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学习心得
读周易心得体会3篇

读周易心得体会3篇《周易》是“五经”之一,它是以占卜为方式,涉及哲学思维,意识宇宙,人类的方方面面,对中国现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的构成,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上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读周易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读周易心得《六韬·三略》曰:“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万物寻。
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
”地利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变化是息息相干的。
四季更轮往返,正如世间一治一乱;昼夜晨昏交替,又似政权一同一伏。
人的终身,像潮水般有起有落;人世的悲欢与离合,恰似月亮的阴晴与圆缺,草枯草长,国合国分;一盈一虚,一阴一阳。
人是天然的一分子,人世就是天然的化身,这一思维在《周易》这部书中失去了集中的表现。
当你读几页《周易》后,就会被这其中阐述的道理深深吸引,为中国古人的智慧而发出由衷的赞赏。
《周易》曰:“乾道变化,各在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乾阳之气的作用变化无量,能使万物各自端正属性和寿命,保持住太和之气,以利于表现正道。
乾阳之气凌驾在万物之上,使天下显得安宁。
当正午阳光强烈的时候,花草林木舒展着枝条,绿叶正致力进行这光合作用,处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样子。
到了晚上,星月当空时,枝叶又都收敛了。
此时,昼属阳,夜属阴。
人类社会也是一样,当政治清明,君臣勤政时,贤能得志,人民富有,万向咸宁,四海升平。
当政治昏暗,忠直当道时,焚书坑儒,盗贼簇拥,生灵涂炭,军阀割据。
此时,治属阳,乱属阴。
《周易》向咱们传递的,正是这一思维。
《周易》的精髓,也正在于这些思维。
治时,不要过于得意,由于夏天来了,秋天就不会远了;乱时,也不要过于悲观,由于冬天到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甚至,人们不必畏惧死亡,死亡是任何人都无奈逃避的。
就像果子熟了会落,晴空久了会雨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畏惧的,所有都是遵照着天然的规律在正常地运转。
《周易》让咱们明白了许多。
为人立世,凡是都要遵照天然的规律。
易经读后感5篇精选范文

易经读后感5篇精选范文《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易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易经心得1《易经·乾卦》开篇就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其含义是天道循环,君子应当像天道一样周而复始,自立自强,奋斗不息。
这其中也既指出了做人的道理,也道出了企业发展的根本。
我出生在中原大地,伏羲发明先天八卦的地方就是我成长的故乡。
我记得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是这里的淮阳太昊陵庙会,每天会有上万甚至几十万群众前来祭拜和逛庙会。
那个时候的我看到了太昊陵的伏羲塑像,他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手持先天八卦镜,彷佛天神一般。
从那时,我就懵懵懂懂接触到了先天八卦,大人们常说先天八卦是先天之源,万物之本;后来我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慢慢接触到了后天八卦、河图洛书以及各种版本的易经。
高中时读过爸爸书柜里《周易》,感觉它就是一本算卦的书,全书就是六十四卦,而且全是文言文,理解起来非常难。
大学时读过图书馆里的《易经》、《白话周易》、《周易全解》,又明白了它是对六十四卦中每一爻的注解,感觉《易经》非常全面,包罗万象。
在工作之后,自己在书店、朋友家读过《易经的智慧》、《知行合一》,感觉又不一样了,在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一个名称,然后是卦辞,卦辞是解释每一卦总的含义的。
卦辞的语言比较深奥,但并不玄乎,因为卦辞中记录的是当时人们关心的大事。
古人关心的事情和现在人不太一样,那时既没有股市涨落的忧患,也没有毕业求职的苦恼,他们最关心的事大概一是军事,打起仗来是赢是输、从哪个方向进军合适等;二是行旅的事情,出门吉不吉利、往哪个方向走安全等;三是祭祀的.事情,祭祀某个鬼神有没有用、选择什么日子献上祭品等;四是婚姻的事情,与某氏族的人通婚好不好、什么日子是好日子等。
因此我看《易经》里的卦辞,大多数都是解释这几类事情的吉凶的。
六十四卦每一卦基本上体现一个主题思想,包含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人生智慧、忧患意识和理性思维因素,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最新学习《易经》心得体会

以前,我以为《易经》是一部打卦算命、占卜未来吉凶祸福的“邪书”。
但当我初步学习《易经》时,才发现,它不单单是一部占卜之书,而更重要的它是一部指导人生的哲学巨著。
它论述的是,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指明的是,人生处事的真谛、智慧人生的法则。
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它含弘广大,博大精深。
非但不邪,反而正的出奇,应以“奇书”命之,方为妥当。
《易经》又名《周易》,古有三《易》,分别为《连山》、《归藏》、《易经》,又称三《易》为《三坟》。
即《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典籍。
八索之学乃八卦也。
随朝代更迭,《易经》的名称各有不同,周朝为《周易》,之后有汉、唐易,宋易,明、清易等。
上古伏羲氏之王天下,仰则观于天文,俯则察于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因河图而画八卦,重之为六十四卦。
