析首先要读题干弄清徽标产生的组织或背景其次要观察徽标的构成然后结合徽标产生的背景来解读含义及设计意图解题思路①观察分析徽标的构图元素外形、色彩等②解说徽标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地揭示意义、寓意③语言表述规范得体。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总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姓名:班级: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默写。

(7分)(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无为在歧路,。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 ,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明送别之地和游人将去之地,描写景物为离别创设环境氛围的诗句是:,。

(5)登临岳阳楼,俯瞰洞庭湖,你能领略到洞庭湖的壮阔气势,正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所说“, ”。

2、根据语境作答。

(7分)春天,一个yùn yù( )新生命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一切都变得那么huóyuè( ): 冰雪早已销声匿迹,小草探出了头,开始A( );蝴蝶扑打着翅膀,翩然起飞;花朵伸着懒腰,准备在温暖的阳光下B( )开放……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的词语。

(2分)(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A、B处。

(2分) 萌发萌生次第轮次(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分)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群众的科学精神, ;有利于教育人民掌握科学方法, ;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也有利于人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①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②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风格③激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智慧和创造力A.①③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4、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阿西莫夫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品有《基地》《新疆域》。

B.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前三天称为“寒食”,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阳”。

C.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更在戊时,称人丁,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2(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2(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犹豫.(yù)两栖.(qī)龟.裂(jūn)草长莺.飞(yīng)B.农谚.(yàn) 骨骼.(luò) 粗糙.(zāo) 销声匿.迹(nì)C.海棠.(tánɡ) 翩.然(piān) 山麓.(mí) 海枯石烂.(làn)D.沼.泽(zhǎo) 雾霾.(mái) 追溯.(sù) 天衣无缝.(fé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悬姝沙砾陨石周而复始B.弥漫瞄准迁徙悬崖绝壁C.睹注腐蚀潮汐花香鸟语D.维幕盘旋凋零偷偷摸摸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______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______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使它______了生命的胚胎。

A.延伸萌生保持B.延续萌动保持C.延续萌生保存D.延伸萌动保存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B.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

C.本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以“文明相容、民心相通”为主题的金砖国家文化节已经在厦门正式启动。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刻苦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夏满芒夏暑相连”点出了夏天的六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B.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孕.育(yùn)褶.皱(zhě)农谚.(yàn)哺.乳动物(fǔ)B.瑕.疵(xiá) 譬.如(pì) 和煦.(xù) 相差.无几(chā)C.缄.默(xián) 劫.难(jié) 雾霭.(ǎi) 草长.莺飞(zhǎng)D.潮.汐(cháo) 羹匙.(shí) 繁衍.(yǎn) 风雪载.途(zài)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南宁六月的天气周而复始....:有时骄阳似火,热浪扑人;有时乌云密布,暴雨浇城。

C.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D.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3.下列句中加点的“暖”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山城。

A.“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

”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

B.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

C.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

D.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B.当野生动物被杀殆尽,使得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就是自己。

C.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D.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测试卷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本试题满分150分,包括卷面分5分,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周南.关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

(《诗经.秦风.蒹葭》)③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⑤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⑦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①在河之洲(2).②蒹葭苍苍(3).③漏断人初静(4).④气蒸云梦泽(5).⑤两鬓苍苍十指黑(6).⑥青山横北郭(7).⑦只有香如故(8).⑧清晨入古寺(9).(2)城阙辅三秦,(10).风烟望五津。

(11).与君离别意,(12).同是宦游人。

点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翩.然(piān) 缄默迁徙.(tú) 周而复始B.咀嚼.(jiào) 蟾蜍狩.猎(sóu) 锐不可当C.劫.难(jié) 悬殊弥.漫(mí) 草长鹰飞D.瑕.疵(xiá) 凋零褶.皱(zhě) 语无伦次2.词语积累——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月明..的夜晚,人们有时能看到小船从芦苇塘里撑出来。

..风清B.朋友陷入困境,我们应主动帮助他们,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C.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名山区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和其他师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D.到处都是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3.文化积累——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竺可桢,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B.《傅雷家书》是一部书信集,作者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在书信中他塑造了自己严厉、专制的家长形象。

C.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D.《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是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现代环境理论学的奠基者。

4.语言运用——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这里的瀑布变幻多姿。

有时像一阵风, ;有时如漫天大雨, ;有时又如三两个隐者, ……①尽情地沐浴山峦草木②在岩壑间自由流转呼唤③在深密的丛林里浅吟轻蹈A.③①②B.①③②C.②①③D.①②③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努力学习,使她的成绩得到很快的提高。

B.早晨,我一到班上,就听到琅琅读书声和同桌忙碌的身影。

C.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基本标准。

D.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热烈祝贺我院2017年住院病人突破四万人次。

——某医院B.坐拥城市繁华,湖山一览无遗。

——某房地产公司C.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

——某现代化工厂D.热烈庆贺我行新增储蓄额突破百亿大关。

——某银行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2分)①《回延安》: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谁见幽人独往来, 。

③《卜算子·咏梅》: ,一任群芳妒。

④《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 。

⑤《式微》: ,胡为乎中露?⑥《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 。

⑦《子衿》: , 。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⑧《送友人》:李白在诗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 。

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二、阅读(50分)(一)爷爷的黄豆(12分)王琼华爷爷是染布的。

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

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玩耍。

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

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

“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

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

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

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

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

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爷爷的技艺越来越精湛,生意越做越大。

于是,成了镇子里最大的染坊。

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

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一谈到自己就笑呵呵,一谈到父亲就唉声叹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

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

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

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

没钱,就赊账。

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

大染坊被抵了赌债。

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

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

昏暗的灯光下,豆子显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

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

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

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

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

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

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

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

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

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

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

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

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

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这笔活命钱,我一直没有拿,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

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根据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删改)8.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事,叙写了祖孙三代人的人生故事,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情节发展脉络清晰。

B.小说中的“父亲”赌钱输掉染坊,“爷爷”搬家那一天“没有嚼他的黄豆”,表现了“爷爷”对生活彻底绝望的心情。

C.小说中的“我”明明知道金珠子在哪里,但他坚决不取用,这与“父亲”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作者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尤其擅长于捕捉典型的细节,将人物个性刻画得鲜明突出。

9.小说中画横线的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

(3分)10.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爷爷”的个性特征。

(3分)11.小说中说“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爷爷给予我的财富”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两条你读这篇小说所收获的人生感悟。

(4分)(二)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12分)梁鑫峰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8年多的时间。

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

“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

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

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

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

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

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

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

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

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

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

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 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 000多米。

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

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下去了。

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

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

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

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

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

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

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

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

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的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

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略有删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发现大西洋底的山脉通过好望角,延伸到印度洋。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东太平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陆续被发现。

C.大洋中脊的发现,让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板块运动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