易经是群经之首,因为其它的经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的,它是中华的总源头,也是诸子百家之首,所以也是群経之始。
易经是三位古人创造的,伏羲创造了八卦图,周文王创造了六十四卦,孔子为易经写了《十翼》也叫《易传》。
易经的起始人是伏羲。
伏羲的八卦图是一部无字天书,是一画开天,它经历七千年的岁月考验一直到今天,足以证明它的真理是永恒的。
伏羲的八卦图是由数字与字母组成,而现代的计算机也是由数字组成。
由此可见中国七千年前的伏羲也是电脑的鼻祖。
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文王的六十四卦,也是六十四个密码它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六十四种规律。
我们称伏羲的八卦、文王的六十四卦、孔子的《十翼》是易经的三把金钥匙,易经充分显示了自然发展的完整系统,它是揭开宇宙密码的宝典。
易经不仅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看天文、习地理,而且必须以照自然规律法则去做事。
所以我们说易经是一部伟大的、不朽的著作。
我们有必要好好的学习易经。
河图者象数也。
自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彖辞、象辞、文言、糸辞、说卦、序卦、杂卦传为十翼。
易经学习心得

易经学习心得易经学习心得篇1易经学习心得:领悟智慧,启迪人生自从我开始接触易经以来,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向古老智慧的大门。
易经,即《周易》,是我国最古老、体系最完善的哲学经典之一,它包含了深奥的哲学思想,宇宙观和人生智慧。
*将分享我在学习易经过程中的心得和体验,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易经,并从中获得启示。
易经的魅力在于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从阴阳相生的原理,领悟到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则;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体会到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重要性。
易经的核心是“道”,即“道法自然”,表达了宇宙万物有其自身规律,顺应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学习易经需要耐性和信心。
有些哲学原理可能需要反复理解才能深入领会。
例如,在理解“否极泰来”的道理时,我逐渐明白,逆境中的坚持和毅力,是通向成功的关键。
同时,我也学会了在人生低谷时保持信心,相信好运即将来临。
在现实生活中,易经的智慧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我明白了在人际交往中,包容和接纳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有助于达成和谐共处的目标。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全面地审视生活中的决策和行为。
总之,学习易经的过程,是一次对古老智慧的探索,也是一次对人生哲学的深度思考。
通过易经,我不仅领悟到了深奥的哲学原理,也收获了宝贵的生活经验。
我相信,易经的智慧将对我未来的人生道路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
易经学习心得篇2易经学习心得《易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作为初学者,我怀揣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好奇,踏上了易经学习之路。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易经的博大精深,收益良多。
以下是我对易经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易经学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和毅力。
从最基础的八卦图开始,逐步深入到六十四卦,需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
学习过程中,我时常会被复杂的卦象和繁复的爻辞所困扰,但随着不断的实践和思考,逐渐理解和掌握了易经的基本原理和逻辑。
这使我明白,易经并不是一门浅显的学问,而是一门需要深厚底蕴和执着精神的艺术。
易经学习心得

易经学习心得易经学习心得篇1易经学习心得自我开始接触易经以来,易经的智慧就一直环绕着我,试图让我理解并应用这些古老而又有深远影响的知识。
以下是我学习易经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1.理解易经的重要性:易经,也被称为《周易》,被视为中国古典哲学的源头。
它提供了一种宇宙观,使我们能够理解自然变化的模式,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应对这些变化。
易经不仅仅是预测未来,更是一种生活哲学。
2.学习基础知识:学习易经的第一步是学习其基础知识,如八卦和阴阳理论。
八卦是易经的基本构成,它描述了自然中的八种基本力量或元素。
而阴阳理论则是这些力量的组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卦象。
理解这些理论对于理解易经的核心概念非常重要。
3.熟能生巧:学习易经需要时间和实践。
我逐渐了解到,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和解释,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易经的精髓。
不断的实践使我开始理解易经的复杂性和微妙之处。
4.尊重历史:易经的历史和背景对我们理解它的意义和用途非常关键。
通过了解易经的形成和演变,我更加理解到它所包含的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5.实践应用:学习易经的最终目标是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通过预测未来事件,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结果,从而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6.保持敬畏:尽管易经的智慧令人着迷,但我也认识到它具有极大的复杂性。
它包含的内容超出了我个人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保持敬畏,尊重易经,并确保在应用其原则时始终保持谨慎和谦虚,是我从这次学习中获得的重要教训。
总之,易经的学习过程是充满挑战和启发的。
它不仅让我领悟到了中国古典哲学的深度,也让我学会了以一种新的方式看待世界和生活。
这份体验让我更加谦逊,更加尊重生活,也更加热爱易经这一博大精深的学问。
易经学习心得篇2易经学习心得自我开始接触易经以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华智慧的博大精深。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哲学之一,其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内涵让我这个初学者都感到震撼。
在这篇*中,我将分享一些易经的学习心得,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深奥的哲学。
周易读书心得体会一年级上册

周易读书心得体会一年级上册心得一:认真阅读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作为一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周易读书,我深深体会到了认真阅读的重要性。
在读书时,我会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集中注意力,认真读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我发现只有细心地阅读,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感受到书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而只有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我才能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我的阅读能力。
心得二:通过阅读,我学会了思考阅读周易读书带给我的另一个收获是学会了思考。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思考,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思考也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道理和智慧,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心得三:阅读让我得到了快乐阅读周易读书让我沉浸在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中,带给我无尽的快乐。
我愿意与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成长和变化。
在阅读中,我能够忘记一切烦恼,沉浸在书海中,享受知识的世界。
阅读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还丰富了我的想象力,开拓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的创造力。
心得四:阅读帮助我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周易读书,我了解到了许多优秀的篇章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中,我会注意作者的语言运用和文章结构,从中学习到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
同时,我也会学习到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式,丰富了我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我相信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会不断提高。
心得五:阅读使我变得更加自信通过阅读周易读书,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更多的信心。
每当我读完一本书,理解了其中的内容,我会感到很有成就感。
阅读让我意识到自己可以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阅读也增加了我的见识,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与他人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总结:通过阅读周易读书一年级上册,我收获了很多。
认真阅读帮助我培养了阅读兴趣,思考让我学会了深入思考问题,阅读带给我快乐,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变得更加自信。
《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

《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篇1《经典常谈》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这是很明达的议论。
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相传中国文字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造的。
见地上印有兽蹄和鸟爪的痕迹有了灵感,开始造字。
仓颉泄露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
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
鬼夜哭。
”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会争着去做那些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人变少了。
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
鬼也害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作用的。
但此传说是在战国末期才有的,那时的人并不都相信;如《易》和《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
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
文字不断地在演变,说是一人独创,是万不可能的。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
《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他们识字。
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渐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做了一部《说文解字》。
这是划时代的字书,囊括了历代的各种书体,他保存了小篆和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朔源沿流。
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从前的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即从文字学入手。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
一是象形;二是指事;三是会意;四是形声;五是转注;六是假借。
汉字从秦朝开始演变成各种书体,真(正、楷),行,草,隶,篆书体的来历及发展。
就从这第一课的内容来看,应该说很丰富的了。
易经学习心得体会

易经学习心得体会原本对易经毫无兴趣,但上了易经选修之后,深深喜欢上了它,并颇有心得体会;现阐述如下:在此以前,做任何事都是矛盾的,不知道对错,不知道意义所在,甚至不知道生和死究竟是什么意义;易经揭示给我们了人生最基本的道理;从最基本的阴阳太极中就能找到人生的最大智慧;我更深刻的理解了成功失败的辩证关系;自古以来,读书人大都是迂腐的,我们最容易犯教条主义,纸上谈兵的错误;三国时代风云人荀彧,陆逊,都是名扬天下的智慧、将相人物,竟无一人善终,令人悲惋;韩信,刘基,左宗堂等等不一而足;我们都从书上寻找到行通天下的智慧,但我们又不得不一次次被所谓圣人至理所束缚;而一个易字会了我们变通,教会了真正的道理;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最深奥的经典,它历经了远古、中古、近古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其标志性人物有远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近古的孔子;三位圣人的创造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系统经典;易经被学者称为“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为什么这样说呢易经最早的雏形,是远古距今七千年前伏羲画出来的,如图所示;后人称其为“伏羲八卦”,中央一个圆,圆内有一对阴阳鱼,称为太极,周围八个方向各有一个图案,分别由横满阳横缺阴二元素组成不同的结构,称为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根据“伏羲八卦”演译出64卦,并做了注解,撰写了卦辞爻辞,共有4000多字,此称周易,也就是易经,为什么称其为易经呢我们来看“易”字的含义:易代表包罗万象的宇宙有一个简单的模式,变化是永恒的,其变化的规律是不变的;另外易字从外形来看,相当于上日下月,由此演变而成,有的古书称“上日下月为易”,“易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经字原义是织布的纵线,与纬线相对应;“经线正,纬线才能成”,所以织布中的经线是最重要的,故有经络、经脉、经典、经文等等;所以称之为易经,是因为它描述了宇宙万物变化和变化规律的学问;易经其实不仅仅是一部占卜未来的神书,更多是对世间万物发展规律的一个剖析,揭示了为人处世的真谛;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事对人都用易经去参照的话,我们就能把握事情的一个发展轨迹,也就能掌握自己的未来和命运;凡事化繁为简,破除纷繁迷离的表面现象直指本质是谓简易;事物是发展进步的,但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谓变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原始的道可以衍伸变化但其根本是不变的;中华文化可以百家争鸣,也可以兼容并蓄中西合璧,但其本质却是没有变的;道理千千万,原始道亘古是谓不变;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们要发展辩证的看待问题;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人的智慧有强弱之别,人的职务有高低之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遇,自己的思想,我们要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别,同时个体也要遵守集体的规则,规矩方圆,汇川入海;自古以来,读书人大都是迂腐的,我们最容易犯教条主义,纸上谈兵的错误;三国时代风云人荀彧,陆逊,都是名扬天下的智慧、将相人物,竟无一人善终,令人悲惋;韩信,刘基,左宗堂等等不一而足;我们都从书上寻找到行通天下的智慧,但我们又不得不一次次被所谓圣人至理所束缚;而一个易字会了我们变通,教会了真正的道理;古人云:万事万物皆学问;从朱熹的读书明理,到王守仁的格竹明理,再到心学的产生;无一不是利益于易经的学问;先圣教会了我们从大自然中寻找智慧;伏曦的先天八卦更是给了我们最基本最古老的智慧,一画开天使懵懂的人类呈现出文明;人性是有弱点的,人总是在临死时,濒临绝境时,或者遭遇无限艰险人生无望时,才能明白生活的意义;易经中的道理正是这些智慧的先人,历经沧桑,长年累月,苦心钻研的结晶;从伏羲的先天八卦,到文王囚居羌里七年演绎的后天八卦和六十四卦图,再到孔子周游列国无功而返退而着十翼;这些先人无不是经历大自然及人事无数变迁而总结出的至理;先王伏羲时氏族多次受大自然惩罚而识天,文王、孔子受尽人事磨难而识人;我们从中发现了一种道;这种道贯穿一切事和人,包罗宇宙万象,我们能从中发现宇宙万物的规律,再从中汲取找出为人处事,亨通世界的人生规则;从伏羲的先天八卦,到黄帝,神农的连山、归藏,再到文王六十卦,孔子十翼;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就蕴含在这部奇特的书中;紧接着诸子百家分别汲取,逐渐形成了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制,都继承了易经的深刻内含;先王伏羲氏通过看天、看地、看周围万物,得出了先天八卦图;八个卦象代表天、地、水、火、风、雷、泽、震八种形态;这八种形态包罗宇宙万象,从图中人们可以看出天文情况;八个卦象的方向跟中国地理完全符合,但中国古代方位思想是坐南朝北,所以跟现代图上北下南正好相反;儒派中孔子的仁爱,至孟子的义再到荀子的礼,都在宣讲的古人中的大同太极思想;墨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利人者人恒利之”的兼爱思想,更是体现了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相互统一的阴阳思想;而道家老庄的无为而有为,上善若水、弱能胜强的思想,也来自易经中的太极图中的阴阳思想,法家韩非、商鞅的“法莫若显,使民知之”及“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更是得益于太极中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思想;从诸子百家中最早的中国哲学家的思想,到以后的各个学派哲学思想皆不同程度继承于易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教会我们如何发现问题的本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更是向我们展示了要从大自然万物中寻找生存的规律和智慧;“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向我们揭示了看事物必须从正反两面去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给了我们做人处事的两把武器---效法天道,自强不息,效法地道,厚德载物;六十四卦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密码,三百八十四爻向我们展示宇宙万物每个阶段的情形和规律;让我们能够准确的把握事情发展的趋势;使我们更好的定位自己,规划自己,趋吉避凶,走向光明的未来;孔圣人说过,吾十五立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愈矩;告诉了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应该做每个阶段的事情,才不会乱做,才不会出错;乾卦中六个阶段初九:潜龙勿用;九二:现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是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更是给了我们处事的智慧;初入世道,一定要潜,不要表现;等准备充实了到九二时再表现,同时还要记住一表现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击;等到九三时,危险就来了,你要十分小心,万分警惕,不要轻意表现;等过了这一阶段到九四时,你再寻找机会,适机表现;到九五时,你就可能飞跃过去,赢得成功;而成功的极端却是失败,等到你真正成功时更要小心,因为亢龙有悔,稍不注意就会有悔恨;一千个人读易经就有一千种想法,不过最终的目的都是在平静中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感悟人生真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学习心得
《周易》学习心得很多时候,我们把《周易》当作心理上一种需求的满足。
事实上,《周易》能否消灾解厄、趋吉避凶呢?《周易》的重点不在这里,而在于“修德”、“行善”。
我上面提的那个经历,就是因为八卦就在《周易》里面,也是我们最古老的传统。
本文出自大成国学研究院,转载请说明出处。
谈到学习《周易》,我有三句话作为心得。
第一,不学一定不会。
你没有学过《周易》,就肯定是不懂的。
有什么学问是不学也会懂的?假设你没有学过儒家,没有仔细读过《四书》,我说你要好好“修德行善”、“忠信孝悌”,你一听也知道这是儒家;假设你没有学过道家,对于老庄也不曾仔细研究,我说你要“顺其自然”、“不争”、“无为”,你一听也知道是道家。
很多学问虽然你没有学过,也会知道一些大概,但是《周易》不一样,多少人买了《周易》,打开一看,只有两个字——“天书”,不知道它在写什么。
它里面最主要是六十四个卦象,对于卦象,如果你没有花一、两个小时入门的话,根本就不知道它代表什么;而每一个象都很像,很接近,都是两条线合成的,一条横线是没有断裂的,另外一条是断裂的。
所有的卦都是两条线合成的,两条线很简单,但是合成六条线之后就复杂了,就有六十四个。
所以,你不学一定不会。
第二,学了不一定会。
学了还不一定会,那是怎么回事呢?《易经》有两个大的范围:一个叫“义理”,说明要如何修德,要培养好的德行,这个理解起来倒是比较容易,因为“义理”是人生正确的道理。
另外一个叫“象数”,象数就很麻烦了,它关系到一个卦象可以用数字来表达它的意思,这就跟占卦有关了。
学《易经》只学“义理”的话,一辈子不懂占卦,显然不太圆满;但是专门讲占卦,最后好像变成算命的,那更不是《易经》原本的意思。
所以,不学一定不会,学了不一定会。
还好有第三,学会终身受用。
你一旦学会,终身受用。
对自己来说,知道为什么要修德,什么时候要采取什么样的行为,都非常清楚。
对自己的生命掌握一种主动性,培养智慧,发展能力,又有德行,这是《易经》最高的理想。
由此可知,我们确实要了解一下《易经》到底是什么?我分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周易》是一本最古老的书,因为古代的书是竹简,所以内容简单扼要,材料很少,只是后代发挥得比较多。
《易经》为《十三经》之首,那时还没有《十三经》的讲法,在先秦只讲《五经》,就是《诗》、《书》、《礼》、《乐》、《易》。
《诗》(《诗经》)代表文学;《书》(《尚书》)代表历史;《礼》(《礼经》)代表生活规范;《乐》(《乐经》)代表艺术、音乐修养;《易》(《周易》)代表哲学。
一说到哲学,感觉“玄之又玄”,好像与生活脱了节。
《易经》本身在古代被列为哲学范围,它有何特色呢?哲学是“爱好智慧”,智慧有一个特色——“完整而根本”。
也就是说,你不能只看人的世界,还要看自然界和天道,即天、地、人三方面都要兼顾;不能只看现在,还要看过去、未来。
所以,在空间和时间(即宇宙)上两方面都要兼顾。
《周易》作为哲学的代表,它在古代是最根源的,它包括三大部分:经、传、学。
这也是学术界目前公认的分类方式。
如果只念“经”,最多二十页。
因为《易经》的“经”本身很少,只有六十四个卦象,加上卦辞、爻辞,二十页就写完了,但是这二十页没有人看得懂,不知道它在写什么,因为太扼要、简单了,所以就有《易传》。